“三奶奶,看狗呀,馬紅學在你家嗎?”
窗外的一嗓子,如同一瓢冰水,一刹那就澆滅了屋裏炕上的幹柴和烈火。
小村習俗:當時每家每戶都會養上一條看家狗,那狗都是特別忠心的土狗。所以,村人們到別人家串門兒時,都會喊“看狗呀”,以免被那不懂事兒的畜牲誤傷了。久而久之,這“看狗呀”就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常用語,意思大概就是“注意了,你們家來客人了”。
陳秀麗從馬截住家裏的嘴裏得知馬紅學不在家,就徑直朝著馬寡婦家走來。
陳秀麗對馬紅學是有好感的,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他是貧下中農子弟,她也是。
一九六六年初開展的“四清”運動中,他從四十八頃村的一個普通的退伍兵,一下子變成了基幹民兵排長,硬得出奇。他可以天天緊盯著那些掃街道的“臭分子”們,讓他們幹最髒最重而工分最低的活兒,還要讓他們低著頭請罪,讓他們承認自己有過錯誤,承認自己是剝削壓迫群眾的地主,即使沒有蓄留頭發的光頭也被打得青包連著青包。
可有人即使是頭頂上青包連著青包,他的嘴巴也是緊緊的。
他就是反動地主的狗崽子費凡。
他默默地出工,默默地收工迴家,坐在院子發呆,極少邁出大門一步。
馬紅學帶領著他的那幾個骨幹力量白天黑夜地監督著那個已經破爛不堪的小院子,屁放得響了,氣歎得粗了,都有可能是什麽反動派的新動向。
他從早到晚可以不說一句話。
無論是天大的喜事,抑或是地深的災禍,他都保持沉默不語,遇事不驚了。
但他在批鬥會上,又是最纏的一個,無論用什麽樣的方式和方法,都不服軟的。
“這就是階級鬥爭,這就是政治,權力在誰的手裏,誰就是大,誰就說了算。”
陳秀麗想到這兩個同學的不同命運,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決心,要革命就要團結應當團結的那個同誌。
輕車熟路的,陳秀麗一邊在心裏盤算著,一邊往前走,很快就來到了馬寡婦家的院門前。
風吹日曬的,馬寡婦家的那三間大瓦房已經不再窗明瓦亮了。
它也像它的主人一樣,青春的枯草已經從那時光的縫隙裏鑽了出來,無論怎麽掩飾,蒼老是不變的法則。
那兩扇緊繃的木板門,如今也鬆塌了,發出的不再是清脆的撞擊聲,而是那種病態的呻吟。
“三奶奶,看狗呀,馬紅學在你家嗎?”
喊了兩聲,屋裏還是沒有動靜,推開那兩扇呻吟聲不斷的破板門,走了進去。
“有人嗎?三奶奶,你睡了嗎?”
陳秀麗走到院子當中,也沒有看到狗的影子,膽子也就大了起來,幾步就邁到了窗戶根下。
“啊呀,陳秀麗同誌,你迴來了,太好了,我代表四十八頃村民兵連……啊不,是排,我代表四十八頃村民兵排歡迎我們的自治區級‘學用’先進分子迴村呀。”
剛剛走到窗戶根下,屋門一響,馬紅學走了出來,熱情的一段話,讓陳秀麗感覺到了一陣溫暖,迴村以後的第一陣春風,吹得心裏酥酥的。
“馬紅學同誌,你真的在這兒呀,我剛迴來,我迴來後,抑製不住革命熱情和必勝的信心,我來找你是想跟你談談村裏的革命事業。”
“好呀,好呀,到屋裏談吧!”
兩個誌同道合的同誌一前一後進了屋。
油燈下,馬寡婦正盤腿坐在炕上,頭梳得光滑滑的,衣服穿得板板整整的,抽著旱煙兒,挺悠閑的樣子。
“啊呀,是秀麗來了,剛從城裏迴來呀,城市裏的水土好,把你都養活得又白又胖乎了,剛才紅學正在給我讀‘為人民服務’,聽得入了迷,沒聽到你進院子都,快上炕,上炕!”
“三奶奶,你可真是人老心紅呀,啊呀,看我這張嘴,三奶奶原本就是人不老心更紅的喲。”
兩個女人寒喧著,心裏卻在對視著。
“各位貧下農代表請注意了,各位貧下中農代表請注意了,吃完早上飯,吃完早上飯,到生產隊院裏開會,到生產隊院裏開會,研究重要問題,研究重要問題。順便再強調一句,順便再強調一句,請各位貧下中農一定要多注意階級鬥爭的新動向,一定要多注意階級鬥爭的新動向,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牢記階級鬥爭,一定要以階級鬥爭為綱。”
第二天一大早,四十八頃村的廣播喇叭就叫喚上了,喊話的是四十八頃村民兵排長馬紅學同誌。
不大一會兒,生產隊的院子裏就稀稀拉拉地站了幾堆人兒,東一堆兒西一堆兒的。
院子當中擺了兩張從學校搬來的課桌,兩條板凳,馬紅學和陳秀麗分別坐在支書和生產隊長的兩邊。
“地主兒子到處亂躥,還說了媳婦兒,這種事兒審查了嗎?我可是一點兒都不知道呀,我在區裏開會咧!”
按照頭一天晚上商量的方案,陳秀麗開了第一炮,特別強調了自己在區裏開會這件事兒,以示此事重大。
“就是,就是嘛,我們幹革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馬虎就會出現新動向地,我同意馬上對費凡和胡芳的結婚進行審查,我支持陳秀麗同誌的革命行動。”
馬紅學接著陳秀麗的話也表了態,表達了堅定地站在一起的革命決心。
“費凡娶了胡芳,請示過沒有?”
“沒有,反正沒跟我請示過。”
這兩個站在一起的革命同誌一唱一和,配合得十分默契。
“人家結婚娶媳婦的事兒,請示你們做啥嘛!人家是娶媳婦咧,兩個人對眼就中了,你們管得也太寬了吧!”
在這一唱一和之下,也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來自那稀稀拉拉的人堆兒。
“一個貧農女子,咋會心甘情願嫁給地主?我看這裏麵有新動向,必須要好好地查查吧。”
“費凡是社員,不是地主分子。‘帽子’扣在他爸頭上,沒有扣著費凡。貧農女兒不能嫁給他;地主家庭出身的姑娘嫁給他,又咋說呢?怕是又要說成臭氣相通了……地主家的孩子……隻有斷子絕孫!”
人堆兒裏的聲音不高,口氣卻不軟,不斷與台上的意見頂著牛兒。
“反正……眼看著一個階級姐妹被敵人腐蝕拉攏過去,我們不能不管。黨支部不能不抓階級鬥爭吧!”
陳秀麗的心裏明白,底下的那堆兒人偏向費凡,這讓她的心很是不好受,人民群眾的覺悟怎麽這樣低下,這可如何是好呀,如何才能開展革命呢?
“婚姻法上沒規定說,地主子女不準和貧農子女結婚,這事兒不好辦咧!這件事兒算不算階級鬥爭,我還沒吃準咧!”
“就是咧,就是咧,這事兒是不是請示一下再說呀。”
很顯然,台上的四個人也分成了兩派,當中間坐著的兩個人是一派,兩邊坐著的兩個人是一派。
“我看是階級鬥爭的新動向!這次,我在自治區開會,領導們再三強調,階級鬥爭……”
陳秀麗也不想再磨嘰下去了。
她是個性急人,見不得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聽見“中間派”的話,她真的有些急了,如果第一次“立威”就這樣完蛋了,以後在村子還怎麽立足喲!
“大家看看,這可是大領導給我題的,把革命進行到底。可如今,我們在這樣一個問題上都分成兩派,將來還怎麽將革命進行到底呢?”
陳秀麗有些激動地站了起來,高高地舉起了那個紅膠皮的筆記本,翻開來,向下麵的人堆兒揮了揮,自以為很有力度地揮了揮。
“費凡跟胡芳到了結婚的年齡咧,甭說他媽他大著急,就是這些老鄰舊居的也替他們高興咧!咱們要是把這婚事給攪黃了,不說費目和胡芳本人吧,老鄰舊居的都要罵咱們當幹部缺德吧……”
“你怕挨罵,我不怕!自治區的領導說,要和民主派思想鬥爭……”
陳秀麗不加思索地說,說完也有點兒後悔了,這是在用大話和大人物在壓人喲,場合上是不對的!
“說我是啥‘派’我都應了。隻是……這婚事……散會。”
“散會吧,還有什麽說的,請示了上麵的再說吧。”
不加思索的話還是少說吧,“中間派”有些惱了,一個小小的閨女進了幾天城就敢跟村幹部拉硬,這還了得呀。
兩個坐在中間的人再一次達成了合作的默契。
“散會,屁大的事兒也要開會,真是的!”
“我要管到底!”
陳秀麗真的急了,在這種革命的最緊要關節,堅持就是勝利!
“你管什麽管,你能管個屁,你怎麽管到底,別再給我老陳家丟臉了,迴家去吧!”
人堆兒裏,突然躥出來一個人,朝著陳秀麗的臉蛋子就是一記耳光!
窗外的一嗓子,如同一瓢冰水,一刹那就澆滅了屋裏炕上的幹柴和烈火。
小村習俗:當時每家每戶都會養上一條看家狗,那狗都是特別忠心的土狗。所以,村人們到別人家串門兒時,都會喊“看狗呀”,以免被那不懂事兒的畜牲誤傷了。久而久之,這“看狗呀”就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常用語,意思大概就是“注意了,你們家來客人了”。
陳秀麗從馬截住家裏的嘴裏得知馬紅學不在家,就徑直朝著馬寡婦家走來。
陳秀麗對馬紅學是有好感的,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他是貧下中農子弟,她也是。
一九六六年初開展的“四清”運動中,他從四十八頃村的一個普通的退伍兵,一下子變成了基幹民兵排長,硬得出奇。他可以天天緊盯著那些掃街道的“臭分子”們,讓他們幹最髒最重而工分最低的活兒,還要讓他們低著頭請罪,讓他們承認自己有過錯誤,承認自己是剝削壓迫群眾的地主,即使沒有蓄留頭發的光頭也被打得青包連著青包。
可有人即使是頭頂上青包連著青包,他的嘴巴也是緊緊的。
他就是反動地主的狗崽子費凡。
他默默地出工,默默地收工迴家,坐在院子發呆,極少邁出大門一步。
馬紅學帶領著他的那幾個骨幹力量白天黑夜地監督著那個已經破爛不堪的小院子,屁放得響了,氣歎得粗了,都有可能是什麽反動派的新動向。
他從早到晚可以不說一句話。
無論是天大的喜事,抑或是地深的災禍,他都保持沉默不語,遇事不驚了。
但他在批鬥會上,又是最纏的一個,無論用什麽樣的方式和方法,都不服軟的。
“這就是階級鬥爭,這就是政治,權力在誰的手裏,誰就是大,誰就說了算。”
陳秀麗想到這兩個同學的不同命運,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決心,要革命就要團結應當團結的那個同誌。
輕車熟路的,陳秀麗一邊在心裏盤算著,一邊往前走,很快就來到了馬寡婦家的院門前。
風吹日曬的,馬寡婦家的那三間大瓦房已經不再窗明瓦亮了。
它也像它的主人一樣,青春的枯草已經從那時光的縫隙裏鑽了出來,無論怎麽掩飾,蒼老是不變的法則。
那兩扇緊繃的木板門,如今也鬆塌了,發出的不再是清脆的撞擊聲,而是那種病態的呻吟。
“三奶奶,看狗呀,馬紅學在你家嗎?”
喊了兩聲,屋裏還是沒有動靜,推開那兩扇呻吟聲不斷的破板門,走了進去。
“有人嗎?三奶奶,你睡了嗎?”
陳秀麗走到院子當中,也沒有看到狗的影子,膽子也就大了起來,幾步就邁到了窗戶根下。
“啊呀,陳秀麗同誌,你迴來了,太好了,我代表四十八頃村民兵連……啊不,是排,我代表四十八頃村民兵排歡迎我們的自治區級‘學用’先進分子迴村呀。”
剛剛走到窗戶根下,屋門一響,馬紅學走了出來,熱情的一段話,讓陳秀麗感覺到了一陣溫暖,迴村以後的第一陣春風,吹得心裏酥酥的。
“馬紅學同誌,你真的在這兒呀,我剛迴來,我迴來後,抑製不住革命熱情和必勝的信心,我來找你是想跟你談談村裏的革命事業。”
“好呀,好呀,到屋裏談吧!”
兩個誌同道合的同誌一前一後進了屋。
油燈下,馬寡婦正盤腿坐在炕上,頭梳得光滑滑的,衣服穿得板板整整的,抽著旱煙兒,挺悠閑的樣子。
“啊呀,是秀麗來了,剛從城裏迴來呀,城市裏的水土好,把你都養活得又白又胖乎了,剛才紅學正在給我讀‘為人民服務’,聽得入了迷,沒聽到你進院子都,快上炕,上炕!”
“三奶奶,你可真是人老心紅呀,啊呀,看我這張嘴,三奶奶原本就是人不老心更紅的喲。”
兩個女人寒喧著,心裏卻在對視著。
“各位貧下農代表請注意了,各位貧下中農代表請注意了,吃完早上飯,吃完早上飯,到生產隊院裏開會,到生產隊院裏開會,研究重要問題,研究重要問題。順便再強調一句,順便再強調一句,請各位貧下中農一定要多注意階級鬥爭的新動向,一定要多注意階級鬥爭的新動向,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牢記階級鬥爭,一定要以階級鬥爭為綱。”
第二天一大早,四十八頃村的廣播喇叭就叫喚上了,喊話的是四十八頃村民兵排長馬紅學同誌。
不大一會兒,生產隊的院子裏就稀稀拉拉地站了幾堆人兒,東一堆兒西一堆兒的。
院子當中擺了兩張從學校搬來的課桌,兩條板凳,馬紅學和陳秀麗分別坐在支書和生產隊長的兩邊。
“地主兒子到處亂躥,還說了媳婦兒,這種事兒審查了嗎?我可是一點兒都不知道呀,我在區裏開會咧!”
按照頭一天晚上商量的方案,陳秀麗開了第一炮,特別強調了自己在區裏開會這件事兒,以示此事重大。
“就是,就是嘛,我們幹革命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馬虎就會出現新動向地,我同意馬上對費凡和胡芳的結婚進行審查,我支持陳秀麗同誌的革命行動。”
馬紅學接著陳秀麗的話也表了態,表達了堅定地站在一起的革命決心。
“費凡娶了胡芳,請示過沒有?”
“沒有,反正沒跟我請示過。”
這兩個站在一起的革命同誌一唱一和,配合得十分默契。
“人家結婚娶媳婦的事兒,請示你們做啥嘛!人家是娶媳婦咧,兩個人對眼就中了,你們管得也太寬了吧!”
在這一唱一和之下,也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來自那稀稀拉拉的人堆兒。
“一個貧農女子,咋會心甘情願嫁給地主?我看這裏麵有新動向,必須要好好地查查吧。”
“費凡是社員,不是地主分子。‘帽子’扣在他爸頭上,沒有扣著費凡。貧農女兒不能嫁給他;地主家庭出身的姑娘嫁給他,又咋說呢?怕是又要說成臭氣相通了……地主家的孩子……隻有斷子絕孫!”
人堆兒裏的聲音不高,口氣卻不軟,不斷與台上的意見頂著牛兒。
“反正……眼看著一個階級姐妹被敵人腐蝕拉攏過去,我們不能不管。黨支部不能不抓階級鬥爭吧!”
陳秀麗的心裏明白,底下的那堆兒人偏向費凡,這讓她的心很是不好受,人民群眾的覺悟怎麽這樣低下,這可如何是好呀,如何才能開展革命呢?
“婚姻法上沒規定說,地主子女不準和貧農子女結婚,這事兒不好辦咧!這件事兒算不算階級鬥爭,我還沒吃準咧!”
“就是咧,就是咧,這事兒是不是請示一下再說呀。”
很顯然,台上的四個人也分成了兩派,當中間坐著的兩個人是一派,兩邊坐著的兩個人是一派。
“我看是階級鬥爭的新動向!這次,我在自治區開會,領導們再三強調,階級鬥爭……”
陳秀麗也不想再磨嘰下去了。
她是個性急人,見不得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聽見“中間派”的話,她真的有些急了,如果第一次“立威”就這樣完蛋了,以後在村子還怎麽立足喲!
“大家看看,這可是大領導給我題的,把革命進行到底。可如今,我們在這樣一個問題上都分成兩派,將來還怎麽將革命進行到底呢?”
陳秀麗有些激動地站了起來,高高地舉起了那個紅膠皮的筆記本,翻開來,向下麵的人堆兒揮了揮,自以為很有力度地揮了揮。
“費凡跟胡芳到了結婚的年齡咧,甭說他媽他大著急,就是這些老鄰舊居的也替他們高興咧!咱們要是把這婚事給攪黃了,不說費目和胡芳本人吧,老鄰舊居的都要罵咱們當幹部缺德吧……”
“你怕挨罵,我不怕!自治區的領導說,要和民主派思想鬥爭……”
陳秀麗不加思索地說,說完也有點兒後悔了,這是在用大話和大人物在壓人喲,場合上是不對的!
“說我是啥‘派’我都應了。隻是……這婚事……散會。”
“散會吧,還有什麽說的,請示了上麵的再說吧。”
不加思索的話還是少說吧,“中間派”有些惱了,一個小小的閨女進了幾天城就敢跟村幹部拉硬,這還了得呀。
兩個坐在中間的人再一次達成了合作的默契。
“散會,屁大的事兒也要開會,真是的!”
“我要管到底!”
陳秀麗真的急了,在這種革命的最緊要關節,堅持就是勝利!
“你管什麽管,你能管個屁,你怎麽管到底,別再給我老陳家丟臉了,迴家去吧!”
人堆兒裏,突然躥出來一個人,朝著陳秀麗的臉蛋子就是一記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