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曆史,你是人寫出來的喲!
那麽,人,請你永遠記住下麵的這段曆史吧,請寫下吧!
1966年8月18日。
清晨五時,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
那個偉大的人物穿著一身帶有帽徽、領章的人民解放軍軍服,由一位年輕的女兵陪伴,繼兩位親密戰士之後,從天安門城樓下走過金水橋,微笑著向人群招手。
這位偉大人物的心情當然不錯了,他已經走上了神壇。
另一個偉大人物已經向下滑落了,在劫難逃了。
一霎那間,整個天安門廣場在一片紅旗的掩映下,匯成了歡唿“萬歲”的海洋。
這位偉大的人物可能忘記了,就在幾十年前,這裏也是一片歡唿“萬歲”的海洋。
彼海洋走了,此海洋來了。
七時許,當一千五百名被推選出來的各地紅衛兵代表,接到通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大會並和這個偉大人物一起檢閱遊行隊伍時,每個人無不為能和偉大人物站在同一個高於地平麵的平台上,能夠清清楚楚地看見偉大人物而欣喜若狂。
七時十六分,這個偉大人物單獨會見了北京大學的四十多個“好孩子”,和他們一一握手。
這四十個“好孩子”早已激動得除了“萬歲”,不會再說其他的任何一句話了。
七時三十分,慶祝大會正式開始。
在那首“飛天紅曲”的旋律之中,這個偉大人物跟他的親密戰友們出現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偉大的領袖!”
“偉大的導師!”
“偉大的統帥!”
“偉大的舵手!”
這個偉大人物被冠之以如此偉大的頭銜時,他作何感覺呢?
大會結束了。
這個偉大人物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了首都上百萬人的遊行隊伍。
那些上百萬人在天安門城樓下仰視著這個偉大的人物。
那些上百萬雙眼睛在直勾勾地尋找著一個人影兒。
這是一種狂熱,更是一種恐怖吧!
第二天,全國各主要報紙以大量篇幅報道了“八一八”偉大人物在北京的接見紅衛兵的活動。
非常注重排座位的國人發現,在參加活動的人中,另一個偉大人物的名字已經被排到了第七位。
這在過於注重名次排列順序的國人看來,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幾天後,費凡就讀的那所中學也被冠之以“八一八”了。
隻是,那時候的費凡不在這所中學裏,他已經去“大串聯”了!
“唉,老爸呀,你能不能給我講講‘文革’時的那些事兒呀?要不然,我寫到這裏就真的要卡殼了。”
對於費目的請求,費凡總是保持沉默,頂多也是一笑了之。
兒子明白父親的心情,肉體上的傷口是可以愈合的,精神上的傷痛卻是永久的,就不要再去揭了吧。
可作為記者的費目,還是有辦法的,他開始一趟又一趟地跑起了檔案館,他開始一本又一本地翻閱能夠找得到,看得到,能看到,能找到的每一份舊報紙。
終於有所發現!
費目找到了那個年月的兩份報紙,竟然發現了這樣的新聞報道:四十八頃生產隊有一位年近四十的王小花大姐,是個革命烈士家屬,一個字不識,一年多來終於背熟了“老三篇”和一百多條語錄,報道中寫道:王小花學毛主席著作,日間讀,夜裏睡不著覺也讀,忘了就喊人教。孫子馬駒子跟她睡,每夜要喊起問十來趟,鬧得孫子睡不好覺。王小花親切地對孫子說:“駒子呀,你教奶奶多讀一個字,就是向毛主席多獻一份忠心,就是向劉少奇多射一顆子彈。”
為了讓思想迅速傳播,王小花還不辭勞苦地到處宣傳思想。她活了快四十歲了,從來沒有唱過歌,現在卻從兒子馬山子那裏學會了許多毛主席語錄歌和革命歌曲,走到哪裏唱到哪裏。有人參觀的時候唱,講用會上唱,在公社、縣裏千人大會、萬人大會上也唱。還組織五個貧下中農婦女編演了七八個節目不,演出三十多場。王小花自豪地說:“我唱得不成調兒,可我唱的是對毛主席的感情,宣傳的是思想,越唱越年輕。”
這麵的這一則新聞寫得角度更新!
四十八頃這個隻有十八來戶人家的小山村,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思想深入人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青年社員張二狗,一次打石頭,因石頭飛迸,把腦袋砸了一個大口子。後來受了感染,頭都腫得很大。當醫生來給他包紮傷口時,他在昏迷中感覺有人進屋來,便從口袋裏掏出紅彤彤的《毛主席語錄》,用盡全身力量高唿“毛主席萬歲”。
社員胡榮福家不慎半夜失火。火趁山風,越燒越大,當胡榮福一家從炕上爬起來時,火焰濃煙已經把他們團團圍住。在這十分危急的關頭,胡榮福什麽東西也沒有拿,抓起《毛主席語錄》就往外衝。等他們全家都衝出來時,房子已經燒光了。當人們問起他保護《毛主席語錄》的事來時,他說:“毛主席的寶書,是我們貧下中農的命根子!房子可以燒,毛主席的寶書萬萬不能丟!劉少奇瘋狂反對思想,我們就誓捍衛思想!”
這樣的新聞,給四十八頃村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馬駒子被正式命名為馬紅學,二狗子被正式命名為張衛國。
馬紅學跟張衛國一起參軍了,入伍了。
至於胡榮福嘛,他後來成了費目的十姥爺。
馬紅學跟張衛國的胸前分別戴上大紅花的那一天,全村的人都來送行了。
生產隊還特意套上了一輛大馬車,送這兩位光榮的戰士。
馬紅學和張衛國背靠背地坐在那鋪了厚厚麥草的車廂裏。
一路上,一顛一顛地,感覺挺舒服。
張衛國望了一眼村口,丫丫還站在那裏揮著手。
馬紅學望了一眼村口,什麽都沒有,沒有人為他送行。
“唉!”
他在心裏歎息了一下,她怎麽沒有像丫丫送張衛國那樣地來送自己呢?
想著,他竟然有些困意了,頭一天沒有休息好啊!
頭上的天空暗了下來,星月依稀的樣子。
馬駒子又躺進了馬寡婦的懷裏。
好溫暖,好柔軟。
“中嗎?”
“中啊!”
長久的磨合,已經有了默契。
兩張火熱的嘴巴立馬就粘在了一起,像黏豆包一樣地黏乎。
“你要走了,今天我就再依了你吧。還不知道啥時能再……唉!”
馬寡婦欲言又止,竟然歎起氣來。
馬駒子也很傷感,但隻是一霎間的工夫,他就喜不自禁,急切地跳起來。
馬寡婦正在為他脫衣服了,一件一件地脫。
她脫完了,又給他脫,一件一件地脫。
忙得一塌糊塗。
馬駒子騎上馬寡婦的身體,忙忙地想和她合二為一,但卻不知道那條再熟悉不過的路徑在哪裏了。
感覺相當地陌生。
“啪!”
她在他的光屁股上輕輕地、親昵地拍一巴掌,伸手拽住他那個已經不再隻有尿尿功能的玩意兒,就像領航員引導一艘航船那樣,牽引它進入港口。
熱熱的一股暖流,包圍了起來。
她在他身子底下,隻是笑,笑得很美很美,就像第一次那樣,笑著,等著。
“這有什麽難的,又不是沒幹過,又不是沒幹過一次兩次了。”
馬駒子的豪情由心而生,準備大顯身手了。
“啪!”
又一巴掌,好痛!
“呀呀,你抱著咬的脖子幹嘛呀,你瘋了!”
張衛國一臉的驚恐,正用另一隻手摸著後腦勺子,轉過頭來,恨恨地盯著這個身後的戰友。
原來,是春夢一場!
曆史,你是人寫出來的喲!
那麽,人,請你永遠記住下麵的這段曆史吧,請寫下吧!
1966年8月18日。
清晨五時,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
那個偉大的人物穿著一身帶有帽徽、領章的人民解放軍軍服,由一位年輕的女兵陪伴,繼兩位親密戰士之後,從天安門城樓下走過金水橋,微笑著向人群招手。
這位偉大人物的心情當然不錯了,他已經走上了神壇。
另一個偉大人物已經向下滑落了,在劫難逃了。
一霎那間,整個天安門廣場在一片紅旗的掩映下,匯成了歡唿“萬歲”的海洋。
這位偉大的人物可能忘記了,就在幾十年前,這裏也是一片歡唿“萬歲”的海洋。
彼海洋走了,此海洋來了。
七時許,當一千五百名被推選出來的各地紅衛兵代表,接到通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大會並和這個偉大人物一起檢閱遊行隊伍時,每個人無不為能和偉大人物站在同一個高於地平麵的平台上,能夠清清楚楚地看見偉大人物而欣喜若狂。
七時十六分,這個偉大人物單獨會見了北京大學的四十多個“好孩子”,和他們一一握手。
這四十個“好孩子”早已激動得除了“萬歲”,不會再說其他的任何一句話了。
七時三十分,慶祝大會正式開始。
在那首“飛天紅曲”的旋律之中,這個偉大人物跟他的親密戰友們出現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偉大的領袖!”
“偉大的導師!”
“偉大的統帥!”
“偉大的舵手!”
這個偉大人物被冠之以如此偉大的頭銜時,他作何感覺呢?
大會結束了。
這個偉大人物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了首都上百萬人的遊行隊伍。
那些上百萬人在天安門城樓下仰視著這個偉大的人物。
那些上百萬雙眼睛在直勾勾地尋找著一個人影兒。
這是一種狂熱,更是一種恐怖吧!
第二天,全國各主要報紙以大量篇幅報道了“八一八”偉大人物在北京的接見紅衛兵的活動。
非常注重排座位的國人發現,在參加活動的人中,另一個偉大人物的名字已經被排到了第七位。
這在過於注重名次排列順序的國人看來,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幾天後,費凡就讀的那所中學也被冠之以“八一八”了。
隻是,那時候的費凡不在這所中學裏,他已經去“大串聯”了!
“唉,老爸呀,你能不能給我講講‘文革’時的那些事兒呀?要不然,我寫到這裏就真的要卡殼了。”
對於費目的請求,費凡總是保持沉默,頂多也是一笑了之。
兒子明白父親的心情,肉體上的傷口是可以愈合的,精神上的傷痛卻是永久的,就不要再去揭了吧。
可作為記者的費目,還是有辦法的,他開始一趟又一趟地跑起了檔案館,他開始一本又一本地翻閱能夠找得到,看得到,能看到,能找到的每一份舊報紙。
終於有所發現!
費目找到了那個年月的兩份報紙,竟然發現了這樣的新聞報道:四十八頃生產隊有一位年近四十的王小花大姐,是個革命烈士家屬,一個字不識,一年多來終於背熟了“老三篇”和一百多條語錄,報道中寫道:王小花學毛主席著作,日間讀,夜裏睡不著覺也讀,忘了就喊人教。孫子馬駒子跟她睡,每夜要喊起問十來趟,鬧得孫子睡不好覺。王小花親切地對孫子說:“駒子呀,你教奶奶多讀一個字,就是向毛主席多獻一份忠心,就是向劉少奇多射一顆子彈。”
為了讓思想迅速傳播,王小花還不辭勞苦地到處宣傳思想。她活了快四十歲了,從來沒有唱過歌,現在卻從兒子馬山子那裏學會了許多毛主席語錄歌和革命歌曲,走到哪裏唱到哪裏。有人參觀的時候唱,講用會上唱,在公社、縣裏千人大會、萬人大會上也唱。還組織五個貧下中農婦女編演了七八個節目不,演出三十多場。王小花自豪地說:“我唱得不成調兒,可我唱的是對毛主席的感情,宣傳的是思想,越唱越年輕。”
這麵的這一則新聞寫得角度更新!
四十八頃這個隻有十八來戶人家的小山村,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思想深入人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青年社員張二狗,一次打石頭,因石頭飛迸,把腦袋砸了一個大口子。後來受了感染,頭都腫得很大。當醫生來給他包紮傷口時,他在昏迷中感覺有人進屋來,便從口袋裏掏出紅彤彤的《毛主席語錄》,用盡全身力量高唿“毛主席萬歲”。
社員胡榮福家不慎半夜失火。火趁山風,越燒越大,當胡榮福一家從炕上爬起來時,火焰濃煙已經把他們團團圍住。在這十分危急的關頭,胡榮福什麽東西也沒有拿,抓起《毛主席語錄》就往外衝。等他們全家都衝出來時,房子已經燒光了。當人們問起他保護《毛主席語錄》的事來時,他說:“毛主席的寶書,是我們貧下中農的命根子!房子可以燒,毛主席的寶書萬萬不能丟!劉少奇瘋狂反對思想,我們就誓捍衛思想!”
這樣的新聞,給四十八頃村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馬駒子被正式命名為馬紅學,二狗子被正式命名為張衛國。
馬紅學跟張衛國一起參軍了,入伍了。
至於胡榮福嘛,他後來成了費目的十姥爺。
馬紅學跟張衛國的胸前分別戴上大紅花的那一天,全村的人都來送行了。
生產隊還特意套上了一輛大馬車,送這兩位光榮的戰士。
馬紅學和張衛國背靠背地坐在那鋪了厚厚麥草的車廂裏。
一路上,一顛一顛地,感覺挺舒服。
張衛國望了一眼村口,丫丫還站在那裏揮著手。
馬紅學望了一眼村口,什麽都沒有,沒有人為他送行。
“唉!”
他在心裏歎息了一下,她怎麽沒有像丫丫送張衛國那樣地來送自己呢?
想著,他竟然有些困意了,頭一天沒有休息好啊!
頭上的天空暗了下來,星月依稀的樣子。
馬駒子又躺進了馬寡婦的懷裏。
好溫暖,好柔軟。
“中嗎?”
“中啊!”
長久的磨合,已經有了默契。
兩張火熱的嘴巴立馬就粘在了一起,像黏豆包一樣地黏乎。
“你要走了,今天我就再依了你吧。還不知道啥時能再……唉!”
馬寡婦欲言又止,竟然歎起氣來。
馬駒子也很傷感,但隻是一霎間的工夫,他就喜不自禁,急切地跳起來。
馬寡婦正在為他脫衣服了,一件一件地脫。
她脫完了,又給他脫,一件一件地脫。
忙得一塌糊塗。
馬駒子騎上馬寡婦的身體,忙忙地想和她合二為一,但卻不知道那條再熟悉不過的路徑在哪裏了。
感覺相當地陌生。
“啪!”
她在他的光屁股上輕輕地、親昵地拍一巴掌,伸手拽住他那個已經不再隻有尿尿功能的玩意兒,就像領航員引導一艘航船那樣,牽引它進入港口。
熱熱的一股暖流,包圍了起來。
她在他身子底下,隻是笑,笑得很美很美,就像第一次那樣,笑著,等著。
“這有什麽難的,又不是沒幹過,又不是沒幹過一次兩次了。”
馬駒子的豪情由心而生,準備大顯身手了。
“啪!”
又一巴掌,好痛!
“呀呀,你抱著咬的脖子幹嘛呀,你瘋了!”
張衛國一臉的驚恐,正用另一隻手摸著後腦勺子,轉過頭來,恨恨地盯著這個身後的戰友。
原來,是春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