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上學的第二天,費璋打算利用半個下午的空閑時間,到河北的那個代銷點去買一些筆和紙之類的文具,早早地放了學。


    這群野慣了的孩子們歡唿著湧出了教室,如同那飛出籠子的小鳥兒。


    “哎呀媽呀,可算是放學了,我的屁股都讓板凳給硌青了,早知道念書這樣的累,我就不上了。唉,我大咋還不從河北迴來呀,我跟他說說吧,我不念了。”


    剛剛上了兩天的學,馬駒子就是滿肚子的委屈了,想打退堂了。


    “哎,你們兩幹什麽呢,怎麽不快點兒走呀。”


    馬駒子同學想向最要好的兩個小夥伴兒倒倒苦水,一迴頭,發現已經落下費凡和胡芳很遠了。


    兩個小夥伴兒蹲在那棵歪脖子老榆樹下,頭挨著頭,臉對著臉,正在溫習這兩天剛學的那幾個字。


    “這兩個字念啥來,我記不住呀。”


    “這個字念‘大’,這個字念‘小’,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念‘尖’了。”


    費凡正在教胡芳認字。


    “近水樓台先得月”嘛,費璋在半年前就開始為費凡“開小灶”了,別的孩子隻認識“大”和“小”,費凡已經認得“尖”了。


    這樣的一幕,馬駒子感覺挺失落的。


    “啾啾,費凡跟胡芳相對象了,啾啾,費凡跟胡芳相對象了!”


    失落的小夥伴找到了不再失落的理由,一邊雙手作托槍狀,朝著那棵歪脖子老榆樹掃射,一邊嘴裏麵發出子彈出腔兒的聲音,大聲地叫喊著,希望能引起必要的注意。


    “你個死馬駒子,你在胡唚什麽呀,你看我不告訴你大去呀,讓你大打死你。”


    “哈哈哈哈,嗚嗚嗚,啾啾啾……”


    淘氣的小男孩兒得意了,文靜的小女孩子兒氣惱了。


    馬駒子感覺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好男不跟女鬥”吧!


    轉過身去,張開雙臂,學著從電影裏看到的飛機的樣子,一會兒學著飛機聲,一會兒學著子彈聲,跑遠了。


    這可真是“飛簷走壁,腳不離地”喲!


    那時候的四十八頃村,地有四十八頃,人家稀稀拉拉。


    現在的四十八頃村,地有四十八頃,人家擠擠喳喳。


    馬駒子家住在村子的中央,他的祖上原本就是這個村子的中央,曾經是那麽的輝煌。


    “馬二小漏蛋子”這輩子上,早已是輝煌不再了。


    “土改”那年分的房子,經過八九年的風風雨雨,再加上得不到主人的精心修繕,也是老態龍鍾,搖搖欲塌了。


    破有破的好處,髒有髒的妙處。


    “馬二小漏子”跟他媳婦的那個又破又髒的小窩兒,是完全可以不用脫鞋子就上炕的,隨便待著,隨便躺著,隨便躺著,隨便說著,隨便笑著,總之是可以隨便地隨便。


    “喲,嘖嘖嘖,我說馬家大嫂子喲,你說我咋那麽不願意去老費家跟老胡家呀,上炕還得脫鞋,瞎講究個啥呀,嘖嘖嘖。”


    一個坐在馬家炕頭上的女人把那嘴巴子誇張地撅成了瓢把子樣,嘖嘖著,表現出了對“瞎講究”人家的不屑,更表現出了好姐們兒之間的誌同道合。


    “瓢把子”女人正在用大拇指和二拇指擰住自己的鼻子,一弓腰,一用力,一攤黃黃的粘稠物就進了手心。


    手臂揮動一下,手心展開,一甩,手心裏的那攤粘稠物就在空中劃出一道黃黃的弧線,“啪”地一聲,落在火炕邊上的地麵上,不見了。


    馬家屋裏的地麵是不能稱做地麵的,叫土地毯比較合適,長期不打掃,積攢了太多的陳積物,走在上麵軟軟的,有時還會被那些橫七豎八地躺著的柴火棍子絆上一跤。


    “我們家的晌午飯是黏豆包,我們家你那懶種兄弟又饞了,我衲完這幾針兒鞋底兒就得迴去包了。”


    “瓢把子”女人清潔完了鼻孔,把那還沾有粘稠物的大拇指和二拇指放在鼻子邊聞聞,往腳上穿的一隻條絨鞋幫子一抹,接茬兒炫耀起自家的晌午飯來,說者說得有滋有味,聽者聽得有滋有味。


    正因為如此,每天到馬家串門兒、嘮嗑兒的女人是最多的,這可能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


    “嗚嗚嗚,啾啾啾,嗚嗚嗚,啾啾啾……”


    由遠而近,馬駒子用嘴巴“開”著飛機,“打”著槍,朝家的方向跑過來了。


    遠遠地就能看到,有兩匹馬拴在那扇東倒西歪的大門上。


    大門口還停著一輛馬車,一頭卸了套的騾子被係在了車轅子上。


    三頭牲畜正在低著頭吃草,很悠閑的樣子。


    “呀呀呀,我大迴來了,我家來客了,我家晌午飯有好吃的了。”


    小眼睛一亮,馬駒子顧不上“開飛機”,也不顧上“打槍”了,一蹦三個高,一溜煙地鑽進了自家的院子裏。


    院子裏站滿了男人和女人,好幾年不出屋的老頭兒和老太太也來了,人們都在像鴨子一樣地伸長了脖子,盡可能地想通過那扇白紙小窗子的縫隙,往屋子裏多瞅上兩眼。


    “起開,起開,讓我進屋,我要進屋,這是我家。”


    馬駒子抖出一副主人的樣子,在人群裏推來搡去,仰著個小腦袋瓜子,撇著個小嘴巴子,既想顯擺顯擺,又擺出幾分蠻橫的氣派。


    屋子裏的人比院子裏的人還要多,幾乎是人擠人了,眾星捧月似的把炕沿的一小塊地方圍成了一個圈兒。


    圈兒的中央,一個女人和她懷裏抱著的孩子。


    女人很俊,穿著跟打扮都顯示出了與周圍的與眾不同。


    孩子很小,瞅著像三四歲的樣子,正依在母親的身邊,東張西望著,光光的腦袋。


    書中暗表,這個女人就是王小花,她旁邊的那個光頭孩子就是馬林的兒子,叫馬山子。


    馬林以自己的勇敢,換取了一個團的重大勝利。


    馬林又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一個戰友的生命。


    這還了得嘛!


    大書特書,大力宣傳,大力表揚!軍區首長通令嘉獎馬林為“愛國主義的典型”,號召全體指戰員學習董存瑞式的英雄馬林。


    烈士馬林光榮殉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旺業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當地的黨委和政府就連續收到了軍區政治部發來的電報、通知和書信,通過各種形式介紹了馬林烈士的光輝業績,同時給烈士家屬發來了唁電和撫恤金。


    “我們出了馬林這麽個英雄,這不僅是我們各族人民的光榮,也是家鄉廣大群眾的自豪。我們希望把旺業甸村改名為馬林村。”


    旺業甸召開的紀念馬林烈士大會上,當地的頭頭腦腦、各位領導同意了這個代表的建議,也希望能將“旺業甸村”改為“馬林村”。


    幾天後,高盟長和哈旗長一起到旺業甸村,召集有區、村班幹部和馬林的表哥參加的大會,宣布了自治區民政廳的批複,把“旺業甸”正式命名為“馬林村”。盟委石書記還與哈旗長共同選擇了建造紀念碑的地址,商量紀念碑的規格和模式。


    “建在村中心影響麵較小,應把碑建在顯眼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知道烈士的英名,了解英雄事跡。”


    石書記的話得到了盟委其他領導的認可,紀念碑的地址確定在旺業甸西河公路的北側,並責成旗政府民政科具體負責建碑工作。


    不久,馬林紀念碑破土動工了。


    碑文寫什麽呢?由誰來寫呢?


    旗委再次請示了盟委。


    石書記認為,馬林烈士的功績在全國全軍都有較大的影響,由旗或盟領導書寫碑文都不太合適,應請一位有影響的人物來書寫。


    這年八月下旬,哈旗長派時任旗委秘書的李同誌動身到青城市。


    李到青城市的當天,就把自己的介紹信遞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第二天早上剛上班,辦公廳的負責同誌就把某位大領導的題詞手跡交給了李同誌。


    一張十六開帶紅邊的白紙,豎寫著“馬林烈士永垂不朽”八個有力的楷書字,左下角題有那位大領導的名字。


    李同誌把題詞珍藏好,當天啟程,返迴。


    9月中旬,馬林烈士紀念碑正式建成。


    這時,王小花提出了一個令各位領導十分為難的請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十八頃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十八頃村並收藏廢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