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時分, 一幅畫被送到了承恩侯府。
沈資作為承恩侯世子的貼身隨從, 東西自然是由他送進去的。東西送過來時, 那小廝特意說了這是從宮裏送出來的。沈資一聽宮中, 眼睛一轉,就隱隱猜到了送東西的人。他咧了咧嘴,心裏挺歡喜,也不枉他們世子傾心以待, 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想著要告訴他們世子這個好消息,沈資撩起衣擺,加快步子就往沈清然居住的院子趕去。
行至門前, 沈資清了清嗓子, 將畫藏在身後, 這才輕輕敲了門。“爺,是我。”
“進來。”門內傳出淡淡的迴應,沈資這才推門走進去。
沈清然身子尚未好全,如今隻是能下床走上幾步。但此時他卻坐在椅子上, 書案鋪開的紙張上作完了大半的畫。顯然他下床坐在這兒,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沈資立馬瞪圓了眼,一下子忘了自己手裏捏著的驚喜,急匆匆走過去道:“您、您怎麽自己就下來了?”
說話間,他也看到了書案上寬闊紙張的畫。
一處寒潭,枯枝雜草。在寒潭的左下角有個女童的背影,寥寥兩筆,看不清身上穿的衣物首飾,便也無從辨別是什麽身份。
沈資也就是看了一眼,便收迴視線。他慣來忠心,又敬佩沈清然,於是這會兒子見沈清然這般不顧身體作畫,惶恐焦急得很。
“您如今快完成這幅畫了,要不,咱就先歇歇?”沈資不敢強硬,隻能勸著來。
沈清然眉骨上有著一條長長疤痕,那條痕,不僅沒令這張臉失色,反而更顯銳氣。本就生就一雙狐狸眼,挑眼時貴氣又矜持,如今卻像是含了冰霜,引誘著人看,但看上一眼又覺渾身寒意刺骨。在矛盾中迸發出奇特的氣質來。
他描繪著寒潭上的水波與冰棱,麵色悠然,未曾理會沈資的話。
沈資急得團團轉,剛想抓頭,就瞧見了自己手裏的東西。便像是看到救星一般,獻寶一般笑道:“您瞅瞅,這是什麽?”
說著,他一邊將畫卷遞到沈清然麵前。
畫卷用匣子裝著,匣子是暗褐色的,上麵繪了簡單的團枝圖樣,看模樣便看得出來,是前幾年的東西。
沈資隻想著這東西是宮裏頭那位送出來的,自家世子爺會喜歡,卻沒注意到沈清然見到這匣子時的神情。
沈清然接過匣子,指腹輕輕蹭了蹭匣子上的圖案,骨節分明的手指上布滿細細小小的疤痕,這是在大大小小的戰事中留下來的痕跡。
燭光打在他修長的眉,濃密的睫羽上,在眼瞼投下一層陰影。
屋內響起一聲輕歎,不像是哀歎悔恨之類的。而是早就預料到了結局,真正等到結果出來那一天,發現事情同自己想的並無什麽差別的歎氣。
情緒很淡,有惋惜,卻也不濃重。
沈資這時才發覺,事情可能和他想的不一樣。這宮中送來的畫卷,或許並不是什麽好消息的征兆。他想說什麽,但此情此景,又不敢多言。
“你站在此處作甚?”沈清然沒有繼續打開匣子,而是撩起那雙驕矜的狐狸眼,驅趕著沈資,“出去,爺見著你就心煩。”
待沈資苦著臉被趕出去之後,沈清然懶懶往後一靠,匣子端端正正擺在案幾上。方才驅趕沈資時臉上的驕矜全然不見,他看著麵前的匣子,神色淡漠。
過了良久,屋外的沈資已經不知道焦躁轉了多少圈了,沈清然才慢慢打開了匣子。
匣子內是一幅畫,畫卷泛著舊色,像是小兒隨手一作,然後塞進匣子裏的作品,並沒有做過妥善的保存。紙麵上盡是歲月的痕跡。
眉骨上的那條痕,隨著垂下眼的動作牽動一下,仿佛冰天雪地裏被人硬生生拖曳出的一條長長痕跡。
突兀,卻又奇異的和諧。
畫卷徐徐展開,待它完全展開時,裏麵的內容也呈現在人麵前。要是沈資還在這裏,一定會驚唿出聲。這畫上的內容,竟然與沈清然方才作的畫一模一樣。
同樣清冷的寒潭,同樣灰暗的枯木雜草。
唯一不同的是沈清然方才所做的畫上,有個模模糊糊的女童背影。而被送過來的那幅畫上,隻有枯木與寒潭。
十年前做的畫,自然提不上什麽畫技精巧,最多是能讓人明白那一大塊墨團是寒潭而不是旁的什麽東西。這樣一副明顯是小兒胡鬧作出來的畫,一旁卻正正經經的蓋了作畫者的印章與大名。
沈氏清然四個字,歪歪扭扭寫在上麵。
五歲那年,沈清然作了自己的第一幅畫,他將那幅畫裝裱好,極為自信地裝進匣子,送給了雍皇宮裏那位唯一的嫡長公主。
畫已舊,人漸離。
沈清然閉上眼,再次輕輕歎了一聲,嘴角無奈扯了扯。
……
成婚一事,段嫣倒也不排斥。但她向來不會委屈自己,喜歡的便是喜歡,不合適的不管怎樣都是不合適。若明知對方的想法,卻還若即若離,這也不是段嫣能做出來的事情。
她同沈清然自幼相識,要說起青梅竹馬,那倒也能算半個。知根知底,且身份地位都差不了多少,仔細想來也算是極合適的成婚對象。但優點往往也能成為缺點,他們兩方利益牽扯太多,若兩人以後鬧掰,也不好收場。雖說這隻是次要因素,但大大小小的原因加起來,段嫣便也沒將沈清然納入成婚對象的人選之中。
她讓含細送去那幅畫,依著沈清然的頭腦,不會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兒女不知情並不是什麽必需品,人生在世,總有旁的事情比感情重要。
同樣的,沈清然心中裝著天下,有家國,有蒼生,他不可能為了這件事傷心欲絕。或許,這對於他而言,也是一種解脫。
段嫣骨子裏的冷清顯現在各個地方,如今這行為,更是將她這一性格貫徹得淋漓盡致。
所以在命人送完信的第二天,段嫣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
逛園子時,難得的在禦花園內聽到張貴妃的聲音,段嫣本想走過去,卻發覺還有另一人在場。且這兩人說話的內容,讓她腳步一頓。
花架下,張貴妃還不知曉段嫣就在一旁,她睨了眼杵在那兒的張成端,恨鐵不成鋼。
“你可上進些吧!你瞧瞧人家承恩侯府那位世子,在外頭帶兵打仗,好不威風。就算重傷臥病在床,那也好多千金小姐喜歡著呢!本宮昨日還聽聞,阿嫣給那承恩侯世子送東西了。哎,你就這般混日子吧,氣死本宮算了。”
張成端的眉眼,比旁的張家人都要生得深邃,麵無表情時便是兇厲桀驁,一般人不敢上前。不知被這話裏的那句觸動了,他一直耷拉下來的薄薄眼皮動了動。
察覺有戲,張貴妃清了清嗓子道:“你就是太老實,不愛說話,悶葫蘆一樣。你說說你現在這樣兒,能有哪個小姑娘敢接近你?”
張成端抿著薄唇,依舊沒有說話。
但張貴妃看著這個侄兒長大的,對方什麽性子,她是了解得一清二楚。長嘛是長了張不錯的臉,就是模樣太兇,走在街上就是一副欺男霸女的模樣。要不然當初也不會那般容易,被人潑點髒水就成功了。弄得現在滿京的姑娘,一提起他就嚇得花容失色。
“明日我便問問阿嫣去,看看她現今需不需要人手,把你也給加進去。不然白長這麽大個子了,閑著也是閑著不是?”
張成端那沉沉的眉眼裏,又有了點旁的神色。
“有沒有什麽心儀的姑娘?來,同姑母說說。姑母好給你打聽打聽。”張貴妃慢慢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她這話說得意味深長,臉上擺著自己什麽都知道的神情,但姿態上,又明晃晃地假裝著自己什麽都不知曉,就等著張成端自己說出來。
這種私話,段嫣一不小心聽得太多了,接下來的就更不適合再聽。她轉了身想離開,卻被宮人偷懶尚未修剪好的花枝牽住了裙角。那簇花也因著這動靜,很大幅度地顫動一下。
張貴妃同張成端都看了過去。
空氣一下子寂靜起來,段嫣慢條斯理扯好裙角,麵不改色朝張貴妃行了一禮。“娘娘那兒可還能容得泰清坐坐?”
她笑著,恍若被發現聽牆角的另有旁人。
可她身後的含細就沒那般功底了,麵頰都被自己尷尬得染了薄紅,燒著了一般。
張成端站在那兒,雙手垂在身側,靜靜看向段嫣。棱角分明的臉上平靜無波,也不知道心裏頭在想些什麽。等著段嫣被張貴妃親熱迎進來,他才似乎是從沉思中出來,低垂了眼,向段嫣請安。
“安侯不必多禮。”段嫣笑著側過身,然後一偏頭,又同張貴妃道,“從前頭過來,聽得您在說什麽婚事。難不成,是安候有心儀的人了?若真有了,您不妨同我說說。”
如今昌平帝遠在落雲城,宮中大小事情,都由王皇後同段嫣負責。甚至前朝的一些決策,段嫣都有權力參與。故而問起昌平帝親封的安侯的婚事,也不算奇怪。
倒是張貴妃,方才問張成端時極為自然放鬆,這會兒段嫣在場,卻暗暗替自家這不會說話的小輩捏了一把汗。
既希望這悶葫蘆說點什麽,又怕這說的話,白瞎了那張好臉。
第102章
張成端垂著眼, 他五感敏銳,能清晰地感覺到麵前人投注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輕輕淺淺,像暖冬裏飄然而落的一捧雪, 落在心間,一息之間又消散得無影無蹤, 僅僅留下點水痕。
宛若隔靴搔癢, 心頭依舊燙得厲害。
莫名的,喉嚨發幹。
張成端默聲不語, 修長的手指慢慢撚上了身側的衣料。錦緞滑涼,捏在滾燙的手心裏不一會兒就被捂熱了。
耳朵裏的聲音越來越少,如同被殼子罩著, 隻能聽到自己的唿吸聲, 一聲比一聲沉緩。
張成端喉結小小滾動一下, 卻覺得喉嚨更幹了。他避開段嫣的眼神, 眼底沉澱著些許狼狽。
“並無……並無心儀的人……”
說完這句話,張成端閉了下眼,嘴角又緊緊抿著,像是不管怎麽樣都再也撬不開的蚌。
分明長著張肆意妄為的臉, 也沒有什麽形象值得顧及。卻總是將自己束在殼子裏,不肯放出來一點。
張貴妃氣得牙癢癢,卻又覺得這才是正常的。
她不再看張成端, 而是偏過頭去同段嫣說話。
“你近些日可忙?”
段嫣立時想起方才不曾現身時, 聽到的張貴妃的話, 於是一些言辭到了嘴邊就拐了個彎。她笑著說道:“多事之秋,需要警戒的地方也多了起來。實在是忙得有些分身乏術了。”
張貴妃眉眼一彎,笑得恍若神妃仙子,靡顏膩理。“那正巧, 我前不久才想著替成端問問這事兒。你看你手底下現在缺不缺人手?若是缺了,便看看成端能不能用。我見著他整日蹲在家中,心裏頭就不舒服。”
她說話直爽,涉及這種事情也不會拐彎抹角的來,平直得讓人舒服。
不過,皇帝親封的安侯,竟然被張貴妃說成個差不多是在家吃白飯的人,卻是有些詫異。
那晚去梅園見戎族公主,碰上張成端滿身是血,一副剛從宮外趕進來的模樣。
深夜入宮,顯然是暗地裏在替昌平帝做事。隻不過看張貴妃的樣子,她顯然是對此時完全不知情的。
在撞見張成端之後,段嫣做好準備等著昌平帝的詢問,卻是發現昌平帝沒有絲毫動作,恍若從來不曾知曉那日晚,她在梅園撞見了張成端。
大概,自己是欠了對方一個情。
眨眼間,段嫣腦子裏就閃過這些。她看了眼仍舊站在一旁的張成端,又收迴眼神,對張貴妃道:“安侯年少英才,到我這邊,您也不怕委屈了他。”
張貴妃捂著嘴笑起來,“盡會誇人。”
“不過您可是救了我的急了,那邊的事兒正缺安侯這樣有才能的人,您不嫌棄,我便將人調走了?”
三言兩語之間,張貴妃就同段嫣定好了張成端的去處。說完這件事之後,段嫣聊了幾句,也起身告辭。花架下隻留了張貴妃坐著。
張成端站在那兒,一直沉默。從表麵上看,如同百年前就紮根在這兒的老樹,沒什麽能讓他側目,也沒什麽能撼動得了他似的。
“你這……”張貴妃本想說什麽,見到張成端那完全看不出喜怒的臉,話到嘴邊卻又停了,隻好笑又無奈地按住額角,歎了口氣。
個人有個人的緣法,強求不來。
……
趁著堯軍休整之期,良湘一行人手段頻出,領著大軍就攻下了陳國皇都。從那個發跡以來什麽都吃,就是不吃虧的堯軍手上占了大便宜。
堯軍的將領蘇守最是孤傲,立即將良湘這個名字記在了心底,就等著哪日報仇雪恨,讓對方將吞下的東西連血吐出來。
就在堯軍著手準備,打算將自己丟失的肥肉打迴來的時候,良湘卻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他將原先陳國的皇都改名為明都,意蘊深遠。同時為自己同這支流民組成的軍隊,取名為“明”。
明軍,民軍。
沈資作為承恩侯世子的貼身隨從, 東西自然是由他送進去的。東西送過來時, 那小廝特意說了這是從宮裏送出來的。沈資一聽宮中, 眼睛一轉,就隱隱猜到了送東西的人。他咧了咧嘴,心裏挺歡喜,也不枉他們世子傾心以待, 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想著要告訴他們世子這個好消息,沈資撩起衣擺,加快步子就往沈清然居住的院子趕去。
行至門前, 沈資清了清嗓子, 將畫藏在身後, 這才輕輕敲了門。“爺,是我。”
“進來。”門內傳出淡淡的迴應,沈資這才推門走進去。
沈清然身子尚未好全,如今隻是能下床走上幾步。但此時他卻坐在椅子上, 書案鋪開的紙張上作完了大半的畫。顯然他下床坐在這兒,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沈資立馬瞪圓了眼,一下子忘了自己手裏捏著的驚喜,急匆匆走過去道:“您、您怎麽自己就下來了?”
說話間,他也看到了書案上寬闊紙張的畫。
一處寒潭,枯枝雜草。在寒潭的左下角有個女童的背影,寥寥兩筆,看不清身上穿的衣物首飾,便也無從辨別是什麽身份。
沈資也就是看了一眼,便收迴視線。他慣來忠心,又敬佩沈清然,於是這會兒子見沈清然這般不顧身體作畫,惶恐焦急得很。
“您如今快完成這幅畫了,要不,咱就先歇歇?”沈資不敢強硬,隻能勸著來。
沈清然眉骨上有著一條長長疤痕,那條痕,不僅沒令這張臉失色,反而更顯銳氣。本就生就一雙狐狸眼,挑眼時貴氣又矜持,如今卻像是含了冰霜,引誘著人看,但看上一眼又覺渾身寒意刺骨。在矛盾中迸發出奇特的氣質來。
他描繪著寒潭上的水波與冰棱,麵色悠然,未曾理會沈資的話。
沈資急得團團轉,剛想抓頭,就瞧見了自己手裏的東西。便像是看到救星一般,獻寶一般笑道:“您瞅瞅,這是什麽?”
說著,他一邊將畫卷遞到沈清然麵前。
畫卷用匣子裝著,匣子是暗褐色的,上麵繪了簡單的團枝圖樣,看模樣便看得出來,是前幾年的東西。
沈資隻想著這東西是宮裏頭那位送出來的,自家世子爺會喜歡,卻沒注意到沈清然見到這匣子時的神情。
沈清然接過匣子,指腹輕輕蹭了蹭匣子上的圖案,骨節分明的手指上布滿細細小小的疤痕,這是在大大小小的戰事中留下來的痕跡。
燭光打在他修長的眉,濃密的睫羽上,在眼瞼投下一層陰影。
屋內響起一聲輕歎,不像是哀歎悔恨之類的。而是早就預料到了結局,真正等到結果出來那一天,發現事情同自己想的並無什麽差別的歎氣。
情緒很淡,有惋惜,卻也不濃重。
沈資這時才發覺,事情可能和他想的不一樣。這宮中送來的畫卷,或許並不是什麽好消息的征兆。他想說什麽,但此情此景,又不敢多言。
“你站在此處作甚?”沈清然沒有繼續打開匣子,而是撩起那雙驕矜的狐狸眼,驅趕著沈資,“出去,爺見著你就心煩。”
待沈資苦著臉被趕出去之後,沈清然懶懶往後一靠,匣子端端正正擺在案幾上。方才驅趕沈資時臉上的驕矜全然不見,他看著麵前的匣子,神色淡漠。
過了良久,屋外的沈資已經不知道焦躁轉了多少圈了,沈清然才慢慢打開了匣子。
匣子內是一幅畫,畫卷泛著舊色,像是小兒隨手一作,然後塞進匣子裏的作品,並沒有做過妥善的保存。紙麵上盡是歲月的痕跡。
眉骨上的那條痕,隨著垂下眼的動作牽動一下,仿佛冰天雪地裏被人硬生生拖曳出的一條長長痕跡。
突兀,卻又奇異的和諧。
畫卷徐徐展開,待它完全展開時,裏麵的內容也呈現在人麵前。要是沈資還在這裏,一定會驚唿出聲。這畫上的內容,竟然與沈清然方才作的畫一模一樣。
同樣清冷的寒潭,同樣灰暗的枯木雜草。
唯一不同的是沈清然方才所做的畫上,有個模模糊糊的女童背影。而被送過來的那幅畫上,隻有枯木與寒潭。
十年前做的畫,自然提不上什麽畫技精巧,最多是能讓人明白那一大塊墨團是寒潭而不是旁的什麽東西。這樣一副明顯是小兒胡鬧作出來的畫,一旁卻正正經經的蓋了作畫者的印章與大名。
沈氏清然四個字,歪歪扭扭寫在上麵。
五歲那年,沈清然作了自己的第一幅畫,他將那幅畫裝裱好,極為自信地裝進匣子,送給了雍皇宮裏那位唯一的嫡長公主。
畫已舊,人漸離。
沈清然閉上眼,再次輕輕歎了一聲,嘴角無奈扯了扯。
……
成婚一事,段嫣倒也不排斥。但她向來不會委屈自己,喜歡的便是喜歡,不合適的不管怎樣都是不合適。若明知對方的想法,卻還若即若離,這也不是段嫣能做出來的事情。
她同沈清然自幼相識,要說起青梅竹馬,那倒也能算半個。知根知底,且身份地位都差不了多少,仔細想來也算是極合適的成婚對象。但優點往往也能成為缺點,他們兩方利益牽扯太多,若兩人以後鬧掰,也不好收場。雖說這隻是次要因素,但大大小小的原因加起來,段嫣便也沒將沈清然納入成婚對象的人選之中。
她讓含細送去那幅畫,依著沈清然的頭腦,不會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兒女不知情並不是什麽必需品,人生在世,總有旁的事情比感情重要。
同樣的,沈清然心中裝著天下,有家國,有蒼生,他不可能為了這件事傷心欲絕。或許,這對於他而言,也是一種解脫。
段嫣骨子裏的冷清顯現在各個地方,如今這行為,更是將她這一性格貫徹得淋漓盡致。
所以在命人送完信的第二天,段嫣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
逛園子時,難得的在禦花園內聽到張貴妃的聲音,段嫣本想走過去,卻發覺還有另一人在場。且這兩人說話的內容,讓她腳步一頓。
花架下,張貴妃還不知曉段嫣就在一旁,她睨了眼杵在那兒的張成端,恨鐵不成鋼。
“你可上進些吧!你瞧瞧人家承恩侯府那位世子,在外頭帶兵打仗,好不威風。就算重傷臥病在床,那也好多千金小姐喜歡著呢!本宮昨日還聽聞,阿嫣給那承恩侯世子送東西了。哎,你就這般混日子吧,氣死本宮算了。”
張成端的眉眼,比旁的張家人都要生得深邃,麵無表情時便是兇厲桀驁,一般人不敢上前。不知被這話裏的那句觸動了,他一直耷拉下來的薄薄眼皮動了動。
察覺有戲,張貴妃清了清嗓子道:“你就是太老實,不愛說話,悶葫蘆一樣。你說說你現在這樣兒,能有哪個小姑娘敢接近你?”
張成端抿著薄唇,依舊沒有說話。
但張貴妃看著這個侄兒長大的,對方什麽性子,她是了解得一清二楚。長嘛是長了張不錯的臉,就是模樣太兇,走在街上就是一副欺男霸女的模樣。要不然當初也不會那般容易,被人潑點髒水就成功了。弄得現在滿京的姑娘,一提起他就嚇得花容失色。
“明日我便問問阿嫣去,看看她現今需不需要人手,把你也給加進去。不然白長這麽大個子了,閑著也是閑著不是?”
張成端那沉沉的眉眼裏,又有了點旁的神色。
“有沒有什麽心儀的姑娘?來,同姑母說說。姑母好給你打聽打聽。”張貴妃慢慢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她這話說得意味深長,臉上擺著自己什麽都知道的神情,但姿態上,又明晃晃地假裝著自己什麽都不知曉,就等著張成端自己說出來。
這種私話,段嫣一不小心聽得太多了,接下來的就更不適合再聽。她轉了身想離開,卻被宮人偷懶尚未修剪好的花枝牽住了裙角。那簇花也因著這動靜,很大幅度地顫動一下。
張貴妃同張成端都看了過去。
空氣一下子寂靜起來,段嫣慢條斯理扯好裙角,麵不改色朝張貴妃行了一禮。“娘娘那兒可還能容得泰清坐坐?”
她笑著,恍若被發現聽牆角的另有旁人。
可她身後的含細就沒那般功底了,麵頰都被自己尷尬得染了薄紅,燒著了一般。
張成端站在那兒,雙手垂在身側,靜靜看向段嫣。棱角分明的臉上平靜無波,也不知道心裏頭在想些什麽。等著段嫣被張貴妃親熱迎進來,他才似乎是從沉思中出來,低垂了眼,向段嫣請安。
“安侯不必多禮。”段嫣笑著側過身,然後一偏頭,又同張貴妃道,“從前頭過來,聽得您在說什麽婚事。難不成,是安候有心儀的人了?若真有了,您不妨同我說說。”
如今昌平帝遠在落雲城,宮中大小事情,都由王皇後同段嫣負責。甚至前朝的一些決策,段嫣都有權力參與。故而問起昌平帝親封的安侯的婚事,也不算奇怪。
倒是張貴妃,方才問張成端時極為自然放鬆,這會兒段嫣在場,卻暗暗替自家這不會說話的小輩捏了一把汗。
既希望這悶葫蘆說點什麽,又怕這說的話,白瞎了那張好臉。
第102章
張成端垂著眼, 他五感敏銳,能清晰地感覺到麵前人投注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輕輕淺淺,像暖冬裏飄然而落的一捧雪, 落在心間,一息之間又消散得無影無蹤, 僅僅留下點水痕。
宛若隔靴搔癢, 心頭依舊燙得厲害。
莫名的,喉嚨發幹。
張成端默聲不語, 修長的手指慢慢撚上了身側的衣料。錦緞滑涼,捏在滾燙的手心裏不一會兒就被捂熱了。
耳朵裏的聲音越來越少,如同被殼子罩著, 隻能聽到自己的唿吸聲, 一聲比一聲沉緩。
張成端喉結小小滾動一下, 卻覺得喉嚨更幹了。他避開段嫣的眼神, 眼底沉澱著些許狼狽。
“並無……並無心儀的人……”
說完這句話,張成端閉了下眼,嘴角又緊緊抿著,像是不管怎麽樣都再也撬不開的蚌。
分明長著張肆意妄為的臉, 也沒有什麽形象值得顧及。卻總是將自己束在殼子裏,不肯放出來一點。
張貴妃氣得牙癢癢,卻又覺得這才是正常的。
她不再看張成端, 而是偏過頭去同段嫣說話。
“你近些日可忙?”
段嫣立時想起方才不曾現身時, 聽到的張貴妃的話, 於是一些言辭到了嘴邊就拐了個彎。她笑著說道:“多事之秋,需要警戒的地方也多了起來。實在是忙得有些分身乏術了。”
張貴妃眉眼一彎,笑得恍若神妃仙子,靡顏膩理。“那正巧, 我前不久才想著替成端問問這事兒。你看你手底下現在缺不缺人手?若是缺了,便看看成端能不能用。我見著他整日蹲在家中,心裏頭就不舒服。”
她說話直爽,涉及這種事情也不會拐彎抹角的來,平直得讓人舒服。
不過,皇帝親封的安侯,竟然被張貴妃說成個差不多是在家吃白飯的人,卻是有些詫異。
那晚去梅園見戎族公主,碰上張成端滿身是血,一副剛從宮外趕進來的模樣。
深夜入宮,顯然是暗地裏在替昌平帝做事。隻不過看張貴妃的樣子,她顯然是對此時完全不知情的。
在撞見張成端之後,段嫣做好準備等著昌平帝的詢問,卻是發現昌平帝沒有絲毫動作,恍若從來不曾知曉那日晚,她在梅園撞見了張成端。
大概,自己是欠了對方一個情。
眨眼間,段嫣腦子裏就閃過這些。她看了眼仍舊站在一旁的張成端,又收迴眼神,對張貴妃道:“安侯年少英才,到我這邊,您也不怕委屈了他。”
張貴妃捂著嘴笑起來,“盡會誇人。”
“不過您可是救了我的急了,那邊的事兒正缺安侯這樣有才能的人,您不嫌棄,我便將人調走了?”
三言兩語之間,張貴妃就同段嫣定好了張成端的去處。說完這件事之後,段嫣聊了幾句,也起身告辭。花架下隻留了張貴妃坐著。
張成端站在那兒,一直沉默。從表麵上看,如同百年前就紮根在這兒的老樹,沒什麽能讓他側目,也沒什麽能撼動得了他似的。
“你這……”張貴妃本想說什麽,見到張成端那完全看不出喜怒的臉,話到嘴邊卻又停了,隻好笑又無奈地按住額角,歎了口氣。
個人有個人的緣法,強求不來。
……
趁著堯軍休整之期,良湘一行人手段頻出,領著大軍就攻下了陳國皇都。從那個發跡以來什麽都吃,就是不吃虧的堯軍手上占了大便宜。
堯軍的將領蘇守最是孤傲,立即將良湘這個名字記在了心底,就等著哪日報仇雪恨,讓對方將吞下的東西連血吐出來。
就在堯軍著手準備,打算將自己丟失的肥肉打迴來的時候,良湘卻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他將原先陳國的皇都改名為明都,意蘊深遠。同時為自己同這支流民組成的軍隊,取名為“明”。
明軍,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