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了整整五日,李景燁才終於下令革去睿王官職,命其即刻迴長安,同時調動義武軍前往幽州一帶以震懾的消息。
這是李景燁與幾位大臣商議後的結果,與先前裴濟所提直接調義武、河東兩軍前往的辦法不但晚了整整五日,更少了一方兵力,的確也符合皇帝一貫謹慎、保守的態度。
而幾乎就在第二日,幽州便有急報傳來。
派去巡按幽州,重查範懷恩一案的監察禦史竟被李景輝命人當眾斬殺,就連先前由蕭齡甫親自擇選的新任幽州刺史也差點慘遭毒手,多虧他跑得快,才幸免於難。
如此一路狼狽地逃迴長安,他連麵子、儀容都已顧不上了,當即衝到大明宮外,將捏在手裏已皺成一團的檄文交給羽林衛的人後,便當場昏了過去。
當那皺巴巴的檄文送到宮中時,李景燁正坐在長安殿中,聽著女官說太後的病情。
母子兩個相顧無言。
何元士捧著羽林衛侍衛才交來的檄文匆匆進來,奉到李景燁手中,又將幽州刺史暈倒前說的話轉述了一遍,整個人已抖如篩糠。
李景燁卻慢慢展開那一紙檄文,將邊角抹平,當著太後的麵,一字一句將其從頭至尾念了一遍。
每念一句,太後的臉色便慘白一分,本就虛弱渾濁的眼神,更是從震驚錯愕慢慢變得恐慌害怕。
李景燁麵無表情地看著她,意味不明地笑了聲:“母親,你看,你先前總怨朕心狠,怨朕六親不認,要害死弟妹。可是你看啊,先動手的人,是令月和輝兒啊。也許,早在一年前,他便一直盼著這一日了……”
“大郎……”太後顫抖著伸出枯瘦的手,想摸一摸自己的兒子,盈在渾濁眼裏的淚終於滾滾而下,不知是安慰的淚,還是後悔的淚。
“如今,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母親,這是你養的好兒子啊,讓我不得不殺他了。”
他起身後退一步,讓太後伸過來的手落了空。
太後整個人撲在塌邊,一手捂著心口,沉痛不已:“是我養的兒子,你們——一家子兄弟啊……”
說著,她隻覺心口絞痛,捂著心口的手開始用力捶打,麵色也漸漸漲紅。
女官忙帶著銀針上前來要給太後施針。
李景燁望著母親痛苦掙紮的模樣,眼中閃過一層水光,隨即麵無表情地轉身離去。
……
燕國公府中,裴濟自聽說消息後,心便已跌到穀底。
陛下已失去先發製人的機會,又果然沒全聽他的建議出兵,如此一來,以安義康的深沉心機,定早有應對的後招,大約不久後,朝廷便不得不來一場大調兵了。
隻是,這些都不是眼下的他能力挽狂瀾的,除了關心軍國大事,他亦十分擔心父親。
好在,幾日後,裴琰的事便有消息了。
在刑部大牢中關押了數日,經三司推定,也始終沒將那封信的來龍去脈查個水落石出,既沒有證據證明此信就是裴琰寫的,如先前的禦史大夫所言,便該定裴琰無罪。
李景燁未再為難,當即同意了放人,隻是同杜衡的處置一樣,暫令在家中休養,不必操心政事。
大長公主已顧不得別的,一聽消息,便親自帶著兒子到刑部大牢外將人接了迴來。
裴琰到底老了。
牢裏待了七八日,雖然沒人敢為難他,他整個人卻還是憔悴了許多,尤其是反複發作的傷痛,更折磨得他數個夜裏都未能安睡,出來時,原本魁碩的身形萎縮了許多。
裴濟將父親攙迴屋裏躺下,又請了禦醫來問診開藥,待將藥熬好,看著母親一勺一勺親手給父親將藥喂下,隻覺眼眶有些泛酸。
他默默走出屋去,望著遼遠的天際,第一次生出一種大廈將傾時,麵對眾生百相的無力之感。
周遭的一切看似都還在一如既往地運轉,可分明底下一個缺口已經裂開了,裂痕正飛快地往四方蔓延,而他,從最初的那個小小缺口出現時,便已最先察覺到了,卻始終沒能填補上。
他望著空空如也的雙手,生出一絲困惑。
是什麽樣的力量,才能將傾頹的一切控製住呢?
第102章 擔心
裴琰在家休養數日, 每日的藥既內服又有外敷,再兼有大長公主請了禦醫親自來施針,垮下的身子終於有了重新恢複的跡象。
隻是, 他的精神雖好了不少,麵色卻一日比一日難看。
這些日子裏, 他賦閑在家, 仍一日不斷地聽裴濟從兵部帶迴的前線消息, 實在擔憂不已。
叛軍準備得十分充分,早於檄文發出那一日便集結完畢,迅速進發至定州附近。
定州屬義武節管轄之內, 然其南臨深州、趙州兩地, 皆非邊疆範圍,未設節度使之官職,自然也沒有如此強大統一的常備軍在。
義武軍收到朝中調令, 匆匆南下追趕,欲與叛軍一搏。
然就這時, 北方沉寂了許久的突厥卻毫無征兆地大肆興兵。阿史那多畢幾乎傾手下部族之力, 以整整七萬精銳朝著義武節與河東節交界處猛烈進攻!
裴琰坐在書房中聽兒子說到此處,終於忍耐不住, 右手攥拳,狠狠砸在桌案上:“竟有這樣的道理!睿王——他竟連大魏子民也不顧, 與那些胡虜勾結在一起!簡直不配為中原漢人!”
裴濟亦沉著臉,眼裏除了憤怒, 還有幾分懊悔:“當初兒子領軍擊退突厥時, 便曾懷疑過那一場仗有不尋常之處,令張簡派人盯了這大半年,始終未查到別的蹤跡, 卻沒想到,他們竟在行賣國之事!”
事到如今,他才終於明白了叛軍的後招,就是與突厥這一次聯手。阿史那多畢是年輕的新君,野心勃勃,絕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兩方之間的勾結定從很早之前便開始了!
他怎麽也想不到,在都城長安長大,留著皇族血脈的睿王李景輝,竟會為了一己私利出賣大魏!邊疆成千上萬百姓的財物甚至性命,就這樣被如草原上的牛羊一般,輕易出賣給了如狼似虎的突厥人!
裴琰咬著牙怒斥:“誰能想到他身為皇子竟會如此!”
“張簡已領兵去迎敵了。隻是阿史那多畢似乎早有準備,另派了一萬人在西麵河東道附近進攻,將他牽製著,不能迅速馳援。”裴濟的手從攤開在桌案上的輿圖上劃過,隨後又指向定州方向,“父親可記得義武節度使是何人?”
裴琰眼神一僵,慢慢道:“曹思良。”
“不錯。”裴濟深深吸一口氣,咬著牙道,“昭武九姓之一,他是西域曹國人,安義康的舊識。今日已有消息傳來,曹思良見腹背受敵,抵擋不過,河東的援軍一時也到不了,已臨陣倒戈,與叛軍同流合汙。眼下的叛軍,已不止是一方盧龍軍了。”
父子兩個都低頭望著輿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心中浪濤洶湧。
“父親,”裴濟雙手擱在膝上,慢慢沉聲道,“我想向陛下自請領兵出戰。”
眼下北方邊疆情勢危急,河東軍雖驍勇善戰,可麵對內外交困的局麵,難免士氣低落,焦躁不安,如今正需要一根主心骨坐鎮軍中。而他身為節度使,又在半年前才領兵擊退過突厥,正能起威懾作用。
這與朝中這些紛亂的事無關,他是大魏男兒,絕不容外族侵犯大魏半寸土地、一個子民。
“不。”裴琰肅著臉看他片刻,慢慢道,“你留下,讓為父去。”
“父親!”裴濟震驚又擔憂地驚唿出聲。
與此同時,屋外也傳來一陣瓷器碎裂的聲音。
父子兩個同時轉頭望去,見大長公主正站在半掩的門外,腳下一碗被打碎的參湯往四下流淌,熱騰騰冒著水汽。
“母親!”裴濟忙過去扶她小心地跨過那些碎裂的瓷片,到屋裏來坐下。
大長公主沒說話,怔怔望著裴琰許久,忽而眼眶一紅,輕聲道:“三郎啊,你讓他去吧。”
“母親,父親才從刑部大牢裏出來,身子還未恢複,如何能上陣!”裴濟幾乎不敢相信母親聽到後,這麽輕易就答應了。
大長公主盯著裴琰,保養得當的麵龐間略過一陣憐意:“不去,他要後悔一輩子的。”
裴琰表情慢慢鬆開,伸出手輕輕握住她的,衝兒子道:“你母親的話,你聽到了。你先出去,我與你母親說兩句。”
裴濟蹙眉望著兩人,慢慢退出屋外,將門闔上。
“你看我做什麽,我都答應了。”大長公主瞪眼望著裴琰,紅紅的眼眶裏落下兩行淚珠,被她飛快拭去。
裴琰望著她與平日在外的端莊高貴截然不同的模樣,似乎忍著委屈心酸不敢發作一般,不由微笑起來。
“華兒,”他替她擦淚,盡力放輕手上的力道,“你還是同我才認得你的時候一樣,開懷又大度,還像個孩子。”
大長公主又瞪他,卻不似方才帶著幾分怨。
“夫君,你也和那時候一樣啊,心裏既裝著我,也裝著軍政大事,明明生在太平的時候,卻隨時一副要殺到北方同突厥人決一死戰的樣子。”她含著淚笑了笑,嗔怪道,“三郎那孩子,這一點真是同你這個做父親的一模一樣。我雖是大魏的公主,卻自問比不上你們裴家人這樣義無反顧。如今我自然也舍不得要你到前線去,可我更舍不得逼你改變,舍不得要你後悔一輩子……”
裴琰輕歎一聲,摸摸她的臉頰,輕聲道:“臣娶了大魏的公主,該為公主,為大魏效勞。”
大長公主斜眼睨他,抿著唇揚首道:“那我便命你,要好好保重自己。”
裴琰跪坐著,吃力地向她靠近些,牢牢握住她的手,道:“臣遵命。”
……
屋外,裴濟走得遠些,慢慢在無人的廊下階上坐下,望著天邊將沉的夕陽,等了許久,才見父親出來。
“父親——”他趕忙上前要說話。
裴琰卻伸手止住他:“三郎,你別急,聽我先說完。”
他拉著兒子到一旁坐下:“如今,除了要擊退突厥,拱衛京畿也至關重要。叛軍雖還在定州附近,卻絕不能掉以輕心。而京城中,左右羽林衛素來是你掌管,唯有你親自把持,才最讓人放心。若叛軍當真能逼近京畿,又必然需經蒲州渡口渡河而來,那裏負責城防的是皇甫靖,他是你的人,屆時嚴防蒲津渡,也須得靠他。你留在這兒,才能控製住局麵,守住最後一道底線,至於胡虜——父親雖老了,卻沒有怕的道理,就當是去追憶往昔,兼鬆鬆筋骨罷了。”
裴濟聽罷,蹙眉許久,慢慢道:“兒子明白了。明日,兒子會代父親親自向陛下進言請戰。”
裴琰拍拍他的肩,微微點頭。
裴濟卻沒急著離開,仍是留在原地,遲疑片刻,方道:“父親,兒子還有句話想問。陛下如今的樣子——父親可想過,待戰事結束了,又該如何?”
以陛下眼下日漸偏執,把握不住朝局人心的狀態,待以後一切平定了,難道還是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嗎?
裴琰的眼神忽然嚴肅起來。他沉著臉四下看了看,見無人在,才道:“三郎,你莫要因為為父的這些波折,便生出別的心思來,這麽多年裏,我與你母親都不是這麽教你的。”
他頓了頓,對上兒子複雜又不大認同的眼神,深吸一口氣,語重心長道:“今日父親告訴你,你莫看如今局勢紛亂,可論實力強弱也好,名正言順也罷,都非聖人莫屬。觀天下之勢,若紛亂四起,必是因有幾股勢均力敵的勢力相持不下。那時候,苦的必然是天下的百姓。唯有待其中一人日益壯大,能牢牢彈壓住其他人,將其吞並,這天下才能重歸太平安定。如今的聖人,便是那個能壓製住其他蠢蠢欲動之人的那一個——這與賢明與否,並無太大幹係。”
在有真正能壓倒一切的人出現之前,天子的地位堅不可摧,唯有護住天子,才能穩住江山。
心中有個念頭飛快地一閃而過,裴濟想要抓住,卻徒勞無功。
他垂眼沉默片刻,緩緩點頭:“兒子明白了。”
“好了,天色不早了。”裴琰撐著廊柱站起身來,衝他揮手,“不是說今日要去宮中當值嗎?快去吧,別誤了時候。”
“是。”他轉過身,快步離開,稍整儀容後,便趁著日落前騎馬往宮中趕去。
……
承歡殿裏,麗質才從屋外散步迴來,休息片刻後,便讓別人都下去,隻留春月在屋裏,關起門來仔細收拾東西。
自從李景輝起兵的消息傳來後,她便開始有意打聽前線的情況,今日聽說義武軍已倒戈,就明白離宮中眾人出逃的日子應當已不遠了。
這幾日,她都會抽出小半個時辰的時間,同春月一起悄悄收拾行囊。因要掩人耳目,不能發出太大聲響,更不能隨意將哪口箱籠騰出來收拾,二人隻好挑了一口箱籠,先拿一點東西出來,再裝一點東西進去,反反複複數次,總算已將必要帶的都放了進去。
至於其他的,等到時候隨意撿一些便好。
眼看已收拾得差不多,春月仔細清點一遍,這才放心的將箱籠闔上。
“奴婢這幾日再替小娘子做兩個牢靠些的荷包,到時候有什麽要緊的小物件,也好貼身放著。”
麗質點頭:“做樸素些就好。”
兩人說了兩句話,待麗質服過藥又漱過口,春月便迴屋去了,留下麗質一人在屋中。
等了整整五日,李景燁才終於下令革去睿王官職,命其即刻迴長安,同時調動義武軍前往幽州一帶以震懾的消息。
這是李景燁與幾位大臣商議後的結果,與先前裴濟所提直接調義武、河東兩軍前往的辦法不但晚了整整五日,更少了一方兵力,的確也符合皇帝一貫謹慎、保守的態度。
而幾乎就在第二日,幽州便有急報傳來。
派去巡按幽州,重查範懷恩一案的監察禦史竟被李景輝命人當眾斬殺,就連先前由蕭齡甫親自擇選的新任幽州刺史也差點慘遭毒手,多虧他跑得快,才幸免於難。
如此一路狼狽地逃迴長安,他連麵子、儀容都已顧不上了,當即衝到大明宮外,將捏在手裏已皺成一團的檄文交給羽林衛的人後,便當場昏了過去。
當那皺巴巴的檄文送到宮中時,李景燁正坐在長安殿中,聽著女官說太後的病情。
母子兩個相顧無言。
何元士捧著羽林衛侍衛才交來的檄文匆匆進來,奉到李景燁手中,又將幽州刺史暈倒前說的話轉述了一遍,整個人已抖如篩糠。
李景燁卻慢慢展開那一紙檄文,將邊角抹平,當著太後的麵,一字一句將其從頭至尾念了一遍。
每念一句,太後的臉色便慘白一分,本就虛弱渾濁的眼神,更是從震驚錯愕慢慢變得恐慌害怕。
李景燁麵無表情地看著她,意味不明地笑了聲:“母親,你看,你先前總怨朕心狠,怨朕六親不認,要害死弟妹。可是你看啊,先動手的人,是令月和輝兒啊。也許,早在一年前,他便一直盼著這一日了……”
“大郎……”太後顫抖著伸出枯瘦的手,想摸一摸自己的兒子,盈在渾濁眼裏的淚終於滾滾而下,不知是安慰的淚,還是後悔的淚。
“如今,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母親,這是你養的好兒子啊,讓我不得不殺他了。”
他起身後退一步,讓太後伸過來的手落了空。
太後整個人撲在塌邊,一手捂著心口,沉痛不已:“是我養的兒子,你們——一家子兄弟啊……”
說著,她隻覺心口絞痛,捂著心口的手開始用力捶打,麵色也漸漸漲紅。
女官忙帶著銀針上前來要給太後施針。
李景燁望著母親痛苦掙紮的模樣,眼中閃過一層水光,隨即麵無表情地轉身離去。
……
燕國公府中,裴濟自聽說消息後,心便已跌到穀底。
陛下已失去先發製人的機會,又果然沒全聽他的建議出兵,如此一來,以安義康的深沉心機,定早有應對的後招,大約不久後,朝廷便不得不來一場大調兵了。
隻是,這些都不是眼下的他能力挽狂瀾的,除了關心軍國大事,他亦十分擔心父親。
好在,幾日後,裴琰的事便有消息了。
在刑部大牢中關押了數日,經三司推定,也始終沒將那封信的來龍去脈查個水落石出,既沒有證據證明此信就是裴琰寫的,如先前的禦史大夫所言,便該定裴琰無罪。
李景燁未再為難,當即同意了放人,隻是同杜衡的處置一樣,暫令在家中休養,不必操心政事。
大長公主已顧不得別的,一聽消息,便親自帶著兒子到刑部大牢外將人接了迴來。
裴琰到底老了。
牢裏待了七八日,雖然沒人敢為難他,他整個人卻還是憔悴了許多,尤其是反複發作的傷痛,更折磨得他數個夜裏都未能安睡,出來時,原本魁碩的身形萎縮了許多。
裴濟將父親攙迴屋裏躺下,又請了禦醫來問診開藥,待將藥熬好,看著母親一勺一勺親手給父親將藥喂下,隻覺眼眶有些泛酸。
他默默走出屋去,望著遼遠的天際,第一次生出一種大廈將傾時,麵對眾生百相的無力之感。
周遭的一切看似都還在一如既往地運轉,可分明底下一個缺口已經裂開了,裂痕正飛快地往四方蔓延,而他,從最初的那個小小缺口出現時,便已最先察覺到了,卻始終沒能填補上。
他望著空空如也的雙手,生出一絲困惑。
是什麽樣的力量,才能將傾頹的一切控製住呢?
第102章 擔心
裴琰在家休養數日, 每日的藥既內服又有外敷,再兼有大長公主請了禦醫親自來施針,垮下的身子終於有了重新恢複的跡象。
隻是, 他的精神雖好了不少,麵色卻一日比一日難看。
這些日子裏, 他賦閑在家, 仍一日不斷地聽裴濟從兵部帶迴的前線消息, 實在擔憂不已。
叛軍準備得十分充分,早於檄文發出那一日便集結完畢,迅速進發至定州附近。
定州屬義武節管轄之內, 然其南臨深州、趙州兩地, 皆非邊疆範圍,未設節度使之官職,自然也沒有如此強大統一的常備軍在。
義武軍收到朝中調令, 匆匆南下追趕,欲與叛軍一搏。
然就這時, 北方沉寂了許久的突厥卻毫無征兆地大肆興兵。阿史那多畢幾乎傾手下部族之力, 以整整七萬精銳朝著義武節與河東節交界處猛烈進攻!
裴琰坐在書房中聽兒子說到此處,終於忍耐不住, 右手攥拳,狠狠砸在桌案上:“竟有這樣的道理!睿王——他竟連大魏子民也不顧, 與那些胡虜勾結在一起!簡直不配為中原漢人!”
裴濟亦沉著臉,眼裏除了憤怒, 還有幾分懊悔:“當初兒子領軍擊退突厥時, 便曾懷疑過那一場仗有不尋常之處,令張簡派人盯了這大半年,始終未查到別的蹤跡, 卻沒想到,他們竟在行賣國之事!”
事到如今,他才終於明白了叛軍的後招,就是與突厥這一次聯手。阿史那多畢是年輕的新君,野心勃勃,絕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兩方之間的勾結定從很早之前便開始了!
他怎麽也想不到,在都城長安長大,留著皇族血脈的睿王李景輝,竟會為了一己私利出賣大魏!邊疆成千上萬百姓的財物甚至性命,就這樣被如草原上的牛羊一般,輕易出賣給了如狼似虎的突厥人!
裴琰咬著牙怒斥:“誰能想到他身為皇子竟會如此!”
“張簡已領兵去迎敵了。隻是阿史那多畢似乎早有準備,另派了一萬人在西麵河東道附近進攻,將他牽製著,不能迅速馳援。”裴濟的手從攤開在桌案上的輿圖上劃過,隨後又指向定州方向,“父親可記得義武節度使是何人?”
裴琰眼神一僵,慢慢道:“曹思良。”
“不錯。”裴濟深深吸一口氣,咬著牙道,“昭武九姓之一,他是西域曹國人,安義康的舊識。今日已有消息傳來,曹思良見腹背受敵,抵擋不過,河東的援軍一時也到不了,已臨陣倒戈,與叛軍同流合汙。眼下的叛軍,已不止是一方盧龍軍了。”
父子兩個都低頭望著輿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心中浪濤洶湧。
“父親,”裴濟雙手擱在膝上,慢慢沉聲道,“我想向陛下自請領兵出戰。”
眼下北方邊疆情勢危急,河東軍雖驍勇善戰,可麵對內外交困的局麵,難免士氣低落,焦躁不安,如今正需要一根主心骨坐鎮軍中。而他身為節度使,又在半年前才領兵擊退過突厥,正能起威懾作用。
這與朝中這些紛亂的事無關,他是大魏男兒,絕不容外族侵犯大魏半寸土地、一個子民。
“不。”裴琰肅著臉看他片刻,慢慢道,“你留下,讓為父去。”
“父親!”裴濟震驚又擔憂地驚唿出聲。
與此同時,屋外也傳來一陣瓷器碎裂的聲音。
父子兩個同時轉頭望去,見大長公主正站在半掩的門外,腳下一碗被打碎的參湯往四下流淌,熱騰騰冒著水汽。
“母親!”裴濟忙過去扶她小心地跨過那些碎裂的瓷片,到屋裏來坐下。
大長公主沒說話,怔怔望著裴琰許久,忽而眼眶一紅,輕聲道:“三郎啊,你讓他去吧。”
“母親,父親才從刑部大牢裏出來,身子還未恢複,如何能上陣!”裴濟幾乎不敢相信母親聽到後,這麽輕易就答應了。
大長公主盯著裴琰,保養得當的麵龐間略過一陣憐意:“不去,他要後悔一輩子的。”
裴琰表情慢慢鬆開,伸出手輕輕握住她的,衝兒子道:“你母親的話,你聽到了。你先出去,我與你母親說兩句。”
裴濟蹙眉望著兩人,慢慢退出屋外,將門闔上。
“你看我做什麽,我都答應了。”大長公主瞪眼望著裴琰,紅紅的眼眶裏落下兩行淚珠,被她飛快拭去。
裴琰望著她與平日在外的端莊高貴截然不同的模樣,似乎忍著委屈心酸不敢發作一般,不由微笑起來。
“華兒,”他替她擦淚,盡力放輕手上的力道,“你還是同我才認得你的時候一樣,開懷又大度,還像個孩子。”
大長公主又瞪他,卻不似方才帶著幾分怨。
“夫君,你也和那時候一樣啊,心裏既裝著我,也裝著軍政大事,明明生在太平的時候,卻隨時一副要殺到北方同突厥人決一死戰的樣子。”她含著淚笑了笑,嗔怪道,“三郎那孩子,這一點真是同你這個做父親的一模一樣。我雖是大魏的公主,卻自問比不上你們裴家人這樣義無反顧。如今我自然也舍不得要你到前線去,可我更舍不得逼你改變,舍不得要你後悔一輩子……”
裴琰輕歎一聲,摸摸她的臉頰,輕聲道:“臣娶了大魏的公主,該為公主,為大魏效勞。”
大長公主斜眼睨他,抿著唇揚首道:“那我便命你,要好好保重自己。”
裴琰跪坐著,吃力地向她靠近些,牢牢握住她的手,道:“臣遵命。”
……
屋外,裴濟走得遠些,慢慢在無人的廊下階上坐下,望著天邊將沉的夕陽,等了許久,才見父親出來。
“父親——”他趕忙上前要說話。
裴琰卻伸手止住他:“三郎,你別急,聽我先說完。”
他拉著兒子到一旁坐下:“如今,除了要擊退突厥,拱衛京畿也至關重要。叛軍雖還在定州附近,卻絕不能掉以輕心。而京城中,左右羽林衛素來是你掌管,唯有你親自把持,才最讓人放心。若叛軍當真能逼近京畿,又必然需經蒲州渡口渡河而來,那裏負責城防的是皇甫靖,他是你的人,屆時嚴防蒲津渡,也須得靠他。你留在這兒,才能控製住局麵,守住最後一道底線,至於胡虜——父親雖老了,卻沒有怕的道理,就當是去追憶往昔,兼鬆鬆筋骨罷了。”
裴濟聽罷,蹙眉許久,慢慢道:“兒子明白了。明日,兒子會代父親親自向陛下進言請戰。”
裴琰拍拍他的肩,微微點頭。
裴濟卻沒急著離開,仍是留在原地,遲疑片刻,方道:“父親,兒子還有句話想問。陛下如今的樣子——父親可想過,待戰事結束了,又該如何?”
以陛下眼下日漸偏執,把握不住朝局人心的狀態,待以後一切平定了,難道還是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嗎?
裴琰的眼神忽然嚴肅起來。他沉著臉四下看了看,見無人在,才道:“三郎,你莫要因為為父的這些波折,便生出別的心思來,這麽多年裏,我與你母親都不是這麽教你的。”
他頓了頓,對上兒子複雜又不大認同的眼神,深吸一口氣,語重心長道:“今日父親告訴你,你莫看如今局勢紛亂,可論實力強弱也好,名正言順也罷,都非聖人莫屬。觀天下之勢,若紛亂四起,必是因有幾股勢均力敵的勢力相持不下。那時候,苦的必然是天下的百姓。唯有待其中一人日益壯大,能牢牢彈壓住其他人,將其吞並,這天下才能重歸太平安定。如今的聖人,便是那個能壓製住其他蠢蠢欲動之人的那一個——這與賢明與否,並無太大幹係。”
在有真正能壓倒一切的人出現之前,天子的地位堅不可摧,唯有護住天子,才能穩住江山。
心中有個念頭飛快地一閃而過,裴濟想要抓住,卻徒勞無功。
他垂眼沉默片刻,緩緩點頭:“兒子明白了。”
“好了,天色不早了。”裴琰撐著廊柱站起身來,衝他揮手,“不是說今日要去宮中當值嗎?快去吧,別誤了時候。”
“是。”他轉過身,快步離開,稍整儀容後,便趁著日落前騎馬往宮中趕去。
……
承歡殿裏,麗質才從屋外散步迴來,休息片刻後,便讓別人都下去,隻留春月在屋裏,關起門來仔細收拾東西。
自從李景輝起兵的消息傳來後,她便開始有意打聽前線的情況,今日聽說義武軍已倒戈,就明白離宮中眾人出逃的日子應當已不遠了。
這幾日,她都會抽出小半個時辰的時間,同春月一起悄悄收拾行囊。因要掩人耳目,不能發出太大聲響,更不能隨意將哪口箱籠騰出來收拾,二人隻好挑了一口箱籠,先拿一點東西出來,再裝一點東西進去,反反複複數次,總算已將必要帶的都放了進去。
至於其他的,等到時候隨意撿一些便好。
眼看已收拾得差不多,春月仔細清點一遍,這才放心的將箱籠闔上。
“奴婢這幾日再替小娘子做兩個牢靠些的荷包,到時候有什麽要緊的小物件,也好貼身放著。”
麗質點頭:“做樸素些就好。”
兩人說了兩句話,待麗質服過藥又漱過口,春月便迴屋去了,留下麗質一人在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