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在年代文裏當炮灰[七零] 作者:奶酪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女主的金手指實際上是有三個。第一個是她作為後世人,對七十年代一些關鍵事件的知曉,比如,高考。第二個是她的廚藝,這點開頭就寫了,但這個金手指和這個發展線是需要第三個金手指來配合的,也就是昨天上線的農場空間。
有小可愛覺得這個金手指過於大了,但我其實覺得還可以。因為我對這個金手指是有設計的。之所以考慮是農場+後廚,一是美食,二是種田,我比較喜歡這兩種設定,所以就添加了。但這個金手指絕對不是沒有限製的,可以無限使用的。畢竟那樣的話,換我是女主就躺平混吃等死了,反正要吃有吃,要喝有喝的。可這樣就沒有女主奮鬥線和事業線的發展了。所以,這個金手指是會慢慢開展出它的權限的,不可能是予取予求,必然是有它的規律和規則的。但這兩章就先讓女主樂嗬樂嗬吧,等後麵她摸索出了空間更多的規則後就別怪我了!
關於這些設計,大家可以慢慢看下去。
但如果覺得不好看也完全沒關係!看文就是為了開心,開心最重要。
最後,再次謝謝大家的喜歡。如果喜歡的話,也請多多收藏,多多評論,謝謝。
第7章
又等了半個多小時,另一輛車子才來。一群人又烏央烏央地上了車,重新朝著東海市出發。車子開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東海市市政府。在到了市政府這裏後,他們暫停休息了半個小時,車上的幾十號人被分成了幾部分,蘇苗苗和其他幾個人一起上了去望安縣的車子,等到了那裏,他們就能知道自己會被分配到哪個大隊了。
一路上,蘇苗苗都沒有借睡著去進入空間,人多的時候眯一會兒不起眼,但這車上的人一下少了一大半的時候,她再總是昏昏欲睡,就顯得太過起眼了。更別說,車上加上她也就十二個人,大家對於越發逼近的目的地,都顯得格外緊張忐忑,這時候蘇苗苗要是沒心沒肺地睡著,那麽就有些太過不合群了。
反正農場裏的東西一直都會在,除了有點心疼那些因為沒及時摘下來而熟過頭的青菜,但還是謹慎為好,隻要那些菜不會爛掉,就都能吃掉。
不過蘇苗苗倒是沒有車上其他人那麽不安。她向來喜歡“長痛不如短痛”的處事風格,有什麽事直接說了,心裏的石頭落地,甭管是砸多大個坑,起碼也不用總懸著讓人上下不得的好。
她細細打量著車上的其他十一個人,八男三女,看起來年紀都差不多,像是高中畢業出來的,16、7歲的樣子。
幾個人都沒說話,像是都不認識。但蘇苗苗對其中一個長相頗為俊朗的男生有印象,在還沒到市裏的時候,他和另一個在市裏分走的女知青關係看上去有些曖昧,可現在……蘇苗苗隱晦地看了一眼這個男知青和現在車上另一個長相姣好,穿著也頗有幾分小資意味的女知青靠著腿……嘖,果然,什麽年代都不缺追求“愛情”的人。
蘇苗苗沒有什麽八卦的心情,看了一眼後,便又將視線看向車外的道路,仔仔細細地觀察著這個越開越近的縣城,看著它陳舊的建築和貧瘠的土地,她心裏輕歎了一口氣。這環境比她想象的還要貧窮艱苦很多。雖說她現在有了金手指,但對於這樣的一個環境,她包裏的餅幹和糖果之類的東西,也都顯得有些招搖了。
蘇苗苗此時的心情有些壓抑。縣城尚且如此,也不知道縣城下麵的公社,公社下麵的生產大隊又會是什麽樣子。而這樣條件下,大隊裏的知青點又會什麽樣子?知青又會是什麽性情呢?
正在她有些擔憂發愁的時候,一雙拿著幹糧的手伸到了蘇苗苗眼前,她下意識迴頭看去,是車上另一個穿著有些樸素,長相嫻靜的一個女孩子遞給她的。
“吃點吧,我看你一路上都沒怎麽吃過東西,到縣裏還得再開一會兒呢!”女生將幹糧塞進還有些發愣的蘇苗苗手裏,聲音是與長相不符的爽朗,“我叫王小麥,家是省城鞋廠的,你叫什麽啊?怎麽也下鄉來了,你看起來還沒有我家裏的弟弟年紀大哩!”
蘇苗苗也沒扭捏,迴道:“我叫蘇苗苗,再過兩個月就15了。”
對這種自帶善意的自來熟不覺得反感與被冒犯。她握著手裏王小麥遞給自己的二合麵做的幹糧,莫名覺得心裏有股熱流淌過。這還是她來到這個時代裏,感受到的第一份善意。
或許,這個時代,也沒有她想像中的那麽艱難。
這樣想著,蘇苗苗從包裏掏出一塊餅幹遞給了王小麥,問:“我家是鋼鐵廠的,離鞋廠還挺近的。不過我沒見過你,你今年多大啊?”
王小麥看著這塊餅幹還覺得挺新奇,畢竟一開始她以為這個從坐上車起就沒怎麽說過的話的小女孩是家庭條件不好,不敢開口。但看了這餅幹,她覺得應該不是。餅幹都是得用糧票的,一般家庭都舍不得換這些填不飽肚子的玩意兒,她家也就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換一斤,給家裏的弟弟嚐個新鮮。
這塊餅幹讓王小麥原本的帶著同情心情有些轉變,更為熱情迴道:“我過完年就18了,我比你大,沒見過也正常。不過你咋這麽小就下鄉了?”
蘇苗苗倒是沒想著抹黑老蘇家,隻簡單說是家裏沒別人,就她符合要求,就被登記在冊,不來也得來了。
兩個人搭上話,就一直小聲說著,越說越覺得投緣。王小麥看了眼蘇苗苗,心想這人倒是挺爽利,也不扭捏,家裏還是鋼鐵廠的,說話相處起來也挺好的,倒是能交個朋友。
“我比你大兩歲,我以後就叫你苗兒吧!”王小麥的確喜歡和蘇苗苗聊天,對她這個人也有幾分對家中弟弟時會有的好感。
“成!那我叫你小麥姐!”蘇苗苗十分上道地迴答。
如果說王小麥剛剛是對同蘇苗苗這個看起來瘦瘦小小得和自己弟弟一樣的小姑娘產生了幾分同情而搭話的話,那麽現在她心裏卻是真的起了幾分交好的念頭。別看王小麥說起話來感覺大大咧咧的,但實際上她是個粗中有細的性子,她有心想要和同被分配到望安縣的知青交流交流,不說多個朋友多條路,認識了就比單打獨鬥要強,起碼也算有個同鄉情在。
當然,她也有點自己的小心思,想看看能不能找個分配到一個地方的同伴,好……可車上十二個,八個都是男的,她一個女同誌跑去和男同誌搞交情,影響不好。剩下三個女同誌,一個是她知道的,叫吳佩蘭,她家成分不好,下鄉是為了避難來的,王小麥根紅苗正的,自然不願意和她搭話;另一個她不認識,但應該也是省城人,王小麥原本想和這人認識認識,可自我介紹之後,這人連眼皮都不抬一下,看那德性還不如吳佩蘭看著順眼,王小麥雖想多認識幾個人,但也不是為了占便宜,自然不願意熱臉貼冷屁股。
對蘇苗苗,王小麥倒是沒啥想法,畢竟看著那麽黑瘦的一個小姑娘,想也知道是沒啥條件的。給她分幹糧也是王小麥想到了家裏哭著不讓她走,從小和自己親的弟弟王小梁了。
但和蘇苗苗聊著聊著,她就發現這人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麽困難,反而一家子都是工人,對她下鄉這事兒也給了不少補貼。聽起來倒是比她家條件好多了。
雖說她父母也都是工人,爸爸還是廠子裏的工會主任,但架不住鞋廠的利潤不如鋼鐵廠。更別說,她下麵還有一個弟弟剛十二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也是得多吃點兒。大哥王小棟當兵雖說工資不算低,但危險卻很多,每次大哥寄津貼迴來的時候,她總能看到母親偷偷躲在房間裏哭……王小麥想到家裏瘦小的弟弟,和辛苦的父母、大哥……她想了想,決定鋌而走險一迴!
她小聲對蘇苗苗說:“苗兒,你……你要是能分到北河溝生產大隊的話,要不要……和我一起住,保證安全!”
北河溝大隊?這個名字讓蘇苗苗覺得有些熟悉。但她沒多想,都關注在王小麥所說的後半句話上。這話讓蘇苗苗眼睛一亮,她正愁到想有個私密點的住處呢!
不過,蘇苗苗也沒有直接迴答,隻是謹慎地問道:“小麥姐,你這話是啥意思?咱不都得住大隊提供的知青點嗎?”
王小麥見蘇苗苗沒有直接否定,便覺得有門。借著卡車嗡嗡作響的聲音,王小麥湊到蘇苗苗耳邊,低聲道:“北河溝生產大隊是我媽的娘家,我姥姥和舅舅他們都住在那兒,我十歲以前都是跟老家長大的,現在每年放假過年都會迴去,和他們感情很好。這迴下鄉,我爸費了很大功夫,給我安排到了這兒插隊,我媽又特地在我下鄉之前帶我迴去了一趟,把她以前住的屋子給我收拾出來了。你要是不想住知青點,可以跟我一起住,那間房能隔開成兩個房間。我幾個舅舅都在那周圍住,我家也是村裏的大戶,表哥表弟十多個,一嗓子就能喊來,不怕被人舉報,也不用擔心安全。”
想了想,王小麥又說道:“我媽打聽過,大隊的知青因為每年的工農兵大學名額和迴城名額都很不安分,村裏也有那些遊手好閑的人盯著女知青,想……想占便宜!”
如果說王小麥前麵的話有叫蘇苗苗心動的話,那麽後麵這段,就是不光是叫她心動,還讓蘇苗苗心裏猛地打了個突。
對於工農兵大學和迴城名額,蘇苗苗自然不會去爭,而且她也相信,以自己這個年紀去到知青點,恐怕那群人也隻會認為她是個小孩兒,根本不會拿她當對手。但為了名額而產生的躁動、不安分,和有人盯著女知青這事兒,卻叫蘇苗苗琢磨出了另一層含義。
不安分和盯著女知青想占便宜,似乎是一個意思。隻是主使的人和目的不同罷了。
畢竟知青有很多,但名額卻隻有一兩個。公開公正的方向走不了的人,自然就會去走岔路偏路,去想那些歪門邪路。
蘇苗苗曾聽外公講過這個年代的故事,那時候外公二十幾歲,在國營飯店當幫廚。他講過,在77年恢複高考以及78年大批知青返城時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國營飯店就在省城大學附近,外公說他看過好多知青的丈夫或妻子,帶著孩子來城裏尋找考上大學後就拋妻(夫)棄子的大學生,有的甚至還在追求其他人,或者是被追求。這種情況在知青返程時更是變成了常事,很多知青在迴城後就一去不複返了,拋下農村的愛人和孩子,好像這樣就能將自己城裏人和農村人的關係徹底劃分開來,像是什麽都沒發生過那樣。更有甚者,會為了返程名額而欺騙農村人,哄騙到證明後,就逃之夭夭。
蘇苗苗自己也在後來看過一部,講幾個孩子從雙村到遙遠的城市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多年前返迴城的知青,的電視劇。
可能是從小受外公的影響,也可能是那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太過催人淚下。蘇苗苗最抵觸也最瞧不起的,便是這些心懷鬼胎,又不負責任的人。
如果說在沒聽到王小麥說這話時,蘇苗苗隻是一時的心動,但終究對分配到哪個大隊還是持有佛係態度的話,那麽現在,她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分到北河溝大隊。雖說聽王小麥這麽講,這個大隊對知青的管理存在很大問題,但誰又能保證其他生產大隊能比北河溝大隊好還是更壞呢?
兩害相較取其輕,去到一個知道是什麽樣子的生產大隊,還有王小麥這個有親友保護的“地頭蛇”的照顧,哪怕是需要花些錢或者是給部分糧票來換取一個獨處並安全的住所,也絕對是合算的。
蘇苗苗眼神一定,心裏有了決斷。
而在蘇苗苗思考時,車上隨著她們倆對話的結束也都陷入了沉默。王小麥有些拿不準蘇苗苗的想法,本著多說多錯的道理,也沒有再說其他的。
又等了好一會兒後,隻聽蘇苗苗一臉嚴肅地開口對王小麥說:“小麥姐,真希望我能和你分到一個大隊!”
一聽這話,王小麥哪還有不明白的,連忙迴道:“希望我們都能夢想成真!”
作者有話要說:
我真的好不會起小標題啊……從明天開始更新時間會固定在上午十點,我會提前把文放進存稿箱裏噠~今天在單位差點給忘了,偷偷摸魚發上來。
仍舊是謝謝大家的收藏,如果喜歡的話就請多多收藏,多多評論呀!
順便說一句,文的大綱基本上都已經敲好了,前期進度比較慢,文案中也給大家避過雷,但絕對不是故意水文!女主肯定不會走國企,那種帶著村民一起致富的路子,她一定是要等到改革開放後再走個體經營。就是一個普通人,想過好自己小日子。
第8章
蘇苗苗口頭上的說法還不能完全代表她的內心。
因為在她看來,王小麥對自己的示好,除了最開始的同情,和這個年代特有的質樸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在自己拿出餅幹,並且故意暗示了一些生活條件不算差的內容後,才進階成了熱情。
邀請自己同住應該也是在確定了自己條件不錯之後才決定。
畢竟她姥家在大隊,住在姥家舅家沒人會不許,但讓自己跟著一起,卻是個風險。
蘇苗苗看著王小麥明顯樸素的衣著,和她沒啥心眼兒,直接撂底兒,把知青點的事兒都說出來的行為,多少便知道這人沒啥心眼。
之所以主動邀請,估計是想借著租房子的事兒,從自己這兒賺點錢。
將思緒梳理了一番後,蘇苗苗認為不管王小麥所說究竟是誇張還是虛假,又是否有其他目的存在,北河溝大隊在相比較其他連名字都不知道是什麽的生產大隊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最佳選擇。
至於這個大隊會不會有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人,蘇苗苗倒是完全不擔心。因為沒有誰會費盡心思,托關係找人隻為了把自己閨女分配到一個有問題的大隊裏,而且她和王小麥在上車之前是完全不認識的兩個人,真要是想圖點啥,車上另外兩個女知青看上去都比她要有錢,完全沒必要丟西瓜撿芝麻。
在這個問題上,蘇苗苗雖然不太想承認,但也沒辦法反駁原身的形象的確很差。
看上去,就像是剛經曆了一場六十年代的饑荒,又瘦又黑,根本不像城裏人。
說起這點,蘇苗苗對此也很是無奈。
其實原身和老蘇一家子的長相都是相當不錯的,要不然蘇禾禾不可能在連個工作都沒有的前提下,找到家庭條件那麽好,還願意給她提供工作的對象,靠的就是她長得漂亮,又會說話賣乖。
但蘇苗苗因為從小營養不良,看起來的的確確是有點過於不好看,但蘇苗苗自己照過鏡子,這眉眼還是可以的,就是太瘦又黑了點。
但這樣的長相,對於現在的蘇苗苗而言,倒也算是一種保護。
想這些的時候,蘇苗苗也沒忘了和王小麥繼續嘮家常。
過往的經曆告訴她,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的秉性,就必須和她多聊天多相處多交往,因為一個人的真實本性是不可能裝一輩子的,而如果她真的能裝一輩子,那麽就說明她已經變成了這樣子,或者說,她都已經裝一輩子了,也就沒什麽好顧忌警惕的了。
“小麥姐,你給我說說北河溝大隊是啥樣的吧。”蘇苗苗好奇地問道。
“隊裏啊……”
王小麥撓了撓頭,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講:“說真的,苗兒,隊裏和省城是絕對比不了的。我舅舅他們一年下工賺的工分,都可能比不了咱省城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但隊裏的人都挺好的,等到了你就知道了。不過,甭管苗兒你最後住哪兒,都得記著別一個人出入,得找個伴兒才行。”
…………
兩個人說話時聲音都壓得很低,車上的其他人雖有些好奇這倆人一直在嘀嘀咕咕說的內容,但畢竟都是年輕人,臉皮薄,不好意思湊近了聽,蘇苗苗和王小麥自然也不會主動同其他認講這種事情。
在成功建立起了“革命友情”後,她們倆也都沒了和其他人認識的想法。
在越發靠近縣城的路上,兩個人心照不宣地說著雞毛蒜皮的事兒,心裏都在等待抵達縣城後的分配。
很快,望安縣到了。
下了車的知青們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一路坐了幾個小時的車,筋骨都坐得發麻發疼了,大家都迫不及待下車,四處打量的同時,也順便能活動活動身子骨。
“這就是咱們要當知青的地方?”在車上曾被蘇苗苗認為關係有些曖昧的那對男女中的男生說道,“看起來還勉強能接受。雖比不了省城,但這破舊的樣子倒符合我們下鄉為建設農村的目的。”
“也不知道這地方有沒有百貨商店,我可受不了天天吃粗糧!”站在男生旁邊的女生蹙著眉有些不適應道。
聽到這倆人的話,其他知青也都跟著應和起來。隻有王小麥和蘇苗苗兩個人沒說話。
王小麥從小就是從農村長大的,再加上她老家就是己即將要被分配的生產大隊,自然清楚這縣城不是目的地,隻是等待各公社來拉人,再分配到公社下的各個生產大隊的暫停點。
聽到旁邊吳佩蘭和那不知道叫啥的男知青說的話時,王小麥是既覺得好笑,又免不了有些同情。這縣城可是比公社和生產大隊都要好許多的地方,也不知道這些連縣城都看不上的人,要是看見自己真正要去的地方時,會是什麽反應。
想到這裏,王小麥也有些擔心蘇苗苗會和他們一樣想法,到時候到了她老家在的生產大隊會沒辦法接受。可還沒等她解釋,蘇苗苗就湊到她耳邊說道:“小麥姐,等會兒到了公社,咱們倆可不能分開啊。”
王小麥聽懂了她話裏的意思。這是蘇苗苗在明確告訴自己,她答應了剛剛自己的提議,想借自己的身份和她一起分到北河溝大隊。
這也是王小麥的打算。
北河溝大隊是她媽的娘家,她姥是個寡婦,一手拉扯起她三個舅舅和她媽。她媽楊杏芳是家裏唯一的閨女,她又是家裏唯一的大外孫女,舅舅舅媽和表哥們對她都極好。
當年姥爺為了給□□報信,被鬼子開木倉打死的時候,她媽還在她姥的肚子裏。也是因為這個,姥姥和三個舅舅都對她媽很疼愛,對她也是。知道她這次要下鄉,老早就給她收拾好了屋子,也和生產隊隊長說好了,人接到大隊後不去住知青點,而是直接住到家裏。
現在,她三個舅舅和十多個表哥表弟都在老家,不說她家算是烈士家屬,就說北河溝大隊裏超一半的人都姓楊這一點,就足夠王小麥在北河溝大隊不受罪了。算起來,整個大隊都是沒出五服的本家,生產隊隊長楊豐年還是她叔呢!
王小麥原本是不用擔風險拉著蘇苗苗一起的,畢竟蘇苗苗不是大隊的人,讓人知道影響不好。
但她爸媽為了下鄉這事兒沒少托關係花錢,家裏的小弟又才12歲,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王小麥想著家裏剩下的票和糧,想著爸媽擔心自己在農村過不好給塞來的錢和糧票……隻覺得心裏一陣陣,止不住的愧疚。
雖說舅舅舅媽肯定不會虧待她,但她也是從小跟農村長大的孩子,知道大隊現在各家各戶都不好過,就算舅舅他們在隊裏算是條件好一些的,她也不好意思不出口糧,占舅舅他們家的糧食份額,跟著吃白飯啊。
王小麥沒別的想法,就是想……想……
有小可愛覺得這個金手指過於大了,但我其實覺得還可以。因為我對這個金手指是有設計的。之所以考慮是農場+後廚,一是美食,二是種田,我比較喜歡這兩種設定,所以就添加了。但這個金手指絕對不是沒有限製的,可以無限使用的。畢竟那樣的話,換我是女主就躺平混吃等死了,反正要吃有吃,要喝有喝的。可這樣就沒有女主奮鬥線和事業線的發展了。所以,這個金手指是會慢慢開展出它的權限的,不可能是予取予求,必然是有它的規律和規則的。但這兩章就先讓女主樂嗬樂嗬吧,等後麵她摸索出了空間更多的規則後就別怪我了!
關於這些設計,大家可以慢慢看下去。
但如果覺得不好看也完全沒關係!看文就是為了開心,開心最重要。
最後,再次謝謝大家的喜歡。如果喜歡的話,也請多多收藏,多多評論,謝謝。
第7章
又等了半個多小時,另一輛車子才來。一群人又烏央烏央地上了車,重新朝著東海市出發。車子開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東海市市政府。在到了市政府這裏後,他們暫停休息了半個小時,車上的幾十號人被分成了幾部分,蘇苗苗和其他幾個人一起上了去望安縣的車子,等到了那裏,他們就能知道自己會被分配到哪個大隊了。
一路上,蘇苗苗都沒有借睡著去進入空間,人多的時候眯一會兒不起眼,但這車上的人一下少了一大半的時候,她再總是昏昏欲睡,就顯得太過起眼了。更別說,車上加上她也就十二個人,大家對於越發逼近的目的地,都顯得格外緊張忐忑,這時候蘇苗苗要是沒心沒肺地睡著,那麽就有些太過不合群了。
反正農場裏的東西一直都會在,除了有點心疼那些因為沒及時摘下來而熟過頭的青菜,但還是謹慎為好,隻要那些菜不會爛掉,就都能吃掉。
不過蘇苗苗倒是沒有車上其他人那麽不安。她向來喜歡“長痛不如短痛”的處事風格,有什麽事直接說了,心裏的石頭落地,甭管是砸多大個坑,起碼也不用總懸著讓人上下不得的好。
她細細打量著車上的其他十一個人,八男三女,看起來年紀都差不多,像是高中畢業出來的,16、7歲的樣子。
幾個人都沒說話,像是都不認識。但蘇苗苗對其中一個長相頗為俊朗的男生有印象,在還沒到市裏的時候,他和另一個在市裏分走的女知青關係看上去有些曖昧,可現在……蘇苗苗隱晦地看了一眼這個男知青和現在車上另一個長相姣好,穿著也頗有幾分小資意味的女知青靠著腿……嘖,果然,什麽年代都不缺追求“愛情”的人。
蘇苗苗沒有什麽八卦的心情,看了一眼後,便又將視線看向車外的道路,仔仔細細地觀察著這個越開越近的縣城,看著它陳舊的建築和貧瘠的土地,她心裏輕歎了一口氣。這環境比她想象的還要貧窮艱苦很多。雖說她現在有了金手指,但對於這樣的一個環境,她包裏的餅幹和糖果之類的東西,也都顯得有些招搖了。
蘇苗苗此時的心情有些壓抑。縣城尚且如此,也不知道縣城下麵的公社,公社下麵的生產大隊又會是什麽樣子。而這樣條件下,大隊裏的知青點又會什麽樣子?知青又會是什麽性情呢?
正在她有些擔憂發愁的時候,一雙拿著幹糧的手伸到了蘇苗苗眼前,她下意識迴頭看去,是車上另一個穿著有些樸素,長相嫻靜的一個女孩子遞給她的。
“吃點吧,我看你一路上都沒怎麽吃過東西,到縣裏還得再開一會兒呢!”女生將幹糧塞進還有些發愣的蘇苗苗手裏,聲音是與長相不符的爽朗,“我叫王小麥,家是省城鞋廠的,你叫什麽啊?怎麽也下鄉來了,你看起來還沒有我家裏的弟弟年紀大哩!”
蘇苗苗也沒扭捏,迴道:“我叫蘇苗苗,再過兩個月就15了。”
對這種自帶善意的自來熟不覺得反感與被冒犯。她握著手裏王小麥遞給自己的二合麵做的幹糧,莫名覺得心裏有股熱流淌過。這還是她來到這個時代裏,感受到的第一份善意。
或許,這個時代,也沒有她想像中的那麽艱難。
這樣想著,蘇苗苗從包裏掏出一塊餅幹遞給了王小麥,問:“我家是鋼鐵廠的,離鞋廠還挺近的。不過我沒見過你,你今年多大啊?”
王小麥看著這塊餅幹還覺得挺新奇,畢竟一開始她以為這個從坐上車起就沒怎麽說過的話的小女孩是家庭條件不好,不敢開口。但看了這餅幹,她覺得應該不是。餅幹都是得用糧票的,一般家庭都舍不得換這些填不飽肚子的玩意兒,她家也就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換一斤,給家裏的弟弟嚐個新鮮。
這塊餅幹讓王小麥原本的帶著同情心情有些轉變,更為熱情迴道:“我過完年就18了,我比你大,沒見過也正常。不過你咋這麽小就下鄉了?”
蘇苗苗倒是沒想著抹黑老蘇家,隻簡單說是家裏沒別人,就她符合要求,就被登記在冊,不來也得來了。
兩個人搭上話,就一直小聲說著,越說越覺得投緣。王小麥看了眼蘇苗苗,心想這人倒是挺爽利,也不扭捏,家裏還是鋼鐵廠的,說話相處起來也挺好的,倒是能交個朋友。
“我比你大兩歲,我以後就叫你苗兒吧!”王小麥的確喜歡和蘇苗苗聊天,對她這個人也有幾分對家中弟弟時會有的好感。
“成!那我叫你小麥姐!”蘇苗苗十分上道地迴答。
如果說王小麥剛剛是對同蘇苗苗這個看起來瘦瘦小小得和自己弟弟一樣的小姑娘產生了幾分同情而搭話的話,那麽現在她心裏卻是真的起了幾分交好的念頭。別看王小麥說起話來感覺大大咧咧的,但實際上她是個粗中有細的性子,她有心想要和同被分配到望安縣的知青交流交流,不說多個朋友多條路,認識了就比單打獨鬥要強,起碼也算有個同鄉情在。
當然,她也有點自己的小心思,想看看能不能找個分配到一個地方的同伴,好……可車上十二個,八個都是男的,她一個女同誌跑去和男同誌搞交情,影響不好。剩下三個女同誌,一個是她知道的,叫吳佩蘭,她家成分不好,下鄉是為了避難來的,王小麥根紅苗正的,自然不願意和她搭話;另一個她不認識,但應該也是省城人,王小麥原本想和這人認識認識,可自我介紹之後,這人連眼皮都不抬一下,看那德性還不如吳佩蘭看著順眼,王小麥雖想多認識幾個人,但也不是為了占便宜,自然不願意熱臉貼冷屁股。
對蘇苗苗,王小麥倒是沒啥想法,畢竟看著那麽黑瘦的一個小姑娘,想也知道是沒啥條件的。給她分幹糧也是王小麥想到了家裏哭著不讓她走,從小和自己親的弟弟王小梁了。
但和蘇苗苗聊著聊著,她就發現這人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麽困難,反而一家子都是工人,對她下鄉這事兒也給了不少補貼。聽起來倒是比她家條件好多了。
雖說她父母也都是工人,爸爸還是廠子裏的工會主任,但架不住鞋廠的利潤不如鋼鐵廠。更別說,她下麵還有一個弟弟剛十二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也是得多吃點兒。大哥王小棟當兵雖說工資不算低,但危險卻很多,每次大哥寄津貼迴來的時候,她總能看到母親偷偷躲在房間裏哭……王小麥想到家裏瘦小的弟弟,和辛苦的父母、大哥……她想了想,決定鋌而走險一迴!
她小聲對蘇苗苗說:“苗兒,你……你要是能分到北河溝生產大隊的話,要不要……和我一起住,保證安全!”
北河溝大隊?這個名字讓蘇苗苗覺得有些熟悉。但她沒多想,都關注在王小麥所說的後半句話上。這話讓蘇苗苗眼睛一亮,她正愁到想有個私密點的住處呢!
不過,蘇苗苗也沒有直接迴答,隻是謹慎地問道:“小麥姐,你這話是啥意思?咱不都得住大隊提供的知青點嗎?”
王小麥見蘇苗苗沒有直接否定,便覺得有門。借著卡車嗡嗡作響的聲音,王小麥湊到蘇苗苗耳邊,低聲道:“北河溝生產大隊是我媽的娘家,我姥姥和舅舅他們都住在那兒,我十歲以前都是跟老家長大的,現在每年放假過年都會迴去,和他們感情很好。這迴下鄉,我爸費了很大功夫,給我安排到了這兒插隊,我媽又特地在我下鄉之前帶我迴去了一趟,把她以前住的屋子給我收拾出來了。你要是不想住知青點,可以跟我一起住,那間房能隔開成兩個房間。我幾個舅舅都在那周圍住,我家也是村裏的大戶,表哥表弟十多個,一嗓子就能喊來,不怕被人舉報,也不用擔心安全。”
想了想,王小麥又說道:“我媽打聽過,大隊的知青因為每年的工農兵大學名額和迴城名額都很不安分,村裏也有那些遊手好閑的人盯著女知青,想……想占便宜!”
如果說王小麥前麵的話有叫蘇苗苗心動的話,那麽後麵這段,就是不光是叫她心動,還讓蘇苗苗心裏猛地打了個突。
對於工農兵大學和迴城名額,蘇苗苗自然不會去爭,而且她也相信,以自己這個年紀去到知青點,恐怕那群人也隻會認為她是個小孩兒,根本不會拿她當對手。但為了名額而產生的躁動、不安分,和有人盯著女知青這事兒,卻叫蘇苗苗琢磨出了另一層含義。
不安分和盯著女知青想占便宜,似乎是一個意思。隻是主使的人和目的不同罷了。
畢竟知青有很多,但名額卻隻有一兩個。公開公正的方向走不了的人,自然就會去走岔路偏路,去想那些歪門邪路。
蘇苗苗曾聽外公講過這個年代的故事,那時候外公二十幾歲,在國營飯店當幫廚。他講過,在77年恢複高考以及78年大批知青返城時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國營飯店就在省城大學附近,外公說他看過好多知青的丈夫或妻子,帶著孩子來城裏尋找考上大學後就拋妻(夫)棄子的大學生,有的甚至還在追求其他人,或者是被追求。這種情況在知青返程時更是變成了常事,很多知青在迴城後就一去不複返了,拋下農村的愛人和孩子,好像這樣就能將自己城裏人和農村人的關係徹底劃分開來,像是什麽都沒發生過那樣。更有甚者,會為了返程名額而欺騙農村人,哄騙到證明後,就逃之夭夭。
蘇苗苗自己也在後來看過一部,講幾個孩子從雙村到遙遠的城市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多年前返迴城的知青,的電視劇。
可能是從小受外公的影響,也可能是那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太過催人淚下。蘇苗苗最抵觸也最瞧不起的,便是這些心懷鬼胎,又不負責任的人。
如果說在沒聽到王小麥說這話時,蘇苗苗隻是一時的心動,但終究對分配到哪個大隊還是持有佛係態度的話,那麽現在,她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分到北河溝大隊。雖說聽王小麥這麽講,這個大隊對知青的管理存在很大問題,但誰又能保證其他生產大隊能比北河溝大隊好還是更壞呢?
兩害相較取其輕,去到一個知道是什麽樣子的生產大隊,還有王小麥這個有親友保護的“地頭蛇”的照顧,哪怕是需要花些錢或者是給部分糧票來換取一個獨處並安全的住所,也絕對是合算的。
蘇苗苗眼神一定,心裏有了決斷。
而在蘇苗苗思考時,車上隨著她們倆對話的結束也都陷入了沉默。王小麥有些拿不準蘇苗苗的想法,本著多說多錯的道理,也沒有再說其他的。
又等了好一會兒後,隻聽蘇苗苗一臉嚴肅地開口對王小麥說:“小麥姐,真希望我能和你分到一個大隊!”
一聽這話,王小麥哪還有不明白的,連忙迴道:“希望我們都能夢想成真!”
作者有話要說:
我真的好不會起小標題啊……從明天開始更新時間會固定在上午十點,我會提前把文放進存稿箱裏噠~今天在單位差點給忘了,偷偷摸魚發上來。
仍舊是謝謝大家的收藏,如果喜歡的話就請多多收藏,多多評論呀!
順便說一句,文的大綱基本上都已經敲好了,前期進度比較慢,文案中也給大家避過雷,但絕對不是故意水文!女主肯定不會走國企,那種帶著村民一起致富的路子,她一定是要等到改革開放後再走個體經營。就是一個普通人,想過好自己小日子。
第8章
蘇苗苗口頭上的說法還不能完全代表她的內心。
因為在她看來,王小麥對自己的示好,除了最開始的同情,和這個年代特有的質樸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在自己拿出餅幹,並且故意暗示了一些生活條件不算差的內容後,才進階成了熱情。
邀請自己同住應該也是在確定了自己條件不錯之後才決定。
畢竟她姥家在大隊,住在姥家舅家沒人會不許,但讓自己跟著一起,卻是個風險。
蘇苗苗看著王小麥明顯樸素的衣著,和她沒啥心眼兒,直接撂底兒,把知青點的事兒都說出來的行為,多少便知道這人沒啥心眼。
之所以主動邀請,估計是想借著租房子的事兒,從自己這兒賺點錢。
將思緒梳理了一番後,蘇苗苗認為不管王小麥所說究竟是誇張還是虛假,又是否有其他目的存在,北河溝大隊在相比較其他連名字都不知道是什麽的生產大隊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最佳選擇。
至於這個大隊會不會有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人,蘇苗苗倒是完全不擔心。因為沒有誰會費盡心思,托關係找人隻為了把自己閨女分配到一個有問題的大隊裏,而且她和王小麥在上車之前是完全不認識的兩個人,真要是想圖點啥,車上另外兩個女知青看上去都比她要有錢,完全沒必要丟西瓜撿芝麻。
在這個問題上,蘇苗苗雖然不太想承認,但也沒辦法反駁原身的形象的確很差。
看上去,就像是剛經曆了一場六十年代的饑荒,又瘦又黑,根本不像城裏人。
說起這點,蘇苗苗對此也很是無奈。
其實原身和老蘇一家子的長相都是相當不錯的,要不然蘇禾禾不可能在連個工作都沒有的前提下,找到家庭條件那麽好,還願意給她提供工作的對象,靠的就是她長得漂亮,又會說話賣乖。
但蘇苗苗因為從小營養不良,看起來的的確確是有點過於不好看,但蘇苗苗自己照過鏡子,這眉眼還是可以的,就是太瘦又黑了點。
但這樣的長相,對於現在的蘇苗苗而言,倒也算是一種保護。
想這些的時候,蘇苗苗也沒忘了和王小麥繼續嘮家常。
過往的經曆告訴她,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的秉性,就必須和她多聊天多相處多交往,因為一個人的真實本性是不可能裝一輩子的,而如果她真的能裝一輩子,那麽就說明她已經變成了這樣子,或者說,她都已經裝一輩子了,也就沒什麽好顧忌警惕的了。
“小麥姐,你給我說說北河溝大隊是啥樣的吧。”蘇苗苗好奇地問道。
“隊裏啊……”
王小麥撓了撓頭,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講:“說真的,苗兒,隊裏和省城是絕對比不了的。我舅舅他們一年下工賺的工分,都可能比不了咱省城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但隊裏的人都挺好的,等到了你就知道了。不過,甭管苗兒你最後住哪兒,都得記著別一個人出入,得找個伴兒才行。”
…………
兩個人說話時聲音都壓得很低,車上的其他人雖有些好奇這倆人一直在嘀嘀咕咕說的內容,但畢竟都是年輕人,臉皮薄,不好意思湊近了聽,蘇苗苗和王小麥自然也不會主動同其他認講這種事情。
在成功建立起了“革命友情”後,她們倆也都沒了和其他人認識的想法。
在越發靠近縣城的路上,兩個人心照不宣地說著雞毛蒜皮的事兒,心裏都在等待抵達縣城後的分配。
很快,望安縣到了。
下了車的知青們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一路坐了幾個小時的車,筋骨都坐得發麻發疼了,大家都迫不及待下車,四處打量的同時,也順便能活動活動身子骨。
“這就是咱們要當知青的地方?”在車上曾被蘇苗苗認為關係有些曖昧的那對男女中的男生說道,“看起來還勉強能接受。雖比不了省城,但這破舊的樣子倒符合我們下鄉為建設農村的目的。”
“也不知道這地方有沒有百貨商店,我可受不了天天吃粗糧!”站在男生旁邊的女生蹙著眉有些不適應道。
聽到這倆人的話,其他知青也都跟著應和起來。隻有王小麥和蘇苗苗兩個人沒說話。
王小麥從小就是從農村長大的,再加上她老家就是己即將要被分配的生產大隊,自然清楚這縣城不是目的地,隻是等待各公社來拉人,再分配到公社下的各個生產大隊的暫停點。
聽到旁邊吳佩蘭和那不知道叫啥的男知青說的話時,王小麥是既覺得好笑,又免不了有些同情。這縣城可是比公社和生產大隊都要好許多的地方,也不知道這些連縣城都看不上的人,要是看見自己真正要去的地方時,會是什麽反應。
想到這裏,王小麥也有些擔心蘇苗苗會和他們一樣想法,到時候到了她老家在的生產大隊會沒辦法接受。可還沒等她解釋,蘇苗苗就湊到她耳邊說道:“小麥姐,等會兒到了公社,咱們倆可不能分開啊。”
王小麥聽懂了她話裏的意思。這是蘇苗苗在明確告訴自己,她答應了剛剛自己的提議,想借自己的身份和她一起分到北河溝大隊。
這也是王小麥的打算。
北河溝大隊是她媽的娘家,她姥是個寡婦,一手拉扯起她三個舅舅和她媽。她媽楊杏芳是家裏唯一的閨女,她又是家裏唯一的大外孫女,舅舅舅媽和表哥們對她都極好。
當年姥爺為了給□□報信,被鬼子開木倉打死的時候,她媽還在她姥的肚子裏。也是因為這個,姥姥和三個舅舅都對她媽很疼愛,對她也是。知道她這次要下鄉,老早就給她收拾好了屋子,也和生產隊隊長說好了,人接到大隊後不去住知青點,而是直接住到家裏。
現在,她三個舅舅和十多個表哥表弟都在老家,不說她家算是烈士家屬,就說北河溝大隊裏超一半的人都姓楊這一點,就足夠王小麥在北河溝大隊不受罪了。算起來,整個大隊都是沒出五服的本家,生產隊隊長楊豐年還是她叔呢!
王小麥原本是不用擔風險拉著蘇苗苗一起的,畢竟蘇苗苗不是大隊的人,讓人知道影響不好。
但她爸媽為了下鄉這事兒沒少托關係花錢,家裏的小弟又才12歲,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王小麥想著家裏剩下的票和糧,想著爸媽擔心自己在農村過不好給塞來的錢和糧票……隻覺得心裏一陣陣,止不住的愧疚。
雖說舅舅舅媽肯定不會虧待她,但她也是從小跟農村長大的孩子,知道大隊現在各家各戶都不好過,就算舅舅他們在隊裏算是條件好一些的,她也不好意思不出口糧,占舅舅他們家的糧食份額,跟著吃白飯啊。
王小麥沒別的想法,就是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