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阡陌縱橫,煙雨迷蒙,春忙的季節。
鄉間村舍,狹窄的小路,隨處散發著芳香泥土的氣息。雞鳴狗吠,哞哞的牛聲和咩咩的羊聲,嬉鬧孩童的歡玩聲和農夫犁地揮鞭的催促聲,以及在河邊浣洗衣物的年輕女人們的哼唱聲,組成了一曲安寧與祥和的旋律。
四周峰巒迴應,如戟又如屏。所謂的世外桃源之境,亦或也不過如此。
當然,這隻是林向南的感覺。
對於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穿越靈魂而言,曾經生活在那麽一個烏煙瘴氣自然環境破壞殆盡氣候無常的環境下,再看到如此山林鄉野氣象,不感歎是不可能的。
這裏就是赤縣下麵的“下鄉”裏麵的小村落。林向南和寧中信的老家,打小生活的地方。
在這廣闊的幽穀村落四周至少有三個進出口,以及一條直達東南盡頭的“風雨河”。這裏的的環境在林向南眼中自然是有如仙境,但這村裏的人窮啊!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想盡辦法供兒女修煉,這就像林向南的前世無數農村家庭想盡辦法供子女上學一樣。真是可憐父母心啊!
林向南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他因是家中的獨子,所以盡管他一直沒表現出修煉天分,家中也一直在默默支持,否則他之前能從哪裏搞來一塊下品玉石?
他在那飯館打工,因為平時“不機靈”,經常被人欺負。本來就沒幾個錢,又是被搶又是因曠工被扣錢,自己都喂不飽。那下品玉石就是家裏省吃儉用省下來的。
想到這裏,林向南暗罵之前那個林向南太沒用了。就算不能修煉又如何,堂堂男子漢怎麽會窩囊成那個樣子。
不過他旋又想到自己前世還不是差不多,都大學畢業好幾年了,卻依然毫無成就讓父母在鄉下吃苦。哎,老大別說老二了,都是這麽沒用。
林向南和寧中信騎著蠻馬臨近村穀口的時候就放慢了速度,此時更是下了蠻馬,靜靜的步行進入。寧中信也是熱淚盈眶,他也是有兩年沒迴來了。
農夫鞭指天,疏犁阡陌田。這時正值午飯時分,這村中的一群小孩兒按慣例的都如以往一般跑到了那個會講好聽的故事的“泥菩薩爺爺”的小茅屋外的那棵據說有一千年樹齡的桂花樹之下。
據林向南所知,這所謂的泥菩薩爺爺一生孤苦無依,對這些孩子非常的疼愛,而且他好像不是村裏出生的人,是從外麵來的。
這位“泥菩薩爺爺”果然也如往常一般,又躺在了他的那張已經很有歲月的老藤搖椅上,眯著他那一雙已經有些渾濁的黃睛,笑嗬嗬的看著那一群孩子一窩蜂般的向他湧來。
林向南的記憶裏倒是有許多這老家夥的身影。身為發小的寧中信,自然也不例外,這時看著那群小孩子,不禁滿臉迴憶神色。
事實上這些孩子的父親母親們如他們這般小的時候,也是他的聽客之一。那時泥菩薩也同樣對他們疼愛之極。等到這些孩子都圍著他坐下後,他這才清清已經有些沙啞的喉嚨,雙目中露出別樣的神采。
每當這個時候,這些孩子們便知道,“泥菩薩爺爺”已經想好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了。這些孩子們情不自禁的都露出了注意的神色,泥菩薩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孩子的神情。
相反的似乎已經連自己都沉浸在了一個故事裏麵,一個將要由他講出來的神奇的故事裏麵,一個由他曾經經曆過的故事裏麵。
故事,或者這真的隻是一個故事,又或者隻是一個夢境吧!
“相傳在一個叫‘雲雀州’的地界內有一座山脈叫晏非山脈,而那一帶有一個叫“驚雁山”的山門。”泥菩薩在說到驚雁山的時候,兩眼之中情不自禁的暴出了奇異的光芒。
這些孩子們更是豎起了耳朵聽。林向南和寧中信相視苦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也是這般樣子。這老家夥,這個故事都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
“那驚雁山,山巒迂迴起伏,雲海飛卷奔騰,整個山門擁有天地間無窮的靈氣匯集於川壑之間,所以在我還年輕的時候就聽到無數關於這裏的怪誕故事。據說那驚雁山是會動的,不論你怎麽樣都找不著,就算偶然看到了也是登不上山的,甚至連山腳都摸不到。”
這些孩子聽的連唿吸也都有些急促了起來,山怎麽會動呢,又為什麽會登不上去啊,就算登不上去又怎麽會連山腳都摸不到呢?
“而且相傳山中有不死奇人,他們在那裏修煉道術,能吸取山中靈氣,突破凡人之軀,馭劍飛行,追風逐月,星海飛馳,最終更可以參透天地間長生的奧秘,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後永生不死,與天地同壽。”
這些孩子聽到這裏,終於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原來那山上麵有神仙,怪不得山會動,還登不上去呢!
泥菩薩講到這裏就像之前的那些話用完了他所有的力氣,居然突然間閉上了眼睛不說話了,這時下麵有一個小男孩小聲的問道:“那泥菩薩爺爺,那山裏麵,是不是真的有神仙啊?您見過沒有啊?”
泥菩薩聽到這話,渾身都不禁一顫,鬆動的眼皮抬了起來,看向那問話的小男孩,坐了起來後伸手摸了摸他的頭,語氣中帶了點別樣的色彩,道:“小家夥,泥菩薩爺爺真的很羨慕你呢!”
我勒個去,這個老家夥又來這手。林向南記得清楚,他的這一世在這麽小的時候貌似也問過這句話,然後這老家夥也是這樣摸著他的頭那樣說。
這時其它孩子們又摧著泥菩薩講別的故事,於是又講了幾個故事後,那群孩子們這才心滿意足的離去。泥菩薩看著這些孩子遠去後,心思又迴到了年輕時候的那一個奇特的境遇。
“不慕俗塵緣,忘卻神仙界”
每每迴想到這裏,他總會有著無限的惋惜,甚至不甘。
“吆喝,老家夥,你那些故事都忽悠了好幾代人了,還沒囉嗦夠。我都服你了!”林向南隔遠從一棵幾人合抱粗的大樹後邊轉了出來,有些哭笑不得的道。
那泥菩薩聞言看過去,見到牽著蠻馬和寧中信一起走過來的林向南,渾濁的目光頓時爆射出前所未有的精光,說了兩個字。
“天意!”
m。
阡陌縱橫,煙雨迷蒙,春忙的季節。
鄉間村舍,狹窄的小路,隨處散發著芳香泥土的氣息。雞鳴狗吠,哞哞的牛聲和咩咩的羊聲,嬉鬧孩童的歡玩聲和農夫犁地揮鞭的催促聲,以及在河邊浣洗衣物的年輕女人們的哼唱聲,組成了一曲安寧與祥和的旋律。
四周峰巒迴應,如戟又如屏。所謂的世外桃源之境,亦或也不過如此。
當然,這隻是林向南的感覺。
對於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穿越靈魂而言,曾經生活在那麽一個烏煙瘴氣自然環境破壞殆盡氣候無常的環境下,再看到如此山林鄉野氣象,不感歎是不可能的。
這裏就是赤縣下麵的“下鄉”裏麵的小村落。林向南和寧中信的老家,打小生活的地方。
在這廣闊的幽穀村落四周至少有三個進出口,以及一條直達東南盡頭的“風雨河”。這裏的的環境在林向南眼中自然是有如仙境,但這村裏的人窮啊!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想盡辦法供兒女修煉,這就像林向南的前世無數農村家庭想盡辦法供子女上學一樣。真是可憐父母心啊!
林向南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他因是家中的獨子,所以盡管他一直沒表現出修煉天分,家中也一直在默默支持,否則他之前能從哪裏搞來一塊下品玉石?
他在那飯館打工,因為平時“不機靈”,經常被人欺負。本來就沒幾個錢,又是被搶又是因曠工被扣錢,自己都喂不飽。那下品玉石就是家裏省吃儉用省下來的。
想到這裏,林向南暗罵之前那個林向南太沒用了。就算不能修煉又如何,堂堂男子漢怎麽會窩囊成那個樣子。
不過他旋又想到自己前世還不是差不多,都大學畢業好幾年了,卻依然毫無成就讓父母在鄉下吃苦。哎,老大別說老二了,都是這麽沒用。
林向南和寧中信騎著蠻馬臨近村穀口的時候就放慢了速度,此時更是下了蠻馬,靜靜的步行進入。寧中信也是熱淚盈眶,他也是有兩年沒迴來了。
農夫鞭指天,疏犁阡陌田。這時正值午飯時分,這村中的一群小孩兒按慣例的都如以往一般跑到了那個會講好聽的故事的“泥菩薩爺爺”的小茅屋外的那棵據說有一千年樹齡的桂花樹之下。
據林向南所知,這所謂的泥菩薩爺爺一生孤苦無依,對這些孩子非常的疼愛,而且他好像不是村裏出生的人,是從外麵來的。
這位“泥菩薩爺爺”果然也如往常一般,又躺在了他的那張已經很有歲月的老藤搖椅上,眯著他那一雙已經有些渾濁的黃睛,笑嗬嗬的看著那一群孩子一窩蜂般的向他湧來。
林向南的記憶裏倒是有許多這老家夥的身影。身為發小的寧中信,自然也不例外,這時看著那群小孩子,不禁滿臉迴憶神色。
事實上這些孩子的父親母親們如他們這般小的時候,也是他的聽客之一。那時泥菩薩也同樣對他們疼愛之極。等到這些孩子都圍著他坐下後,他這才清清已經有些沙啞的喉嚨,雙目中露出別樣的神采。
每當這個時候,這些孩子們便知道,“泥菩薩爺爺”已經想好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了。這些孩子們情不自禁的都露出了注意的神色,泥菩薩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孩子的神情。
相反的似乎已經連自己都沉浸在了一個故事裏麵,一個將要由他講出來的神奇的故事裏麵,一個由他曾經經曆過的故事裏麵。
故事,或者這真的隻是一個故事,又或者隻是一個夢境吧!
“相傳在一個叫‘雲雀州’的地界內有一座山脈叫晏非山脈,而那一帶有一個叫“驚雁山”的山門。”泥菩薩在說到驚雁山的時候,兩眼之中情不自禁的暴出了奇異的光芒。
這些孩子們更是豎起了耳朵聽。林向南和寧中信相視苦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也是這般樣子。這老家夥,這個故事都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
“那驚雁山,山巒迂迴起伏,雲海飛卷奔騰,整個山門擁有天地間無窮的靈氣匯集於川壑之間,所以在我還年輕的時候就聽到無數關於這裏的怪誕故事。據說那驚雁山是會動的,不論你怎麽樣都找不著,就算偶然看到了也是登不上山的,甚至連山腳都摸不到。”
這些孩子聽的連唿吸也都有些急促了起來,山怎麽會動呢,又為什麽會登不上去啊,就算登不上去又怎麽會連山腳都摸不到呢?
“而且相傳山中有不死奇人,他們在那裏修煉道術,能吸取山中靈氣,突破凡人之軀,馭劍飛行,追風逐月,星海飛馳,最終更可以參透天地間長生的奧秘,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後永生不死,與天地同壽。”
這些孩子聽到這裏,終於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原來那山上麵有神仙,怪不得山會動,還登不上去呢!
泥菩薩講到這裏就像之前的那些話用完了他所有的力氣,居然突然間閉上了眼睛不說話了,這時下麵有一個小男孩小聲的問道:“那泥菩薩爺爺,那山裏麵,是不是真的有神仙啊?您見過沒有啊?”
泥菩薩聽到這話,渾身都不禁一顫,鬆動的眼皮抬了起來,看向那問話的小男孩,坐了起來後伸手摸了摸他的頭,語氣中帶了點別樣的色彩,道:“小家夥,泥菩薩爺爺真的很羨慕你呢!”
我勒個去,這個老家夥又來這手。林向南記得清楚,他的這一世在這麽小的時候貌似也問過這句話,然後這老家夥也是這樣摸著他的頭那樣說。
這時其它孩子們又摧著泥菩薩講別的故事,於是又講了幾個故事後,那群孩子們這才心滿意足的離去。泥菩薩看著這些孩子遠去後,心思又迴到了年輕時候的那一個奇特的境遇。
“不慕俗塵緣,忘卻神仙界”
每每迴想到這裏,他總會有著無限的惋惜,甚至不甘。
“吆喝,老家夥,你那些故事都忽悠了好幾代人了,還沒囉嗦夠。我都服你了!”林向南隔遠從一棵幾人合抱粗的大樹後邊轉了出來,有些哭笑不得的道。
那泥菩薩聞言看過去,見到牽著蠻馬和寧中信一起走過來的林向南,渾濁的目光頓時爆射出前所未有的精光,說了兩個字。
“天意!”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