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教我天文。”
花雪也沒有想過柳如是會提這個要求。不過他是不打算多接觸柳如是的,當即搖頭:“這不行。”
不等柳如是說話,花雪接著道:“男女授受不親,瓜田李下,我可不幹。不過這事情倒也不是沒有變通的方法。”
柳如是求知欲旺盛,當即追問:“什麽辦法?”
“我請你來教我姐姐詩詞文章,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你所擅長的。而每日早晚,我也會教我姐姐我胸中各種所學。”
柳如是若有所悟:“你是說你所學,隻會教你姐姐。至於你姐姐學會之後,願不願意教我,你管不著?”
花雪點點頭:“我這些日也教過姐姐一些應用之學,如果你願意,不妨和我姐姐教學相長。不過這種事,就需要你和我姐姐談了。”
柳如是看向陳沅,陳沅對花雪的態度十分滿意,這時候自然十分大方:“小妹愚笨,有勞姐姐多費心了。至於雪兒教我的東西,姐姐若有興趣,妹妹自然不會藏私。”
如此便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僅有柳如是對於花雪刻意避嫌的態度有些不忿,但她心裏也不以為意,來日方長,難不成還真能有不偷腥的貓?
班主心中念著閨蜜的病情,便又向花雪確認了一番,花雪自然還是原本的說辭,隻說自己看病保準,開藥卻把握不了分量。見花雪信誓旦旦,班主也便信了。讓手下時刻關注董家幽居的情況,便基本放下了擔心。
又想起柳如是適才所作的《金明池》,便拉著柳如是的手又是一頓聊。班主平日裏也不是沒有人聊天,但是能像柳如是這般比她還要有才的才女卻難得一見。梨園和幽蘭館的妹子們,唱曲還可以,談詩論詞就顯出不足了,否則花雪何須舍近求遠?班主這也算是難得找到了知音。
從這一天開始,柳如是便在梨園落戶,白日裏與陳沅互相學習,晚上與班主談論詩詞文章。
第二天一早,花雪把陳沅送到梨園,和班主請過安,便直奔府衙而去,對於董白若來,該如何應對,早已經幫陳沅計劃好了,倒是不用他與董白接洽。
陳洪謐見到花雪,先派人去後衙報告崇禎,又讓人去請吳偉業,自己與花雪聊著家常。隻不過他倆聊得家常,與旁人不同,說的都是關於災情以及民生的。
吳偉業已經將書目整理完備。花雪接來一看,與董白,陳子龍,柳如是的字跡比較一下,心裏感歎,果然是術業有專攻。吳陳二人學問上自然遠勝董柳,但用的心思在學問上多了,這書畫上心思自然就少了。至少,在追求書法美感的方麵,顯然是董柳二人下的功夫更深。
花雪他自己書法和繪畫一樣,都是隻是工整而已,離“家”字還差得老遠,這是見了吳偉業的字,才覺得心下大慰:這就是等而下之嘛!董柳二人學問不及吳陳,所以書畫水平更高。我的書法水平遠不及吳陳二人,隻能說是因為我的學問也遠比他們還要淵博的多。
花雪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給自己找了找平衡,才開始細看吳偉業整理的書目。從係統中將《農政全書》翻出來,找到水利九卷。兩廂一對比,花雪心中有數:這次編書,用多長時間基本上就看花雪自己寫字多快了。正有心練字的花雪倒也不嫌卷帙浩繁,心中還在嘀咕自己該練哪種字體。
崇禎得知花雪到了,親自出來告別:“花小先生,朕今日迴京,再與小先生相見,恐怕要等小先生自言的五六年以後,小先生北上之時了。朕也知道小先生淡泊名利,不欲為官。但陳洪謐在任也就罷了,等陳洪謐調任或者升官,屆時新任的蘇州知府未必知道小先生功績,難以照顧周全。朕打算迴京之後,給小先生封個爵位,或者寫個丹書鐵券之類的,小先生你看如何?”
崇禎言辭懇切,說到底還是想把花雪綁在大明的船上。不說花雪對於災情的預測,堪稱國寶級能力,單說花雪偽後天絕頂的輕功,就足以崇禎下大力氣拉攏了。
花雪明白崇禎的意思:“陛下若是有心呢,加官進爵之類的可以衝著徐先生那裏去。想必他對於地理的造詣,對陛下抗災更有幫助。我才十三歲,對於這些完全沒有追求。尤其是你說的那個丹書鐵券,曆朝曆代,從來沒聽說這玩意真有用的,你也別拿來蒙我。”
崇禎並陳洪謐幾人都是無奈,丹書鐵券不可依仗,雖然有識之士都知道,但畢竟是皇家顏麵,你這麽說出來真的好嗎?
花雪繼續道:“至於新任知府什麽的,你直接安排信得過的人不就行了?”
崇禎知道自己這一次延請又失敗了,心理安慰自己總算這花雪還算客氣,願意幫忙編書,也算是萬幸了。
“不知花小先生,對於大明時局,可還有什麽囑托?”
崇禎如此禮賢下士,花雪也有些不好意思,隻好開動腦筋,想想有什麽能幫助崇禎,又盡量不影響北方局勢的建議。
沉吟半晌,花雪道:“前兩天我見到你新收的丫環了,看身形顯然是沒有習過武的,以走路姿勢而論,是常年在船上居住無疑,應該還算可信。你這次出京,其實是有些莽撞了,以你十年勤政,這麽些日子不上朝,京城恐怕已經人心惶惶了。關外建虜得到消息,少不得會攙和一腳。你迴京盡量多備一艘船,全程不要上岸。建虜陸上悍勇,水上卻絕不會是這幾位錦衣衛的對手。”
崇禎知道錦衣衛帶錦兒迴府衙遇到過花雪,倒是不奇怪,至於迴京的安全問題,他也早有準備,倒是與花雪所言,不謀而合。
“至於大明時局,你願意天子守國門,是勇氣,是風骨,是大明的脊梁,我支持你。不過你總給我一種容易衝動的感覺。任何情況下,你想意氣用事的時候,一定要想想自己是否給大明留下了足夠的後路,是否已經給子孫後代留下了薪火相傳的希望。”
花雪也沒有想過柳如是會提這個要求。不過他是不打算多接觸柳如是的,當即搖頭:“這不行。”
不等柳如是說話,花雪接著道:“男女授受不親,瓜田李下,我可不幹。不過這事情倒也不是沒有變通的方法。”
柳如是求知欲旺盛,當即追問:“什麽辦法?”
“我請你來教我姐姐詩詞文章,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你所擅長的。而每日早晚,我也會教我姐姐我胸中各種所學。”
柳如是若有所悟:“你是說你所學,隻會教你姐姐。至於你姐姐學會之後,願不願意教我,你管不著?”
花雪點點頭:“我這些日也教過姐姐一些應用之學,如果你願意,不妨和我姐姐教學相長。不過這種事,就需要你和我姐姐談了。”
柳如是看向陳沅,陳沅對花雪的態度十分滿意,這時候自然十分大方:“小妹愚笨,有勞姐姐多費心了。至於雪兒教我的東西,姐姐若有興趣,妹妹自然不會藏私。”
如此便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僅有柳如是對於花雪刻意避嫌的態度有些不忿,但她心裏也不以為意,來日方長,難不成還真能有不偷腥的貓?
班主心中念著閨蜜的病情,便又向花雪確認了一番,花雪自然還是原本的說辭,隻說自己看病保準,開藥卻把握不了分量。見花雪信誓旦旦,班主也便信了。讓手下時刻關注董家幽居的情況,便基本放下了擔心。
又想起柳如是適才所作的《金明池》,便拉著柳如是的手又是一頓聊。班主平日裏也不是沒有人聊天,但是能像柳如是這般比她還要有才的才女卻難得一見。梨園和幽蘭館的妹子們,唱曲還可以,談詩論詞就顯出不足了,否則花雪何須舍近求遠?班主這也算是難得找到了知音。
從這一天開始,柳如是便在梨園落戶,白日裏與陳沅互相學習,晚上與班主談論詩詞文章。
第二天一早,花雪把陳沅送到梨園,和班主請過安,便直奔府衙而去,對於董白若來,該如何應對,早已經幫陳沅計劃好了,倒是不用他與董白接洽。
陳洪謐見到花雪,先派人去後衙報告崇禎,又讓人去請吳偉業,自己與花雪聊著家常。隻不過他倆聊得家常,與旁人不同,說的都是關於災情以及民生的。
吳偉業已經將書目整理完備。花雪接來一看,與董白,陳子龍,柳如是的字跡比較一下,心裏感歎,果然是術業有專攻。吳陳二人學問上自然遠勝董柳,但用的心思在學問上多了,這書畫上心思自然就少了。至少,在追求書法美感的方麵,顯然是董柳二人下的功夫更深。
花雪他自己書法和繪畫一樣,都是隻是工整而已,離“家”字還差得老遠,這是見了吳偉業的字,才覺得心下大慰:這就是等而下之嘛!董柳二人學問不及吳陳,所以書畫水平更高。我的書法水平遠不及吳陳二人,隻能說是因為我的學問也遠比他們還要淵博的多。
花雪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給自己找了找平衡,才開始細看吳偉業整理的書目。從係統中將《農政全書》翻出來,找到水利九卷。兩廂一對比,花雪心中有數:這次編書,用多長時間基本上就看花雪自己寫字多快了。正有心練字的花雪倒也不嫌卷帙浩繁,心中還在嘀咕自己該練哪種字體。
崇禎得知花雪到了,親自出來告別:“花小先生,朕今日迴京,再與小先生相見,恐怕要等小先生自言的五六年以後,小先生北上之時了。朕也知道小先生淡泊名利,不欲為官。但陳洪謐在任也就罷了,等陳洪謐調任或者升官,屆時新任的蘇州知府未必知道小先生功績,難以照顧周全。朕打算迴京之後,給小先生封個爵位,或者寫個丹書鐵券之類的,小先生你看如何?”
崇禎言辭懇切,說到底還是想把花雪綁在大明的船上。不說花雪對於災情的預測,堪稱國寶級能力,單說花雪偽後天絕頂的輕功,就足以崇禎下大力氣拉攏了。
花雪明白崇禎的意思:“陛下若是有心呢,加官進爵之類的可以衝著徐先生那裏去。想必他對於地理的造詣,對陛下抗災更有幫助。我才十三歲,對於這些完全沒有追求。尤其是你說的那個丹書鐵券,曆朝曆代,從來沒聽說這玩意真有用的,你也別拿來蒙我。”
崇禎並陳洪謐幾人都是無奈,丹書鐵券不可依仗,雖然有識之士都知道,但畢竟是皇家顏麵,你這麽說出來真的好嗎?
花雪繼續道:“至於新任知府什麽的,你直接安排信得過的人不就行了?”
崇禎知道自己這一次延請又失敗了,心理安慰自己總算這花雪還算客氣,願意幫忙編書,也算是萬幸了。
“不知花小先生,對於大明時局,可還有什麽囑托?”
崇禎如此禮賢下士,花雪也有些不好意思,隻好開動腦筋,想想有什麽能幫助崇禎,又盡量不影響北方局勢的建議。
沉吟半晌,花雪道:“前兩天我見到你新收的丫環了,看身形顯然是沒有習過武的,以走路姿勢而論,是常年在船上居住無疑,應該還算可信。你這次出京,其實是有些莽撞了,以你十年勤政,這麽些日子不上朝,京城恐怕已經人心惶惶了。關外建虜得到消息,少不得會攙和一腳。你迴京盡量多備一艘船,全程不要上岸。建虜陸上悍勇,水上卻絕不會是這幾位錦衣衛的對手。”
崇禎知道錦衣衛帶錦兒迴府衙遇到過花雪,倒是不奇怪,至於迴京的安全問題,他也早有準備,倒是與花雪所言,不謀而合。
“至於大明時局,你願意天子守國門,是勇氣,是風骨,是大明的脊梁,我支持你。不過你總給我一種容易衝動的感覺。任何情況下,你想意氣用事的時候,一定要想想自己是否給大明留下了足夠的後路,是否已經給子孫後代留下了薪火相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