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並不好武,練武是被逼無奈,但既然練成了一身好武藝,當然不信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會比自己厲害。不過他也不是個跟小孩子一般見識的,就問陳洪謐:“這是哪家的孩子?姓花?花上苑?不對,花上苑是四川人啊。”他說的花上苑是崇禎四年進士,崇禎認識的花姓的不多,或者說這個姓的人本來就不常見。
陳洪謐搖搖頭:“臣給陛下上的奏折上說的那個異人,便是他。”
崇禎四人聽了失聲驚唿:“他?”
崇禎臉色漸漸沉下去,心中以為花雪是個扮嫩的。一個成年人扮得這麽嫩是想幹什麽?向他顯示返老還童之術?他年紀還輕,又是多年習武,身體極好,沒到秦皇漢武晚年怕死的時候,明朝又有皇帝服丹汞中毒的前科,所以崇禎對此很是反感。
陳洪謐見崇禎臉色鐵青,不明所以,就算不相信也不應該發怒啊?
吳偉業乖覺,明白崇禎想什麽,又聽說過有人是確實長不大,不一定是扮嫩,趕緊問:“先生高壽?”他當然也不會相信有那樣見識的人會是一個孩子。
花雪對崇禎隻是從資料上有些了解,還不知道秦皇漢武求長生誤國的說法,當然不明白崇禎怎麽會變了臉色,當然,他也不在乎。見吳偉業這樣發問,有一種自帶惡作劇的感覺,笑得很開心:“吳大人別叫先生啊,學生今年十四歲,可不敢稱高壽。”
崇禎聽這確實是個孩子,臉色好轉,心下明白自己敏感了,這孩子可能是聽到長輩這樣分析,又因為某種原因說給了陳洪謐聽,這樣一來陳洪謐說的異人可不就是他嘛!
崇禎臉色恢複,陳洪謐雖不明白,但還是鬆了口氣,吳偉業心思比崇禎快多了,崇禎想到的,他當然想到了,於是問道:“十四歲確實不太好叫先生,那就直接叫你豐年吧。豐年,你那對於災情的預測,是聽誰說的?可否為我等引薦?”
花雪這才明白,這些人看他年紀小不相信是他做出的預測,其實當然不是他作出預測,根本就是他查的資料,但別人不知道啊,所以他說是自己預測的別人也找不出反證。當下道:“有才不在年高!吳大人‘以歲取人,失之豐年’。”這典故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陳洪謐知道花雪有才,對此並不訝異,但崇禎幾人確實驚訝這孩子好機靈。吳偉業被這麽說也不惱,這幾乎是把他和孔夫子相提並論,雖是批評,但流傳後世也有光彩:“你說自己有才?你都有什麽才華?”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眾人看他還沒有小馬駒高,還要上馬定乾坤,連崇禎都被逗樂了。
吳偉業接著道:“豐年這是自比薑維了?”
花雪光顧著自誇,倒是沒注意出處,一想這是《三國演義》裏諸葛亮誇薑維的話,瞬間就感覺不好了,對花雪來說,也不是每一個姓薑的都是自己人,像薑維這種明顯名不副實啊,必須撇清關係!趕緊分辨:“可沒有!諸葛亮沒有識人之明,薑維上馬定乾坤的評語倒不是不能接受,但哪裏能看出他有提筆安天下的才能了?”
眾人心說這小子好狂,薑維都瞧不上,不過聽他這麽說也沒錯。諸葛亮的識人之能在馬謖身上完美體現,一個高級參謀人才,被他當做主將用,確實是識人不明。至於薑維,文學上稍微有點造詣,但距離安天下的評語差太遠了,內政上更是鮮有作為,確實與這評價不符。
吳偉業接著問:“豐年瞧不上薑維的文采?”
花雪迴憶了一下,確實沒記得薑維有什麽傳世名篇,想來就算有文章傳世,都不能讓自己有印象,想必也隻是平平。便道:“學生沒有讀過薑維的詩文,不過諸葛亮與三曹的詩文卻都讀過,這樣一想,他的詩文連給我留下印象都不能,何談安天下?”
吳偉業科普:“薑維的代表作叫《蒲元別傳》。”
陳子龍資曆淺,所以吳偉業說話的時候並不插言,但這個話題他卻有興趣,接道:“這是《太平禦覽》裏記載的,豐年你能識天文,並做出災情預測,想必對這種‘類書’很有興趣?”
花雪本以為他說的是“這種類書”,但顯然說話時斷句不對,趕緊召喚係統,搜索“類書”是什麽。
類書:采摭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一種工具書。
心中暗道,這不就是百科全書之類的嗎?於是不屑的迴答:“沒有。這種書看起來就不像是給人平時讀的,編出來隻是為了給人需要的時候查閱用的。”
陳子龍問道:“如果不看類書,你是從什麽地方學會天文的?又是怎麽判斷出將來的天氣?”
花雪還不知道陳子龍是誰,剛才對吳偉業態度好是因為《圓圓曲》,陌生人可沒有這個待遇。於是一副看白癡的樣子看陳子龍:“當然是自己總結啊!我給陳大人說的那些,你見過哪本書裏有記載?”
陳子龍一滯,孔子說“思而不學則殆”,不看書靠自己總結能得出結論,這個不靠譜吧?他哪裏知道花雪真的是在胡吹大氣,盡管花雪的結論是從資料裏查的,當然靠譜。
陳子龍不太相信,便問:“你是怎麽總結的?”
這個問題花雪早就想好了,心中早有答案:“虧你也是讀聖賢書的,看樣子還是個進士吧,怎麽連格物致知的道理都不懂?即便我是正宗心學傳人,也都知道該如何格物致知。”心學是王陽明的學說,而王陽明在研究了幾天竹子之後一無所獲,於是否定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因此,後來的心學傳人都對格物致知不屑一顧。花雪這麽說,隻是因為作為程朱理學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唯一亮點的格物致知,其實就是後世的科學思想,花雪作為科技時代的人,思維就是格物致知的套路。
陳洪謐搖搖頭:“臣給陛下上的奏折上說的那個異人,便是他。”
崇禎四人聽了失聲驚唿:“他?”
崇禎臉色漸漸沉下去,心中以為花雪是個扮嫩的。一個成年人扮得這麽嫩是想幹什麽?向他顯示返老還童之術?他年紀還輕,又是多年習武,身體極好,沒到秦皇漢武晚年怕死的時候,明朝又有皇帝服丹汞中毒的前科,所以崇禎對此很是反感。
陳洪謐見崇禎臉色鐵青,不明所以,就算不相信也不應該發怒啊?
吳偉業乖覺,明白崇禎想什麽,又聽說過有人是確實長不大,不一定是扮嫩,趕緊問:“先生高壽?”他當然也不會相信有那樣見識的人會是一個孩子。
花雪對崇禎隻是從資料上有些了解,還不知道秦皇漢武求長生誤國的說法,當然不明白崇禎怎麽會變了臉色,當然,他也不在乎。見吳偉業這樣發問,有一種自帶惡作劇的感覺,笑得很開心:“吳大人別叫先生啊,學生今年十四歲,可不敢稱高壽。”
崇禎聽這確實是個孩子,臉色好轉,心下明白自己敏感了,這孩子可能是聽到長輩這樣分析,又因為某種原因說給了陳洪謐聽,這樣一來陳洪謐說的異人可不就是他嘛!
崇禎臉色恢複,陳洪謐雖不明白,但還是鬆了口氣,吳偉業心思比崇禎快多了,崇禎想到的,他當然想到了,於是問道:“十四歲確實不太好叫先生,那就直接叫你豐年吧。豐年,你那對於災情的預測,是聽誰說的?可否為我等引薦?”
花雪這才明白,這些人看他年紀小不相信是他做出的預測,其實當然不是他作出預測,根本就是他查的資料,但別人不知道啊,所以他說是自己預測的別人也找不出反證。當下道:“有才不在年高!吳大人‘以歲取人,失之豐年’。”這典故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陳洪謐知道花雪有才,對此並不訝異,但崇禎幾人確實驚訝這孩子好機靈。吳偉業被這麽說也不惱,這幾乎是把他和孔夫子相提並論,雖是批評,但流傳後世也有光彩:“你說自己有才?你都有什麽才華?”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眾人看他還沒有小馬駒高,還要上馬定乾坤,連崇禎都被逗樂了。
吳偉業接著道:“豐年這是自比薑維了?”
花雪光顧著自誇,倒是沒注意出處,一想這是《三國演義》裏諸葛亮誇薑維的話,瞬間就感覺不好了,對花雪來說,也不是每一個姓薑的都是自己人,像薑維這種明顯名不副實啊,必須撇清關係!趕緊分辨:“可沒有!諸葛亮沒有識人之明,薑維上馬定乾坤的評語倒不是不能接受,但哪裏能看出他有提筆安天下的才能了?”
眾人心說這小子好狂,薑維都瞧不上,不過聽他這麽說也沒錯。諸葛亮的識人之能在馬謖身上完美體現,一個高級參謀人才,被他當做主將用,確實是識人不明。至於薑維,文學上稍微有點造詣,但距離安天下的評語差太遠了,內政上更是鮮有作為,確實與這評價不符。
吳偉業接著問:“豐年瞧不上薑維的文采?”
花雪迴憶了一下,確實沒記得薑維有什麽傳世名篇,想來就算有文章傳世,都不能讓自己有印象,想必也隻是平平。便道:“學生沒有讀過薑維的詩文,不過諸葛亮與三曹的詩文卻都讀過,這樣一想,他的詩文連給我留下印象都不能,何談安天下?”
吳偉業科普:“薑維的代表作叫《蒲元別傳》。”
陳子龍資曆淺,所以吳偉業說話的時候並不插言,但這個話題他卻有興趣,接道:“這是《太平禦覽》裏記載的,豐年你能識天文,並做出災情預測,想必對這種‘類書’很有興趣?”
花雪本以為他說的是“這種類書”,但顯然說話時斷句不對,趕緊召喚係統,搜索“類書”是什麽。
類書:采摭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一種工具書。
心中暗道,這不就是百科全書之類的嗎?於是不屑的迴答:“沒有。這種書看起來就不像是給人平時讀的,編出來隻是為了給人需要的時候查閱用的。”
陳子龍問道:“如果不看類書,你是從什麽地方學會天文的?又是怎麽判斷出將來的天氣?”
花雪還不知道陳子龍是誰,剛才對吳偉業態度好是因為《圓圓曲》,陌生人可沒有這個待遇。於是一副看白癡的樣子看陳子龍:“當然是自己總結啊!我給陳大人說的那些,你見過哪本書裏有記載?”
陳子龍一滯,孔子說“思而不學則殆”,不看書靠自己總結能得出結論,這個不靠譜吧?他哪裏知道花雪真的是在胡吹大氣,盡管花雪的結論是從資料裏查的,當然靠譜。
陳子龍不太相信,便問:“你是怎麽總結的?”
這個問題花雪早就想好了,心中早有答案:“虧你也是讀聖賢書的,看樣子還是個進士吧,怎麽連格物致知的道理都不懂?即便我是正宗心學傳人,也都知道該如何格物致知。”心學是王陽明的學說,而王陽明在研究了幾天竹子之後一無所獲,於是否定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因此,後來的心學傳人都對格物致知不屑一顧。花雪這麽說,隻是因為作為程朱理學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唯一亮點的格物致知,其實就是後世的科學思想,花雪作為科技時代的人,思維就是格物致知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