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壓抑住自己強烈的想去見沅沅姐的心思,讓係統索檢關於陳沅的信息。
很快,意識裏便出現了一份檢索報告,兩個位麵在這個時代相似性極高,而大花雪給的曆史空白很多,大部分隻是他自己讀過的,即便如此,陳圓圓這個名字在其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並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但其身上平白添加的罵名讓人觸目驚心,其一生之曲折悲慘,簡直如話本一般,很難相信曆史居然比小說還要曲折。
但花雪知道現在不是關心沅沅姐將來可能發生什麽的時候,當務之急是搞清楚這個時期在蘇州有沒有什麽大事發生,有哪些權勢人物正處於麻煩之中。
鑒於兩者相似度極高,而中轉之地的曆史更詳細,花雪便直接看起了中轉之地的相關史料。然後找到了如今的年份: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
檢索與蘇州相關的事情:一共兩件大事,一是張獻忠等人起義大軍近在咫尺,一是當年的蘇州賦稅無法支付,大量官員因此受到牽連。
張獻忠等人的起義軍正在與官軍交戰,這一點前身從逃難的流民處有所聽聞,但具體的交戰之處,大多語焉不詳,總之,雖然都說快打到蘇州了,但一直以來卻沒有動靜。城外是流民遍地,城內仍然是風花雪月。逃難的都是流民,有錢有勢的人家一個也沒有慌張的。所以前身判斷消息不真。
如今花雪有詳實的史料,而且兩份之間記載並無不同。係統直接用地圖描述了戰場形勢,張獻忠的義軍紅紅火火,確實離蘇州不遠,但其主力跟蘇州基本是隔太湖相望。義軍和官軍交戰的戰場在江蘇與安徽交界的位置。義軍如果橫渡太湖,確實可以到蘇州,但大軍橫渡太湖,需要多少船?如果隻來幾船人,即便來了,又有什麽用?從陸路離蘇州也不遠,但中間隔著大明的留都南京城。如果打得下南京,蘇州也跑不了,著急有什麽用?如果打不下南京,到蘇州不僅沒有好處,還會被南京分割,所以稍微有點見識的蘇州人都不在意義軍的動向,一切等著南京的消息就好。
不過對於花雪而言,義軍的存在就是後路,如果迫不得已,必須帶著沅沅姐出逃,架扁舟,渡太湖,到了義軍占領的區域,什麽通緝也都不好用。而太湖茫茫,追兵想尋找一艘小船,縱不如大海撈針亦不遠矣。太湖之上,即便有敵人追來,自己傷重可以直接跳水,沒有人能夠判斷落水之人傷勢有多重,自己就不會被係統以還童機製送走,隻需要等傷勢好轉,就可以卷土重來,也算是最後的退路。
如果想從剿滅義軍方麵給蘇州軍方提什麽意見,且不說自己怎麽解釋如何知曉機密的軍情,就算有切實可行的計劃,那義軍剿滅之後,也相當於斷了自己一條後路,更大範圍影響了整個局勢,對自己本次征戰弊大於益,尚且不如出逃的計劃。
至於賦稅,由於近幾年天災不斷,即便是被譽為糧倉的蘇杭,也已經多年年穀不登,又不斷有難民遷入,所以即便這幾年官府克扣火耗大幅減少,也依舊沒能湊夠該交的賦稅。不僅蘇州,浙江、江西、湖廣等地,全都湊不夠該交的稅。
在這裏,兩份曆史,稍有不同。大花雪的記憶裏,很多官員,包括蘇州知府陳洪謐在內,在今年三月以前,已經被罷免。而中轉之地的曆史,則是因為涉及太廣,崇禎找不到足夠的官員去替換,給了新的期限,督促他們盡快交稅。
花雪迴憶前身的記憶,前身雖然並不關心政事,但罷免知府這等事情,如果已經發生,還是應該知道的,既然前身記憶中並無此事,應當便是沒有。這樣一來,這個位麵的情況便更類似於中轉之地,如果花雪有辦法幫陳洪謐湊齊賦稅,那麽,請他幫忙保住沅沅姐,不過小事。縱然知府已經換人,新知府肯定也在為賦稅頭疼,這個方案同樣適用。
於是,花雪麵臨的新問題,就是有什麽辦法能夠幫知府湊齊賦稅。
花雪從資料中對平行空間的當下曆史有了了解,但前身實在是太不了解時事了。在想辦法之前,還要出去打聽一下當下的情況是否對的上。前身對時局毫不關心,能知道流民的傳言已經很不容易了。另一方麵,花雪也實在想見一見沅沅姐,他對沅沅姐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前身的印象裏。
按前身的記憶洗漱,沒有科技時代的生活用品,很不適應,好在有前身記憶打底。打點衣裝,不用銅鏡水盆什麽的,直接讓係統幫忙掃描,在意識裏建個形象就好,係統這方麵很方便,相當於隨身帶一個鏡子。
收拾停當出門要去拜訪沅沅姐,以二人關係之親近,本就常走動,不拘禮物往來,尤其當下時間緊迫,自然能省則省,若非不欲降低自身形象,連打扮都不用。
到得梨園,迎賓的小廝,眾家姐妹都曉得是去找陳沅的,也不用通報,直接就進去了。
陳沅仍在練習曲目。花雪站在門外,待歌聲暫歇,敲敲門:“沅沅姐,我來看你了。”
“小雪你今日怎麽才來?難道因為姐姐將要梳籠,嫌棄姐姐了?”陳沅沒有開門,語氣頗為委屈。
“沅沅姐開門,弟弟正是因為此事煩惱,來求姐姐解惑。”
陳沅心中雖然奇怪,但還是開了門,瞪他一眼,也不與他多說,徑自迴了裏屋。花雪見得眼前明媚,與得自前身的印象重疊,也不見外,進屋,關門,也不怕人說閑話,直接跟進了裏屋。
不待他坐下,陳沅直接迴了床上,迴眸問他:“你如今還不願意先要了姐姐嗎?等姐姐梳籠後,身子可就不幹淨了。”
花雪知道這是前身與陳沅之間的糾葛。兩人兩情相悅,陳沅想在梳籠前托身與他,至於梳籠之夜,她們業內之人自有很多應付手段。梨園主人與花雪相熟,實際也不在意此事,容易騙的肥羊有的是。
但前身對陳沅相當敬重,是鐵了心要明媒正娶的,自然不會提前上車。當然,根本性原因,是因為即便到現在陳沅還沒滿十四周歲,有些事情,法則禁止。
很快,意識裏便出現了一份檢索報告,兩個位麵在這個時代相似性極高,而大花雪給的曆史空白很多,大部分隻是他自己讀過的,即便如此,陳圓圓這個名字在其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並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但其身上平白添加的罵名讓人觸目驚心,其一生之曲折悲慘,簡直如話本一般,很難相信曆史居然比小說還要曲折。
但花雪知道現在不是關心沅沅姐將來可能發生什麽的時候,當務之急是搞清楚這個時期在蘇州有沒有什麽大事發生,有哪些權勢人物正處於麻煩之中。
鑒於兩者相似度極高,而中轉之地的曆史更詳細,花雪便直接看起了中轉之地的相關史料。然後找到了如今的年份: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
檢索與蘇州相關的事情:一共兩件大事,一是張獻忠等人起義大軍近在咫尺,一是當年的蘇州賦稅無法支付,大量官員因此受到牽連。
張獻忠等人的起義軍正在與官軍交戰,這一點前身從逃難的流民處有所聽聞,但具體的交戰之處,大多語焉不詳,總之,雖然都說快打到蘇州了,但一直以來卻沒有動靜。城外是流民遍地,城內仍然是風花雪月。逃難的都是流民,有錢有勢的人家一個也沒有慌張的。所以前身判斷消息不真。
如今花雪有詳實的史料,而且兩份之間記載並無不同。係統直接用地圖描述了戰場形勢,張獻忠的義軍紅紅火火,確實離蘇州不遠,但其主力跟蘇州基本是隔太湖相望。義軍和官軍交戰的戰場在江蘇與安徽交界的位置。義軍如果橫渡太湖,確實可以到蘇州,但大軍橫渡太湖,需要多少船?如果隻來幾船人,即便來了,又有什麽用?從陸路離蘇州也不遠,但中間隔著大明的留都南京城。如果打得下南京,蘇州也跑不了,著急有什麽用?如果打不下南京,到蘇州不僅沒有好處,還會被南京分割,所以稍微有點見識的蘇州人都不在意義軍的動向,一切等著南京的消息就好。
不過對於花雪而言,義軍的存在就是後路,如果迫不得已,必須帶著沅沅姐出逃,架扁舟,渡太湖,到了義軍占領的區域,什麽通緝也都不好用。而太湖茫茫,追兵想尋找一艘小船,縱不如大海撈針亦不遠矣。太湖之上,即便有敵人追來,自己傷重可以直接跳水,沒有人能夠判斷落水之人傷勢有多重,自己就不會被係統以還童機製送走,隻需要等傷勢好轉,就可以卷土重來,也算是最後的退路。
如果想從剿滅義軍方麵給蘇州軍方提什麽意見,且不說自己怎麽解釋如何知曉機密的軍情,就算有切實可行的計劃,那義軍剿滅之後,也相當於斷了自己一條後路,更大範圍影響了整個局勢,對自己本次征戰弊大於益,尚且不如出逃的計劃。
至於賦稅,由於近幾年天災不斷,即便是被譽為糧倉的蘇杭,也已經多年年穀不登,又不斷有難民遷入,所以即便這幾年官府克扣火耗大幅減少,也依舊沒能湊夠該交的賦稅。不僅蘇州,浙江、江西、湖廣等地,全都湊不夠該交的稅。
在這裏,兩份曆史,稍有不同。大花雪的記憶裏,很多官員,包括蘇州知府陳洪謐在內,在今年三月以前,已經被罷免。而中轉之地的曆史,則是因為涉及太廣,崇禎找不到足夠的官員去替換,給了新的期限,督促他們盡快交稅。
花雪迴憶前身的記憶,前身雖然並不關心政事,但罷免知府這等事情,如果已經發生,還是應該知道的,既然前身記憶中並無此事,應當便是沒有。這樣一來,這個位麵的情況便更類似於中轉之地,如果花雪有辦法幫陳洪謐湊齊賦稅,那麽,請他幫忙保住沅沅姐,不過小事。縱然知府已經換人,新知府肯定也在為賦稅頭疼,這個方案同樣適用。
於是,花雪麵臨的新問題,就是有什麽辦法能夠幫知府湊齊賦稅。
花雪從資料中對平行空間的當下曆史有了了解,但前身實在是太不了解時事了。在想辦法之前,還要出去打聽一下當下的情況是否對的上。前身對時局毫不關心,能知道流民的傳言已經很不容易了。另一方麵,花雪也實在想見一見沅沅姐,他對沅沅姐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前身的印象裏。
按前身的記憶洗漱,沒有科技時代的生活用品,很不適應,好在有前身記憶打底。打點衣裝,不用銅鏡水盆什麽的,直接讓係統幫忙掃描,在意識裏建個形象就好,係統這方麵很方便,相當於隨身帶一個鏡子。
收拾停當出門要去拜訪沅沅姐,以二人關係之親近,本就常走動,不拘禮物往來,尤其當下時間緊迫,自然能省則省,若非不欲降低自身形象,連打扮都不用。
到得梨園,迎賓的小廝,眾家姐妹都曉得是去找陳沅的,也不用通報,直接就進去了。
陳沅仍在練習曲目。花雪站在門外,待歌聲暫歇,敲敲門:“沅沅姐,我來看你了。”
“小雪你今日怎麽才來?難道因為姐姐將要梳籠,嫌棄姐姐了?”陳沅沒有開門,語氣頗為委屈。
“沅沅姐開門,弟弟正是因為此事煩惱,來求姐姐解惑。”
陳沅心中雖然奇怪,但還是開了門,瞪他一眼,也不與他多說,徑自迴了裏屋。花雪見得眼前明媚,與得自前身的印象重疊,也不見外,進屋,關門,也不怕人說閑話,直接跟進了裏屋。
不待他坐下,陳沅直接迴了床上,迴眸問他:“你如今還不願意先要了姐姐嗎?等姐姐梳籠後,身子可就不幹淨了。”
花雪知道這是前身與陳沅之間的糾葛。兩人兩情相悅,陳沅想在梳籠前托身與他,至於梳籠之夜,她們業內之人自有很多應付手段。梨園主人與花雪相熟,實際也不在意此事,容易騙的肥羊有的是。
但前身對陳沅相當敬重,是鐵了心要明媒正娶的,自然不會提前上車。當然,根本性原因,是因為即便到現在陳沅還沒滿十四周歲,有些事情,法則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