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司禮監和東廠,蕭敬就繼續掌著。


    汪機,之前你施救公主,立下大功,朕當時就應該賞你。


    如今,你又是救助皇後,那就任你為太醫院院正,賜金一百兩。


    蕭敬,內廷,太醫院,你都要好好查查,好好整頓,看看有哪些醃臢見不得人的東西,不用心軟。”


    “是,老奴知道了。”


    蕭敬此時已是心花怒放,咱蕭敬,又迴來了。


    借著此等大案,可得好好清洗一番了。


    如今王嶽一到,剩下不少的空缺,又是一次大好機會。


    “是,草民,不,臣,臣謝過陛下。”


    汪機一下子要改掉稱唿,倒是還覺得有些不順口。


    弘治皇帝緩了緩,“今日,東宮的劉瑾,汪直,如此險境,卻是為王先驅,朕,心甚慰啊。


    隻不過,這二人本就身有官職,如此,劉瑾兼司禮監提隨堂太監,汪直,兼禦馬監提督太監,二人,還在東宮當值。”


    所有人心裏咯噔一下,蕭敬感觸最深,心裏卻是有些叫苦。


    蕭敬想的是,一個司禮監,一個禦馬監,更何況還是太子的人,自己更是不敢去動,這內廷,自己還怎麽一手遮天。


    朱厚照則是眼巴巴的看著,得了,劉瑾,汪直都有賞了,那自己就跑不掉了。


    可弘治皇帝好像沒了下文一般。


    而劉健等人,想的卻是完全不是這些。


    大明朝,可還沒有東宮的太監在宮裏當值,更何況,還是早司禮監,禦馬監這樣的要害部門。


    陛下哪裏是賞他們,這分明就是在賞太子,給太子熟悉內廷,增加太子的份量。


    如今,太子在外,有了鎮國公府,在內,兩個心腹又在司禮監,禦馬監一文一武兩個要害………


    “劉公,你等,都先退下吧。


    今夜發生了如此大的事,內閣須得告訴百官以及百姓,安撫人心。


    此事如何處置,等興王入京再說吧。


    至於京營,京師這段日子,得加倍小心,張卿家還得多費費心了。


    好了,都退下吧,太子,你留下。”


    “是,臣等告退。”


    眾人退下以後,“你母後如今有了身孕,今日的事情,自己多長點心,別在你母後麵前說漏嘴了。”


    “是,兒臣知道了。”


    “好了,待會你就先去那,你母後擔心你一夜,朕雖說你沒事,可她還是擔心的厲害。


    你去了,你母後才能放下心來。


    明日,你把你母後和秀榮送進宮來,知道了嗎?”


    “兒臣知道了。”


    弘治皇帝慈愛的看了眼朱厚照,“朕知道,今夜你累壞了,好了,快去吧,然後好好歇幾日。”


    “沒事,兒臣不累,那兒臣就先告退了。”


    “嗯,去吧。”


    朱厚照走後,弘治皇帝看了看天色,“蕭敬,幾時了。”


    “陛下,寅時三刻了,陛下,要不歇歇吧。”


    弘治皇帝搖搖頭,“罷了,今日朕怎麽睡得著,和朕說說話吧,你知道,朕為什麽要汪直,劉瑾放在司禮監,禦馬監?”


    “這,奴婢不知?”


    蕭敬搖搖頭。


    弘治皇帝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你這老貨,到還學會裝傻充愣了。


    這二人放在那,至於怎麽做,你自己心裏清楚。


    你說說,太子今日做的如何啊。”


    “這………”,蕭敬想了想,“殿下不僅是有孝心,而且賢明。”


    “嗯,你說的不錯,其實,他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的。”


    弘治皇帝突然笑了,蕭敬,卻是差點嚇尿了。


    “這另一條路,就是在按兵不動,到那時,朕無論是死是說,他都可以順利繼承皇位。”


    “陛下”,蕭敬嚇得拜倒在地,“陛下洪福齊天,定是不會………”


    “這些話,你也信?”弘治皇帝失聲笑到,“朕最高興的,最滿意的,就是朕的這個兒子。


    要知道,擺在他麵前的,是皇位啊,多少父子相殘的人倫慘劇都是因為這個,可朕的兒子,偏偏不是這樣。


    朕之前一直覺得,他朱厚照是很聰明,但何德何能,被稱為賢。


    朕現在看來,朕的兒子,比朕強啊。


    朕問自己,若是朕遇見今日的事情,能不能像太子一般,有勇有謀啊。


    現在看來,朕說句不中聽的,哪怕今夜朕駕崩了,太子,也能穩住局勢,而不會成為提線木偶。”


    穩住局勢,恐是王嶽,婁氏,都是掌中玩物。


    不做提線木偶,則是不會被臣子左右。


    主幼臣強,可不是什麽好事。


    蕭敬始終跪倒在地,一言不發。


    “對了,太子的生辰是不是快到了?”


    弘治皇帝突然問起。


    “迴陛下,還有一月。”


    “嗷,那倒是還來得及。”


    弘治皇帝若有若無的笑了笑。


    朱厚照連夜出宮,趕到院外時,這裏已經被裏三層外三層的層層包圍。


    見是太子前來,所有人讓出條路來。


    朱厚照進了院中,看見顧如薇時,顧如薇喜出望外,“殿下………”


    朱厚照隻是點點頭,緊接著就是進了裏屋。


    “母後,母後………”


    張皇後一夜都未曾入眠,當聽見朱厚照的聲音時,身子雖是不便,卻還是在宮女的攙扶下麵前起來。


    “照兒,照兒………”


    朱厚照猴子一般的竄到麵前,笑得傻乎乎打趣,“母後,兒臣迴來了。”


    張皇後頓時留下眼淚,她這一夜,心慌的不得了。


    張皇後看見自己兒子,滿心歡喜,上下打量一番,卻看見朱厚照袍子上的血跡,頓時慌了:“照兒,照兒,你哪裏傷了,讓母後看看,讓母後看看,太醫呢,太醫看了怎麽說………”


    張皇後六神無主,朱厚照笑著解釋了來龍去脈,安慰半天,張皇後這才半信半疑。


    “母後安心歇息,父皇讓兒臣等天亮以後在送母後和妹子迴宮,母後好好歇著。”


    一夜心力憔悴,張皇後早已是支持不住,如今放心下來,不多時,困意上來,沉沉睡去。


    朱厚照離開屋子,來到院中,哈切連連,卻看見一旁乖巧的顧如薇。


    朱厚照招招手,小臉微紅的顧如薇,步子,卻是一點也不滿。


    “今日,打擾了。”


    “不敢”,顧如薇死命的搖頭,“這是妾身的福分。”


    “福分?”朱厚照失笑到,“怎麽滴,見過我父皇了。”


    顧如薇點點頭。


    “我父皇是不是又說本宮的壞話了?”


    顧如薇瞪大眼睛,這父子兩人怎麽問的都是一模一樣。


    朱厚照收斂笑意,“你別看我父皇溫和,可是,他是皇帝,是君王,有一點,一點都沒有變。”


    顧如薇不懂。


    朱厚照卻是沒了氣力,迴去睡了。


    天明以後,京師盡是雞飛狗跳,許多關係好的官員三三兩兩都開始聚頭竊竊私語,沒來得及進宮的,都是活見鬼的樣子。


    等到劉健等人出現以後,幾句話下來,才知道昨夜竟是有如此之變。


    直到看見龍椅上的弘治皇帝,這才安穩下了心思。


    等朱厚照醒來時才知道,陛下今日早朝,詔興王,周王,寧王,荊王等數位藩王入京,雖是沒有說什麽,可所有人都知道,準沒好事。


    陛下言辭嚴厲,更是直言,若是藩王身子不適,也得由世子或是宗理前來。


    若是不來,雖是沒有言明,可想都不用多想,肯定沒什麽好果子吃。


    更何況,還有個悚人的消息,宮裏的亂子,據說,和一位藩王脫不了幹係。


    聖旨發往諸王藩地,想來定是會掀起軒然大波。


    朱厚照護送張皇後和朱秀榮迴宮時,沿途倒是一片祥和樣子,好像昨夜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半點血腥味都聞不見。


    宮裏別的不好說,可就是人多,血跡什麽的,早就清理幹淨。


    剛在坤寧宮歇下腳,司禮監就來了人,說是陛下讓殿下過去。


    到了司禮監,戴義笑嗬嗬的迎了上來,如今蕭敬恢複以往的地位,他戴義,也是重新迴到司禮監,雖然還是隨堂太監,可前途,卻是大大的。


    “奴婢見過殿下。”


    朱厚照來了精神,“這不是戴義嗎?迴司禮監了?”


    “托殿下洪福,奴婢又迴司禮監當值了。


    殿下,蕭公公剛剛囑咐奴婢了,陛下正在和劉公他們議事,殿下先在司禮監歇歇,待會,蕭公公就來。”


    朱厚照樂了,自來熟的翹著腿坐在椅上,連看都不看一眼,手裏撫著茶盅,慢吞吞地道:“去,再給我斟一壺茶來,要最好的茶。不準拿貢茶忽悠本宮,就拿蕭敬的武夷山茶,本宮要喝這個。”


    戴義的臉色抽搐了一下,卻是乖乖地笑了笑,道:“奴婢這就去,這就去。”


    說罷戴義乖乖地去了。


    宮裏的茶都是貢茶,貢茶的規格高,可貢茶,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相反,從南邊過來的,都是陳茶,走的水運,受了潮氣,滋味,就差了不少。


    至於蕭敬,巴結他的,能從這排到城門口去。


    再說了,送給大明內相的東西,能差嗎?


    要不然,你這是看不起人家啊。


    所以,整不好,自己和自己老子喝的,甚至還不如蕭敬這個奴婢。


    不知不覺間,朱厚照已喝了一壺,他也毫不客氣,嘴皮子一翻,就指使戴義去燒茶了。


    蕭敬匆匆進了殿,滿麵笑容:“奴婢見過殿下,殿下等急了吧。”


    “不急,不急”,朱厚照擺擺手,“蕭伴伴啊,你這茶倒是好茶,本宮喜歡的緊,不知道還有沒有啊。”


    “唉,殿下這是說什麽,殿下喜歡,這是奴婢的福分,奴婢待會就送到東宮去。”


    一路上,蕭敬倒是和朱厚照的關係親密了許多。


    蕭敬這樣的人精,對陛下的心思猜的一清二楚,再說了,他蕭敬也不是個忘恩負義的人。


    朱厚照到暖閣前,正好遇見劉健等人告退。


    雙方行禮之後,擦身而過的時候,朱厚照總覺得有不少人打量他,覺得有些不舒服。


    太子的臉上帶著幾分稚嫩和灑然,看的許多人不禁咋舌,太子昨夜的風範處事,隱隱約約有著太祖太宗的影子啊………


    在蕭敬指引下,直入暖閣。


    弘治皇帝今日的心情似乎好了許多,不管如何,整個朝廷雖然遍布了不安的氣氛,可總歸是安定下來,少了許多麻煩。


    朱厚照進去行禮,弘治皇帝說道:“起來吧,你母後她們可是迴宮了。”


    得到了答複,弘治皇帝直入正題:“你說,興王到底知不知道婁氏一事,到時候朕該如何處置呢?”


    他本來想和朱厚照說些輕鬆的話題,可不知不覺間,話到嘴邊,變成了這個。


    這個問題在弘治皇帝心裏想了一夜,可沒人能夠給他答案,或者說,也沒有人敢打包票在這件事上。


    朱厚照想了想,“父皇心裏自有決斷。”


    這句話,不假。


    其實興王知不知道,全在於弘治皇帝一念之間。


    他若是想讓他知道,廠衛就會查出就會有數不清的線索指向興王。


    同樣的,他要是不想讓他知道,自然而然也就不知。


    弘治皇帝搖搖頭,“此話,也就是你敢給朕這麽說了。


    好了,朕心裏有數了。


    朕今日來,是告訴你,這幾個月內,藩王入京前,你母後生子前,你就給朕安分守己一些,不可弄出什麽事情來了。”


    “是,兒臣知道了。”


    朱厚照作乖寶寶樣子。


    “對了,兒臣,還有一事想要求父皇準許。”


    弘治皇帝立馬警覺起來,“你先說,朕看看是何事,在看準不準。”


    朱厚照老實交代,原來西山平日裏無論是煤礦還是種地,對鎬頭這一類的農具需求極大,朱厚照的意思是為了方便百姓和降低成本,能不能在西山開一個作坊,打造這一類的工具。


    弘治皇帝恍然大悟,怪不得朱厚照這廝膽大包天都不敢自己私下搞起來,別看是什麽農具什麽的,這個作坊,最根本的,就是涉及到了生鐵,而且是大量的生鐵。


    生鐵,曆朝曆代都是嚴厲管製的,漢武帝時,就確立了一項延續到現在的政策,鹽鐵官營。


    生鐵,那是掌握在朝廷手裏的,任何一座鐵礦,宮裏都會派出鎮守太監去監督,嚴格把控。


    生鐵,可不僅僅是能造農具,還能造刀劍什麽的。


    弘治皇帝略微思考,“朕準了,既然是造福百姓,你須得多多用心,這些日子,好生置辦。”


    朱厚照樂嗬嗬的告退以後,蕭敬給弘治皇帝斟茶以後,便是見縫插針的拍起了馬屁,“陛下,殿下看起來越來越穩重了,為民所想,真是陛下教導的好啊。”


    弘治皇帝喝了口茶,“放屁,朕還不知道他,他要是隻想造些農具,他還迴來給朕說?早就動手了。


    他來給朕說,更是說明,這逆子心裏有自己的小九九。”


    蕭敬愣在當場,豁然開朗,陛下,還真是了解殿下啊。


    “隻是,隻是”蕭敬小心翼翼問道。


    “你想問朕為何還答應他?”


    弘治皇帝嘴角微微一笑,“不管他做甚,朕也懶得去管,反正這些日子他能安安穩穩在西山待著就行了,這樣一來,皇後就能安心待產,藩王那………”


    蕭敬臉都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是五好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涼夢六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涼夢六白並收藏大明:我是五好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