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宗!”旌寰黑著臉吩咐道,眼底啐著狂風暴雨來臨前的洶湧。
裴元紹立在旌寰身側,他眯著眼,掃了一眼眾人,勾唇,衝著不遠處定遠侯露出一抹森冷的笑意。
別人不知,他卻是知道。那日柳長寧從貢院門口出來,暈倒於地,血色全無。如今想來,應是迷藥藥性所致!
九日倒!好樣的。睡了整整八日的她,神仙在世,也定不可能答完三科考題!
今夜即使她被人查出銀針暗害之事,真兇倘若推出替罪羔羊,便依舊能神不知鬼不覺的瞞天過海。
可她連睡八日,考卷空白……
會試已結束多日,朝廷能給她的交代僅是找出兇手,堵住悠悠眾口。
三年一次的會試,近千學子如何能因她一人受害成績作廢?
她若想入仕途,唯有再等三年。
算計之人,一計多慮,費盡心思!
裴元紹捏碎手中的白玉珠串,抬手吹了吹手中的殘留的粉灰。
第56章
乾清宮內, 眾朝臣噤若寒蟬。
裴元紹與旌寰先後起身,大步走至殿前,麵色皆是不愉。顯是此次科舉暗害同科學子一事極為重視。
今夜殿前候著的一應權臣皆是人精, 兩位權傾朝野的主子齊齊動怒, 誰敢觸了眉頭, 此刻皆是垂首而立, 眼觀鼻鼻觀心。
內閣本一體,科舉舞弊之事兒是楊閣老發現,她此番站在殿前稟告,亦代表其餘幾位閣老的主意。
內閣四位閣老皆乃三朝老臣,科舉律令是高祖時期親自命吏部草擬,祖宗曆法如何也不能被人如此蔑視。
他們此刻站成一排,對視一眼, 眼底皆是滿意之色, 今日之事有長帝卿與鎮南王協同出麵, 查出背後之人, 便更為容易。
楊閣老迴稟女皇, 得了應允,這才命人呈上卷宗。
宮侍從偏殿魚貫而入。
抬出一張黑漆彭牙長條木桌擺放在殿前。其上置放一貼有封條的紅漆木箱。
會試一應墨卷便悉數裝於此木箱之內。
楊閣老上前兩步,將印有"禮部會試長條謹封"的封條掀開。揭開木箱, 在一整箱考卷最上方取出一展墨卷。
她躬身上前, 本欲呈給女皇先行查閱。
坐於上首的明行女皇卻已起身,走至近前,搖頭吩咐道:“無須多禮, 閣考開卷封,朕與爾等一並查閱!”
楊閣老垂首應是,幹脆利落的撕開墨卷封條。
卷桶在橫條木桌之上一一展開。
共有18折冊頁,卷首頭頂朱紅丹書“頭甲第一名”五個大字,這是明行女皇玉璽下鈐“彌封關防”長印。
首頁左側覆蓋封條,封條完好,無人揭開。其內按照曆代科舉慣例,應是書寫學子姓名、籍貫之處。
金鳳朝對科舉考試密封極為嚴格,每年會試試卷,不到放榜即使女皇亦無法查閱考生姓名。
主考官呈上前三甲文章,由女皇閱覽文章後,欽定名次。
為以示公平,卷邊姓名在放榜前皆不能掀開,稱為“封卷”。這是高祖時期定下的規矩,一直延續至今。
墨卷在長條木桌之上漸次攤開。
除開第一頁為欽定名次,其下為正文,共15折,每折8行,所書字跡乃柳體楷書,字體骨力遒勁,結體嚴謹,一筆字跡賞心悅目。
最後三折內容為楊閣老與協同閱卷官員姓名職位。
一眾朝臣盯著墨卷之上規整的字跡,臉上詫異又震撼。
崔秉桓最先迴神兒,她先行出列,指著這份“頭甲第一名”的案卷,上前兩步。
衝著楊閣老,詫異的問道:“這這這……閣老莫不是拿錯了墨卷,下官若是沒有看錯,這分明是頭甲第一名的文章。倘若閣老方才所言非虛。被害學子中了迷藥,在考棚內睡了整整八日,從何處得來時間,寫出整整18折策論經義。”
“崔尚書所言甚是,此份墨卷,字體清晰,首頁與後三頁,顯是已被閣老與女皇親自批閱,判為一甲頭名。楊閣老……是否拿錯了卷側……”
……
一眾大臣紛紛上前,盡管心中存疑,視線卻直直的停留在卷宗之上。
因了此次會試,題目乃女皇與長帝卿所出,帝卿素來重視選拔官員的真實才幹。是以此次科舉會試的題目,與往年並不相同。第三科策論,考實務,死記硬背的考生此番必得落榜。
今夜,能提前見一甲頭名文章,這會兒一眾朝臣如何也挪不開視線。
第三科策論試題,用朱紅大字所書。
論:為人臣上表之章
第一題,背景為前朝末年,朝廷動亂,民間起義不斷。考生需替當時在位的明孝女皇擬一道詔書,號召群臣對朝廷以表忠心。
第二題,替永泰六年的北戎大臣寫一份賀表給女皇,背景是北戎向朝廷進獻雪豹一隻。
如果單單隻是書寫上表奏折也便罷,試題其後,要求考生必須按照官府公文的標準寫出自己的見解與判語。
由此可見,此番會試難度極大,在場朝中多年老臣,遇到此類問題,俱要左右權衡,結合當年朝代背景,才敢提筆書寫上表文章。
尤其是第一題,措辭稍有不對,便唯恐觸及皇權。
眼前長條桌上的墨卷,被評為今年會試頭名,其出彩之處必不可說。
其餘三位閣老已率先走至桌前,低頭認真查墨卷所書內容。隨著瀏覽一折過後,三人眼底讚賞之色便再也無法遮掩。三位閣老背手,念念有詞,若豎耳細聽,能隱約聽見止不住的讚歎之聲。
此番場景令在場朝臣,眼底異色連連。
一時竟無人詢問楊閣老拿錯卷宗之事,泰半的注意力集中於殿前那份墨卷之上。
“奇才,奇才也!你等仔細瞧,此女不僅精通誥文寫法,更是擅長學古通今。文章遣詞用句極為規整,無可指摘,其義妙用無窮。”華蓋殿顧閣老忍不住出言讚道。
她乃四位閣老中年齡最大一位,往日對經義文章造詣頗深,天下文人學子能得她一句稱讚之人,少之又少。
此言一出,朝臣上前兩步,圍上前,低頭閱覽此篇墨卷,竟將調查徇私舞弊一事拋之腦後。
裴元紹眯了眯眼,覷了一眼跪在殿前,瑟瑟發抖的二十位翰林。
他眼中厲色一閃而逝,捂著嘴誇張的打了個哈欠。勾唇,似笑非笑道:“諸位大人今夜是來乾清宮議事兒的,可不是賞評科舉文章。時至深夜,你等不睡倒是無礙,本殿與帝君必不能陪著你等之乎者也,評讀文章經義!”
他的聲音不輕不重,似譏似諷,斜斜的依靠在長桌一腳。睨了一眼眾人,眼底寒意盡顯。
“瞧瞧,旌主臉上亦早已現出不耐……嘖嘖嘖!”裴元紹側眸凝了一眼旌寰。
見眾人總算迴神兒,視線齊刷刷的看向他,不在多話。
裴元紹慢條斯理的理了理袖口,指著長桌上的墨卷,黑沉的桃花眼定定的看向楊閣,反複問道:“閣老當真斷定在此卷墨卷之中發現了那枚吹針?沒有拿錯卷側?”
楊閣老掀開塌下的眼皮,神色凜然,她雖是滿頭白發,精神矍鑠,眸中清明一片。
她衝著裴元紹鄭重的點頭,嚴肅道:“絕不會有錯!微臣以項上人頭做保!”
“既如此,勞煩閣老啟開姓名封紙!”
楊閣老垂首應是,上前兩步,撕開墨卷第一折 左側姓名紙封。
其上用黑字豎體上書姓名、籍貫。
“永安郡江陵州儀鳳七年舉人柳長寧”。
乾清宮內,雅雀無聲。
“柳長寧”三字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楊閣老方才所言無差,她……在貢院種種表現皆是因了中毒!
嶺南寒門學子第一人柳蒼雲,從入京的那一天。一言一行俱被京中權貴盯著。
會試結束那日她在貢院門口暈厥之事,幾乎傳遍了整座金陵城。有謠言稱,柳長寧空有才華,體魄不全,往後並不能堪當大用。
卻沒想到……這其中另有隱情。
想到銀針、迷藥。
楊閣老親口證詞,此女在考棚內連睡八日……
幾乎坐不得假!柳蒼雲被人暗害,中了銀針迷藥“九日倒。
這這這……意味著今歲會試墨卷……她僅頭一日頭腦清醒,答完了三科考題。
此番驚人做題速度,匪夷所思!
圍在長條木桌旁的官員一時愣在原地,眼睛死死的盯著桌前墨卷,心內震撼久久未能消散。
金鳳朝曆代會試分為三科,每一科目又分三則試題。
往年即使出了那等才華橫溢之女,答完所有考題,亦需五日。
而今年會試策論尤為艱澀,所考乃實務。據此屆考生所言,九日能答完科考試題,已算勉強。
可柳蒼雲僅用了一日時間,完成了會試九日方能答完的詩詞歌賦、經義策論。
更令人震撼的是,她所寫策論,無華麗辭藻堆砌,卻句句經世致用,當得頭等。
倘若銀針之事屬實,此女之才絕非浪得虛名,甚至不可估量。
一
裴元紹唇邊帶著笑,抬眸打量了一眼殿前眾人,朝中權臣此刻觀卷震撼之色,久久未能消散。
他心底忽的生出鼓鼓脹脹的驕傲,明明眾人讚賞欽佩的不是他明德長帝卿,他卻有種與有榮焉的歡喜。
心髒如鼓點般跳動,墨色的眸中蔓著絲璨若星河的笑意。
“她是不是很優秀?”旌寰湊在他耳邊,冷不丁的低聲問道。
裴元紹墨眸微眯,臉上的笑意倏然收斂的一幹二淨。
側頭斜睨了她一眼,淡聲道:“的確才識過人,可出生貧寒,一介寒門女。旌主寶貴的緊。”
“是呢!殿下嫌棄就好……臣喜歡的緊。聽說前些時日殿下將長寧趕出長帝卿府。流光在此謝過帝卿承讓之恩。”旌寰一本正經的衝著他拱了拱手,眸帶嘲意。
裴元紹五指成拳,骨指關節錯動,眼底暴厲之色一閃而逝。
唇角上揚的弧度壓彎半分,他冷漠的打量了一眼旌寰,冷聲道:“旌主一女子,在子淵這等男子身前,說承讓,不覺可笑?她滿腹才華,與我無關,可與你又能有何幹係?那人在床笫之間喜歡男子的身子。你……”
裴元紹立在旌寰身側,他眯著眼,掃了一眼眾人,勾唇,衝著不遠處定遠侯露出一抹森冷的笑意。
別人不知,他卻是知道。那日柳長寧從貢院門口出來,暈倒於地,血色全無。如今想來,應是迷藥藥性所致!
九日倒!好樣的。睡了整整八日的她,神仙在世,也定不可能答完三科考題!
今夜即使她被人查出銀針暗害之事,真兇倘若推出替罪羔羊,便依舊能神不知鬼不覺的瞞天過海。
可她連睡八日,考卷空白……
會試已結束多日,朝廷能給她的交代僅是找出兇手,堵住悠悠眾口。
三年一次的會試,近千學子如何能因她一人受害成績作廢?
她若想入仕途,唯有再等三年。
算計之人,一計多慮,費盡心思!
裴元紹捏碎手中的白玉珠串,抬手吹了吹手中的殘留的粉灰。
第56章
乾清宮內, 眾朝臣噤若寒蟬。
裴元紹與旌寰先後起身,大步走至殿前,麵色皆是不愉。顯是此次科舉暗害同科學子一事極為重視。
今夜殿前候著的一應權臣皆是人精, 兩位權傾朝野的主子齊齊動怒, 誰敢觸了眉頭, 此刻皆是垂首而立, 眼觀鼻鼻觀心。
內閣本一體,科舉舞弊之事兒是楊閣老發現,她此番站在殿前稟告,亦代表其餘幾位閣老的主意。
內閣四位閣老皆乃三朝老臣,科舉律令是高祖時期親自命吏部草擬,祖宗曆法如何也不能被人如此蔑視。
他們此刻站成一排,對視一眼, 眼底皆是滿意之色, 今日之事有長帝卿與鎮南王協同出麵, 查出背後之人, 便更為容易。
楊閣老迴稟女皇, 得了應允,這才命人呈上卷宗。
宮侍從偏殿魚貫而入。
抬出一張黑漆彭牙長條木桌擺放在殿前。其上置放一貼有封條的紅漆木箱。
會試一應墨卷便悉數裝於此木箱之內。
楊閣老上前兩步,將印有"禮部會試長條謹封"的封條掀開。揭開木箱, 在一整箱考卷最上方取出一展墨卷。
她躬身上前, 本欲呈給女皇先行查閱。
坐於上首的明行女皇卻已起身,走至近前,搖頭吩咐道:“無須多禮, 閣考開卷封,朕與爾等一並查閱!”
楊閣老垂首應是,幹脆利落的撕開墨卷封條。
卷桶在橫條木桌之上一一展開。
共有18折冊頁,卷首頭頂朱紅丹書“頭甲第一名”五個大字,這是明行女皇玉璽下鈐“彌封關防”長印。
首頁左側覆蓋封條,封條完好,無人揭開。其內按照曆代科舉慣例,應是書寫學子姓名、籍貫之處。
金鳳朝對科舉考試密封極為嚴格,每年會試試卷,不到放榜即使女皇亦無法查閱考生姓名。
主考官呈上前三甲文章,由女皇閱覽文章後,欽定名次。
為以示公平,卷邊姓名在放榜前皆不能掀開,稱為“封卷”。這是高祖時期定下的規矩,一直延續至今。
墨卷在長條木桌之上漸次攤開。
除開第一頁為欽定名次,其下為正文,共15折,每折8行,所書字跡乃柳體楷書,字體骨力遒勁,結體嚴謹,一筆字跡賞心悅目。
最後三折內容為楊閣老與協同閱卷官員姓名職位。
一眾朝臣盯著墨卷之上規整的字跡,臉上詫異又震撼。
崔秉桓最先迴神兒,她先行出列,指著這份“頭甲第一名”的案卷,上前兩步。
衝著楊閣老,詫異的問道:“這這這……閣老莫不是拿錯了墨卷,下官若是沒有看錯,這分明是頭甲第一名的文章。倘若閣老方才所言非虛。被害學子中了迷藥,在考棚內睡了整整八日,從何處得來時間,寫出整整18折策論經義。”
“崔尚書所言甚是,此份墨卷,字體清晰,首頁與後三頁,顯是已被閣老與女皇親自批閱,判為一甲頭名。楊閣老……是否拿錯了卷側……”
……
一眾大臣紛紛上前,盡管心中存疑,視線卻直直的停留在卷宗之上。
因了此次會試,題目乃女皇與長帝卿所出,帝卿素來重視選拔官員的真實才幹。是以此次科舉會試的題目,與往年並不相同。第三科策論,考實務,死記硬背的考生此番必得落榜。
今夜,能提前見一甲頭名文章,這會兒一眾朝臣如何也挪不開視線。
第三科策論試題,用朱紅大字所書。
論:為人臣上表之章
第一題,背景為前朝末年,朝廷動亂,民間起義不斷。考生需替當時在位的明孝女皇擬一道詔書,號召群臣對朝廷以表忠心。
第二題,替永泰六年的北戎大臣寫一份賀表給女皇,背景是北戎向朝廷進獻雪豹一隻。
如果單單隻是書寫上表奏折也便罷,試題其後,要求考生必須按照官府公文的標準寫出自己的見解與判語。
由此可見,此番會試難度極大,在場朝中多年老臣,遇到此類問題,俱要左右權衡,結合當年朝代背景,才敢提筆書寫上表文章。
尤其是第一題,措辭稍有不對,便唯恐觸及皇權。
眼前長條桌上的墨卷,被評為今年會試頭名,其出彩之處必不可說。
其餘三位閣老已率先走至桌前,低頭認真查墨卷所書內容。隨著瀏覽一折過後,三人眼底讚賞之色便再也無法遮掩。三位閣老背手,念念有詞,若豎耳細聽,能隱約聽見止不住的讚歎之聲。
此番場景令在場朝臣,眼底異色連連。
一時竟無人詢問楊閣老拿錯卷宗之事,泰半的注意力集中於殿前那份墨卷之上。
“奇才,奇才也!你等仔細瞧,此女不僅精通誥文寫法,更是擅長學古通今。文章遣詞用句極為規整,無可指摘,其義妙用無窮。”華蓋殿顧閣老忍不住出言讚道。
她乃四位閣老中年齡最大一位,往日對經義文章造詣頗深,天下文人學子能得她一句稱讚之人,少之又少。
此言一出,朝臣上前兩步,圍上前,低頭閱覽此篇墨卷,竟將調查徇私舞弊一事拋之腦後。
裴元紹眯了眯眼,覷了一眼跪在殿前,瑟瑟發抖的二十位翰林。
他眼中厲色一閃而逝,捂著嘴誇張的打了個哈欠。勾唇,似笑非笑道:“諸位大人今夜是來乾清宮議事兒的,可不是賞評科舉文章。時至深夜,你等不睡倒是無礙,本殿與帝君必不能陪著你等之乎者也,評讀文章經義!”
他的聲音不輕不重,似譏似諷,斜斜的依靠在長桌一腳。睨了一眼眾人,眼底寒意盡顯。
“瞧瞧,旌主臉上亦早已現出不耐……嘖嘖嘖!”裴元紹側眸凝了一眼旌寰。
見眾人總算迴神兒,視線齊刷刷的看向他,不在多話。
裴元紹慢條斯理的理了理袖口,指著長桌上的墨卷,黑沉的桃花眼定定的看向楊閣,反複問道:“閣老當真斷定在此卷墨卷之中發現了那枚吹針?沒有拿錯卷側?”
楊閣老掀開塌下的眼皮,神色凜然,她雖是滿頭白發,精神矍鑠,眸中清明一片。
她衝著裴元紹鄭重的點頭,嚴肅道:“絕不會有錯!微臣以項上人頭做保!”
“既如此,勞煩閣老啟開姓名封紙!”
楊閣老垂首應是,上前兩步,撕開墨卷第一折 左側姓名紙封。
其上用黑字豎體上書姓名、籍貫。
“永安郡江陵州儀鳳七年舉人柳長寧”。
乾清宮內,雅雀無聲。
“柳長寧”三字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楊閣老方才所言無差,她……在貢院種種表現皆是因了中毒!
嶺南寒門學子第一人柳蒼雲,從入京的那一天。一言一行俱被京中權貴盯著。
會試結束那日她在貢院門口暈厥之事,幾乎傳遍了整座金陵城。有謠言稱,柳長寧空有才華,體魄不全,往後並不能堪當大用。
卻沒想到……這其中另有隱情。
想到銀針、迷藥。
楊閣老親口證詞,此女在考棚內連睡八日……
幾乎坐不得假!柳蒼雲被人暗害,中了銀針迷藥“九日倒。
這這這……意味著今歲會試墨卷……她僅頭一日頭腦清醒,答完了三科考題。
此番驚人做題速度,匪夷所思!
圍在長條木桌旁的官員一時愣在原地,眼睛死死的盯著桌前墨卷,心內震撼久久未能消散。
金鳳朝曆代會試分為三科,每一科目又分三則試題。
往年即使出了那等才華橫溢之女,答完所有考題,亦需五日。
而今年會試策論尤為艱澀,所考乃實務。據此屆考生所言,九日能答完科考試題,已算勉強。
可柳蒼雲僅用了一日時間,完成了會試九日方能答完的詩詞歌賦、經義策論。
更令人震撼的是,她所寫策論,無華麗辭藻堆砌,卻句句經世致用,當得頭等。
倘若銀針之事屬實,此女之才絕非浪得虛名,甚至不可估量。
一
裴元紹唇邊帶著笑,抬眸打量了一眼殿前眾人,朝中權臣此刻觀卷震撼之色,久久未能消散。
他心底忽的生出鼓鼓脹脹的驕傲,明明眾人讚賞欽佩的不是他明德長帝卿,他卻有種與有榮焉的歡喜。
心髒如鼓點般跳動,墨色的眸中蔓著絲璨若星河的笑意。
“她是不是很優秀?”旌寰湊在他耳邊,冷不丁的低聲問道。
裴元紹墨眸微眯,臉上的笑意倏然收斂的一幹二淨。
側頭斜睨了她一眼,淡聲道:“的確才識過人,可出生貧寒,一介寒門女。旌主寶貴的緊。”
“是呢!殿下嫌棄就好……臣喜歡的緊。聽說前些時日殿下將長寧趕出長帝卿府。流光在此謝過帝卿承讓之恩。”旌寰一本正經的衝著他拱了拱手,眸帶嘲意。
裴元紹五指成拳,骨指關節錯動,眼底暴厲之色一閃而逝。
唇角上揚的弧度壓彎半分,他冷漠的打量了一眼旌寰,冷聲道:“旌主一女子,在子淵這等男子身前,說承讓,不覺可笑?她滿腹才華,與我無關,可與你又能有何幹係?那人在床笫之間喜歡男子的身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