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加新嘎用力喊出來,真怕他阿瑪命令他明年就娶妻生子做阿瑪。


    “表哥,我馬上去找大哥。”留下這句話,匆匆行個禮,邁開腿就跑,不一會兒就不見人影。


    保康樂嗬,一伸胳膊甩起來二表弟的釣竿,正是一條十斤沉的大草魚。


    青黃色的身體長長胖胖的,大頭又寬又平,特活潑地甩著魚尾巴……保康哈哈哈笑,弘晏睜大眼睛。


    弘晏蹲在魚桶邊看著大草魚,特不服氣,特不明白,他今兒這麽乖,明明沒有偷偷嚇唬魚兒,一點氣息都沒外露!


    “阿瑪,這魚兒笨笨?”弘晏氣唿唿的,不是他的問題,是魚兒太笨。


    親阿瑪端坐不動,笑著解釋:“一般情況下,秋天一到,魚兒們為了育肥長膘安全過冬,身體自發地食欲大增,四處遊弋尋食,不分葷素,見食就吃。很多釣魚人都抓住這個黃金時間段,來一個大豐收。”


    “但是我們今兒釣魚的位置不對。這裏靠近路口,人來人往的,新魚不敢過來,老魚都習慣了,膽子也大了,經驗也豐富了……你二表叔一扔魚竿,魚餌一動,老魚以為是路邊的人撒魚食。”


    弘晏:“……”


    低頭看這條大草魚,伸手戳戳它的魚鱗,沒成精啊?不對……弘晏立馬朝自己的魚竿跑,猛地一甩魚竿,果然有一條吃完他的魚餌沒來及跑的大鰱魚。


    弘晏哇哇大叫。


    “阿瑪——阿瑪——”


    保康瞧著胖兒子驚喜的小模樣,樂嗬:“阿瑪看到了,弘晏棒棒噠。”


    弘晏:“阿瑪,‘老魚’?”


    “老魚。”


    弘晏特高興。


    穩穩地控製小魚竿,穩穩地將魚放到魚桶裏,目光灼灼地看著大鰱魚,大有任憑見奸詐似鬼,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小霸氣。


    親阿瑪瞧在眼裏,心裏頭那個笑,一收杆,一條兩斤沉的鯉魚冒出來。


    弘晏聽到水聲轉頭一看,立即高興地拍掌大叫:“阿瑪,魚有胡須。”


    “對,有胡須,是鯉魚。晚膳我們做紅燒鯉魚、酸菜草魚、清燉鰱魚。”


    “還要豆腐。”


    “好,豆腐。”


    父子兩個收獲滿滿,一起收拾道具準備迴去午休,清清給小格格吃完奶抱著睡著的小格格迴來一看,加新嘎走了,多了三條魚……


    “晚膳三條魚?”


    弘晏:“額涅,紅燒鯉魚、酸菜草魚、清燉鰱魚。”


    清清忍不住樂嗬:“這感情好。什麽口味都照顧到,我們弘晏就是聰明。”


    弘晏:“阿瑪聰明。”


    “好,弘晏的阿瑪聰明,弘晏聰明。”


    一家四口人,帶著三條魚兒迴去暢春園,皇上一看,謔,全魚宴,他老人家也喜歡。


    午休起來後保康在小廚房一通忙乎,在一家老下的期盼中端上來八大碗,都是魚,不管是口味清淡的皇太後,還是要喂奶的清清,三四歲的小弘晏,都吃得讚不絕口。


    用皇上的話說:“第一次發現草魚也挺好吃。”


    皇太後也說:“保康手藝好。一般來說還是海魚的味道更好。”


    保康特驕傲地笑。


    陪著皇太後去散步,送皇太後迴住處,和胖兒子一起洗漱沐浴玩水,清清給兩個孩子講故事,他去書房看看晚上的公文,臨了了,還給師祖寫一封信顯擺一二才迴去休息。


    穩定期間的大清國沒有大的兵事,康熙四十八年的冬天來臨,皇上隻負責祭祀等等活動,一般不大管事兒;保康隻做好迎接歐洲大團的準備,他也不忙碌。


    咳咳,政務基本都分派給胤禛,胤禛忙不過來還有其他哥哥弟弟不是?還有那麽多要抓住改革的尾巴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文武大臣不是?


    反正他們都特不忙,讓人看了特羨慕特想撂挑子不幹的那種羨慕。


    冬至節來臨,河水結冰,四九城裏頭開始忙乎著給明年夏天儲存冰,祭祀河神,保康帶著大一家子的閑人們,親友團裏麵的閑人們,冰釣、滑冰、冰壺、冰球、冰上芭蕾……


    京城裏頭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他又領著人開始玩滑雪、雪中詩詞、雪中書畫、雪中插花比賽……


    等到臘月節來臨,那自然是更會玩兒。冬季美食初賽,冬季運動會,冬季馬球比賽,冬季戲劇大賞、冬季博物館之行……


    這次不光他親近的人一起玩,大清的文人墨客、各行大師們一起玩,他還邀請四九城的洋人們、其他各國常駐使節都參與進來。


    四九城的老百姓跟著王爺樂哈哈,漸漸領悟到他們王爺的意思:我們大清是友好熱情的國家,是禮儀大國,我們肚大能容萬物,也能容得下來自五湖四海,全世界任何一個友好正值的人們,對大清國抱有善意的人們。


    四九城的老百姓懵。


    他們平時也就在心裏吐糟一下,表麵上對那些洋人真沒直接喊人家“蠻夷”,他們才不會和廣東福建那邊的人一樣鬧騰,難道要有大事兒發生了不成?


    那當然是大事兒。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燉肉……等到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家家戶戶放鞭炮拜新年,皇上他老人家頒布消息了。


    十八個國家的使節一起來大清,大清國可愛的父老鄉親們,做好接待的準備哦。


    不說四九城的老百姓懵,全大清國人都懵。


    十八個國家的使節,這得多少人?吃喝拉撒的,娘啊,聽說還有好多皇帝女王親王……雖然他們都小國吧,可小國的女王也是女王不是?


    大清人以前隻聽說,現在突然要見到了,那是真稀奇。


    再一琢磨琢磨朝廷公布的接待方案,注意事項等等,都覺得,皇上他老人家就是太好了,王爺太善良了。


    大清國的老百姓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都特“心情複雜”。


    以前那法蘭西來了也就來了,他們畢竟送來過金雞納霜,有功勞;英吉利嘛,來了也就來了,畢竟他們國家的那個牛頓先生是真有點水平,可這猛地一下都來了,大清人反應過來了。


    甭管法蘭西還是英吉利,還是那沙俄,這些小國擱在以往,那都是來朝拜覲見的,哪有資格和他們平等論交?


    康熙四十九年一月十九日,第一批使節團來到天津港,大清人立馬睜大眼睛。


    無他,就看看這些人給皇上怎麽行禮。


    第170章


    皇上對大清國人的反應哈哈哈笑, 保康也哈哈哈笑。


    這還要怎麽行禮?這些年那準格爾和高麗來朝見,除了一開始的三跪九叩大禮後麵也都不同以往繁瑣了,更何況這根本不是他們的藩屬國。


    但是同樣重視禮節的皇上老人家鄭重表示, 他對大清人的心意,是知道的,是感動的。皇上老人家在朝廷邸報《京報》上嚴肅聲明,我們是禮儀大國,尊重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禮儀表達方式。


    皇上老人家甚至根據自己的博學,總結自己一輩子和西洋人打交道的經驗,寫了一篇小文章出來。


    比如,歐洲人普遍忌諱數字十三,其原因源於基督教;歐洲人將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歐洲人喜歡的花草蟲魚和我們不大一樣, 我們喜歡的吉祥物孔雀和仙鶴,在法蘭西和英吉利是□□和蠢漢的代稱……


    再比如, 他們聊天說話和我們這不一樣, 人和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熟悉的人不要問私人問題;他們的日常手勢也和我們不一樣, 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奧斯曼帝國意味著“下地獄”……


    法蘭西, 男子講究優雅的紳士精神,女子講究優雅的著裝舉止。


    西班牙,男子講究熱情, 強調信譽, 重過生命、財富的那種;女子必須戴上耳環, 若出門沒戴耳環, 就像一個正常人沒穿衣服一樣被人笑話。


    荷蘭, 曾經的“海上馬車夫人”其實是歐洲最正統的民族, 愛清潔、講秩序……的人。


    匈牙利,不分男女老少都較迷信。甚至認為餐桌上有禽類,好運會飛走。


    奧地利人在特定時間內不喜歡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如此這般,一項一項的,清晰明了。大清人總結皇上老人家的意思,我們大清人麵對他們的時候,著裝整潔,幹淨利索,保持有禮貌的低調,不驕不躁,友好交流。


    大清人再次在家裏將自己和家人和家都洗洗刷刷,對皇上總結的一條條小竅門,一麵感動,一麵覺得西洋人果然和他們不一樣——麻沸散都沒有直接開膛破肚的不開化蠻夷嘛,姑且忍讓包容一二。


    大清人拿出他們最大的誠意,咳咳,他們自認為的,按照官府衙役的指點做出“熱情歡迎”的姿勢。


    西洋人:“……”


    大清、大清人,果然和傳教士,和每一個來過大清的歐洲人迴去後說的話一樣,果然是讓所有西洋人特羨慕,特不爽,還沒有理由反駁特鬱悶的那一種。


    歐洲人眼裏的東方人是什麽樣子的那?


    作為第一批來到大清的奧地利查理親王,一位年輕的,蓄著小胡須的,滿頭金色大波浪大卷發的東方文化愛好者,一身綁腿褲加一套金色東方絲綢披風,金光閃閃,美美地用著瑞親王殿下親自泡的大清紅茶,哈哈哈笑著解釋。


    “這應該從大航海後,來東方的第一批傳教士開始,距今一百多年。瑞親王殿下你知道,當年意大利的一位傳教士馬可波羅曾經來到東方,寫了一本《馬可·波羅遊記》。


    東方的土地遼闊,東方的物產豐富,東方的人口眾多……”


    保康微笑點頭。《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廣泛流傳,激起歐洲人對東方文明東方財富的傾慕,也算是引發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的原因之一。


    查理親王對此感慨特深:“後麵的很多傳教士再寫書,其實大同小異。


    他們都認為,東方人曾經的偉大成就和他們現在的愚昧無知一樣厚重。對外來人的排斥和偏見,日常勤儉節約,有禮貌、謹慎的性格,溺死女嬰的迷信……”


    “但是,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他們都一致認同一件事情,東方世界是全世界文明的一個大集合,擁有世界上其他居住地區人類的所有最美麗物事。”


    保康哈哈哈笑,查理親王也笑:“這是真的。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父皇指著地圖告訴我,上帝將地球上最好的樂園賜予不信仰他的東方人,上帝最喜歡的土地不是歐洲,而是東方。”


    “上帝,那個時候歐洲人羨慕東方人擁有的一切,卻又不甘心。鄙視手工匠人和科學家,科技落後偏偏不自知,狂妄自大,卻生活在沒有瘟疫沒有戰爭的美麗天國……”


    說到這裏,他又有感歎。


    “後來我一度懷疑,不光是我,我們都在懷疑,是不是,上帝聽到了歐洲人的心聲,特意給東方送來瑞親王殿下?誰能想到,短短不到三十年,東方發生這麽大的變化,上帝!”


    查理親王一副特鬱悶的模樣,特不明白他們最信奉的上帝為何會偏愛隻崇拜偶像的東方人。


    保康:“……”


    保康給查理親王續一杯茶,笑得自在。


    “佛家說‘天機不可泄露’。應該是,萬事自有其命運。既定的命運也好,打破的命運也好,都是其氣運所知。”


    查理親王聽得懵懵懂懂,隻聽明白一句“天機不可泄露”,憑借他對東方佛門教義的理解,不再詢問。轉而說起大清國發達的紡織業。


    保康看看時間,幹脆領著他去參觀內務府的一處古董作坊。


    “自從開始大機器織布,傳統織布機就慢慢地被取代。如今還有的一些老作坊,都是懷舊的人喜歡穿傳統布匹,也可以說是為了保存傳統技藝特意留下來。”


    “傳統織布機都有一個傳統木床類似的框架,織布時,機身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一端是布滿經線的機頭,機頭兩端有六個翅,可控可放機頭轉動……”


    離機頭不遠處安裝豎立的框架,通過上方的橫木棒向下引繩提拉兩個繒。繒,與機頭等寬、高約幾寸的長方形線刷,繒的下方通過引繩連接兩個踏板,輪流踏下踏板,繒便分出高下,均勻穿過細細繒眼的經線便被分為兩層。


    織布梭子從兩層經線中間穿過,帶領緯線與經線交錯,再通過機杼的擠壓便形成布匹。這樣織出來的布匹全是手工,工序非常複雜,耗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前期的軋花、彈花、紡線、絡線、漿染、經線、刷線……單是織布就要再經過作繒、闖杼、吊機、栓布、織布、了機等等十幾道工序,再加上後麵的暈染、晾曬……


    如此下來,即便是之前男耕女織的時代,也不是所有婦女都是織布能手,很多重要工序都要請能手來幫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癢癢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癢癢鼠並收藏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