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速度”的最初感受,體會不同長度、彎度的滑梯給人帶來的速度體驗,借著加速度與驟減速度提供的觸覺刺激,感官刺激,於神經順暢身心興奮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不說弘晏玩得樂不思蜀,就是清清都玩得尖叫連連,徹底放開自己。自從學會飛飛後就變得特懶惰的小鷹兒,今兒也特給力,圍著小夥伴弘晏撲棱翅膀,“嘎嘎——嘎嘎——”不停。


    保康眼見他們母子玩得開心,自己也開心,帶著他們和園裏的大小動物們一起玩耍,還學他們的各種聲音“唧唧”“咕咕”“嚶嚶”……不停。


    皇上聽說那玩樂場的宮人掃個地都能掃出來舞蹈,有模有樣地和皇太後“抱怨”:“皇額涅你看,這保康就是會玩兒。昨兒還說汗阿瑪你就盡管清閑,今兒自己又忘得把公務都忘到腦後。”


    皇太後特理直氣壯:“保康還是一個孩子心性,清清也不大,弘晏正是玩樂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不玩,做什麽?”


    皇上:“……”


    “他們一家三口不玩,做什麽?”聽聽,聽聽,雖然他也覺得因為熊兒子這宮裏頭的人都變得幸福快樂,可皇上怎麽都覺得皇太後太偏心。


    皇上表示他是來顯擺的,不是來接受打擊的。


    “皇額涅,玄燁的年齡大了,釣釣魚、養養花,含飴弄孫……可那公務總要有人做不是?”


    皇太後:“嗯,皇帝的年齡大了,凡事有皇子們做,皇帝攬個總兒就好。”


    皇上:“……”張口結舌說不出來話。


    這“皇子們”裏麵,絕對不包括熊兒子。皇上的一顆心拔涼,可皇上不放棄,“皇額涅,保康可是皇子中唯一的親王。”


    皇太後不以為意:“皇帝若覺得合適,可以多封幾個親王。”


    皇上:“……”徹底傻眼。


    可是皇太後已經沒有注意力給皇上了,皇太後接過來宮人送來的照片兒,瞅著照片上麵弘晏板著胖臉嚴肅地和小猴子說話的模樣,哈哈哈笑。


    人間五月天裏,大清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技藝中心……京城,從暢春園裏蔓延出來一股濃濃的幸福之情,慢慢的快樂之意,好似一股旋風般輻射到整個京城乃至整個大清國。


    大清人就感覺,這日子真好,幸福、滿足、快快樂樂的還有奔頭兒。皇上就感覺,他治下的大清國,那是真好,生機勃勃、蒸蒸日上。


    康熙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八,皇貴妃娘娘去世,養子胤禛作為孝子,直郡王、太子、保康等等兄弟幫忙,葬禮有條不紊地進行,也是火葬。


    六月初八,弘晏的抓周禮在清華園低調舉行,弘晏看看他瑪法的玉佩好,看看他阿瑪的玉佩好,看看那金元寶好,看看那胭脂也好……


    看來看去不知道怎麽選擇才好,也不知道怎麽全抓住才好,畢竟弘晏寶寶隻有兩隻手啊。


    弘晏寶寶對阿瑪額涅瑪法瑪麽求救,可沒人幫他,他小小的生氣,幹脆耍賴一般一屁股在明黃絹布上,鼓著腮幫子,氣唿唿地表示,弘晏都要,弘晏不要選。


    不說皇上傻眼,他親阿瑪保康也傻眼。


    九月十八日,大清國在瑞親王的帶領下,開始第一次裁軍。為期三個月,嚴格審核,精簡無效機構,鄭重安撫被裁掉的將士們……在沒有鬧出大亂子的情況下,裁掉大清在役官兵的百分之十,整整四十萬。


    這其中有一小半兒,是隻領軍餉不做事的滿漢蒙二十四旗子弟,朝廷也終於徹底放開八旗子弟的經商務農權利,“鐵莊稼”全麵取消,隻給真正貧困的八旗人家一定的補助銀子。


    大清國人沉默,一種帶著淚意的沉默。


    從此以後,滿漢蒙迴藏,不管在旗不在旗,都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嗎?多少階級矛盾多少內部爭鬥,都沒有這個“旗籍”於無形中給他們的傷害大。


    他們或者會苟且偷安,他們或者懦弱不爭,對官員們的行為各種忍讓忍到忍無可忍……但他們有基本的愛國心,他們有基本的自尊心,他們,在認識一個個字兒,會寫自己名字的同時,也在覺醒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也是華夏人的靈魂之一,這也是華夏文化的精髓之一。


    保康因此感慨頗深,笑容燦爛。


    保康笑得滿臉驕傲且自豪:“不管有多少‘恨其不爭’,可每次看著老百姓自發地爆發出來的濃烈情感,都是那麽的感動。”


    “他們很好。他們可以為了安穩忍讓,也可以為了生存拚殺,大清國的父老鄉親們啊,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情懷激蕩之下,保康對這片土地的未來,升起強烈的信心——這麽可愛的父老鄉親,必然有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也讓他對下麵的裁官行動,有了莫大的動力。


    康熙四十六年的春節過去,康熙四十七年來臨,保康信心滿滿地做好準備應對各方阻力,裁掉各個衙門裏的各種剩餘人員。


    保康就直接說:“吏部、戶部、兵部……自古以來的官僚係統,君王不入民間卻日益集權——前朝官員,一開始麵對大規模民變,那就是大大方方的無動於衷和瞞報消息。等到後來越鬧越大,正好互相推諉責任。”


    “可是官僚主義就和人性一樣,無從避免。大清國,不管未來如何,完善的社會監督與完備的法製監督,可以將其遏製在一個差強人意的水準線上,這是一場長長久久的博弈。”


    “優化選拔官員的機製,改善官場風氣,讓更適合的人擔任合適的職位;強化監督係統,逼迫官員們不大敢知法犯法……這都是好方法,可是特權和利益的誘惑太大。”


    “主政者不停地分化所有官員的權力和職責……不停地增加官僚隊伍,以此達到某一種平衡,甲到甲乙,再到甲乙丙……官僚隊伍越來越大,互相推諉互相包庇的行為越來越明目張膽,如此惡性循環……”


    皇上不耐煩地聽著熊兒子的布拉布拉,隻嫌棄地一揮手:“行吧,你就折騰吧。隻要你能兜迴來就行。”


    其他兄弟們聽著保康弟弟/哥哥的一番“分析”,差點給他跪下。


    行吧,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正直的人太少,做正直的人太累,能堅持正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鳳毛麟角。我們保證好好幹活,保證不給皇家丟人還不行嗎?


    特權和利益的誘惑如此之大,能堅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毫不動搖——他們一定是其中一個,就是好想哭。


    一幹兄弟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做皇子的沉重壓力和重擔,肩膀上那沉甸甸的責任,嗚嗚嗚,直不起腰杆子了都,嗚嗚嗚。


    除了胤禛一臉正氣,其他人都滿臉悲戚。京城這些被裁下去的官員們,能做到不做事還有高人一等的職位,自然都和“權力中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其他兄弟們傷心,太子更傷心。


    太子都不敢想象,他若是做了皇帝,還被保康弟弟指著鼻子罵的情景,隻能和汗阿瑪一樣揮揮手忍下所有的憋屈,來一句“行吧”。


    直郡王越琢磨越覺得壓力山一般的大。如果做皇帝不能耍威風,不能隨意顯擺君威無上,而是壓力,責任,還有那什麽自我控製……那出家做和尚都比做皇帝好。


    可是他們都沒奈何。


    所有的皇子都清晰地意識到,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不做皇位,但他時刻看著,看不順眼就直接動口,動手——他們可不是汗阿瑪,保康弟弟/哥哥直接和他們動手那非常有可能。


    親親汗阿瑪瞧著這一個個的慫樣兒,牙疼;瞅著熊兒子端得一派風光霽月、溫潤如玉的小樣兒,更牙疼。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小吏們的事情先不說,吏部、戶部、兵部……這些大清國的基礎部門,一定要細細地做到位,明白不?”


    “明白!”


    帶淚的吼聲。皇上聽著特順耳,一揮手,示意他們都可以滾了,他老人家要去抱孫孫去了。


    眾位皇子:“……”好想哭。


    一月二十八,大清國第一次裁官行動開始,曆史銘記。


    官員不再是終生製。托情麵花銀子將沒有能力的家人送進官僚係統,甭管有多少合法的、合情的、合理的……理由,不能否認的是,它在加劇社會矛盾增加國庫負擔。


    大清人都是沉默。可這也是一個公平不是?這是他們瑞親王給他們爭取來的公平。廉潔公正用心做事的人,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第156章


    一個個皇子站出來表態, 一個個的風度翩翩、風姿清雅,看得大清老百姓哈哈哈樂嗬。


    瞧瞧皇上老人家將皇子們培養的,多好?麵堂周正、五官端方、身姿挺拔、氣度雍容……


    皇上:驕傲。


    皇子們:心裏苦哇。因為這次他們並沒有全部參與, 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隻要求他們不給使絆子不使亂子就行, 當然他們有意見可以提出來,就是,具體施行人都有他和五阿哥胤禛來。


    哥哥弟弟們能怎麽辦,內心獨白都是:行, 你倆狠。


    保康哈哈哈笑:謝誇獎。


    胤禛冷著臉:做該做的事情, 怎麽就狠了?


    說實話, 官僚機構臃腫是任何一個朝代發展幾十年上百年後的必然, 不光是官僚, 小吏機構也是。


    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有關於這一方麵的條令,明朝的張居正也有關於這方麵的規定,卻都難以根治, 一切隻因為, 這本就是無法根治的事兒。


    官僚機構的自身膨脹差不多算是一種本性。


    如何遏製這種本性,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方法, 比如西方國家的議會或者類似機構審議預算等等方式,都是盡可能地避免官僚機構的自我膨脹, 吃掉過多的國家財富混亂國家管理。


    當前大清國的官僚機構膨脹,宋朝時期的情況有點兒類似。


    飛速大發展中的大清國,朝廷不光原有的衙門人手不夠, 新出來很多新部,新衙門, 主管天然氣的, 主管技藝研究後勤的……根本就沒人。


    朝廷急切之下, 不停地選拔官員,很多人為了報效國家,為了改換門庭,為了高薪厚祿……爭搶進入官僚係統,


    一場科舉取各科進士達六千人,不算恩科,三年一次,想想這人有多少?還有通過博學鴻儒科考進來的,恩蔭的,買官的,之前因為犯小錯兒下去又自己活動上來的……


    上上下下加起來,每三年官員的增加,以上萬人數計算。盡管有因為貪汙犯罪等等被打下去的,可還是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陽春三月裏,兄弟忙碌的間隙,保康抿口茶,放下茶盞感歎:“一個國家是一棵樹,老百姓才是根基,外麵那些光鮮亮麗迎風招展的官員們是枝丫,包括皇家宗室,如果我們不控製,任由這顆大樹瘋長……”


    “大部分的養分都供應到枝杈的生長,枝丫長得比樹根還粗壯……”


    胤禛眉心緊皺:“官比民多,將比兵多。這是宋朝的情況,其他朝代也有。人之常情。很多主政者麵對做事的人,第一反應還是平衡,而不是精簡。就好比很多當官的人,第一直覺就是升官發財、欺上瞞下,推諉責任。”


    “現在大清國有三億五千萬人口,弟弟還覺得,應該控製一下人口增長。”


    保康:“……”


    胤禛抿口茶一副特嚴肅的樣子:“大清吸取前朝的教訓,不分封諸王,除了鐵帽子王,其他宗室都是降等襲位,且隻有一個兒子可以承襲,如今更是收迴給八旗子弟的奉養,這方麵的國庫壓力非常低。”


    “但自從‘一條鞭法’實行取消人頭稅後,大清的人口太多,增長太快。還都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區、江南地區、東南沿海……國家暫時無力好好地養育這麽多的孩子,一般家庭也無力好好地養育。”


    保康:“……”


    保康找迴自己的聲音:“胤禛弟弟說的對。如果不管一管,再過二十年,那很可能就是五億人口。管一管,時間拉長,改為五六十年後,五億人口。”


    胤禛再抿一口茶:“保康哥哥說得正是弟弟所顧慮。小套套現在越發薄了,價格也越來越低了,一般家庭都可以用得起。這樣一來,一個小家庭,一對夫妻,隻剩三到四個孩子即可。”


    保康:“……”


    眼睛瞪圓、嘴巴張大,結結巴巴的,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樣。


    “三四個?”


    胤禛:“嗯,三四個。保康哥哥也認為三四個太少?”


    保康趕緊搖頭,大力搖頭。


    “不不不,哥哥不是說少。哥哥一開始聽你說要控製人口,以為一家就生兩三個,比如哥哥,哥哥就認為,一個孩子就挺好。”


    胤禛:“……”


    這次輪到胤禛不可思議不敢相信。


    “兩三個?多子多福才是好。三四個都少了。”


    “哥哥還認為一個孩子就挺好?難道哥哥就要弘晏一個孩子不成?弟弟要去告訴汗阿瑪和皇額涅。”


    說著話就站起來就去暢春園。


    “哎,哎,哎,哥哥就是說一說。哥哥這是隨緣份。”


    保康趕緊起身攔住,胤禛用眼神表示不相信。


    保康:“……真的真的哥哥嫂嫂從來不用小套套小藥丸更不用。”


    他一口氣說出來,胤禛來不及阻止,登時臉通紅,知道保康哥哥向來不大避諱,強撐住氣勢問道:“改明兒我要弘暉額涅和嫂嫂去聊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癢癢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癢癢鼠並收藏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