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領著大隊人馬瀟灑離開。
送行的人望著他們的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神色不一。
容若吟唱:“青山在,綠水流,執筆春秋一世唯我最風流……”
阿靈阿吟唱:“青山在,綠水流隻記緣來不記仇……”
保康在馬車裏聽到他們的歌聲,對著兩個弟弟,神色誠摯,聲音也真誠:“永遠都不要忘記,自己強大才是根本。”
胤禛和胤祺一起迴答:“保康哥哥放心,我們知道。”
保康哥哥開心地笑,保康哥哥覺得果然是弟弟們最可愛。
第87章
長路漫漫。
大臣們直接迴京。保康的計劃是, 先從聖彼得堡迴去雅克薩, 再迴轉五台山,然後再迴轉京城,路線非常清晰, 當然一路上的吃喝玩樂少不了。
需要一提起的小插曲就是,他們在到達漠北渡黃河的時候, 遇到噶爾丹的軍隊。
噶爾丹從喀爾喀趕去西藏,得知五世da賴去年就已經去世,兵臨拉薩城, 卻在和桑結嘉措談過一次後,直接從拉薩退兵。
噶爾丹隻覺得心口憋著一口氣, 壓得他身體沉重,眼睛無力,雙腿邁不動步, 眼睛看不清未來。
他不知道該和誰說,他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該怎麽辦。
他有治國和打仗的才能,可他也有自己的迷茫和無措。
他左思右想, 覺得還是快樂大師最了解自己。
快樂大師·小保康:“……”
按照滿蒙人信佛的虔誠來說, 噶爾丹的起點太“高”, 他不知道從哪裏降落,試圖從佛家典籍和五世da賴那裏尋找安慰, 哪知道這個安慰現在沒了。
“阿彌陀佛。噶爾丹隻是噶爾丹。”
不是什麽活佛轉世, 不是什麽拉薩的法王, 也不是什麽準格爾的大汗, 你的心在哪裏,你就去哪裏,而不是其他人給你安排的人生,其他人給你的定義。
噶爾丹默默不說話。
他的人生,排除了其他人的安排,一片空白。
保康:“……”
這個時候大約是康熙二十四年的三月份,保康正要趕迴去五台山過社日和寒食節,黃河邊上的小春風悠悠地吹著,吹皺黃河水,吹皺一腔思緒。
保康自覺作為“小樹洞”,琢磨著噶爾丹的心理,確實是用心地給他“解憂”:“阿彌陀佛。大汗是普通人嗎?”
噶爾丹:“……不是。”
保康:“阿彌陀佛。快樂大師認為,普通的人生玩家選擇標準配置,高級的人生玩家選擇自定義。”
噶爾丹:“……”
“準格爾的未來,準格爾的百姓生活,準格爾的繼承人,準格爾和大清的關係……都是大汗無法迴避的問題。”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成功無法複製,大汗當已然明白。”
噶爾丹:“……”
保康麵對“迷途的大汗”,那就是直言不諱,那就是直接說,你看,你看,普通的人生玩家選擇的標準配置,都沒有做好,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你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人為何是人”的問題?
“阿彌陀佛。或者大汗將這些都處理好了,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了答案。”
噶爾丹有一咪咪的心動。
卻是故意問道:“若有一天和快樂大師在戰場上兵刃相見,當如何?”
保康:“阿彌陀佛。等大汗將內政處理完畢,再去思考這個‘如果’。”
保康就差直接說:你再不去處理你和你侄子的關係,你侄子就要反叛準格爾了。你還要怎麽攻打大清?
噶爾丹氣餒。
“快樂大師言之有理。”
“吾既然繼承大汗,就當為準格爾百姓做事情。”
保康:“……”
“世上本沒有‘應該’。若大汗的心不在了,可以放下汗位,拿起木魚。天下之大,何處不是佛家,何處不是大汗的歸宿?”
“阿彌陀佛。”
保康迴來他的隊伍,安排渡黃河。
噶爾丹因為他的最後一句話,突然渾身一輕。
靜靜地望著那渡黃河的大隊人馬,眯著眼睛看藍天白雲,沒有之前的“天壓頂”,隻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世上本沒有“應該”!
他是噶爾丹。
他可以隻是噶爾丹。
噶爾丹仰天大笑,從拉薩歸來後死寂的眼睛裏,有一絲絲生機浮現。
兩個人黃河一邊,保康渡過黃河,迴來五台山,就感覺自己一下也不想動彈,就這麽躺在木蘭花樹下,靜靜地睡著,和花草樹木一起枯榮。
大喇嘛小費力地彎下腰身,蹲在他身邊,取笑道:“迴京、南下、北上,一轉眼我們的快樂大師六歲了,奔七了嗷。”
“……”奔七了嗷,多了三個春秋的可愛,快樂大師更可愛,更帥氣了。
大喇嘛:“……”
大喇嘛看著一片木蘭花飄在快樂大師的臉上,果然是人比花可愛,比花帥氣,笑得自豪。
這三年,很多人都有了變化,可似乎引起這些變化的根源,快樂大師,好似一點兒也沒變。
還是嘴角習慣性的上挑,眉梢眼角不笑也笑,皮皮的,胖胖的,帶著小小的淘氣,小小的邪氣,眉眼間的聰明機靈的勁兒不減,說話做事還是棱角分明。
活潑生動,愛花愛睡覺。
這樣就好,大喇嘛真心覺得,他們的快樂大師就這樣最好。
…………
胤禛和胤祺兩個小弟弟,親眼目睹沙俄和大清談判的全過程,對他們的衝擊非常大,他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必須強大,要保護自己的國家和百姓,必須強大;要有底氣站起來反抗一切侵略,打贏一切戰爭,必須強大。
“強大”的種子種在他們的心裏,他們好似長大了一般,肩膀上有了重量,身上有了皇子的威嚴,皇子的氣度。
他們兩個到底是年齡小,對於這三年的變化,隻有這麽一個感悟,強大。
不管是海上和陸地,都必須強大。
他們兩個迴來五台山,知道保康哥哥不著急迴京,他們也不著急,反正在哪裏都要學習。他們要和保康哥哥一樣強大,強大到有一天可以站起來,在大清的海麵上,在大清的邊境線上,為了大清而戰!
他們這般變化,師祖和保康都看在眼裏,都滿心歡喜。
保康:“師祖,保康的弟弟們長大了。保康感覺,保康可以‘退休養老’了。”
師祖:“……嗯。”
“師祖,保康要睡一天一夜,不要喊醒保康。”
師祖心裏一痛:“……好。”
三月末的月牙兒彎彎,星星一顆一顆眨眼。保康閉著眼睛,喃喃自語了一句“師祖晚安”,人就睡了過去。師祖看著他,心裏更是難過。
他好像很久沒有難過的情緒了,可他還是難過。
自從迴來五台山,保康就感覺自己渾身乏力,昏昏欲睡。好似缺少了幾百年的睡眠一般,好似要一睡睡到他徹底休息夠才好。
他知道師祖和大喇嘛等等人都擔心他,他也盡力配合他們白天的活動,比如一日三餐,可他真的困。
師祖知道小徒孫很累很累,師祖瞧著小徒孫眉眼間的疲憊,心裏頭特難過。
他知道小徒孫迴京後的不適應,不樂意;他也知道,這是小徒孫自己要做的事兒,再累也要撐住。
在京城麵對京城的規矩和爭鬥不喜歡,不適應。
在南海麵對漢家百姓的時候,麵對朝廷官員們的態度,皇上的態度,陳近南的事兒,傷心,難過。
在雅克薩的時候,主持談判,一力承擔起來巨大的壓力,領著將士們盡可能地打勝仗,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還要做出輕鬆的樣子不讓所有人擔心他。
微弱的星光下,師祖靜靜地看著小徒孫的睡臉,眼淚上湧到眼眶,又收迴去。
他的小徒孫,在努力做他認為他該去做的事兒,做得非常好,他應該驕傲,他應該自豪。
師祖默默地收斂思緒,又恢複成那個風輕雲淡的高僧醒遲大師。師祖守著小徒孫,將天下和京城等等事兒都拋之腦後,隻想他康複如初。
春風熏人醉,保康在五台山睡啊睡,好像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他吸收日月精華快樂長大。皇上在京城左等右等等不來熊兒子,收到師祖的來信,不由地眼睛濕潤。
皇上知道,熊兒子是真的累了,真的感到疲憊了,熊兒子將他的胤禛弟弟和胤祺弟弟護在五台山,不樂意參與京城的各種明爭暗鬥,也不想再去負責他兩個哥哥們之間的事兒。
皇上仔細地將信件又看一遍,小心地收好,收斂思緒,卻又思緒翩翩。
自從他接熊兒子迴京,三年多了。短短的三年多,不光這天下,京城,現在也確實是大變化了。
不說其他人,皇上自己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皇上趕在康熙二十三的春節之前迴來京城,今年一開春就緊急安排人出海,就那個太醫院的醫者王景明,還有那些對匠藝有天賦的八旗兒郎,還有那些有誌氣出海看看的年輕人,通通送出海。
南下,北上,皇上充分認識到“這個時代”的戰爭的含義,對於天氣的預測,對於火器的依賴,對於馬匹和騎兵的落後……下定決心做一番變革。
時代大勢如此。他不能每次打仗都仰仗熊兒子一個人的“特殊能力”,他必須製造出更好的火器和大船,製造出更好的蒸汽機來代替騎兵,琢磨出更好的預測天氣的方法……
他攤開今年內務府新繪製的大清地圖,見識了“大清天下之大”,又笑。
誰能想到,大清的地盤,這麽大了那?
皇上之前做夢也沒想過。
皇上的胸腔裏升起一股豪氣,他要做的事兒可太多了——可以安排大兒子去兵營,可以安排太子去學習怎麽做一個變革中的太子,可以安排三兒子去學習其他各自知識……
然後皇上又歎氣,因為他無力阻止他們對於皇位的爭鬥。
不光他的心態變了,他的兒子們,每一個都有改變,他的大臣們和百姓們,也都有改變。
一時間皇上感慨良多,又開始歎氣,或者他唯一能欣慰的,就是他的熊兒子。皇上提筆給師祖寫信,答應師祖,保康盡管在五台山休養,胤禛、胤祉,等春節的時候迴來京城過節即可。
送行的人望著他們的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神色不一。
容若吟唱:“青山在,綠水流,執筆春秋一世唯我最風流……”
阿靈阿吟唱:“青山在,綠水流隻記緣來不記仇……”
保康在馬車裏聽到他們的歌聲,對著兩個弟弟,神色誠摯,聲音也真誠:“永遠都不要忘記,自己強大才是根本。”
胤禛和胤祺一起迴答:“保康哥哥放心,我們知道。”
保康哥哥開心地笑,保康哥哥覺得果然是弟弟們最可愛。
第87章
長路漫漫。
大臣們直接迴京。保康的計劃是, 先從聖彼得堡迴去雅克薩, 再迴轉五台山,然後再迴轉京城,路線非常清晰, 當然一路上的吃喝玩樂少不了。
需要一提起的小插曲就是,他們在到達漠北渡黃河的時候, 遇到噶爾丹的軍隊。
噶爾丹從喀爾喀趕去西藏,得知五世da賴去年就已經去世,兵臨拉薩城, 卻在和桑結嘉措談過一次後,直接從拉薩退兵。
噶爾丹隻覺得心口憋著一口氣, 壓得他身體沉重,眼睛無力,雙腿邁不動步, 眼睛看不清未來。
他不知道該和誰說,他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該怎麽辦。
他有治國和打仗的才能,可他也有自己的迷茫和無措。
他左思右想, 覺得還是快樂大師最了解自己。
快樂大師·小保康:“……”
按照滿蒙人信佛的虔誠來說, 噶爾丹的起點太“高”, 他不知道從哪裏降落,試圖從佛家典籍和五世da賴那裏尋找安慰, 哪知道這個安慰現在沒了。
“阿彌陀佛。噶爾丹隻是噶爾丹。”
不是什麽活佛轉世, 不是什麽拉薩的法王, 也不是什麽準格爾的大汗, 你的心在哪裏,你就去哪裏,而不是其他人給你安排的人生,其他人給你的定義。
噶爾丹默默不說話。
他的人生,排除了其他人的安排,一片空白。
保康:“……”
這個時候大約是康熙二十四年的三月份,保康正要趕迴去五台山過社日和寒食節,黃河邊上的小春風悠悠地吹著,吹皺黃河水,吹皺一腔思緒。
保康自覺作為“小樹洞”,琢磨著噶爾丹的心理,確實是用心地給他“解憂”:“阿彌陀佛。大汗是普通人嗎?”
噶爾丹:“……不是。”
保康:“阿彌陀佛。快樂大師認為,普通的人生玩家選擇標準配置,高級的人生玩家選擇自定義。”
噶爾丹:“……”
“準格爾的未來,準格爾的百姓生活,準格爾的繼承人,準格爾和大清的關係……都是大汗無法迴避的問題。”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成功無法複製,大汗當已然明白。”
噶爾丹:“……”
保康麵對“迷途的大汗”,那就是直言不諱,那就是直接說,你看,你看,普通的人生玩家選擇的標準配置,都沒有做好,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你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人為何是人”的問題?
“阿彌陀佛。或者大汗將這些都處理好了,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了答案。”
噶爾丹有一咪咪的心動。
卻是故意問道:“若有一天和快樂大師在戰場上兵刃相見,當如何?”
保康:“阿彌陀佛。等大汗將內政處理完畢,再去思考這個‘如果’。”
保康就差直接說:你再不去處理你和你侄子的關係,你侄子就要反叛準格爾了。你還要怎麽攻打大清?
噶爾丹氣餒。
“快樂大師言之有理。”
“吾既然繼承大汗,就當為準格爾百姓做事情。”
保康:“……”
“世上本沒有‘應該’。若大汗的心不在了,可以放下汗位,拿起木魚。天下之大,何處不是佛家,何處不是大汗的歸宿?”
“阿彌陀佛。”
保康迴來他的隊伍,安排渡黃河。
噶爾丹因為他的最後一句話,突然渾身一輕。
靜靜地望著那渡黃河的大隊人馬,眯著眼睛看藍天白雲,沒有之前的“天壓頂”,隻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世上本沒有“應該”!
他是噶爾丹。
他可以隻是噶爾丹。
噶爾丹仰天大笑,從拉薩歸來後死寂的眼睛裏,有一絲絲生機浮現。
兩個人黃河一邊,保康渡過黃河,迴來五台山,就感覺自己一下也不想動彈,就這麽躺在木蘭花樹下,靜靜地睡著,和花草樹木一起枯榮。
大喇嘛小費力地彎下腰身,蹲在他身邊,取笑道:“迴京、南下、北上,一轉眼我們的快樂大師六歲了,奔七了嗷。”
“……”奔七了嗷,多了三個春秋的可愛,快樂大師更可愛,更帥氣了。
大喇嘛:“……”
大喇嘛看著一片木蘭花飄在快樂大師的臉上,果然是人比花可愛,比花帥氣,笑得自豪。
這三年,很多人都有了變化,可似乎引起這些變化的根源,快樂大師,好似一點兒也沒變。
還是嘴角習慣性的上挑,眉梢眼角不笑也笑,皮皮的,胖胖的,帶著小小的淘氣,小小的邪氣,眉眼間的聰明機靈的勁兒不減,說話做事還是棱角分明。
活潑生動,愛花愛睡覺。
這樣就好,大喇嘛真心覺得,他們的快樂大師就這樣最好。
…………
胤禛和胤祺兩個小弟弟,親眼目睹沙俄和大清談判的全過程,對他們的衝擊非常大,他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必須強大,要保護自己的國家和百姓,必須強大;要有底氣站起來反抗一切侵略,打贏一切戰爭,必須強大。
“強大”的種子種在他們的心裏,他們好似長大了一般,肩膀上有了重量,身上有了皇子的威嚴,皇子的氣度。
他們兩個到底是年齡小,對於這三年的變化,隻有這麽一個感悟,強大。
不管是海上和陸地,都必須強大。
他們兩個迴來五台山,知道保康哥哥不著急迴京,他們也不著急,反正在哪裏都要學習。他們要和保康哥哥一樣強大,強大到有一天可以站起來,在大清的海麵上,在大清的邊境線上,為了大清而戰!
他們這般變化,師祖和保康都看在眼裏,都滿心歡喜。
保康:“師祖,保康的弟弟們長大了。保康感覺,保康可以‘退休養老’了。”
師祖:“……嗯。”
“師祖,保康要睡一天一夜,不要喊醒保康。”
師祖心裏一痛:“……好。”
三月末的月牙兒彎彎,星星一顆一顆眨眼。保康閉著眼睛,喃喃自語了一句“師祖晚安”,人就睡了過去。師祖看著他,心裏更是難過。
他好像很久沒有難過的情緒了,可他還是難過。
自從迴來五台山,保康就感覺自己渾身乏力,昏昏欲睡。好似缺少了幾百年的睡眠一般,好似要一睡睡到他徹底休息夠才好。
他知道師祖和大喇嘛等等人都擔心他,他也盡力配合他們白天的活動,比如一日三餐,可他真的困。
師祖知道小徒孫很累很累,師祖瞧著小徒孫眉眼間的疲憊,心裏頭特難過。
他知道小徒孫迴京後的不適應,不樂意;他也知道,這是小徒孫自己要做的事兒,再累也要撐住。
在京城麵對京城的規矩和爭鬥不喜歡,不適應。
在南海麵對漢家百姓的時候,麵對朝廷官員們的態度,皇上的態度,陳近南的事兒,傷心,難過。
在雅克薩的時候,主持談判,一力承擔起來巨大的壓力,領著將士們盡可能地打勝仗,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還要做出輕鬆的樣子不讓所有人擔心他。
微弱的星光下,師祖靜靜地看著小徒孫的睡臉,眼淚上湧到眼眶,又收迴去。
他的小徒孫,在努力做他認為他該去做的事兒,做得非常好,他應該驕傲,他應該自豪。
師祖默默地收斂思緒,又恢複成那個風輕雲淡的高僧醒遲大師。師祖守著小徒孫,將天下和京城等等事兒都拋之腦後,隻想他康複如初。
春風熏人醉,保康在五台山睡啊睡,好像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他吸收日月精華快樂長大。皇上在京城左等右等等不來熊兒子,收到師祖的來信,不由地眼睛濕潤。
皇上知道,熊兒子是真的累了,真的感到疲憊了,熊兒子將他的胤禛弟弟和胤祺弟弟護在五台山,不樂意參與京城的各種明爭暗鬥,也不想再去負責他兩個哥哥們之間的事兒。
皇上仔細地將信件又看一遍,小心地收好,收斂思緒,卻又思緒翩翩。
自從他接熊兒子迴京,三年多了。短短的三年多,不光這天下,京城,現在也確實是大變化了。
不說其他人,皇上自己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皇上趕在康熙二十三的春節之前迴來京城,今年一開春就緊急安排人出海,就那個太醫院的醫者王景明,還有那些對匠藝有天賦的八旗兒郎,還有那些有誌氣出海看看的年輕人,通通送出海。
南下,北上,皇上充分認識到“這個時代”的戰爭的含義,對於天氣的預測,對於火器的依賴,對於馬匹和騎兵的落後……下定決心做一番變革。
時代大勢如此。他不能每次打仗都仰仗熊兒子一個人的“特殊能力”,他必須製造出更好的火器和大船,製造出更好的蒸汽機來代替騎兵,琢磨出更好的預測天氣的方法……
他攤開今年內務府新繪製的大清地圖,見識了“大清天下之大”,又笑。
誰能想到,大清的地盤,這麽大了那?
皇上之前做夢也沒想過。
皇上的胸腔裏升起一股豪氣,他要做的事兒可太多了——可以安排大兒子去兵營,可以安排太子去學習怎麽做一個變革中的太子,可以安排三兒子去學習其他各自知識……
然後皇上又歎氣,因為他無力阻止他們對於皇位的爭鬥。
不光他的心態變了,他的兒子們,每一個都有改變,他的大臣們和百姓們,也都有改變。
一時間皇上感慨良多,又開始歎氣,或者他唯一能欣慰的,就是他的熊兒子。皇上提筆給師祖寫信,答應師祖,保康盡管在五台山休養,胤禛、胤祉,等春節的時候迴來京城過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