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吩咐工部的人研究一種罐子,或者一種儲存方法,可以保存牛肉、魚肉、蔬果很久,半年以上,一年以上。”
皇上樂了,故意板著臉說道:“哦。我們的快樂大師,準備出多少金子懸賞?”
保康:“……”他真不知道該出多少。
“五百兩金子?”
“四百兩金子?”
“……三百兩金子?”
父子兩個大眼瞪小眼,再朝下他真的不敢說了。皇上輕輕搖頭,看向其他的兒子們。
保清、保成、胤祉、胤禛、胤祺:“……”我們也不知道啊。
皇上笑得一臉“教導”:“出懸賞,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正正好。這個‘正正好’,不是根據你的需要多大來出,而是根據匠人的需要多大,當前的金銀購買力。”
“五百兩金子,那天下人還不知道怎麽瘋狂,怎麽亂猜。目前的金銀兌換大致是一比十,但一百兩金子和一千兩銀子大不一樣。一個小小的罐子保存食物……兩千兩銀子已是高了,尚可接受。”
保康:“……”那是一項發明啊,一項大發明!隻兩千兩銀子就正好,他怎麽也無法理解。
然而其他的哥哥弟弟們齊齊受教:“謝汗阿瑪教誨。”
皇上點頭,問嘴巴張的老大的熊兒子:“保康不明白?”
保康愣愣地點頭。
皇上默默熊兒子的光腦門,緩緩解釋:“你啊,喜歡技藝,認為技藝很好,認為匠人應該獲得更多的報酬,這本沒有錯兒。”
“汗阿瑪也知道技藝很好,軍用火器更是國家必須。可這個世界,那就是‘士農工商’。懸賞一個密封技藝,隻讓工部發個小告示即可,兩千兩銀子,已經是最大的限度。”
保康:“……”
此事解決,可保康受到小小的打擊,抓耳撓腮地犯愁。
這個時代,人人都說匠藝是奇淫巧技,人人看不起匠人。可就是這個他們看不起的匠藝,最後幾乎打得華夏亡國滅族。
滿朝堂都是讀者四書五經科舉出來的文官,有用處,怎麽沒有用處?治理國家需要他們,穩定社稷需要他們,可,這個國家,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它可以更好,它應該更好。
阿彌陀佛。
即使是後世,華夏的技藝也不是世界頂級,男兒當自強,一步步做到更好。保康想“明白”振作起來,下午聽到姐姐妹妹們和他們的汗阿瑪說起五台縣的女學,興致勃勃地逃學旁聽。
“我隻擔心,不好好培養八旗女子,她們將來也會裹腳。”皇後娘娘如是說到。
太皇太後歎氣:“不讓漢家女子裹腳……不管怎麽禁止都沒用。現在的風氣,也就幾個類似五台山這樣的地方好一些,其他地方,那些農戶娶媳婦也要小腳姑娘,嫁在農家的小腳女子如何操持家務?”
皇太後也歎氣:“不裹腳就嫁不出去。我聽說,在大同,有滿藏的大家姑娘也裹腳,還給取一個名兒,裹刀條,說是修腳型。可能,我們確實應該做點事情,至少,漢家以外的女子不能裹腳。”
皇上為難。
女子裹腳的事兒,前朝就特興盛,一百年大亂也沒消減。而這裏麵牽扯到的民族矛盾,政治意義,階級矛盾……真的說不清楚。漢家人那句“男降女不降”雖然很沒有道理,可不得不說活,喊中了一些漢家男子的心理。
當然,皇上禁止漢家女子裹腳,也是為了更改漢民風俗的其中一項,這就是其中的悖論——就如同他要維護滿蒙風俗一樣,漢家人也要保護他們的風俗。
眾人都不說話,四位公主傻眼了。
保康小小的著急:“太皇太後、皇太後、汗阿瑪、額涅,我們在討論女學,不是女子裹腳的事兒。”
太皇太後、皇太後、汗阿瑪、額涅一起看他,一起笑出來。
“行。我們保康提出來,那就商議商議。可也不能著急,迴去京城再說,好不好?”太皇太後哄著小胖娃娃。
保康樂得眉眼彎彎:“謝謝太皇太後。”
“保康知道‘男女有別’。那就和建設皇家匠藝學院一樣,建成專業學院,八旗子弟,直接分成男學和女學。”
這下子,一屋子長輩更樂了。
四位公主不明白,但聽著長輩們是答應女學的事兒了,都高興,都特感激保康弟弟/哥哥,都一臉崇拜地看著保康弟弟/哥哥。
皇上看看女兒們的模樣,瞧著熊兒子那好似小狐狸搖尾巴的小樣兒,當下煩惱頓消,故意笑道:“哎呀,原來我們的快樂大師主意打在這裏。我就說明明在說女學,怎麽又男女學院了?”
“你說你自己不喜歡學習,還要讓八旗男女老少都陪著你學習,講道理嗎?”
保康不服,一本正經地反駁道:“汗阿瑪,保康不是不喜歡學習。保康還小,正是玩樂的年紀。”
皇上一噎。
皇上若說“那你長大了那?”熊兒子肯定要說“勞逸結合”。皇上表示自己大度:“行——我們保康愛學習。”
保康幫著在京八旗人爭取到學習的計劃,還小勝他汗阿瑪半局,開開心心地來找他師祖表示他的“勝利”,師祖抱著小徒孫,好似看到他身後的小尾巴一搖一搖。
師祖抱著小徒孫靠坐在一棵木蘭花樹下,聽到小徒孫呱呱說話。
“師祖,明年保康來五台山在春天來,滿山的木蘭花開,飄雪一樣。”
“師祖,保康種痘後胳膊有一個小小的疤痕,現在長沒了。”
“師祖,保康去拜祭孝陵,汗阿瑪和額涅都答應將來和先皇一樣,不放金銀寶器做陪葬。”
“師祖,汗阿瑪要保康和太子哥哥一起學習,太子哥哥的老師好多,西洋老師和武學愔達很好,教導四書五經的老師們……保康隻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四個大字‘理學正統’,他們教授的道道,保康堅決大聲反對。”
“……”
“……”
師祖微笑著,安靜地傾聽,一直到小徒孫說完,麵對小徒孫一副小得意求表情的眼神兒,輕輕說道:“保康做得很好。”
保康小自豪:“師祖,這都是保康應該做的。”頓了頓,小鼻子皺巴,似乎是不樂意說出來一樣,“師祖,‘縣令’雖然官味兒大,還是有點點愛護老百姓。就一點點,一點點。”
說著話,他還伸出右手,用大拇指、食指比劃多小的一點兒——師祖聽懂了,看懂了,笑著抬手捏捏他的小耳朵。
保康嘻嘻笑,將腦袋藏到師祖的懷裏。
夏日七月的中午,流火一般的熱,菩薩頂上涼風習習,和煦的小風吹動樹葉,樹葉在風中簌簌作響,歡樂地歌唱,保康聽著歌聲,他也想歌唱。
師祖將目光從藍天白雲上收迴來,低頭看一眼,輕輕說道:“保康的想法,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保康要知道,和世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師祖希望保康安康無憂,一生快樂。保康明白嗎?”
保康窩在師祖的懷裏,一開始聽愣住,後來聽明白,直接抱著師祖不想動彈一下。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模糊的一句,“師祖,保康明白。”
小嗓門也無精打采。
師祖還是笑:“保康真的明白?”
保康:“……”直接和師祖耍賴。
“師祖,保康真的明白。師祖,五台縣外麵的世界,好不一樣。師祖,保康有點著急,保康眼見很多很多可以讓大清國越來越好的事兒,想一口氣都給改變,可這是汗阿瑪是皇帝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兒。”
“師祖,保康不想迴京。”
才迴來五台山,他就開始擔心和師祖分開的事兒。
師祖微笑。
但是保康除了醒悟他的“小小著急”之外,還真的有一個小小的煩惱:“師祖,保康知道凡是都應該循序漸進。個人的力量在國家大勢裏,是那麽的渺小。師祖,保康讓姐姐妹妹一起學習,是不是不對?”
“她們學習了,也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
師祖:“她們是公主。將來要遠嫁蒙古。到了蒙古,她們就不單單是一個嬌弱的公主,而是一個肩負滿蒙友好和睦,擔負邊境安穩重任的人。”
“保康做得沒錯兒。”
師祖的語氣格外肯定,保康放下心來,頑皮地笑:“師祖,我額涅也有了一點點變化。”
“師祖,額涅的身體好了很多。汗阿瑪還答應了保康,以後每年保康都帶著額涅來一趟五台山休養。”
師祖:“……”
師祖已經看開,師祖隻求小徒孫一生快樂,一生安康;其他的,能做到是最好,不能做到也不強求。
師祖聽著小徒孫心裏眼裏對京城的隱隱排斥,更為心疼。
“師祖在和保康的汗阿瑪商議一件事。等明天,出來結果了,和保康說。”
保康一愣,隨即‘乖乖’地點頭:“師祖,是不是和保康有關?”
“嗯。”
“師祖——”保康心癢癢,現在就想知道。
“嗯。”
保康眼巴巴地等……
師祖笑了:“午時了。保康在哪裏午休?”
保康:“……”
保康窩到師祖的懷裏大喊:“木蘭無花,保康心裏有花!”
師祖微笑答應。
因為快樂大師喜歡花,一年四季都少不了,菩薩頂的花越來越多。正值夏季,荷花搖曳,紫薇花海繁茂,薔薇花嬌豔、茉莉花高潔……阿彌陀佛。快樂大師說他心裏有花,要在過了花期的木蘭花樹下午休。
大阿哥、太子、胤祉、胤禛、胤祺一下學就去花叢中找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哪知道被告知今兒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在木蘭花樹下午休。
木蘭花就木蘭花。阿彌陀佛。保康弟弟/哥哥心裏有花,他們也“心裏有花”。
五個孩子齊齊躺在保康和師祖的身邊午休,四公主看著眼饞也擠過來。皇上不放心來到一看,好嘛,七個孩子。
皇上也知道體驗過來露天席地花叢中午休的美好,就不想再迴去屋子裏,盡管這裏的屋宇式樣建造的非常宜人舒適,可這裏的屋外更為天然舒適。
皇上摸摸鼻子,悄悄地來,悄悄地離開。
下午的時候,大阿哥和太子、胤祉都去繼續他們的學習。保康、四公主、胤禛、胤祺一起去後山玩水飄,玩鬥草。
“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鬥草又稱鬥百草,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遊戲,大人們往往舉行比賽,用草作比賽對象,或對花草名,或鬥草的品種多寡,多則勝,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小孩子們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
四公主:“我們來‘武鬥’。”
胤禛:“我們來‘文鬥’。”
“武鬥”:比試草莖的韌性,方法是草莖相交結,兩人各持己端向後拉扯。以斷者為負;“文鬥”:各自采摘花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誰采的花草種類多,對仗的水平高,堅持到最後,誰便贏。
四隻眼睛一起瞪大,誰也不讓誰,接著一起轉頭看向胤祺。胤祺:“……”
胤祺看著四姐姐,看看胤禛哥哥,仔細思考,覺得那需要報花草名兒的玩法太累,鼓起勇氣說道:“四姐姐、胤禛哥哥,‘武鬥’好玩。”
二比一,另外一個當事人——保康哥哥隻顧蹲在地上和花草說話顧不得這一邊,四公主立馬笑得得意,胤禛板著臉答應下來:“行。‘武鬥’就‘武鬥’。”
皇上樂了,故意板著臉說道:“哦。我們的快樂大師,準備出多少金子懸賞?”
保康:“……”他真不知道該出多少。
“五百兩金子?”
“四百兩金子?”
“……三百兩金子?”
父子兩個大眼瞪小眼,再朝下他真的不敢說了。皇上輕輕搖頭,看向其他的兒子們。
保清、保成、胤祉、胤禛、胤祺:“……”我們也不知道啊。
皇上笑得一臉“教導”:“出懸賞,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正正好。這個‘正正好’,不是根據你的需要多大來出,而是根據匠人的需要多大,當前的金銀購買力。”
“五百兩金子,那天下人還不知道怎麽瘋狂,怎麽亂猜。目前的金銀兌換大致是一比十,但一百兩金子和一千兩銀子大不一樣。一個小小的罐子保存食物……兩千兩銀子已是高了,尚可接受。”
保康:“……”那是一項發明啊,一項大發明!隻兩千兩銀子就正好,他怎麽也無法理解。
然而其他的哥哥弟弟們齊齊受教:“謝汗阿瑪教誨。”
皇上點頭,問嘴巴張的老大的熊兒子:“保康不明白?”
保康愣愣地點頭。
皇上默默熊兒子的光腦門,緩緩解釋:“你啊,喜歡技藝,認為技藝很好,認為匠人應該獲得更多的報酬,這本沒有錯兒。”
“汗阿瑪也知道技藝很好,軍用火器更是國家必須。可這個世界,那就是‘士農工商’。懸賞一個密封技藝,隻讓工部發個小告示即可,兩千兩銀子,已經是最大的限度。”
保康:“……”
此事解決,可保康受到小小的打擊,抓耳撓腮地犯愁。
這個時代,人人都說匠藝是奇淫巧技,人人看不起匠人。可就是這個他們看不起的匠藝,最後幾乎打得華夏亡國滅族。
滿朝堂都是讀者四書五經科舉出來的文官,有用處,怎麽沒有用處?治理國家需要他們,穩定社稷需要他們,可,這個國家,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它可以更好,它應該更好。
阿彌陀佛。
即使是後世,華夏的技藝也不是世界頂級,男兒當自強,一步步做到更好。保康想“明白”振作起來,下午聽到姐姐妹妹們和他們的汗阿瑪說起五台縣的女學,興致勃勃地逃學旁聽。
“我隻擔心,不好好培養八旗女子,她們將來也會裹腳。”皇後娘娘如是說到。
太皇太後歎氣:“不讓漢家女子裹腳……不管怎麽禁止都沒用。現在的風氣,也就幾個類似五台山這樣的地方好一些,其他地方,那些農戶娶媳婦也要小腳姑娘,嫁在農家的小腳女子如何操持家務?”
皇太後也歎氣:“不裹腳就嫁不出去。我聽說,在大同,有滿藏的大家姑娘也裹腳,還給取一個名兒,裹刀條,說是修腳型。可能,我們確實應該做點事情,至少,漢家以外的女子不能裹腳。”
皇上為難。
女子裹腳的事兒,前朝就特興盛,一百年大亂也沒消減。而這裏麵牽扯到的民族矛盾,政治意義,階級矛盾……真的說不清楚。漢家人那句“男降女不降”雖然很沒有道理,可不得不說活,喊中了一些漢家男子的心理。
當然,皇上禁止漢家女子裹腳,也是為了更改漢民風俗的其中一項,這就是其中的悖論——就如同他要維護滿蒙風俗一樣,漢家人也要保護他們的風俗。
眾人都不說話,四位公主傻眼了。
保康小小的著急:“太皇太後、皇太後、汗阿瑪、額涅,我們在討論女學,不是女子裹腳的事兒。”
太皇太後、皇太後、汗阿瑪、額涅一起看他,一起笑出來。
“行。我們保康提出來,那就商議商議。可也不能著急,迴去京城再說,好不好?”太皇太後哄著小胖娃娃。
保康樂得眉眼彎彎:“謝謝太皇太後。”
“保康知道‘男女有別’。那就和建設皇家匠藝學院一樣,建成專業學院,八旗子弟,直接分成男學和女學。”
這下子,一屋子長輩更樂了。
四位公主不明白,但聽著長輩們是答應女學的事兒了,都高興,都特感激保康弟弟/哥哥,都一臉崇拜地看著保康弟弟/哥哥。
皇上看看女兒們的模樣,瞧著熊兒子那好似小狐狸搖尾巴的小樣兒,當下煩惱頓消,故意笑道:“哎呀,原來我們的快樂大師主意打在這裏。我就說明明在說女學,怎麽又男女學院了?”
“你說你自己不喜歡學習,還要讓八旗男女老少都陪著你學習,講道理嗎?”
保康不服,一本正經地反駁道:“汗阿瑪,保康不是不喜歡學習。保康還小,正是玩樂的年紀。”
皇上一噎。
皇上若說“那你長大了那?”熊兒子肯定要說“勞逸結合”。皇上表示自己大度:“行——我們保康愛學習。”
保康幫著在京八旗人爭取到學習的計劃,還小勝他汗阿瑪半局,開開心心地來找他師祖表示他的“勝利”,師祖抱著小徒孫,好似看到他身後的小尾巴一搖一搖。
師祖抱著小徒孫靠坐在一棵木蘭花樹下,聽到小徒孫呱呱說話。
“師祖,明年保康來五台山在春天來,滿山的木蘭花開,飄雪一樣。”
“師祖,保康種痘後胳膊有一個小小的疤痕,現在長沒了。”
“師祖,保康去拜祭孝陵,汗阿瑪和額涅都答應將來和先皇一樣,不放金銀寶器做陪葬。”
“師祖,汗阿瑪要保康和太子哥哥一起學習,太子哥哥的老師好多,西洋老師和武學愔達很好,教導四書五經的老師們……保康隻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四個大字‘理學正統’,他們教授的道道,保康堅決大聲反對。”
“……”
“……”
師祖微笑著,安靜地傾聽,一直到小徒孫說完,麵對小徒孫一副小得意求表情的眼神兒,輕輕說道:“保康做得很好。”
保康小自豪:“師祖,這都是保康應該做的。”頓了頓,小鼻子皺巴,似乎是不樂意說出來一樣,“師祖,‘縣令’雖然官味兒大,還是有點點愛護老百姓。就一點點,一點點。”
說著話,他還伸出右手,用大拇指、食指比劃多小的一點兒——師祖聽懂了,看懂了,笑著抬手捏捏他的小耳朵。
保康嘻嘻笑,將腦袋藏到師祖的懷裏。
夏日七月的中午,流火一般的熱,菩薩頂上涼風習習,和煦的小風吹動樹葉,樹葉在風中簌簌作響,歡樂地歌唱,保康聽著歌聲,他也想歌唱。
師祖將目光從藍天白雲上收迴來,低頭看一眼,輕輕說道:“保康的想法,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保康要知道,和世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師祖希望保康安康無憂,一生快樂。保康明白嗎?”
保康窩在師祖的懷裏,一開始聽愣住,後來聽明白,直接抱著師祖不想動彈一下。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模糊的一句,“師祖,保康明白。”
小嗓門也無精打采。
師祖還是笑:“保康真的明白?”
保康:“……”直接和師祖耍賴。
“師祖,保康真的明白。師祖,五台縣外麵的世界,好不一樣。師祖,保康有點著急,保康眼見很多很多可以讓大清國越來越好的事兒,想一口氣都給改變,可這是汗阿瑪是皇帝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兒。”
“師祖,保康不想迴京。”
才迴來五台山,他就開始擔心和師祖分開的事兒。
師祖微笑。
但是保康除了醒悟他的“小小著急”之外,還真的有一個小小的煩惱:“師祖,保康知道凡是都應該循序漸進。個人的力量在國家大勢裏,是那麽的渺小。師祖,保康讓姐姐妹妹一起學習,是不是不對?”
“她們學習了,也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
師祖:“她們是公主。將來要遠嫁蒙古。到了蒙古,她們就不單單是一個嬌弱的公主,而是一個肩負滿蒙友好和睦,擔負邊境安穩重任的人。”
“保康做得沒錯兒。”
師祖的語氣格外肯定,保康放下心來,頑皮地笑:“師祖,我額涅也有了一點點變化。”
“師祖,額涅的身體好了很多。汗阿瑪還答應了保康,以後每年保康都帶著額涅來一趟五台山休養。”
師祖:“……”
師祖已經看開,師祖隻求小徒孫一生快樂,一生安康;其他的,能做到是最好,不能做到也不強求。
師祖聽著小徒孫心裏眼裏對京城的隱隱排斥,更為心疼。
“師祖在和保康的汗阿瑪商議一件事。等明天,出來結果了,和保康說。”
保康一愣,隨即‘乖乖’地點頭:“師祖,是不是和保康有關?”
“嗯。”
“師祖——”保康心癢癢,現在就想知道。
“嗯。”
保康眼巴巴地等……
師祖笑了:“午時了。保康在哪裏午休?”
保康:“……”
保康窩到師祖的懷裏大喊:“木蘭無花,保康心裏有花!”
師祖微笑答應。
因為快樂大師喜歡花,一年四季都少不了,菩薩頂的花越來越多。正值夏季,荷花搖曳,紫薇花海繁茂,薔薇花嬌豔、茉莉花高潔……阿彌陀佛。快樂大師說他心裏有花,要在過了花期的木蘭花樹下午休。
大阿哥、太子、胤祉、胤禛、胤祺一下學就去花叢中找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哪知道被告知今兒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在木蘭花樹下午休。
木蘭花就木蘭花。阿彌陀佛。保康弟弟/哥哥心裏有花,他們也“心裏有花”。
五個孩子齊齊躺在保康和師祖的身邊午休,四公主看著眼饞也擠過來。皇上不放心來到一看,好嘛,七個孩子。
皇上也知道體驗過來露天席地花叢中午休的美好,就不想再迴去屋子裏,盡管這裏的屋宇式樣建造的非常宜人舒適,可這裏的屋外更為天然舒適。
皇上摸摸鼻子,悄悄地來,悄悄地離開。
下午的時候,大阿哥和太子、胤祉都去繼續他們的學習。保康、四公主、胤禛、胤祺一起去後山玩水飄,玩鬥草。
“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鬥草又稱鬥百草,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遊戲,大人們往往舉行比賽,用草作比賽對象,或對花草名,或鬥草的品種多寡,多則勝,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小孩子們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
四公主:“我們來‘武鬥’。”
胤禛:“我們來‘文鬥’。”
“武鬥”:比試草莖的韌性,方法是草莖相交結,兩人各持己端向後拉扯。以斷者為負;“文鬥”:各自采摘花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誰采的花草種類多,對仗的水平高,堅持到最後,誰便贏。
四隻眼睛一起瞪大,誰也不讓誰,接著一起轉頭看向胤祺。胤祺:“……”
胤祺看著四姐姐,看看胤禛哥哥,仔細思考,覺得那需要報花草名兒的玩法太累,鼓起勇氣說道:“四姐姐、胤禛哥哥,‘武鬥’好玩。”
二比一,另外一個當事人——保康哥哥隻顧蹲在地上和花草說話顧不得這一邊,四公主立馬笑得得意,胤禛板著臉答應下來:“行。‘武鬥’就‘武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