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接著說三藩殘餘勢力。”
保康麵上還是一派自在。縣令:“……”這下子,輪到縣令楞眼了。
“咳咳,這個問題,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要不你去問你師祖,你師祖,你身邊的人都知道。”
新縣令明顯的表情不自在,身上那股子討人厭的“官味兒”也少了很多,保康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他看,試圖看出來一絲絲貓膩。奈何新縣令輕輕咳嗽一聲,就是不說。
再倒一杯茶一飲而盡,掩飾地說道:“最近來五台山的勢力,還有東南沿海的鄭家勢力,他們的目的,估計和三藩殘餘的目的一樣,很可能會聯合出手。”
新縣令細細地分析沿海鄭家勢力的來曆和現狀,保康真的傻眼了。
就算他對曆史再怎麽一知半解,鄭成功這個人物他好歹還是記得的。康熙皇帝、鄭成功,台灣戰爭……好像還有那個誰,荷蘭人……
保康瞬間感覺,這個大清朝,那就是內外交困、風雨飄搖。說不定哪天一場大風就飄走了。
而他,馬上要成為亡國小和尚了……
保康心裏頭琢磨自己到底是不是投胎在曆史上的大清,琢磨這個大清的整體實力,師祖和大喇嘛,以及縣令的言行,放下心來。等他琢磨明白縣令在故意嚇唬他,更是“非常不待見”。
“不拜師,快樂大師大度,允許你平輩論交。”
“允許你平輩論交”“允許你平輩論交”“允許你平輩論交”……新縣令傻了一會兒定定地看著“大度的快樂大師”,當場一口茶噴出來。
他捧著茶盞身體半傾,就這樣呆呆愣愣地看著端身正坐的小胖娃娃——小胖娃娃那是真的“矜持且謙虛”的大度姿態。
“知子莫若父”。
新縣令接收到小胖娃娃的腦電波,讀懂小胖娃娃的眼神兒:“你這個‘皇帝’的小爪牙,和快樂大師平輩論交也是莫大的榮幸。”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小日記:今天被熊兒子氣到懷疑人生,吐血三升。
保康小日記:鳥兒叫,花兒笑,欺負欺負皇帝派來五台山的小爪牙,格外美妙。
感謝在2020-05-10 11:31:57~2020-05-10 22:55: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式微不是薇 2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章
巳時四刻,菩薩頂上的誦經聲在山間迴響,後山的一處小院裏準時傳出琅琅讀書聲。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晏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縣令笑得“矜持且謙虛”:“這段《三字經》的結尾背誦得非常好。快樂大師要記得勤奮學習,聰明的天賦隻是天賦,學到自己腦袋裏才是知識。下麵我們來一一講解,再引申開來。”
“大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隻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保康本不想搭理“莫名其妙、表情蕩漾”的縣令,可他聽著聽著……
“快樂大師有意見。七歲做官,唐玄宗‘虐童’。”
縣令:“……”我忍。
縣令好一番口舌講述唐玄宗不是“虐童”,而是器重,卻還是差點兒讓熊兒子的歪道理給帶歪。
保康瞧著縣令臉上的鬱悶大眼睛一眯好不開心。等到一節課結束,他立即歡唿著奔向師祖的懷抱,和師祖呱呱講述上課的趣事兒。
縣令:“……”我忍。
話說那天下午,新縣令的額頭暴起一道道青筋,麵色紅白交加,整個人跟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一樣在保康的麵前轉圈圈兒。
保康瞧著他這幅“三佛出世,五佛升天”的生氣模樣,小小的驚訝,卻也更為開心。
然後師祖和大喇嘛出麵,事情就這樣定下來。
保康的開蒙時間寶貴,其他的老師要找,但也不能耽誤這小半年;縣令雖然不是名義上的老師,也是實際上的老師,作為老師態度要改變,要和快樂大師“寓教於樂,和諧相處”。
所以兩個人的這次交手,勝負各半。
保康鬱悶的是,新縣令沒有被他氣走,反而氣過頭了一氣之下就要留下來。
新縣令鬱悶的是,保康堅決不拜師,大喇嘛指望不上,“師祖”也不幫他說話。
兩個人一起來到準備好的課室裏,周圍的火焰熊熊燃燒火花劈裏啪啦地響,侍衛宮人其他的大小和尚們都主動退避三舍,生怕遭受池魚之殃。
保康:身正不怕影子斜。且留你在身邊,看看你能耍出來什麽花樣。
新縣令:氣到了極點,氣過頭了,氣昏頭了一時失言答應熊孩子“以平輩論交”的要求,事後當然是越氣越不甘心,越氣越勇地,打定主意在教學過程中好好殺殺熊孩子的氣焰。
大喇嘛趴門縫看著這對天家父子擺出來的陣勢,小心肝兒突突跳,肥胖的身軀異常靈活地移動,輕手輕腳地來到“師祖”的院子,愁眉苦臉。
“大師啊,這可怎麽辦啊。阿哥頑皮起來……”那可真是無法無天,日天日地。
師祖正在打坐,聽到他的話微微睜開眼,勸慰道:“莫擔心。保康頑皮,但心地很好。他知道尊重老師。”
大喇嘛怎麽可能不擔心?
“大師你沒看到,那課室裏的火星子,哎吆,大老遠地就能聞到燒成焦炭的味道。”
師祖還是一派淡定:“正好多交流交流。”
大喇嘛:“……”呆。
師祖是真的不擔心,師祖對他們父子兩個有信心。可是大喇嘛不明白師祖的“信心”,不這麽想啊。
大喇嘛特擔心小阿哥頑皮之下惹得皇上生氣永遠不能迴宮,更擔心皇上一氣之下傷到了小阿哥。
師祖心裏一歎,輕輕打一個佛號。
寂靜的禪室裏,師祖和大喇嘛一起打坐念經,有規律的木魚聲“咚咚咚”,清心悅耳。
安靜的課室裏,一個老師一個小胖娃娃大眼瞪小眼,一個震驚,一個得意,絕對的氣場不合。
等到用晚食的時候,大喇嘛偷偷窺著他們兩個的神色,發現皇上恍恍惚惚的,小阿哥一臉喜氣洋洋,誤以為他們兩個今天的爭鬥有了勝負各自“認命”,放下一半的心。
師祖瞧著他們兩個的麵色,也是——挺欣慰。
大喇嘛和縣令一起用齋飯商談事情;保康和師祖飯後散步。
保康那個高興。
兩隻眼睛眯得像兩個小小的月牙兒,胸腔裏好似有無數隻小鳥在高歌歡唱,整個一打了勝仗的小將軍。
師祖瞧著他的小模樣,對他們父子兩個上課的情形雖然不清楚但也大致猜到,可師祖還是很樂得配合小徒孫,特有誠意地問道:“保康有什麽高興的事情?”
保康笑得好像一朵盛開的木蘭花。
“師祖,那個新縣令,好笨笨。”
“他故意為難保康,讓保康背誦一大段《三字經》。保康一口氣背完了,他的嘴巴,張得這麽大——這麽大。”
說著話,還伸出兩隻手特形象地比劃有多大。
發現師祖愣愣的,誤以為師祖也不相信新縣令這麽笨笨,幹脆學著新縣令當時傻掉的樣子給他師祖看。
眼睛瞪圓,嘴巴可以塞下一個大鴨蛋,保康學得那個活靈活現。師祖那個樂嗬。
師祖認為形勢多變,保康暴露自己的天賦引起皇帝更多的重視,更好,但也有擔心。
“開蒙進學,保康的聰明天賦就瞞不住了,其他人知道了估計更想來綁架保康,保康這段時間切莫下山。”
保康:“……”
“師祖,大清人多,錢多,不怕。東南西北的敵人都不怕。”所以該下山還是要下山。
保康仰著小腦袋眼神兒眼巴巴的,小模樣那個熱切。
師祖:“嗯,大清人多、錢多、不怕。平定了三藩,光憑銀子砸也砸得東南西北安穩。”
四目相對,保康~生怕師祖真不讓他下山玩耍,剛和師祖開始撒嬌耍賴——小耳朵一動,一下竄到師祖的懷裏,緊緊地抱住師祖的大腿。
“師祖,保康害怕啊。”
“師祖,保康要是被噶爾丹大汗抓走了,或者被三藩殘餘勢力抓走了,師祖千萬要保重自己,千萬不要想念保康。”
說到最後聲音哽咽,帶著似真似假,似模似樣的哭腔。
師祖:“……”
看一眼木蘭花樹後的人影……還是小徒孫更重要:“保康隻管自己吃好喝好睡好保住小命,師祖保證不想保康。”
保康繼續演:“師祖,他們不知道當今皇帝不在乎保康的小命嗎?師祖,保康傷心。”
師祖:“……”
“師祖,我們去告訴噶爾丹大汗和三藩殘餘,抓保康是浪費人手。”
師祖:“……”
最終師祖“哄”好了小徒孫,老少兩個手牽手一起去大喇嘛的方丈院看牡丹花,默契地表現出根本沒發現木蘭花樹後麵的人影的樣子。
新縣令和大喇嘛談完事情本想在下山之前看看他們兩個,哪知道聽到這麽一番話。
新縣令望著那對老少的身影,隻感覺胸腔裏火焰升騰,急需爆發。
他才反應過來,小家夥提起他的時候不說喊一聲“皇父、汗阿瑪”,脫口而出的稱唿還是“皇帝”,而他“師祖”不光沒有阻止,也沒想著規勸小家夥一兩句。
“皇帝”是他一個小孩子能喊的嗎?新縣令越想越氣,氣得麵色紫漲,再想想剛剛小家夥唱作俱佳的頑皮,更是腦袋一陣陣的疼。
夕陽西下,倦鳥歸家。新縣令領著隨從和來接他的人一起下山,腦袋裏不斷迴響的,卻是剛剛小胖娃娃那陣哭聲,他心裏又難過心酸起來。
小孩子說話,當然沒有大人那樣一句話在肚子裏掰開揉碎才說出來,他們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到什麽就說什麽。而他兒子保康,直覺想到的是,“當今皇帝不在乎保康的小命”。
他怎麽會不在乎保康的小命?
新縣令眼睛紅紅的,一夜輾轉反複地睡不著,第二天起來就是兩個大黑眼圈。可他顧慮自己的時間緊張,顧不得他兒子隻有三歲的事實,也顧不得三歲的孩子能不能聽懂,還是堅持上山。
熊兒子對著他比劃書本裏的“食鐵獸”,笑得那個暢快,他也一笑而過。
看得保康楞眼。
啥情況?
保康挨不過心裏那道“尊師重教”的坎兒,他想起上輩子自己一開始不能上學後來胡哥費心教導他讀書學道理的情景……認真地一天兩個時辰上課做功課。
然後他更懵了。
縣令就真的教導保康有關朝堂上的形勢,整個國家的形勢,內外敵人應對之法等等。他還每天風雨無阻地上山講課,真的是用心教導保康開蒙。
保康麵上還是一派自在。縣令:“……”這下子,輪到縣令楞眼了。
“咳咳,這個問題,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要不你去問你師祖,你師祖,你身邊的人都知道。”
新縣令明顯的表情不自在,身上那股子討人厭的“官味兒”也少了很多,保康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他看,試圖看出來一絲絲貓膩。奈何新縣令輕輕咳嗽一聲,就是不說。
再倒一杯茶一飲而盡,掩飾地說道:“最近來五台山的勢力,還有東南沿海的鄭家勢力,他們的目的,估計和三藩殘餘的目的一樣,很可能會聯合出手。”
新縣令細細地分析沿海鄭家勢力的來曆和現狀,保康真的傻眼了。
就算他對曆史再怎麽一知半解,鄭成功這個人物他好歹還是記得的。康熙皇帝、鄭成功,台灣戰爭……好像還有那個誰,荷蘭人……
保康瞬間感覺,這個大清朝,那就是內外交困、風雨飄搖。說不定哪天一場大風就飄走了。
而他,馬上要成為亡國小和尚了……
保康心裏頭琢磨自己到底是不是投胎在曆史上的大清,琢磨這個大清的整體實力,師祖和大喇嘛,以及縣令的言行,放下心來。等他琢磨明白縣令在故意嚇唬他,更是“非常不待見”。
“不拜師,快樂大師大度,允許你平輩論交。”
“允許你平輩論交”“允許你平輩論交”“允許你平輩論交”……新縣令傻了一會兒定定地看著“大度的快樂大師”,當場一口茶噴出來。
他捧著茶盞身體半傾,就這樣呆呆愣愣地看著端身正坐的小胖娃娃——小胖娃娃那是真的“矜持且謙虛”的大度姿態。
“知子莫若父”。
新縣令接收到小胖娃娃的腦電波,讀懂小胖娃娃的眼神兒:“你這個‘皇帝’的小爪牙,和快樂大師平輩論交也是莫大的榮幸。”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小日記:今天被熊兒子氣到懷疑人生,吐血三升。
保康小日記:鳥兒叫,花兒笑,欺負欺負皇帝派來五台山的小爪牙,格外美妙。
感謝在2020-05-10 11:31:57~2020-05-10 22:55: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式微不是薇 2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章
巳時四刻,菩薩頂上的誦經聲在山間迴響,後山的一處小院裏準時傳出琅琅讀書聲。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晏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縣令笑得“矜持且謙虛”:“這段《三字經》的結尾背誦得非常好。快樂大師要記得勤奮學習,聰明的天賦隻是天賦,學到自己腦袋裏才是知識。下麵我們來一一講解,再引申開來。”
“大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隻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保康本不想搭理“莫名其妙、表情蕩漾”的縣令,可他聽著聽著……
“快樂大師有意見。七歲做官,唐玄宗‘虐童’。”
縣令:“……”我忍。
縣令好一番口舌講述唐玄宗不是“虐童”,而是器重,卻還是差點兒讓熊兒子的歪道理給帶歪。
保康瞧著縣令臉上的鬱悶大眼睛一眯好不開心。等到一節課結束,他立即歡唿著奔向師祖的懷抱,和師祖呱呱講述上課的趣事兒。
縣令:“……”我忍。
話說那天下午,新縣令的額頭暴起一道道青筋,麵色紅白交加,整個人跟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一樣在保康的麵前轉圈圈兒。
保康瞧著他這幅“三佛出世,五佛升天”的生氣模樣,小小的驚訝,卻也更為開心。
然後師祖和大喇嘛出麵,事情就這樣定下來。
保康的開蒙時間寶貴,其他的老師要找,但也不能耽誤這小半年;縣令雖然不是名義上的老師,也是實際上的老師,作為老師態度要改變,要和快樂大師“寓教於樂,和諧相處”。
所以兩個人的這次交手,勝負各半。
保康鬱悶的是,新縣令沒有被他氣走,反而氣過頭了一氣之下就要留下來。
新縣令鬱悶的是,保康堅決不拜師,大喇嘛指望不上,“師祖”也不幫他說話。
兩個人一起來到準備好的課室裏,周圍的火焰熊熊燃燒火花劈裏啪啦地響,侍衛宮人其他的大小和尚們都主動退避三舍,生怕遭受池魚之殃。
保康:身正不怕影子斜。且留你在身邊,看看你能耍出來什麽花樣。
新縣令:氣到了極點,氣過頭了,氣昏頭了一時失言答應熊孩子“以平輩論交”的要求,事後當然是越氣越不甘心,越氣越勇地,打定主意在教學過程中好好殺殺熊孩子的氣焰。
大喇嘛趴門縫看著這對天家父子擺出來的陣勢,小心肝兒突突跳,肥胖的身軀異常靈活地移動,輕手輕腳地來到“師祖”的院子,愁眉苦臉。
“大師啊,這可怎麽辦啊。阿哥頑皮起來……”那可真是無法無天,日天日地。
師祖正在打坐,聽到他的話微微睜開眼,勸慰道:“莫擔心。保康頑皮,但心地很好。他知道尊重老師。”
大喇嘛怎麽可能不擔心?
“大師你沒看到,那課室裏的火星子,哎吆,大老遠地就能聞到燒成焦炭的味道。”
師祖還是一派淡定:“正好多交流交流。”
大喇嘛:“……”呆。
師祖是真的不擔心,師祖對他們父子兩個有信心。可是大喇嘛不明白師祖的“信心”,不這麽想啊。
大喇嘛特擔心小阿哥頑皮之下惹得皇上生氣永遠不能迴宮,更擔心皇上一氣之下傷到了小阿哥。
師祖心裏一歎,輕輕打一個佛號。
寂靜的禪室裏,師祖和大喇嘛一起打坐念經,有規律的木魚聲“咚咚咚”,清心悅耳。
安靜的課室裏,一個老師一個小胖娃娃大眼瞪小眼,一個震驚,一個得意,絕對的氣場不合。
等到用晚食的時候,大喇嘛偷偷窺著他們兩個的神色,發現皇上恍恍惚惚的,小阿哥一臉喜氣洋洋,誤以為他們兩個今天的爭鬥有了勝負各自“認命”,放下一半的心。
師祖瞧著他們兩個的麵色,也是——挺欣慰。
大喇嘛和縣令一起用齋飯商談事情;保康和師祖飯後散步。
保康那個高興。
兩隻眼睛眯得像兩個小小的月牙兒,胸腔裏好似有無數隻小鳥在高歌歡唱,整個一打了勝仗的小將軍。
師祖瞧著他的小模樣,對他們父子兩個上課的情形雖然不清楚但也大致猜到,可師祖還是很樂得配合小徒孫,特有誠意地問道:“保康有什麽高興的事情?”
保康笑得好像一朵盛開的木蘭花。
“師祖,那個新縣令,好笨笨。”
“他故意為難保康,讓保康背誦一大段《三字經》。保康一口氣背完了,他的嘴巴,張得這麽大——這麽大。”
說著話,還伸出兩隻手特形象地比劃有多大。
發現師祖愣愣的,誤以為師祖也不相信新縣令這麽笨笨,幹脆學著新縣令當時傻掉的樣子給他師祖看。
眼睛瞪圓,嘴巴可以塞下一個大鴨蛋,保康學得那個活靈活現。師祖那個樂嗬。
師祖認為形勢多變,保康暴露自己的天賦引起皇帝更多的重視,更好,但也有擔心。
“開蒙進學,保康的聰明天賦就瞞不住了,其他人知道了估計更想來綁架保康,保康這段時間切莫下山。”
保康:“……”
“師祖,大清人多,錢多,不怕。東南西北的敵人都不怕。”所以該下山還是要下山。
保康仰著小腦袋眼神兒眼巴巴的,小模樣那個熱切。
師祖:“嗯,大清人多、錢多、不怕。平定了三藩,光憑銀子砸也砸得東南西北安穩。”
四目相對,保康~生怕師祖真不讓他下山玩耍,剛和師祖開始撒嬌耍賴——小耳朵一動,一下竄到師祖的懷裏,緊緊地抱住師祖的大腿。
“師祖,保康害怕啊。”
“師祖,保康要是被噶爾丹大汗抓走了,或者被三藩殘餘勢力抓走了,師祖千萬要保重自己,千萬不要想念保康。”
說到最後聲音哽咽,帶著似真似假,似模似樣的哭腔。
師祖:“……”
看一眼木蘭花樹後的人影……還是小徒孫更重要:“保康隻管自己吃好喝好睡好保住小命,師祖保證不想保康。”
保康繼續演:“師祖,他們不知道當今皇帝不在乎保康的小命嗎?師祖,保康傷心。”
師祖:“……”
“師祖,我們去告訴噶爾丹大汗和三藩殘餘,抓保康是浪費人手。”
師祖:“……”
最終師祖“哄”好了小徒孫,老少兩個手牽手一起去大喇嘛的方丈院看牡丹花,默契地表現出根本沒發現木蘭花樹後麵的人影的樣子。
新縣令和大喇嘛談完事情本想在下山之前看看他們兩個,哪知道聽到這麽一番話。
新縣令望著那對老少的身影,隻感覺胸腔裏火焰升騰,急需爆發。
他才反應過來,小家夥提起他的時候不說喊一聲“皇父、汗阿瑪”,脫口而出的稱唿還是“皇帝”,而他“師祖”不光沒有阻止,也沒想著規勸小家夥一兩句。
“皇帝”是他一個小孩子能喊的嗎?新縣令越想越氣,氣得麵色紫漲,再想想剛剛小家夥唱作俱佳的頑皮,更是腦袋一陣陣的疼。
夕陽西下,倦鳥歸家。新縣令領著隨從和來接他的人一起下山,腦袋裏不斷迴響的,卻是剛剛小胖娃娃那陣哭聲,他心裏又難過心酸起來。
小孩子說話,當然沒有大人那樣一句話在肚子裏掰開揉碎才說出來,他們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到什麽就說什麽。而他兒子保康,直覺想到的是,“當今皇帝不在乎保康的小命”。
他怎麽會不在乎保康的小命?
新縣令眼睛紅紅的,一夜輾轉反複地睡不著,第二天起來就是兩個大黑眼圈。可他顧慮自己的時間緊張,顧不得他兒子隻有三歲的事實,也顧不得三歲的孩子能不能聽懂,還是堅持上山。
熊兒子對著他比劃書本裏的“食鐵獸”,笑得那個暢快,他也一笑而過。
看得保康楞眼。
啥情況?
保康挨不過心裏那道“尊師重教”的坎兒,他想起上輩子自己一開始不能上學後來胡哥費心教導他讀書學道理的情景……認真地一天兩個時辰上課做功課。
然後他更懵了。
縣令就真的教導保康有關朝堂上的形勢,整個國家的形勢,內外敵人應對之法等等。他還每天風雨無阻地上山講課,真的是用心教導保康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