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驚喜道:“當真是你?”
伸手便想揉揉鬱清梨的腦袋,忽然想起前幾日,叫她惱的那件事,嗓子有些發幹,心尖微微發澀,笑著收迴了手。
幹幹拾起了地上的麵罩問她道:“你今早便來東洲了麽?”
鬱清梨嗯了一聲,也沒好抬眼去瞧。
兩人便沒再說話。
半晌後,目光忽然對上,兩人先是一愣,而後極有默契的相視一笑。
頭頂燈籠閃爍微弱的光,昏黃柔柔,朦朧似稀薄霧氣。
仿若十三州府中揉碎了的萬家燈火,明明滅滅,晃亂了人的心。
江煦之早上起床又等了一會,見鬱清梨門沒動靜,便有下樓吃了早點。
待瞧見趙嬸兒等人起床後才去喊的鬱清梨。
鬱清梨一開門,江煦之端著早點送給她,囑咐了句:“吃完便啟程了。”
鬱清梨接過早飯,神思還在遊蕩,隻是傻乎乎的迴了句:“好。”
江煦之嗯了一聲。
鬱清梨又問:“昨晚那人?”
江煦之迴的輕鬆:“處置了。”
鬱清梨哆嗦了一下,瞬間清醒。
樓下吃完早點的高仲和阿六先上來拿行李,瞧見鬱清梨和世子站在門邊,嚇得急忙就往樓下跑,趙嬸兒恰好也要上樓,便聽高仲和阿六道:“趙嬸兒,我們去一趟西閣,在哪兒在哪兒?”
趙嬸兒不明就裏,被推的雲裏霧裏訓到:“可不就在樓上嘛,哎,哎,你們推我做什麽?”
高仲笑道:“嬸兒,多吃點,走走,再去吃點。”
趙嬸兒隻覺得他倆毛病,蹙眉被推下樓道:“你倆不是要去西閣麽?怎得又要吃?到底是拉還是吃?”
這一句話,登時惡心了三名將士,他們互相瞧了一眼,都不說話,齊齊的放下了碗。
眾人到了礦山,發現這次的洪澇的確厲害,有些地麵泥濘的如同沼澤,根本沒法下腳。
原本人家聚集的村落,此時也是冷冷清清,趙嬸兒瞧著這景象,指著不遠處一戶塌了屋頂的人家道:“瞧,我家那個死鬼在的時候修的房子。”
話是笑著說的,可是其間的語氣卻無限悲涼。
高仲和阿六皆不言語。
江煦之瞧見有三三兩兩的老人正在咬牙扛著木椽子,倒是有些心酸,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分外吃力。
江煦之示意身邊的將士去幫忙,他走上前去問話。
弄清楚原來他們是才從東洲的親戚家迴來修房。
昨晚那人死不招供,隻說自己是為了偷一些錢財才來的。
他沒時間同他耗,最後夜半叫了輛馬車,將人下足量的藥命其中一名將士,快馬加鞭送迴了京都。
下午找了縣太爺,命衙役和許些工匠便開始施工。
衙役是個四五十歲的圓滑中年人,見江煦之前來,自然知道是什麽事,迴話都是囫圇個兒的迴,問來問去,什麽話也沒問出,江煦之卻笑著在心內給他記下一筆。
這件事,八成同他逃不了幹係。
鬱清梨看著江煦之畫的圖紙,小心翼翼的湊過頭,江煦之注意到,直接送去她麵前,鬱清梨拿著圖紙,心內讚歎江煦之的聰明,若是在她的那個時代,大抵是個頂厲害的工程師。
但是瞧見路麵時忽然想道:“這排水係統設計的精巧,隻是陰雨天,路麵的問題你卻沒想到。”
江煦之一頓,饒有興致的看向鬱清梨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鬱清梨看向腳下踩著的地麵,抬手指著掛在鞋麵的泥點子道:“這尚且是已經排過水的模樣,若是陰雨天,隻怕是誰也別想出門。”
江煦之嗯了一聲,話是這麽說,可是大昭並沒有排水的磚塊,這地麵頂多鋪碎石,墊高幾層,可不過也隻是應一時之急。
隻聽鬱清梨道:“若想地麵防水,不若用空心磚平鋪成路,日後就算踩上去,積了雨水,那水濺起也會被空心磚的四壁擋了迴去。”
江煦之聽著鬱清梨的話沒想明白是個什麽構造,鬱清梨想當自己沒講明白,於是蹲下身子撿了石塊,在地上畫了個四方形,自中間又摳開四方形道:“你瞧,這是壘高四周,水若濺起水花,泥塵,也隻在這中間,人的腳踏在上麵,至多鞋底髒了,這不打緊。”
一旁的將士瞧見,忍不住驚歎道:“妙啊,這法子如此簡單,竟是我們都沒想都,鬱姑娘真是蕙質蘭心。”
江煦之也微微一頓,如此簡單的法子,他居然沒想到?
不由得對鬱清梨的讚賞又多了幾分。
*
眾人在礦上旁的一間客棧又住了好幾日,因著時間緊,江煦之便將事情教給了其餘三名將士,其間傳信給古川,命子言和附隱多帶些人來盯著。
因著辭歲禮將近,他隻能帶著鬱清梨和其餘三名夥計迴了大昭。
隻是在迴程的途中鬱清梨總覺得這礦山的人消失的實在是離奇,俗話說得好,死見屍,活見人,可是他們連個影子都沒見著。
奈何心下沒有證據,便也就未同江煦之商量,想來他心中自是有把稱砣。
又行一段路,終於是到了長陵街,門口的石獅子旁立著名紅妝女子,手持長鞭,更捋著長鞭玩。
江煦之沒瞧見,轉身下馬去接鬱清梨,抬手掀開車簾子,
鬱清梨便從馬車內探出身子來。
守門的將士見江煦之迴來,喊了聲:“將軍。”
白鈴便扭身轉了過來,瞧見江煦之,走上前大大方方喊了句:“將軍。”
江煦之迴身,一愣,疑惑道:“白玲公主?”
白鈴笑:“聽聞將士說將軍去了東洲。”
看到鬱清梨略一挑眉,笑道:“原是同鬱姑娘一道去的?”
鬱清梨張口想要解釋,一語未出,便聽江煦之道:“是。”
白鈴便沒再追問,麵上劃過一絲失落,旋即抬頭衝江煦之道:“我有話同將軍說。”
這話便是趕人的意思,鬱清梨也不打算久留,轉身準備走,卻聽江煦之又迴了句:“公主直接說吧,都是自己人。”
鬱清梨倒是沒想到江煦之這麽直接。
白鈴乃迴:“恐怕這件事,不好說與第二個人聽。”
鬱清梨便迴:“無礙,我總歸要迴鋪子,已有多日沒見著袖桃他們,也不知道鋪子怎麽樣了,二位聊。”
江煦之便留不得,目光隨著鬱清梨走畢才冷眼迴神道:“那公主便隨我去書房吧。”
白鈴歡喜跟隨,雙手背在身後,一路走走看看。
進了屋內道:“我倒是沒想到將軍的屋內陳設如此簡單。”
江煦之命人奉了茶水,並不拐彎抹角,隻是公事公辦的口吻道:“公主有何時要說?”
白鈴笑著放下杯盞,身後撚了塊小小的糕點,送入口中,末了不忘舔了舔指尖,狡黠一笑:“世子爺向來如此待女孩子麽?”
江煦之懶懶喝了口茶水,麵無表情迴道:“向來如此。”
“當真?”
“當真。”
白鈴便哈哈大笑,笑的有些喘,許久過後便不笑了,隻是瞧著江煦之淺淺道:“我瞧著將軍待遠房表妹卻不一樣,說話細聲細語,竟有幾分不似將軍做派。”
江煦之大抵是厭煩這麽來迴的口水話,便迴道:“公主方才要說什麽?現下隻有我們二人了。”
白鈴收了笑,眼中寂寂,瞧向江煦之,含了春水一般,道:“同你告知一個好消息。”
江煦之客氣的迴道:“洗耳恭聽。”
白鈴忽然站起身子,猝不及防趴在江煦之麵前的桌案上,倒是惹的江煦之皺眉,他沒有躲避,而是自二人中間放下了杯盞,冷聲道:“若是公主故意尋樂子,恐怕來錯了地方。”
白鈴背過身子笑笑:“將軍莫惱,若我說,在趙錄尚書事家中有一方地牢,您說,這算不算一個好消息?”
江煦之的手動了動,這消息來的倒是好些及時,隻是卻是這白鈴與他說的?
江煦之麵色忽而冷冽幾分,冷聲道:“公主既是小宛國的公主,還不要插手大昭的事才好。”
白鈴輕笑一聲:“公主的確是小宛國的公主,可我想做大昭的人,怎麽辦呢?”
這話似是打趣,江煦之不予理會,白鈴全身僵了僵,淺淺歎了口氣,最後拿了塊糕點擲入口中時迴道:“將軍不必將我化入對方陣營,我不會害你,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隨後吞了那糕點笑道:“我倒是羨慕鬱姑娘起來了。”
不等江煦之再說些什麽,隻見她已經出了門,眼中氤氳一片,恍惚中瞧見那年戰亂時,一身戎裝的少年郎,放了她。
*
她並不是突然愛上的他,早幾年前,他們的第一次相遇是她從父親口中得知大昭有一鐵血少年將軍,起初是好奇,是敬佩。
於是她混入隨行軍隊中,瞧見了風華正茂,盛極一時的江煦之。
年輕少年身穿鎧甲,身後的披風是鮮紅的,頭上的穗子也是鮮紅的,臉上的血是鮮紅的,馬踏過的骨堆也是鮮紅的,他的身後是壯闊長河,巍巍青山。
她便知道,自己對這個年輕又神秘的男子生了好奇。
再次交鋒是他劍指眉眼時,就那麽一寸,一寸便能要了她性命。
她哭紅了眼睛,抽抽噎噎道:“我家中還有一位八十老母需要伺候,我,我,我不想死。”
那是江煦之第一次放了她,第一次手下留情,也是最後一次。
她想,或許這是心軟。
此後的好幾年,英姿颯爽的少年總是入夢,這便成了她的心結,她想,要去看看,看看那個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而今成了什麽模樣。
她打聽過,少年尚未娶妻,仍是孑身一人,或許,是等她?她自作多情的想著,也就主動請命來了大昭,卻是提早了許多日子。
她怕,來遲了一天,少年都會有了心上人。
索性,少年沒辜負她的期待,長成了一位參天挺拔,更俊朗無雙的鎮遠將軍。
可是少年身邊,怎麽就有了心儀的姑娘,姑娘不知道,但是她知道。
少年早已不記得她,她卻因為驚鴻一瞥,惦記了少年許多年。
白鈴走到門邊時,伸手帶上了帽子,整個人裹在鬥篷中,滿身冷氣,隻是那滾燙的淚,順著臉頰流進了心裏,真苦,太苦了... ...
她到底來遲了,那些難熬的歲月她都替他記著。
伸手便想揉揉鬱清梨的腦袋,忽然想起前幾日,叫她惱的那件事,嗓子有些發幹,心尖微微發澀,笑著收迴了手。
幹幹拾起了地上的麵罩問她道:“你今早便來東洲了麽?”
鬱清梨嗯了一聲,也沒好抬眼去瞧。
兩人便沒再說話。
半晌後,目光忽然對上,兩人先是一愣,而後極有默契的相視一笑。
頭頂燈籠閃爍微弱的光,昏黃柔柔,朦朧似稀薄霧氣。
仿若十三州府中揉碎了的萬家燈火,明明滅滅,晃亂了人的心。
江煦之早上起床又等了一會,見鬱清梨門沒動靜,便有下樓吃了早點。
待瞧見趙嬸兒等人起床後才去喊的鬱清梨。
鬱清梨一開門,江煦之端著早點送給她,囑咐了句:“吃完便啟程了。”
鬱清梨接過早飯,神思還在遊蕩,隻是傻乎乎的迴了句:“好。”
江煦之嗯了一聲。
鬱清梨又問:“昨晚那人?”
江煦之迴的輕鬆:“處置了。”
鬱清梨哆嗦了一下,瞬間清醒。
樓下吃完早點的高仲和阿六先上來拿行李,瞧見鬱清梨和世子站在門邊,嚇得急忙就往樓下跑,趙嬸兒恰好也要上樓,便聽高仲和阿六道:“趙嬸兒,我們去一趟西閣,在哪兒在哪兒?”
趙嬸兒不明就裏,被推的雲裏霧裏訓到:“可不就在樓上嘛,哎,哎,你們推我做什麽?”
高仲笑道:“嬸兒,多吃點,走走,再去吃點。”
趙嬸兒隻覺得他倆毛病,蹙眉被推下樓道:“你倆不是要去西閣麽?怎得又要吃?到底是拉還是吃?”
這一句話,登時惡心了三名將士,他們互相瞧了一眼,都不說話,齊齊的放下了碗。
眾人到了礦山,發現這次的洪澇的確厲害,有些地麵泥濘的如同沼澤,根本沒法下腳。
原本人家聚集的村落,此時也是冷冷清清,趙嬸兒瞧著這景象,指著不遠處一戶塌了屋頂的人家道:“瞧,我家那個死鬼在的時候修的房子。”
話是笑著說的,可是其間的語氣卻無限悲涼。
高仲和阿六皆不言語。
江煦之瞧見有三三兩兩的老人正在咬牙扛著木椽子,倒是有些心酸,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分外吃力。
江煦之示意身邊的將士去幫忙,他走上前去問話。
弄清楚原來他們是才從東洲的親戚家迴來修房。
昨晚那人死不招供,隻說自己是為了偷一些錢財才來的。
他沒時間同他耗,最後夜半叫了輛馬車,將人下足量的藥命其中一名將士,快馬加鞭送迴了京都。
下午找了縣太爺,命衙役和許些工匠便開始施工。
衙役是個四五十歲的圓滑中年人,見江煦之前來,自然知道是什麽事,迴話都是囫圇個兒的迴,問來問去,什麽話也沒問出,江煦之卻笑著在心內給他記下一筆。
這件事,八成同他逃不了幹係。
鬱清梨看著江煦之畫的圖紙,小心翼翼的湊過頭,江煦之注意到,直接送去她麵前,鬱清梨拿著圖紙,心內讚歎江煦之的聰明,若是在她的那個時代,大抵是個頂厲害的工程師。
但是瞧見路麵時忽然想道:“這排水係統設計的精巧,隻是陰雨天,路麵的問題你卻沒想到。”
江煦之一頓,饒有興致的看向鬱清梨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鬱清梨看向腳下踩著的地麵,抬手指著掛在鞋麵的泥點子道:“這尚且是已經排過水的模樣,若是陰雨天,隻怕是誰也別想出門。”
江煦之嗯了一聲,話是這麽說,可是大昭並沒有排水的磚塊,這地麵頂多鋪碎石,墊高幾層,可不過也隻是應一時之急。
隻聽鬱清梨道:“若想地麵防水,不若用空心磚平鋪成路,日後就算踩上去,積了雨水,那水濺起也會被空心磚的四壁擋了迴去。”
江煦之聽著鬱清梨的話沒想明白是個什麽構造,鬱清梨想當自己沒講明白,於是蹲下身子撿了石塊,在地上畫了個四方形,自中間又摳開四方形道:“你瞧,這是壘高四周,水若濺起水花,泥塵,也隻在這中間,人的腳踏在上麵,至多鞋底髒了,這不打緊。”
一旁的將士瞧見,忍不住驚歎道:“妙啊,這法子如此簡單,竟是我們都沒想都,鬱姑娘真是蕙質蘭心。”
江煦之也微微一頓,如此簡單的法子,他居然沒想到?
不由得對鬱清梨的讚賞又多了幾分。
*
眾人在礦上旁的一間客棧又住了好幾日,因著時間緊,江煦之便將事情教給了其餘三名將士,其間傳信給古川,命子言和附隱多帶些人來盯著。
因著辭歲禮將近,他隻能帶著鬱清梨和其餘三名夥計迴了大昭。
隻是在迴程的途中鬱清梨總覺得這礦山的人消失的實在是離奇,俗話說得好,死見屍,活見人,可是他們連個影子都沒見著。
奈何心下沒有證據,便也就未同江煦之商量,想來他心中自是有把稱砣。
又行一段路,終於是到了長陵街,門口的石獅子旁立著名紅妝女子,手持長鞭,更捋著長鞭玩。
江煦之沒瞧見,轉身下馬去接鬱清梨,抬手掀開車簾子,
鬱清梨便從馬車內探出身子來。
守門的將士見江煦之迴來,喊了聲:“將軍。”
白鈴便扭身轉了過來,瞧見江煦之,走上前大大方方喊了句:“將軍。”
江煦之迴身,一愣,疑惑道:“白玲公主?”
白鈴笑:“聽聞將士說將軍去了東洲。”
看到鬱清梨略一挑眉,笑道:“原是同鬱姑娘一道去的?”
鬱清梨張口想要解釋,一語未出,便聽江煦之道:“是。”
白鈴便沒再追問,麵上劃過一絲失落,旋即抬頭衝江煦之道:“我有話同將軍說。”
這話便是趕人的意思,鬱清梨也不打算久留,轉身準備走,卻聽江煦之又迴了句:“公主直接說吧,都是自己人。”
鬱清梨倒是沒想到江煦之這麽直接。
白鈴乃迴:“恐怕這件事,不好說與第二個人聽。”
鬱清梨便迴:“無礙,我總歸要迴鋪子,已有多日沒見著袖桃他們,也不知道鋪子怎麽樣了,二位聊。”
江煦之便留不得,目光隨著鬱清梨走畢才冷眼迴神道:“那公主便隨我去書房吧。”
白鈴歡喜跟隨,雙手背在身後,一路走走看看。
進了屋內道:“我倒是沒想到將軍的屋內陳設如此簡單。”
江煦之命人奉了茶水,並不拐彎抹角,隻是公事公辦的口吻道:“公主有何時要說?”
白鈴笑著放下杯盞,身後撚了塊小小的糕點,送入口中,末了不忘舔了舔指尖,狡黠一笑:“世子爺向來如此待女孩子麽?”
江煦之懶懶喝了口茶水,麵無表情迴道:“向來如此。”
“當真?”
“當真。”
白鈴便哈哈大笑,笑的有些喘,許久過後便不笑了,隻是瞧著江煦之淺淺道:“我瞧著將軍待遠房表妹卻不一樣,說話細聲細語,竟有幾分不似將軍做派。”
江煦之大抵是厭煩這麽來迴的口水話,便迴道:“公主方才要說什麽?現下隻有我們二人了。”
白鈴收了笑,眼中寂寂,瞧向江煦之,含了春水一般,道:“同你告知一個好消息。”
江煦之客氣的迴道:“洗耳恭聽。”
白鈴忽然站起身子,猝不及防趴在江煦之麵前的桌案上,倒是惹的江煦之皺眉,他沒有躲避,而是自二人中間放下了杯盞,冷聲道:“若是公主故意尋樂子,恐怕來錯了地方。”
白鈴背過身子笑笑:“將軍莫惱,若我說,在趙錄尚書事家中有一方地牢,您說,這算不算一個好消息?”
江煦之的手動了動,這消息來的倒是好些及時,隻是卻是這白鈴與他說的?
江煦之麵色忽而冷冽幾分,冷聲道:“公主既是小宛國的公主,還不要插手大昭的事才好。”
白鈴輕笑一聲:“公主的確是小宛國的公主,可我想做大昭的人,怎麽辦呢?”
這話似是打趣,江煦之不予理會,白鈴全身僵了僵,淺淺歎了口氣,最後拿了塊糕點擲入口中時迴道:“將軍不必將我化入對方陣營,我不會害你,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隨後吞了那糕點笑道:“我倒是羨慕鬱姑娘起來了。”
不等江煦之再說些什麽,隻見她已經出了門,眼中氤氳一片,恍惚中瞧見那年戰亂時,一身戎裝的少年郎,放了她。
*
她並不是突然愛上的他,早幾年前,他們的第一次相遇是她從父親口中得知大昭有一鐵血少年將軍,起初是好奇,是敬佩。
於是她混入隨行軍隊中,瞧見了風華正茂,盛極一時的江煦之。
年輕少年身穿鎧甲,身後的披風是鮮紅的,頭上的穗子也是鮮紅的,臉上的血是鮮紅的,馬踏過的骨堆也是鮮紅的,他的身後是壯闊長河,巍巍青山。
她便知道,自己對這個年輕又神秘的男子生了好奇。
再次交鋒是他劍指眉眼時,就那麽一寸,一寸便能要了她性命。
她哭紅了眼睛,抽抽噎噎道:“我家中還有一位八十老母需要伺候,我,我,我不想死。”
那是江煦之第一次放了她,第一次手下留情,也是最後一次。
她想,或許這是心軟。
此後的好幾年,英姿颯爽的少年總是入夢,這便成了她的心結,她想,要去看看,看看那個曾經鮮衣怒馬的少年,而今成了什麽模樣。
她打聽過,少年尚未娶妻,仍是孑身一人,或許,是等她?她自作多情的想著,也就主動請命來了大昭,卻是提早了許多日子。
她怕,來遲了一天,少年都會有了心上人。
索性,少年沒辜負她的期待,長成了一位參天挺拔,更俊朗無雙的鎮遠將軍。
可是少年身邊,怎麽就有了心儀的姑娘,姑娘不知道,但是她知道。
少年早已不記得她,她卻因為驚鴻一瞥,惦記了少年許多年。
白鈴走到門邊時,伸手帶上了帽子,整個人裹在鬥篷中,滿身冷氣,隻是那滾燙的淚,順著臉頰流進了心裏,真苦,太苦了... ...
她到底來遲了,那些難熬的歲月她都替他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