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四實在是太會給他惹事了。
原本以為他在乖乖給他修建別院,那別院他曾去看了一眼, 雖然還未完工, 隻是個雛形, 可是,這是老四的心意,尤其是那溫泉行宮, 他很滿意。
還正想著難得老四這麽孝順,這段時間也沒給他惹禍, 正想著等別院修好後怎麽賞他呢……一個沒注意, 他就又給他捅出了個窟窿。
他居然用了個假名字參加會試, 還……還考了個會元?!
想到這兒,弘德帝心中又不禁又有一絲得意。
都說老四無心政事, 張揚跋扈, 今天就給你們看看我兒可是有狀元之材的人。
曆來的會元如無意外, 基本都會是狀元。
雖說, 身為皇子無需這些來錦上添花,可是,狀元的名頭不一樣,那是天下讀書人的表率。
皇室出了一個天下人讀書人的表率,想想都是美事一件。
這個主考官劉延青還是蠻有眼光的嘛……
此時,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已經宣讀完聖旨,三百多貢士落座,試卷已經由執事官一一發到手中,眾人已經開始凝神靜氣地答題了。
弘德帝哪裏還能忍得住,就像天下所有關心自己孩子成績的父母一般,悄悄地走下了龍椅無聲無息地來到了李承熙的身後……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知道第一排第一座曆來都是會元,隻是,他是今天的主考,要忙的事情太多,宣讀聖旨是隻是依稀覺得本屆會元好像是個年輕人,挺拔的身姿,清俊修長若竹,至於樣貌,他並沒有仔細看看。
現在,看弘德帝竟然親自走下了龍椅,來到了本屆會元身後,目光不由得也跟了過去想要看看本屆的會元究竟有何不同,竟然能將皇帝都引了過去。
這一看不要緊,劉延清‘噌’地一下站了起來,吃驚到雙目圓睜。
會元不是叫蘇斯年嗎?
怎麽會是宸王李承熙?!
想起往日宸王的‘豐功偉績’劉延清劉大人牙都開始疼了。
這是宸王能幹得出來的事兒!
您說您好好地修園子不好嗎?
居然胡鬧到了科舉朝堂上來了……
對了……
他還拿了個會元不是?
那會元……好像還是經過他首肯的。
劉延清眼前陣陣發黑。
宸王殿下竟然有如此才學?!不會是作弊了吧?!主要是往日裏宸王李承熙無心政事、出格之舉實在太多,讓劉大人心裏沒底。
劉延清唬著臉也走了過來,站在宸王李承熙的身後,不錯眼地盯著看。
為國選材可是大事!
若是宸王當真有真材實學也就罷了,若是弄虛作假,他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最心愛的兒子,在他這裏這一關就過不了。
劉延清陰沉著個臉站了過來,弘德帝焉能不知道劉延清的所思所想?
他之所以將為國選材的重任交給劉延清,就是看重劉延清剛正不阿、風骨峭峻,見劉延清懷疑,弘德帝索性將身後的位置讓給他,自己施施然地轉到了其它學子的身後。
他剛才都看了老四是有真材實學的,一個狀元之名當之無愧。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劉延清隻在宸王身後站了片刻,便知道這個會元必是宸王自己考的無疑。
那筆字尤其地漂亮。
清華朗潤,雍容華美,還隱有魏晉之風。
筆隨心欲,不急不徐。
劉延清從不曾見過宸王的筆跡,倒是見過順王的筆跡,在未見過宸王的字之前,劉延清覺得順王的字已經是不錯了,可圈可點。
可是,見過了宸王的字,才知道順王的字比起宸王來,差遠了。
這一筆漂亮的字,讓劉延清的手指在袖子裏忍不住動了動,下意識地就想像臨摹,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後,才不好意思地清咳了一聲後,也學著弘德帝的樣子似是不經意地轉去了別的考生身後。
隻是弘德帝和劉延清的舉動已經引起了其它監考官的注意,目光不由得紛紛落在了引起了兩人注意力的會元身上。
然後,眾人吃驚地發現了坐在那裏答題的會元竟然是他們的宸王殿下,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這怎麽可能?!
會元不是叫蘇斯年嗎?
可是,很快就有人反應過來了,這怕是宸王用的假名字。
看皇帝和劉大人的表情,似乎是宸王考得還不錯……?
這……這什麽情況啊?!
因為是殿試,縱然其它監考官們眼睛都直了,卻仍是不敢發出一點聲音,一直保持著肅靜,整個大殿裏隻聞筆墨紙張‘沙沙’的聲音。
殿試一般辰時起,酉時結束。
但是,若是考生已經答完題也可以提前交卷出來。
李承熙是第一個答完題交卷的人,可是,執事官竟然又給了他一張卷子。
加試!
策論!
李承熙輕笑,鳳眸斜睨,看了一眼劉延清所在的方向。
這是怕他提前知道考題會作弊,所以,特意又加了一道策論,來試探他呢……
心中明白。
這道策論必是劉延清臨時出的,也必然是經過了皇帝同意的。
加試就加試。
李承熙並沒有意見。
就算是加了一道策論,李承熙仍是第一個完成的。
其它人自然也是得到了一張加試的卷子,隻是不知是為何,直到所有人都答完了交了試卷,一行人都在宮門前等待統一一起離去時,才知道他們之所以比往屆都臨時多加了一道策論,是因為本屆會元乃是宸王李承熙。
宸王李承熙為了給皇帝一個驚喜,特意用假名字蘇斯年前來參加會試,並取得頭名進入殿試。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為了考較宸王李承熙是否有真材實學,這才特意加試了一道策論。
那道策論難道不小。
在場考過的人,均心有戚戚。
但是,宸王李承熙仍是第一個答完交了試卷的。
而這次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大人並未在說什麽,眼中似還隱有滿意之色。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乃是清流名士,更是天下學子心中的精神領袖。
既然連劉大人都認可了宸王的試卷,那宸王的這個會元必然是真材實學的。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那個在百姓和天下讀書人心中任性妄為、風評極差的宸王李承熙竟然獨占鼇頭,一舉壓下天下的讀書人奪得會試會元。
這大大改變了這些人原本對宸王李承熙的認知。
人無論走到哪裏,有真材實學的人都是會得到人們敬重的。
瞬間,宸王李承熙的風評便有了改變。
宸王還是有能力的,隻是稍顯年輕,心性不定,待日後穩重下來,他日必會成為大蕭的中流砥柱。
唯有章汝舟三人心中又是喜悅,又是驚疑不定。
蘇斯年真的是宸王李承熙?!
他們就說蘇斯年的風度非一般人所能及。
卻沒想到竟是宸王。
高歙這位宸王的粉絲,知道蘇斯年竟是宸王李承熙後,竟一時恍惚不敢相信。
天啊……
他都說了什麽?
他好像當著宸王的麵曾幾次三番地直言宸王的優秀……這麽一想……好生羞愧啊……
“章……章兄……”
“蘇……蘇兄弟……真……真的是宸王嗎?”
高歙結結巴巴地問道身邊的章汝舟。
“應該是。”
章汝舟摸著胡須迴道。
殿試時他可是看見皇上在蘇……他身後站了好一會兒……
劉大人也同是如此。
若不是他的身份不同,怎會如此?
一旁的杜躍安插了一句,“目前為止,所有殿試的人應該都出來了……”,可唯獨沒有看見蘇斯年蘇兄弟。
這皇宮可是不能亂走的。
所以,他們這些進宮殿試的貢士在考完後,都要來此候著,待人齊了後再一並出宮。
理論上蘇兄弟是第一個考完交卷的,應早早就守候在此才是,可是,他們來時,卻並未看見蘇兄弟的人影。
這也從另一方麵證實了蘇斯年就是李承熙。
隻有皇室中人才可在宮內行走。
“那……那你們說顧兄弟知不知道這件事兒?”
想到與自己一樣對宸王所做實事非常推崇卻缺考會試的顧陌,高歙舌頭頓時就順溜了。
怕他應該也是不知的吧?
原本以為他在乖乖給他修建別院,那別院他曾去看了一眼, 雖然還未完工, 隻是個雛形, 可是,這是老四的心意,尤其是那溫泉行宮, 他很滿意。
還正想著難得老四這麽孝順,這段時間也沒給他惹禍, 正想著等別院修好後怎麽賞他呢……一個沒注意, 他就又給他捅出了個窟窿。
他居然用了個假名字參加會試, 還……還考了個會元?!
想到這兒,弘德帝心中又不禁又有一絲得意。
都說老四無心政事, 張揚跋扈, 今天就給你們看看我兒可是有狀元之材的人。
曆來的會元如無意外, 基本都會是狀元。
雖說, 身為皇子無需這些來錦上添花,可是,狀元的名頭不一樣,那是天下讀書人的表率。
皇室出了一個天下人讀書人的表率,想想都是美事一件。
這個主考官劉延青還是蠻有眼光的嘛……
此時,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已經宣讀完聖旨,三百多貢士落座,試卷已經由執事官一一發到手中,眾人已經開始凝神靜氣地答題了。
弘德帝哪裏還能忍得住,就像天下所有關心自己孩子成績的父母一般,悄悄地走下了龍椅無聲無息地來到了李承熙的身後……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知道第一排第一座曆來都是會元,隻是,他是今天的主考,要忙的事情太多,宣讀聖旨是隻是依稀覺得本屆會元好像是個年輕人,挺拔的身姿,清俊修長若竹,至於樣貌,他並沒有仔細看看。
現在,看弘德帝竟然親自走下了龍椅,來到了本屆會元身後,目光不由得也跟了過去想要看看本屆的會元究竟有何不同,竟然能將皇帝都引了過去。
這一看不要緊,劉延清‘噌’地一下站了起來,吃驚到雙目圓睜。
會元不是叫蘇斯年嗎?
怎麽會是宸王李承熙?!
想起往日宸王的‘豐功偉績’劉延清劉大人牙都開始疼了。
這是宸王能幹得出來的事兒!
您說您好好地修園子不好嗎?
居然胡鬧到了科舉朝堂上來了……
對了……
他還拿了個會元不是?
那會元……好像還是經過他首肯的。
劉延清眼前陣陣發黑。
宸王殿下竟然有如此才學?!不會是作弊了吧?!主要是往日裏宸王李承熙無心政事、出格之舉實在太多,讓劉大人心裏沒底。
劉延清唬著臉也走了過來,站在宸王李承熙的身後,不錯眼地盯著看。
為國選材可是大事!
若是宸王當真有真材實學也就罷了,若是弄虛作假,他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最心愛的兒子,在他這裏這一關就過不了。
劉延清陰沉著個臉站了過來,弘德帝焉能不知道劉延清的所思所想?
他之所以將為國選材的重任交給劉延清,就是看重劉延清剛正不阿、風骨峭峻,見劉延清懷疑,弘德帝索性將身後的位置讓給他,自己施施然地轉到了其它學子的身後。
他剛才都看了老四是有真材實學的,一個狀元之名當之無愧。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劉延清隻在宸王身後站了片刻,便知道這個會元必是宸王自己考的無疑。
那筆字尤其地漂亮。
清華朗潤,雍容華美,還隱有魏晉之風。
筆隨心欲,不急不徐。
劉延清從不曾見過宸王的筆跡,倒是見過順王的筆跡,在未見過宸王的字之前,劉延清覺得順王的字已經是不錯了,可圈可點。
可是,見過了宸王的字,才知道順王的字比起宸王來,差遠了。
這一筆漂亮的字,讓劉延清的手指在袖子裏忍不住動了動,下意識地就想像臨摹,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後,才不好意思地清咳了一聲後,也學著弘德帝的樣子似是不經意地轉去了別的考生身後。
隻是弘德帝和劉延清的舉動已經引起了其它監考官的注意,目光不由得紛紛落在了引起了兩人注意力的會元身上。
然後,眾人吃驚地發現了坐在那裏答題的會元竟然是他們的宸王殿下,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這怎麽可能?!
會元不是叫蘇斯年嗎?
可是,很快就有人反應過來了,這怕是宸王用的假名字。
看皇帝和劉大人的表情,似乎是宸王考得還不錯……?
這……這什麽情況啊?!
因為是殿試,縱然其它監考官們眼睛都直了,卻仍是不敢發出一點聲音,一直保持著肅靜,整個大殿裏隻聞筆墨紙張‘沙沙’的聲音。
殿試一般辰時起,酉時結束。
但是,若是考生已經答完題也可以提前交卷出來。
李承熙是第一個答完題交卷的人,可是,執事官竟然又給了他一張卷子。
加試!
策論!
李承熙輕笑,鳳眸斜睨,看了一眼劉延清所在的方向。
這是怕他提前知道考題會作弊,所以,特意又加了一道策論,來試探他呢……
心中明白。
這道策論必是劉延清臨時出的,也必然是經過了皇帝同意的。
加試就加試。
李承熙並沒有意見。
就算是加了一道策論,李承熙仍是第一個完成的。
其它人自然也是得到了一張加試的卷子,隻是不知是為何,直到所有人都答完了交了試卷,一行人都在宮門前等待統一一起離去時,才知道他們之所以比往屆都臨時多加了一道策論,是因為本屆會元乃是宸王李承熙。
宸王李承熙為了給皇帝一個驚喜,特意用假名字蘇斯年前來參加會試,並取得頭名進入殿試。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為了考較宸王李承熙是否有真材實學,這才特意加試了一道策論。
那道策論難道不小。
在場考過的人,均心有戚戚。
但是,宸王李承熙仍是第一個答完交了試卷的。
而這次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大人並未在說什麽,眼中似還隱有滿意之色。
翰林院掌院學士劉延清乃是清流名士,更是天下學子心中的精神領袖。
既然連劉大人都認可了宸王的試卷,那宸王的這個會元必然是真材實學的。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那個在百姓和天下讀書人心中任性妄為、風評極差的宸王李承熙竟然獨占鼇頭,一舉壓下天下的讀書人奪得會試會元。
這大大改變了這些人原本對宸王李承熙的認知。
人無論走到哪裏,有真材實學的人都是會得到人們敬重的。
瞬間,宸王李承熙的風評便有了改變。
宸王還是有能力的,隻是稍顯年輕,心性不定,待日後穩重下來,他日必會成為大蕭的中流砥柱。
唯有章汝舟三人心中又是喜悅,又是驚疑不定。
蘇斯年真的是宸王李承熙?!
他們就說蘇斯年的風度非一般人所能及。
卻沒想到竟是宸王。
高歙這位宸王的粉絲,知道蘇斯年竟是宸王李承熙後,竟一時恍惚不敢相信。
天啊……
他都說了什麽?
他好像當著宸王的麵曾幾次三番地直言宸王的優秀……這麽一想……好生羞愧啊……
“章……章兄……”
“蘇……蘇兄弟……真……真的是宸王嗎?”
高歙結結巴巴地問道身邊的章汝舟。
“應該是。”
章汝舟摸著胡須迴道。
殿試時他可是看見皇上在蘇……他身後站了好一會兒……
劉大人也同是如此。
若不是他的身份不同,怎會如此?
一旁的杜躍安插了一句,“目前為止,所有殿試的人應該都出來了……”,可唯獨沒有看見蘇斯年蘇兄弟。
這皇宮可是不能亂走的。
所以,他們這些進宮殿試的貢士在考完後,都要來此候著,待人齊了後再一並出宮。
理論上蘇兄弟是第一個考完交卷的,應早早就守候在此才是,可是,他們來時,卻並未看見蘇兄弟的人影。
這也從另一方麵證實了蘇斯年就是李承熙。
隻有皇室中人才可在宮內行走。
“那……那你們說顧兄弟知不知道這件事兒?”
想到與自己一樣對宸王所做實事非常推崇卻缺考會試的顧陌,高歙舌頭頓時就順溜了。
怕他應該也是不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