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此刻乃是正六品國之棟梁,不說是朝廷心腹,那也是國家忠臣。張大象除了在長安廝混瞎浪,基本就等著張叔叔把鄒國公的位子傳給他。
又因為繼母是琅琊公主殿下,這事兒就更加糾結,可以說像他這樣的出身,基本就告別自行車了。
科舉、軍功、治政、招撫……都跟他沒關係,怎麽輪也不會輪到他,頂天掛個奇葩差遣去軍中劃水,混個一官半職了賬。
想要效仿長孫衝去了遼東去塞北,去了塞北去青海,去了青海去西域,不可能的事情。
一是沒那能耐,二是沒那資本。
可不是誰的姑媽都是長孫皇後!
正月登記造冊的腳力、民夫、船工數量夠了之後,老張帶著一票屬下就乘船二次勘查。臘月裏已經合攏一塊不大的塘壩,算是魯湖的袖珍“分洪區”。正月裏這片地區的地勢較高處隻要排水妥當,剩下的就是淤泥堆肥,然後就能先種一批芋頭、茨菇、豆、麥之類的粗糧雜糧。
想要直接種稻,還要等這批粗糧雜糧把“肥力”消耗一些,不然要“燒苗”。
這些粗糧雜糧也是聊勝於無,算是多出來的進賬,又因為總製府有政策,新開墾的田地產出是盡的,不需要繳納接近六成的豆麥賦。不管大戶小戶還是山民,種地開地的積極性是相當的高。
加上江漢流行“嘬粉”,各式米粉、麵粉、豆粉成了地方“特色”,哪怕是芋頭,做成粉幹炒了吃,也是有行市銷路的。
而且芋頭粉產量不差,用“八年造”大船通過新航線運到山東河北,還是能有三四成的利。相較直接販賣稻米到洛陽,才一二成的利,反而是澱粉粗加工的利潤更大,商戶、農戶和縣鎮衙署更有聯絡促進農工商一起發力的意願。
有鑒於此,但凡更張德熟悉交情深的,都想來江漢混個一官半職。張大象雖然信中所說是讓張德幫忙給薛仁貴說親,但其實也想看看,離了長安之後,能不能混個後路給子孫。
畢竟,光靠繼承,早晚坐吃山空。
“入娘的,這冉氏越發做大了。今年蜀錦怕不是要漲價!”
罵罵咧咧的老李乘船直接到了江夏城,眼下江夏城新建的船塢數量已經初見規模,長孫無忌和李道宗的胃口又怎麽可能小。
在城樓處和張德吃著溫熱黃酒,夾了一筷子清蒸的鱸魚,鹹香入味,相當合老李口味。
“去年蜀地鮮繭減產,就能預見的事情。不過也不用怕,去年統計的漢陽鮮繭產量已經出來了。包你滿意。”
“一畝成年桑林,能產幾多?”
“五石。”
“五石?!那豈不是比蜀地要多兩倍都不止?!”
老李知道多,但萬萬沒想到多這麽多,蜀地成年桑林一年畝產鮮繭,也不過是兩石光景。而且兩石是豐收,年景絕對的好。李恪還在蜀地時,還有人拿此事當作大功,上表朝廷來著。
“那不一樣,蜀錦養蠶用的是老成法,舊年蘇絲也是這麽個做法。漢陽蠶、登萊蠶、淮揚蠶、湖州蠶已經不用這個老方法,而是用上了宣紙,是新法。再一個,蜀地的桑林種苗和漢陽的不同,就說湖州蠶,一年一畝桑林產鮮繭的毛利,都有十貫多,這可是貞觀十三年的價錢。”
“要是如此,複州各縣豈不是都瞞報了生絲產量?”
老張橫了他一眼,然後意味深長地說道,“這年頭……誰不瞞報?”
“也對啊,對付了朝廷賦稅內府土貢,剩下的不都是淨賺麽?再說了,冉氏通了皇後的門路,掛在冉氏身上撈錢,出事了,也是冉氏出來頂缸。鬧的再厲害,還有皇後嘛。”
“說的是了,大家都在撈,憑什麽自己不撈?”
至於榷場各州份額……去他媽的,反正這玩意兒到蠻子那裏和真金白銀一樣。
隨著這幾年新產業的興起,絲綢作為硬通貨的職能逐漸降低,甚至在東都洛陽,一度出現拒收絹布的情況。
要不是杜總統叫停這種行為,隻怕一幹男耕女織的人家,就要統統中招。
不過又因為洛陽的這件事情,不少河南道鄉黨們都估摸著,這男耕女織啊,我看是要玩。
“對了,張大象還沒到漢陽?”
“屁個到漢陽,人在襄陽。”
“什麽意思?他不來漢陽作甚?”
“要說親的那家,人在襄陽啊。”
“噢?什麽來頭?在襄陽的話,怕不是南朝舊臣人家。”
“來頭不小,河東柳氏東眷。柳世隆曾孫女柳氏,年方十六,也不知怎地,早年跟著大人去過長安,碰上太原來的皇親,薛仁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便是解了困窘,就結下了這個緣分。”
“這他娘的也行?老子怎地沒攤上這等好事?!”
老李一聽是河東柳氏,頓時滿肚子的酸水,罵罵咧咧,“是柳家幾房?”
“東眷三房,柳惲之後。”
“唉,合該那姓薛的幫閑發跡。”
蕭衍立梁朝,柳惲為侍中。不僅僅是蕭氏一脈有關係,又因為柳惲常年在太湖流域治政,因此和虞氏、陳氏、章氏的關係也極好。可以這麽說,柳惲之後可能未必能做多大的官,但家底絕對比長安城東人家要富裕豐碩。
這幾年新興行業繁盛,柳惲之後根本不需要自己去琢磨,自有虞氏、陸氏等老朋友幫忙牽頭,他們柳氏不過是砸錢進去分紅就行。
薛仁貴白撿的“千金”,是真·千金!
也難怪老李這種出身丹陽郡公之家,結果舅舅不親姥姥不愛的會羨慕嫉妒恨。老李能有今天,全靠豁出去背黑鍋抱大腿外加眼光獨到。
而薛禮這貨呢?媽的運氣忒好了吧。之前給人做幫閑、狗腿子,可鄒國公家的公子,給他做幫閑丟人嗎?完了整個薛氏都沒幾個人撈著去西軍鍍金,他憑借給張大象做狗腿子,就混了一個職位,還完好無損地從沙州迴來了。
這也就罷了,畢竟真正吃肉喝湯的是程處弼,薛禮也就是撿點表麵光鮮,榮譽又不能當飯吃,過日子還得真金白銀啊。
可誰能想到,當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特麽的還真能撈個有錢的美嬌娘心有所屬非君不嫁?
還特麽讓當紅辣子雞梁豐縣子張德跑來做個中人,這真是……投好胎要技術,混的好靠運氣啊。
“癩蛤蟆還真吃上天鵝肉了……”
老李語氣發酸,他拚了老命又是幽州折騰又是複州做縣令,才置辦幾個開元通寶,弄了幾間傳世物業?
而薛禮呢?媽的什麽都沒幹,之前陪著張大象打炮**喝花酒,偶爾踢踢球騎騎馬,時常流連賭場酒肆茶館,然後一眨眼,既升官又發財?
“不要放在心上,人和人是不能比的。”
老張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安慰說道。
“老子偏不信這薛禮能靠運氣一直發跡下去!”
咬牙切齒的老李一臉的扭曲,然而張德心裏默默地說道:別豎旗啊大哥……
又因為繼母是琅琊公主殿下,這事兒就更加糾結,可以說像他這樣的出身,基本就告別自行車了。
科舉、軍功、治政、招撫……都跟他沒關係,怎麽輪也不會輪到他,頂天掛個奇葩差遣去軍中劃水,混個一官半職了賬。
想要效仿長孫衝去了遼東去塞北,去了塞北去青海,去了青海去西域,不可能的事情。
一是沒那能耐,二是沒那資本。
可不是誰的姑媽都是長孫皇後!
正月登記造冊的腳力、民夫、船工數量夠了之後,老張帶著一票屬下就乘船二次勘查。臘月裏已經合攏一塊不大的塘壩,算是魯湖的袖珍“分洪區”。正月裏這片地區的地勢較高處隻要排水妥當,剩下的就是淤泥堆肥,然後就能先種一批芋頭、茨菇、豆、麥之類的粗糧雜糧。
想要直接種稻,還要等這批粗糧雜糧把“肥力”消耗一些,不然要“燒苗”。
這些粗糧雜糧也是聊勝於無,算是多出來的進賬,又因為總製府有政策,新開墾的田地產出是盡的,不需要繳納接近六成的豆麥賦。不管大戶小戶還是山民,種地開地的積極性是相當的高。
加上江漢流行“嘬粉”,各式米粉、麵粉、豆粉成了地方“特色”,哪怕是芋頭,做成粉幹炒了吃,也是有行市銷路的。
而且芋頭粉產量不差,用“八年造”大船通過新航線運到山東河北,還是能有三四成的利。相較直接販賣稻米到洛陽,才一二成的利,反而是澱粉粗加工的利潤更大,商戶、農戶和縣鎮衙署更有聯絡促進農工商一起發力的意願。
有鑒於此,但凡更張德熟悉交情深的,都想來江漢混個一官半職。張大象雖然信中所說是讓張德幫忙給薛仁貴說親,但其實也想看看,離了長安之後,能不能混個後路給子孫。
畢竟,光靠繼承,早晚坐吃山空。
“入娘的,這冉氏越發做大了。今年蜀錦怕不是要漲價!”
罵罵咧咧的老李乘船直接到了江夏城,眼下江夏城新建的船塢數量已經初見規模,長孫無忌和李道宗的胃口又怎麽可能小。
在城樓處和張德吃著溫熱黃酒,夾了一筷子清蒸的鱸魚,鹹香入味,相當合老李口味。
“去年蜀地鮮繭減產,就能預見的事情。不過也不用怕,去年統計的漢陽鮮繭產量已經出來了。包你滿意。”
“一畝成年桑林,能產幾多?”
“五石。”
“五石?!那豈不是比蜀地要多兩倍都不止?!”
老李知道多,但萬萬沒想到多這麽多,蜀地成年桑林一年畝產鮮繭,也不過是兩石光景。而且兩石是豐收,年景絕對的好。李恪還在蜀地時,還有人拿此事當作大功,上表朝廷來著。
“那不一樣,蜀錦養蠶用的是老成法,舊年蘇絲也是這麽個做法。漢陽蠶、登萊蠶、淮揚蠶、湖州蠶已經不用這個老方法,而是用上了宣紙,是新法。再一個,蜀地的桑林種苗和漢陽的不同,就說湖州蠶,一年一畝桑林產鮮繭的毛利,都有十貫多,這可是貞觀十三年的價錢。”
“要是如此,複州各縣豈不是都瞞報了生絲產量?”
老張橫了他一眼,然後意味深長地說道,“這年頭……誰不瞞報?”
“也對啊,對付了朝廷賦稅內府土貢,剩下的不都是淨賺麽?再說了,冉氏通了皇後的門路,掛在冉氏身上撈錢,出事了,也是冉氏出來頂缸。鬧的再厲害,還有皇後嘛。”
“說的是了,大家都在撈,憑什麽自己不撈?”
至於榷場各州份額……去他媽的,反正這玩意兒到蠻子那裏和真金白銀一樣。
隨著這幾年新產業的興起,絲綢作為硬通貨的職能逐漸降低,甚至在東都洛陽,一度出現拒收絹布的情況。
要不是杜總統叫停這種行為,隻怕一幹男耕女織的人家,就要統統中招。
不過又因為洛陽的這件事情,不少河南道鄉黨們都估摸著,這男耕女織啊,我看是要玩。
“對了,張大象還沒到漢陽?”
“屁個到漢陽,人在襄陽。”
“什麽意思?他不來漢陽作甚?”
“要說親的那家,人在襄陽啊。”
“噢?什麽來頭?在襄陽的話,怕不是南朝舊臣人家。”
“來頭不小,河東柳氏東眷。柳世隆曾孫女柳氏,年方十六,也不知怎地,早年跟著大人去過長安,碰上太原來的皇親,薛仁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便是解了困窘,就結下了這個緣分。”
“這他娘的也行?老子怎地沒攤上這等好事?!”
老李一聽是河東柳氏,頓時滿肚子的酸水,罵罵咧咧,“是柳家幾房?”
“東眷三房,柳惲之後。”
“唉,合該那姓薛的幫閑發跡。”
蕭衍立梁朝,柳惲為侍中。不僅僅是蕭氏一脈有關係,又因為柳惲常年在太湖流域治政,因此和虞氏、陳氏、章氏的關係也極好。可以這麽說,柳惲之後可能未必能做多大的官,但家底絕對比長安城東人家要富裕豐碩。
這幾年新興行業繁盛,柳惲之後根本不需要自己去琢磨,自有虞氏、陸氏等老朋友幫忙牽頭,他們柳氏不過是砸錢進去分紅就行。
薛仁貴白撿的“千金”,是真·千金!
也難怪老李這種出身丹陽郡公之家,結果舅舅不親姥姥不愛的會羨慕嫉妒恨。老李能有今天,全靠豁出去背黑鍋抱大腿外加眼光獨到。
而薛禮這貨呢?媽的運氣忒好了吧。之前給人做幫閑、狗腿子,可鄒國公家的公子,給他做幫閑丟人嗎?完了整個薛氏都沒幾個人撈著去西軍鍍金,他憑借給張大象做狗腿子,就混了一個職位,還完好無損地從沙州迴來了。
這也就罷了,畢竟真正吃肉喝湯的是程處弼,薛禮也就是撿點表麵光鮮,榮譽又不能當飯吃,過日子還得真金白銀啊。
可誰能想到,當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特麽的還真能撈個有錢的美嬌娘心有所屬非君不嫁?
還特麽讓當紅辣子雞梁豐縣子張德跑來做個中人,這真是……投好胎要技術,混的好靠運氣啊。
“癩蛤蟆還真吃上天鵝肉了……”
老李語氣發酸,他拚了老命又是幽州折騰又是複州做縣令,才置辦幾個開元通寶,弄了幾間傳世物業?
而薛禮呢?媽的什麽都沒幹,之前陪著張大象打炮**喝花酒,偶爾踢踢球騎騎馬,時常流連賭場酒肆茶館,然後一眨眼,既升官又發財?
“不要放在心上,人和人是不能比的。”
老張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安慰說道。
“老子偏不信這薛禮能靠運氣一直發跡下去!”
咬牙切齒的老李一臉的扭曲,然而張德心裏默默地說道:別豎旗啊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