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好消息呀~快告訴我呀~”楚楚聲音嬌甜,一臉無聊, 在被窩裏刷手機。
孔明:“我開公司了。”
“好棒呀。”楚楚打了個哈欠, “你好厲害呀。”
孔明坐在地板上, 牆壁上的視窗外是漆黑的宇宙和無數的運輸飛船。
那些飛船都是貨運飛船。
他的“產品”正在整個銀河係裏熱銷!
從公司成立以來的十五天裏已經為他賺下了這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財富。他不但償還完了所有的貸款, 還跟許多公司簽訂了新的合同。
但這都不如楚楚更吸引他。
她的表情木然中帶著一絲厭煩和無謂,她嘴裏還說著哄他的甜言蜜語。
她真是可愛。
“你想不想到我的公司來看一看?”孔明問。
“想呀想呀。”楚楚放下手機,下床,脫衣服, 進浴室放水。晨起一個澡是多麽舒服的事!
“你的公司叫什麽名字呀?”她終於問了。
“叫人工智能。”ai, 簡單粗暴直接,一望即知。
而且從此以後, 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將會被他的公司重新改寫。
楚楚愣了, “不是早就有人工智能了嗎?”她脫下睡衣,突然明白過來!
“你已經破解我的代碼了嗎?”她大叫。
孔明終於忍不住得意起來。在別人麵前得意, 總不如在她麵前得意暢快。
他想跟她分享他的成功!
“不算是破解,我隻是照抄了你的代碼……其中的一小段。”他笑著說。
現在人類的人工智能, 機械生命卡了在一個相當微妙分水嶺。
一邊是大量用於具有重複性的工作的人工智能, 它們被設定了複雜詳細的程序, 每一秒, 每一個計算都不會脫軌。
楚楚喜歡用的那個機械身體上搭載的多數就是這種人工智能。
有科學家認為這根本不能算人工智能, 就是低級的機器人,最多做成人類的外表而已。
另一邊則是科學家一直希望突破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使用李林博士的概念:以簡單的邏輯線來操縱,讓它可以自由成長的智慧型人工智能。
自從李林博士之後,無數的科學家都在用同樣的方法做人工智能。他們能複製李林博士的成功,卻始終無法突破。似乎李林博士當年成功的實驗就已經是這個技術能達到的頂點了。
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項技術如果無法再進步,那它就在誕生的同時已經死去了。人們終究會淘汰它的。
可科學家們製作的人工智能始終不能突破它的邏輯線,自行進化出第三條、第四條邏輯線。
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李林博士的論文在結尾也在設想,由科學家們給人工智能設定出兩個它生來就必須遵守的邏輯線以後,人工智能理應在自我學習的過程出進化出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乃至無數條屬於它自己的邏輯線!
到那一刻,才能承認這個人工智能真的進化了。
楚楚的進化就在於她突破了設定的人設,進化出了另一條邏輯線。
——保護地球與保護人類。
當然是她眼中的地球和人類。
就是虛擬遊戲與虛擬人物。
這讓她從“它”變成了“她”。
而且誰也不知道她從此以後還會不會進化出別的邏輯線。
那是很有可能的。
他到底也沒能再從虛擬遊戲中找出第二個有進化可能的虛擬角色。而用【楚楚】進行實驗得出的結果都沒有任何價值。沒有一個人能和楚楚一樣。
三周以前,他簽訂的關於研究更有效的人造人的合同已經快要到期了,那些公司都來問他研究結果如何,有沒有進展,最主要的是有沒有可以用來賺錢的進展。
如果沒有任何進展,有兩家公司已經打算撤迴對他的資助了。
資助者減少,銀行就會立刻催他還款。
正確的解決辦法是立刻去找新的投資人。
sd公司的總裁本傑明還特意給他發了一封郵件問候他,看起來是很關心他在離開公司以後有沒有什麽困難,有沒有什麽為難的事,他很願意提供幫助。
連新的投資人都在等著他開口了。
孔明卻寧可賠違約金也要跟所有人解除合同。
然後轉身就注冊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專利。
他做事開始不再像一個學者書呆子,而是像一個商人。
他獨得專利後就注冊了公司。全公司就他一個人。
員工全都是人造人和機械人,他模仿其他公司,就用公司的職員做展示品,向所有人展示他的人工智能到底高明在哪裏。
而他身為《虛擬世界》前創始人的身份也讓他的一舉一動都無比醒目顯眼,輕而易舉的就走進大眾的視線。
無數星際網絡媒體從他被踢出sd公司後就一直追蹤他,到他欠下巨債更是無數人都感歎他又上當受騙了,許多喜歡《虛擬世界》的玩家還倡導給他捐款,幫助他有可能會遇上的下一個合同陷阱。
等他解除了合同,背了違約金,自然又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推送。
還有人猜測假如現在《虛擬世界》仍在孔明手中,他賣掉遊戲能不能還清所有的欠債?
跟著他注冊公司,並在公司主頁上開始宣傳他的產品。
隻有一個產品。
新的人工智能係統。
孔明站在中間,左邊是人造人,右邊是機械人,都搭載了他製作的係統。
他對著整個銀河係的人說:“從今天起,你們會忘掉其他的人工智能,隻記得我的ai。”
他說,他的人工智能隻有一條邏輯線,就是時間線。
這正是李林博士的做法。用最少的邏輯線來建立最先進的人工智能係統。
但隻用一條時間線,這就意味著缺少另一條邏輯線來保護人工智能,這可能會造成“小明”的悲劇重演。
孔明說他的係統已經突破了這個限製。
他的ai隻有一條時間線。它隻會記得誕生之初的時間,這個邏輯線是無法跨越也無法修改的,就像人類一樣。
而它誕生後,每一天都在學習。學習它接觸到的每一點知識。
這同樣也是李林博士的設計,人工智能每遇到一個人,每看到一件事,都會延伸出兩個可能,一個是0,一個是1,從人類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是肯定,一個是否定。
假如眼前有兩條路,那走上去的那一條就是肯定迴答,另一條沒有去走的路是否定迴答。
任何一個人類站在路口也隻能選擇一條路。
孔明說,他的ai是不會有兩個選擇的,非0即1,正是這個選擇限製了ai的發展。
他的ai沒有選擇權。
他的ai會從周圍人的反應中獲取信息,來判斷應該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前的人工智能,當它眼前擺著兩條路時,它需要選擇走上一條路;當它麵前是十條路時,它隻能重複進行選擇,直到最後隻剩下兩個選擇時,選擇其中一條。
而如果是他的ai,它會一次獲取這十條路的信息,再進行一次選擇就可以得出結果。
這的確是一個進步,隻是似乎沒有那麽偉大。
有人提出置疑。
也有人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項什麽樣的改變!
一個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僅僅麵對十條路這樣的選擇的,它們的計算非常龐大,速度非常快。
而信息的來源也可以更加複雜。
對以前的人工智能來說,每次隻能處理兩個信息。對孔明的ai來說,卻可以將複雜的信息隻進行一次處理——這非常符合人類的思考模式!
一個人站在路口時,他會考慮的前方的交通燈要花多少時間,這條路上的路況如何,路上的車輛有多少,同路的人行有多少,逆行的行人有多少。
現在是什麽時間?
他一會兒要去辦什麽事?
他在這個路口要花多少時間?
他去辦的事要花多少時間?
等他辦完事是幾點?總共花了多少時間?
甚至還有一些無關的信息會一起匯入他的腦海。
身邊這個女孩子穿的裙子的長短;
旁邊這個老人會不會摔倒;
對麵的那輛車是什麽牌子的?
這個路口有沒有警察?
路對麵有一家店可以買到香煙;
他聞到了炸雞的香味。
……
等等。
那麽這個人下一步可能會去買炸雞。
也可能過了路口以後先去買一包煙。
他還可能因為過多關注身邊的女孩子而錯過交通燈。
他也可能為了避讓老人而換另一個方向走。
孔明:“我開公司了。”
“好棒呀。”楚楚打了個哈欠, “你好厲害呀。”
孔明坐在地板上, 牆壁上的視窗外是漆黑的宇宙和無數的運輸飛船。
那些飛船都是貨運飛船。
他的“產品”正在整個銀河係裏熱銷!
從公司成立以來的十五天裏已經為他賺下了這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財富。他不但償還完了所有的貸款, 還跟許多公司簽訂了新的合同。
但這都不如楚楚更吸引他。
她的表情木然中帶著一絲厭煩和無謂,她嘴裏還說著哄他的甜言蜜語。
她真是可愛。
“你想不想到我的公司來看一看?”孔明問。
“想呀想呀。”楚楚放下手機,下床,脫衣服, 進浴室放水。晨起一個澡是多麽舒服的事!
“你的公司叫什麽名字呀?”她終於問了。
“叫人工智能。”ai, 簡單粗暴直接,一望即知。
而且從此以後, 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將會被他的公司重新改寫。
楚楚愣了, “不是早就有人工智能了嗎?”她脫下睡衣,突然明白過來!
“你已經破解我的代碼了嗎?”她大叫。
孔明終於忍不住得意起來。在別人麵前得意, 總不如在她麵前得意暢快。
他想跟她分享他的成功!
“不算是破解,我隻是照抄了你的代碼……其中的一小段。”他笑著說。
現在人類的人工智能, 機械生命卡了在一個相當微妙分水嶺。
一邊是大量用於具有重複性的工作的人工智能, 它們被設定了複雜詳細的程序, 每一秒, 每一個計算都不會脫軌。
楚楚喜歡用的那個機械身體上搭載的多數就是這種人工智能。
有科學家認為這根本不能算人工智能, 就是低級的機器人,最多做成人類的外表而已。
另一邊則是科學家一直希望突破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使用李林博士的概念:以簡單的邏輯線來操縱,讓它可以自由成長的智慧型人工智能。
自從李林博士之後,無數的科學家都在用同樣的方法做人工智能。他們能複製李林博士的成功,卻始終無法突破。似乎李林博士當年成功的實驗就已經是這個技術能達到的頂點了。
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項技術如果無法再進步,那它就在誕生的同時已經死去了。人們終究會淘汰它的。
可科學家們製作的人工智能始終不能突破它的邏輯線,自行進化出第三條、第四條邏輯線。
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李林博士的論文在結尾也在設想,由科學家們給人工智能設定出兩個它生來就必須遵守的邏輯線以後,人工智能理應在自我學習的過程出進化出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乃至無數條屬於它自己的邏輯線!
到那一刻,才能承認這個人工智能真的進化了。
楚楚的進化就在於她突破了設定的人設,進化出了另一條邏輯線。
——保護地球與保護人類。
當然是她眼中的地球和人類。
就是虛擬遊戲與虛擬人物。
這讓她從“它”變成了“她”。
而且誰也不知道她從此以後還會不會進化出別的邏輯線。
那是很有可能的。
他到底也沒能再從虛擬遊戲中找出第二個有進化可能的虛擬角色。而用【楚楚】進行實驗得出的結果都沒有任何價值。沒有一個人能和楚楚一樣。
三周以前,他簽訂的關於研究更有效的人造人的合同已經快要到期了,那些公司都來問他研究結果如何,有沒有進展,最主要的是有沒有可以用來賺錢的進展。
如果沒有任何進展,有兩家公司已經打算撤迴對他的資助了。
資助者減少,銀行就會立刻催他還款。
正確的解決辦法是立刻去找新的投資人。
sd公司的總裁本傑明還特意給他發了一封郵件問候他,看起來是很關心他在離開公司以後有沒有什麽困難,有沒有什麽為難的事,他很願意提供幫助。
連新的投資人都在等著他開口了。
孔明卻寧可賠違約金也要跟所有人解除合同。
然後轉身就注冊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專利。
他做事開始不再像一個學者書呆子,而是像一個商人。
他獨得專利後就注冊了公司。全公司就他一個人。
員工全都是人造人和機械人,他模仿其他公司,就用公司的職員做展示品,向所有人展示他的人工智能到底高明在哪裏。
而他身為《虛擬世界》前創始人的身份也讓他的一舉一動都無比醒目顯眼,輕而易舉的就走進大眾的視線。
無數星際網絡媒體從他被踢出sd公司後就一直追蹤他,到他欠下巨債更是無數人都感歎他又上當受騙了,許多喜歡《虛擬世界》的玩家還倡導給他捐款,幫助他有可能會遇上的下一個合同陷阱。
等他解除了合同,背了違約金,自然又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推送。
還有人猜測假如現在《虛擬世界》仍在孔明手中,他賣掉遊戲能不能還清所有的欠債?
跟著他注冊公司,並在公司主頁上開始宣傳他的產品。
隻有一個產品。
新的人工智能係統。
孔明站在中間,左邊是人造人,右邊是機械人,都搭載了他製作的係統。
他對著整個銀河係的人說:“從今天起,你們會忘掉其他的人工智能,隻記得我的ai。”
他說,他的人工智能隻有一條邏輯線,就是時間線。
這正是李林博士的做法。用最少的邏輯線來建立最先進的人工智能係統。
但隻用一條時間線,這就意味著缺少另一條邏輯線來保護人工智能,這可能會造成“小明”的悲劇重演。
孔明說他的係統已經突破了這個限製。
他的ai隻有一條時間線。它隻會記得誕生之初的時間,這個邏輯線是無法跨越也無法修改的,就像人類一樣。
而它誕生後,每一天都在學習。學習它接觸到的每一點知識。
這同樣也是李林博士的設計,人工智能每遇到一個人,每看到一件事,都會延伸出兩個可能,一個是0,一個是1,從人類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個是肯定,一個是否定。
假如眼前有兩條路,那走上去的那一條就是肯定迴答,另一條沒有去走的路是否定迴答。
任何一個人類站在路口也隻能選擇一條路。
孔明說,他的ai是不會有兩個選擇的,非0即1,正是這個選擇限製了ai的發展。
他的ai沒有選擇權。
他的ai會從周圍人的反應中獲取信息,來判斷應該做出什麽樣的選擇。
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前的人工智能,當它眼前擺著兩條路時,它需要選擇走上一條路;當它麵前是十條路時,它隻能重複進行選擇,直到最後隻剩下兩個選擇時,選擇其中一條。
而如果是他的ai,它會一次獲取這十條路的信息,再進行一次選擇就可以得出結果。
這的確是一個進步,隻是似乎沒有那麽偉大。
有人提出置疑。
也有人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項什麽樣的改變!
一個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僅僅麵對十條路這樣的選擇的,它們的計算非常龐大,速度非常快。
而信息的來源也可以更加複雜。
對以前的人工智能來說,每次隻能處理兩個信息。對孔明的ai來說,卻可以將複雜的信息隻進行一次處理——這非常符合人類的思考模式!
一個人站在路口時,他會考慮的前方的交通燈要花多少時間,這條路上的路況如何,路上的車輛有多少,同路的人行有多少,逆行的行人有多少。
現在是什麽時間?
他一會兒要去辦什麽事?
他在這個路口要花多少時間?
他去辦的事要花多少時間?
等他辦完事是幾點?總共花了多少時間?
甚至還有一些無關的信息會一起匯入他的腦海。
身邊這個女孩子穿的裙子的長短;
旁邊這個老人會不會摔倒;
對麵的那輛車是什麽牌子的?
這個路口有沒有警察?
路對麵有一家店可以買到香煙;
他聞到了炸雞的香味。
……
等等。
那麽這個人下一步可能會去買炸雞。
也可能過了路口以後先去買一包煙。
他還可能因為過多關注身邊的女孩子而錯過交通燈。
他也可能為了避讓老人而換另一個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