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原來我是禍水命[快穿] 作者:三分流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2章 062
當一個人忽然站出來冒天下之大不韙和一大群人對抗, 肯定會引起議論, 說不定還會有不讚同,畢竟世人都崇尚的是中庸之道,而且大都好名。
這一點誰都不會例外,在讀書人中尤為甚,畢竟他們求的就是生前身後名,對得罪大部分讀書人的事都不願意去做。
所以裴相不止一次的暗示過夢見,你這樣還要不要名聲了?薑家等人本來就有意詆毀你的名聲, 你這樣往死裏得罪世家, 得罪讀書人, 想過他們如何說你的名聲?
夢見道,“本宮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眼下不過一群庸碌之輩妄以名聲要挾於我,何懼之有?”
她的功過都要計入史書,就算一時有人詆毀,等到後世自會有人通過史書還她清白。
心智之堅定,行為之果決, 裴相都要甘拜下風。
故而,在她初步獲得勝利,品嚐戰果之時, 剩下的朝臣簡直是無一不拜服在她身下, 再無人敢挑釁她的威嚴, 也再無人說她不該出入無極殿, 這都成了既定事實, 還有什麽好爭論的?
對於她要封後之事,再也無反對。
——經過此事,誰都看出了這位娘娘手段心智之強,真和她的才華一樣舉世罕見。
而且她還不在乎名聲,一個什麽都不缺的上位者,連名聲都不在乎了,你還指望她懼怕什麽?
在後世還有句話,不要輕易表示你的憤怒,因為一旦表示出,最先顯露的就是你對憤怒無能為力的無能。
楚相無能嗎?
當然不,他能登上相位,雖有家族之光,可若是無能,也無法上位,隻是他低估了夢見的鐵血強硬程度,還有永嘉帝信任她的程度。
所以現在楚相就尷尬了,因為夢見壓根沒有請他再次上朝的意思,照樣我行我素,一點都不掩飾自己培養羽翼的目的,提拔人手快速填補人手空白。
他不動,就能眼睜睜看著政敵實力飛快增長,動就讓自己沒臉,畢竟當初是他先罷朝,雖然說政客大都不要臉,一個個的臉後心黑,可是這樣的沒臉對名聲的打擊無疑是雪上加霜。
幸好,這個時候陛下“病愈”了,給楚相一個台階,他也沒有死強著,順勢就下來了。
病愈的永嘉帝再次提起了之前擱置的兩個議案,這次剛剛迴歸朝堂的楚相都沒有反對。
冊封夢見為後的聖旨立刻傳遍了長安城。
可因封後大典需要時間籌備,且皇後朝服什麽都需要準備,所以夢見現在還不算是“名副其實”的皇後,可因鳳印早已經在她手上,她戰鬥力之強,天下怕是沒有人不知道了,就是薑賢妃,楚淑妃都不敢在這個時候觸她黴頭,非常乖順的前來請安。
她在後宮的威信,和永嘉帝也差不離了,朝臣也對丹陛下的鳳椅睜一隻閉隻眼了。
普通百姓倒還好,他們之前跟著湊了一番熱鬧,發現自己的生活並無改變,也不覺得皇後娘娘臨朝聽政有什麽了,倒是之前靜坐抗議完全被人無視要變成笑話的書生在私下瘋狂的詆毀。
——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現在雖然沒有二君,可有了二聖,二聖臨朝,牝雞司晨,違背禮製,必會造成大亂!
可百姓都說了,你們說這些有什麽用?皇後娘娘根本不在乎。
之前抗議沒見你們冒出來個水花?你們不滿這形式,有骨氣就撞死在宮門口,再不濟,這書不要讀了,這功名不要考了,迴家做田舍翁去吧。
這簡直讓人羞憤難當。
大概是這種氛圍終於讓讀書人十分難以忍受,在封後大典越發臨近之時,忽的有一書生吊死在了家中,隻留下一封控訴夢見的血書。
血書中說當日在宮門外靜坐時被皇後指使的侍衛打成暗傷,迴來後日日吐血,再聽朝中二聖臨朝,自覺再不說出心中所想,根本是妄讀聖賢書,故而在血書中留下了斥責夢見的十大罪。
第一條就是牝雞司晨,擾亂朝綱。
此血書瞬間傳遍了天下,之前被強行壓下的聲浪再次沸騰起來,擁有十大罪之人,怎麽可以坐上母儀天下之位?
群起激憤。
就在這時,有吏部一郎中上書,在皇後主導的互市、科舉改製的事中,多有人貪贓枉法,趁機私吞他人財產,不惜栽贓陷害,可皇後對此充耳不聞,一意孤行推行改製,可知繁華之下埋葬了多少白骨?
這猶如一個信號,彈劾夢見的折子從全國各地的飛來。
——在夢見的咄咄逼人之下,楚相終是無法再繼續按捺下去,由他主導的彈劾浪潮帶著一股破釜沉舟,你死我活的氣勢而來。
勢必要攪黃封後大典,並且要夢見徹底無法翻身。
改革必定是充滿阻力的,還會暴露出種種問題,有些好意在下達基層之時,也會被扭曲,世家的影響力何其強大?在一地繁衍超過數百年,對其地的掌控和土皇帝也沒有什麽兩樣了,永嘉帝夢見要瓦解的就是這種影響力。
可想要瓦解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最起碼要一代人的努力。
在瓦解之前,都是世家說了算的,所以說如果世家真的要找麻煩,手段層不不窮,隻是之前楚相覺得時機未到,所有問題都壓下了,直到現在,他一抬手,各種問題暴露了出來,劍指夢見。
楚相心道,這次看你如何脫身!
這可都不是偽造,就是陛下去查,那也是確有其事。
出如此多問題,毫不避諱結黨營私,草菅人命,結黨營私,罔顧民意,怎麽配得上皇後之位?
之前楚相罷朝是朝廷上層的事,並未牽扯到中下層,可這次是從下而上,如從深海卷來的潮水,一波波的不給人喘息機會,一浪更比一浪高,勢必逼永嘉帝處置了夢見。
**
蓬萊殿。
香蘭不由驚唿出聲,“娘娘!”
夢見恍若未聞,隻是靠在床上拿著手帕擦了擦鼻腔裏忽然湧出來的鮮血,在彈劾她的第一道折子送到朝中之時,夢見就稱病了,誰都以為她和之前的永嘉帝一樣是稱病,可是隻有蓬萊殿的人知曉,她是真的病入膏肓,每日都是湯藥不斷,可人已經迅速的消瘦下去了,隻是因為她的威儀,幾乎沒有多少人注意她消瘦的不太正常。
永嘉帝自被夢見告知之後,就有不真實之感,現在仍舊如此。
夢見道,“若不是我當日下令不得蠻力驅趕那群書生,誰違反便以違抗君命之罪論處,還讓內侍去盯著,那個時候就該開始了。”
隻要造成了大規模的讀書人死亡,當初的抗議之聲也不是那麽容易忽略,楚相怕是想以此做機會,可惜夢見根本沒給他機會,導致了後來的尷尬。
不過黑白一張嘴,他現在照樣可以以此做文章。
“現在是他苦心籌備的局勢,為了阻止封後大典,他怕是動用了絕大數力量,陛下可順著蛛絲馬跡去查,這都是其世家羽翼。”
看她如今還在為朝堂籌謀,永嘉帝心中蔓延了一股讓他險些落淚的悲意,伸手握住了她的手,“不、不要說了。”
所有人都說夢見是個追求名利權勢,為此不擇手段的人,所以之前他把調兵之權都給予她後,所有人都覺得他真的快被她迷瘋了,可作為最為她最親近的人,也是看著她一步步長成的人,自認為可以說是最為了解她的人。
她可以說是他見過最不慕權勢,最無私之人。
她所做的都是為了大唐,就算臨死之前,還在想著這些事情。
許多人臨死之前都會顯得麵目可憎,可夢見不是,就算如此年少,就算她的年華才剛剛開始,就算她已經到達如此高位,他也沒有見過她露出不舍,憎恨,隻是平靜的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永嘉帝心想,再不會有這樣一個人了,如此驚才絕豔,卻又短暫的從朕眼前走過。
夢見道,“我不說了,陛下又如何知道怎麽破局?”
這樣的大勢,永嘉帝決不可不管無視,夢見道,“我死後,這樣的大勢會止住,陛下也可順著這次的痕跡鏟除其羽翼,可是楚相卻難以搬倒,我苦思許久,都找不到方法,可是有人給我送上了枕頭。”
麵對永嘉帝困惑的視線,夢見道,“陛下,您可知巫蠱?”
看永嘉帝神色大變,夢見淡然道,“楚采女和祝九娘在宮中行巫蠱之事,咒魘皇後,罪不容赦,楚淑妃牽涉其中,楚相教女不嚴,造成如此大禍,撤去相位。”撤去了,起複就難了。
沒了楚相,再找機會除去薑尚書,世家,不足為懼了。
至於楚采女,祝九娘,這樣的小人物她從未放在眼中,她們為何咒魘她,她也懶得追究,隻是在有人悄悄告訴她時,她知道這是一個絕妙的機會,讓人不要聲張,靜待時機。
她是自己得病死的,可是誰知道呢?說是咒魘而死,那就是咒魘而死,一國皇後因此而死,牽扯多廣,都情有可原。
人確實是楚家送入宮中的,巫蠱也是確有其事,現在誰都知曉現在彈劾是他主導的,她若是死了,誰能說其中沒有關聯呢?
——不管她身上有多少汙名,有多少人盼著封後大典進行不下去,可是沒有人會否認她的政治社會影響力。
楚相也想不到她會以死破局,並且以此把世家之勢代入了地獄。
——就算是聽到她身體不好,多喝湯藥,也不會想到這一點。
永嘉帝還想對她說什麽,夢見卻道,“如此良機,不可再得,陛下不要這裏浪費時間了,快去準備吧。”
第63章 063
之前麵對彈劾, 還有文武百官的抗議, 夢見從未有半分退卻,還敢闖入無極殿,和那郎中辯白。
之後種種,都可見她的鐵血手腕。
這次稱病,在楚相看來就是示弱,看出了浪聲滔天,無法像之前一樣無視或者以強硬手段鎮壓, 這讓他們士氣大振。
——和夢見明裏暗裏交鋒這麽久, 他們從未占到多少便宜, 這次精心籌備的反攻,隻能勝, 不能敗!
所以在夢見稱病之後,楚相非但沒有讓人停止彈劾,反而添油加火,務必讓這燒的更熱烈一些。
因皇後臥病在床,永嘉帝臉上也帶著憔悴之色, 當朝質問大臣,“皇後為人,難道你們不知?無論是互市還是科舉改製, 哪一樣不是利國利民?你們若是有半分皇後無私之心, 也不會人如此詆毀皇後!”
“皇後因為病重, 你們非但沒有半分體諒, 還變本加厲, 朕要在這問你們,你們可還對得起自己的官職?對得起皇後的良苦用心?對朕對皇後,可還有半分敬畏之心?”
永嘉帝一向是溫文爾雅,溫柔俊美,對朝臣一向寬仁,就算楚相等人早就知道這隻是一張迷惑人的麵具,仍舊早就習慣了他的做派,故而在他露出這樣少見的疾言厲色,所有人都有些驚訝。
陛下竟然真的震怒至此?
之前陛下給皇後調兵之權就已經讓人意識到了,陛下真的對皇後非同一般的信重,可今天看到他如此不顧過往形象,仍舊讓人覺得震驚。
可震驚歸震驚,楚相絕不準許有半分差池!
之後永嘉帝召楚相裴相等人入紫宸殿,麵無表情道,“楚相非要如此?”
楚相心道,你們對我們下手之時,可沒有半分猶豫和心軟,溺水的人尚且會為了生存掙紮,況且是我們?
除卻種種偏見和立場不同,平心而論,對夢見,楚相是佩服的,因為從未有有一女子創出如此功績,不曾有女子寫出三本《論世家》這樣的驚世奇書,也不曾有女子如此年幼便和朝臣較力,逼的他不得不拿出十二的心來對付她。
就是他也要承認,夢見驚才絕豔,世間難尋,他甚至十分理解為什麽永嘉帝給予了她這麽多前所未有的榮寵,可還是那句話,理解歸理解,立場不同,他們不想死,隻能逼對方去死了。
故而悠然道,“陛下是何意?”
“因微臣和娘娘之前的爭執,為避免誤會,自第一封彈劾奏折起,微臣就未發表一言。”
這話,不要說永嘉帝,就是侍候的人,也聽出來,這就是托詞。
他當然不必說,因為他想說的其他人都替他說了。
永嘉帝道,“楚相在這裏也不願和朕明說?”
他似是疲憊傷心的歎了口氣,後掩麵道,“朕和皇後,鶼鰈情深,皇後重病,朕恐鴛鴦失伴,日夜焦慮,不得安眠,你們卻在此時把事情鬧大,眼裏可還有朕和皇後?”
若不是永嘉帝,楚相就要當場說是,一鼓作氣,再而衰,錯過了這個時機,他們再蓄力不知道何時,而且再難造成這樣的聲勢。
故而楚相道,“陛下龍體關乎社稷,若是身體不適,應請太醫診治,娘娘也是如此。”
“微臣知曉陛下是擔憂娘娘身體,微臣也知曉此事在此不合時機,畢竟封後大典在即,可事情豈能隨臣的心意?”
聽到這,永嘉帝似是更為傷心失望,對著他們道,“你們迴吧。”
“朕去陪皇後。”
當一個人忽然站出來冒天下之大不韙和一大群人對抗, 肯定會引起議論, 說不定還會有不讚同,畢竟世人都崇尚的是中庸之道,而且大都好名。
這一點誰都不會例外,在讀書人中尤為甚,畢竟他們求的就是生前身後名,對得罪大部分讀書人的事都不願意去做。
所以裴相不止一次的暗示過夢見,你這樣還要不要名聲了?薑家等人本來就有意詆毀你的名聲, 你這樣往死裏得罪世家, 得罪讀書人, 想過他們如何說你的名聲?
夢見道,“本宮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眼下不過一群庸碌之輩妄以名聲要挾於我,何懼之有?”
她的功過都要計入史書,就算一時有人詆毀,等到後世自會有人通過史書還她清白。
心智之堅定,行為之果決, 裴相都要甘拜下風。
故而,在她初步獲得勝利,品嚐戰果之時, 剩下的朝臣簡直是無一不拜服在她身下, 再無人敢挑釁她的威嚴, 也再無人說她不該出入無極殿, 這都成了既定事實, 還有什麽好爭論的?
對於她要封後之事,再也無反對。
——經過此事,誰都看出了這位娘娘手段心智之強,真和她的才華一樣舉世罕見。
而且她還不在乎名聲,一個什麽都不缺的上位者,連名聲都不在乎了,你還指望她懼怕什麽?
在後世還有句話,不要輕易表示你的憤怒,因為一旦表示出,最先顯露的就是你對憤怒無能為力的無能。
楚相無能嗎?
當然不,他能登上相位,雖有家族之光,可若是無能,也無法上位,隻是他低估了夢見的鐵血強硬程度,還有永嘉帝信任她的程度。
所以現在楚相就尷尬了,因為夢見壓根沒有請他再次上朝的意思,照樣我行我素,一點都不掩飾自己培養羽翼的目的,提拔人手快速填補人手空白。
他不動,就能眼睜睜看著政敵實力飛快增長,動就讓自己沒臉,畢竟當初是他先罷朝,雖然說政客大都不要臉,一個個的臉後心黑,可是這樣的沒臉對名聲的打擊無疑是雪上加霜。
幸好,這個時候陛下“病愈”了,給楚相一個台階,他也沒有死強著,順勢就下來了。
病愈的永嘉帝再次提起了之前擱置的兩個議案,這次剛剛迴歸朝堂的楚相都沒有反對。
冊封夢見為後的聖旨立刻傳遍了長安城。
可因封後大典需要時間籌備,且皇後朝服什麽都需要準備,所以夢見現在還不算是“名副其實”的皇後,可因鳳印早已經在她手上,她戰鬥力之強,天下怕是沒有人不知道了,就是薑賢妃,楚淑妃都不敢在這個時候觸她黴頭,非常乖順的前來請安。
她在後宮的威信,和永嘉帝也差不離了,朝臣也對丹陛下的鳳椅睜一隻閉隻眼了。
普通百姓倒還好,他們之前跟著湊了一番熱鬧,發現自己的生活並無改變,也不覺得皇後娘娘臨朝聽政有什麽了,倒是之前靜坐抗議完全被人無視要變成笑話的書生在私下瘋狂的詆毀。
——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現在雖然沒有二君,可有了二聖,二聖臨朝,牝雞司晨,違背禮製,必會造成大亂!
可百姓都說了,你們說這些有什麽用?皇後娘娘根本不在乎。
之前抗議沒見你們冒出來個水花?你們不滿這形式,有骨氣就撞死在宮門口,再不濟,這書不要讀了,這功名不要考了,迴家做田舍翁去吧。
這簡直讓人羞憤難當。
大概是這種氛圍終於讓讀書人十分難以忍受,在封後大典越發臨近之時,忽的有一書生吊死在了家中,隻留下一封控訴夢見的血書。
血書中說當日在宮門外靜坐時被皇後指使的侍衛打成暗傷,迴來後日日吐血,再聽朝中二聖臨朝,自覺再不說出心中所想,根本是妄讀聖賢書,故而在血書中留下了斥責夢見的十大罪。
第一條就是牝雞司晨,擾亂朝綱。
此血書瞬間傳遍了天下,之前被強行壓下的聲浪再次沸騰起來,擁有十大罪之人,怎麽可以坐上母儀天下之位?
群起激憤。
就在這時,有吏部一郎中上書,在皇後主導的互市、科舉改製的事中,多有人貪贓枉法,趁機私吞他人財產,不惜栽贓陷害,可皇後對此充耳不聞,一意孤行推行改製,可知繁華之下埋葬了多少白骨?
這猶如一個信號,彈劾夢見的折子從全國各地的飛來。
——在夢見的咄咄逼人之下,楚相終是無法再繼續按捺下去,由他主導的彈劾浪潮帶著一股破釜沉舟,你死我活的氣勢而來。
勢必要攪黃封後大典,並且要夢見徹底無法翻身。
改革必定是充滿阻力的,還會暴露出種種問題,有些好意在下達基層之時,也會被扭曲,世家的影響力何其強大?在一地繁衍超過數百年,對其地的掌控和土皇帝也沒有什麽兩樣了,永嘉帝夢見要瓦解的就是這種影響力。
可想要瓦解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最起碼要一代人的努力。
在瓦解之前,都是世家說了算的,所以說如果世家真的要找麻煩,手段層不不窮,隻是之前楚相覺得時機未到,所有問題都壓下了,直到現在,他一抬手,各種問題暴露了出來,劍指夢見。
楚相心道,這次看你如何脫身!
這可都不是偽造,就是陛下去查,那也是確有其事。
出如此多問題,毫不避諱結黨營私,草菅人命,結黨營私,罔顧民意,怎麽配得上皇後之位?
之前楚相罷朝是朝廷上層的事,並未牽扯到中下層,可這次是從下而上,如從深海卷來的潮水,一波波的不給人喘息機會,一浪更比一浪高,勢必逼永嘉帝處置了夢見。
**
蓬萊殿。
香蘭不由驚唿出聲,“娘娘!”
夢見恍若未聞,隻是靠在床上拿著手帕擦了擦鼻腔裏忽然湧出來的鮮血,在彈劾她的第一道折子送到朝中之時,夢見就稱病了,誰都以為她和之前的永嘉帝一樣是稱病,可是隻有蓬萊殿的人知曉,她是真的病入膏肓,每日都是湯藥不斷,可人已經迅速的消瘦下去了,隻是因為她的威儀,幾乎沒有多少人注意她消瘦的不太正常。
永嘉帝自被夢見告知之後,就有不真實之感,現在仍舊如此。
夢見道,“若不是我當日下令不得蠻力驅趕那群書生,誰違反便以違抗君命之罪論處,還讓內侍去盯著,那個時候就該開始了。”
隻要造成了大規模的讀書人死亡,當初的抗議之聲也不是那麽容易忽略,楚相怕是想以此做機會,可惜夢見根本沒給他機會,導致了後來的尷尬。
不過黑白一張嘴,他現在照樣可以以此做文章。
“現在是他苦心籌備的局勢,為了阻止封後大典,他怕是動用了絕大數力量,陛下可順著蛛絲馬跡去查,這都是其世家羽翼。”
看她如今還在為朝堂籌謀,永嘉帝心中蔓延了一股讓他險些落淚的悲意,伸手握住了她的手,“不、不要說了。”
所有人都說夢見是個追求名利權勢,為此不擇手段的人,所以之前他把調兵之權都給予她後,所有人都覺得他真的快被她迷瘋了,可作為最為她最親近的人,也是看著她一步步長成的人,自認為可以說是最為了解她的人。
她可以說是他見過最不慕權勢,最無私之人。
她所做的都是為了大唐,就算臨死之前,還在想著這些事情。
許多人臨死之前都會顯得麵目可憎,可夢見不是,就算如此年少,就算她的年華才剛剛開始,就算她已經到達如此高位,他也沒有見過她露出不舍,憎恨,隻是平靜的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永嘉帝心想,再不會有這樣一個人了,如此驚才絕豔,卻又短暫的從朕眼前走過。
夢見道,“我不說了,陛下又如何知道怎麽破局?”
這樣的大勢,永嘉帝決不可不管無視,夢見道,“我死後,這樣的大勢會止住,陛下也可順著這次的痕跡鏟除其羽翼,可是楚相卻難以搬倒,我苦思許久,都找不到方法,可是有人給我送上了枕頭。”
麵對永嘉帝困惑的視線,夢見道,“陛下,您可知巫蠱?”
看永嘉帝神色大變,夢見淡然道,“楚采女和祝九娘在宮中行巫蠱之事,咒魘皇後,罪不容赦,楚淑妃牽涉其中,楚相教女不嚴,造成如此大禍,撤去相位。”撤去了,起複就難了。
沒了楚相,再找機會除去薑尚書,世家,不足為懼了。
至於楚采女,祝九娘,這樣的小人物她從未放在眼中,她們為何咒魘她,她也懶得追究,隻是在有人悄悄告訴她時,她知道這是一個絕妙的機會,讓人不要聲張,靜待時機。
她是自己得病死的,可是誰知道呢?說是咒魘而死,那就是咒魘而死,一國皇後因此而死,牽扯多廣,都情有可原。
人確實是楚家送入宮中的,巫蠱也是確有其事,現在誰都知曉現在彈劾是他主導的,她若是死了,誰能說其中沒有關聯呢?
——不管她身上有多少汙名,有多少人盼著封後大典進行不下去,可是沒有人會否認她的政治社會影響力。
楚相也想不到她會以死破局,並且以此把世家之勢代入了地獄。
——就算是聽到她身體不好,多喝湯藥,也不會想到這一點。
永嘉帝還想對她說什麽,夢見卻道,“如此良機,不可再得,陛下不要這裏浪費時間了,快去準備吧。”
第63章 063
之前麵對彈劾, 還有文武百官的抗議, 夢見從未有半分退卻,還敢闖入無極殿,和那郎中辯白。
之後種種,都可見她的鐵血手腕。
這次稱病,在楚相看來就是示弱,看出了浪聲滔天,無法像之前一樣無視或者以強硬手段鎮壓, 這讓他們士氣大振。
——和夢見明裏暗裏交鋒這麽久, 他們從未占到多少便宜, 這次精心籌備的反攻,隻能勝, 不能敗!
所以在夢見稱病之後,楚相非但沒有讓人停止彈劾,反而添油加火,務必讓這燒的更熱烈一些。
因皇後臥病在床,永嘉帝臉上也帶著憔悴之色, 當朝質問大臣,“皇後為人,難道你們不知?無論是互市還是科舉改製, 哪一樣不是利國利民?你們若是有半分皇後無私之心, 也不會人如此詆毀皇後!”
“皇後因為病重, 你們非但沒有半分體諒, 還變本加厲, 朕要在這問你們,你們可還對得起自己的官職?對得起皇後的良苦用心?對朕對皇後,可還有半分敬畏之心?”
永嘉帝一向是溫文爾雅,溫柔俊美,對朝臣一向寬仁,就算楚相等人早就知道這隻是一張迷惑人的麵具,仍舊早就習慣了他的做派,故而在他露出這樣少見的疾言厲色,所有人都有些驚訝。
陛下竟然真的震怒至此?
之前陛下給皇後調兵之權就已經讓人意識到了,陛下真的對皇後非同一般的信重,可今天看到他如此不顧過往形象,仍舊讓人覺得震驚。
可震驚歸震驚,楚相絕不準許有半分差池!
之後永嘉帝召楚相裴相等人入紫宸殿,麵無表情道,“楚相非要如此?”
楚相心道,你們對我們下手之時,可沒有半分猶豫和心軟,溺水的人尚且會為了生存掙紮,況且是我們?
除卻種種偏見和立場不同,平心而論,對夢見,楚相是佩服的,因為從未有有一女子創出如此功績,不曾有女子寫出三本《論世家》這樣的驚世奇書,也不曾有女子如此年幼便和朝臣較力,逼的他不得不拿出十二的心來對付她。
就是他也要承認,夢見驚才絕豔,世間難尋,他甚至十分理解為什麽永嘉帝給予了她這麽多前所未有的榮寵,可還是那句話,理解歸理解,立場不同,他們不想死,隻能逼對方去死了。
故而悠然道,“陛下是何意?”
“因微臣和娘娘之前的爭執,為避免誤會,自第一封彈劾奏折起,微臣就未發表一言。”
這話,不要說永嘉帝,就是侍候的人,也聽出來,這就是托詞。
他當然不必說,因為他想說的其他人都替他說了。
永嘉帝道,“楚相在這裏也不願和朕明說?”
他似是疲憊傷心的歎了口氣,後掩麵道,“朕和皇後,鶼鰈情深,皇後重病,朕恐鴛鴦失伴,日夜焦慮,不得安眠,你們卻在此時把事情鬧大,眼裏可還有朕和皇後?”
若不是永嘉帝,楚相就要當場說是,一鼓作氣,再而衰,錯過了這個時機,他們再蓄力不知道何時,而且再難造成這樣的聲勢。
故而楚相道,“陛下龍體關乎社稷,若是身體不適,應請太醫診治,娘娘也是如此。”
“微臣知曉陛下是擔憂娘娘身體,微臣也知曉此事在此不合時機,畢竟封後大典在即,可事情豈能隨臣的心意?”
聽到這,永嘉帝似是更為傷心失望,對著他們道,“你們迴吧。”
“朕去陪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