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雲紅和李彧找當地的水利主管部門要到了大浪底水庫的建設圖紙與施工報告,飛快地分工,將各自最新獲得的數據填充到圖中去,盡自己所能去演算,可公式推導實在是太費腦子了,尤其是在這種高度緊張的情況下。
稍微錯一點點,結果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杜雲紅和李彧以基本不懂的姿勢趴在桌上做了六個多小時,杜雲紅率先停筆,她拿起電話,按照記憶中的電話號碼撥了過去,聽到國防科大那邊接線員的聲音後,立馬要求那邊聯係謝迎春。
這會兒已經到了淩晨兩點。
接線員接到電話後,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連忙蹬了一個人力三輪去家屬院,敲醒謝迎春後,由於澤蹬著足蹬三輪車將謝迎春載去收發室。
由於連著下了好幾天的連陰雨,平沙市的晚上有些潮冷。
到了收發室後,傳真機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材料,謝迎春拿起那些材料來就看。
與別人不一樣的是,別人看材料都需要提筆寫寫畫畫,謝迎春是直接用手指在桌上寫寫畫畫的,將所有資料看完,謝迎春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然後才提筆在紙上畫。
不到十五分鍾的時間,她就憑借杜雲紅教授給她傳真過來的材料繪製出了大浪底水庫壩體的全貌,連同裂縫密度、壩體強度、承水壓力等參數也一並標注了上去。
她循著記憶中的那些公式開始推導,推導到一半,發現在一個公式上卡殼,隻能讓於澤迴去一趟,將她書架上借道的那本與水動力學相關的書拿來。
這是一場跨越了將近一千公裏的接力賽。
謝迎春被那個公式卡殼的空檔裏,李彧教授需要她協助處理計算的內容也傳了過來,她隻能暫時將杜雲紅教授的問題放到一邊,著手處理李彧教授的問題。
謝迎春不知道這些問題放在那些專業對口的人手中會是怎樣,但放在她手裏,她的感覺就隻有一個——難。
難於上青天的難。
很多東西都是她不熟悉的,她隻能硬著頭皮去一點一點啃,發現有不會的地方,還得趕緊查資料學。
最讓謝迎春難受的是,有些東西做出來,她心裏沒底,但沒底也得給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反饋。
這緊急的事態與平時交作業不同,平時交作業隻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做好就行,期間可以力求盡善盡美,但大浪底水庫大壩給出的截止日期是什麽時候?
沒有人知道。
或許還能撐很久,或許下一秒就會潰壩崩塌。
所有與這件事情綁上關係的人都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賽跑。
作者有話要說: 還是三更~
有人問女主的人設,我想了想,用一句話概括吧【一個心中藏著家國大義、身上披著煙火氣息的小人物】。
她也會怕死,但如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她還是想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
有人問為什麽鬆原潰壩她慫了,這次潰壩她就要頂上去。首先,第一次沒人要求她衝上去,但她知道有天災的時候,盡力去提醒了,這次天災還沒有發生,她想得還是衝上去提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見過一次災難的人,怎麽忍心看災難再度發生?
第41章 是杜雲紅啊!
謝迎春不確定自己算出來的東西對還是不對, 隻能將自己所有計算的過程盡可能詳細地寫在紙上,全部傳給了杜雲紅教授與李彧教授,由這兩位教授定奪。
確實存在一些小問題需要修改, 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很快就提了修改意見過來。
謝迎春按照這兩位大教授的意見進行修改後,看了一眼最終折算出來的潰壩率——86%, 她心裏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計算出來的潰壩率隻要超過70%,那座大壩的壽命就已經看到了頭。
70%這個數據並不是專家們一拍腦袋定下來的數字,而是根據國內外多座水壩的潰壩情況計算出來的一個臨界值。
截止到謝迎春看的那本書出版前,國內外尚沒有一座計算潰壩率超過70%的水壩能夠安然無恙地渡過汛期。
於澤看不懂謝迎春寫寫算算的那一堆東西, 但他認識謝迎春計算出來的結果。
“迎春,86%這個數,是好的, 還是不好的?”於澤問。
謝迎春的心裏像是壓了一個沙袋, “隻要超過70%,71%和99%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座大壩潰壩基本上已經變成鐵板釘釘的事情了。如果非要找出一點區別,那應該就是潰壩的時間長短。”
“如果超過90%,可能隨時都會潰壩, 如果接近70%,可能還會撐一撐, 但這也不是定論,還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說新湧入水的量等等……很多東西都不是線性的,水壩也一樣, 可能撐著撐著突然就撐不住了,轉折發生在一個不可預測的點上。”
“就和愛一個人一樣,不會說從不愛慢慢變成愛, 也不會從愛慢慢變成不愛,都是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牽扯後,突然就做了決定,然後再無挽迴的餘地。”
謝迎春想到了當初她和李振軍牽扯的那會兒,原先覺得像是天塌了一樣不能接受,可當她知道李振軍也同意和謝盼春結婚的時候,她對那一段感情的憧憬就走到了轉折點,從那件事之後,她對李振軍就再也沒有任何的感情,甚至於後來想起時,還會覺得惡心。
殊不知,她的這番話落在於澤耳中,硬生生將於澤給嚇出了一身雞皮疙瘩。
於澤心驚膽戰地問,“迎春,你這是……咋了?怎麽就突然說起這麽嚇人的話了?”
謝迎春愣了一下,盯著於澤那滿臉的驚恐看了半晌,突然明白於澤被什麽嚇到了,沒忍住笑出聲,“我就打個比方,瞧把你給嚇得,慫不慫?”
於澤心有餘悸,“這類比方之後還是盡量少打……”
-------------------------------------
大浪底。
杜雲紅教授看著謝迎春傳真過來的計算結果,手不受自控地開始抖,“老李,你快檢查一下這計算過程,看看有沒有什麽地方是推導錯了,這潰壩率太高了……如果小謝的計算沒有問題,那必須立馬就開閘,先疏導水壓,等水壓降到臨界線之後,才能再考慮修補壩體的事情。”
李彧教授盯著謝迎春給出的計算結果,從頭到尾順了一遍,搖頭說,“我們讓她修改的地方,她都已經改了。我看不出別的問題來,但開閘泄洪的決定,我們不能做。杜老師,咱現在立馬就去找其它高校來的人,河海大學和水利水電大學不也都來人了麽?讓他們看我們的計算結果,和他們對比一下,如果差距不大,那我們就去找大浪底的負責人。”
“可這麽拖下去,真的行嗎?”杜雲紅心裏緊張,她擔憂大浪底水庫可能根本撐不到這一道道守序走過去。
但杜雲紅教授心裏也清楚,必須按照李彧教授說的這樣走流程,否則出了事故之後,誰都承擔不起責任。
萬一大浪底水庫聽從她們的建議而開閘泄洪,等水位降到安全線下之後,發現水庫壩體的情況根本沒有她們預判中的那麽糟糕……那大浪底中下遊因為水庫泄洪而受災的百姓該怎麽辦?這些人該去哪兒討說法?
杜雲紅教授與李彧教授馬不停蹄地去找其它高校來的專家學者討論應對策略。
遠在國防科大收發室的謝迎春盯著傳真機等了好久,遲遲沒等到傳真進來,於澤見她打了一個哈欠,便勸道:“你迴去睡吧,我在這兒替你守著。如果有傳真進來,我立馬騎自行車給你送迴去,不差路上那點兒時間。”
謝迎春搖頭,“不用了,我現在不算太困,你躺著睡一會兒吧,我再看一會兒書。不經曆這事兒,真沒體會過‘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說不定杜雲紅教授一會兒就打電話過來了,我邊看書邊等,你先眯一會兒,我要是困了,你就過來替我。”
“成。”
收發室裏的白熾燈亮了一夜,於澤中間醒了幾次,見謝迎春一直在看書做筆記,他勸謝迎春休息勸了幾次,謝迎春不聽,執意要看書,於澤就迴住的地方跑了一趟,給謝迎春拿了一個外套和一壺熱水過來。
“迎春兒,熬夜的時候記得多喝熱水。”
謝迎春:“……”
她微笑著點頭,“嗯,不是多喝開水就行。”
-------------------------------------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不想打擾謝迎春,一是體諒謝迎春是個孕婦,精力可能不濟,二是她們搞了多年的學術,總低頭找一個新入學的學生,臉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掛不住。
最難的公式推導問題被謝迎春給解決後,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就沒再給謝迎春安排活兒,二人去同其他高校來的專家教授們扯皮去了。
別看這些專家教授們大致都在同一個研究領域,實際上他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分屬不同的學派,他們討論問題的時候,也並不像外人所想的那種文質彬彬、客客氣氣,而是很輕易地就拍桌子罵娘,吵到臉紅脖子粗了。
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將自己推導的結果拿出來後,立馬就被水利水電大學來的那幾個教授給懟了迴去。
“老杜,老李,你們這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我們計算的潰壩率不到百分之四十,大浪底水庫隻要現在開閘泄洪,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危險,你們算出來的潰壩率怎麽會有我們的兩倍多?”
“老杜,我記得你之前的專業水平挺高的,怎麽幾年不做這方麵的項目,連個潰壩率都能算錯了?”
另外一所距離大浪底不遠的高校教授也笑著搖頭,“杜教授大概是太久沒做水壩的項目,做起來有點手生了吧……”
杜雲紅原本還是頂著笑臉麵對這些人的,如今聽著這些人嘲諷不斷,當下也沒有了頂笑臉的心思,她當下就把那個大浪底附近高校的教授懟了迴去。
“我們國防科大十年不碰水壩的項目,你們碰過?水利水電派的人說我,我懶得抬杠,誰不知道我們國防科大和水利水電的關係不對盤,他們一個專門搞水利水電的高校被我們壓著一頭壓了十幾年?現在逮著還每個定數的東西在那兒上躥下跳,萬一我們預測中了,他們的臉自然得被踩在腳底下撚!”
“哼!現在大浪底水壩的情況誰也不知道,我們預測的潰壩率是高了些,但誰說潰壩率高了就一定是錯的,低了就一定是對的?水利水電派也真是越活越迴去了,你們搞的是科學研究還是經驗主義?覺得我們做的不對,那就拿出科學證據來,光在那兒打嘴炮頂什麽用?要是真讓我們預測中了,你們水利水電派的臉還要不要了?”
“還有你,國防科大派和水利水電派抬杠,輪得到你這麽一個小破學校的人來說話?國內三百多座水壩,我們國防科大參與過的至少有兩百座,你們那小破學校參與過幾座?要理論基礎沒理論基礎,要實踐經驗沒實踐經驗,你在這兒搗什麽亂?迴去挖你們的水渠去!同你們學校校長任如平說一句,運河的疏浚項目做了十幾二十年了,怎麽還是搞不定呢?丟不丟人?”
這可是杜雲紅啊!
剛建國那會兒,國防科大能接到一個接一個的水利項目,不就是因為這老太太手腕夠硬,嘴皮子夠溜?水利水電派的大牛們有幾個能在這老太太手底下討得到便宜?
貌似十年過去,很多人都忘記這老太太的威風了。
也可能是大家覺得杜雲紅老太太在這十年裏學會了修身養性,不再像當初那樣剽悍了。
結果杜雲紅老太太就用實際行動給大家洗了洗眼睛。
會議室內輩分較低的教授們都被嚇得不敢出聲,被杜雲紅指著鼻子懟的那個人更是臉上寫滿了尷尬,恨不得穿越迴五分鍾前給自己扇幾巴掌。
神仙打架,他一個凡人插什麽嘴?
這下好了,麵子裏子都丟了個幹幹淨淨,連帶著學校都被噴成了小破學校。
但杜雲紅老太太這麽噴,他還不能不服。水利水電大學放到國防科大這尊巨獸眼跟前都不算什麽,更別提他們學校了。
水利水電大學這次來的人中,就有一個是與杜雲紅老太太同輩的教授,叫侯建,他也挺有名氣的,不過在杜雲紅老太太這兒沒什麽存在感,他當初被杜雲紅老太太搶過一個項目,驚訝於對方的實力,後來就再也不敢同杜雲紅老太太爭了。
侯建站出來笑著打圓場,“杜老師,別生氣,您是專家裏的專家,您預測出來的答案肯定有其科學性,但我們水利水電派也有一套自己預測潰壩率的章法,咱們兩套理論的出來的結局偏差大,就得找找是哪兒不一樣,問題出在哪兒,您說對不?我們先談談我們的預測理論,您給我們指導指導,提提意見?”
杜雲紅老太太也不想把氣氛搞得太僵硬,這才順坡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種平時看著挺和善,關鍵時刻炸一下的人,真的是讓人心驚……之前有幸遇到過一次,後來看到那個人就害pia!
還有一更~感謝在2020-07-11 21:32:51~2020-07-12 16:36:3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被子沒蓋好冷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4619295 10瓶;仙家端倪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42章 潰壩
杜雲紅與侯建在討論潰壩率計算問題的時候, 突然有巡守水壩的工人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連門都沒敲。
“領導,您快到壩上去看一看, 壩上突然多了很多裂縫,裂縫中見開了口子, 我們用沙袋怎麽擋都擋不住啊!”
在坐的所有教授專家全都‘騰’地一下站了起來。
沒人再在意杜雲紅和侯建的討論結果是誰輸誰贏了,因為結果已經十分明了。
按照侯建背後的水利水電派計算的潰壩率,這大浪底水壩根本不可能出現潰壩的情況,可眼下大浪底水壩的潰壩已經開始了。
“趕緊打電話通知中下遊, 按照計算好的洪水路線去通知,群眾必須趕緊轉移!”
所有人都慌了神。
侯建盯著杜雲紅拍在桌子上的那一遝紙,太陽穴突突突地跳個沒完, 他沒想到高考恢複之後, 水利水電派和國防科大派的‘第一次鬥法’,他們就輸得這麽慘,裏子麵子全都賠了個蕩然無存。
所有專家全都趕到了大浪底水庫的壩上,看著那蔓延開來的裂縫以及水庫中再也困縛不住的洪龍,心裏的那根弦都繃緊到了極致。
稍微錯一點點,結果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杜雲紅和李彧以基本不懂的姿勢趴在桌上做了六個多小時,杜雲紅率先停筆,她拿起電話,按照記憶中的電話號碼撥了過去,聽到國防科大那邊接線員的聲音後,立馬要求那邊聯係謝迎春。
這會兒已經到了淩晨兩點。
接線員接到電話後,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連忙蹬了一個人力三輪去家屬院,敲醒謝迎春後,由於澤蹬著足蹬三輪車將謝迎春載去收發室。
由於連著下了好幾天的連陰雨,平沙市的晚上有些潮冷。
到了收發室後,傳真機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材料,謝迎春拿起那些材料來就看。
與別人不一樣的是,別人看材料都需要提筆寫寫畫畫,謝迎春是直接用手指在桌上寫寫畫畫的,將所有資料看完,謝迎春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然後才提筆在紙上畫。
不到十五分鍾的時間,她就憑借杜雲紅教授給她傳真過來的材料繪製出了大浪底水庫壩體的全貌,連同裂縫密度、壩體強度、承水壓力等參數也一並標注了上去。
她循著記憶中的那些公式開始推導,推導到一半,發現在一個公式上卡殼,隻能讓於澤迴去一趟,將她書架上借道的那本與水動力學相關的書拿來。
這是一場跨越了將近一千公裏的接力賽。
謝迎春被那個公式卡殼的空檔裏,李彧教授需要她協助處理計算的內容也傳了過來,她隻能暫時將杜雲紅教授的問題放到一邊,著手處理李彧教授的問題。
謝迎春不知道這些問題放在那些專業對口的人手中會是怎樣,但放在她手裏,她的感覺就隻有一個——難。
難於上青天的難。
很多東西都是她不熟悉的,她隻能硬著頭皮去一點一點啃,發現有不會的地方,還得趕緊查資料學。
最讓謝迎春難受的是,有些東西做出來,她心裏沒底,但沒底也得給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反饋。
這緊急的事態與平時交作業不同,平時交作業隻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做好就行,期間可以力求盡善盡美,但大浪底水庫大壩給出的截止日期是什麽時候?
沒有人知道。
或許還能撐很久,或許下一秒就會潰壩崩塌。
所有與這件事情綁上關係的人都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賽跑。
作者有話要說: 還是三更~
有人問女主的人設,我想了想,用一句話概括吧【一個心中藏著家國大義、身上披著煙火氣息的小人物】。
她也會怕死,但如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她還是想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
有人問為什麽鬆原潰壩她慫了,這次潰壩她就要頂上去。首先,第一次沒人要求她衝上去,但她知道有天災的時候,盡力去提醒了,這次天災還沒有發生,她想得還是衝上去提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見過一次災難的人,怎麽忍心看災難再度發生?
第41章 是杜雲紅啊!
謝迎春不確定自己算出來的東西對還是不對, 隻能將自己所有計算的過程盡可能詳細地寫在紙上,全部傳給了杜雲紅教授與李彧教授,由這兩位教授定奪。
確實存在一些小問題需要修改, 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很快就提了修改意見過來。
謝迎春按照這兩位大教授的意見進行修改後,看了一眼最終折算出來的潰壩率——86%, 她心裏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計算出來的潰壩率隻要超過70%,那座大壩的壽命就已經看到了頭。
70%這個數據並不是專家們一拍腦袋定下來的數字,而是根據國內外多座水壩的潰壩情況計算出來的一個臨界值。
截止到謝迎春看的那本書出版前,國內外尚沒有一座計算潰壩率超過70%的水壩能夠安然無恙地渡過汛期。
於澤看不懂謝迎春寫寫算算的那一堆東西, 但他認識謝迎春計算出來的結果。
“迎春,86%這個數,是好的, 還是不好的?”於澤問。
謝迎春的心裏像是壓了一個沙袋, “隻要超過70%,71%和99%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座大壩潰壩基本上已經變成鐵板釘釘的事情了。如果非要找出一點區別,那應該就是潰壩的時間長短。”
“如果超過90%,可能隨時都會潰壩, 如果接近70%,可能還會撐一撐, 但這也不是定論,還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說新湧入水的量等等……很多東西都不是線性的,水壩也一樣, 可能撐著撐著突然就撐不住了,轉折發生在一個不可預測的點上。”
“就和愛一個人一樣,不會說從不愛慢慢變成愛, 也不會從愛慢慢變成不愛,都是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牽扯後,突然就做了決定,然後再無挽迴的餘地。”
謝迎春想到了當初她和李振軍牽扯的那會兒,原先覺得像是天塌了一樣不能接受,可當她知道李振軍也同意和謝盼春結婚的時候,她對那一段感情的憧憬就走到了轉折點,從那件事之後,她對李振軍就再也沒有任何的感情,甚至於後來想起時,還會覺得惡心。
殊不知,她的這番話落在於澤耳中,硬生生將於澤給嚇出了一身雞皮疙瘩。
於澤心驚膽戰地問,“迎春,你這是……咋了?怎麽就突然說起這麽嚇人的話了?”
謝迎春愣了一下,盯著於澤那滿臉的驚恐看了半晌,突然明白於澤被什麽嚇到了,沒忍住笑出聲,“我就打個比方,瞧把你給嚇得,慫不慫?”
於澤心有餘悸,“這類比方之後還是盡量少打……”
-------------------------------------
大浪底。
杜雲紅教授看著謝迎春傳真過來的計算結果,手不受自控地開始抖,“老李,你快檢查一下這計算過程,看看有沒有什麽地方是推導錯了,這潰壩率太高了……如果小謝的計算沒有問題,那必須立馬就開閘,先疏導水壓,等水壓降到臨界線之後,才能再考慮修補壩體的事情。”
李彧教授盯著謝迎春給出的計算結果,從頭到尾順了一遍,搖頭說,“我們讓她修改的地方,她都已經改了。我看不出別的問題來,但開閘泄洪的決定,我們不能做。杜老師,咱現在立馬就去找其它高校來的人,河海大學和水利水電大學不也都來人了麽?讓他們看我們的計算結果,和他們對比一下,如果差距不大,那我們就去找大浪底的負責人。”
“可這麽拖下去,真的行嗎?”杜雲紅心裏緊張,她擔憂大浪底水庫可能根本撐不到這一道道守序走過去。
但杜雲紅教授心裏也清楚,必須按照李彧教授說的這樣走流程,否則出了事故之後,誰都承擔不起責任。
萬一大浪底水庫聽從她們的建議而開閘泄洪,等水位降到安全線下之後,發現水庫壩體的情況根本沒有她們預判中的那麽糟糕……那大浪底中下遊因為水庫泄洪而受災的百姓該怎麽辦?這些人該去哪兒討說法?
杜雲紅教授與李彧教授馬不停蹄地去找其它高校來的專家學者討論應對策略。
遠在國防科大收發室的謝迎春盯著傳真機等了好久,遲遲沒等到傳真進來,於澤見她打了一個哈欠,便勸道:“你迴去睡吧,我在這兒替你守著。如果有傳真進來,我立馬騎自行車給你送迴去,不差路上那點兒時間。”
謝迎春搖頭,“不用了,我現在不算太困,你躺著睡一會兒吧,我再看一會兒書。不經曆這事兒,真沒體會過‘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說不定杜雲紅教授一會兒就打電話過來了,我邊看書邊等,你先眯一會兒,我要是困了,你就過來替我。”
“成。”
收發室裏的白熾燈亮了一夜,於澤中間醒了幾次,見謝迎春一直在看書做筆記,他勸謝迎春休息勸了幾次,謝迎春不聽,執意要看書,於澤就迴住的地方跑了一趟,給謝迎春拿了一個外套和一壺熱水過來。
“迎春兒,熬夜的時候記得多喝熱水。”
謝迎春:“……”
她微笑著點頭,“嗯,不是多喝開水就行。”
-------------------------------------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不想打擾謝迎春,一是體諒謝迎春是個孕婦,精力可能不濟,二是她們搞了多年的學術,總低頭找一個新入學的學生,臉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掛不住。
最難的公式推導問題被謝迎春給解決後,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就沒再給謝迎春安排活兒,二人去同其他高校來的專家教授們扯皮去了。
別看這些專家教授們大致都在同一個研究領域,實際上他們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分屬不同的學派,他們討論問題的時候,也並不像外人所想的那種文質彬彬、客客氣氣,而是很輕易地就拍桌子罵娘,吵到臉紅脖子粗了。
杜雲紅教授和李彧教授將自己推導的結果拿出來後,立馬就被水利水電大學來的那幾個教授給懟了迴去。
“老杜,老李,你們這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我們計算的潰壩率不到百分之四十,大浪底水庫隻要現在開閘泄洪,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危險,你們算出來的潰壩率怎麽會有我們的兩倍多?”
“老杜,我記得你之前的專業水平挺高的,怎麽幾年不做這方麵的項目,連個潰壩率都能算錯了?”
另外一所距離大浪底不遠的高校教授也笑著搖頭,“杜教授大概是太久沒做水壩的項目,做起來有點手生了吧……”
杜雲紅原本還是頂著笑臉麵對這些人的,如今聽著這些人嘲諷不斷,當下也沒有了頂笑臉的心思,她當下就把那個大浪底附近高校的教授懟了迴去。
“我們國防科大十年不碰水壩的項目,你們碰過?水利水電派的人說我,我懶得抬杠,誰不知道我們國防科大和水利水電的關係不對盤,他們一個專門搞水利水電的高校被我們壓著一頭壓了十幾年?現在逮著還每個定數的東西在那兒上躥下跳,萬一我們預測中了,他們的臉自然得被踩在腳底下撚!”
“哼!現在大浪底水壩的情況誰也不知道,我們預測的潰壩率是高了些,但誰說潰壩率高了就一定是錯的,低了就一定是對的?水利水電派也真是越活越迴去了,你們搞的是科學研究還是經驗主義?覺得我們做的不對,那就拿出科學證據來,光在那兒打嘴炮頂什麽用?要是真讓我們預測中了,你們水利水電派的臉還要不要了?”
“還有你,國防科大派和水利水電派抬杠,輪得到你這麽一個小破學校的人來說話?國內三百多座水壩,我們國防科大參與過的至少有兩百座,你們那小破學校參與過幾座?要理論基礎沒理論基礎,要實踐經驗沒實踐經驗,你在這兒搗什麽亂?迴去挖你們的水渠去!同你們學校校長任如平說一句,運河的疏浚項目做了十幾二十年了,怎麽還是搞不定呢?丟不丟人?”
這可是杜雲紅啊!
剛建國那會兒,國防科大能接到一個接一個的水利項目,不就是因為這老太太手腕夠硬,嘴皮子夠溜?水利水電派的大牛們有幾個能在這老太太手底下討得到便宜?
貌似十年過去,很多人都忘記這老太太的威風了。
也可能是大家覺得杜雲紅老太太在這十年裏學會了修身養性,不再像當初那樣剽悍了。
結果杜雲紅老太太就用實際行動給大家洗了洗眼睛。
會議室內輩分較低的教授們都被嚇得不敢出聲,被杜雲紅指著鼻子懟的那個人更是臉上寫滿了尷尬,恨不得穿越迴五分鍾前給自己扇幾巴掌。
神仙打架,他一個凡人插什麽嘴?
這下好了,麵子裏子都丟了個幹幹淨淨,連帶著學校都被噴成了小破學校。
但杜雲紅老太太這麽噴,他還不能不服。水利水電大學放到國防科大這尊巨獸眼跟前都不算什麽,更別提他們學校了。
水利水電大學這次來的人中,就有一個是與杜雲紅老太太同輩的教授,叫侯建,他也挺有名氣的,不過在杜雲紅老太太這兒沒什麽存在感,他當初被杜雲紅老太太搶過一個項目,驚訝於對方的實力,後來就再也不敢同杜雲紅老太太爭了。
侯建站出來笑著打圓場,“杜老師,別生氣,您是專家裏的專家,您預測出來的答案肯定有其科學性,但我們水利水電派也有一套自己預測潰壩率的章法,咱們兩套理論的出來的結局偏差大,就得找找是哪兒不一樣,問題出在哪兒,您說對不?我們先談談我們的預測理論,您給我們指導指導,提提意見?”
杜雲紅老太太也不想把氣氛搞得太僵硬,這才順坡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種平時看著挺和善,關鍵時刻炸一下的人,真的是讓人心驚……之前有幸遇到過一次,後來看到那個人就害pia!
還有一更~感謝在2020-07-11 21:32:51~2020-07-12 16:36:3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被子沒蓋好冷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4619295 10瓶;仙家端倪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42章 潰壩
杜雲紅與侯建在討論潰壩率計算問題的時候, 突然有巡守水壩的工人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連門都沒敲。
“領導,您快到壩上去看一看, 壩上突然多了很多裂縫,裂縫中見開了口子, 我們用沙袋怎麽擋都擋不住啊!”
在坐的所有教授專家全都‘騰’地一下站了起來。
沒人再在意杜雲紅和侯建的討論結果是誰輸誰贏了,因為結果已經十分明了。
按照侯建背後的水利水電派計算的潰壩率,這大浪底水壩根本不可能出現潰壩的情況,可眼下大浪底水壩的潰壩已經開始了。
“趕緊打電話通知中下遊, 按照計算好的洪水路線去通知,群眾必須趕緊轉移!”
所有人都慌了神。
侯建盯著杜雲紅拍在桌子上的那一遝紙,太陽穴突突突地跳個沒完, 他沒想到高考恢複之後, 水利水電派和國防科大派的‘第一次鬥法’,他們就輸得這麽慘,裏子麵子全都賠了個蕩然無存。
所有專家全都趕到了大浪底水庫的壩上,看著那蔓延開來的裂縫以及水庫中再也困縛不住的洪龍,心裏的那根弦都繃緊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