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母後不答應。”
江彥也是毫不掩飾,“所以臣弟來求皇兄。”
“若是朕不應呢?”永樂帝試探道。
“夕瑤公主本是東晉獻給皇兄的和親公主,因東晉易主而成了亡國公主,如此皇兄不便再娶,也是為了大局,在情理之中。皇兄不娶了,由臣弟來娶,也無傷大雅吧?”
“話雖如此,但母後與朕都看重於你,二弟你又不是不曉得,朕也是希望,你的王妃,出身高貴純正,日後於你的前途也會有所幫助。”
永樂帝冠冕堂皇地說道,其實他自己心裏明白,他說的這些,都是屁話。
他一個王爺,又不是皇帝,每一步都關係著國運,在這些事情上,他就自由得多,沒那麽多規矩。
至於前途什麽的,他兄長是皇帝,他還用得著依靠誰?自己不就是他的靠山?而且還是心甘情願、任勞任怨的那種。
“皇兄是在說您的表妹麽?”江彥反問道。
永樂帝一愣,話說,他還真是沒想過謝芸姝,他一直都知道,他這個二弟不會娶謝芸姝,就算沒有夕瑤公主,他也不會娶。
謝芸姝雖然出身高貴,是他嫡親的表妹,相貌也十分清秀。可能也正因如此,才讓家裏給慣壞了,有些驕縱。
別說二弟了,就連他這個做兄長的,也不想要這種弟媳。
可不知為什麽,母後偏偏喜歡,早就把她當兒媳婦看待了。這也是得益於謝芸姝平時會討好。
“如果皇兄也是與母後存了一樣的心思,那臣弟無話可說。但有一點還請皇兄明白,皇兄若指了婚,臣弟寧可冒著大不敬的罪名,也定會抗拒到底!”
永樂帝在心裏冷笑了一把,他相信抗旨這種事,江彥絕對做得出來,並且他這個皇帝還沒轍。
“你在這瞎琢磨什麽呢?你皇兄像是那麽沒眼光的人?”
江彥這時候卻來了一句,“既然皇兄這般有眼光,又為何不成全臣弟,將夕瑤公主賜予臣弟做王妃?”
永樂帝:……
他還真沒見過他的二弟如此心急的模樣呢,居然還是為了娶王妃這種事,真是讓他……有點匪夷所思。
行了,他也不逗他了,直接亮底牌吧。
“朕並不反對為你和夕瑤公主賜婚,不過,這後果還是得考慮一下的。”永樂帝頓了頓,“母後跟舅舅家裏,非把朕鬧死不可。朕替你擔了這麽多風險,你不拿出點誠意來,說不過去吧?”
江彥明白了,這是要跟他談條件了。
“皇兄想要什麽?”
“做西涼的護國大將軍,替朕打江山。”
“成交。”江彥也猜到了,除了這件事,皇兄也沒什麽事有求於他了。
“行,你先迴去吧,朕這就下旨,之後朕就抱恙了,任何人不準打擾,隻留皇後侍疾。”
永樂帝說到做到,當天聖旨就下了,黎晚晚接旨的時候還是懵的,沒想到會這麽快。
接完旨後,玉漱閣就被侍衛包圍了,芒種跑進來說,這是靖王的命令,讓公主這幾日閉門不出。
黎晚晚明白他的意思了,估計這兩日有人要大鬧皇宮了。
果不其然,她在閣中都聽說謝家一家子都進宮來了,皇上臥病不見客,他們就去找太後做主,把和壽宮鬧得是雞飛狗跳。
最後還是江彥帶兵而至,這些人才歇了。
幸好玉漱閣有重兵把守,不然也非得讓謝家掀了不可。江彥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如此又過了兩日,黎晚晚聽說謝芸姝上吊自殺,被謝家人及時發現,救了迴來。
至此,謝家又去靖王府鬧了一把。
這迴,他們不要求皇上收迴成命,改封謝芸姝為靖王妃了,而是請求靖王看在芸姝對他一往情深的份上,收了她做側妃。
“靖王,你可不能這麽無情,芸姝她可是你的親表妹啊,你不能見死不救!我問過姝兒了,她願意伏低做小,隻求能夠留在你身邊,這點要求,你還不答應嗎?”
這是江彥的舅父說的話。
“舅舅,靖王府中不納妾。表妹她其實不必如此妄自菲薄,西涼多少年輕兒郎,任她挑選,何必非要這般執著?”江彥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
靖王不好說話,這不論在皇家還是坊間,都是出了名的。
遭到拒絕之後,謝家一家子便氣憤而去,還揚言要與皇室斷了這門親戚。
“你瞧瞧,為了你的婚事,朕把舅舅一家都得罪了。”
永樂帝“大病初愈”,饒有興致地啃著一塊冰糖肘子,這些日子可把他饞死了,頓頓隻能清湯寡水“養病”。
“依臣弟看,皇兄還是得努把力,早日後繼有人,讓母後消消氣是正經。”江彥輕描淡寫地說道。
“咣當”一聲,永樂帝把肘子往碟子裏一扔,“你這個沒良心的,明明是你惹的事,如今卻要讓朕去討好母後。你大嫂那身子,有子嗣恐怕是難了,朕又不打算納妃。朕都想好了,日後你多努努力,爭取早日生個兒子出來,朕封他為太子。”
江彥:……
敢情在這兒等著他呢?
什麽為了他得罪舅舅一家,他皇兄是早就看透了,就算讓他娶了謝芸姝,他也不會讓她有子嗣的。
他江彥的子嗣,隻會留給他心愛的女人。
這皇兄真是越來越狡猾了。
不過,把他和晚晚的兒子過繼給皇兄,不知道晚晚會不會答應。
這都是後話了,若是到時候她不願意,他也不會勉強,就與皇兄反悔好了。
~~~
靖王大婚定在半月之後,可謂是非常迅速了。
因為黎晚晚的毒會在十五那天發作,江彥就打算早些娶她過門,再替她解毒就名正言順了。
大婚當日,西涼都城是張燈結彩,十裏紅妝。
黎晚晚雖為前朝公主,靖王殿下卻沒有一點點苛待於她,樣樣都是最好的,可見對她的重視程度。
街上看熱鬧的大姑娘小媳婦們無不透出羨慕的眼光來,都言這東晉公主真是好命,嫁了她們西涼國最好的男兒。
皇宮裏頭,皇上皇後都送了大禮過去,還大張旗鼓的讓大太監親自將旨意傳至靖王府。
江彥也是毫不掩飾,“所以臣弟來求皇兄。”
“若是朕不應呢?”永樂帝試探道。
“夕瑤公主本是東晉獻給皇兄的和親公主,因東晉易主而成了亡國公主,如此皇兄不便再娶,也是為了大局,在情理之中。皇兄不娶了,由臣弟來娶,也無傷大雅吧?”
“話雖如此,但母後與朕都看重於你,二弟你又不是不曉得,朕也是希望,你的王妃,出身高貴純正,日後於你的前途也會有所幫助。”
永樂帝冠冕堂皇地說道,其實他自己心裏明白,他說的這些,都是屁話。
他一個王爺,又不是皇帝,每一步都關係著國運,在這些事情上,他就自由得多,沒那麽多規矩。
至於前途什麽的,他兄長是皇帝,他還用得著依靠誰?自己不就是他的靠山?而且還是心甘情願、任勞任怨的那種。
“皇兄是在說您的表妹麽?”江彥反問道。
永樂帝一愣,話說,他還真是沒想過謝芸姝,他一直都知道,他這個二弟不會娶謝芸姝,就算沒有夕瑤公主,他也不會娶。
謝芸姝雖然出身高貴,是他嫡親的表妹,相貌也十分清秀。可能也正因如此,才讓家裏給慣壞了,有些驕縱。
別說二弟了,就連他這個做兄長的,也不想要這種弟媳。
可不知為什麽,母後偏偏喜歡,早就把她當兒媳婦看待了。這也是得益於謝芸姝平時會討好。
“如果皇兄也是與母後存了一樣的心思,那臣弟無話可說。但有一點還請皇兄明白,皇兄若指了婚,臣弟寧可冒著大不敬的罪名,也定會抗拒到底!”
永樂帝在心裏冷笑了一把,他相信抗旨這種事,江彥絕對做得出來,並且他這個皇帝還沒轍。
“你在這瞎琢磨什麽呢?你皇兄像是那麽沒眼光的人?”
江彥這時候卻來了一句,“既然皇兄這般有眼光,又為何不成全臣弟,將夕瑤公主賜予臣弟做王妃?”
永樂帝:……
他還真沒見過他的二弟如此心急的模樣呢,居然還是為了娶王妃這種事,真是讓他……有點匪夷所思。
行了,他也不逗他了,直接亮底牌吧。
“朕並不反對為你和夕瑤公主賜婚,不過,這後果還是得考慮一下的。”永樂帝頓了頓,“母後跟舅舅家裏,非把朕鬧死不可。朕替你擔了這麽多風險,你不拿出點誠意來,說不過去吧?”
江彥明白了,這是要跟他談條件了。
“皇兄想要什麽?”
“做西涼的護國大將軍,替朕打江山。”
“成交。”江彥也猜到了,除了這件事,皇兄也沒什麽事有求於他了。
“行,你先迴去吧,朕這就下旨,之後朕就抱恙了,任何人不準打擾,隻留皇後侍疾。”
永樂帝說到做到,當天聖旨就下了,黎晚晚接旨的時候還是懵的,沒想到會這麽快。
接完旨後,玉漱閣就被侍衛包圍了,芒種跑進來說,這是靖王的命令,讓公主這幾日閉門不出。
黎晚晚明白他的意思了,估計這兩日有人要大鬧皇宮了。
果不其然,她在閣中都聽說謝家一家子都進宮來了,皇上臥病不見客,他們就去找太後做主,把和壽宮鬧得是雞飛狗跳。
最後還是江彥帶兵而至,這些人才歇了。
幸好玉漱閣有重兵把守,不然也非得讓謝家掀了不可。江彥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如此又過了兩日,黎晚晚聽說謝芸姝上吊自殺,被謝家人及時發現,救了迴來。
至此,謝家又去靖王府鬧了一把。
這迴,他們不要求皇上收迴成命,改封謝芸姝為靖王妃了,而是請求靖王看在芸姝對他一往情深的份上,收了她做側妃。
“靖王,你可不能這麽無情,芸姝她可是你的親表妹啊,你不能見死不救!我問過姝兒了,她願意伏低做小,隻求能夠留在你身邊,這點要求,你還不答應嗎?”
這是江彥的舅父說的話。
“舅舅,靖王府中不納妾。表妹她其實不必如此妄自菲薄,西涼多少年輕兒郎,任她挑選,何必非要這般執著?”江彥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
靖王不好說話,這不論在皇家還是坊間,都是出了名的。
遭到拒絕之後,謝家一家子便氣憤而去,還揚言要與皇室斷了這門親戚。
“你瞧瞧,為了你的婚事,朕把舅舅一家都得罪了。”
永樂帝“大病初愈”,饒有興致地啃著一塊冰糖肘子,這些日子可把他饞死了,頓頓隻能清湯寡水“養病”。
“依臣弟看,皇兄還是得努把力,早日後繼有人,讓母後消消氣是正經。”江彥輕描淡寫地說道。
“咣當”一聲,永樂帝把肘子往碟子裏一扔,“你這個沒良心的,明明是你惹的事,如今卻要讓朕去討好母後。你大嫂那身子,有子嗣恐怕是難了,朕又不打算納妃。朕都想好了,日後你多努努力,爭取早日生個兒子出來,朕封他為太子。”
江彥:……
敢情在這兒等著他呢?
什麽為了他得罪舅舅一家,他皇兄是早就看透了,就算讓他娶了謝芸姝,他也不會讓她有子嗣的。
他江彥的子嗣,隻會留給他心愛的女人。
這皇兄真是越來越狡猾了。
不過,把他和晚晚的兒子過繼給皇兄,不知道晚晚會不會答應。
這都是後話了,若是到時候她不願意,他也不會勉強,就與皇兄反悔好了。
~~~
靖王大婚定在半月之後,可謂是非常迅速了。
因為黎晚晚的毒會在十五那天發作,江彥就打算早些娶她過門,再替她解毒就名正言順了。
大婚當日,西涼都城是張燈結彩,十裏紅妝。
黎晚晚雖為前朝公主,靖王殿下卻沒有一點點苛待於她,樣樣都是最好的,可見對她的重視程度。
街上看熱鬧的大姑娘小媳婦們無不透出羨慕的眼光來,都言這東晉公主真是好命,嫁了她們西涼國最好的男兒。
皇宮裏頭,皇上皇後都送了大禮過去,還大張旗鼓的讓大太監親自將旨意傳至靖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