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敕諭孛兒隻斤·察琿多爾濟:


    朕恭天


    成命,繼蒙古傲日其郎騰格爾汗位。長城內外、大漠南北,罔不率俾。爾土謝圖部,乃喀爾喀蒙古一枝,亦朕之子民,焉敢夜郎自大、妄自稱汗耶?幸迷途知返、懸崖勒馬,取消汗號,依附天朝。朕心甚喜,茲特封爾為土謝圖侯,賜之誥命,授以冠服鐵券。爾其念臣職之當修,忠於天朝,勿生反複。


    又聞爾昔年借劄薩克圖部內亂之機,奪其額爾濟根之屬民。朕思之,漠北諸部,本自同根,恃強淩弱,太不應該。著即刻歸還於劄薩克圖侯諾爾布。遵守朕命,勿得有違。倘若不從,朕必征之。欽哉,故諭。


    皇帝


    光武六年一月十九日


    行寶


    ??


    大明工部主事黃家鼎威風凜凜地念完了敕諭。


    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直氣得臉色發青。這道敕諭是和他的三弟西第什哩一起到的。西第什哩告訴他,光武帝以大明沒有和親的傳統為由,拒絕了他的和親請求。


    這已經令他極為憤怒,可一聽敕諭的內容,不由得怒上加怒。


    表麵上,這道敕諭封其為土謝圖侯,蓋的璽印也是敕封用的皇帝行寶,很正式,似乎是善意的。可一旦接受,便意味著大明和土謝圖部的君臣名義已定,有資格對漠北的內政指手劃腳。


    最可氣的是,自己尚未接受,旨意上已經寫明,讓自己向劄薩克圖侯諾爾布歸還額爾濟根的屬民。這額爾濟根是劄薩克圖部兩大鄂托克之一,當年自己趁劄薩克圖部內亂之機,吞並了額爾濟根三萬牧民,實力大增。吃到嘴裏的肉豈有吐出來的道理?


    光武帝的這道敕諭,實際上將察琿多爾濟逼到了牆角。若是接受了,便要歸還額爾濟根的牧民,這是萬萬無法答應的!


    所以,隻能拒不奉旨。


    察琿多爾濟鐵青著臉,下令將明使黃家鼎亂棍打出汗帳,驅逐出漠北草原。


    若幹年後,大明禮賓院侍郎孫可望在自己所作的《勘平漠北記》中說了實話:“皇帝陛下故意在敕諭中提出令土謝圖偽汗察琿多爾濟無法接受的條件,為王師進入漠北製造理由”。


    ??


    “阿哈(蒙語:兄長),這道敕諭讓您歸還額爾濟根的屬民給諾爾布,看來劄薩克圖部已經暗中投靠了明朝。您不可不防”,西第什哩對察琿多爾濟說道。


    察琿多爾濟思索了一會兒迴答:“那光武老兒出了名的陰險狡詐,這也許是他使的挑撥離間之計。這樣吧,我先召各部的首領至庫倫城議事,若是諾爾布肯來,便是挑撥離間;若不肯來,則必是已經暗中投明,當起全族之兵擊之”。


    “阿哈言之有理”。


    天可憐見,大明的光武皇帝其實並沒有察琿多爾濟說的那麽壞。這一次,他真的沒使什麽挑撥離間之計,那劄薩克圖部的諾爾布的確歸順了大明朝!


    察琿多爾濟召漠北各部的首領至庫倫城議事,沒等到諾爾布,卻等到了大明軍隊進入漠北的消息。


    光武帝給察琿多爾濟的敕諭日期是一月十九日,黃家鼎騎快馬帶到察琿多爾濟手中時已是三月二十六日。


    三月二十八日,戰爭便爆發了。


    很快,快到察琿多爾濟剛拒絕敕封,明軍便進入了漠北。


    這樣的速度,讓後世的史家們一致認定: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光武帝壓根就沒有敕封察琿多爾濟的誠意,他的最終目的是將漠北變成大明朝的一個省。


    這樣的速度,也讓漠北蒙古各部猝不及防,在沒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匆忙應戰。


    ??


    “阿哈,那明朝的皇帝太偏心眼,一口氣給科爾沁部封了兩個王爵,卻隻給咱喀喇沁部封了個伯爵。咱們何苦替他賣命?”


    兀良哈·班達爾沙對兄長喀喇沁伯兀良哈·圖巴色棱說道。


    朱亨嘉當了全蒙古的大汗後,為了籠絡有實力的部落,將新歸附的漠南蒙古各盟的盟長,皆封伯爵。加上以前封的哲裏木盟科爾沁部二王、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部一侯二伯,總共在漠南蒙古封了二王、一侯、六伯。


    清廷時,喀喇沁部和科爾沁部一樣,皆是滿人的姻親、被封王爵的存在。可如今風水輪到了大明這邊,科爾沁部依然是王爵,喀喇沁部卻降成了喀喇沁伯,班達爾沙的心中自然不憤。


    不光是他感到不滿,其他各部落,不滿者大有人在。這其實也是朱亨嘉故意為之。他見漠南蒙古各部中,科爾沁部勢力最大,為怕將來尾大不掉、為子孫患,便故意將科爾沁部封得高高的,將其他各部封得低低的,讓科爾沁部為其他各部所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嗯,便是這個理。


    圖巴色棱勃然大怒,喝斥弟弟道:“汝也不看看如今是什麽形勢!咱們本是滿人的姻親,陛下不殺,已是開了天恩。汝怎敢滿嘴胡言?若是傳到京城,滅族之禍立至矣!”


    班達爾沙被罵得不敢抬頭,喃喃道:“阿哈勿惱,度(蒙古語:弟弟)知錯了”。


    見他認錯,圖巴色棱悠悠一歎,“咱們喀喇沁部動作慢了,沒有女人在大明後宮為妃。想要爵位,隻有拿戰功來換!汝帶喀喇沁右翼三百精騎,穿過戈壁,搶占諾莫渾山;吾再派奇達特帶左翼三百精兵,搶占諾莫渾山東邊的巴爾哈孫,接應大軍進入三音諾顏左翼”。


    ??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此次明軍平定漠北之役,出動的兩萬軍隊,全是騎兵,一人雙馬,疾馳如飛,為加快行軍速度,所需輜重,皆以馬車和駱駝運送。


    按光武帝的說法,要以快打慢,對察琿多爾濟發動一場閃擊戰。


    明軍李如碧部一萬騎兵,從烏蘭察布盟的烏蘭托洛果伊出發,攻打三音諾顏部;明軍馬信部一萬騎兵,從錫林郭勒盟伊林(二連浩特)出發,攻打土謝圖部。


    他們的第一個大敵是沙漠。


    大漠沙如雪,風景是極美的。千裏起伏連綿的沙丘如同凝固的波浪一樣高低錯落,柔美的線條顯現出非凡的韻致。在湛藍的天空下,那股浩瀚、蒼涼、雄渾,讓無數大詩人癡迷。


    可若是打仗,便是另一迴事了。不識地理,很容易就會渴死在茫茫沙海中。


    不過,這難不倒明軍將士。此次北征的大軍中,明軍戰兵不過六千,其餘一萬四千,皆是征召的漠南蒙古各部戰士。他們是這片大漠的地頭蛇,知道哪裏有水源。


    茫茫的死亡之海,其實是有水的,分布著很多存留了數千萬年的原生態湖泊。


    孫可望在《勘平漠北記》中寫道:“漠南蒙古諸部,出力甚大。怪哉!茫茫漠海,竟有湖泊存焉!遂使北征之役,宛如郊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