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城內,清多羅敏郡王、如今大明的堅和侯勒度,一臉蕭瑟地來找嶽樂,“安郡王,不,輝發侯,時辰已經到了,是否出城棄甲?”
嶽樂的目中盡是苦悶,悠悠地道:“出城吧,叫兒郎們規矩著點,別生出事非來”。
濟南的南城門開了,袞楚克、庫兒蟾、李一第諸部魚貫出城,在指定的地點棄械解甲,然後去另外的地點,被重新編冊整隊。
大明昌國公李明忠騎在馬上。冷冷地看著清軍出城投降,忽然問道:“都準備好了嗎?”
“大帥,末將已經準備完畢”,部下總兵陳上川稟道。
總兵鄧耀卻有不同看法,“大帥,自古殺俘不祥,咱們是否再請示陛下?”
大明宜城伯趙勇被濟南城頭紅毛夷人的大炮擊中身亡後,朱亨嘉怒極攻心,曾傳令李明忠,攻下濟南後,發現紅毛夷兵一律殺光,不得接受彼等投降。他當時隻是心疼折了心腹大將,一怒之下下的軍令。可是君無戲言,皇帝既然下令屠盡紅毛夷人,那李明忠便非殺不可,否則便是抗旨。
“不用再請示了,聖命難違,執行吧”,李明忠口氣冰冷,不帶一些感情。
陳上川、鄧耀、楊三等明軍將領,各率本部,盛列甲兵,嚴陣以待。
紅毛夷人的司令官雅科布·考烏垂頭喪氣地帶著部下來到了受降地,被圍多日,他的兩千部下,僅剩一千七百人。
夷兵們紛紛放下火銃,順從地向指定的場地走去。和考烏不同,部下們卻並沒有覺得投降是件多麽丟人的事,有的士兵還吹起了口哨,那意思,終於可以離開這座鬼城,迴家了!
“帶他們去那邊”,陳上川望著這些已經棄械的紅毛夷兵,手指往遠處一指。
一排排手持鋼刀、長槍的明軍,趕鴨子一樣,將一千七百名紅毛夷降軍趕到了西北方的一塊荒野,那裏已經挖好了一個大坑:萬人坑。
“我的上帝!你們要幹什麽?我們已經放下了武器,我要見你們的將軍”,紅毛夷司令官雅科布·考烏大聲地唿喝著,卻掩飾不住一臉的驚恐。
“嗖!”
陳上川的箭到了,好快的箭,帶著嘯聲,一下便從考烏的口中射入後頸,重重地仰倒,跌入大坑中。
“給我殺,一個都不留”,陳上川吼道,仿佛是一部殺人機器。
朝陽血紅,一千七百名紅毛夷降兵被屠戮一空。在萬惡的封建社會,沒有法律和人格尊嚴,皇帝的話便是最高法。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既然光武帝開了金口要殺,那這夥紅毛夷人便必須死。
“好!李明忠幹得不錯!賜他一件蟒袍!”
消息傳到北京去,光武帝聽了笑吟吟。此時他已不再是穿越前那個心地善良、忠厚老實的青年,在權力的腐蝕下,演變成為心狠手辣、虛偽狡詐的獨夫民賊。
他之所以叫好,一部分是因為報了心腹宜城伯趙勇被殺之仇,更重要的是,自己隨口下的一道令,李明忠便記在心裏、認真執行,他對李明忠這種恭順的態度很滿意。封建帝王看手下的官員,主要看忠不忠,說白了就是聽不聽自己的話,聽話的便是好官,不聽話便是不忠。至於殺降這件事本身,做得對不對、有無違反道義,朱亨嘉壓根懶得理會。朕是天下至尊,殺幾個降軍算得了什麽?至於道義,那是什麽東東?
又一想,這些紅毛夷人可惡啊!朕跟滿清作戰,關他們何事?居然敢派兵幫助滿清。
下令遣使去巴達維亞斥責紅毛夷人,又下令從每名降兵頭上割下一縷頭發,交於使者一並帶去,以示軍威。
??
奉
天承運
皇帝敕諭紅毛夷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建奴者,本我朝屬民;後負恩背叛,占我兩京、夷我陵寢、屠我人民、廢我衣冠。朕興義師討之,名正言順,天下景從。爾紅毛夷人,不遠萬裏來我中華貿易,交通有無、貨殖天下,我朝曆代先帝皆許之,實天高地厚之恩。竟不知感恩,反陰結建奴,以謀中華。所派兩千之軍,俱屠之矣!若不服,可再領兵來戰。
朕本欲起大軍,渡海遠征,然不教而誅,非禮儀之道,故先遣使敕諭。倘知錯能改,朕既往不咎,照常準予貿易;若冥頑不靈,兵戈一起,頓成齏粉。天鑒孔嚴,王章有赫。欽哉特敕。
敕命
光武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之寶
??
大明禮部主事林泌,不遠萬裏,漂洋過海,來到巴達維亞,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位紳士,宣讀光武帝的敕諭。
奉十七位紳士之命接待林泌的範德蘭,聽完敕諭,又見到了那一千七百縷己方派去支援韃靼人的士兵頭發時,渾身一顫,明國人真野蠻,竟然將我們的士兵屠戮一空!急忙向十七位紳士匯報。
紳士們開會討論,覺得如果將明使斬殺,再派兵援助韃靼人,雖然解恨,卻並不符合公司的商業利益。這封敕諭說得很明白,隻要不再支持韃靼人,明國依然願意與公司貿易。既然如此。何必與明國撕破臉?
十七人董事會令範德蘭向林泌保證,不再幹涉明清戰爭,並請求運迴士兵遺體。
林泌欣然同意,一場幹戈化為無形。
朱亨嘉不知道的是,因為這場大屠殺,他在西夷各國中得了個外號:“來自東方的撒旦”。
??
天威難測,光武皇帝的臉,猶如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
八旗的軍隊已經解甲,旗民們也大多北遷,麵對明軍的刀鋒,再無反抗之力,所以該露出崢嶸了!
先拿漢奸開刀,大筆一揮,著即鎖拿範文程、寧完我、馮銓、李蔭祖、馬鳴佩等漢奸,寸磔於市,又下令將這些漢奸的家產充公,家眷流放四川。
還在崇禎帝與周皇後、田貴妃合葬的思陵前,建了一座廟。廟裏,崇禎皇帝塑像威嚴地坐著,洪承疇、孔有德、範文程、寧完我、馮銓等名列《貳臣傳》的大漢奸,跪伏於崇禎帝腳下。
收拾完了漢奸,便輪到滿洲權貴了。
因為此前已經下過旨,赦免這些人的罪,所以需要重新給他們安個罪名。
這好辦,便說他們意圖謀反便是。朕說他們想謀反,便是想謀反,沒反也是反。
聖諭以謀反罪,賜死輝發侯嶽樂、堅和侯勒度、烏拉侯羅托、安樂伯索尼等一百三十六名滿洲降臣,家產抄沒,全族流放四川。
嶽樂的目中盡是苦悶,悠悠地道:“出城吧,叫兒郎們規矩著點,別生出事非來”。
濟南的南城門開了,袞楚克、庫兒蟾、李一第諸部魚貫出城,在指定的地點棄械解甲,然後去另外的地點,被重新編冊整隊。
大明昌國公李明忠騎在馬上。冷冷地看著清軍出城投降,忽然問道:“都準備好了嗎?”
“大帥,末將已經準備完畢”,部下總兵陳上川稟道。
總兵鄧耀卻有不同看法,“大帥,自古殺俘不祥,咱們是否再請示陛下?”
大明宜城伯趙勇被濟南城頭紅毛夷人的大炮擊中身亡後,朱亨嘉怒極攻心,曾傳令李明忠,攻下濟南後,發現紅毛夷兵一律殺光,不得接受彼等投降。他當時隻是心疼折了心腹大將,一怒之下下的軍令。可是君無戲言,皇帝既然下令屠盡紅毛夷人,那李明忠便非殺不可,否則便是抗旨。
“不用再請示了,聖命難違,執行吧”,李明忠口氣冰冷,不帶一些感情。
陳上川、鄧耀、楊三等明軍將領,各率本部,盛列甲兵,嚴陣以待。
紅毛夷人的司令官雅科布·考烏垂頭喪氣地帶著部下來到了受降地,被圍多日,他的兩千部下,僅剩一千七百人。
夷兵們紛紛放下火銃,順從地向指定的場地走去。和考烏不同,部下們卻並沒有覺得投降是件多麽丟人的事,有的士兵還吹起了口哨,那意思,終於可以離開這座鬼城,迴家了!
“帶他們去那邊”,陳上川望著這些已經棄械的紅毛夷兵,手指往遠處一指。
一排排手持鋼刀、長槍的明軍,趕鴨子一樣,將一千七百名紅毛夷降軍趕到了西北方的一塊荒野,那裏已經挖好了一個大坑:萬人坑。
“我的上帝!你們要幹什麽?我們已經放下了武器,我要見你們的將軍”,紅毛夷司令官雅科布·考烏大聲地唿喝著,卻掩飾不住一臉的驚恐。
“嗖!”
陳上川的箭到了,好快的箭,帶著嘯聲,一下便從考烏的口中射入後頸,重重地仰倒,跌入大坑中。
“給我殺,一個都不留”,陳上川吼道,仿佛是一部殺人機器。
朝陽血紅,一千七百名紅毛夷降兵被屠戮一空。在萬惡的封建社會,沒有法律和人格尊嚴,皇帝的話便是最高法。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既然光武帝開了金口要殺,那這夥紅毛夷人便必須死。
“好!李明忠幹得不錯!賜他一件蟒袍!”
消息傳到北京去,光武帝聽了笑吟吟。此時他已不再是穿越前那個心地善良、忠厚老實的青年,在權力的腐蝕下,演變成為心狠手辣、虛偽狡詐的獨夫民賊。
他之所以叫好,一部分是因為報了心腹宜城伯趙勇被殺之仇,更重要的是,自己隨口下的一道令,李明忠便記在心裏、認真執行,他對李明忠這種恭順的態度很滿意。封建帝王看手下的官員,主要看忠不忠,說白了就是聽不聽自己的話,聽話的便是好官,不聽話便是不忠。至於殺降這件事本身,做得對不對、有無違反道義,朱亨嘉壓根懶得理會。朕是天下至尊,殺幾個降軍算得了什麽?至於道義,那是什麽東東?
又一想,這些紅毛夷人可惡啊!朕跟滿清作戰,關他們何事?居然敢派兵幫助滿清。
下令遣使去巴達維亞斥責紅毛夷人,又下令從每名降兵頭上割下一縷頭發,交於使者一並帶去,以示軍威。
??
奉
天承運
皇帝敕諭紅毛夷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建奴者,本我朝屬民;後負恩背叛,占我兩京、夷我陵寢、屠我人民、廢我衣冠。朕興義師討之,名正言順,天下景從。爾紅毛夷人,不遠萬裏來我中華貿易,交通有無、貨殖天下,我朝曆代先帝皆許之,實天高地厚之恩。竟不知感恩,反陰結建奴,以謀中華。所派兩千之軍,俱屠之矣!若不服,可再領兵來戰。
朕本欲起大軍,渡海遠征,然不教而誅,非禮儀之道,故先遣使敕諭。倘知錯能改,朕既往不咎,照常準予貿易;若冥頑不靈,兵戈一起,頓成齏粉。天鑒孔嚴,王章有赫。欽哉特敕。
敕命
光武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之寶
??
大明禮部主事林泌,不遠萬裏,漂洋過海,來到巴達維亞,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位紳士,宣讀光武帝的敕諭。
奉十七位紳士之命接待林泌的範德蘭,聽完敕諭,又見到了那一千七百縷己方派去支援韃靼人的士兵頭發時,渾身一顫,明國人真野蠻,竟然將我們的士兵屠戮一空!急忙向十七位紳士匯報。
紳士們開會討論,覺得如果將明使斬殺,再派兵援助韃靼人,雖然解恨,卻並不符合公司的商業利益。這封敕諭說得很明白,隻要不再支持韃靼人,明國依然願意與公司貿易。既然如此。何必與明國撕破臉?
十七人董事會令範德蘭向林泌保證,不再幹涉明清戰爭,並請求運迴士兵遺體。
林泌欣然同意,一場幹戈化為無形。
朱亨嘉不知道的是,因為這場大屠殺,他在西夷各國中得了個外號:“來自東方的撒旦”。
??
天威難測,光武皇帝的臉,猶如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
八旗的軍隊已經解甲,旗民們也大多北遷,麵對明軍的刀鋒,再無反抗之力,所以該露出崢嶸了!
先拿漢奸開刀,大筆一揮,著即鎖拿範文程、寧完我、馮銓、李蔭祖、馬鳴佩等漢奸,寸磔於市,又下令將這些漢奸的家產充公,家眷流放四川。
還在崇禎帝與周皇後、田貴妃合葬的思陵前,建了一座廟。廟裏,崇禎皇帝塑像威嚴地坐著,洪承疇、孔有德、範文程、寧完我、馮銓等名列《貳臣傳》的大漢奸,跪伏於崇禎帝腳下。
收拾完了漢奸,便輪到滿洲權貴了。
因為此前已經下過旨,赦免這些人的罪,所以需要重新給他們安個罪名。
這好辦,便說他們意圖謀反便是。朕說他們想謀反,便是想謀反,沒反也是反。
聖諭以謀反罪,賜死輝發侯嶽樂、堅和侯勒度、烏拉侯羅托、安樂伯索尼等一百三十六名滿洲降臣,家產抄沒,全族流放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