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殺!”


    一萬七千騎兵,向著崩潰的清軍前陣殺去。


    大明總兵吳應麒披著戰袍,衝殺在最前麵,這戰袍做工精細、圖騰比其他戰袍精致得多,乃光武大帝為獎勵他在博野之戰中的功勞,親手禦賜之物。


    雖然早就聽說光武帝有給武將賜戰袍的習慣,得到這件戰袍後,年輕氣盛的吳應麒,依然十分激動,下決心要在祁州戰役中立下戰功,為老吳家爭光。


    見吳總鎮衝殺在最前麵,張國柱、高起隆、巴養元、鄭旺、李繼業等部將趕緊躍馬向前,有意無意地將吳應麒保護在中央。他們都是吳三桂舊部,對吳氏父子忠心耿耿。


    清禦前侍衛伊桑阿,急領五千步兵來擋明軍騎兵。


    明軍副將張國柱持槍來戰伊桑阿。他是遼人,原是大明副將,降清後先歸續順公沈永忠指揮,又被調撥到尚可喜帳下,後來又成了吳三桂的部將。吳三桂馭人有術,將他籠絡得服服帖帖,後來又隨吳氏父子歸了明。


    十幾年前就是副將,如今還是副將,張國柱對自己的官職很不滿,想立下戰功,升一級,他瞅準了清將伊桑阿。


    和四十多歲的張國柱比,二十歲的伊桑阿更年輕,力氣也更大,能當上順治帝的侍衛,武藝自然也是極好的。隻少了一點戰場搏殺的經驗,就差這一點,便丟了命。


    伊桑阿揮舞著大刀,使了招旗開得勝:大刀兇猛下劈,轉了個圈,又改成橫斬。這一刀招式精巧,非常好看,當日在宮中為順治帝演示此招,順治帝讚不絕口。他也一直將此刀式視為自己的絕招。


    見伊桑阿這刀舞得似仙女起舞,張國柱冷哼一聲,先持槍擋住大刀下劈。伊桑阿的大刀轉圈橫斬,刀頭尚未轉到時,張國柱手一迴旋,猛一使勁,長槍直刺。“噗”,刺入伊桑阿的咽喉,要了這位禦前一等帶刀侍衛的命。


    伊桑阿一死,其部立潰。


    孫廣威、馬寧、吳應麒諸將在清陣中大開大殺,將清軍搗成了一團漿糊。後麵的明軍李定國、馬寶、白文選、李來亨、王國璽、張成武諸部步兵,個個奮勇向前,殺得清軍中陣潰不成軍。


    “大帥,事不諧矣,撤吧”,禦前侍衛倭赫勸鼇拜後撤。


    鼇拜大唿:“我乃國大臣,今日唯死而已!”


    竟不退,豎起大纛,結陣抵抗。又下令兩翼的清軍迴師,向他靠攏。若是兩翼的騎兵能及時馳援中陣,此戰也許能敗得不那麽慘。


    ??


    左翼,清固山額真穆裏瑪、巴哈納正在猛攻明軍範友賢部,忽見中軍傳來號令,要他們迴援中軍,忙下令後撤。


    此時明清雙方絞殺在一起,想撤,哪那麽容易?


    範友賢打發了性,將旗前移,親臨一線。彭明揚、陳豹、楊秉胤、胡國柱、吳國貴諸部皆奮勇拚殺,總兵於大海衝得太靠前,中流矢而亡。


    見清軍中陣岌岌可危,左翼又被明軍衝殺得搖搖欲墜,清軍的不安定因素開始發力,左翼的兩萬五千騎兵,有一半是漠南蒙古部落的聯軍,其中有一千是早已投靠大明的科爾沁部落的騎兵。


    因為首鼠兩端,這一千科爾沁騎兵出工不出力,倒沒受太大損失。


    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二兒子寶特塔馳至吳克善長子弼爾塔哈爾跟前,“兄長,清軍眼看要敗了,咱們既然已經暗中歸順了大明,何必為滿人陪葬?趕緊撤吧”。


    弼爾塔哈爾長籲了一口氣,“沒想到大明的火炮如此厲害,幸虧我等歸順得早啊!告訴兒郎們,掉轉馬頭,跟我迴科爾沁”。


    “駕~駕~駕~”


    一千科爾沁騎兵掉頭便跑。


    他這一跑,嚴重動搖了清軍的軍心,尤其是漠南蒙古各部的軍心。翁牛特、阿巴噶、阿巴哈納爾、茂明安等部落騎兵全跟著跑了,甚至一部分八旗兵也跟著落荒而逃。


    穆裏瑪正在指揮軍隊與明軍激戰,忽見自己的後陣有數千騎兵逃了,大恐,拚命地約束部下。


    明軍勇將陳豹看出了便宜,率三千精兵向他殺來,衝著他的將旗衝,不斷地有士兵倒下,陳豹渾似未覺,片刻便殺至他的麵前。


    穆裏瑪取下了他的虎力弓,拉了個滿弦,“嗖”,箭被陳豹的狼牙棒撥飛。


    “叭!”


    很清脆的頭骨破裂聲,狼牙棒砸碎了穆裏瑪的頭。


    清固山額真巴哈納見勢不妙,率殘軍北逃。


    “清軍敗了!”


    “清軍敗了!”


    “清軍敗了!”


    左翼明軍歡唿著從側翼向清軍中軍撲去。


    ??


    右翼,清固山額真巴山、昂邦章京葉克書率軍猛攻明軍袁宗第部,本來還稍占上風,但左翼一敗,又收到鼇拜令他們向中軍靠攏的將令,頓失鬥誌,率軍向中軍撤退。


    撤退令一下,士氣頓時一沮,剛才進攻時的那股兇猛氣勢,蕩然無存。


    袁宗第乃是明軍中的老將,大大小小的戰役經曆得多了,戰場經驗極豐富,趁他病,要他命。


    立即下令:“令各部粘上清軍,給本帥狠狠地打”。


    軍令一下,明軍郝尚久、李元胤、董方策、羅承耀諸部趁勢跟在清軍屁股後麵,猛打猛殺。


    右翼清軍邊撤邊戰,尚未撤至中軍,便已全軍崩潰。


    “駕~駕~駕~”


    昂邦章京葉克書,雙腿夾緊馬腹,拚命地馭馬而逃。他是努爾哈赤時代的老將,頗有幾分戰場保命的手段,一邊逃,一邊在馬上將身子伏得低低的,防著明軍弓箭。


    大明廣昌伯李元胤在軍中以善射聞名,他取出了自己的那張反曲大捎弓,隻一箭,便射翻了葉克書騎的馬,將落馬的葉克書生擒。


    清固山額真巴山是員驍將,其部七千滿蒙八旗,是從京師附近調過來的。能肩負守衛京師一帶的重任,自然是精兵。


    此時,這支精兵損失了一半,隻剩三千餘騎,四下裏全是密密麻麻的明軍。


    大明宣平伯董方策瞅著了戰機,率部緩緩逼近。


    “降者免死!”明軍勸降的唿聲不斷。


    “下馬,吃幹糧、飲水”,巴山忽然下了道奇怪的命令。


    又饑又渴的部下,不顧正在靠近的明軍,紛紛下馬吃喝,有的還給戰馬喂了把豆子。


    “咦?韃子這是在幹什麽?不列陣抵抗,反而大吃大喝。難道想全軍向本將投降?”


    董方策一時有些失神,並未立即下令進攻,反而傻傻地看著他們。


    清軍吃喝得極快,半刻鍾便已完畢。


    “上馬!”


    巴山吼道:“隨我殺!”


    三千餘騎,忽然上馬,衝向董方策部。


    董方策大驚,剛拔刀欲擋,“著”,巴山低喝一聲,手中的騎槍毒蛇般一點,正中額頭,立時斃命。


    聽聞董方策戰死,大明廣昌伯李元胤、寶豐伯羅承耀大怒,他倆與董方策皆為李成棟舊部,感情深厚。


    急引兵來攻巴山。


    瓜爾佳氏出猛將,而猛將難免陣前亡。


    鮮血染紅了夕陽,巴山身負十餘創,在重重包圍中戰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