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府陽和衛,清宣大總督馬鳴佩焦灼地在總督衙門內踱著步,忽然停下問左右:“可有安陽的軍報?”


    “稟督憲,陳副將、張副將的軍報上說正在攻打安陽,安陽城堅,一時打不下來”。


    “陳元、張恩達這兩個蠢才,安陽並無明軍主力,居然打了這麽久都打不下來”,一向溫和的馬鳴佩,氣得罵起了蠢才,停了停,又道:“若有安陽來的軍報,速報於本督”。


    “嗻!”


    “軍報!”


    話音剛落,又有軍報傳來。


    馬鳴佩心裏一喜,莫非是陳元、張恩達攻下了安陽?問道:“可是安陽來的軍報?”


    “稟督憲,歸化城將軍鄂碩、平陽總兵劉武急報,明軍範友賢部已經進入了平陽府,連陷吉州、鄉寧、太平,逼近襄陵”。


    ??


    範友賢、李定國率五萬大軍進入了平陽府。


    一路上攻城拔寨,連取三縣,逼近了襄陵。之所以這麽順利,是因為吉州、鄉寧、太平都隻有些守備營,沒有戰兵。直到襄陵,才遇到像樣的抵抗。


    襄陵乃春秋時晉襄公陵墓所在地,晉襄公溫文爾雅,善納箴言,繼承了晉文公的覇業,堪稱一代賢君。


    大戰,打擾了賢君的陵寢。


    隨著範友賢一聲令下,彭明揚、陳豹、楊秉胤、楊先柱四麵攻城。


    清軍遊擊趙良棟拚死抵抗,他的部下隻有三千,但卻多次鎮壓過義軍,打過大仗,十分精銳。襄陵東麵又緊挨著汾水,大軍施展不開。明軍隻能強攻南、北、西三麵。


    小小的襄陵,耽擱了明軍五天。


    第五天城破了,趙良棟打開東門,乘小舟欲渡汾水逃生。


    “狗漢奸,納命來!”


    一聲大喝,一艘小船劃來,船頭立著一將,麵如黑炭,乃是明總兵李占春。


    他取出弓,“嗖”的一箭射向趙良棟,被趙良棟躲開。


    “給我射”,李占春大怒,身邊的十餘名親兵齊放箭,趙良棟身中數箭,落水而亡。


    一百多艘明軍小船遊弋在汾水,清掃著漏網之魚。


    入晉的首場大戰,襄陵之戰結束了,明軍全殲了三千守軍。


    ??


    接著越過汾水,挺進至平陽府治臨汾附近。


    臨汾城位於汾水、潏水交叉處,屬人字形地形,東、西、北三麵環水,隻有南麵的明德門、東麵的武定門適合進攻,西麵的和義門、北麵的鎮朔門,大軍施展不開。


    城裏,歸化城將軍董鄂·鄂碩和總兵劉武商量禦敵之策。


    “劉總鎮,我部是騎兵,適合野戰;汝部是步兵,適合守城。不如汝據城而守,吾率騎兵在野外紮營,騷擾明軍。如何?”


    鄂碩是順治帝的老泰山,劉武焉敢不從,當下應允。劉武率一萬七千多步兵守城,鄂碩率一萬六千騎兵在城外駐紮。


    “大將軍,前麵就是臨汾了,城外發現清軍騎兵蹤跡,哨探報於平虜大將軍範友賢。


    範友賢一聽便皺了眉,他是老將,深知騎兵的難纏。他們可以四處騷擾正在攻城的部隊,還可以襲擊進攻方的糧道。他追你,一追一個準;你追他,兩條腿跑不過四條腿。


    “大將軍,明日攻城時,可將各攻城軍隊分成兩部,一部攻城,另一部防範敵人騎兵”,李定國建議道。


    範友賢想了想,稱善。


    次日,範友賢令彭明揚部攻明徳門、陳豹部掩護;楊秉胤部攻武定門,周世民部掩護;又令李占春部監視和義門、楊先柱部監視鎮朔門。


    炮聲隆隆,煙塵滾滾,臨汾之戰打響了。


    城上箭如雨下,銃彈與礌石橫飛;城下車輛雲集,戰兵如蟻。仗打得如火如荼。


    城外某山頭上,鄂碩端著千裏鏡觀察,發現城上漸漸支持不住了,不由焦急。


    “騎兵突擊”,他下達了將令。


    “噠~噠~噠~”


    咯爾咯右翼旗的旗主本塔爾和四子王旗的旗主鄂木布的三千騎為第一陣;烏拉特前、中、後三旗旗主圖巴、諤班、巴克巴海的三千騎為第二陣;土默特左翼旗都統古祿格的三千騎為第三陣;土默特右翼旗都統托博克的三千騎為第四陣;鄂碩的三千親兵為第五陣,五道狂潮衝向明德門。


    “豎槍!弓箭手,射!”


    掩護明徳門的明總兵陳豹大喜,他是朱亨嘉的親衛出身,善使一根大殳(狼牙棒),有萬夫不擋之勇。此次奉命掩護彭明揚部攻城,以為無仗可打。不料竟來了清軍騎兵,這可太好了,有戰功立了!


    “嗖嗖嗖嗖嗖!”


    箭如雨下,射倒一地清騎。


    陳豹部俱是百戰老兵,槍陣布得極快。清軍馳至,麵對的是重重槍林。


    清軍先鋒和碩達爾罕親王本塔爾的侄子袞布,初生牛犢不怕虎,衝在最前麵,揮動蒙古彎刀,砍斷了前麵一截槍頭;“嘭”,後排的一杆長槍毒蛇般刺到,袞布頭一低,躲過;“嘭嘭”,第三排的兩杆槍刺到;“嘭嘭嘭”,第四排又來了三杆槍。


    槍太多,袞布躲不過,身上多了幾個血窟窿,倒地。


    “我兒!”


    本塔爾的弟弟本巴什希見兒子慘死,悲痛萬分,便要上去拚命。


    本塔爾忙一把拽住,“明軍軍陣難撼,掠過去”。


    清軍紛紛橫掠過軍陣,鄂碩見明徳門無機可乘,下令轉到武定門。


    負責掩護武定門的明總兵周世民,便是那位將陝北攪得天翻地覆的“周大俠”。


    “列陣”,周大俠大吼。


    他的部下已被編成了戰兵,武器裝備不比其他明軍差,可畢竟是義軍的底子,戰陣配合上差了些。


    鄂碩是從龍入關的老將,立即指揮各部從明軍軍陣薄弱處攻去。


    本巴什希衝在最前麵,他要報殺子之仇。


    明將孫崇雅欲阻攔,被本巴什希一斧劈成兩斷。


    本塔爾、鄂木布趁勢貫穿明軍軍陣,又返身再衝。圖巴、諤班、巴克巴海、古祿格、托博克諸部趕至,將明軍衝得七零八落。


    周世民實在抵擋不住,隻得撤退,撤退中副將朱應奎負傷落馬,被馬蹄踩踏而死。


    正在攻武定門的總兵楊秉胤,見勢不妙,立即吹響了撤退號。


    “嗷~嗷~嗷~”


    蒙古兵唿嘯著而來,楊部大潰。


    鄂碩又繞到北麵的鎮朔門。


    鎮朔門外有大明天全六番招討副使楊先柱的兩千嘉絨兵。四川天全六番是漢化的嘉絨地區,招討使高氏、副使楊氏,皆是大明的世襲土司。


    這些嘉絨兵雖然兵少,卻兇悍敢戰。見到騎兵不但不逃,反而衝上去,用厚重的大刀砍起了馬腿。


    “噅聿聿!”


    清將額琳沁一時不防,讓人剁斷了馬腿,滾了下來。


    還未來得及起身,身上便踩上了一隻大腳丫,一個滿臉絡緦胡的嘉絨兵獰笑著舉錘砸去。


    “古祿格、托博克,汝二人從兩翼包抄他們”,鄂碩對土默特左翼旗都統古祿格、右翼旗都統托博克下達了將令。


    兩千嘉絨兵被清軍包圍,雖然全軍覆沒,卻也殺傷了千餘騎兵。


    鄂碩很心疼,騎兵換步兵,這個交換比可不劃算。


    再轉到和義門,李占春部已撤至城北土坡,列陣以待。


    見明軍陣形嚴整,鄂碩舍不得消耗寶貴的騎兵,下令撤退,來去如飛,風一般的消失了。


    好端端一場攻城戰,被清軍騎兵攪成了一鍋粥。


    範友賢懊惱萬分,他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放迴的土默特部首領俄木布之子包羅。自己派他攪亂歸化一帶,動搖蒙古韃子的軍心。也不知這小子辦得如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