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民攻克延安府治膚施,生擒了清延綏巡撫馮聖兆,一時聲名大振。陝北一帶,上自官員士紳,下至販夫走卒,提起周大俠之名,無不豎大拇指。為了振奮陝西民心,朱亨嘉下旨封周世民為葭州副將。
張斌則背起藥箱離開了膚施,錦衣衛嘛,向來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沒有人知道他去了何方,也沒有人曉得他的功績。直到退仕後,他寫了一本自傳:《吾在錦衣衛的日子》,廣泛流傳後,周世民才明白,原來攻克膚施的最大功臣不是自己,是這位張千戶。
然後,義軍繼續南下,連克甘泉、鄜州、宜川、洛川、中部、宜君諸縣,兵馬擴充到三萬多,逼近西安府。
此時的長安城內,西安將軍富喀禪麾下僅有六千多滿蒙八旗,加上兩千綠營兵馬,也不過八千多,嚇得惶惶不可終日,一麵堅守城池,一麵向三邊總督圖海、宣大總督馬鳴佩、甘肅巡撫劉鬥同求援。
山西兵還在守著晉陝邊境,不敢出省;甘肅綠營屢被抽調,劉鬥同也缺兵馬,隻派了一千綠營,象征性地馳援。
正在漢中與範友賢鼇戰的圖海,左右為難。本來他成功地依靠南鄭堅城,擋住了明軍北進之路。可如今後院失火,若不救援,恐西安不保。想了想,還是決定先撤迴西安,剿滅義軍。
他是智將,撤退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擊,迷惑明軍。然後出其不意,越過終南山,返迴西安。隻帶了一萬五千兵馬返迴,留下了陳萬略、馬寧、賴惱部兩萬兵馬,扼守終南山。
“陳總兵,令汝為主將。在本督掃平賊寇前,汝一定要隻守不攻、依山而守,務必拖住明軍”。
“嗻”,陳萬略大聲應諾。
交代完後,圖海率軍疾馳入西安,雖然兵馬不多,卻皆是精銳,自信蕩平義軍不在話下。
沒成功,不是沒打贏,而是沒找著。
周大俠溜了。他一聽圖海返迴,知道硬碰硬,自己不是對手,立即溜迴榆林,與朱龍會師,準備三打榆林城。
“呸,這些賊寇好生狡猾,氣煞人也”,西安將軍富喀禪憤憤地說。
這西安將軍一職設立於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共轄滿蒙八旗6468人。順治六年(1649年),西安滿城建好後,這些八旗兵俱駐於滿城內。
“將軍不必憤怒,我軍有騎兵之利,遲早能剿滅這些賊寇”,圖海倒是大將風度,一點不生氣。
??
榆林城下,周世民與朱龍重逢了。
分別時,周大俠不過一萬人,迴來後變成了三萬多;而朱龍部一開始一萬七八千,激烈的攻城戰一打,又損失了好幾千。勢力此消彼長,朱龍看周世民的眼神,又羨慕又嫉妒。
笑咪咪地問:“賢弟,汝看該怎麽打這榆林城為好?”
名將都是從一場場戰爭中打出來的,此時的周世民經曆過數場大戰後,已經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手捏下巴,不慌不忙道:“小弟此次打延安,弄到了不少大炮。昨日觀城,發現鎮遠門(南城門)殘破,可集中大炮轟塌城牆,攻之”。
延綏鎮是防範蒙古人的重鎮,火炮很多,雖然有些老舊,有的還是洪武年間的,但威力卻大。周世民打下延安後,搜集了百門重炮,用炮車推著,準備用於榆林。
“真有汝的,賢弟,離開時兩手空空,迴來時連大炮都有了”,朱龍哈哈大笑。
大明光武四年六月十一日,第三次榆林之戰打響。
朱龍、賀桓、朱應元、朱應奎、孫崇雅、趙廣印分別佯攻威寧門、振武門、廣榆門、宣武門、龍德門、新樂門。
周世民率軍緩緩逼近了鎮遠門,此門由清遊擊謝鴻儒守衛。
義軍的炮手開始調炮距,缺熟練的炮手,很多人隻會裝填、發射,好在炮多,鎮遠門又久曆戰火,殘破得厲害。
“開炮”,周世民吼道。
“啾啾啾”,百炮齊鳴,很快,鎮遠門便轟塌了。
“弟兄們,隨我殺”,周世民提刀向城牆的豁口衝去。見他如此悍勇,部下頓時被激起了血性,殺得清軍膽寒。不多時,便斬殺謝鴻儒。
周大俠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一入城便直往清軍主將許占魁坐鎮的鎮北樓衝去。
沒了城牆的阻隔,義軍的人數優勢發揮了出來,緊緊圍住鎮北樓。
最後一名親兵倒下了,許占魁渾身是血,倚刀而立。見義軍逼近,忽笑道:“把爾等中官最大的叫來,吾不願死於無名小卒之手”。
“哼,不知額周世民,夠不夠格斬汝?”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
“周世民,周大俠?”
許占魁一楞,隨即笑道:“夠了,速取吾頭”。
“可惜了這把刀”,周世民歎了聲,手起頭落。
此戰,明軍還斬殺清參將張國彥、遊擊錢應龍。
連打三次,才攻下榆林城,周世民感慨萬千,作詩曰:
《榆林》
三戰堅城膽氣肥,
十萬連營炮火摧。
衝天殺氣動城隅,
不滅胡酋誓不迴。
誰人贈我青海箭?
射落楊花作雪飛。
膚施新俘馮巡撫,
過河又斬許占魁。
??
“兄長,榆林雖克,但圖海追兵已近。小弟建議,避開敵主力,往西攻打寧夏三衛。寧夏總兵馬寧已經南調,攻之不難”,周世民勸朱龍,打不過就走,是明末義軍的老戰術。
朱龍不肯撤,他眼紅周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想占據榆林,招兵買馬。
“賢弟的話雖有道理,但榆林城堅,未嚐不可一戰”。
二人爭執不下,無奈之下分兵。周世民、孫崇雅往西攻打寧夏;朱龍、賀桓留守榆林。
聞聽義軍分兵,圖海冷笑,“傳令各軍,大張旗鼓地追擊周賊”。
“督憲用兵一向隱密,今日為何要大張旗鼓?”總兵齊升、李世勳不解。
“嗬嗬,大張旗鼓是給朱龍看的,追到響水堡立即返迴。先滅朱龍,再滅周世民”。
圖海用兵狠辣,給宣大總督馬鳴佩寫信,請他調駐平陽的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畢力克圖部、駐臨縣的正藍旗滿洲梅勒章京伊爾根覺羅·哈占部,西進榆林助剿;又令西安副都統都敏領三千騎兵,遠遠跟蹤周世民部義軍,行文給甘肅巡撫劉鬥同,請其助守寧夏。
劉鬥同可憐,甘肅的精兵快被抽光了,迴部又不穩,隻得令先前派的一千綠營,前往寧夏。
寧夏總兵馬寧已被南調,這一千綠營,便是寧夏三衛唯一的戰兵,再加上數千地方守兵,如何敵得過三萬多義軍?很快周世民便攻下了寧夏後衛、寧夏前衛、寧夏中衛,兵馬增加到四萬。
“汝是說圖海去追周世民了?”朱龍問報信的夜不收。
“的確如此,小人看得明白”。
“很好,下去歇息吧”,朱龍放鬆了警惕,既然圖海離開了,那榆林便安全了。
圖海殺了個迴馬槍,行至響水堡後,掉頭偷襲歸德堡,直抵榆林城。
義軍大意了,城門都沒來得及關,便被清軍搶了進來,明將賀恆戰死。
朱龍匆忙帶著兩個兒子朱應元、朱應奎東撤葭州,正遇上從山西過來的畢力克圖、哈占部六千滿蒙八旗。再次大敗,朱龍、朱應元戰死,朱應奎率少數殘兵,繞路逃往寧夏。
寧夏前衛石溝城,周世民剛視察完軍務,部下便報朱應奎來了。
一見血染戰袍的朱應奎,周世民大驚:“賢侄,汝怎麽來了?”
朱應奎撲通一跪,放聲大哭,“周叔,您要為我父親和兄長報仇啊!”
張斌則背起藥箱離開了膚施,錦衣衛嘛,向來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沒有人知道他去了何方,也沒有人曉得他的功績。直到退仕後,他寫了一本自傳:《吾在錦衣衛的日子》,廣泛流傳後,周世民才明白,原來攻克膚施的最大功臣不是自己,是這位張千戶。
然後,義軍繼續南下,連克甘泉、鄜州、宜川、洛川、中部、宜君諸縣,兵馬擴充到三萬多,逼近西安府。
此時的長安城內,西安將軍富喀禪麾下僅有六千多滿蒙八旗,加上兩千綠營兵馬,也不過八千多,嚇得惶惶不可終日,一麵堅守城池,一麵向三邊總督圖海、宣大總督馬鳴佩、甘肅巡撫劉鬥同求援。
山西兵還在守著晉陝邊境,不敢出省;甘肅綠營屢被抽調,劉鬥同也缺兵馬,隻派了一千綠營,象征性地馳援。
正在漢中與範友賢鼇戰的圖海,左右為難。本來他成功地依靠南鄭堅城,擋住了明軍北進之路。可如今後院失火,若不救援,恐西安不保。想了想,還是決定先撤迴西安,剿滅義軍。
他是智將,撤退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擊,迷惑明軍。然後出其不意,越過終南山,返迴西安。隻帶了一萬五千兵馬返迴,留下了陳萬略、馬寧、賴惱部兩萬兵馬,扼守終南山。
“陳總兵,令汝為主將。在本督掃平賊寇前,汝一定要隻守不攻、依山而守,務必拖住明軍”。
“嗻”,陳萬略大聲應諾。
交代完後,圖海率軍疾馳入西安,雖然兵馬不多,卻皆是精銳,自信蕩平義軍不在話下。
沒成功,不是沒打贏,而是沒找著。
周大俠溜了。他一聽圖海返迴,知道硬碰硬,自己不是對手,立即溜迴榆林,與朱龍會師,準備三打榆林城。
“呸,這些賊寇好生狡猾,氣煞人也”,西安將軍富喀禪憤憤地說。
這西安將軍一職設立於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共轄滿蒙八旗6468人。順治六年(1649年),西安滿城建好後,這些八旗兵俱駐於滿城內。
“將軍不必憤怒,我軍有騎兵之利,遲早能剿滅這些賊寇”,圖海倒是大將風度,一點不生氣。
??
榆林城下,周世民與朱龍重逢了。
分別時,周大俠不過一萬人,迴來後變成了三萬多;而朱龍部一開始一萬七八千,激烈的攻城戰一打,又損失了好幾千。勢力此消彼長,朱龍看周世民的眼神,又羨慕又嫉妒。
笑咪咪地問:“賢弟,汝看該怎麽打這榆林城為好?”
名將都是從一場場戰爭中打出來的,此時的周世民經曆過數場大戰後,已經有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手捏下巴,不慌不忙道:“小弟此次打延安,弄到了不少大炮。昨日觀城,發現鎮遠門(南城門)殘破,可集中大炮轟塌城牆,攻之”。
延綏鎮是防範蒙古人的重鎮,火炮很多,雖然有些老舊,有的還是洪武年間的,但威力卻大。周世民打下延安後,搜集了百門重炮,用炮車推著,準備用於榆林。
“真有汝的,賢弟,離開時兩手空空,迴來時連大炮都有了”,朱龍哈哈大笑。
大明光武四年六月十一日,第三次榆林之戰打響。
朱龍、賀桓、朱應元、朱應奎、孫崇雅、趙廣印分別佯攻威寧門、振武門、廣榆門、宣武門、龍德門、新樂門。
周世民率軍緩緩逼近了鎮遠門,此門由清遊擊謝鴻儒守衛。
義軍的炮手開始調炮距,缺熟練的炮手,很多人隻會裝填、發射,好在炮多,鎮遠門又久曆戰火,殘破得厲害。
“開炮”,周世民吼道。
“啾啾啾”,百炮齊鳴,很快,鎮遠門便轟塌了。
“弟兄們,隨我殺”,周世民提刀向城牆的豁口衝去。見他如此悍勇,部下頓時被激起了血性,殺得清軍膽寒。不多時,便斬殺謝鴻儒。
周大俠並非有勇無謀之輩,一入城便直往清軍主將許占魁坐鎮的鎮北樓衝去。
沒了城牆的阻隔,義軍的人數優勢發揮了出來,緊緊圍住鎮北樓。
最後一名親兵倒下了,許占魁渾身是血,倚刀而立。見義軍逼近,忽笑道:“把爾等中官最大的叫來,吾不願死於無名小卒之手”。
“哼,不知額周世民,夠不夠格斬汝?”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
“周世民,周大俠?”
許占魁一楞,隨即笑道:“夠了,速取吾頭”。
“可惜了這把刀”,周世民歎了聲,手起頭落。
此戰,明軍還斬殺清參將張國彥、遊擊錢應龍。
連打三次,才攻下榆林城,周世民感慨萬千,作詩曰:
《榆林》
三戰堅城膽氣肥,
十萬連營炮火摧。
衝天殺氣動城隅,
不滅胡酋誓不迴。
誰人贈我青海箭?
射落楊花作雪飛。
膚施新俘馮巡撫,
過河又斬許占魁。
??
“兄長,榆林雖克,但圖海追兵已近。小弟建議,避開敵主力,往西攻打寧夏三衛。寧夏總兵馬寧已經南調,攻之不難”,周世民勸朱龍,打不過就走,是明末義軍的老戰術。
朱龍不肯撤,他眼紅周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想占據榆林,招兵買馬。
“賢弟的話雖有道理,但榆林城堅,未嚐不可一戰”。
二人爭執不下,無奈之下分兵。周世民、孫崇雅往西攻打寧夏;朱龍、賀桓留守榆林。
聞聽義軍分兵,圖海冷笑,“傳令各軍,大張旗鼓地追擊周賊”。
“督憲用兵一向隱密,今日為何要大張旗鼓?”總兵齊升、李世勳不解。
“嗬嗬,大張旗鼓是給朱龍看的,追到響水堡立即返迴。先滅朱龍,再滅周世民”。
圖海用兵狠辣,給宣大總督馬鳴佩寫信,請他調駐平陽的正藍旗蒙古副都統畢力克圖部、駐臨縣的正藍旗滿洲梅勒章京伊爾根覺羅·哈占部,西進榆林助剿;又令西安副都統都敏領三千騎兵,遠遠跟蹤周世民部義軍,行文給甘肅巡撫劉鬥同,請其助守寧夏。
劉鬥同可憐,甘肅的精兵快被抽光了,迴部又不穩,隻得令先前派的一千綠營,前往寧夏。
寧夏總兵馬寧已被南調,這一千綠營,便是寧夏三衛唯一的戰兵,再加上數千地方守兵,如何敵得過三萬多義軍?很快周世民便攻下了寧夏後衛、寧夏前衛、寧夏中衛,兵馬增加到四萬。
“汝是說圖海去追周世民了?”朱龍問報信的夜不收。
“的確如此,小人看得明白”。
“很好,下去歇息吧”,朱龍放鬆了警惕,既然圖海離開了,那榆林便安全了。
圖海殺了個迴馬槍,行至響水堡後,掉頭偷襲歸德堡,直抵榆林城。
義軍大意了,城門都沒來得及關,便被清軍搶了進來,明將賀恆戰死。
朱龍匆忙帶著兩個兒子朱應元、朱應奎東撤葭州,正遇上從山西過來的畢力克圖、哈占部六千滿蒙八旗。再次大敗,朱龍、朱應元戰死,朱應奎率少數殘兵,繞路逃往寧夏。
寧夏前衛石溝城,周世民剛視察完軍務,部下便報朱應奎來了。
一見血染戰袍的朱應奎,周世民大驚:“賢侄,汝怎麽來了?”
朱應奎撲通一跪,放聲大哭,“周叔,您要為我父親和兄長報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