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府濟南很美,泉水眾多,又稱“泉城”。


    方大猷正在揮毫潑墨,畫大明湖,這麽美的景,必須畫下來!運筆自然,筆酣墨飽,或點或刷,水墨淋漓,一幅《大明湖荷柳圖》躍然紙上。


    嗯,畫得蠻好!水波粼粼,四麵荷花三麵柳。可好看是好看,他卻感覺似乎少了些什麽。缺了啥呢?冥思苦想。


    這位是浙江烏程(湖州)人,崇禎十年進士,大名士,山水學董,間為倪、黃,多濕筆,善書、工詩。


    不光藝術造詣很深,而且精通為官之道:誰來降誰。先當大明的官,李闖來了降李闖,清虜來了降清虜。官運亨通,七混八混的,混成了山東巡撫。


    “撫台,大將軍被明軍擊敗,正撤往濟南。偽明光武帝的大軍也正向濟南而來”,部下來報。


    “什麽?明軍打過來了?”


    “叭”的一聲,畫筆脫手,點在畫卷上,成了一條天然的小魚,立即讓整幅畫有了靈氣。


    方大猷本以為此畫毀了,一瞅,竟是鬼斧神功、渾然天成。明白了,魚,魚啊!湖中有魚,方有生機呢。


    啞然失笑,明軍打過來便打過來唄,大不了重投大明便是,這些年自己不都是這麽過來的嘛。


    想到這,釋然了,在剛才的畫上題道:“《賣花聲·矮屋蓋新芽》:矮屋蓋新芽。牆短台高。莊家四五便相招。籬下黃花霜後葉,秋色堪描。堤外吼聲驕。萬裏風濤。千鈞苦擔有人挑。且讀南華經一卷,真個逍遙”。


    好一個“千鈞苦擔有人挑”,那意思:本撫管不著。巡撫嘛,大官,苦活不用幹,讀讀《南華經》,作作畫,寫寫詩詞,逍遙便好。


    心腹幕僚劉舉人闖了進來,此人滿腹韜略,是他的智囊。啥都好,就是有些迂腐,說什麽自己中的是大明的舉,不願為大清的官,隻肯做個幕僚。


    “撫台,明軍逼近,您尚有心思作畫乎?”


    方大猷一笑,“慌什麽?大不了重演當年舊事罷了”。


    所謂重演當年舊事,便是投降。已經降過兩次的人,再降一次也不要緊。


    劉舉人先不說話,欣賞了一下方大猷新作的《荷柳圖》,忽然歎道:“公此畫,點睛之筆便在這條魚上。隻怕濟南若罟,公若魚,魚入罟中,欲重演當年舊事也難!”


    方大猷楞住了,一琢磨,是這個理。自己手上可沒多少兵,明軍一旦將嶽樂和自己圍在濟南,兵權都在嶽樂手中,自己想投降都投不了。可不就是魚入罟中嗎?


    “依先生之見,如之奈何?”


    “撫台,您應該以保護漕運為名,向大將軍請命,鎮守聊城。然後據東昌,坐觀明清交戰成敗。明勝則降明,清勝則繼續做您的巡撫。如此,可立於不敗之地”。


    方大猷聽了,開懷大笑,“先生一言驚醒夢中人,便照先生說的辦”。


    嶽樂的大軍一至濟南,方大猷便向嶽樂請命鎮守聊城。這聊城位於山東段運河會通河上,是東昌府的府治,確實重要。嶽樂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


    “此事,先生做得很好,吾已向家兄稟報,事成之後,保舉先生為東昌府通判”,錦衣衛北鎮撫使馬雄飛笑眯眯地對劉舉人說,家兄指的是他的兄長、錦衣衛指揮同知馬吉翔。


    通判,正六品官,尊稱“別駕”,對一個舉人來說,官不小了。


    劉舉人大喜,他雖然不願意當清廷的官,卻願意做大明的官,而且官越大越好,“鎮撫使放心,在下一定想辦法讓東昌一府,兵不血刃,重歸大明”。


    方大猷來到了聊城,忽然又怕了,萬一明軍不打濟南,來打東昌可怎麽辦?自己的撫標可隻有一千五百人,他向清廷足足報了五千人的兵額,吃了三千五百人的空餉,如今卻覺得兵少,不安全了。現在濟南戰局未定,不想過早地降明。


    喚來劉舉人:“先生勸予來東昌,可萬一明軍來打東昌,該當如何?”


    劉舉人不慌不忙地呷了口茶,“撫台何不令東昌總兵金光祖南下至兗州的張秋鎮(安平鎮)駐守?一者,可以利用他阻擋明軍;二者,調走了他,東昌府可就是您說了算”。


    “調金光祖南下後,誰來保障聊城的安全?”


    “無妨,您可將恩縣、夏津、高唐州、範縣、??州等各州、縣的守備兵盡皆調往聊城,再拉攏其將領,如此便有了數千兵馬。坐觀明清大戰,進可攻,退可守”。


    “善!”


    這東昌總兵金光祖為人桀傲不遜,素不為方大猷所喜,方大猷正好落得將他做擋箭牌,以“張秋鎮位於會通河與廣濟渠之間,實軍事重地,萬不可失”為名,調其南下。


    金光祖雖然不願,無奈軍令如山,隻得氣哼哼去了。


    調走了金光祖部七千戰兵,方大猷調各地守兵入衛聊城,加上撫標,居然又湊了六千多兵馬,看上去高枕無憂,實際卻是潛潮湧動。


    範縣,原東川義軍首領丁維嶽的殘部周魁軒一直活動在這一帶。前些日子,他在錦衣衛的運作下,投奔了朱亨嘉。各地的守兵都被方大猷調走了,正好趁勢而起,連續攻占範縣、觀城、??州、莘縣、冠縣、館陶各縣。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高唐州,朱亨嘉任命的參將、義軍領袖崔三也起兵了。他原是義軍蔡乃憨的部下,蔡乃憨死後,堅持在高唐州抗清,連續攻占高唐州、恩縣、武城、夏津、臨清州各地。


    轉眼之間,東昌府僅剩府治聊城和清平、仕平、博平三縣還在清軍手中。


    方大猷慌了神,喚劉舉人責之曰:“先生讓予將各地守兵撤往聊城,如今各地反賊紛起。奈何?”


    劉舉人笑道:“縱然各縣洪水滔天,關撫台何事?您隻須守住聊城、坐觀明清成敗便可。清勝,則立即出兵蕩平反賊,區區土寇,如何擋得住官兵的兵鋒?明勝,您自己也要投明,還需要擔心各地的義軍嗎?”


    方大猷聽後,覺得幕僚的話極有道理。遂不再管各地的義軍,安心地創作他的《湖光山色》畫卷。


    ??


    清冠縣守備任複性很高興,剛接到兵部的文書,他升官了,升了冠縣遊擊。


    此人本是雄踞山東、河南兩省的“榆園賊”。張存仁令總兵張膽火焚叢林、決黃河水淹義軍,任七、張七、範慎行、梁敏等領袖先後戰死,他見勢不妙,率部下降了清,被封冠縣守備。


    被方大猷調到聊城後,他積極向方大猷靠攏,又送銀子,又請吃酒。方巡撫正好也想拉攏各地守兵將領為己所用,千金市馬骨,立即升其為冠縣遊擊。


    升官了,開心,正哼著小曲,一道人影出現。


    “喲,任遊擊春風得意馬蹄急,看樣子不想反清複明了?”


    這院子有兵士把守,此人卻出入自由。任複性很驚愕,看到了一個粗獷的身影,“您,您是怎麽進來的?”


    粗獷的身影長得很蒼老,一身奴仆打扮,乃是山東錦衣衛千戶陳錚。陳錚的身後還跟著一人,麵容生冷陰鷙。


    陳錚哼了一聲,“區區幾個守兵,能攔住我嗎?汝若敢反複,小心項上人頭”。


    “不敢,不敢,俺能當上遊擊,還是您托人找的門路,俺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怎敢反複?”任複性急忙陪笑。


    “哼,知道便好”,陳錚臉色緩和了下來,“快來見過錦衣衛北鎮撫使馬公”。


    “錦衣衛北鎮撫使?”


    任複性吃了一驚,這官可比陳千戶大得多,急忙向馬雄飛施禮,“參見馬鎮撫”。


    馬雄飛微微一笑,“放心吧,任遊擊,我大明從不虧待起義的功臣。汝在清虜那邊是遊擊,到了大明這邊,依然是遊擊”。


    “多謝馬鎮撫”,任複性精神頓時一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