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朕早就聽說山東、山西多忠義之士!陶卿、馬卿,汝二人做得很好!”
朱亨嘉笑眯眯地望著錦衣衛指揮使陶成和指揮同知馬吉翔,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縫。
“皇爺今兒個心情很好呢”,一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歡喜暗道。這位馬公公從小伺候皇爺,最懂皇爺的心思。嗯,皇爺眼睛眯得越細,心情便越好;若是瞪大眼、眉頭緊鎖,那是要發怒了;若是臉上似笑非笑,右拳心卻緊攥著,那可不得了,皇爺要殺人了!
朱亨嘉的心情的確很好,前一陣子他派錦衣衛去聯絡北方的義士,為北伐助力。陶成和馬吉翔不負使命,聯絡了大大小小十幾支義軍,其中有兩支勢力頗大。因此對他倆很滿意,表揚了幾句。
“臣等不敢居功,此皆是陛下英明”,陶、馬二人倒很謙虛。
“來人,賜給陶卿、馬卿一人一匹駿馬,待會去馬廄挑”,光武帝向來有功必賞。
“臣等謝主隆恩”。
馬吉翔撅起屁股,先謝了賞,開口說道:“陛下,於七的使者於九、任亮的使者郭彥正在門口等候,您要不要召見彼等?”
於七活躍於山東登州一帶,任亮則以山西交城為根據地。他倆,一個是富三代加官二代,另一個是泥腿子,為了共同的理想:反清複明,走到了一起。
朱亨嘉身為帝王,一般的義軍根本沒時間見,不過這兩支義軍勢力頗大,想了想道:“宣他們入帳吧”。
??
於七可不是一般人!外祖父戚繼光,一代名將;祖父於進表,棲霞巨商、大金礦主;父親於可清,明朝大將,在與後金的作戰中,戰死沙場。標準的富三代加官二代!
此人從小好武,崇禎三年中了武舉,著實有兩下子。
清軍入關後,身為大明遺民的於七,憤憤不平,和兄弟於六、於九一起,廣交綠林朋友,準備起義。
關於他的傳說很多,蒲鬆齡在《聊齋誌異》中有兩篇:《野狗》篇和《公孫九娘》篇,提到了於七起義一事。
他先是劫富濟貧,哪家有錢找哪家。獨自登門拜見,如果對方乖乖交出所有錢財糧食,他就取一半,給對方留一半。相反,如果耍心眼,那便搶個幹淨。久而久之,名聲越來越大,投奔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順治五年,於大俠在山東棲霞鋸齒山(牙山),舉起抗清大旗。這是膠東地區第一次反清起義,他率千人進攻寧海州,將知州劉文淇梟首示眾(《登州府誌》:五年,棲霞民於七,招集亡命,據鋸齒山,肆行剽掠。七年,率眾攻寧海,知州劉文淇死之)。
當時朱亨嘉正鬧得歡,金聲桓、李成棟、薑鑲等舉起義旗。清廷無暇顧及,便令登州知府張尚賢出麵,招撫於七為棲霞把總。
當了把總,於大俠聚集人脈、擴大力量就更方便了。他廣交複社人士,如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兄弟、宋繼澄父子、即墨黃培等,蠢蠢欲動。聽聞光武帝已經打到了山東,偷偷地派弟弟於九前來歸順。
??
任亮可憐,地裏刨食的泥腿子,常年累月吃不飽飯。
天啟六年,實在活不下去了,在呂梁山一帶落了草,造大明的反。後來,陝北農民軍攻入山西,他和王堇英、郭彥、王全、巴山虎等義軍頭領,據交城西北群山響應。再後來韃子打來了,作為一名天啟年間就扯旗造反的老反賊,自由自在慣了,不肯乖乖歸降,舉兵反清。
這位在曆史上名氣極大,不是因為勢力大,而是因為堅持的時間久。曆史上,直到康熙十年,才被清軍鎮壓。從天啟六年到康熙十年,存在了四十五年,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義軍。
聽說大明的軍隊又打迴來了,雖然自己以前也曾造過大明的反,但畢竟都是漢人,都不願意留著金錢鼠尾見祖宗。
在錦衣衛的穿針引線下,任亮令郭彥去明軍大營向光武帝投誠。
??
光武大帝在盤龍大帳內,笑眯眯地召見了於九和郭彥。
雖然臉上帶著笑,卻在大帳內外密布甲兵,刀槍閃亮。
皇權威嚴,再加上天子親軍的強悍,於九和郭彥雖是強人,亦被震懾得頭都不敢抬,一進帳,便跪在地上高唿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撲嗤”,朱亨嘉笑了,暗道:這兩個土包子沒見識,是山唿萬歲,不是三唿萬歲,而且這種大禮一般不用。
不過二人對自己如此恭敬,心裏還是滿意的,於是充滿慈祥地笑道:“二位義士遠來辛苦,平身,賜坐與茶”。
親衛們端來椅子,奉上禦茶,心裏卻在嘀咕,能在陛下麵前坐著喝茶的,不是王公顯貴,就是德高望重的大學士,這兩位什麽來頭?
其實,這隻是光武大帝的禦下之策。這些義軍和自己的嫡係部隊不同,離得遠,不好控製。不對他們好一點,怎麽能忽悠他們心甘情願地為自己賣命?
自古開國的帝王,在籠絡人心方麵都是有一套的,朱亨嘉亦是此道高手。
先是無微不至地噓寒問暖,義軍將士們過得可好?吃得飽嗎?穿得暖嗎?如何對付韃子的圍剿?哎呀!條件如此艱苦,卿等仍矢誌不渝,真忠臣也!幾句熱乎話一說,便把於九和郭彥感動得熱淚盈眶。皇帝陛下真是大好人啊!一點架子都沒有,對吾等關懷倍至,爹親娘親,不如皇帝陛下親!
接著,封官。封於七為棲霞副將、任亮為交城副將,又讓二人迴去後將各部的官職報上來。朕一例照準!
最後,賜宴。請二人吃飯,一邊賜宴一邊交待任務。
“郭卿,汝迴去後告訴任副將,讓他在呂梁山一帶擇機而動,配合王師北伐”。
“草民,不,臣遵旨”,郭彥躬身說道。
“於卿,汝迴去後告訴汝兄於七,讓他暫時以棲霞把總的身份在清軍中潛伏,等王師逼近登州時再舉義。朕要他做大明布在山東的一枚棋子”。
“臣遵旨”。
??
天道一百,任是再牛的人,最多也隻能掌握九十九,還有那遁去的一,永遠無法控製。
朱亨嘉讓於七做大明在登州的內應,擇機而動,想法很好,於七也依令行事,奈何天不從人願!
萊陽城有座寶泉山,山上有廟,每年都要舉辦廟會,這是萊陽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春暖花開,人們出來看花、賞景、拜佛,祈求平安。
“老爺,妾身想去逛廟會,您陪妾身一起去嘛”,於九的妻子衣氏纏著於九。這衣氏貌若天仙,閉月羞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
英雄難過美人關,於九欣然同意。
二人來到廟會所在,人山人海,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
“呦嘿,這是誰家的小娘子呀?真好看”,衣氏正逛著,忽然竄出一個滿臉橫肉的家夥,一嘴的汙言穢語,乃是萊陽惡霸宋彝秉,人稱“宋二閻王”。
“哪來的無賴?何等物流(什麽東西)!汝也不打聽打聽我登州於氏是什麽樣的人家,竟敢調戲我家娘子!”
於九大怒,老於家不光家世顯赫,還是山東綠林道上的大豪,何曾受過這個氣?
宋二閻王也是作死,真沒聽過老於家的名頭,“什麽狗屁驢家、馬家,在萊陽,我宋家說了算。咱看上汝家娘子,是汝的福分~哎呀!”
話沒說完,於九的拳頭到了,一拳便打出了血蓮花。
雙方都是豪強,各有一幫手下,便在這寶泉山上演起了全武行。最終,土混混宋彝秉沒幹過綠林大豪於九,被揍得鼻青臉腫,渾身沒有一塊好肉。
被下人抬迴家後,宋彝秉令家奴調查這登州於氏到底是何方神聖。
家奴稟報:“少爺,這登州於氏可不得了,祖上做過明朝的大官,乃是本地有名的豪強。那於九的兄長於七,還做過反賊,後來受了大清的招安,現為棲霞把總”。
“做過反賊?那便好辦了!快,安排馬車飛馳進京,告禦狀”。
宋彝秉哈哈大笑。這位“宋二閻王”打架不行,整人卻在行。他家老爺子在清廷兵部為官,有勢力。
宋彝秉直接進京告狀,不說自己因為調戲婦女挨了揍,反誣於氏兄弟要造反,“於七在棲霞蓋金鑾殿、繡龍袍,準備當皇帝”。
清廷正在與明軍交戰,最怕後方有人造反,聽了誣告,也不管真假,直接派兵查封於家。
於是,赫赫有名的於七大起義提前了。
老於家一聲吼,登州抖三抖。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宋繼澄,即墨的黃培等全反了,大家公推於七為領袖,聚兵於棲霞鋸齒山(牙山)。
清登萊總兵張膽急忙派兵鎮壓,雙方在鋸齒山一帶對壘。
“哎!天不從人願啊!原想讓這於七作為朕的一步暗棋,不料竟下成了明棋”,消息傳來,光武大帝喟然長歎。
朱亨嘉笑眯眯地望著錦衣衛指揮使陶成和指揮同知馬吉翔,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縫。
“皇爺今兒個心情很好呢”,一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馬歡喜暗道。這位馬公公從小伺候皇爺,最懂皇爺的心思。嗯,皇爺眼睛眯得越細,心情便越好;若是瞪大眼、眉頭緊鎖,那是要發怒了;若是臉上似笑非笑,右拳心卻緊攥著,那可不得了,皇爺要殺人了!
朱亨嘉的心情的確很好,前一陣子他派錦衣衛去聯絡北方的義士,為北伐助力。陶成和馬吉翔不負使命,聯絡了大大小小十幾支義軍,其中有兩支勢力頗大。因此對他倆很滿意,表揚了幾句。
“臣等不敢居功,此皆是陛下英明”,陶、馬二人倒很謙虛。
“來人,賜給陶卿、馬卿一人一匹駿馬,待會去馬廄挑”,光武帝向來有功必賞。
“臣等謝主隆恩”。
馬吉翔撅起屁股,先謝了賞,開口說道:“陛下,於七的使者於九、任亮的使者郭彥正在門口等候,您要不要召見彼等?”
於七活躍於山東登州一帶,任亮則以山西交城為根據地。他倆,一個是富三代加官二代,另一個是泥腿子,為了共同的理想:反清複明,走到了一起。
朱亨嘉身為帝王,一般的義軍根本沒時間見,不過這兩支義軍勢力頗大,想了想道:“宣他們入帳吧”。
??
於七可不是一般人!外祖父戚繼光,一代名將;祖父於進表,棲霞巨商、大金礦主;父親於可清,明朝大將,在與後金的作戰中,戰死沙場。標準的富三代加官二代!
此人從小好武,崇禎三年中了武舉,著實有兩下子。
清軍入關後,身為大明遺民的於七,憤憤不平,和兄弟於六、於九一起,廣交綠林朋友,準備起義。
關於他的傳說很多,蒲鬆齡在《聊齋誌異》中有兩篇:《野狗》篇和《公孫九娘》篇,提到了於七起義一事。
他先是劫富濟貧,哪家有錢找哪家。獨自登門拜見,如果對方乖乖交出所有錢財糧食,他就取一半,給對方留一半。相反,如果耍心眼,那便搶個幹淨。久而久之,名聲越來越大,投奔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順治五年,於大俠在山東棲霞鋸齒山(牙山),舉起抗清大旗。這是膠東地區第一次反清起義,他率千人進攻寧海州,將知州劉文淇梟首示眾(《登州府誌》:五年,棲霞民於七,招集亡命,據鋸齒山,肆行剽掠。七年,率眾攻寧海,知州劉文淇死之)。
當時朱亨嘉正鬧得歡,金聲桓、李成棟、薑鑲等舉起義旗。清廷無暇顧及,便令登州知府張尚賢出麵,招撫於七為棲霞把總。
當了把總,於大俠聚集人脈、擴大力量就更方便了。他廣交複社人士,如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兄弟、宋繼澄父子、即墨黃培等,蠢蠢欲動。聽聞光武帝已經打到了山東,偷偷地派弟弟於九前來歸順。
??
任亮可憐,地裏刨食的泥腿子,常年累月吃不飽飯。
天啟六年,實在活不下去了,在呂梁山一帶落了草,造大明的反。後來,陝北農民軍攻入山西,他和王堇英、郭彥、王全、巴山虎等義軍頭領,據交城西北群山響應。再後來韃子打來了,作為一名天啟年間就扯旗造反的老反賊,自由自在慣了,不肯乖乖歸降,舉兵反清。
這位在曆史上名氣極大,不是因為勢力大,而是因為堅持的時間久。曆史上,直到康熙十年,才被清軍鎮壓。從天啟六年到康熙十年,存在了四十五年,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義軍。
聽說大明的軍隊又打迴來了,雖然自己以前也曾造過大明的反,但畢竟都是漢人,都不願意留著金錢鼠尾見祖宗。
在錦衣衛的穿針引線下,任亮令郭彥去明軍大營向光武帝投誠。
??
光武大帝在盤龍大帳內,笑眯眯地召見了於九和郭彥。
雖然臉上帶著笑,卻在大帳內外密布甲兵,刀槍閃亮。
皇權威嚴,再加上天子親軍的強悍,於九和郭彥雖是強人,亦被震懾得頭都不敢抬,一進帳,便跪在地上高唿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撲嗤”,朱亨嘉笑了,暗道:這兩個土包子沒見識,是山唿萬歲,不是三唿萬歲,而且這種大禮一般不用。
不過二人對自己如此恭敬,心裏還是滿意的,於是充滿慈祥地笑道:“二位義士遠來辛苦,平身,賜坐與茶”。
親衛們端來椅子,奉上禦茶,心裏卻在嘀咕,能在陛下麵前坐著喝茶的,不是王公顯貴,就是德高望重的大學士,這兩位什麽來頭?
其實,這隻是光武大帝的禦下之策。這些義軍和自己的嫡係部隊不同,離得遠,不好控製。不對他們好一點,怎麽能忽悠他們心甘情願地為自己賣命?
自古開國的帝王,在籠絡人心方麵都是有一套的,朱亨嘉亦是此道高手。
先是無微不至地噓寒問暖,義軍將士們過得可好?吃得飽嗎?穿得暖嗎?如何對付韃子的圍剿?哎呀!條件如此艱苦,卿等仍矢誌不渝,真忠臣也!幾句熱乎話一說,便把於九和郭彥感動得熱淚盈眶。皇帝陛下真是大好人啊!一點架子都沒有,對吾等關懷倍至,爹親娘親,不如皇帝陛下親!
接著,封官。封於七為棲霞副將、任亮為交城副將,又讓二人迴去後將各部的官職報上來。朕一例照準!
最後,賜宴。請二人吃飯,一邊賜宴一邊交待任務。
“郭卿,汝迴去後告訴任副將,讓他在呂梁山一帶擇機而動,配合王師北伐”。
“草民,不,臣遵旨”,郭彥躬身說道。
“於卿,汝迴去後告訴汝兄於七,讓他暫時以棲霞把總的身份在清軍中潛伏,等王師逼近登州時再舉義。朕要他做大明布在山東的一枚棋子”。
“臣遵旨”。
??
天道一百,任是再牛的人,最多也隻能掌握九十九,還有那遁去的一,永遠無法控製。
朱亨嘉讓於七做大明在登州的內應,擇機而動,想法很好,於七也依令行事,奈何天不從人願!
萊陽城有座寶泉山,山上有廟,每年都要舉辦廟會,這是萊陽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春暖花開,人們出來看花、賞景、拜佛,祈求平安。
“老爺,妾身想去逛廟會,您陪妾身一起去嘛”,於九的妻子衣氏纏著於九。這衣氏貌若天仙,閉月羞花,是當地有名的美人。
英雄難過美人關,於九欣然同意。
二人來到廟會所在,人山人海,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
“呦嘿,這是誰家的小娘子呀?真好看”,衣氏正逛著,忽然竄出一個滿臉橫肉的家夥,一嘴的汙言穢語,乃是萊陽惡霸宋彝秉,人稱“宋二閻王”。
“哪來的無賴?何等物流(什麽東西)!汝也不打聽打聽我登州於氏是什麽樣的人家,竟敢調戲我家娘子!”
於九大怒,老於家不光家世顯赫,還是山東綠林道上的大豪,何曾受過這個氣?
宋二閻王也是作死,真沒聽過老於家的名頭,“什麽狗屁驢家、馬家,在萊陽,我宋家說了算。咱看上汝家娘子,是汝的福分~哎呀!”
話沒說完,於九的拳頭到了,一拳便打出了血蓮花。
雙方都是豪強,各有一幫手下,便在這寶泉山上演起了全武行。最終,土混混宋彝秉沒幹過綠林大豪於九,被揍得鼻青臉腫,渾身沒有一塊好肉。
被下人抬迴家後,宋彝秉令家奴調查這登州於氏到底是何方神聖。
家奴稟報:“少爺,這登州於氏可不得了,祖上做過明朝的大官,乃是本地有名的豪強。那於九的兄長於七,還做過反賊,後來受了大清的招安,現為棲霞把總”。
“做過反賊?那便好辦了!快,安排馬車飛馳進京,告禦狀”。
宋彝秉哈哈大笑。這位“宋二閻王”打架不行,整人卻在行。他家老爺子在清廷兵部為官,有勢力。
宋彝秉直接進京告狀,不說自己因為調戲婦女挨了揍,反誣於氏兄弟要造反,“於七在棲霞蓋金鑾殿、繡龍袍,準備當皇帝”。
清廷正在與明軍交戰,最怕後方有人造反,聽了誣告,也不管真假,直接派兵查封於家。
於是,赫赫有名的於七大起義提前了。
老於家一聲吼,登州抖三抖。棲霞的郝晉、萊陽的宋番、宋琬、宋繼澄,即墨的黃培等全反了,大家公推於七為領袖,聚兵於棲霞鋸齒山(牙山)。
清登萊總兵張膽急忙派兵鎮壓,雙方在鋸齒山一帶對壘。
“哎!天不從人願啊!原想讓這於七作為朕的一步暗棋,不料竟下成了明棋”,消息傳來,光武大帝喟然長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