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四年元月八日,明軍開始了渡黃河之戰。


    這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戰役。


    麵前的敵人都是些殘兵敗將。多尼的殘兵兩萬,石廷柱的近兩萬兵馬,還有徐州、淮安的數千綠營軍,總兵力四萬六千。要麵對十二萬連戰連勝、士氣高昂的明軍陸師,如何敵得過?


    何況,明軍還有水師。一向自詡“用兵如神”的光武大帝,一出手便是大手筆,令孫貴、林察,率三萬水師北進,先攻占淮安府的海州,然後再進入山東,攻取袞州府的郯城,切斷淮安之敵的退路。


    明軍的作戰意圖十分明顯,那就是要將黃河北岸的多尼、石廷柱部一口吃掉。


    見黃河封凍了,鑲紅旗漢軍固山額真、鎮海將軍石廷柱急匆匆來找多尼,“鎮國公,黃河封凍,我軍士氣不振,又失了地利。不如撤至郯城再做打算”。


    此時的多尼已不再是安遠靖寇大將軍,這職位順治帝給了多羅安郡王嶽樂;也不再是信郡王,順治帝惱他葬送了大軍,一口氣將他連降三級,由郡王,越過貝勒、貝子,降至奉恩鎮國公。這待遇比以前可差得遠,多羅郡王歲俸銀五千兩,祿米五千斛,王世子歲俸銀三千兩,祿米三千斛。鎮國公俸銀僅七百兩,祿米七百斛。


    多尼不敢抱怨,他打了大敗仗,將清軍主力葬送得一幹二淨,能僥幸不死,已是萬幸。順治帝給他的聖旨是,守住黃河天險,約束好軍隊,等待嶽樂來接收。


    可如今黃河已封凍,哪來的天險?


    “額真,您覺得予還有退路嗎?”多尼苦笑,二十歲的年輕臉龐,竟充滿了滄桑。


    石廷柱聞言亦苦笑。多尼是什麽人?豫親王多鐸的世子,愛新覺羅家的嫡脈。可皇上竟將他連貶三級,可見龍顏震怒的程度,若再不戰而退,恐有殺身之禍。


    “鎮國公既決心要戰,奴才拚了這把老骨頭,也要和明軍血戰到底”,瓜爾佳氏出猛將,石廷柱自然也不是孬種。


    ??


    不過八旗的高官們雖然有血戰到底的決心,可血戰並沒有發生。


    殘兵敗將們如何有與明軍搏命的勇氣?


    仗一打起來,清軍的黃河防線,就如紙糊的一樣,搖搖欲墜。


    揚州總兵李棲鳳、副將張煒駐守崔鎮。明越國公袁宗第率軍殺至,雙方剛交戰片刻,張煒撒腿便跑。李棲鳳罵了聲娘,也緊跟著逃命。無奈袁部驍將景可勤馬快,躍馬揚刀,一刀便砍飛了李棲鳳的腦袋。


    固山額真祖澤潤守衛三義鎮。明昌國公李明忠率軍攻鎮。二人皆是遼人。甫一交戰,李明忠便大唿道:“遼東祖氏,世代明將。爾真欲為夷狄犬羊殉葬嗎?”祖澤潤聞言羞愧難當,虛戰片刻,便引兵後撤。李明忠也不追趕,引兵緩緩前行。


    清副將王國光、張中駐守清河縣。二人沒吃過明軍大虧,氣焰甚是囂張,挖壕溝十道,又架炮於城頭轟擊明軍。寶豐伯羅承耀久攻不下。正在懊惱,浦城伯馬寶到了,見狀對羅承耀大唿道,“我軍勢如破竹,唯此城未下,公身為伯爵,寧不差愧乎?”羅承耀麵紅耳赤,遂與馬寶一起,親冒矢石登城。王國光、張中抵擋不住,雙雙戰歿於城中。


    安東縣城,清副將王昌功正焦急地等待消息。他原是漕運河道總督楊方興的漕標將領,孫貴一把火燒了豐濟倉,楊方興畏罪自縊,他沒了靠山,常被欺負;且其部家眷多在山陽,山陽被明軍攻占後,人心渙散,不斷逃離。


    他的部下因為是漕台標營,富得流油,裝備是極好的。三營步兵、三營水兵、一營城守兵,共三千五百人,是運河沿線最有戰鬥力的綠營。可人心惶惶之下,逃得隻剩三千人了。


    王昌功是聰明人,不想為清廷殉葬,不為別的,隻為了山陽城內的娘子和一雙兒女,也得降。不過投降這種事,得看時機,降得太早,容易掉腦袋,得等明軍打到跟前再降。


    “王副將,明軍打過來了”,部下來報。


    “太好了!”


    王昌功大喜,吼道:“叫弟兄們趕緊剃發易服,換上大明的旗!”


    人心便是如此,北伐一旦成了氣候,便勢不可擋。


    南安侯郝永忠躊躇滿誌地來了,前些日子袁宗第立功被封越國公,他和袁宗第一樣,都是原大順軍的老人,瞅著眼紅,卯足了勁,也想立功封個公爵。來到安東城下,“郝搖旗”親自扛起了那杆大旗。


    “咦?城頭怎麽掛上了大明的日月旗?”


    郝永忠正在疑惑,隻聽“嘭”的一聲,厚重的城門開了,一隊和尚打著白旗走了出來。


    仔細一看,卻不是和尚,而是一群剃光了頭的士兵,穿的稀奇古怪,長衫、短衫,啥都有,皆是漢服。原來,王昌功令部下剃發易服,找不到那麽多剃頭匠,幹脆自己動手,剃個光頭了事;找不到那麽多長衫,便用些短衫對付。


    “罪將王昌功獻安東城反正歸明,請王師入城”,王昌功恭恭敬敬、點頭哈腰,又白又胖的臉上笑出了褶子。因為是漕運河道總督的直屬標營,平時夥食甚好,倒是吃的白胖。


    郝永忠好一陣失望,原指望著激戰一場,立下戰功,升官封爵,哪曉得剛到,敵人便降了。


    看著王昌功十分不爽,“汝部下有兵馬多少呀?”


    “稟大帥,罪將有三千兵馬”。


    “汝既有三千兵馬,又據堅城而守,為何不戰?”郝永忠不滿地嘟囔了一聲。


    “啥?大帥這是啥意思?聽口氣竟似不願吾投降似的”,可把王昌功嚇出了一聲冷汗,哭喪著臉道:“王師順天倡義,掃蕩胡虜,凡我漢人莫不翹首以盼王師。罪將及部下早有歸順大明之心,又焉敢違逆天命,做螳臂擋車之事!”


    “行了”,郝永忠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凡是投降的虜將都這麽說,別整那些沒用的虛話,趕緊準備些吃食,犒勞我軍將士”。


    ??


    “報,崔鎮失守,揚州總兵李棲鳳陣亡”。


    “報,固山額真祖澤潤兵敗三義鎮,正往北撤退”。


    “報,副將王國光、張中戰歿於清河縣”。


    “報,漕標副將王昌功獻安東縣城降明了”。


    不利的消息,雪花般飄向多尼的中軍大帳,他歎了口氣,終於下令道:“全軍撤往沭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