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樂事,做高官、騎大馬!征虜伯耿繼茂討了個先鋒的差使,騎在高頭大馬上,率五千大軍,耀武揚威而行。
這一路,猶如一場武裝旅行,張長庚逃到襄陽,德安、荊州、承天各府、縣均不戰而降。
耿繼茂騎在馬上,浮想聯翩。
還是大明好啊!不用屈居於滿人、蒙古人之下當三等奴才;也不用留著金錢鼠尾見祖宗。當年自己的老爹耿仲明雖然被偽清封了王爵,可僅僅因為窩藏了幾個逃人,就被逼得自縊,那多爾袞還不允許自己襲爵,可惡之極!現在自己做了大明的伯爵,雄糾糾、氣昂昂地一路殺過去,既報了父仇,又立了功名。快哉!又一想,自己給尚可喜寫的信,不知道見效沒有,若是能不戰而下襄陽,那可就太好了!
正想著不戰而勝的美事,眼前出現了一堵牆、一堵騎兵組成的牆。
車爾布、車赫圖兩兄弟率三千騎兵,以牛錄為單位,列了兩路縱隊,每隊五牛錄、一千五百騎。後麵跟著尚之信、時應運部。
“出擊!”
尚之信的中軍下達了將令。
“嗷!嗷!嗷!”
三千滿蒙八旗唿嘯著衝來。
“快,布陣!”
耿繼茂匆忙下令布陣,這些天仗打得太順,沿途府、縣皆不戰而勝,不免有些鬆懈。布陣所需時間比平常多花了一刻。就這一刻,便吃了大虧。
“噠噠噠!”
車爾布、車赫圖的騎兵如風般掠至。明軍的弓手和銃手隻來得及射了一輪,長槍手一半尚未到位,八旗便馳至。
“殺!殺!殺!”
一騎又一騎馳入陣中,砍殺。
明軍畢竟久經戰陣,雖然大的軍陣混亂,各級什長、伍長依然自發的結鴛鴦陣抵抗。
車爾布、車赫圖的騎兵迅速貫穿了明軍軍陣,犁出了兩道口子。
尚之信的步兵沿著這兩道口子衝殺而至。這位年青的世子,不僅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居然親自率親兵衝鋒。一旁的總兵時應運見了,發了狠,率軍擋在尚之信的前麵衝殺。他是尚之信的心腹,自然不能讓主公冒險。
耿繼茂部這下再也抵擋不住,軍陣崩了,落荒而逃。
明軍第二陣陳友龍部一萬兵馬趕到,隻見戰場亂成一片,到處都是敗兵。
“列陣!”
陳友龍眼晴瞪圓了,不是嚇的,是樂的,這麽多天沒打過像樣的仗,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地廝殺一場了!
篷頭跣足、神色猙獰的一萬湘西“蠻兵”,端著長槍,開始列陣,這種竹槍用山區老竹製成,比普通的長槍長得多。
“豎槍!”
一杆杆竹槍如林般豎起。
耿繼茂的敗兵到了,見到友軍的旗幟,猶如找到了依靠,潮水般往陳友龍軍陣衝來。
“大哥,是友軍,咋辦?”孫華向陳友龍請示。
“不管是不是友軍,亂吾軍陣者,殺”,陳友龍淡淡地說道。
“嗖嗖嗖!”
陳部的弓手向闖陣的敗兵射去,長槍兵將陣前的敗兵刺成了一個個血葫蘆。
“陳友龍,汝這個不沒(不得好死)的畜牲”,耿繼茂恨恨地率殘兵從陳友龍的軍陣旁掠過。
軍陣是保住了,但陳、耿二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嘭!嘭!嘭!”
清軍的騎兵橫掠過竹槍陣,削斷槍尖。竹槍很長,削斷一截還有一截;竹槍很密,一層又一層。一不小心便被後排的竹槍刺落。
見騎兵無法破陣,尚之信令步兵衝鋒。
一隊隊清兵刀盾手,左手藤牌、右手腰刀,彎身而進。能當刀盾手的,皆軍中敏捷、驍勇之輩。
“咚咚咚!”
尚之信親自擂鼓助威。
見清軍步兵攻得兇,陳友龍的部下紛紛換上尖頭厚背大砍刀迎戰。這種刀乃湘西山民砍野獸時常使,又厚又重,砍人極狠;刀頭有刃,可作劍刺人。
雙方混戰在一起,明軍極堅韌,前排倒下,後排補上。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嚴遵誥、劉文秀、楊輔臣諸部趕到,加入戰團。
明軍人多勢重,漸漸奪迴了戰場的主動權。
??
長渠,是漢水的一段。
大明粵國公孫貴率四萬多水師來到了這裏,正打算迎江而上,攻取宜城。
卻見江麵上盡是攔江鐵索,水道也被沉船堵塞了。
“大帥,江麵被堵住了”,部將王勝稟報。
“清理水障,需時多久?”
孫貴沉著地問,經曆無數血戰,這點事實在不足為奇,無法在孫大師心裏泛起一絲漣漪。
“稟大帥,需要三天”。
“三天?三天等下來,仗都讓大將軍打完了,吾等連湯都喝不上”,孫貴略一沉吟,下令道:“王勝、蔡祿,汝二人領軍一萬,清理水障,其餘人馬隨本帥下船步戰”。
大明水師普遍用的是“八麵風”,操作簡便,需要的水手較少。一艘百人的戰船,往往隻需十幾名水手,其餘皆是戰兵。既可水戰,亦可步戰。
孫貴上岸後,長渠南段,嚴遵誥正與尚之信血戰。
“大帥,請迅速發兵支援大將軍”,田虎、石壁請戰。
孫貴哈哈大笑,“大將軍身經百戰,又有五萬大軍,豈是尚之信那毛頭小子能敵得過的?不用支援大將軍,隻需北上,攻取宜城,斷了尚軍退路,便可將這股尚軍一口吞下”。
說完,令大軍往北,攻取宜城。
“弟兄們,這是我等歸順大明的首戰,都給本鎮打起精神來,拿下宜城,重重有賞”,梁標相大吼。
使用降兵打先鋒,是明軍的老傳統。而事實上,降兵也往往十分好用。
梁標相為了在明軍中立足,豁出性命攻城。城內精兵皆已被尚之信調去打嚴遵誥,隻餘千餘守軍,一鼓而下。
攻下宜城後,孫貴令田虎、石壁領兵五千,至宜城南部截斷尚之信退路,自領兩萬七千大軍,準備各種器械,嚴守城池,以待尚可喜。
也是天意,明軍剛剛部署完畢,尚可喜的大軍便到了。他帶著許爾顯、班誌富、江定囯諸將三萬多兵馬,鋪天蓋地而來。
“王爺,宜城插上了明軍的旗幟”,斥侯來報。
“什麽!宜城丟了?”
尚可喜嗓子發甜,一口鮮血湧上喉頭,喊了一聲,“吾兒休矣”,一頭栽下馬來。
左右急救,方才悠悠醒轉,下令道:“快,趕緊攻城,一定要盡快地攻下此城。不然宜城的兩萬多大軍便完了”。
慘烈的宜城攻防戰打響,三萬多尚軍猛攻兩萬七千明軍。明軍有城池之利,想迅速破城猶如南柯一夢。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宜城清軍的喪鍾慢慢敲響。
這一路,猶如一場武裝旅行,張長庚逃到襄陽,德安、荊州、承天各府、縣均不戰而降。
耿繼茂騎在馬上,浮想聯翩。
還是大明好啊!不用屈居於滿人、蒙古人之下當三等奴才;也不用留著金錢鼠尾見祖宗。當年自己的老爹耿仲明雖然被偽清封了王爵,可僅僅因為窩藏了幾個逃人,就被逼得自縊,那多爾袞還不允許自己襲爵,可惡之極!現在自己做了大明的伯爵,雄糾糾、氣昂昂地一路殺過去,既報了父仇,又立了功名。快哉!又一想,自己給尚可喜寫的信,不知道見效沒有,若是能不戰而下襄陽,那可就太好了!
正想著不戰而勝的美事,眼前出現了一堵牆、一堵騎兵組成的牆。
車爾布、車赫圖兩兄弟率三千騎兵,以牛錄為單位,列了兩路縱隊,每隊五牛錄、一千五百騎。後麵跟著尚之信、時應運部。
“出擊!”
尚之信的中軍下達了將令。
“嗷!嗷!嗷!”
三千滿蒙八旗唿嘯著衝來。
“快,布陣!”
耿繼茂匆忙下令布陣,這些天仗打得太順,沿途府、縣皆不戰而勝,不免有些鬆懈。布陣所需時間比平常多花了一刻。就這一刻,便吃了大虧。
“噠噠噠!”
車爾布、車赫圖的騎兵如風般掠至。明軍的弓手和銃手隻來得及射了一輪,長槍手一半尚未到位,八旗便馳至。
“殺!殺!殺!”
一騎又一騎馳入陣中,砍殺。
明軍畢竟久經戰陣,雖然大的軍陣混亂,各級什長、伍長依然自發的結鴛鴦陣抵抗。
車爾布、車赫圖的騎兵迅速貫穿了明軍軍陣,犁出了兩道口子。
尚之信的步兵沿著這兩道口子衝殺而至。這位年青的世子,不僅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居然親自率親兵衝鋒。一旁的總兵時應運見了,發了狠,率軍擋在尚之信的前麵衝殺。他是尚之信的心腹,自然不能讓主公冒險。
耿繼茂部這下再也抵擋不住,軍陣崩了,落荒而逃。
明軍第二陣陳友龍部一萬兵馬趕到,隻見戰場亂成一片,到處都是敗兵。
“列陣!”
陳友龍眼晴瞪圓了,不是嚇的,是樂的,這麽多天沒打過像樣的仗,終於可以痛痛快快地廝殺一場了!
篷頭跣足、神色猙獰的一萬湘西“蠻兵”,端著長槍,開始列陣,這種竹槍用山區老竹製成,比普通的長槍長得多。
“豎槍!”
一杆杆竹槍如林般豎起。
耿繼茂的敗兵到了,見到友軍的旗幟,猶如找到了依靠,潮水般往陳友龍軍陣衝來。
“大哥,是友軍,咋辦?”孫華向陳友龍請示。
“不管是不是友軍,亂吾軍陣者,殺”,陳友龍淡淡地說道。
“嗖嗖嗖!”
陳部的弓手向闖陣的敗兵射去,長槍兵將陣前的敗兵刺成了一個個血葫蘆。
“陳友龍,汝這個不沒(不得好死)的畜牲”,耿繼茂恨恨地率殘兵從陳友龍的軍陣旁掠過。
軍陣是保住了,但陳、耿二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嘭!嘭!嘭!”
清軍的騎兵橫掠過竹槍陣,削斷槍尖。竹槍很長,削斷一截還有一截;竹槍很密,一層又一層。一不小心便被後排的竹槍刺落。
見騎兵無法破陣,尚之信令步兵衝鋒。
一隊隊清兵刀盾手,左手藤牌、右手腰刀,彎身而進。能當刀盾手的,皆軍中敏捷、驍勇之輩。
“咚咚咚!”
尚之信親自擂鼓助威。
見清軍步兵攻得兇,陳友龍的部下紛紛換上尖頭厚背大砍刀迎戰。這種刀乃湘西山民砍野獸時常使,又厚又重,砍人極狠;刀頭有刃,可作劍刺人。
雙方混戰在一起,明軍極堅韌,前排倒下,後排補上。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嚴遵誥、劉文秀、楊輔臣諸部趕到,加入戰團。
明軍人多勢重,漸漸奪迴了戰場的主動權。
??
長渠,是漢水的一段。
大明粵國公孫貴率四萬多水師來到了這裏,正打算迎江而上,攻取宜城。
卻見江麵上盡是攔江鐵索,水道也被沉船堵塞了。
“大帥,江麵被堵住了”,部將王勝稟報。
“清理水障,需時多久?”
孫貴沉著地問,經曆無數血戰,這點事實在不足為奇,無法在孫大師心裏泛起一絲漣漪。
“稟大帥,需要三天”。
“三天?三天等下來,仗都讓大將軍打完了,吾等連湯都喝不上”,孫貴略一沉吟,下令道:“王勝、蔡祿,汝二人領軍一萬,清理水障,其餘人馬隨本帥下船步戰”。
大明水師普遍用的是“八麵風”,操作簡便,需要的水手較少。一艘百人的戰船,往往隻需十幾名水手,其餘皆是戰兵。既可水戰,亦可步戰。
孫貴上岸後,長渠南段,嚴遵誥正與尚之信血戰。
“大帥,請迅速發兵支援大將軍”,田虎、石壁請戰。
孫貴哈哈大笑,“大將軍身經百戰,又有五萬大軍,豈是尚之信那毛頭小子能敵得過的?不用支援大將軍,隻需北上,攻取宜城,斷了尚軍退路,便可將這股尚軍一口吞下”。
說完,令大軍往北,攻取宜城。
“弟兄們,這是我等歸順大明的首戰,都給本鎮打起精神來,拿下宜城,重重有賞”,梁標相大吼。
使用降兵打先鋒,是明軍的老傳統。而事實上,降兵也往往十分好用。
梁標相為了在明軍中立足,豁出性命攻城。城內精兵皆已被尚之信調去打嚴遵誥,隻餘千餘守軍,一鼓而下。
攻下宜城後,孫貴令田虎、石壁領兵五千,至宜城南部截斷尚之信退路,自領兩萬七千大軍,準備各種器械,嚴守城池,以待尚可喜。
也是天意,明軍剛剛部署完畢,尚可喜的大軍便到了。他帶著許爾顯、班誌富、江定囯諸將三萬多兵馬,鋪天蓋地而來。
“王爺,宜城插上了明軍的旗幟”,斥侯來報。
“什麽!宜城丟了?”
尚可喜嗓子發甜,一口鮮血湧上喉頭,喊了一聲,“吾兒休矣”,一頭栽下馬來。
左右急救,方才悠悠醒轉,下令道:“快,趕緊攻城,一定要盡快地攻下此城。不然宜城的兩萬多大軍便完了”。
慘烈的宜城攻防戰打響,三萬多尚軍猛攻兩萬七千明軍。明軍有城池之利,想迅速破城猶如南柯一夢。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宜城清軍的喪鍾慢慢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