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一怒,人頭滾滾。


    北京城乾清宮內,順治帝聽說自己的兩位堂兄傅勒赫和墨爾遜降了明,直恨得龍牙直咬。


    他要殺人,令將英親王阿濟格的其他幾個兒子:第三子伯爾遜、第八子佟塞、第九子瑚禮、第十子鄂拜、第十一子班進泰盡皆綁赴菜市口處斬。


    這五位宗室皆是阿濟格的妾氏所出,地位不高,沒有太深厚的背景,按說必死。


    還好,昭聖皇太後出麵了。


    “皇上,現在大清危如累卵,汝更應該對內懷柔,施以仁政。殺幾個手無寸鐵的宗室,並不能改變局麵。反讓天下人覺得汝是殘忍嗜殺的暴君。請三思!”


    順治帝想了想,覺得母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遂免了這五人死罪,奪爵削宗籍,貶為庶人。


    ??


    “彥升賢弟台鑒:經年一別,爾來十餘年矣!歲月初寒,甚覺嚴冽。弟居北方,想必苦甚。昨日與梅村小酌,聊及賢弟,不禁淚下。嗚唿!吾大明翰林,奈何做滿洲忠犬?奴顏婢膝,匍匐於賀蘭山缺;金錢鼠尾,何麵目見祖宗於九泉?若雲先帝剛嚴,今我大明光武皇帝陛下,寬厚仁慈,德澤四海,北伐中原,恢複華夏,誌士仁人莫不歡欣鼓舞。如兄草芥之能,亦被擢為總督。賢弟風流蘊藉,蓋世之才,若效鴻鵠以南飛,必得重用。夫智者,遭遇明主,建功立業,擁旄萬裏,何其壯哉!愚者,螳臂擋車,執迷不悟,淪為奔亡之虜,百年之後,史冊譏之,寧不哀耶!素琴一副、清茶三盞,兄與梅村,靜候君來。往事如霧,不勝唏噓,餘惟遠道,千萬自愛。兄謙益肅拜”。


    清弘文院大學士陳之遴望著大明山東河南總督錢謙益寫給自己的這封信,不由得大歎,大歎,複大歎!


    他是浙東海寧人,出身名門望族,有大才,崇禎十年以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與東林領袖錢謙益、複社名士吳偉業是知交好友。


    可惜命運多舛!那一年清軍南下,擔任順天巡撫的父親陳祖苞,受牽連被革職逮捕,內心冤抑之下,飲毒酒自盡。崇禎帝恨其父漏刑,遷怒於他,下旨罷了他的官職,永不任用。


    皇帝的一句話,便終生剝奪了一位大才子的政治生命,父親的含冤自盡,更讓他對大明產生了怨圭之念。


    後來,滿清入了關,降清的漢奸如雲。他一想,楚雖有才,必為晉用,索性就降了清。


    人一旦沒了骨頭,不要臉,官便升得快。先是阿諛奉承多爾袞,尊其為恩主;後又見風使船,討好順治帝,官越做越大,直做到弘文院大學士高位。


    “牧齋啊牧齋,汝是千裏駒,明光武帝是汝的伯樂。可大清順治皇帝亦是予的伯樂,受恩深重,如何能背主降明?”陳之遴喟然長歎。


    當年,北黨首領馮銓鬥垮了南黨首領陳名夏,欲將同為南黨骨幹的陳之遴一網打盡。順治帝欣賞陳之遴的才幹,下旨從寬處理,先是調任戶部尚書,後又官複弘文院大學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由是感激,遂許順治帝以驅馳。


    所謂“北黨”、“南黨”,都是入關後降清的漢官,他們沿襲了大明的政治習慣,結黨,北方人結北黨,南方人結南黨,鬥得死去活來。至於入關前降清的漢官,比如範文程、寧完我,人家早入了旗,是旗人,不是漢人。不過因為都是北方人,這些人暗中是支持北黨的。這也導致北黨的勢力遠大於南黨,陳之遴能在嚴酷的政治鬥爭中活命,全靠順治帝,自然感激。


    忽然,一張小紙從錢謙益的信中露出。陳之遴打開一看,卻是自己的另一位好友、複社名士吳偉業寫給自己的一首小詩:


    《南飛》


    少年與君識,


    肝膽兩相知。


    望斷天涯遠,


    鴻雁南飛時。


    不由得雙眼通紅,熱淚奪眶而出。


    “牧齋、梅村,汝等的好意,予豈不知?奈何一失足成千古恨,迴不了頭了啊!”


    命仆人取來火盆,將錢謙益的信和吳偉業的詩付之一炬。


    又提筆向順治皇帝上疏獻策:“弘文院大學士臣陳之遴謹奏;為與民休息事:??”,明軍奪了江南財賦重地,清廷財政日蹙,為了解決財政危機,他建議順治帝,修舉農功、裁汰冗官、減少兵力、節省財用、與民休息。


    策是好策,奈何有些不合時宜。現在明清正在交戰,如何能減少軍隊數量、與民休息?


    這一下被北黨領袖馮銓抓住了小辮子,指責他在明清大戰之際,勸皇上精兵減政、削減軍隊數量,分明是居心叵測。


    馮銓是萬曆年間的進士、搞政治鬥爭的老手,曾經諂事魏忠賢,任東閣大學士,經曆過無數黨爭。一出手,便又狠又毒,給他扣了一頂“通明”的大帽子。


    ??


    北京城,範府,議政大臣寧完我,正在拜會另一位議政大臣範文程。


    這兩位都是很早便降清的漢人,不,旗人,一個正紅旗,一個鑲黃旗。


    六十三歲的寧完我,笑起來滿臉都是褶子,五十九歲的範文程稍好一點,不過也白發蒼蒼。


    “憲鬥,汝怎麽看這馮銓彈劾陳之遴一事啊?”寧完我問範文程,他倆年歲已高,掛著個議政大臣的名義,實際上皆在家養老。


    “哎,山雨欲來風滿樓!國家多事之秋,南北黨爭又起,著實讓人不省心啊!”


    範文程一聲長歎。


    這位範學士,於滿清開國定製大有貢獻,威望甚高,名列大學士之首。皇太極對其極好,每次商議軍國大事,都要聽取他的意見。


    後來,多鐸欺負他,趁其領兵外出,奪其妻妾,淫之。多爾袞假惺惺罵多鐸,說範學士為大清立這麽大功,汝怎麽能搶他的女人呢?罰多鐸銀一千兩賠償範文程,奪其十五個牛錄。範文程嚇了一跳,這多鐸可是多爾袞親弟,得罪不起!收了一千兩,反退還給多鐸五千兩。賠了夫人又賠銀,是個能忍的。


    後來,朝政日變,多爾袞權大逼帝,同僚剛林等皆背主轉附多爾袞,順治帝皇位岌岌可危。他受皇太極厚恩,心中不滿。又因多鐸奪妻之事,對多爾袞兄弟有怨氣。便托疾在家隱居。


    風水輪流轉,順治帝親政。剛林、馮銓、祁充格等大學士,皆因諛媚多爾袞吃了瓜落,唯他因不與多爾袞同流合汙,深受器重。


    “憲鬥,黨爭一旦開始,便不死不休。吾等能做的便是讓其莫牽連太廣,為國家保存些元氣啊”,寧完我亦是一歎。


    ??


    王朝一旦衰落,內部矛盾便會激化,黨爭激烈,不可避免。


    朱亨嘉的北伐,更促進了滿清內部的南北黨之爭。


    順治帝見了馮銓等一大批北黨官員彈劾陳之遴的折子,不由得一歎,“物議洶洶啊!”


    諭陳之遴曰:“朕沒有計較汝以前的過錯,而且依然重用,且多次告誡汝,汝也曾向朕表白要謹慎反思自己的言行,最近是否有所改進?”


    這是希望陳之遴上疏請罪,好借坡下驢,平息事態。


    不料陳之遴做學問可以,玩政治真不行!竟上奏道:“皇上教訓微臣,微臣安敢不改。隻是臣才疏學淺,罪過多端,不能仰報聖恩”。


    這下北黨抓住了他的小辮子。


    左都禦史魏裔介劾奏道:“當皇上詰問時,不自言其結黨之私,力圖洗滌,以成善類,而但雲才疏學淺不能報,可見其良心已昧”。


    給事中王楨也上疏彈劾:“陳之遴係前朝被革職,永不敘用的詞臣,其報大清不幾年,竟被提升為尚書,又進政府,但其不圖報效,麵對皇上的嗬斥,不思反省,反而於次日遨遊靈佑宮,逍遙恣肆,罪不容誅,請皇上加重處分”。


    鋪天蓋地的彈劾,送至了乾清宮。順治帝歎了口氣,忽然自言自語:“不知這陳之遴如今在做甚?”


    “皇上,奴婢聽說這陳之遴自從被彈劾後,日日在家以淚洗麵,說自己身死事小,隻恨不能報皇恩於萬一”,心腹太監吳良輔一邊往暖爐裏加了塊炭,一邊有意無意地插了一嘴。


    原來陳之遴倒也不全是政治菜鳥,見北黨勢大,便暗中賄賂大太監吳良輔以為強援。


    吳良輔的這句話,救了陳之遴的命。順治帝歎了口氣:“這陳之遴,還是有學問的呀”,遂下令將其以原官發往遼陽。


    ??


    王朝越接近衰亡,內鬥便越狠。這真是:


    大廈將傾無木支,


    正是猢猻爭權時。


    六出飛花好大雪,


    笑看青竹變瓊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