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巡撫臣陳邦彥呈奏;為遷湖廣、江西之民填四川事:
陛下不以臣卑鄙,拔擢庶常,委臣巡撫四川。然蜀地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蒙人屠川,盡成白地。經我朝恢複,丁口方半於宋,又經獻賊、清虜兵燹,稀若晨星矣。臣巡查全川丁口,編列魚鱗,不過四十萬耳。
昔日天府,增賦無策,稅款難征。皇恩浩蕩,臣受陛下差遣,惟知精忠報國。聞之局促不安、寢食俱廢。竊以為,四川一省,雄居天下形勢,北可攻甘陝,西可略青藏,實我朝必爭之地。今川北為虜所占,成都、潼川諸府殘破。欲取全川,進窺甘陝青藏,唯有招徠移民,開墾土地,重建家園,除此似別無良方。
臣鬥膽建言,遷湖廣、江西之民填實四川,授以荒田,鼓勵農耕。如此,數年後,可為我朝北伐、西征之基。卑鄙陋識,惟陛下聖裁”。
“什麽?四川丁口隻剩了四十萬?”
朱亨嘉覽疏後大驚。古代滿十六歲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稱口。崇禎初期,四川可是有四百萬丁口,如今的這麽一點丁口,即使加上清占區的二十萬丁口,亦不過六十萬丁口,不足崇禎朝初期十之二。
他覺得陳邦彥說得有道理,四川的軍事地位確實重要,是攻取甘、陝、青、藏的基地。打仗,沒有人力提供後勤可不行。人口不足,可支撐不了大規模戰爭。
當即大筆一揮,下令湖廣、江西各地的地方官員,組織移民填實四川,並將移民人數多少列為兩省官員考核標準。
不料,湖廣總督堵胤錫、江西巡撫陳芳皆上疏朱亨嘉,反對把移民人數列為兩省考核,認為這樣容易引起兩省官員強迫百姓遷移,造成百姓被迫拋家棄業的慘劇。
朱亨嘉覺得堵胤錫和陳芳說得有道理,作為穿越前的曆史發燒友,他可是知道後世康熙下詔,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很多官員為了政績,強迫百姓遷移。為了怕百姓逃跑,派人將百姓反綁,押送至川。
現在人們散步或停留時,總愛把雙手扣在背後,據說就是祖先被反剪雙手押送入川時形成的習慣,傳給了後人。一些地方把上廁所說成“解手”,也是因為在入川時被捆著手,途中需要大小便,便向押送的官兵請求解手。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就將上廁所說成“解手”了。
於是,下令不將移民人數多少做為考核湖廣、江西兩省官員的標準,也不僅限於兩省,而是製定了一係列移民優惠政策,下令全國各地官府,廣泛宣傳。聽憑全國各地百姓自願入川遷移,不得強迫。
這一係列移民政策很優惠,具體有五條:
其一、凡願意入川者,給予永久性土地,這一條吸引了不少無地農民,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可是世代人的命根子;
其二、入川者,均準予入民籍,不用擔心身份戶口問題;
其三、自願入川的百姓抵川後,可向當地官府報銷路費,並領取當年生活費;
其四、移民墾新開墾出來的荒地,五年後才開始征收稅賦。也就是說,遷民新開墾的荒地,五年內收入全部屬於自己;
其五、鼓勵生育,十年內,四川戶籍人口,隻要生了孩子,不論男、女,每戶獎勵一兩銀子。
這一係列優惠政策,確實吸引了不少百姓自發遷移入川。不過,要想恢複四川人口,仍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天有不測風雲,朱亨嘉剛收到堵胤錫的奏疏沒多久,堵胤錫便病死了。這位文華殿大學士、湖廣總督是累死的。他積勞成疾,常常吐血,仍帶病辦公。死前當日,仍在處理政務,忽然嘔血而亡,這道反對把移民人數列為官員考核的奏疏,竟成了遺疏。
消息傳至南京,朱亨嘉仰天長嘯,痛哭流涕,言大明失一忠臣,朕失一股肱矣!下旨追封堵胤錫為潯國公,諡文忠。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又傳來消息,四川總督樊一蘅病故了。朱亨嘉又大哭了一場,下旨追封為輔國公。
失去了兩位重臣,隻得重新調配官員。升四川巡撫陳邦彥為四川總督,巡按錢邦豈為四川巡撫,兵部主事張斌為四川巡按;湖廣巡撫高鬥樞為湖廣總督,兵部右侍郎張煌言為湖廣巡撫,刑部主事林泌為湖廣巡按。
張斌不愧是兵部出身,剛至四川便提出沿雒水、涪江、嘉陵江水道,在三十多處交通樞紐,建立居民點,屯積糧草,為攻取清軍控製的保寧、成都、龍安、鬆潘諸府做準備。
朱亨嘉見了張斌的奏疏,拍手叫好。問題是建立居民點和補給站,人口從哪來?這些地方大多民戶稀少,田地荒置,“虎跡狼蹄多於人跡,千裏幅員,大半黃茅白葦”。
雖然製定了一係列吸引移民的優惠政策,但故土難離,也隻能慢慢吸引各地百姓去四川,一下子沒有這麽多移民。
朱亨嘉犯了愁,總不能綁著百姓去四川各交通要地建居民點和補給站吧?對,綁著去!不能綁百姓,可以綁罪囚呀。
當即下旨,將各地罪囚,除死刑犯外,一律發往四川;又將作戰中抓獲的八旗俘虜,也盡皆發往四川;人口依然不足,光武大帝急了,下令有司,加快審理貳臣罪行的速度,一旦被列為貳臣,除了罪大惡極,必須處死的以外,其他人員,連同家眷,全部押往四川屯田。
這些罪囚、戰俘、貳臣,去四川的途中,雙手都是反綁著的,所以“解手”這個詞,最終還是產生了,曆史自有其規律。
為了增加包括四川在內的戰亂地區人口數量,恢複經濟。光武大帝和大臣們一商量,頒布了《墾荒令》,明文規定,誰開荒,開出的荒田便歸誰所有。戶部根據《墾荒令》,又頒布《墾荒勸懲則例》,明文規定獎勵墾荒有功者,並把墾荒的多少與戶口的增減作為對地方官的考核依據。
總之,光武大帝登基的前兩年,雖然沒打大仗,卻一直在做著戰爭準備,準備北伐中原。
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糧倉已經堆滿,國庫裏也有銀子,正準備北伐之際。不料,西邊的那位雄主、一代天驕固始汗,卻拋出了“兩國論”。
陛下不以臣卑鄙,拔擢庶常,委臣巡撫四川。然蜀地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蒙人屠川,盡成白地。經我朝恢複,丁口方半於宋,又經獻賊、清虜兵燹,稀若晨星矣。臣巡查全川丁口,編列魚鱗,不過四十萬耳。
昔日天府,增賦無策,稅款難征。皇恩浩蕩,臣受陛下差遣,惟知精忠報國。聞之局促不安、寢食俱廢。竊以為,四川一省,雄居天下形勢,北可攻甘陝,西可略青藏,實我朝必爭之地。今川北為虜所占,成都、潼川諸府殘破。欲取全川,進窺甘陝青藏,唯有招徠移民,開墾土地,重建家園,除此似別無良方。
臣鬥膽建言,遷湖廣、江西之民填實四川,授以荒田,鼓勵農耕。如此,數年後,可為我朝北伐、西征之基。卑鄙陋識,惟陛下聖裁”。
“什麽?四川丁口隻剩了四十萬?”
朱亨嘉覽疏後大驚。古代滿十六歲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稱口。崇禎初期,四川可是有四百萬丁口,如今的這麽一點丁口,即使加上清占區的二十萬丁口,亦不過六十萬丁口,不足崇禎朝初期十之二。
他覺得陳邦彥說得有道理,四川的軍事地位確實重要,是攻取甘、陝、青、藏的基地。打仗,沒有人力提供後勤可不行。人口不足,可支撐不了大規模戰爭。
當即大筆一揮,下令湖廣、江西各地的地方官員,組織移民填實四川,並將移民人數多少列為兩省官員考核標準。
不料,湖廣總督堵胤錫、江西巡撫陳芳皆上疏朱亨嘉,反對把移民人數列為兩省考核,認為這樣容易引起兩省官員強迫百姓遷移,造成百姓被迫拋家棄業的慘劇。
朱亨嘉覺得堵胤錫和陳芳說得有道理,作為穿越前的曆史發燒友,他可是知道後世康熙下詔,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很多官員為了政績,強迫百姓遷移。為了怕百姓逃跑,派人將百姓反綁,押送至川。
現在人們散步或停留時,總愛把雙手扣在背後,據說就是祖先被反剪雙手押送入川時形成的習慣,傳給了後人。一些地方把上廁所說成“解手”,也是因為在入川時被捆著手,途中需要大小便,便向押送的官兵請求解手。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就將上廁所說成“解手”了。
於是,下令不將移民人數多少做為考核湖廣、江西兩省官員的標準,也不僅限於兩省,而是製定了一係列移民優惠政策,下令全國各地官府,廣泛宣傳。聽憑全國各地百姓自願入川遷移,不得強迫。
這一係列移民政策很優惠,具體有五條:
其一、凡願意入川者,給予永久性土地,這一條吸引了不少無地農民,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可是世代人的命根子;
其二、入川者,均準予入民籍,不用擔心身份戶口問題;
其三、自願入川的百姓抵川後,可向當地官府報銷路費,並領取當年生活費;
其四、移民墾新開墾出來的荒地,五年後才開始征收稅賦。也就是說,遷民新開墾的荒地,五年內收入全部屬於自己;
其五、鼓勵生育,十年內,四川戶籍人口,隻要生了孩子,不論男、女,每戶獎勵一兩銀子。
這一係列優惠政策,確實吸引了不少百姓自發遷移入川。不過,要想恢複四川人口,仍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天有不測風雲,朱亨嘉剛收到堵胤錫的奏疏沒多久,堵胤錫便病死了。這位文華殿大學士、湖廣總督是累死的。他積勞成疾,常常吐血,仍帶病辦公。死前當日,仍在處理政務,忽然嘔血而亡,這道反對把移民人數列為官員考核的奏疏,竟成了遺疏。
消息傳至南京,朱亨嘉仰天長嘯,痛哭流涕,言大明失一忠臣,朕失一股肱矣!下旨追封堵胤錫為潯國公,諡文忠。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又傳來消息,四川總督樊一蘅病故了。朱亨嘉又大哭了一場,下旨追封為輔國公。
失去了兩位重臣,隻得重新調配官員。升四川巡撫陳邦彥為四川總督,巡按錢邦豈為四川巡撫,兵部主事張斌為四川巡按;湖廣巡撫高鬥樞為湖廣總督,兵部右侍郎張煌言為湖廣巡撫,刑部主事林泌為湖廣巡按。
張斌不愧是兵部出身,剛至四川便提出沿雒水、涪江、嘉陵江水道,在三十多處交通樞紐,建立居民點,屯積糧草,為攻取清軍控製的保寧、成都、龍安、鬆潘諸府做準備。
朱亨嘉見了張斌的奏疏,拍手叫好。問題是建立居民點和補給站,人口從哪來?這些地方大多民戶稀少,田地荒置,“虎跡狼蹄多於人跡,千裏幅員,大半黃茅白葦”。
雖然製定了一係列吸引移民的優惠政策,但故土難離,也隻能慢慢吸引各地百姓去四川,一下子沒有這麽多移民。
朱亨嘉犯了愁,總不能綁著百姓去四川各交通要地建居民點和補給站吧?對,綁著去!不能綁百姓,可以綁罪囚呀。
當即下旨,將各地罪囚,除死刑犯外,一律發往四川;又將作戰中抓獲的八旗俘虜,也盡皆發往四川;人口依然不足,光武大帝急了,下令有司,加快審理貳臣罪行的速度,一旦被列為貳臣,除了罪大惡極,必須處死的以外,其他人員,連同家眷,全部押往四川屯田。
這些罪囚、戰俘、貳臣,去四川的途中,雙手都是反綁著的,所以“解手”這個詞,最終還是產生了,曆史自有其規律。
為了增加包括四川在內的戰亂地區人口數量,恢複經濟。光武大帝和大臣們一商量,頒布了《墾荒令》,明文規定,誰開荒,開出的荒田便歸誰所有。戶部根據《墾荒令》,又頒布《墾荒勸懲則例》,明文規定獎勵墾荒有功者,並把墾荒的多少與戶口的增減作為對地方官的考核依據。
總之,光武大帝登基的前兩年,雖然沒打大仗,卻一直在做著戰爭準備,準備北伐中原。
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糧倉已經堆滿,國庫裏也有銀子,正準備北伐之際。不料,西邊的那位雄主、一代天驕固始汗,卻拋出了“兩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