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陰風動地來,
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
日暮沙場飛作灰。
好大一陣狂風!據後世史家判斷,此風應是龍卷風,不然不會影響到這場戰爭的走勢。
好一個定西侯,提筆作文章,上陣能殺敵。
張名振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急馳入鄭軍陣中,朦朦朧朧間,見人影便砍。鄭將吳鑫迎戰,被張名振一槍刺於馬下。
此風一刮便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恢複了視線,雙方已經纏戰在一起,誰都列不了陣。
此時,人多、武器好的一方占優勢。
明莫聯軍人多武器好,所以他們是勝利者,鄭軍漸漸不支,潰不成軍。
“駕”,鄭棟撥馬欲走,慌亂中不知從哪射出一枝流箭,正中後頸,殞於陣中。
“西定王,大勢已去,請速撤迴清化,整軍再戰”,阮仁政勸鄭柞。
“唉!好端端的,竟然刮龍卷風,天不佑我鄭氏啊!”
鄭柞長歎一聲,下令後撤。
“殺!”
平西伯王朝先緊追不舍。
鄭柞組織了三撥人馬斷後,均被殺散。一個逃,一個追,漸漸地,鄭柞和部下走散了,率少數親衛逃至紅河西岸,四麵皆是明軍。更糟糕的是,沒有船。
王朝先見鄭柞頭戴鳳翅抹額盔,身著鑲著龍獸的鎖子甲,甲上的遮臂、下裙、衛足,十分齊全,而且身邊的衛士十分精銳,拚死護主,覺得此人非同尋常,必是大人物,問道:“汝是鄭氏何人?”
鄭柞歎了口氣,來到陣前,直視王朝先,“孤乃大安南國清都王鄭梉之子、西定王鄭柞。將軍欲得者,孤頭也,部下無辜,請勿多造殺孽”。
言罷,即拔出佩劍,自刎而亡,血濺三尺。
他一死,部下皆沒了鬥誌,跪地痛哭。
王朝先吃了一驚,暗道這老鄭家的人個個都是硬漢子,難怪能操縱安南國政百年,將黎氏拿捏得死死的。
王朝先敬鄭柞是條漢子,下令將其厚葬。
打仗打得便是氣勢,升龍之戰大獲全勝,明軍勢如破竹,輕取奉化、建平二府,逼近清化府。
張名振取出了朱亨嘉用八百裏加急給自己發來的聖諭,上麵隻有廖廖幾行字:“我軍南下,當有所得。朕意,可將蘭江以北之海陽、奉化、建平三府,以南之河靜、廣平、廣治、嘉萊、昆蒿五府並入大明。其餘地方,可委安南人治之,勿多傷大明將士性命”。
暗忖,自己打到建平府,已經完成了陛下交給的拓土任務,鄭氏剩下的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便按陛下說的,以安南人治安南人,多派莫氏和黎朝的軍隊攻打便是。
正巧,楊武派人押送在順化俘獲的四萬鄭軍俘虜來了。張名振從中挑選了一萬精銳,由歸順的安南降將統率,分駐海陽、奉化、建平三府,作為幫助明軍維護治安的守備部隊,剩下的三萬,交給安南國王黎維禑的心腹阮宜、阮壽春,編練黎軍。
張名振親領大軍,駐於新得到的三府之地,隻派王朝先率五千明軍,帶著阮宜、阮壽春部三萬五千黎軍,農貴虎、史威部一萬莫軍,去討伐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殘存的鄭軍。
??
“世子,西定王殉國了”,阮仁政向剛剛從義安趕至清化的鄭根泣道。
“世子,眼下,咱們該怎麽辦?”
鄭石、胡猛諸將問鄭根。
接連失去了祖父、父親、兄弟,鄭根很想哭,但他不能。男兒流血流汗不流淚,何況他現在是一軍主將、鄭氏的家主。
鄭根想了想,先對阮仁政說:“阮尚書,汝即刻去見明國定西侯,就說我鄭氏願意歸順大明,並認安南國王黎維禑為主,但希望能保住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之地。實在不行,保住清化和義安也行”。
“是!”
“其餘諸將,隨吾上山”。
“上山?”
“是的,上山。敵眾我寡,硬拚不智,我安南國處處皆山,汝等都隨吾藏兵於山中,襲擾、伏擊明軍,務必使敵日日不得安寧”。
“是!”
見諸將信心不足,鄭根大聲激勵將士道:“當年,永樂帝時的大明朝,何其強大,明軍五十萬侵我安南。我鄭氏先祖和黎氏先祖一起,就是靠著這一座座大山,拖死、耗死了明軍,最終成功建國。如今的大明朝,國力不如永樂時多矣,而我安南,卻比永樂時強得多。一座山峰能抵一千精兵,我安南國有九百九十九座山,百萬雄師在手,何懼明軍?”
眾將一聽,不由得精神一振,腰杆也挺直了起來。
鄭柞立四兒子鄭根為世子,可謂知子莫若父。二十一歲的鄭根,是諸兄弟中才略最出色的,深得祖父清都王鄭梉的喜愛,常說將來光大鄭氏門楣的,必是這四孫兒。另一個時空,也的確如此,正是他的出色指揮,在第五次鄭阮戰爭中,挽救了鄭氏。
鄭根展現出了名將天賦,將鄭軍化整為零,隱於山中。遇到大股敵人便躲藏,遇到小股敵人便伏擊。還編了四句詞:“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一時之間,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處處皆是戰場。
??
阮仁政見到了大明定西侯張名振。
張名振熟讀兵書,深諳韜略,懂得欲擒故縱的道理。故意裝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側臥在安南式躺椅上,態度倨傲。
安南這地方產黃花梨木,做出的椅子好,臥著舒服。
“汝主使汝來是歸降的嗎?”
張名振懶洋洋地問,還伸了個長長的懶腰。難得!對謙謙君子的他來說,當人麵伸懶腰,絕對是破天荒第一次。
士可殺,不可辱!
阮仁振咬了咬牙,按捺住怒火道:“我主願意歸順大明,並認黎氏為主,但希望能保住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之地”。
“哈哈哈”,張名振大笑,“都到了這個地步了,汝主尚想保住鄭氏之地耶?”
“若保留四府,定西侯不允,保留清化、義安二府也行”,阮仁政讓步。
張名振正色道:“汝迴去告訴汝主,鄭氏必須無條件投降,我大明可以保全鄭氏的性命財產,並安排一些文官給他們做”。
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
日暮沙場飛作灰。
好大一陣狂風!據後世史家判斷,此風應是龍卷風,不然不會影響到這場戰爭的走勢。
好一個定西侯,提筆作文章,上陣能殺敵。
張名振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急馳入鄭軍陣中,朦朦朧朧間,見人影便砍。鄭將吳鑫迎戰,被張名振一槍刺於馬下。
此風一刮便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恢複了視線,雙方已經纏戰在一起,誰都列不了陣。
此時,人多、武器好的一方占優勢。
明莫聯軍人多武器好,所以他們是勝利者,鄭軍漸漸不支,潰不成軍。
“駕”,鄭棟撥馬欲走,慌亂中不知從哪射出一枝流箭,正中後頸,殞於陣中。
“西定王,大勢已去,請速撤迴清化,整軍再戰”,阮仁政勸鄭柞。
“唉!好端端的,竟然刮龍卷風,天不佑我鄭氏啊!”
鄭柞長歎一聲,下令後撤。
“殺!”
平西伯王朝先緊追不舍。
鄭柞組織了三撥人馬斷後,均被殺散。一個逃,一個追,漸漸地,鄭柞和部下走散了,率少數親衛逃至紅河西岸,四麵皆是明軍。更糟糕的是,沒有船。
王朝先見鄭柞頭戴鳳翅抹額盔,身著鑲著龍獸的鎖子甲,甲上的遮臂、下裙、衛足,十分齊全,而且身邊的衛士十分精銳,拚死護主,覺得此人非同尋常,必是大人物,問道:“汝是鄭氏何人?”
鄭柞歎了口氣,來到陣前,直視王朝先,“孤乃大安南國清都王鄭梉之子、西定王鄭柞。將軍欲得者,孤頭也,部下無辜,請勿多造殺孽”。
言罷,即拔出佩劍,自刎而亡,血濺三尺。
他一死,部下皆沒了鬥誌,跪地痛哭。
王朝先吃了一驚,暗道這老鄭家的人個個都是硬漢子,難怪能操縱安南國政百年,將黎氏拿捏得死死的。
王朝先敬鄭柞是條漢子,下令將其厚葬。
打仗打得便是氣勢,升龍之戰大獲全勝,明軍勢如破竹,輕取奉化、建平二府,逼近清化府。
張名振取出了朱亨嘉用八百裏加急給自己發來的聖諭,上麵隻有廖廖幾行字:“我軍南下,當有所得。朕意,可將蘭江以北之海陽、奉化、建平三府,以南之河靜、廣平、廣治、嘉萊、昆蒿五府並入大明。其餘地方,可委安南人治之,勿多傷大明將士性命”。
暗忖,自己打到建平府,已經完成了陛下交給的拓土任務,鄭氏剩下的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便按陛下說的,以安南人治安南人,多派莫氏和黎朝的軍隊攻打便是。
正巧,楊武派人押送在順化俘獲的四萬鄭軍俘虜來了。張名振從中挑選了一萬精銳,由歸順的安南降將統率,分駐海陽、奉化、建平三府,作為幫助明軍維護治安的守備部隊,剩下的三萬,交給安南國王黎維禑的心腹阮宜、阮壽春,編練黎軍。
張名振親領大軍,駐於新得到的三府之地,隻派王朝先率五千明軍,帶著阮宜、阮壽春部三萬五千黎軍,農貴虎、史威部一萬莫軍,去討伐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殘存的鄭軍。
??
“世子,西定王殉國了”,阮仁政向剛剛從義安趕至清化的鄭根泣道。
“世子,眼下,咱們該怎麽辦?”
鄭石、胡猛諸將問鄭根。
接連失去了祖父、父親、兄弟,鄭根很想哭,但他不能。男兒流血流汗不流淚,何況他現在是一軍主將、鄭氏的家主。
鄭根想了想,先對阮仁政說:“阮尚書,汝即刻去見明國定西侯,就說我鄭氏願意歸順大明,並認安南國王黎維禑為主,但希望能保住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之地。實在不行,保住清化和義安也行”。
“是!”
“其餘諸將,隨吾上山”。
“上山?”
“是的,上山。敵眾我寡,硬拚不智,我安南國處處皆山,汝等都隨吾藏兵於山中,襲擾、伏擊明軍,務必使敵日日不得安寧”。
“是!”
見諸將信心不足,鄭根大聲激勵將士道:“當年,永樂帝時的大明朝,何其強大,明軍五十萬侵我安南。我鄭氏先祖和黎氏先祖一起,就是靠著這一座座大山,拖死、耗死了明軍,最終成功建國。如今的大明朝,國力不如永樂時多矣,而我安南,卻比永樂時強得多。一座山峰能抵一千精兵,我安南國有九百九十九座山,百萬雄師在手,何懼明軍?”
眾將一聽,不由得精神一振,腰杆也挺直了起來。
鄭柞立四兒子鄭根為世子,可謂知子莫若父。二十一歲的鄭根,是諸兄弟中才略最出色的,深得祖父清都王鄭梉的喜愛,常說將來光大鄭氏門楣的,必是這四孫兒。另一個時空,也的確如此,正是他的出色指揮,在第五次鄭阮戰爭中,挽救了鄭氏。
鄭根展現出了名將天賦,將鄭軍化整為零,隱於山中。遇到大股敵人便躲藏,遇到小股敵人便伏擊。還編了四句詞:“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一時之間,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處處皆是戰場。
??
阮仁政見到了大明定西侯張名振。
張名振熟讀兵書,深諳韜略,懂得欲擒故縱的道理。故意裝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側臥在安南式躺椅上,態度倨傲。
安南這地方產黃花梨木,做出的椅子好,臥著舒服。
“汝主使汝來是歸降的嗎?”
張名振懶洋洋地問,還伸了個長長的懶腰。難得!對謙謙君子的他來說,當人麵伸懶腰,絕對是破天荒第一次。
士可殺,不可辱!
阮仁振咬了咬牙,按捺住怒火道:“我主願意歸順大明,並認黎氏為主,但希望能保住嘉興、奠邊、清化、義安四府之地”。
“哈哈哈”,張名振大笑,“都到了這個地步了,汝主尚想保住鄭氏之地耶?”
“若保留四府,定西侯不允,保留清化、義安二府也行”,阮仁政讓步。
張名振正色道:“汝迴去告訴汝主,鄭氏必須無條件投降,我大明可以保全鄭氏的性命財產,並安排一些文官給他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