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為臨難瀝血陳情恭謝天恩事
臣肖起元泣血呈奏:竊臣一介豎儒,叨沐皇恩,幸中進士,拔擢庶常,曆任今職,常思報效於皇上也。然有心殺賊,無力迴天。至十月十九日,寧波、台州、嘉興、衢州、處州、溫州盡皆失守,賊勢益重,兵鋒已及杭州海寧。臣蒙皇上不棄,委以封疆之任,守土之官,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義所當然。雖白刃在前,斧铖加身,又有何懼?謹以佩刀一口,城陷之日,勉盡一死,以報國恩。但恨才智平庸,既不能破敵,複不能守土。上辜皇恩浩大,下負白發老母。君親兩愧,死有餘羞。伏惟我皇上廟算如神,兵威丕振,掃除偽明,九州一統。但臣不能喪恥苟生以睹吾皇英姿,惟有來世結草銜環而已”。
杭州府治錢塘縣,清浙江巡撫肖起元在給順治帝上最後一道題本。既是題本,也是遺書。這篇遺書真是字字泣血,肖巡撫的確是滿清的大忠臣,居然準備以死殉國!
寫完題本,喚來親信家丁肖忠,“汝喬裝打扮,乘小船渡江,然後急赴京師,將此疏詣通政司衙門”。
“是,老爺”,肖忠帶著這題本急馳而去。
肖起元自己已被這題本的慷慨激昂,感動得熱淚盈眶。
陳錦死後,他成了浙江清軍實際上的最高統帥。雖然貝勒屯齊、貝子紮喀納的地位都在其之上,但二人是敗將,正處於戴罪狀態,自然做不了主帥;兩位昂邦章京哈哈木、柯魁,並沒有掛將軍印。這種情況下,代天子巡撫浙江的肖起元就成了主帥。
可惜這位主帥,現在已經失去了信心,開始寫起了遺書。
“軍報!我軍水師在杭州灣海戰失利,損兵萬餘,總兵張傑撤入海寧水寨”。
聽到這個消息,肖起元腦袋一嗡。水師一失利,自己的最後一點倚仗也沒了。張傑的能力他很清楚,水師悍將也。沒想到連張傑也敗了!
定了定神,肖起元令金華總兵馬進寶部一萬三千人,增援海寧。又令湖州、嚴州、金華、紹興的所有清軍,不管是戰兵還是守兵,全部撤往杭州。
他打算沿錢塘江、富春江、桐溪、紫溪、浮溪、天目山、獨鬆關、禺山、臨平山、海寧城構築一道依山沿水的險峻防線。明軍雖眾,但浙江江河眾多、山巒丘陵密布,未嚐不能一戰。
??
肖起元撤退的軍令一下,湖州、嚴州、金華、紹興四府立即雞飛狗跳。聽話的,乖乖帶著部下往杭州撤,不聽話的,幹脆向明軍獻了降表。
湖州、嚴州、紹興知府屬於不聽話的,很幹脆地歸順了大明。
駐在紹興府的清廷欽差、浙江招撫使嚴我公屬於聽話的,乖乖地帶著家人、部下,由紹興餘姚往杭州撤。他不聽話不行,這些年他幫著清廷誘降明軍將領、屠殺反清義士,血債累累。而且手段卑劣,動不動就以義士家人的性命相威脅。他知道自己迴不了頭,隻能往杭州逃。
紹興府會稽山,十月底,秋意正涼。數千義軍伏於山中,不為乘涼,隻為等人。
王江站在山頂山凝望,這些年曆經滄桑,已是滿頭銀發。他望穿秋水,凝視山穀,左等右等,魂縈夢繞的人兒還不來。不禁有些沉不住氣地問劉翼明:“劉將軍,那紹興知府的消息可準確,那人是走這條路嗎?”
劉翼明撓撓頭,“那鳥知府是這麽說的,他已降吾大明,諒也不敢撒謊”。
“王副憲,來了”,中軍標將毛明山風風火火地跑來,“那廝狡猾的很,未進山穀,而是繞著山走,跑到山北邊去了。幸虧我在全山皆布了了望哨”。
“快去通知沈、吳、俞諸位將軍”。
嚴我公帶著三百兵丁和家人,急急忙忙地趕路,仇家太多,他不敢停留,不斷地催促部下走快點,再快點。
“殺!”
喊殺聲四起,沈調倫、俞國望、吳奎明、毛明山、劉翼明殺至。
護衛欽差的清軍把總,還沒來得及反抗,便被毛明山一刀斬成兩斷。
很快,戰鬥結束,嚴我公全家七十餘口俱被綁。
望著嚴我公,王江終於笑了,“嚴招討使別來無恙?”
“王,王,王副憲”,嚴我公一見是王江,說話都哆嗦了,半晌才吐出三個字:“饒命啊!”
王江一嘻,“汝害了那麽多義士,尚想活耶?”
用手一指毛明山、劉翼明、俞國望、吳奎明諸人,“為汝一人,數千義士伏於山中數日,蒼天不負苦心人啊!”
“王公,吾自知罪重,甘願受罰。然家人何辜?請饒他們一命”。
王江悠悠地道:“當年,汝用吾母之命威脅吾,用張侍郎老父之命威脅張侍郎時,怎不說‘家人何辜’這句話?”
一聽此言,嚴我公癱成一團。
“王副憲,別跟此賊廢話,宰了他”,毛明山、劉翼明、俞國望、吳奎明、沈調倫欲斬嚴我公。
王江說道:“把他帶到大蘭山萬人塚前殺,以慰英靈!”
當年陳錦、嚴我公等人圍剿大蘭山,殘酷洗山,不管老人、孩子,見活人便殺。王江等人返迴大蘭山後,收斂的遺骸居然達到兩萬餘具,埋在一起,稱“萬人塚”。
義軍將嚴我公一家押到大蘭山萬人塚前,先將嚴我公的家人當其麵屠戮一空,最後又選一刀法好的軍士,將嚴我公千刀萬剮。
看著嚴我公痛苦的表情,王江想起了王翊、馮京第、黃中道、陳天樞那一張張鮮活的臉,還有姚江之畔那位神秘又溫婉的芸娘。
“妾身的真名是周錦茹”,王江一直記著芸娘對自己說的最後一句話,虎目怔怔地流下淚來。
??
“哈哈哈,這個肖起元真是個蠢材,他不知道吾大明水師占有優勢嗎?居然妄想憑借江河之利,以阻我軍”,聽說了肖起元布置的防線,大明平虜大將軍、閩國公嚴天鳳樂了。
的確,肖起元布置的這道防線忽視了明軍的水師優勢。
嚴天鳳決定派水師護送陸師,渡過錢塘江,直取杭州。不過清軍海寧水寨內那萬餘水師殘部,依然是明軍登陸的威脅。
他決定派兵拔掉海寧這顆釘子。
嚴天鳳與楊懷、袁宗第會師後,加上林察的水師,杭州南側的明軍超過了十二萬,可北側隻有李本深、胡茂禎部兩萬人,攻取海寧,兵力不足。
得增兵。派誰去好呢?按說袁宗第、楊懷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適合獨當一麵。可是袁宗第在西線打得很出色,楊懷擊敗陳錦,還得到了陳錦的人頭,唯有自己這個主帥,受阻於仙霞關,戰果不大。若再讓這兩人立了大功,豈不是蓋住了自己這個主帥的光輝?
嚴天鳳左思右想,決定換個人去北線指揮。他選中了南安侯郝永忠,令郝永忠率董方策、惠之觀諸將三萬兵馬去北線,會合李本深、胡茂禎部攻取海寧。
臣肖起元泣血呈奏:竊臣一介豎儒,叨沐皇恩,幸中進士,拔擢庶常,曆任今職,常思報效於皇上也。然有心殺賊,無力迴天。至十月十九日,寧波、台州、嘉興、衢州、處州、溫州盡皆失守,賊勢益重,兵鋒已及杭州海寧。臣蒙皇上不棄,委以封疆之任,守土之官,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義所當然。雖白刃在前,斧铖加身,又有何懼?謹以佩刀一口,城陷之日,勉盡一死,以報國恩。但恨才智平庸,既不能破敵,複不能守土。上辜皇恩浩大,下負白發老母。君親兩愧,死有餘羞。伏惟我皇上廟算如神,兵威丕振,掃除偽明,九州一統。但臣不能喪恥苟生以睹吾皇英姿,惟有來世結草銜環而已”。
杭州府治錢塘縣,清浙江巡撫肖起元在給順治帝上最後一道題本。既是題本,也是遺書。這篇遺書真是字字泣血,肖巡撫的確是滿清的大忠臣,居然準備以死殉國!
寫完題本,喚來親信家丁肖忠,“汝喬裝打扮,乘小船渡江,然後急赴京師,將此疏詣通政司衙門”。
“是,老爺”,肖忠帶著這題本急馳而去。
肖起元自己已被這題本的慷慨激昂,感動得熱淚盈眶。
陳錦死後,他成了浙江清軍實際上的最高統帥。雖然貝勒屯齊、貝子紮喀納的地位都在其之上,但二人是敗將,正處於戴罪狀態,自然做不了主帥;兩位昂邦章京哈哈木、柯魁,並沒有掛將軍印。這種情況下,代天子巡撫浙江的肖起元就成了主帥。
可惜這位主帥,現在已經失去了信心,開始寫起了遺書。
“軍報!我軍水師在杭州灣海戰失利,損兵萬餘,總兵張傑撤入海寧水寨”。
聽到這個消息,肖起元腦袋一嗡。水師一失利,自己的最後一點倚仗也沒了。張傑的能力他很清楚,水師悍將也。沒想到連張傑也敗了!
定了定神,肖起元令金華總兵馬進寶部一萬三千人,增援海寧。又令湖州、嚴州、金華、紹興的所有清軍,不管是戰兵還是守兵,全部撤往杭州。
他打算沿錢塘江、富春江、桐溪、紫溪、浮溪、天目山、獨鬆關、禺山、臨平山、海寧城構築一道依山沿水的險峻防線。明軍雖眾,但浙江江河眾多、山巒丘陵密布,未嚐不能一戰。
??
肖起元撤退的軍令一下,湖州、嚴州、金華、紹興四府立即雞飛狗跳。聽話的,乖乖帶著部下往杭州撤,不聽話的,幹脆向明軍獻了降表。
湖州、嚴州、紹興知府屬於不聽話的,很幹脆地歸順了大明。
駐在紹興府的清廷欽差、浙江招撫使嚴我公屬於聽話的,乖乖地帶著家人、部下,由紹興餘姚往杭州撤。他不聽話不行,這些年他幫著清廷誘降明軍將領、屠殺反清義士,血債累累。而且手段卑劣,動不動就以義士家人的性命相威脅。他知道自己迴不了頭,隻能往杭州逃。
紹興府會稽山,十月底,秋意正涼。數千義軍伏於山中,不為乘涼,隻為等人。
王江站在山頂山凝望,這些年曆經滄桑,已是滿頭銀發。他望穿秋水,凝視山穀,左等右等,魂縈夢繞的人兒還不來。不禁有些沉不住氣地問劉翼明:“劉將軍,那紹興知府的消息可準確,那人是走這條路嗎?”
劉翼明撓撓頭,“那鳥知府是這麽說的,他已降吾大明,諒也不敢撒謊”。
“王副憲,來了”,中軍標將毛明山風風火火地跑來,“那廝狡猾的很,未進山穀,而是繞著山走,跑到山北邊去了。幸虧我在全山皆布了了望哨”。
“快去通知沈、吳、俞諸位將軍”。
嚴我公帶著三百兵丁和家人,急急忙忙地趕路,仇家太多,他不敢停留,不斷地催促部下走快點,再快點。
“殺!”
喊殺聲四起,沈調倫、俞國望、吳奎明、毛明山、劉翼明殺至。
護衛欽差的清軍把總,還沒來得及反抗,便被毛明山一刀斬成兩斷。
很快,戰鬥結束,嚴我公全家七十餘口俱被綁。
望著嚴我公,王江終於笑了,“嚴招討使別來無恙?”
“王,王,王副憲”,嚴我公一見是王江,說話都哆嗦了,半晌才吐出三個字:“饒命啊!”
王江一嘻,“汝害了那麽多義士,尚想活耶?”
用手一指毛明山、劉翼明、俞國望、吳奎明諸人,“為汝一人,數千義士伏於山中數日,蒼天不負苦心人啊!”
“王公,吾自知罪重,甘願受罰。然家人何辜?請饒他們一命”。
王江悠悠地道:“當年,汝用吾母之命威脅吾,用張侍郎老父之命威脅張侍郎時,怎不說‘家人何辜’這句話?”
一聽此言,嚴我公癱成一團。
“王副憲,別跟此賊廢話,宰了他”,毛明山、劉翼明、俞國望、吳奎明、沈調倫欲斬嚴我公。
王江說道:“把他帶到大蘭山萬人塚前殺,以慰英靈!”
當年陳錦、嚴我公等人圍剿大蘭山,殘酷洗山,不管老人、孩子,見活人便殺。王江等人返迴大蘭山後,收斂的遺骸居然達到兩萬餘具,埋在一起,稱“萬人塚”。
義軍將嚴我公一家押到大蘭山萬人塚前,先將嚴我公的家人當其麵屠戮一空,最後又選一刀法好的軍士,將嚴我公千刀萬剮。
看著嚴我公痛苦的表情,王江想起了王翊、馮京第、黃中道、陳天樞那一張張鮮活的臉,還有姚江之畔那位神秘又溫婉的芸娘。
“妾身的真名是周錦茹”,王江一直記著芸娘對自己說的最後一句話,虎目怔怔地流下淚來。
??
“哈哈哈,這個肖起元真是個蠢材,他不知道吾大明水師占有優勢嗎?居然妄想憑借江河之利,以阻我軍”,聽說了肖起元布置的防線,大明平虜大將軍、閩國公嚴天鳳樂了。
的確,肖起元布置的這道防線忽視了明軍的水師優勢。
嚴天鳳決定派水師護送陸師,渡過錢塘江,直取杭州。不過清軍海寧水寨內那萬餘水師殘部,依然是明軍登陸的威脅。
他決定派兵拔掉海寧這顆釘子。
嚴天鳳與楊懷、袁宗第會師後,加上林察的水師,杭州南側的明軍超過了十二萬,可北側隻有李本深、胡茂禎部兩萬人,攻取海寧,兵力不足。
得增兵。派誰去好呢?按說袁宗第、楊懷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適合獨當一麵。可是袁宗第在西線打得很出色,楊懷擊敗陳錦,還得到了陳錦的人頭,唯有自己這個主帥,受阻於仙霞關,戰果不大。若再讓這兩人立了大功,豈不是蓋住了自己這個主帥的光輝?
嚴天鳳左思右想,決定換個人去北線指揮。他選中了南安侯郝永忠,令郝永忠率董方策、惠之觀諸將三萬兵馬去北線,會合李本深、胡茂禎部攻取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