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明軍急進快奔,按靖國侯袁宗第的說法,此戰的勝負便在將士們的兩條腿上。


    擔任先鋒的,乃是降將出身的總兵惠之觀。此人生命的轉折點出現在朱亨嘉登黃鶴樓時,帝欲作詞,尚未提筆,他便高聲叫好,由此簡在帝心,仕途一帆風順。當然他不光會拍馬屁,也屢立戰功。七混八混,混成了皇帝嫡係。此人極有眼色,涇縣之戰剛結束,便上表勸進。當時,因為時機尚不成熟,朱亨嘉暫未稱帝,不過卻十分欣喜,暗讚他是個有忠心的,遠在浙江,這勸進表上得居然比一些從龍之臣還快!


    惠之觀自己是降將出身,自然喜歡重用降將。他令參將康時升、遊擊馬泗汗走在全軍之前。這二位都是在江西歸順的降將,立功之念甚切,馬不停蹄,直奔懷玉山。


    見領兵的是康時升,譚布、嶽爾多大喜。譚泰當年任征南大將軍的時候,這康時升乃是他麾下的參將,熟人。


    “罪將參見康參將”,譚布、嶽爾多給康時升打了千請安。


    “哎呀,都是老熟人了,二位將軍快快請起”,康時升趕緊扶起二將。心裏卻不禁得意,風水輪流轉啊!想當年在譚泰軍中,自己上趕著巴結這些滿洲大爺,人家都懶得搭理,尼堪、尼堪的喚個不停。如今怎麽著?居然屁顛屁顛兒來拍自己馬屁。哈哈哈!


    當然,他隻是心裏發笑,麵上依然十分客氣。來時惠總鎮可是千叮萬囑,這兩位是第一批投降的滿洲章京,當禮遇之,以亂韃子軍心。


    惠之觀到了,對譚布、嶽爾多又是一陣撫慰,令二將帶路,奇襲玉山縣城。


    玉山縣是清軍在江西境內的最後一座縣城,屬於廣信府。清江西巡撫蔡士英領一萬五千江西綠營,死守此城。封疆大吏失封疆,乃是大罪。他不敢離開江西,隻能堅守玉山。


    玉山縣西有玉山山脈,又有玉溪橫穿縣境。蔡士英在玉山和玉溪擺放了一萬兵馬,阻擋明軍,自己領兵五千駐守縣城。


    因有山、河之險,袁宗第、惠之觀攻了多時不破。不過,有降將帶路,情況又是不同。


    譚布帶著幾十個八旗兵來到玉山北城,隻說催討糧草,喝令守軍開門。


    守軍認得譚布,知道是個不好惹的滿洲大爺,而且不過才幾十人,一時大意,開了城門。不料這譚布帶的人雖少,卻個個皆是以一敵百的野人女真庫爾喀部的勇士,一進門便發難,殺散守軍,控製城門。


    “殺!”


    隱藏在城外的恵之觀、康時升、馬泗汗、嶽爾多各部魚貫入城。


    清江西巡撫蔡士英是漢軍正白旗人,祖籍遼東錦州,隨祖大壽降清,因功封阿思哈尼哈番(男爵)。


    因為入了旗,又追憶皇太極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蔡士英對清廷忠心耿耿。這一日,剛在府中處理完軍務,忽聽一陣喧嘩。


    “撫台,啊!”


    親兵將領蔡福,剛推開門,便被砍倒在血泊中。


    惠之觀闖了進來,樂嗬嗬瞅著蔡士英,“汝就是蔡士英?”


    “哼”,蔡士英欲拔劍,卻被蜂擁衝入的明軍製伏捆綁。


    “別殺他”,恵之觀冷笑,“生擒一個巡撫,可比殺死一個功勞大”。


    蔡士英一被擒,分布在玉山、玉溪的一萬江西綠營亂了套。除了少數逃散、被殺外,大部分都歸降了明軍。


    袁宗第、惠之觀收攏降軍,居然得了八千餘人,兵力擴充到三萬八千人。


    二人實力大增,趁勢率大軍猛攻衢州府江山縣。奪了江山,便可奪取仙霞嶺後麵的江郎山,切斷仙霞嶺清軍的退路。


    駐守江山縣的貝勒屯齊、貝子紮喀納、固山額真伊爾德部下不過一萬四千餘從江西逃迴來的殘部。雖然兵微將寡,可屯齊卻不敢不守江山。江山、江郎山一旦失丟,駐守仙霞關的哈哈木、噶來道噶的兩萬大軍就危險了。


    屯齊一邊派快馬飛報哈哈木和陳錦,一邊死守江山城。


    ??


    大明崇禎二十五年十月八日,江山之戰打響。


    袁宗第令康時升攻北城;惠之觀、馬泗汗攻西城;自己親率蕭拱宸、黃昌諸將攻南城;東城靠著衢溪,不利於大軍展開,遂不攻,亦有圍三闕一、惑敵軍心之意。


    明軍用了三天時間,填平了護城河,然後讓滿洲降將譚布、嶽爾多對城內喊話。


    “城上的八旗兄弟聽著,吾乃正黃旗舒穆祿家的譚布。小皇帝福臨,擅殺功臣、陰險毒辣!皇父攝政王,何等大功,竟遭毀屍掘墓;我兄譚泰,三朝老臣,亦慘遭毒手。如此昏君,扶之何益?降了吧!”


    “吾乃鑲黃旗嶽爾多,弟兄們,現在浙江已是四麵楚歌,何必再為昏君賣命?降了吧,靖國侯說了,降者免死”。


    守城的皆是滿蒙八旗,漢軍向他們喊話,自然是理都不理,但八旗子弟喊話就不一樣了。譚布、嶽爾多以前皆是滿洲重要將領,雖然譚泰死後,他們失了勢,但是虎瘦雄風在,他們一喊話,立時讓城上軍心浮動。


    屯齊大怒,“嗖”的一箭射去,“譚布、嶽爾多,爾等竟敢不要祖宗、叛我八旗!汙蔑皇上,罪不容誅!”


    可惜,譚布、嶽爾多皆是軍中宿將,站的地方皆在弓箭射程之外,射不著。


    紮喀納亦大喝道:“我等身為八旗子弟,自當為皇上盡忠!想想在江北的家人,膽敢降明者,全家取消旗籍,充軍寧古塔”。


    一聽這個,八旗兵打消了降念,戰心再起。天大地大,再也沒有比取消旗籍更可怕的事了。


    不降,便隻能戰了!


    “咚咚咚!”


    明軍隨著戰鼓,奮勇登城。


    北城,康時升組織了督戰隊,一隊隊弓手、銃手,在楯車掩護下,抵近城牆,向城頭攢射,掩護攻城。


    軍士們扛著雲梯,衝向城牆。


    “嗖嗖嗖!”


    “呯呯呯!”


    城上彈矢如雨。


    西城,遊擊馬泗汗率三千人第一批攻城。他很有經驗,指揮作戰的位置,處於普通弓箭的射程之外。


    可是,他碰到了滿洲勇將紮喀納,能拉六石強弓,瞄準馬泗汗一箭射去,立時殞命。


    南城,袁宗第親自率蕭拱宸、黃昌攻城。


    黃昌武藝精湛,敏捷如靈猴。登上城頭,連斬幾名八旗。見他兇猛,虜兵氣勢一沮。


    固山額真伊爾德大怒,率親衛衝向黃昌。


    寡不敵眾,黃昌倒在血泊中。


    “哈哈哈”,伊爾德殺意正濃,在城牆上哈哈大笑。一時大意,走到了城牆邊。城下掩護步兵攻城的銃手,見一員虜將露頭,“呯呯呯”,亂槍射去。可憐伊爾德,剛殺了人,又被人殺,歿於城頭。


    慘烈的攻城戰打了七天,明軍未能克城。


    十月十九日寅時,明軍在南城集結。


    “都準備好了嗎?”袁宗第問。


    “大帥,末將已經準備完畢”,副將蕭拱辰答道。


    原來,老謀深算的袁宗第見江山城隻是座土城,讓部下偷偷挖了五條地道,準備用“放崩法”攻城。


    “嗯,點火!”


    “轟隆,轟隆,轟隆,轟隆,轟隆”,五聲巨響,炸出了三個豁口,有兩條地道,沒炸塌城牆。


    “殺!殺!殺!”


    明軍從豁口處,蜂擁而入。


    屯齊和紮喀納知道江山縣守不住了,當機立斷,打開東門,乘坐預留的船隻,渡過衢溪,退守江郎山。可憐部下一萬四千餘滿蒙八旗,僅餘七千餘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