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天的大火,映紅了廈門海灘,也渙散了鄭軍的鬥誌。
老將洪習山打出了“斷後”的旗語。
見洪習山要斷後,朱成功長歎一聲,下令撤往金門。
黃廷、林義、盧爵、洪政、甘輝諸將紛紛率船隊掉頭前往金門。
“轉向!”
洪習山掛出了令旗,部下二十艘船,分兩隊,由縱隊變橫隊,堵住清軍戰船的去路。
“開炮!擊沉他們!”
陳泰佇立在一艘大廣船上,急著下令,鄭軍軍心已失,正好在海上殲滅他們,否則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轟!轟!轟!”
“轟!轟!轟!”
數百艘清艦和洪習山的二十艘船對轟,鄭軍死戰不退,著了火的戰船有效地擋住了追兵。
一個時辰後,二十艘鄭軍的戰船,全部起火下沉,一杆杆日月旗緩緩滑入海中
洪習山的戰船正在下沉,傾斜得厲害。
他爬到船頭,瞄準清艦,點燃火繩。
“轟!”
一艘清軍趕繒船被打著了火。
陳泰歎了口氣,放下了千裏鏡,“這偽國姓的水師真頑強啊!”
??
金門,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
鄭氏十分重視金門的海防,大大小小的炮台修了幾十座。可再堅固的海防,也架不住清軍船多兵多,在清軍的攻勢下,大擔、二擔、北碇等周邊島嶼一個個丟失,很快就隻剩下了金門本島和烈嶼。
形勢萬分危急!
關鍵時刻,鴻雁送信到。
鴻雁是誇張的說法,其實是一個信使,冒著危險,乘小船來到了金門。
“是建國公讓汝送信來的?”
“正是”。
朱成功很詫異,鄭彩給自己寫信做什麽?自從自己殺了他的弟弟鄭聯,吞並了金、廈二島後,自己就和這位族兄勢同水火了。
難道是寫信譏諷予?想看予的笑話?
朱成功拆開了信,幾行虯勁有力的大字映入眼簾,一看就出自武夫鄭彩之手。
“大木台鑒:昔彩年少無依,謹蒙令尊誨教,諸多煩瀆,惶愧奚如。及至長成,授以兵事,馬齒徒增,不堪任用。貪權戀勢,致使手足相疑;心大誌雄,方有同根相煎。每念及此,徹夜難寐。監囯靖王,雄才偉略,驅逐腥膻,複我衣冠。吾等兄弟,本為明臣,望風而投,實為天下大義耳。弟若肯來,彩必掃榻相迎。太夫人前,乞代叱名請安。乍暖猶寒,伏乞珍攝。兄彩敬上”。
看完這封信,朱成功又羞又愧。
鄭彩的這封信半點羞辱、挖苦朱成功的意思都沒有。先是迴憶了一番鄭芝龍對自己的好,內心深處如何的感激;接著是深深的反省自責,說自己本來就是庸才,卻貪戀權勢,不肯將兵馬和地盤交給朱成功,這才釀成了手足相殘的慘禍;再然後,勸朱成功早日歸順監囯靖王,這是為了天下大義;最後是些客氣話,替我向太夫人黃氏問安,天氣變化大,您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哦!
鄭彩的信,重若千鈞,壓得朱成功喘不過氣。自己殺了鄭聯,鄭彩卻如此大度,不計前嫌地勸自己歸順靖王。越是這樣,越顯得自己是小人矣!
唉!朱成功躊躇不定。
可能是這段日子,鴻雁飛得特別勤快,很快,他又收到了第二封信,是他的恩師、江南文壇領袖錢謙益寫的。
當年朱成功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鄭芝龍特地讓兒子拜江浙名儒錢謙益為師。錢謙益一看,這小夥子儀表非凡,將來可一定要做國家棟梁哦!替他起了個“大木”的表字。好家夥,本來字明儼,拜了錢謙益為師,就字大木了。
這些年,錢謙益一直暗中策劃反清,經常向朱成功通報清軍情報,師徒間來往十分密切。
“大木覽閱:春初話別,倏忽歲寒,爾來六年矣。鳥弄春園,折楊柳而握別,驛馳冬嶺,撫梅萼以增懷。予聞大木伐閩,折師而還,坐困孤島,猶尊先帝,義不改誌,真吾徒矣!然韃虜亂華,辱我衣冠,此亡天下也!先帝已崩,靖王仁德,不尊王命,而以孤臣自詡,不亦愚乎!若追隨聖主,北伐中原,豈不大有利於天下哉!所懇之事,若蒙俯從,萬民幸甚!師謙益手白”。
讀了錢謙益這封信,朱成功有些心動。但是他還想再等等,他在等大員(台灣)的消息。
鄭芝龍曾經長期經營大員,後來受了大明的招安才放棄,盡管如此,鄭氏依然在台灣留有相當的影響力。
朱成功兵敗後,想找一塊可以養兵的基地,想起了大員。派人暗中和父親的老朋友紅毛夷人的通事何斌、赤嵌城附近的士美村長老郭懷一聯係,尋找機會謀奪大員,以為立業之基。
前一陣子,何斌來信勸他奪取大員,信上說,大員沃野數千裏,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及至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攻退守,真足與他國抗衡也。
他看罷大喜,作為一個心有大誌的梟雄,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歸順任何人。獨霸一方,豈不快哉!
等吧,等待著鴻雁傳來的消息。
很快地,他等來了何斌和郭懷一的信。信上說,為了對付佛朗機人,紅毛夷總督費爾勃格加固了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赤嵌樓)的城防,還武裝了新港、麻豆、肖壟目加溜灣等社的台灣“土番”數千人作仆從兵,讓他來取台灣時,一定要多帶兵馬。
多帶兵馬?朱成功不由得苦笑,自己總共隻剩了萬餘殘兵,如何多帶兵馬?而且軍糧還不足。
紅毛夷人的厲害,他很清楚,船快炮猛,在海上疾馳如飛。打大員,他估算過,沒有兩三萬兵馬、半年時間,打不下來。
如今要兵沒兵,要糧沒糧,拿什麽收複大員?
唉!形勢逼人啊!朱成功無奈之下,歸順了朱亨嘉!
??
“萬勝!”
隨著清軍的歡唿聲,一杆“清”字旗插到了金門島的最高峰太武山上。
曆經血戰,清軍終於拿下了這座“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島。
聽聞朱成功歸順,朱亨嘉諭令保留隆武帝賜予他的忠孝伯爵位和國姓朱,給予其部一萬兩千人編製,調歸福建水師提督、定海侯孫貴指揮。
為了更好地控製朱成功,朱亨嘉又諭令,將朱成功及其部下家眷,全部安置在廣東潮州府。
忙完這些,監國靖王暗自得意,任爾蓋世梟雄,也逃不脫孤的掌心。
老將洪習山打出了“斷後”的旗語。
見洪習山要斷後,朱成功長歎一聲,下令撤往金門。
黃廷、林義、盧爵、洪政、甘輝諸將紛紛率船隊掉頭前往金門。
“轉向!”
洪習山掛出了令旗,部下二十艘船,分兩隊,由縱隊變橫隊,堵住清軍戰船的去路。
“開炮!擊沉他們!”
陳泰佇立在一艘大廣船上,急著下令,鄭軍軍心已失,正好在海上殲滅他們,否則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轟!轟!轟!”
“轟!轟!轟!”
數百艘清艦和洪習山的二十艘船對轟,鄭軍死戰不退,著了火的戰船有效地擋住了追兵。
一個時辰後,二十艘鄭軍的戰船,全部起火下沉,一杆杆日月旗緩緩滑入海中
洪習山的戰船正在下沉,傾斜得厲害。
他爬到船頭,瞄準清艦,點燃火繩。
“轟!”
一艘清軍趕繒船被打著了火。
陳泰歎了口氣,放下了千裏鏡,“這偽國姓的水師真頑強啊!”
??
金門,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
鄭氏十分重視金門的海防,大大小小的炮台修了幾十座。可再堅固的海防,也架不住清軍船多兵多,在清軍的攻勢下,大擔、二擔、北碇等周邊島嶼一個個丟失,很快就隻剩下了金門本島和烈嶼。
形勢萬分危急!
關鍵時刻,鴻雁送信到。
鴻雁是誇張的說法,其實是一個信使,冒著危險,乘小船來到了金門。
“是建國公讓汝送信來的?”
“正是”。
朱成功很詫異,鄭彩給自己寫信做什麽?自從自己殺了他的弟弟鄭聯,吞並了金、廈二島後,自己就和這位族兄勢同水火了。
難道是寫信譏諷予?想看予的笑話?
朱成功拆開了信,幾行虯勁有力的大字映入眼簾,一看就出自武夫鄭彩之手。
“大木台鑒:昔彩年少無依,謹蒙令尊誨教,諸多煩瀆,惶愧奚如。及至長成,授以兵事,馬齒徒增,不堪任用。貪權戀勢,致使手足相疑;心大誌雄,方有同根相煎。每念及此,徹夜難寐。監囯靖王,雄才偉略,驅逐腥膻,複我衣冠。吾等兄弟,本為明臣,望風而投,實為天下大義耳。弟若肯來,彩必掃榻相迎。太夫人前,乞代叱名請安。乍暖猶寒,伏乞珍攝。兄彩敬上”。
看完這封信,朱成功又羞又愧。
鄭彩的這封信半點羞辱、挖苦朱成功的意思都沒有。先是迴憶了一番鄭芝龍對自己的好,內心深處如何的感激;接著是深深的反省自責,說自己本來就是庸才,卻貪戀權勢,不肯將兵馬和地盤交給朱成功,這才釀成了手足相殘的慘禍;再然後,勸朱成功早日歸順監囯靖王,這是為了天下大義;最後是些客氣話,替我向太夫人黃氏問安,天氣變化大,您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哦!
鄭彩的信,重若千鈞,壓得朱成功喘不過氣。自己殺了鄭聯,鄭彩卻如此大度,不計前嫌地勸自己歸順靖王。越是這樣,越顯得自己是小人矣!
唉!朱成功躊躇不定。
可能是這段日子,鴻雁飛得特別勤快,很快,他又收到了第二封信,是他的恩師、江南文壇領袖錢謙益寫的。
當年朱成功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鄭芝龍特地讓兒子拜江浙名儒錢謙益為師。錢謙益一看,這小夥子儀表非凡,將來可一定要做國家棟梁哦!替他起了個“大木”的表字。好家夥,本來字明儼,拜了錢謙益為師,就字大木了。
這些年,錢謙益一直暗中策劃反清,經常向朱成功通報清軍情報,師徒間來往十分密切。
“大木覽閱:春初話別,倏忽歲寒,爾來六年矣。鳥弄春園,折楊柳而握別,驛馳冬嶺,撫梅萼以增懷。予聞大木伐閩,折師而還,坐困孤島,猶尊先帝,義不改誌,真吾徒矣!然韃虜亂華,辱我衣冠,此亡天下也!先帝已崩,靖王仁德,不尊王命,而以孤臣自詡,不亦愚乎!若追隨聖主,北伐中原,豈不大有利於天下哉!所懇之事,若蒙俯從,萬民幸甚!師謙益手白”。
讀了錢謙益這封信,朱成功有些心動。但是他還想再等等,他在等大員(台灣)的消息。
鄭芝龍曾經長期經營大員,後來受了大明的招安才放棄,盡管如此,鄭氏依然在台灣留有相當的影響力。
朱成功兵敗後,想找一塊可以養兵的基地,想起了大員。派人暗中和父親的老朋友紅毛夷人的通事何斌、赤嵌城附近的士美村長老郭懷一聯係,尋找機會謀奪大員,以為立業之基。
前一陣子,何斌來信勸他奪取大員,信上說,大員沃野數千裏,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及至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攻退守,真足與他國抗衡也。
他看罷大喜,作為一個心有大誌的梟雄,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歸順任何人。獨霸一方,豈不快哉!
等吧,等待著鴻雁傳來的消息。
很快地,他等來了何斌和郭懷一的信。信上說,為了對付佛朗機人,紅毛夷總督費爾勃格加固了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赤嵌樓)的城防,還武裝了新港、麻豆、肖壟目加溜灣等社的台灣“土番”數千人作仆從兵,讓他來取台灣時,一定要多帶兵馬。
多帶兵馬?朱成功不由得苦笑,自己總共隻剩了萬餘殘兵,如何多帶兵馬?而且軍糧還不足。
紅毛夷人的厲害,他很清楚,船快炮猛,在海上疾馳如飛。打大員,他估算過,沒有兩三萬兵馬、半年時間,打不下來。
如今要兵沒兵,要糧沒糧,拿什麽收複大員?
唉!形勢逼人啊!朱成功無奈之下,歸順了朱亨嘉!
??
“萬勝!”
隨著清軍的歡唿聲,一杆“清”字旗插到了金門島的最高峰太武山上。
曆經血戰,清軍終於拿下了這座“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島。
聽聞朱成功歸順,朱亨嘉諭令保留隆武帝賜予他的忠孝伯爵位和國姓朱,給予其部一萬兩千人編製,調歸福建水師提督、定海侯孫貴指揮。
為了更好地控製朱成功,朱亨嘉又諭令,將朱成功及其部下家眷,全部安置在廣東潮州府。
忙完這些,監國靖王暗自得意,任爾蓋世梟雄,也逃不脫孤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