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遊世界,把……熬成湯!
覺醒仁君係統後,我的洪荒異變了 作者:小小索羅亞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遊世界。
取經人唐三藏身騎白馬,與徒弟們離開了烏雞國。
夜住曉行,行了足足半月有餘,忽見一座高山,生得是摩天礙日。
因一路上遇到妖魔甚多,看見這山唐三藏便是心驚,急忙拉住韁繩唿大徒弟孫行者:
“悟空,一路上那些妖怪都說為師是那佛祖座下金蟬子轉世,吃了能長生不老,羽化登仙。”
“你看前麵又有大山峻嶺,恐一時又有邪物來侵我,須要仔細提防啊。”
行者麵上笑道:“師父您隻管走路,莫再多心,俺老孫自有防護。”
心裏卻早已經罵開了:“這和尚逢人便說吃了自己的肉能長生不老,便是無旁人時也常拿出來說道,如此口無遮攔,這一路上豈有太平?真真忒不好護送了!”
後頭肥頭大耳的二徒弟豬悟能和一臉兇神惡煞的三徒弟沙悟淨也是一臉便秘了般的表情看著唐三藏。
——當初……怎麽就一時糊塗答應了觀音姐姐,上了這和尚的賊船呢!!!
話說師徒一行人就此進山,果然也十分險峻。
隻見得:
高不高,頂上接青霄;深不深,澗中如地府。
山前常見骨都都白雲,扡騰騰黑霧。
山後有千萬丈挾魂靈台,台後有古古怪怪藏魔洞。
又見:
跳天搠地獻果猿,丫丫叉叉帶角鹿,呢呢癡癡看人獐。
至晚巴山尋穴虎,待曉翻波出水龍。
登得洞門唿喇的響,驚得飛禽撲魯的起,看那林中走獸鞠律律的行。
見此一夥禽和獸,嚇得人心扡磴磴驚,正是:“堂倒洞堂堂倒洞,洞堂當倒洞當仙。青石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師徒四人見了,不由也是驚悚。
這時候,孫行者忽然瞧見那山凹裏有一朵紅雲,直冒到九霄空內,結聚了一團火氣。
行者大驚,連忙叫道:“不好,妖怪來矣!”
慌得個悟能急掣釘鈀,悟淨忙輪寶杖,把唐僧圍護在當中。
卻說那紅光裏,原來也真是個妖精。
隻見得那紅雲中是一個九歲孩童的身影。
此妖來曆也非凡:
他是牛魔王與羅刹女之子。
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誠然孩童相貌,卻也神通廣大。
牛魔王使他來鎮守六百裏鑽頭號山,侞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
因數年前,聞得人講:“有個東土來的和尚往西天取經,乃是金蟬長老轉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甚至羽化登仙。”
他孩童心思,聽得這般言語不覺便動了心思。
況說他母親羅刹女雖也法力高強,卻不知為何患了痛心病,上天入地求遍了仙丹靈藥都無可醫治。
他便也起一念:“唐僧肉這等了得,想來若是我將唐僧捉了來,熬成湯與母親吃了,母親的痛心病也能大安了。”
是以朝朝在山間等候,不期今日到了。
他躲在那半空中紅雲裏觀看,內心正誇讚不盡:“好和尚,白白淨淨,不愧是高僧!”
正是這時,忽然看見三個醜和尚,把唐僧圍護在馬上,各各準備。
頓時便皺起眉頭:“這和尚時俊俏非凡,想來熟了以後母親見了也定歡喜。”
“隻三個醜和尚瞧著不好,一個個伸拳斂袖,各執兵器,似乎要與人打的一般。”
“又不知是那個有眼力的,想應認得我了。”
沉吟半晌,以心問心的自家商量道:“這些時日也有消息傳來說唐僧收了三個法力高強的徒弟。”
“我雖有厲害的神通,可也不知那三個醜和尚道行究竟如何。”
“若要倚勢而擒,到底不妥;或者以善迷他,許能得手。”
想到此處,紅孩兒即散紅光,按雲頭落下。
去到了那山坡裏,搖身一變,變作俊美孩童。
赤(條)條的,身上無衣。
將麻繩捆了手足,高吊在那鬆樹梢頭。
口口聲聲,隻叫“救命!救命!”
……
卻說那唐僧一行人等的許久,不見有甚妖精動靜。
又有孫行者見那上空紅雲散盡,火氣全無,便又向唐僧:“師父,請上馬走路。”
唐僧有些不愉:“悟空,你既說妖怪來了,怎麽又敢走路?為師肉體凡胎使不得妖精,你可多著意些。”
行者無法,隻得解釋道:
“我的好師父,你是不知道”
“我才然間,見一朵紅雲從地而起,到空中結做一團火氣,斷然是妖精。這一會紅雲散了,想是個過路的妖精,不敢傷人。”
“這山裏蹊蹺,不是久留之地,我們還是快些走罷!”
八戒習慣性取笑道:“師兄說話最巧,妖精又有個甚麽過路的?”
想他前世為天蓬元帥,天河掌管十萬水(軍),何時聽過這個說法?
天庭中隻道妖精出行,不是要殺生就是要為惡,斷不能容。
孫行者也是惱了。
素日裏有些調侃倒也罷了,這會子分明要緊,作甚麽妖?
因道:“呆子!你哪裏知道,若是哪山哪洞的魔王設宴,邀請那諸山各洞之精赴會,卻就有東南西北四路的精靈都來赴會。”
“他隻有心赴會,無意傷人,豈不是過路之妖精?”
正是此時,隻聽得數聲:“救命!”
唐僧大驚道:“悟空,悟淨,八戒,你們可聽得哪裏有甚麽人叫?”
那豬八戒正要接話,行者已上前道:“師父,這大山裏隻管走路,莫管閑事,且走罷。”
那唐僧一想,也真是這個道理,便又前行。
隻是未及數步,又聽得有人唿“救命”。
這迴聽得越發是清晰了。
唐僧便道:“悟空,這番想來不是甚麽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迴聲。”
“但這個聲音,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
“而且似有些稚嫩,或是個孩子?”
“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們可去救他一救。”
那行者聽了,隻好又講些妖邪的故事來勸:
“師父,你知道那倚草附木之說,是物可以成精。”
“諸般還可,隻有一般蟒蛇,但修得年遠日深,成了精魅,善能知人小名兒。”
“他若在草科裏,或山凹中,叫人一聲,人不答應還可;若答應一聲,他就把人元神綽去,當夜跟來,斷然傷人性命。”
“我奉菩薩之命護送您老西天取經,還能害你不成?”
“今日且聽我一句勸,把這慈悲心略收起收起,待過了此山,再發慈悲罷。”
取經人唐三藏身騎白馬,與徒弟們離開了烏雞國。
夜住曉行,行了足足半月有餘,忽見一座高山,生得是摩天礙日。
因一路上遇到妖魔甚多,看見這山唐三藏便是心驚,急忙拉住韁繩唿大徒弟孫行者:
“悟空,一路上那些妖怪都說為師是那佛祖座下金蟬子轉世,吃了能長生不老,羽化登仙。”
“你看前麵又有大山峻嶺,恐一時又有邪物來侵我,須要仔細提防啊。”
行者麵上笑道:“師父您隻管走路,莫再多心,俺老孫自有防護。”
心裏卻早已經罵開了:“這和尚逢人便說吃了自己的肉能長生不老,便是無旁人時也常拿出來說道,如此口無遮攔,這一路上豈有太平?真真忒不好護送了!”
後頭肥頭大耳的二徒弟豬悟能和一臉兇神惡煞的三徒弟沙悟淨也是一臉便秘了般的表情看著唐三藏。
——當初……怎麽就一時糊塗答應了觀音姐姐,上了這和尚的賊船呢!!!
話說師徒一行人就此進山,果然也十分險峻。
隻見得:
高不高,頂上接青霄;深不深,澗中如地府。
山前常見骨都都白雲,扡騰騰黑霧。
山後有千萬丈挾魂靈台,台後有古古怪怪藏魔洞。
又見:
跳天搠地獻果猿,丫丫叉叉帶角鹿,呢呢癡癡看人獐。
至晚巴山尋穴虎,待曉翻波出水龍。
登得洞門唿喇的響,驚得飛禽撲魯的起,看那林中走獸鞠律律的行。
見此一夥禽和獸,嚇得人心扡磴磴驚,正是:“堂倒洞堂堂倒洞,洞堂當倒洞當仙。青石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師徒四人見了,不由也是驚悚。
這時候,孫行者忽然瞧見那山凹裏有一朵紅雲,直冒到九霄空內,結聚了一團火氣。
行者大驚,連忙叫道:“不好,妖怪來矣!”
慌得個悟能急掣釘鈀,悟淨忙輪寶杖,把唐僧圍護在當中。
卻說那紅光裏,原來也真是個妖精。
隻見得那紅雲中是一個九歲孩童的身影。
此妖來曆也非凡:
他是牛魔王與羅刹女之子。
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誠然孩童相貌,卻也神通廣大。
牛魔王使他來鎮守六百裏鑽頭號山,侞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
因數年前,聞得人講:“有個東土來的和尚往西天取經,乃是金蟬長老轉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甚至羽化登仙。”
他孩童心思,聽得這般言語不覺便動了心思。
況說他母親羅刹女雖也法力高強,卻不知為何患了痛心病,上天入地求遍了仙丹靈藥都無可醫治。
他便也起一念:“唐僧肉這等了得,想來若是我將唐僧捉了來,熬成湯與母親吃了,母親的痛心病也能大安了。”
是以朝朝在山間等候,不期今日到了。
他躲在那半空中紅雲裏觀看,內心正誇讚不盡:“好和尚,白白淨淨,不愧是高僧!”
正是這時,忽然看見三個醜和尚,把唐僧圍護在馬上,各各準備。
頓時便皺起眉頭:“這和尚時俊俏非凡,想來熟了以後母親見了也定歡喜。”
“隻三個醜和尚瞧著不好,一個個伸拳斂袖,各執兵器,似乎要與人打的一般。”
“又不知是那個有眼力的,想應認得我了。”
沉吟半晌,以心問心的自家商量道:“這些時日也有消息傳來說唐僧收了三個法力高強的徒弟。”
“我雖有厲害的神通,可也不知那三個醜和尚道行究竟如何。”
“若要倚勢而擒,到底不妥;或者以善迷他,許能得手。”
想到此處,紅孩兒即散紅光,按雲頭落下。
去到了那山坡裏,搖身一變,變作俊美孩童。
赤(條)條的,身上無衣。
將麻繩捆了手足,高吊在那鬆樹梢頭。
口口聲聲,隻叫“救命!救命!”
……
卻說那唐僧一行人等的許久,不見有甚妖精動靜。
又有孫行者見那上空紅雲散盡,火氣全無,便又向唐僧:“師父,請上馬走路。”
唐僧有些不愉:“悟空,你既說妖怪來了,怎麽又敢走路?為師肉體凡胎使不得妖精,你可多著意些。”
行者無法,隻得解釋道:
“我的好師父,你是不知道”
“我才然間,見一朵紅雲從地而起,到空中結做一團火氣,斷然是妖精。這一會紅雲散了,想是個過路的妖精,不敢傷人。”
“這山裏蹊蹺,不是久留之地,我們還是快些走罷!”
八戒習慣性取笑道:“師兄說話最巧,妖精又有個甚麽過路的?”
想他前世為天蓬元帥,天河掌管十萬水(軍),何時聽過這個說法?
天庭中隻道妖精出行,不是要殺生就是要為惡,斷不能容。
孫行者也是惱了。
素日裏有些調侃倒也罷了,這會子分明要緊,作甚麽妖?
因道:“呆子!你哪裏知道,若是哪山哪洞的魔王設宴,邀請那諸山各洞之精赴會,卻就有東南西北四路的精靈都來赴會。”
“他隻有心赴會,無意傷人,豈不是過路之妖精?”
正是此時,隻聽得數聲:“救命!”
唐僧大驚道:“悟空,悟淨,八戒,你們可聽得哪裏有甚麽人叫?”
那豬八戒正要接話,行者已上前道:“師父,這大山裏隻管走路,莫管閑事,且走罷。”
那唐僧一想,也真是這個道理,便又前行。
隻是未及數步,又聽得有人唿“救命”。
這迴聽得越發是清晰了。
唐僧便道:“悟空,這番想來不是甚麽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聲,無有迴聲。”
“但這個聲音,你聽他叫一聲,又叫一聲,想必是個有難之人。”
“而且似有些稚嫩,或是個孩子?”
“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們可去救他一救。”
那行者聽了,隻好又講些妖邪的故事來勸:
“師父,你知道那倚草附木之說,是物可以成精。”
“諸般還可,隻有一般蟒蛇,但修得年遠日深,成了精魅,善能知人小名兒。”
“他若在草科裏,或山凹中,叫人一聲,人不答應還可;若答應一聲,他就把人元神綽去,當夜跟來,斷然傷人性命。”
“我奉菩薩之命護送您老西天取經,還能害你不成?”
“今日且聽我一句勸,把這慈悲心略收起收起,待過了此山,再發慈悲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