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比丘國,比丘城。


    明明是青天白日,比丘城上卻是愁雲慘淡怨氣衝天,更有一股戾氣似無數幽靈結成了一張大網籠罩其上。


    白龍馬打了個噴嚏,逡巡不前,三藏暗自心驚,問道:“悟空,前麵是什麽地方,為何戾氣這麽重?”


    悟空定睛看了看說道:“師父,前麵是比丘國,看城上的情形,似是民怨所致,但其中還有些妖氣,我們得謹慎行事,”


    拉著白馬小心翼翼進了城,隻見路口有官兵巡邏,路上行人稀少,家家關門閉戶,隱隱傳來啼哭聲,師徒四人心中疑惑,卻又無從打聽。


    轉過一條大街,忽見一處館驛,三藏說道:“天色已晚,不如在這兒歇了吧。”


    八戒忙道:“正是正是,走了一天,肚子裏也餓了,趁早歇了明天好趕路!”


    門官正在打瞌睡,猛然抬頭瞧見四人吃了一驚,忙報與驛丞,驛丞出來接著,也吃驚不小,忙問道:“師父哪裏來?”


    三藏道:“貧僧師徒自靈山雷音寺而來,路過寶地借貴處一歇。”


    “原來是靈山聖僧,怪不得如此奇異!快請進,我這就安排齋飯。”


    吃完飯,驛丞奉茶,三藏問道:“方才進城,見街上甚是清淨,不知為何?”


    驛丞有些慌張,不自然地笑了笑說道:“聖僧哪裏話來,各地的風俗不同,怎麽能以等閑視之。”


    悟空呲牙笑道:“想必你們這兒白天睡覺,晚上勞作?”


    驛丞驚道:“哪裏哪裏,隻是這兩天有些官務,你們且不要問,歇息一晚,明日盡早上路吧!”


    悟空一把扯住驛丞,冷笑著說道:“要是俺老孫非要問個明白呢!”


    驛丞戰戰兢兢,看了看四下無人,無奈說道:“聖僧,這事說來話長啊!”


    比丘國國王是個男人,是男人就有那麽一個通病:好色。一個國王好色,那實在是太方便了!


    有人說色是刮骨鋼刀,“明裏不見人頭落,暗裏教君骨髓枯”。時間一長,那國王精神倦怠,床笫之間有些力不從心了,禦醫百般調養不見起色。國王將禦醫臭罵一通,命張了榜文,尋找強筋健體之術。


    一個道士揭了榜文,獻上一劑湯方,順便把自己的女兒也獻了上去。國王服後果然生龍活虎鬥誌昂揚,那女子也是天賦異稟百般花樣,交合之間十分得趣,國王大喜,封了道士為國丈,代理朝廷事務,自己********放在了女人身上,快馬加鞭盡情馳騁。


    好景不長,國王麵黃肌瘦骨軟筋麻,站起來都困難,禦醫想盡辦法,吃了無數的藥,卻毫無起色。眼看要油盡燈枯,國丈獻上一海外秘方,藥材都已采辦齊全,惟有藥引子十分害人,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的心肝煎湯一起服用,可長命千年。


    “你們國王答應了?”悟空臉上已變了顏色。


    “唉!不瞞聖僧,孩子已經選就,明日就要交付,如今家家戶戶閉門,多是在家共聚,因時日無多矣!即便沒有獻子之慮的,也輕易不敢出門,恐惹事端!”


    悟空大怒道:“如此無德之君,難道無人挺身製止?那些百姓也任他宰割?”


    驛丞大驚失色,忙擺手道:“聖僧呀你小聲些,須知隔牆有耳!你看街上那許多兵士,就是防止孩兒家人逃跑的,王法無情,那些父母哭都不敢,怎得抗爭!師父們且莫生事,明日隻管走路!”說完,慌忙走了。


    三藏目瞪口呆,垂淚道:“這糊塗君王,怎能貪戀女色要害這許多孩兒的性命,這該如何是好!”


    八戒笑道:“師父莫要自尋煩惱!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他吃自己的子民,與你何幹?今日吃一千,明日吃三千,這國王早晚成了孤家寡人,說不定也去做了和尚,與你同殿念經呢!”


    三藏勃然喝道:“你這呆子,這昏君無道,你怎麽也毫無慈悲之心!我們出家人積德行善,隻為世人超脫苦難,如今這國王多行不義,我怎能不傷悲!”


    沙僧忽然說道:“從來沒聽說有吃人心肝延壽的,這個國丈必定是個妖怪!”


    三藏悚然說道:“既如此,這該如何是好?悟空,你且想想辦法救救孩子!”


    悟空冷然說道:“很簡單,明日沙師弟護送你出城,我與八戒留在這兒,尋機將那國王與妖怪等殺個幹幹淨淨,以絕後患!”


    “師兄說得極是,對付惡人自然要用非常手段!”八戒兩眼放光,知道一動刀槍,便會財源滾滾來。


    “胡說,這君王再不賢,也是天定的,怎能與妖怪同罪,還是想辦法打殺了妖怪就好!”


    “那為今之計,隻有去請如來過來講兩天經了,”悟空冷笑,“或許那國王能幡然醒悟,從此不再荒唐!”


    “如來佛祖?”三藏啞口無言。


    要是做和尚能成精,三藏是當之無愧的人選,這麽多年,無論是天上地下看得太多了,當然也能看清楚一些。要說如來能管這事,那簡直是癡心妄想,這裏麵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多了去了!


    要是像八戒說的那樣,那國王想當和尚,如來倒是會舉雙手歡迎。


    “悟空,你人麵廣,能否想想別的辦法?”既然如來幫不上忙,三藏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比如來來頭還大的人。


    悟空心知肚明,苦笑著說道:“這個我早就想過了,就跟你說的那個一迴事,他們不可能插手,隻能推到陰間發問。而這國王貴為一國之君,平日裏香火供奉必不會少,說不定下輩子還是投胎當皇帝!”


    “你不是認識地藏王菩薩嗎?找他想想辦法總是可以的吧!”


    悟空很奇怪地看著三藏沒有說話,倒不是覺得他幼稚,而是發現三藏其實是另有所圖。


    屋內的氣氛陡然沉寂了下來。


    “師兄,要是咱們打死了國王,這全城百姓肯定不會答應!”沙僧突然打破了沉默。


    “怎麽會!”八戒不解,“咱們救了孩子,他們應該感謝才是,怎麽還會對咱們不利?”


    沙僧輕輕搖了搖頭,默然不語。


    悟空倍感無奈,開始懷疑該不該救這些孩子。


    多少年來,百姓們已經習慣了“一切都是皇家給的”,王權已在他們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賣與帝王家”是天經地義,如果誰想動搖他們的信仰,自然不惜以命相抵,哪怕是這位統治者並不曾為他們著想。


    代代相傳,根深蒂固!


    雖然孩子是無辜的,在悟空看來,隻不過是早死了幾年而已!


    悟空心裏煩躁,冷冷說道:“且先睡吧,明日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三藏便起了床,洗漱已畢用過早齋,問悟空:“如今有計較了麽?”


    悟空笑道:“你們出家人不是講究割自己的肉喂那個老虎還是鷹的嗎,不如你老人家去跟國王說說,以自身替了孩子吧!”


    三藏心中一驚,奇怪悟空怎麽會知道妖怪說的那迴事,自己並沒有提起過呀,難道……?


    “為師倒是想替了那些孩子,隻是不知國王會不會答應!”三藏大義凜然,頗有慷慨赴死之決毅。


    “師父果然有悲天憫人大德,不如我陪你到大殿走一趟,與那國王剖明心跡,或許那昏君有悔悟之心也不一定!”


    三藏弄不清悟空是不是說笑,心下也拿捏不準,想了想說道:“還是我自己去吧!你又不肯跪拜,國王一生氣,怕是更不聽不得勸。”


    “我悄悄地跟進去,不露麵。”悟空笑了笑,“再說了,萬一那朝中有妖怪,你可就是自投羅網,要知道,你現在在妖界可是大大的有名!”


    “這話怎麽說?”


    八戒笑道:“當時師兄懷疑那些妖怪為什麽非要捉你,曾經抓住審問過,說你是童身修成,吃了可以長生不老,要是您老人家哪天活得煩了,不如便宜了我們兄弟吧!”


    三藏心中釋然,不由得又緊張起來,瞪了八戒一眼說道:“既如此,就叫悟空與我同去,可要藏好了,不許節外生枝!”


    三藏換上了袈裟高帽,悟空搖身變作飛蛾躲在帽沿內,抖擻精神出得門來,驛丞見了連忙施禮,小聲囑咐千萬莫管閑事,三藏點了點頭,未置可否。


    來到朝門外,求了黃門官轉奏,國王說道:“既然是靈山來的聖僧,必有道行,宣他上來,問有何事。”


    見禮已畢,國王吩咐賜座,問道:“聖僧為何到此?”


    三藏見國王麵黃肌瘦,說話間有氣無力,心中感歎,答道:“奉佛祖之命一路東行,代傳佛法以警醒世人,超脫煩惱普度眾生!”


    “你說的那個佛法可得延年益壽嗎?”


    “我佛勸人向善,如若與民有益,自然名垂青史,精神萬古不滅,豈是長壽可比!”


    國王臉上露出不悅的神情,漠然說道:“身後虛名如過眼雲煙,怎比得眼前歡愉快活,我看也是不中用!”


    說話間,有人奏道:“國丈來也。”


    三藏起身冷眼旁觀,隻見一個道士壽眉蠶目蒼髯玉須,拄著一支盤龍拐杖,昂然走上殿來,百官俱皆施禮,國王欠了欠身說道:“國丈如何來此?”


    國丈也不迴禮,大馬金刀往邊上一坐說道:“為了那些小兒而來……咦,哪裏來了個和尚?”


    三藏連忙躬身施禮道:“貧僧自靈山雷音寺來,欲東行傳經路過寶地,聞聽陛下龍體欠安,特來拜望,有幸得遇國丈。”


    國丈皺了皺眉,冷笑道:“你是何身份,竟然大言不慚,敢到東土傳經,豈不知那裏是我道獨尊?”


    三藏慨然道:“弟子三藏,雖修為尚淺,但受佛祖所托,當奮力為之。若度得一人便是造化,度得萬人亦不自喜,惟願天下人心明境清布善施恩,吾無悔矣!”


    “三藏?你是說你叫三藏?”國丈臉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


    三藏點頭稱是。


    國丈哈哈大笑,


    “好!讓我們來談談養生修道罷!”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迴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聖齊天之一路向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花0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花02並收藏大聖齊天之一路向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