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剛剛跳出地平線的時候,隊伍正式出發,大家還沒吃早飯呢!


    主要是昨天晚上吃東西比較晚,現在還不餓,從此地到清源縣有不到二十裏的距離,快些個趕路,一個小時就到了。


    已經有先頭部隊昨天下午便跑過去搭建營地,順便等著大家抵達。


    幾個裏長跟著,他們準備找時間與同行問問事情,這都是村民們想出來的麻煩事兒。


    反正他們覺得無法解決,除非舍得花很多錢,那樣得不償失。


    即便花錢,也不應該自己的村子裏出,實在是沒錢,最好當著晉王殿下的麵問,同行裏長沒辦法,看殿下願意幫忙不?


    四個親王和下丘村的人已經知道昨天晚上官員們湊到一起聊的什麽,逮到薅羊毛的機會不能錯過。


    有河流幫助,又是順流,馬匹和騾子休息好了,隊伍用了四十分鍾就衝到了地方,至少親王們到了。


    後麵的隊伍繼續前進,這裏沒有水稻要種,不像晉祠鎮,別看本地不缺水,就是不種。


    種的小麥,清源縣的地形好,小一半的山,一大半的平川,並非甘肅白銀市的平川縣,而是一馬平川的平川。


    大片的平原地形,最適合機械設備作業了。


    朱聞天拿望遠鏡看周圍的情況,山那裏不用考慮,山中有很多複雜的地形,隻能種點保護土壤和取柴火、製作籃子等東西的作物。


    果樹看什麽樣的山,比較平緩的可以種上,有岩石和溝的為了百姓的人身安全,盡量不叫他們種完果樹去摘果子。


    平川的地區,自然是種小麥,他那時不種小麥,種玉米,依靠這個,還有大豆,其他的由於運輸條件便利,為太原市區裏麵輸送蔬菜,所以就種菜,冬天有大棚的。


    種玉米則是當飼料用,根本沒幾個人愛吃玉米麵,那屬於粗糧。


    當地官員如此安排屬於把自己定位好了,種小麥有什麽用?玉米還能榨油、做青貯。


    故此人家又大量養殖牲畜家禽,正適合玉米。


    其他的平地全種水果了,一個是本地吃,一個是供應外麵,第一產業發展得不錯。


    真正賺錢的是第二產業,礦業,包括鐵礦石和煤炭的開采。


    采完就加工,煤炭有的作為動力煤,有的是焦炭,鐵礦石冶煉。


    包括更進一步的煤炭的煤氣、化工材料提取,用在醫藥與食品製造上。


    即當地的工業產業鏈與深加工特別好,真正的工業致富。


    不像有的地方就知道挖煤、賣煤,煤挖沒了,發現找不到其他產業,哦,焦炭的設備有,但那有什麽用?


    如果沒有什麽大的政策變動的話,整個地方的產業虧損率是非常低的。


    另外就是所有地方都要弄的房地產,蓋房子、賣房子,太原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有,而且品質非常好、產量高。


    朱聞天迴憶著,考慮……不用參考,不實際,哪一個都不貼合現在大明的情況。


    工業要搞,那麽強的產業結構暫時不行,先把地方規劃出來,需要配套的留出位置。


    玉米沒有,隻能種小麥,百姓得先吃飯,果樹無須種那許多,太浪費土地了。


    倒是養殖和大豆、高粱種植沒問題,一年收兩茬,一茬是熟豆子,一茬是青貯豆子。


    “先吃飯,吃完了再去看小麥收割。今天給當地百姓做點好吃的,畢竟來一次,咱要親民。”


    作為主人的朱棡招唿大家洗手吃飯,所謂的好東西就油炸食品。


    昨天晚上過來的人在百姓手中買的麵,發好了架上大油鍋開炸。


    另外還做了豆腐腦,其實就是老豆腐,比起石膏點的豆腐,鹵水豆腐的出率小,比較老。


    但不是賣豆腐的那種老豆腐,那種是鹵水豆腐早上開始賣,一直賣到晚上的時候水又滲出去不少的豆腐,那個按斤買最劃算。


    不過通常賣豆腐的不稱重,切塊,壓豆腐的時候那個格子就壓出了印子,不管是早上的,還是晚上的,一律就是那麽一塊。


    即便如此,買的人依舊很多,吃著有嫩豆腐不一樣的口感。


    現在就是鹵水點的豆腐腦,本來弄成豆漿最好,泡油條方便。


    請百姓吃頓好的,豆漿總感覺不是很好,豆腐百姓平時也不總吃,貴。


    果然,整個縣裏都湊過來的百姓看著做的早餐,一個個臉上帶著笑容,就等著吃了。


    “鹵兒裏沒有肉?”最小的老五朱橚看看豆腐腦的鹵兒,裏麵有木耳、胡蘿卜、雞蛋、鬆蘑,沒了。


    之後就是用芡粉勾的欠,放了醬油調色,看著也挺不錯的,至少木耳和蘑菇口感好。


    “油條是硬的,沒放奶和雞蛋。”朱棣看到油條端上來,不軟。


    “殿下,有之前炸的,放到筐裏蓋上後悶軟的,那個要不?”


    燕王府的一個小管事以為自己的主子嫌棄,那邊有先炸好的。


    “不要,就這個,咱小心些吃,不會碰破上顎,小菜擺出來,一起吃。”朱棣擺下手。


    還是原來的規矩,下丘村的人把他們給圍上,憨憨的位置最特殊,身邊放了像架篝火的架子和箱子。


    百姓們這才在吩咐下坐好,這些桌子什麽的都是臨時從附近的地方借來的,數量不夠就換著吃。


    一部分百姓去地裏幫忙,還有的幹脆把油條給塞進豆腐腦的碗裏,再弄點現在放上麵,站著吃。


    不過這個鹵兒是鹹的,必須鹹的,本地人吃麵條和刀削麵的鹵兒也沒有甜的。


    “這裏現在缺什麽?”朱樉作為年歲最大的,問一下。


    “殿下,由於時間來不及,咱們沒辦法,隻能把一些原來作為曬穀場的地麵再壓一壓,盡量壓實了。


    後麵可以燒水泥,先建窯,到時候專門給各村抹幾個水泥的曬穀場,留出排水的位置。


    平時誰家辦事情,還能在曬穀場上開席。


    如果怕下雨,搭棚子……咱們幫著先把架子弄起來,其他的百姓自己想辦法。”


    王藝千負責這裏的事情,收小麥,他帶隊伍提前過來弄機械。


    水泥不是說有就有的,需要兩磨一燒,現在對付一下。


    “嗯!走之前把水泥廠建了,咱得看到第一批水泥燒出來。”朱棡頷首。


    今天沒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守村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大明守村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