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說著、問著,進百貨商店裏瞧瞧,東西擺放顯得不是那麽規整。


    正常的房子外麵搭了架子,上麵做好防水,下麵堆放東西,隻有個矮柵欄。


    表明當地的百姓會自發維護商店的利益,不用設防,他們不偷。


    “煤缺不缺?”朱元璋看到了在百貨商店裏麵的鐵爐子,現在沒點,準備冬天用,進來買賣東西的百姓可以烤烤火、喝口熱水。


    “不缺的陛下。長江上遊的煤礦和宣城的煤,順水就過來了,咱們主要用宣城的。”


    馬徽迴答,宣城的河可以直接通過來,而且是順流到此。


    上遊長江邊的煤礦,想來得走黃池河的逆流。


    像銅陵、安慶等就是上遊的,而六安所在,在江對岸很遠的地方。


    “所以煤泥多了,便宜?”朱元璋看到棚子下麵的煤坯,墊起來的木頭板子上麵堆著。


    保證是宣城的煤礦送煤泥,過來一次很容易,給個運費和搬運費即可,不像好的動力煤,那個貴。


    錢肚史迴答:“也有好煤,燒好的煤不容易中炭毒,等冬天冷的時候燒。其他的時候燒煤坯做飯、燒水,不讓他們直接喝湖裏的生水。


    有的船過來不停留,上麵的人直接就那什麽了,加上鴨子和鵝,湖邊取水喝生的,全喝出蟲子了。


    燒完的煤灰是百姓最喜歡的,能夠用來鋪院子,等家禽的糞在院子裏多了後,就連著灰一起鏟了,是好肥料。”


    “不錯!”朱元璋滿意,這才是他需要的官員,熟悉民生。


    他繼續問,看到什麽順嘴問什麽,馬徽和錢肚史對答如流。


    “江寧縣的官員有來過?”朱元璋高興之後,快吃飯了,大家去那邊準備就餐,他問黃裏長縣裏的事情。


    本地屬於應天府江寧縣,以前沒有胭脂河,江寧縣的官員才不會到這裏管事情,田賦與勞役全不管。


    “來了,就是過來看看,吃頓飯就迴去,一個月來一次。都是馬掌櫃和錢掌櫃他們接待。


    斜對麵的也是那裏的百貨商店掌櫃跟縣裏的官員說話,咱們百姓沒什麽可說的。


    而且咱不用聽江寧縣的話,咱聽下丘村的,有事去南京找下丘村的人,比不找江寧縣的強?”


    黃裏長介紹著情況,江寧縣的縣衙每月來一次人轉轉。


    然後不收本地的田賦,更不讓人去哪裏幹活。


    應天府需要別處往那裏輸送物資,這裏的百姓別看不收田賦,其實也為南京貢獻著力量。


    他們修碼頭,讓人停留和補給,蛋多了,一部分賣給過路的人,一部分送到南京。


    然後更多的人跑過來,入籍後呆在湖邊生活,開出來的地越來越多,還有了木匠、鐵匠、正在建窯的技術型百姓。


    等繁榮起來後,再收稅和田賦,那時百姓不會再跑了,因為不在乎交的那點錢和東西了。


    徭役更不用,百姓自己天天找活兒幹,修路,一天修一天。


    這邊的在東岸,迴跑到西岸去修,那邊下丘村順著河流和湖泊邊緣,一直到南京秦淮河旁邊位置,都需要陸路。


    河兩岸有一邊存在陸路就行,想過另一邊,那不是有橋嘛!


    故此朱元璋的隊伍陸路過來速度就快,路況好。


    “不管事其實才是最好的,確實用不到他們。”朱元璋聽黃裏長說完,給予讚成。


    好的官員有時候不一定非得搞事情,百姓自己懂得怎麽做,非要讓人家幹別的,那不是折騰人麽。


    此地始終由下丘村管理,就是教百姓幹什麽,百姓偶爾也跑去村子或南京的村子問問。


    江寧縣的官員懂事兒,他們每月來一次就看看,根本不插手具體事務。


    問的原因是怕咱某天找他們問,他們萬一答不上來怎麽辦?


    說話的工夫,飯菜送上來,重要的人物分餐,其他的人則是聚餐。


    分餐的地方依舊有歌舞。


    黃裏長看菜,發現也就是普通的菜,感覺沒什麽,然後等嚐一口後,震驚,咋這麽好吃呢?


    “黃裏長喝酒,這個是下丘村孩子們做的菜,跟那邊吃的不同。


    同樣的菜,光祿寺做出來就沒有下丘村孩子們做的好吃,倒是與下丘村其他人做的差不多。


    做菜最好吃的是憨憨,不過今天他保護咱來著,沒去做。


    咱慢慢吃,工匠們正在組裝大豆收割機,收割平台寬度一丈的。


    用它來收大豆,一台設備能抵二三百人,甚至更多,咱過來就是要看這東西。”


    朱元璋跟黃裏長說話,沒什麽可隱瞞的,對,拿你們種的大豆試試。


    然後今年看大同與北平,看看那裏的大豆和高粱套種收獲情況,若好的話,明年在這邊推廣。


    “謝陛下。朱裏長,村子又做出好東西了?”黃裏長先跟朱元璋道謝,再問裏長。


    “唉~~”裏長先歎一口氣:“沒辦法,大牲口太少了,養牲口繁殖慢,隻好做出來點東西代替牲口。


    這個東西有限製,坡地、梯田都不能用,隻可以在平原上使喚。


    若一塊區域隻有幾千畝地,就不行,把設備弄過來的工夫都已經收完田了。”


    “這裏可以?”黃裏長沒怎麽聽懂。


    “沒問題,石臼湖周圍是湖積平原,若好用,扔下一台設備和替換的易損零件。


    今年收大豆,明年收小麥,需要更換部分作業的單獨設備。


    那樣的話不能套種,設備不好調整,但可以擴大種植麵積,反正不用人力了。”


    裏長點頭,石臼湖的位置好,隻要不發水就是好平原,之前因為發水沉積了許多腐殖質。


    黃裏長端起酒發呆,以前他就是個尋常的百姓,然後能夠幫著調解這邊各個聚居區的人之間的矛盾。


    等著下丘村開始幫忙後,他被推選為裏長,承擔更多的責任,大家都信任他。


    他考慮問題的時候就要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努力,屬於被逼到這份上了。


    等大家又吃了一會兒,他終於想明白了:“往後咱們多養殖牲畜和家禽,人手騰出來了,還有捕魚。


    現在大家等著收完豆子後抓螃蟹,給下丘村用來製作醉蟹,去年咱們賣螃蟹也賺到不少錢。


    收完了,多長時間能耕?咱們要種冬小麥了,自從胭脂河通了,就不發大水了。”


    今天這個是第三更,農家再欠兩更,睡覺去!最近不知道為什麽,特別疲勞,然後失眠,半個來月了,不知道具體原因,等周一去醫院看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守村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家一鍋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家一鍋出並收藏大明守村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