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我的超市通今古[位麵] 作者:荼蘼夫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好雲初盯著時間的,湛雲霄剛扛著穿衣鏡跨進木門,木門就唰的一下消失在了她眼前。
看著一下就安靜下來的超市,雲初情緒不怎麽高地在木門消失的地方轉了兩圈後,認命的彎下|身提起裝著半桶魚蝦的塑料桶去了樓梯間。
給鄭薇在收銀機上留了便簽,讓她中午把魚蝦鰻魚處理了之後,雲初就轉身上樓補覺了。
鄭薇早上來上班的時候,看著收銀機上沾著的標簽,連忙先去樓梯間看了看養在桶裏的魚蝦。
看著桶離還活蹦亂跳著的魚蝦,鄭薇不由得再次咂舌:不愧是老板,這麽鮮活的海鮮,也不知道她怎麽弄到的,想來應該是花了不少錢。
對於雲初讓她處理魚蝦的安排,鄭薇心裏一點都沒有不滿,雲初對她十分大方,這桶裏有這麽多魚蝦,她們兩個人肯定吃不完,按照以前的情況,傍晚她下班的時候,肯定又能帶一些迴去給小寶嚐嚐。
這些可是好東西,要是沒點門路,像她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是捧著錢都不一定買得到。
鰻魚飯鄭薇不會做,不過她本來廚藝就不錯,在網上找了一個菜譜一步一步跟著做,最後的成品倒也像模像樣。
桶裏剩下的蝦和螃蟹被鄭薇裝成一鍋清蒸了。
中午雲初吃到了鮮香異常的鰻魚飯,整個人一下就被治愈了,開始盼望著下次木門再出現時,再去季奵那邊趕海了。
被她記掛著的季奵,從木門出來之後,趁著海邊還沒有什麽人,連忙泅水迴了見。
見他們平安迴來了,自他們出門之後就一直提著心的莊姬總算是放心了。
雲初給的兩口鐵鍋實在是太貴重了,現在市麵上連銅鍋都是貴族才能用得起的,銅鍋這種東西莊姬她們連聽都沒有聽過。
當天中午,莊姬就用鐵鍋給季奵他們煮了一大鍋雞湯。
沒錯,這個雞就是魯鵬天給的那兩隻野雞,莊姬留下了一隻用鹽醃了準備以後吃,剩下的一隻全都砍成小塊煮了雞湯。
雞湯出鍋之後,莊姬用陶罐舀了好幾大勺雞湯,又選了四五塊肉多的雞肉,讓季奵端去送給她阿婆。
說實話,現在根本就沒有什麽調料,這麽一大鍋野兔湯也就隻放了一點自家煮出來的海鹽而已,但是仲父他們極其捧場,直說這野兔湯比昨天他們在食肆吃的肉湯還要美味。
尤其是仲和,還無師自通的發明了雞湯泡豆餅,見他吃的津津有味,仲父試著也泡了兩塊豆餅,沾了雞湯的豆餅確實味道很好,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莊姬一邊喝著肉湯,一邊跟丈夫孩子誇讚到:“這個鐵鍋真的好用,一把火的功夫鍋底就熱了,攤豆餅可好用了,我們這鐵鍋煮鹽的話,肯定能省下不少的柴火。”
季奵頗為自得的揚了揚腦袋:“那是當然,雲姐姐給的東西就沒有不好的。”
想到在小島上見到的雲初,仲父符合到:“這倒是,這位雲公子確實宅心仁厚又貌美異常。”
其實讓仲父記得最清楚的,除了雲初的美貌以外,還有她走的時候對他道的那一句謝。
仲父萬萬沒想到雲初會說謝謝他,明明是他們家一直受她的恩惠,當牛做馬的報答不完,偏偏他早上隻是幫她撿了一點不值錢的魚蝦罷了,她竟然對他說了謝字。
雲初迴去的時候,仲父就一直在心裏懊惱著,當時他是太驚訝了,都沒來得及向雲初表達自己的謝意。
不過仲父覺得這位女公子應該是極其喜歡那些新鮮的魚蝦,準備下次女兒再去小島的時候,他提前用糧食向村裏的人換一些新鮮的蝦蟹,讓她一並帶過去。
晌午剛過沒多久,夷伯候派來的記事官才領著甲奴和裝滿了糧食的三輛牛車抵達漁村。
看著一行人神色疲倦,莊姬連忙燒火給記事官做飯食。
這麽打的陣仗,漁村裏的人都被驚動了,但凡是沒有出海的人,都擠在季奵家的屋前看熱鬧。
惠姬和季奵的奶奶嫍姬聽到動靜,連忙過來幫著莊姬整治食物。
記事官加上甲奴和趕牛車的家奴,一行十餘人,隻攤麥餅就要費些時間。
而且來的都是貴人,隻給他們吃麥餅也說不過去,仲父連忙找村裏人買了幾條還鮮活著的海魚,讓莊姬少了一鍋海魚湯。
季奵家就隻有一個灶,攤了麥餅就沒辦法煮海鮮湯了,隻能讓惠姬她們帶著麵糊迴她家幫著攤麥餅了。
惠姬已經聽叔申說過仲父被夷伯候封了裏君的事了,打心裏也想趁著仲父他們還未太發達趕緊賣點人情,當即抱著裝麵糊的陶鍋迴了家。
惠姬本來就不是愚笨之人,迴家攤了十來個麥餅之後,就趕緊讓伯行用陶碗裝了送了過來。
仲父端著麥餅,恭敬的走到記事官麵前,討好的說道:“各位大人一路辛苦了,先吃點麥餅墊墊肚子。”
記事官還好,本來就是夷伯候的左膀右臂,被仲父稱為大人一點都不虧心,倒是後麵那些家奴和甲奴,聞言連稱不敢,如今仲父一躍稱為裏君,管著兩、三百名庶民,他們身為奴籍,哪裏當得起他這一句大人。
也是記事官知道仲父是一介泥腿子因為獻鹽有功才被侯爺封為裏君的,不然就隻因為仲父把他和那些低賤的奴仆混為一談,就夠他給仲父穿一百次小鞋了。
食了麥餅,喝過海鮮湯之後,記事官讓人去木溝村請了年老的村民過來,當著眾人的麵宣讀了仲父的任命令。
也是因為記事官還在這裏,漁村的人和木溝村的人不敢表現出什麽,私下裏的眉眼官司確實沒少打。
迴城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記事官把帶來的糧食當眾交給仲父之後,就帶著仲父給的海魚和海鹽(伯華那裏拿來的)率眾人迴城裏。
直到記事官帶著人出了漁村,漁村的人才入油鍋入水一樣炸開了。
以往和仲父比較要好的人更是直接為了上來,你一句我一句的追問起來。
“這是怎麽迴事,侯爺怎麽會封你當裏君?”
“那人說的那什麽製鹽法是什麽?你真的會製鹽?”
“對呀,以前沒有聽你說過啊?”
“就是,你這是交了什麽好運。”
這些人是羨慕仲父運道好,得了製鹽之法,入了侯爺的眼。
也有那比較務實的人,不關心仲父怎麽走的大運,而是關心剛剛記事官給的那幾車糧食。
馬上就要入冬了,管他裏君是誰,又不能吃,隻有糧食才能填飽肚子。
“侯爺給的那些糧食都是給我們的嗎?”
被人圍在中間,仲父隻覺得嘰嘰喳喳的聲音吵得自己腦袋直發暈,他清了清嗓子,拔高了聲音說道:“我知道大家心裏都有許多的問題,但是現在人還沒有來齊,我也不好說些什麽,這樣吧,等傍晚出海的人迴來了之後,漁村的人和木溝村的人都來這裏,我們商量一下製鹽和分糧食的事情。”
第89章 煮鹽開荒、
家口堆了這麽多的糧食, 這一下午季奵一家守著門口的糧食都不沒敢眨眼, 生怕一個不注意,門口的糧食就被別人偷偷搬走一些。
季奵她們還好,最累還是仲父,不但要盯著糧食, 還要應付村裏人的各種試探, 打聽。
仲父如今也算是慢慢的拿捏得好分寸了, 但凡別人好奇的問題,能說的他都說了, 不能說的就囫圇敷衍兩句後略過去。
通過仲父的講述, 漁村的人大多也知道他家裏之所以突然會了製鹽之發, 就是因為前段時間季奵、仲和兩人消失的那一天一夜。
其實他們不是落水了,而是在海裏救了一位貴人, 貴人不但邀請他們上自己的船休息 , 還給了這個製鹽之發和好一些財務作為報答。
也是仲父頭腦靈活, 拿著製鹽之發獻給了夷伯候,換得了裏君的位置。
在這之前,漁村和木溝村都是沒有裏君的, 平常鄰裏之間有了摩擦, 都是由兩個村裏比較年長的人出麵調節。
如今仲父當了裏君,就意味著以後這些事情都要他負責了。
說起來仲父這個裏君就相當於後世的村支書, 要管的事情很多, 但是手裏的權利也不小。
可以說以後這漁村和木溝村都是他的地盤了, 隻要他以後做事不要太過火引起眾怒, 在轄區裏橫著走都沒關係。
在濱城,夷伯候說出的話就是聖旨,木溝村的人聽迴去的幾個人說了傍晚在漁村集合,學製鹽,分糧食之後,很多人都連忙扔下手裏的活,拖家帶口的往漁村走。
現下大家在家也沒什麽事情做,無非就是修補一下屋頂或者石牆,確保自家的房子在寒冬的時候不會漏風,婦人就是整日抱著一個小籮筐,把家裏人破掉的衣服仔細縫補一邊,明年開春還要緊著穿呢。
從城裏換了這許多皮毛迴來之後,莊姬更是繁忙,一家四口的皮褂子,冬天要蓋的皮毛褥子,都得感覺趕製出來。
她是個手巧的,把帶迴來的皮毛按照毛色、大小一一平鋪在床板上,挨著一塊一塊縫上就行了。
莊姬手腳利索,隻見她拿著磨尖了的魚骨針,針尾拖著長長的一根麻線在兩片坯子上上下翻飛,沒一會兩口小小的皮毛就合成了一塊較大的皮毛,皮子上的兔毛理順之後,蓬鬆的兔毛剛好把接口處的針腳蓋得嚴嚴實實的。
季奵今年十歲,一些簡單的縫補也是會做的,隻不過這些皮毛金貴,莊姬不舍得拿給她練手,就指派她坐在門邊縫補她們以前的舊衣服。
隻是在刮破的那些口子上縫一兩塊補丁罷了,縫得難看一些也沒關係。
等到傍晚,漁村和木溝村的人都來齊了之後,仲父站在自己的門檻石上,先把煮鹽的辦法給大家說了。
木溝村的人聽了還好,他們離海灘要走兩三裏路,讓他們煮鹽還得一趟一趟來海邊取海水,可比他們以前種地要難得多。
這個問題仲父也是考慮到了的,他本來也沒想讓木溝村的人煮鹽,而是準備安排他們在木溝山上撿漁村這邊煮鹽要用的柴火和開荒。
雲初給的那些甘蔗、花生、棉花開春之後仲父都是要種下的。
雖然木溝村有不少土地,但是地裏他們往年一直種著粟、稷和麻,這些東西是每年都要交一部分作為賦稅交給夷伯候的,所以不能動。
所以仲父想要種甘蔗、花生、棉花,就得重新開荒。
漁村到木溝村的路上就有一大|片碎石地,以前是夷伯候的土地,其他人都沒敢去開荒。
現在沒有工具,開荒純靠人力,地裏的碎石塊得一點一點撿起來運走,費時費力不說,就怕自己辛苦好一段時間把地開出來了,夷伯候隨便一句話,就把這土地收迴去,讓人白辛苦了。
如今這一大|片的都在仲父的轄區內,這地開出來了就不怕被夷伯候收迴去了。
仲父把夷伯候給的糧食一一發了下去,不管是漁村的人還是木溝村的人,都按人頭一人分到了十幾斤糧食。
拿了糧食,學了製鹽的辦法,仲父再安排木溝村的人明天去碎石地開荒的時候,壓根沒有人不滿,都笑嘻嘻的說自己明天指定一大早就去碎石地開荒。
晚上仲父把伯華一家和叔申、嫍姬全都叫到家裏來吃飯。
因為這一頓飯,之前莊姬想留下來的那隻野雞也留不住了。
麥餅子、野雞湯,都是往常他們沒吃過的食物。
兒子當上了裏君,嫍姬真是打心裏高興。
行走坐臥間都有一種春風得意的感覺。
吃過晚飯吃,仲父他們幾個男人跪坐在矮桌旁閑聊,莊姬趁著屋裏還點著油的,趕緊縫自己的手裏皮毛褥子。
嫍姬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楚,幫不上忙,慧姬倒是盤坐在木板床|上拿著針線幫忙縫著。
莊姬指著床尾籮筐裏麵裝著三、四十塊皮毛說道:“那些阿嫂你拿迴去用,雖然不多,但是縫一床褥子還是使得的。”
籮筐裏的都是莊姬白天跳出來的,皮毛上的缺口有些大,不過稍微修剪一下,還是能夠用的。
莊姬根本沒有想過惠姬會不會不高興,這可是貨真價實的野兔毛,以往她們想都不敢想得東西,這麽多的皮毛,不管送給誰,都是一份重禮了。
惠姬的反應可以稱得上驚喜了,她家裏的棉被是絮了木棉的,去年冬天才絮上的,今年拿出來蓋指定還暖和著,也就用不著這皮毛褥子了。
雖然伯華前幾天也得了不少的糧食和布匹,不過一向是窮慣了的惠姬可舍不得那這些好不容易得來的布匹和糧食揮霍,要讓她捧著布匹去換皮毛,她肯定是舍不得的。
她在心裏盤算著,這次妯娌給了她這麽多皮毛,她拿迴去之後,給伯華縫一件皮袍子了。
如今仲父當了裏君,以後少不了要伯華、叔申二人幫襯著,給伯華做上一件皮袍子,穿出去見人也有麵子。
矮桌那邊,仲父拉著兄弟二人好一番推心置腹,都是自家人,他也沒說那些好聽的場麵話,隻說他才當上裏君,一下子要管將近三百號人,平日肯定會有照顧不到底的地方,倒是就靠伯華和叔申兩人幫他盯著了。
伯華拍了拍他的肩膀:“都自家兄弟,這話就算你不說我們也會做的。”
伯華看得明白,隻要仲父的日子好過了,他家的日子指定也壞不到拿起,隻要仲父一天還是裏君,他作為裏君的兄長,在村裏走動的時候肯定會方便一些。
看著一下就安靜下來的超市,雲初情緒不怎麽高地在木門消失的地方轉了兩圈後,認命的彎下|身提起裝著半桶魚蝦的塑料桶去了樓梯間。
給鄭薇在收銀機上留了便簽,讓她中午把魚蝦鰻魚處理了之後,雲初就轉身上樓補覺了。
鄭薇早上來上班的時候,看著收銀機上沾著的標簽,連忙先去樓梯間看了看養在桶裏的魚蝦。
看著桶離還活蹦亂跳著的魚蝦,鄭薇不由得再次咂舌:不愧是老板,這麽鮮活的海鮮,也不知道她怎麽弄到的,想來應該是花了不少錢。
對於雲初讓她處理魚蝦的安排,鄭薇心裏一點都沒有不滿,雲初對她十分大方,這桶裏有這麽多魚蝦,她們兩個人肯定吃不完,按照以前的情況,傍晚她下班的時候,肯定又能帶一些迴去給小寶嚐嚐。
這些可是好東西,要是沒點門路,像她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是捧著錢都不一定買得到。
鰻魚飯鄭薇不會做,不過她本來廚藝就不錯,在網上找了一個菜譜一步一步跟著做,最後的成品倒也像模像樣。
桶裏剩下的蝦和螃蟹被鄭薇裝成一鍋清蒸了。
中午雲初吃到了鮮香異常的鰻魚飯,整個人一下就被治愈了,開始盼望著下次木門再出現時,再去季奵那邊趕海了。
被她記掛著的季奵,從木門出來之後,趁著海邊還沒有什麽人,連忙泅水迴了見。
見他們平安迴來了,自他們出門之後就一直提著心的莊姬總算是放心了。
雲初給的兩口鐵鍋實在是太貴重了,現在市麵上連銅鍋都是貴族才能用得起的,銅鍋這種東西莊姬她們連聽都沒有聽過。
當天中午,莊姬就用鐵鍋給季奵他們煮了一大鍋雞湯。
沒錯,這個雞就是魯鵬天給的那兩隻野雞,莊姬留下了一隻用鹽醃了準備以後吃,剩下的一隻全都砍成小塊煮了雞湯。
雞湯出鍋之後,莊姬用陶罐舀了好幾大勺雞湯,又選了四五塊肉多的雞肉,讓季奵端去送給她阿婆。
說實話,現在根本就沒有什麽調料,這麽一大鍋野兔湯也就隻放了一點自家煮出來的海鹽而已,但是仲父他們極其捧場,直說這野兔湯比昨天他們在食肆吃的肉湯還要美味。
尤其是仲和,還無師自通的發明了雞湯泡豆餅,見他吃的津津有味,仲父試著也泡了兩塊豆餅,沾了雞湯的豆餅確實味道很好,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莊姬一邊喝著肉湯,一邊跟丈夫孩子誇讚到:“這個鐵鍋真的好用,一把火的功夫鍋底就熱了,攤豆餅可好用了,我們這鐵鍋煮鹽的話,肯定能省下不少的柴火。”
季奵頗為自得的揚了揚腦袋:“那是當然,雲姐姐給的東西就沒有不好的。”
想到在小島上見到的雲初,仲父符合到:“這倒是,這位雲公子確實宅心仁厚又貌美異常。”
其實讓仲父記得最清楚的,除了雲初的美貌以外,還有她走的時候對他道的那一句謝。
仲父萬萬沒想到雲初會說謝謝他,明明是他們家一直受她的恩惠,當牛做馬的報答不完,偏偏他早上隻是幫她撿了一點不值錢的魚蝦罷了,她竟然對他說了謝字。
雲初迴去的時候,仲父就一直在心裏懊惱著,當時他是太驚訝了,都沒來得及向雲初表達自己的謝意。
不過仲父覺得這位女公子應該是極其喜歡那些新鮮的魚蝦,準備下次女兒再去小島的時候,他提前用糧食向村裏的人換一些新鮮的蝦蟹,讓她一並帶過去。
晌午剛過沒多久,夷伯候派來的記事官才領著甲奴和裝滿了糧食的三輛牛車抵達漁村。
看著一行人神色疲倦,莊姬連忙燒火給記事官做飯食。
這麽打的陣仗,漁村裏的人都被驚動了,但凡是沒有出海的人,都擠在季奵家的屋前看熱鬧。
惠姬和季奵的奶奶嫍姬聽到動靜,連忙過來幫著莊姬整治食物。
記事官加上甲奴和趕牛車的家奴,一行十餘人,隻攤麥餅就要費些時間。
而且來的都是貴人,隻給他們吃麥餅也說不過去,仲父連忙找村裏人買了幾條還鮮活著的海魚,讓莊姬少了一鍋海魚湯。
季奵家就隻有一個灶,攤了麥餅就沒辦法煮海鮮湯了,隻能讓惠姬她們帶著麵糊迴她家幫著攤麥餅了。
惠姬已經聽叔申說過仲父被夷伯候封了裏君的事了,打心裏也想趁著仲父他們還未太發達趕緊賣點人情,當即抱著裝麵糊的陶鍋迴了家。
惠姬本來就不是愚笨之人,迴家攤了十來個麥餅之後,就趕緊讓伯行用陶碗裝了送了過來。
仲父端著麥餅,恭敬的走到記事官麵前,討好的說道:“各位大人一路辛苦了,先吃點麥餅墊墊肚子。”
記事官還好,本來就是夷伯候的左膀右臂,被仲父稱為大人一點都不虧心,倒是後麵那些家奴和甲奴,聞言連稱不敢,如今仲父一躍稱為裏君,管著兩、三百名庶民,他們身為奴籍,哪裏當得起他這一句大人。
也是記事官知道仲父是一介泥腿子因為獻鹽有功才被侯爺封為裏君的,不然就隻因為仲父把他和那些低賤的奴仆混為一談,就夠他給仲父穿一百次小鞋了。
食了麥餅,喝過海鮮湯之後,記事官讓人去木溝村請了年老的村民過來,當著眾人的麵宣讀了仲父的任命令。
也是因為記事官還在這裏,漁村的人和木溝村的人不敢表現出什麽,私下裏的眉眼官司確實沒少打。
迴城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記事官把帶來的糧食當眾交給仲父之後,就帶著仲父給的海魚和海鹽(伯華那裏拿來的)率眾人迴城裏。
直到記事官帶著人出了漁村,漁村的人才入油鍋入水一樣炸開了。
以往和仲父比較要好的人更是直接為了上來,你一句我一句的追問起來。
“這是怎麽迴事,侯爺怎麽會封你當裏君?”
“那人說的那什麽製鹽法是什麽?你真的會製鹽?”
“對呀,以前沒有聽你說過啊?”
“就是,你這是交了什麽好運。”
這些人是羨慕仲父運道好,得了製鹽之法,入了侯爺的眼。
也有那比較務實的人,不關心仲父怎麽走的大運,而是關心剛剛記事官給的那幾車糧食。
馬上就要入冬了,管他裏君是誰,又不能吃,隻有糧食才能填飽肚子。
“侯爺給的那些糧食都是給我們的嗎?”
被人圍在中間,仲父隻覺得嘰嘰喳喳的聲音吵得自己腦袋直發暈,他清了清嗓子,拔高了聲音說道:“我知道大家心裏都有許多的問題,但是現在人還沒有來齊,我也不好說些什麽,這樣吧,等傍晚出海的人迴來了之後,漁村的人和木溝村的人都來這裏,我們商量一下製鹽和分糧食的事情。”
第89章 煮鹽開荒、
家口堆了這麽多的糧食, 這一下午季奵一家守著門口的糧食都不沒敢眨眼, 生怕一個不注意,門口的糧食就被別人偷偷搬走一些。
季奵她們還好,最累還是仲父,不但要盯著糧食, 還要應付村裏人的各種試探, 打聽。
仲父如今也算是慢慢的拿捏得好分寸了, 但凡別人好奇的問題,能說的他都說了, 不能說的就囫圇敷衍兩句後略過去。
通過仲父的講述, 漁村的人大多也知道他家裏之所以突然會了製鹽之發, 就是因為前段時間季奵、仲和兩人消失的那一天一夜。
其實他們不是落水了,而是在海裏救了一位貴人, 貴人不但邀請他們上自己的船休息 , 還給了這個製鹽之發和好一些財務作為報答。
也是仲父頭腦靈活, 拿著製鹽之發獻給了夷伯候,換得了裏君的位置。
在這之前,漁村和木溝村都是沒有裏君的, 平常鄰裏之間有了摩擦, 都是由兩個村裏比較年長的人出麵調節。
如今仲父當了裏君,就意味著以後這些事情都要他負責了。
說起來仲父這個裏君就相當於後世的村支書, 要管的事情很多, 但是手裏的權利也不小。
可以說以後這漁村和木溝村都是他的地盤了, 隻要他以後做事不要太過火引起眾怒, 在轄區裏橫著走都沒關係。
在濱城,夷伯候說出的話就是聖旨,木溝村的人聽迴去的幾個人說了傍晚在漁村集合,學製鹽,分糧食之後,很多人都連忙扔下手裏的活,拖家帶口的往漁村走。
現下大家在家也沒什麽事情做,無非就是修補一下屋頂或者石牆,確保自家的房子在寒冬的時候不會漏風,婦人就是整日抱著一個小籮筐,把家裏人破掉的衣服仔細縫補一邊,明年開春還要緊著穿呢。
從城裏換了這許多皮毛迴來之後,莊姬更是繁忙,一家四口的皮褂子,冬天要蓋的皮毛褥子,都得感覺趕製出來。
她是個手巧的,把帶迴來的皮毛按照毛色、大小一一平鋪在床板上,挨著一塊一塊縫上就行了。
莊姬手腳利索,隻見她拿著磨尖了的魚骨針,針尾拖著長長的一根麻線在兩片坯子上上下翻飛,沒一會兩口小小的皮毛就合成了一塊較大的皮毛,皮子上的兔毛理順之後,蓬鬆的兔毛剛好把接口處的針腳蓋得嚴嚴實實的。
季奵今年十歲,一些簡單的縫補也是會做的,隻不過這些皮毛金貴,莊姬不舍得拿給她練手,就指派她坐在門邊縫補她們以前的舊衣服。
隻是在刮破的那些口子上縫一兩塊補丁罷了,縫得難看一些也沒關係。
等到傍晚,漁村和木溝村的人都來齊了之後,仲父站在自己的門檻石上,先把煮鹽的辦法給大家說了。
木溝村的人聽了還好,他們離海灘要走兩三裏路,讓他們煮鹽還得一趟一趟來海邊取海水,可比他們以前種地要難得多。
這個問題仲父也是考慮到了的,他本來也沒想讓木溝村的人煮鹽,而是準備安排他們在木溝山上撿漁村這邊煮鹽要用的柴火和開荒。
雲初給的那些甘蔗、花生、棉花開春之後仲父都是要種下的。
雖然木溝村有不少土地,但是地裏他們往年一直種著粟、稷和麻,這些東西是每年都要交一部分作為賦稅交給夷伯候的,所以不能動。
所以仲父想要種甘蔗、花生、棉花,就得重新開荒。
漁村到木溝村的路上就有一大|片碎石地,以前是夷伯候的土地,其他人都沒敢去開荒。
現在沒有工具,開荒純靠人力,地裏的碎石塊得一點一點撿起來運走,費時費力不說,就怕自己辛苦好一段時間把地開出來了,夷伯候隨便一句話,就把這土地收迴去,讓人白辛苦了。
如今這一大|片的都在仲父的轄區內,這地開出來了就不怕被夷伯候收迴去了。
仲父把夷伯候給的糧食一一發了下去,不管是漁村的人還是木溝村的人,都按人頭一人分到了十幾斤糧食。
拿了糧食,學了製鹽的辦法,仲父再安排木溝村的人明天去碎石地開荒的時候,壓根沒有人不滿,都笑嘻嘻的說自己明天指定一大早就去碎石地開荒。
晚上仲父把伯華一家和叔申、嫍姬全都叫到家裏來吃飯。
因為這一頓飯,之前莊姬想留下來的那隻野雞也留不住了。
麥餅子、野雞湯,都是往常他們沒吃過的食物。
兒子當上了裏君,嫍姬真是打心裏高興。
行走坐臥間都有一種春風得意的感覺。
吃過晚飯吃,仲父他們幾個男人跪坐在矮桌旁閑聊,莊姬趁著屋裏還點著油的,趕緊縫自己的手裏皮毛褥子。
嫍姬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楚,幫不上忙,慧姬倒是盤坐在木板床|上拿著針線幫忙縫著。
莊姬指著床尾籮筐裏麵裝著三、四十塊皮毛說道:“那些阿嫂你拿迴去用,雖然不多,但是縫一床褥子還是使得的。”
籮筐裏的都是莊姬白天跳出來的,皮毛上的缺口有些大,不過稍微修剪一下,還是能夠用的。
莊姬根本沒有想過惠姬會不會不高興,這可是貨真價實的野兔毛,以往她們想都不敢想得東西,這麽多的皮毛,不管送給誰,都是一份重禮了。
惠姬的反應可以稱得上驚喜了,她家裏的棉被是絮了木棉的,去年冬天才絮上的,今年拿出來蓋指定還暖和著,也就用不著這皮毛褥子了。
雖然伯華前幾天也得了不少的糧食和布匹,不過一向是窮慣了的惠姬可舍不得那這些好不容易得來的布匹和糧食揮霍,要讓她捧著布匹去換皮毛,她肯定是舍不得的。
她在心裏盤算著,這次妯娌給了她這麽多皮毛,她拿迴去之後,給伯華縫一件皮袍子了。
如今仲父當了裏君,以後少不了要伯華、叔申二人幫襯著,給伯華做上一件皮袍子,穿出去見人也有麵子。
矮桌那邊,仲父拉著兄弟二人好一番推心置腹,都是自家人,他也沒說那些好聽的場麵話,隻說他才當上裏君,一下子要管將近三百號人,平日肯定會有照顧不到底的地方,倒是就靠伯華和叔申兩人幫他盯著了。
伯華拍了拍他的肩膀:“都自家兄弟,這話就算你不說我們也會做的。”
伯華看得明白,隻要仲父的日子好過了,他家的日子指定也壞不到拿起,隻要仲父一天還是裏君,他作為裏君的兄長,在村裏走動的時候肯定會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