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牙子微微一怔,隨即道,“東市就有。”
江舒涵謝過對方,人牙子領著剩下的人離開了。
江舒涵將這五口人讓陳嬤嬤□□,讓她先給這五人安排房間。
他們這院子一共有十三間房。江舒涵住著主臥,裏麵擺了兩張床,她帶著婉月睡一張,剩下三個孩子睡一張。
張大山和陳月娘的倆孩子太小,也跟他們睡在同一間屋子。也是在旁邊擺了一張床。
陳嬤嬤住一間,還有一間是雜物房,剩下還餘著九間房。
這戶人家姓趙,陳嬤嬤給趙大娘和她孫女安排住一間,趙大娘的兒子兒媳安排一間,趙大娘的孫子安排一間。
還剩下六間房,江舒涵讓他們先打掃幹淨。她自有安排。
陳嬤嬤帶著趙家人出去,張大山便將自己在外打聽的事情說了,“正前街有家鋪麵要租出去,我問過,每月隻要十兩銀子。那鋪麵也大。”
江舒涵聽後,也是正前街,難不成就是陳嬤嬤的那家。
她有心想去看看,但是家裏隻有陳月娘一個可放心的,剩下都是陌生人,她想了想,到底還是忍住了。
“開鋪子可不容易,既要找掌櫃,又得找賬房先生,還有各處打點。都得照顧妥當。”江舒涵沒有張大山想得那麽簡單。
尤其是在古代,開鋪子最為複雜,要是哪處沒打點好,就夠你喝一壺的。
張大山臉上的歡喜也淡了幾分。他確實想得太簡單了,他隻是瞧著許掌櫃做起來得心應手,就覺得這事他也能做。殊不知,許掌櫃背地裏下的功夫,他怎麽可能知道。
不過江舒涵挺高興張大山的轉變,瞧瞧之前多老實巴交的一個人啊,居然也有野心,想當掌櫃,這是個好開頭。
不說張大山,就連江舒涵自己也很心動,最終她還是決定把握這次機會,“這樣吧,我先讓陳嬤嬤幫忙尋尋,看看能不能找到掌櫃和賬房。若是有問題,咱們把人送走就是。你隻要每天去鋪子裏盯著,他們的本事遲早能學到。”
張大山又重新歡喜起來,“好。”
陳嬤嬤安排完人,過來迴話,聽到張大山查到也正前街鄭府尹那家鋪子。連說巧了。
江舒涵讓她幫忙找人,陳嬤嬤也沒推辭,她確實認識不少人,許多都是劉家人,“他們以前在劉家鋪子當管事。那些大戶人家把他們買迴去,原先的管事擔心他們搶了自己的差事,就在明裏暗裏排濟他們,他們一直沒有出頭之日。夫人若是需要,我可以幫他們贖身。”
一般來說,不受重用的管事想要贖身還是很容易的。隻有那些受重用的,才很難贖身。
江舒涵點頭,還不忘囑咐一句,“若是人家不放人,切不可得罪他們。”
陳嬤嬤自然知曉江舒涵初來乍到不想得罪人,點頭答應了。
陳嬤嬤走了,張大山這邊去和鄭夫人談租鋪子的事情。
鄭府尹夫人要見見江舒涵之後,才能做決定。
“我跟人打聽過了,說是鄭府尹是個清官,官聲挺好。有些人出價二十兩一月租他家的鋪麵,鄭夫人也不答應。估計她是擔心租鋪麵的人借著他們家的名頭欺行霸市,惹出亂子,所以才格外小心。”
江舒涵沒想到張大山居然能想到這麽多,這些可不是張大山一個鄉下人能想到的,不免有些詫異,“這些你從何處聽來的?”
張大山撓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道,“我這天跑去茶樓那邊聽人說書,裏麵講得挺有道理。一來二去,我也學了點。”
江舒涵露出滿意之色,“不錯。以後咱們要開店,也可以請個說書先生。到時候你也能跟著一塊學習東西。”她頓了頓又補充,“讓你兒子女兒也跟著陳嬤嬤一塊識字,你有空的時候,也可以跟著孩子一塊學。千萬別認為跟孩子學認字就丟人,失了父親的尊嚴。你要讓你的兒子發自肺腑得尊敬你,而不是因為你是他生父。”
張大山想了半晌,才道,“夫人是說要以理服人,是吧?”
江舒涵點頭,驚喜萬分,“對。就是這個意思。沒想到,你連成語都會用了。”
張大山嘿嘿直笑,“我聽多了,也就會了。倒是夫人好厲害,居然能知道這麽多道理。這是周家教你的嗎?”
江舒涵臉上的笑容淡了點,暗罵自己一聲糊塗,尷尬道,“我也是聽人說的。”
張大山見她不高興了,忙閉嘴不說了。
第二日,江舒涵和陳嬤嬤一塊去了鄭府尹家。
鄭府尹家境貧寒,京城房價貴得厲害,他們家的房子也是租人家的。全家就指著祖產,府尹的俸祿以及那個鋪子過活。
難能可貴的是,日子都過成這樣,他們還如此小心,非要考察對方的人品才同意將鋪子租出去。
江舒涵敲了門,門房看到她身後的陳嬤嬤,微微有些詫異,讓他們稍等,自己進去稟告,沒過多久,主人請她們進去。
到了鄭府後院,鄭老夫人,鄭夫人以及鄭夫人的三個女兒都在。
江舒涵和陳嬤嬤兩人上前行禮。
對方打量她一眼,讓兩人起身。
鄭夫人問陳嬤嬤,“你們怎麽會一塊來。”
陳嬤嬤便將自己在江家教孩子規矩一事說了。
鄭夫人連連讚歎太巧了,便也沒再說什麽。
江舒涵將自己帶來的籃子呈給她們看,“這些就是小婦人準備的吃食。想在鋪子裏賣。請幾位夫人小姐嚐嚐。”
鄭夫人看了眼婆母,見對方沒反對,便讓立在一旁的小妾端上來。
剛出鍋的餅還熱著呢,顏色亮黃,油滋滋的,一看就很有食欲。
三位小姐每天吃著粗茶淡飯,饞得不得了,但是當著客人麵,卻硬生生忍住了那點渴望。
小妾將餅分好,用江舒涵準備好的牙簽放在邊上,分別端給夫人和小姐。
鄭老夫人年紀有點大,牙口不太好,但這雞蛋餅太誘人,她忍不住咬了一口,小口小口吃著,滋味很是美妙。
鄭夫人和三位小姐每人嚐了一口後放下牙簽。
鄭夫人擦了擦嘴角,笑道,“這吃食不錯。怎麽以前從未見過?”
江舒涵便簡單說了下自己的來曆。
得知是外地人,鄭夫人鬆了一口氣,想了想,“既如此,那我這鋪麵就租給你吧。”
說著,就讓小妾將她擬好的契書遞給江舒涵。
江舒涵現在的人設還不認字,便讓陳嬤嬤幫忙讀了一遍,都是一些無責任條款。簡單來說,就是這鋪子經營與鄭家毫無孤寡。鄭家隻收取每月十兩銀子的租金。
看來鄭家確如張大山所說,鄭家擔心鋪麵會給自家帶來麻煩。
江舒涵讓陳嬤嬤幫忙簽字,她在上麵按指印即可,末了交了半年租金和一個月押金。總共花掉七十兩銀子。
六月六日是個好日子,天氣晴朗,陽光明媚。
正前街最中間的鄭家酒樓換了個東家,新的招牌,新的裝修,新的夥計,幾乎哪哪都是新的。
就連那吃食都是新的。門牌上赫然寫著“鮮香閣”三個大字。
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開張第一天打五折,第二天六折,第三天七折,第四天八折,第五天九折,第六天原價。
得知促銷力度如此大,鑼鼓表演結束後,一直守在門口猶豫的食客們全都擠進來瞧熱鬧。
隻見這裏麵隻賣三種餅:黃金餅(醬香餅),雞蛋餅,千層芝麻餅。
但是這餅顏色澄亮,十分好看。
樓上樓下都可以坐,還可以提供打包服務。
許多人不想在裏麵坐著,就點了一份到外麵,張大山站在外麵維持秩序。
此次前來鋪子幫忙的人一共有七個,趙大郎夫妻,張大山夫妻,趙大郎一雙兒女以及江舒涵。
家裏的孩子全由趙大娘和陳嬤嬤兩人照顧。
趙娘子陪著陳月娘在後頭做餅,江舒涵幫忙收錢,趙大郎幫忙切餅稱稱,趙大郎一雙兒女幫忙沏茶。
七個人忙上忙下,倒是配合得□□無縫,一直到下午三點,人最少的時候,他們才終於有機會歇息。
幾人饑腸轆轆,張大山安排一半人先去吃飯,剩下一半在這兒守著。
陳月娘和趙娘子已經吃完了飯。
江舒涵不想吃那些粗茶淡飯,她直接切了半張餅子在大堂找了個位子吃了起來。
陳月娘和趙娘子一個幫忙切餅,一個幫忙收錢。
張大山端著飯坐到江舒涵對麵,“夫人,陳嬤嬤請的掌櫃和賬房什麽時候到啊?”
“快了,明兒就來了。”江舒涵四下看了看,來他們這喝茶到底是少數。這麽多位置全空著,有點太浪費了。
她邊吃邊想,是不是該添點項目,要不然除掉房租和幾人工錢,她自己倒不剩什麽了。
江舒涵在琢磨添什麽茶點,店裏來了位年輕人。
陳月娘招唿他,“這位客官想吃什麽?”
那男子嗅了下,“我就是你們隔壁的,剛剛我診脈就聞到你們這邊香得不得了。原來竟是餅子,這味道也太好聞了吧?這餅子怎麽賣的?”
陳月娘便給他介紹,三種餅的價格。
江舒涵迴頭瞅了眼,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穿著青衣長衫,一副斯文有禮的模樣。
張大山見她迴頭,笑著跟她解釋,“這是隔壁寶仁堂的大劉大夫,他還有個弟弟,兩人都是坐堂大夫。”
江舒涵大驚,他才十七八歲,那他弟弟豈不是更小?這麽點就出來當坐堂大夫,這是打娘胎就學醫了嗎?
她上一個世界,花了近十年時間,才將所有草藥認全,背會它們的藥性,自然知道學醫有多麽不容易。
江舒涵不免多瞧了兩眼,大劉大夫也正好迴頭打量大堂,不期然與江舒涵打了個照麵。
江舒涵衝他點頭一笑,放下筷子牙簽走了過來,“我是這家店的東家。咱們是鄰居,你初次登門,我再給你打個折。”
陳月娘剛數好銅板,聽到這話,又忙數迴一半遞過去。
大劉大夫忙道,“可使不得,你們也是小本生意。今天本就開業大吉,哪能再打折呢。”
他堅持不要,又笑道,“你們這雞蛋餅鬆軟可口,我還打算晚點下工迴來,再買一個迴去給祖母嚐嚐呢。可不能這麽客氣。”
江舒涵見此,也就沒再推辭,隻讓趙娘子多送了他點。
大劉大夫無可奈何,隻能拱手致謝。
等大劉大夫走了,江舒涵微微一笑,這人瞧著挺俊,還挺有禮貌。想她這個歲數,好像還是個隻知讀書的書呆子呢。
第一天收工,開門紅,雖然沒賺多少錢,但是正前街流量大,前來買吃食的食客很多。
第二日,人1流量比前一天還要大。
第一天畢竟是剛開業,許多人都不知道。第二天,口口相傳,來的人多了一小半。
好在陳嬤嬤找來的掌櫃和賬房頂上,江舒涵也能趁機到灶房幫陳月娘和趙娘子的忙。三個人一塊做餅子,倒是穩住了。
接下來,打折力度小,人1流量倒是少了點。但是每天的營業額卻增加了。也就是說他們的利潤也多了。
大家幹活的勁頭越發大了。
江舒涵謝過對方,人牙子領著剩下的人離開了。
江舒涵將這五口人讓陳嬤嬤□□,讓她先給這五人安排房間。
他們這院子一共有十三間房。江舒涵住著主臥,裏麵擺了兩張床,她帶著婉月睡一張,剩下三個孩子睡一張。
張大山和陳月娘的倆孩子太小,也跟他們睡在同一間屋子。也是在旁邊擺了一張床。
陳嬤嬤住一間,還有一間是雜物房,剩下還餘著九間房。
這戶人家姓趙,陳嬤嬤給趙大娘和她孫女安排住一間,趙大娘的兒子兒媳安排一間,趙大娘的孫子安排一間。
還剩下六間房,江舒涵讓他們先打掃幹淨。她自有安排。
陳嬤嬤帶著趙家人出去,張大山便將自己在外打聽的事情說了,“正前街有家鋪麵要租出去,我問過,每月隻要十兩銀子。那鋪麵也大。”
江舒涵聽後,也是正前街,難不成就是陳嬤嬤的那家。
她有心想去看看,但是家裏隻有陳月娘一個可放心的,剩下都是陌生人,她想了想,到底還是忍住了。
“開鋪子可不容易,既要找掌櫃,又得找賬房先生,還有各處打點。都得照顧妥當。”江舒涵沒有張大山想得那麽簡單。
尤其是在古代,開鋪子最為複雜,要是哪處沒打點好,就夠你喝一壺的。
張大山臉上的歡喜也淡了幾分。他確實想得太簡單了,他隻是瞧著許掌櫃做起來得心應手,就覺得這事他也能做。殊不知,許掌櫃背地裏下的功夫,他怎麽可能知道。
不過江舒涵挺高興張大山的轉變,瞧瞧之前多老實巴交的一個人啊,居然也有野心,想當掌櫃,這是個好開頭。
不說張大山,就連江舒涵自己也很心動,最終她還是決定把握這次機會,“這樣吧,我先讓陳嬤嬤幫忙尋尋,看看能不能找到掌櫃和賬房。若是有問題,咱們把人送走就是。你隻要每天去鋪子裏盯著,他們的本事遲早能學到。”
張大山又重新歡喜起來,“好。”
陳嬤嬤安排完人,過來迴話,聽到張大山查到也正前街鄭府尹那家鋪子。連說巧了。
江舒涵讓她幫忙找人,陳嬤嬤也沒推辭,她確實認識不少人,許多都是劉家人,“他們以前在劉家鋪子當管事。那些大戶人家把他們買迴去,原先的管事擔心他們搶了自己的差事,就在明裏暗裏排濟他們,他們一直沒有出頭之日。夫人若是需要,我可以幫他們贖身。”
一般來說,不受重用的管事想要贖身還是很容易的。隻有那些受重用的,才很難贖身。
江舒涵點頭,還不忘囑咐一句,“若是人家不放人,切不可得罪他們。”
陳嬤嬤自然知曉江舒涵初來乍到不想得罪人,點頭答應了。
陳嬤嬤走了,張大山這邊去和鄭夫人談租鋪子的事情。
鄭府尹夫人要見見江舒涵之後,才能做決定。
“我跟人打聽過了,說是鄭府尹是個清官,官聲挺好。有些人出價二十兩一月租他家的鋪麵,鄭夫人也不答應。估計她是擔心租鋪麵的人借著他們家的名頭欺行霸市,惹出亂子,所以才格外小心。”
江舒涵沒想到張大山居然能想到這麽多,這些可不是張大山一個鄉下人能想到的,不免有些詫異,“這些你從何處聽來的?”
張大山撓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道,“我這天跑去茶樓那邊聽人說書,裏麵講得挺有道理。一來二去,我也學了點。”
江舒涵露出滿意之色,“不錯。以後咱們要開店,也可以請個說書先生。到時候你也能跟著一塊學習東西。”她頓了頓又補充,“讓你兒子女兒也跟著陳嬤嬤一塊識字,你有空的時候,也可以跟著孩子一塊學。千萬別認為跟孩子學認字就丟人,失了父親的尊嚴。你要讓你的兒子發自肺腑得尊敬你,而不是因為你是他生父。”
張大山想了半晌,才道,“夫人是說要以理服人,是吧?”
江舒涵點頭,驚喜萬分,“對。就是這個意思。沒想到,你連成語都會用了。”
張大山嘿嘿直笑,“我聽多了,也就會了。倒是夫人好厲害,居然能知道這麽多道理。這是周家教你的嗎?”
江舒涵臉上的笑容淡了點,暗罵自己一聲糊塗,尷尬道,“我也是聽人說的。”
張大山見她不高興了,忙閉嘴不說了。
第二日,江舒涵和陳嬤嬤一塊去了鄭府尹家。
鄭府尹家境貧寒,京城房價貴得厲害,他們家的房子也是租人家的。全家就指著祖產,府尹的俸祿以及那個鋪子過活。
難能可貴的是,日子都過成這樣,他們還如此小心,非要考察對方的人品才同意將鋪子租出去。
江舒涵敲了門,門房看到她身後的陳嬤嬤,微微有些詫異,讓他們稍等,自己進去稟告,沒過多久,主人請她們進去。
到了鄭府後院,鄭老夫人,鄭夫人以及鄭夫人的三個女兒都在。
江舒涵和陳嬤嬤兩人上前行禮。
對方打量她一眼,讓兩人起身。
鄭夫人問陳嬤嬤,“你們怎麽會一塊來。”
陳嬤嬤便將自己在江家教孩子規矩一事說了。
鄭夫人連連讚歎太巧了,便也沒再說什麽。
江舒涵將自己帶來的籃子呈給她們看,“這些就是小婦人準備的吃食。想在鋪子裏賣。請幾位夫人小姐嚐嚐。”
鄭夫人看了眼婆母,見對方沒反對,便讓立在一旁的小妾端上來。
剛出鍋的餅還熱著呢,顏色亮黃,油滋滋的,一看就很有食欲。
三位小姐每天吃著粗茶淡飯,饞得不得了,但是當著客人麵,卻硬生生忍住了那點渴望。
小妾將餅分好,用江舒涵準備好的牙簽放在邊上,分別端給夫人和小姐。
鄭老夫人年紀有點大,牙口不太好,但這雞蛋餅太誘人,她忍不住咬了一口,小口小口吃著,滋味很是美妙。
鄭夫人和三位小姐每人嚐了一口後放下牙簽。
鄭夫人擦了擦嘴角,笑道,“這吃食不錯。怎麽以前從未見過?”
江舒涵便簡單說了下自己的來曆。
得知是外地人,鄭夫人鬆了一口氣,想了想,“既如此,那我這鋪麵就租給你吧。”
說著,就讓小妾將她擬好的契書遞給江舒涵。
江舒涵現在的人設還不認字,便讓陳嬤嬤幫忙讀了一遍,都是一些無責任條款。簡單來說,就是這鋪子經營與鄭家毫無孤寡。鄭家隻收取每月十兩銀子的租金。
看來鄭家確如張大山所說,鄭家擔心鋪麵會給自家帶來麻煩。
江舒涵讓陳嬤嬤幫忙簽字,她在上麵按指印即可,末了交了半年租金和一個月押金。總共花掉七十兩銀子。
六月六日是個好日子,天氣晴朗,陽光明媚。
正前街最中間的鄭家酒樓換了個東家,新的招牌,新的裝修,新的夥計,幾乎哪哪都是新的。
就連那吃食都是新的。門牌上赫然寫著“鮮香閣”三個大字。
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開張第一天打五折,第二天六折,第三天七折,第四天八折,第五天九折,第六天原價。
得知促銷力度如此大,鑼鼓表演結束後,一直守在門口猶豫的食客們全都擠進來瞧熱鬧。
隻見這裏麵隻賣三種餅:黃金餅(醬香餅),雞蛋餅,千層芝麻餅。
但是這餅顏色澄亮,十分好看。
樓上樓下都可以坐,還可以提供打包服務。
許多人不想在裏麵坐著,就點了一份到外麵,張大山站在外麵維持秩序。
此次前來鋪子幫忙的人一共有七個,趙大郎夫妻,張大山夫妻,趙大郎一雙兒女以及江舒涵。
家裏的孩子全由趙大娘和陳嬤嬤兩人照顧。
趙娘子陪著陳月娘在後頭做餅,江舒涵幫忙收錢,趙大郎幫忙切餅稱稱,趙大郎一雙兒女幫忙沏茶。
七個人忙上忙下,倒是配合得□□無縫,一直到下午三點,人最少的時候,他們才終於有機會歇息。
幾人饑腸轆轆,張大山安排一半人先去吃飯,剩下一半在這兒守著。
陳月娘和趙娘子已經吃完了飯。
江舒涵不想吃那些粗茶淡飯,她直接切了半張餅子在大堂找了個位子吃了起來。
陳月娘和趙娘子一個幫忙切餅,一個幫忙收錢。
張大山端著飯坐到江舒涵對麵,“夫人,陳嬤嬤請的掌櫃和賬房什麽時候到啊?”
“快了,明兒就來了。”江舒涵四下看了看,來他們這喝茶到底是少數。這麽多位置全空著,有點太浪費了。
她邊吃邊想,是不是該添點項目,要不然除掉房租和幾人工錢,她自己倒不剩什麽了。
江舒涵在琢磨添什麽茶點,店裏來了位年輕人。
陳月娘招唿他,“這位客官想吃什麽?”
那男子嗅了下,“我就是你們隔壁的,剛剛我診脈就聞到你們這邊香得不得了。原來竟是餅子,這味道也太好聞了吧?這餅子怎麽賣的?”
陳月娘便給他介紹,三種餅的價格。
江舒涵迴頭瞅了眼,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穿著青衣長衫,一副斯文有禮的模樣。
張大山見她迴頭,笑著跟她解釋,“這是隔壁寶仁堂的大劉大夫,他還有個弟弟,兩人都是坐堂大夫。”
江舒涵大驚,他才十七八歲,那他弟弟豈不是更小?這麽點就出來當坐堂大夫,這是打娘胎就學醫了嗎?
她上一個世界,花了近十年時間,才將所有草藥認全,背會它們的藥性,自然知道學醫有多麽不容易。
江舒涵不免多瞧了兩眼,大劉大夫也正好迴頭打量大堂,不期然與江舒涵打了個照麵。
江舒涵衝他點頭一笑,放下筷子牙簽走了過來,“我是這家店的東家。咱們是鄰居,你初次登門,我再給你打個折。”
陳月娘剛數好銅板,聽到這話,又忙數迴一半遞過去。
大劉大夫忙道,“可使不得,你們也是小本生意。今天本就開業大吉,哪能再打折呢。”
他堅持不要,又笑道,“你們這雞蛋餅鬆軟可口,我還打算晚點下工迴來,再買一個迴去給祖母嚐嚐呢。可不能這麽客氣。”
江舒涵見此,也就沒再推辭,隻讓趙娘子多送了他點。
大劉大夫無可奈何,隻能拱手致謝。
等大劉大夫走了,江舒涵微微一笑,這人瞧著挺俊,還挺有禮貌。想她這個歲數,好像還是個隻知讀書的書呆子呢。
第一天收工,開門紅,雖然沒賺多少錢,但是正前街流量大,前來買吃食的食客很多。
第二日,人1流量比前一天還要大。
第一天畢竟是剛開業,許多人都不知道。第二天,口口相傳,來的人多了一小半。
好在陳嬤嬤找來的掌櫃和賬房頂上,江舒涵也能趁機到灶房幫陳月娘和趙娘子的忙。三個人一塊做餅子,倒是穩住了。
接下來,打折力度小,人1流量倒是少了點。但是每天的營業額卻增加了。也就是說他們的利潤也多了。
大家幹活的勁頭越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