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萬不可》
作者:明月璫
作品簡評:
該文講述了帶著隨身空間卻需要薅羊毛才能升級的女主,一路為了蹭羊毛而和男主、男配演繹的一段輕鬆愉快的故事,誰知馮蓁以為自己是薅羊毛,結果她卻是老天爺給男主開的金手指。作者文筆輕鬆幽默,情節風趣迷人卻又不失婉約細膩。
=============
第1章 桃花緣
二月,春風帶寒,卻送著瓣瓣嫣粉的桃瓣,飄入冒著白煙的小溪裏,潺湲而行,緩而遇山,從空透靈秀的假山上跌宕而下,濺起珠玉,輕輕敲在年輕的雪膚上,映著林葉曬過的斑斑光點,仿佛不在人間。
一條遊魚在溪中歡快地遊動,輕靈而敏捷,近了再一瞧,卻好似一尾鮫人,直到她緩緩分開雙腿劃拉起水花,才看分明乃是位小美人。
小美人從水底探出頭喚氣,“阿姐,要不要鳧水,我教你啊。”
小美人的確是個美人胚子,隻是浮出水麵時才發現她的皮膚有些泛黃,鼻尖幾粒小雀斑,可愛裏又叫人為她有些遺憾。
馮華搖搖頭,“我可學不會。”她也不是不羨慕幺幺會鳧水,看她在水裏仿佛魚遊大海般歡快暢意,馮華也曾動心。可惜學了好幾次,喝了一肚子水也沒膽子鬆開幺幺的手。
“不怕嘛,多學幾次就會了。”馮蓁浮到馮華側麵。
“我可沒你那本事,自己摸索都能學會。”馮華道。
見馮華主意已定,馮蓁也不再強求,她仰頭看著馮華挺秀的鼻翼和秀美的輪廓,還有那如羊脂玉一般沁白的肌膚,忍不住歎道:“阿姐,你好白啊。”
馮華是天生的白透,十足十的美人。
溫泉裏的馮華朝馮蓁笑道:“我們家幺幺也很美啊。”
被喚作幺幺的馮蓁噘噘嘴,“才不是呢,我要是能像阿姐這樣白,就是死了也甘願呢。”
白,簡直成了馮蓁的心病。
上輩子就生了個黃皮,幸虧還有粉底,誰知這輩子更慘,黃裏還帶焦,若是放在千年後,倒能安慰自己是漂亮的小麥色,可時人卻是以白為美,叫馮蓁如何不心塞。“阿母生我的時候,為什麽要嘴饞啊?”馮蓁氣唿唿地打了打水麵。
馮華素知自家小妹愛美如命,小小年紀成日就搗鼓各種口脂香粉,各色湯羹養顏,卻奈何她家阿母當初嘴饞。
嘴饞,這是馮家人才知道的小笑話。馮二夫人懷馮蓁時,正是二月桃花灼灼的日子,她孕中嘴饞,想極了吃桃,可二月裏卻哪裏找桃兒給她吃。也不知她家阿爹從哪裏弄來了一枚小小墨桃,這才解了她阿母的饞,其結果就是馮蓁生下來跟個小煤球似的,全不似一家子的雪白。
馮華拉住馮蓁的手笑道:“我卻喜歡幺幺的膚色呢,跟蜜糖似的,而且咱家幺幺的眼睛又水又亮,燦若星辰,誰見了不讚你。這西京再找不出比咱家幺幺更標致的女君了。”
馮蓁知道馮華這是在安慰自己,她又噘噘嘴道:“胡說,阿姐才是人人口中的西京第一美人呢。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馮華噗嗤笑道:“咱們如此互吹互擂,若叫人聽了指不定怎麽笑話呢。”
馮蓁自己也忍不住笑起來,“阿姐,我最近又製了一盒香發膏,等下咱們一起試試。”說著她就抽掉了自己頭上的發簪,整個人往下一沉埋入了水中,歡快如小魚一般遊走了。
馮華看著天真活潑的幺妹,忍不住又展顏一笑。
馮蓁從水中再次冒出頭,一朵桃花恰好流到她的肩頭,順著肩頭落在了胸口。她淘氣地低頭吹了口氣,那桃花卻穩穩當當地停在她胸口,她便鼓起了腮幫子使勁兒地開始吹。
馮華在旁邊看了隻覺好笑,心裏但願自家幺妹能永遠這般無憂才好。
“幺幺,該起了,可不能在水裏泡太久。”馮華先起身走向岸邊。
少女柔軟的腰肢仿佛垂柳,在春風裏冶漾,馮蓁看著她阿姐的背影,臉上的天真瞬間消退,她輕輕歎息了一聲,她的阿姐長大了,即將嫁人,她是說什麽都舍不得的。
馮蓁眼波流轉,暗暗地籌謀,不知該用什麽法子蹭到將來的姐夫家去住,當然前提是還得知道馮華那位訂婚的夫婿是不是個坑。
心思被心事所占,馮蓁轉眼就忘記了胸口的桃花,直到晚上更衣入睡,侍女宜人才低唿道:“女君,怎的這兒多了一朵桃花?“
馮蓁低頭一看,才發現胸口那朵嫣粉的桃花竟然像長進了她皮膚裏似的,伸手摸去,光滑如緞,卻像像是天生帶來的一般。馮蓁用力地擦了擦,那嫣粉的桃花卻巋然不動,“咦,怎麽會這樣?!“
胸口平白無故地多了一朵桃花,豈非怪事?
夜裏無眠,馮蓁不停地用手去摳那桃花,直到指尖見血,眼前忽地鬥轉星移,頭暈目眩,再睜眼時卻置身於一片濃霧之中。
那霧氣好似一片無形的牆,讓人無從邁步,隻左側微微露出一角,冒出一個水潭來,名為水潭,但那潭內卻僅有小茶盞大小的水麵。
水呈乳白,仿佛玉酪瓊漿,泛著桃香。
馮蓁嘴饞了,她吞了吞口水,俯下身啜了一口那瓊漿。桃香怡人,芬芳沁甜,清醇冰冽,明明沒有酒香,馮蓁卻那麽醉倒了。
再醒來時,馮蓁盯著自己熟悉的帳頂,美美地抻了個懶腰,慵懶地坐起身,小衣的領口不知何時被蹭得滑開了,露出左片胸肩,那枚桃花半隱半露地藏在抹胸裏,昨夜摳出血的地方已經一片平滑,不見血痂。
馮蓁皺了皺眉,手指輕輕摸上那花瓣,她的眼睛便再次看到了那盞瓊漿,昨夜喝盡的水又重新積了一隻茶盞大小。
宜人聽得動靜,從外麵打起了簾子,“女君醒啦?咦,哪兒來的桃香啊?”宜人一邊說一邊吞咽了一口口水,卻不是她嘴饞,而是聞著這香甜沁人的桃香,就好似吃到了七八月的蜜桃,脆甜多汁,叫人口舌生津。
馮蓁聽了也覺詫異,她微微一動,卻覺得身上黏黏糊糊的好似一月未曾沐浴一般,她素來愛潔隻能道:“抬水來讓我沐浴,昨兒夜裏不知怎的那般熱,叫我出了一身的汗。”
穿著厚厚夾襖的宜人詫異了,“昨兒晚上又飄雪了呢,奴還擔心女君的被子不夠厚。”
“下雪了?”馮蓁走到窗邊推開一看,露台上可不已經積了薄薄一層雪麽?
馮蓁沐浴完後裹了厚厚的錦裘去到院外,才發現外麵的十裏桃林竟然一夕之間從繁花滿枝重新變成了枯綠一片,落紅無數。
“好生可惜啊,今年也真是怪哉,怎的這會兒還下雪。”宜人歎道,“可憐了咱們這一林的桃花。
馮蓁卻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幺幺,你在這兒啊,卻叫我好找。”馮華在背後喚道,“咱們該迴去了,翁媼還等著咱們啟程呢。”
馮蓁轉過身朝馮華走去,挽住馮華的手臂黯然道:“阿姐,咱們什麽時候才能再迴西京啊?我舍不得這兒。”究其根本,還是最舍不得這一溪桃花流紅的溫泉水。
馮華輕輕摸了摸馮蓁的頭,“聽說上京郊外也有溫泉呢。”
馮蓁噘噘嘴,“我不喜歡上京,阿姐,你不要嫁人好不好?”這次她們離開西京就要啟程去上京了,因為馮華的未婚夫家就在上京,馮家大伯一家也住在上京,馮華此去是為了從上京出嫁。那翁媼正是她們大伯母派來接這對姐妹的。
馮華愛憐地捏了捏馮蓁的手,“放心,阿姐永遠會照顧幺幺的。”
可馮蓁還是不高興,她知道女人一旦嫁了人就不一樣了,她們的心很小,婚後就隻裝得下她夫君、兒女的那一家子。而馮蓁呢,卻覺得自己的一輩子隻會有馮華,也隻想要馮華。
然則這世道哪有女子不嫁的道理,馮蓁倒是可以折騰得自己嫁不了人,卻不能折騰馮華,她知道馮華對成親嫁人是有期許的。盡管馮蓁很想用自己的切身經曆對馮華說教,讓她不要對任何男人抱有幻想,可又怕說了實話被人當成妖怪焚火祭天。
上京在西京的南邊兒,三月暮春,仕女們已經翻出了夏日的薄紗裙,搖曳生姿地走在寬闊的街道上。街道被灑掃得幹幹淨淨,有清道夫正拿著葫蘆瓢在潑水,潑得又細又密,行人走過去半點塵土不起,到底是上京的氣派。
“幺幺,把簾子放下來吧,若是叫人瞧見了,就得說外頭來的女君不懂規矩了。”馮華道。
馮蓁放下馬車的竹簾側頭朝馮華吐了吐舌頭,“阿姐,我從沒來過上京,你就讓我看看嘛。”
“以後有的是你看的呢。”馮華道。
馮蓁依偎到馮華身邊,“阿姐,想不到上京的街道這般寬敞,就是幾十輛馬車並行都行呢,路上也幹淨,我知道比西京好,可也沒想到會好這麽多。你瞧見街邊的樓閣沒有?真正是雕梁畫棟、翠瓦飛簷,連窗欞槅扇都雕得那般典雅古樸。”馮蓁跟個土包子似的隻覺眼睛都看不夠,後世的人本就沒見過這等華麗典雅的古建築,所能做的不過是一麵翻閱古籍一麵對窗暢想而已。
馮華聽了卻是心酸,想著若是爹娘未死,幺幺也不會一直養在西京,而對上京的繁華如此陌生如此羨豔了。
第2章 上京春
話雖如此,馮華卻更不能讓馮蓁表現得跟個土包子似的叫人笑話了,她挺直了脊背,“幺幺……”
一見馮華擺出一副要長時間說教的姿態,馮蓁趕緊擺擺手,嬌聲道:“知道了,知道了阿姐,待會兒到了大伯府上,我一定眼觀鼻,鼻觀心,絕不亂瞧,不會叫人說咱們是西京來的土包子。”
馮華歎息,她這幼妹,天真嬌憨得叫人想訓她都舍不得,隻能點點她額頭道:“你啊你,既然什麽都知道,卻怎麽……”
馮蓁抱著馮華的手臂搖了搖,“好阿姐,好阿姐。”眼裏滿是祈求。
馮華歎息一聲,也就懶得再管了,馮蓁這才笑嘻嘻地又坐迴了窗邊,掀起一條小縫繼續打量上京的繁華。
陽亭侯府位於洗月橋街尾,比馮蓁想象中的侯府要小多了,不過也不怪她不知道,這侯爵還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等,她家大伯的爵位正是最末一等的亭侯。
不過此刻馮蓁可顧不得看這侯府大小,她完全被眼前侍女的穿戴給驚呆了,這,這未免也太豪放了吧?
香肩若隱若現,半個胸脯都露外麵了,還勒得圓鼓鼓的,比現代人還來得火爆,叫人的眼睛想不往那險峰上擱都不行。
馮蓁再看看裹得嚴嚴實實的馮華和自己,感覺像是走錯了片場。
陽亭侯府是一座新建的三進宅子,院子裏也沒怎麽捯飭,孤立著幾株小樹,一切都彰顯著這是新貴之所。
並非褒義,而是說陽亭侯府真沒什麽底蘊,獲封爵位也沒多少年,所以才得一個新字。
馮華和馮蓁姐妹上前給陽亭侯夫婦拜了禮。
兩人的禮儀都是沒得挑剔的,尤其是馮華,一舉一動簡直堪稱典範,便是宮裏的女官來挑刺兒,那也挑不出任何錯兒來。
陽亭侯夫人黃氏麵帶微笑地點了點頭,再看小的那個,生得圓滾滾的,雖然有幾個動作,高度抬得不夠,但因為年紀小,又透著嬌憨,叫人看了也隻覺歡喜,哪兒還顧得上挑刺。
馮華和馮蓁雖然父母雙亡成了孤女,可陽亭侯夫人一點兒也沒瞧不起她們,反而更是喜愛。二房死絕,連個兒子都沒有,所有家產都歸了大房,這兩個女君出嫁,嫁妝也是她們先母留下的,費不著大房什麽事兒,沒有利益糾葛,也就沒有恩怨了。
陽亭侯夫人樂得待兩姐妹好些,不僅可以博個好名聲,將來她二人出嫁,也能幫扶一下娘家人,畢竟她們能依靠的還不是自己這幾個兒子麽?說來也是奇怪,馮家這兩房,大房光生兒子,三個嫡子、四個庶子,恁是沒一個女君,二房呢卻隻這兩姐妹。
黃氏對馮華和馮蓁極為和氣,問長問短的,滿臉憐惜。她拉著馮華的手,用手絹拭了拭眼睛,紅了眼圈道:“幾年不見,華兒都長成大姑娘了,跟你娘可生得真像啊,她當年可是上京出了名的美人。”
提起亡母彼此的關係似乎一下就拉近了,馮華也跟著哭了一場,馮蓁雖然沒有那麽豐沛的感情,可她事前就猜著定然要哭一場的,所以手帕上抹了薑汁兒,往眼睛上擦一擦眼淚也就來了。
晚上馮蓁自然是跟著馮華睡的,侯府屋子不多,兩姐妹隻能擠在一間屋子裏,正合馮蓁的意。她趴在床上,雙手托著下巴,小腳在空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踢著,“阿姐,上京的姑娘家都這麽穿衣服嗎?你看到了嗎?她們的胸……”
而且不止是姑娘家,像黃氏這樣生了孩子的婦人也是一般打扮,隻是胸口更挺拔而已。馮蓁心忖,這時代的男子還真是有眼福啊。
馮華笑道:“這有什麽好奇怪的?”
“那怎麽咱們西京的姑娘家都不那樣穿呢?”馮蓁嬌憨地問。
“因為西京冷啊。”
這個答案簡直叫馮蓁無語,不過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
“到了上京,咋們也要那樣穿嗎?”馮蓁略有些害羞地問,她低頭看了看自己胸口還沒怎麽發育的小籠包,覺得自己有可能穿不住那襦裙,必然得往下掉。不過馮華的身段玲瓏有致,穿起來肯定好看。
不得不說,馮華的身段,馮蓁也是有功勞的,在西京要不是她日常拉著馮華鍛煉,哪兒能養出這樣嫋娜的身材來。馮蓁每次看到馮華,都難免生出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得意來。
馮華歎息一聲,“入鄉隨俗吧。”其實她也不習慣,“伯母不是說明兒要給咱們量製新衣麽?”
新衣送來後,馮蓁又驚著了。裙下著的袴還真是涼快,儼然就是一雙長腿襪,還不是連襠的,不僅方便了如廁更衣,也方便了……
馮蓁可穿不慣,趕緊把穿舊的有襠褲找出來,這是她自個兒讓傅母給縫製的。馮華卻是很自然地“入鄉隨俗”了,原本最初在西京她也穿袴的,後來看馮蓁穿褲子,西京又實在太冷,這才改成了連襠褲。
有了新衣,馮華和馮蓁便往她外家去了。
說起來去了的馮二夫人出身十分顯赫,乃是城陽長公主的女兒。原本馮蓁的爹是沒有資格娶的,不過那時候馮家祖父剛立了大功,二兒子馮毅又是名聲傳四海的大儒董必的入室弟子,他做了一篇《遊子賦》在學子間廣為流傳,得了公主女兒的青眼,最後竟成了好事兒。
每次馮蓁聽這段佳話時,都覺得故事不完整,隻怕她爹有先上車後補票的可能,否則哪兒可能娶到公主的女兒。
這還不是馮蓁臆想的,西京那兒天高皇帝遠,其民風之開放,一點兒不遜色於天朝,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什麽扒灰、什麽聚麀,完全不鮮見。
《萬萬不可》
作者:明月璫
作品簡評:
該文講述了帶著隨身空間卻需要薅羊毛才能升級的女主,一路為了蹭羊毛而和男主、男配演繹的一段輕鬆愉快的故事,誰知馮蓁以為自己是薅羊毛,結果她卻是老天爺給男主開的金手指。作者文筆輕鬆幽默,情節風趣迷人卻又不失婉約細膩。
=============
第1章 桃花緣
二月,春風帶寒,卻送著瓣瓣嫣粉的桃瓣,飄入冒著白煙的小溪裏,潺湲而行,緩而遇山,從空透靈秀的假山上跌宕而下,濺起珠玉,輕輕敲在年輕的雪膚上,映著林葉曬過的斑斑光點,仿佛不在人間。
一條遊魚在溪中歡快地遊動,輕靈而敏捷,近了再一瞧,卻好似一尾鮫人,直到她緩緩分開雙腿劃拉起水花,才看分明乃是位小美人。
小美人從水底探出頭喚氣,“阿姐,要不要鳧水,我教你啊。”
小美人的確是個美人胚子,隻是浮出水麵時才發現她的皮膚有些泛黃,鼻尖幾粒小雀斑,可愛裏又叫人為她有些遺憾。
馮華搖搖頭,“我可學不會。”她也不是不羨慕幺幺會鳧水,看她在水裏仿佛魚遊大海般歡快暢意,馮華也曾動心。可惜學了好幾次,喝了一肚子水也沒膽子鬆開幺幺的手。
“不怕嘛,多學幾次就會了。”馮蓁浮到馮華側麵。
“我可沒你那本事,自己摸索都能學會。”馮華道。
見馮華主意已定,馮蓁也不再強求,她仰頭看著馮華挺秀的鼻翼和秀美的輪廓,還有那如羊脂玉一般沁白的肌膚,忍不住歎道:“阿姐,你好白啊。”
馮華是天生的白透,十足十的美人。
溫泉裏的馮華朝馮蓁笑道:“我們家幺幺也很美啊。”
被喚作幺幺的馮蓁噘噘嘴,“才不是呢,我要是能像阿姐這樣白,就是死了也甘願呢。”
白,簡直成了馮蓁的心病。
上輩子就生了個黃皮,幸虧還有粉底,誰知這輩子更慘,黃裏還帶焦,若是放在千年後,倒能安慰自己是漂亮的小麥色,可時人卻是以白為美,叫馮蓁如何不心塞。“阿母生我的時候,為什麽要嘴饞啊?”馮蓁氣唿唿地打了打水麵。
馮華素知自家小妹愛美如命,小小年紀成日就搗鼓各種口脂香粉,各色湯羹養顏,卻奈何她家阿母當初嘴饞。
嘴饞,這是馮家人才知道的小笑話。馮二夫人懷馮蓁時,正是二月桃花灼灼的日子,她孕中嘴饞,想極了吃桃,可二月裏卻哪裏找桃兒給她吃。也不知她家阿爹從哪裏弄來了一枚小小墨桃,這才解了她阿母的饞,其結果就是馮蓁生下來跟個小煤球似的,全不似一家子的雪白。
馮華拉住馮蓁的手笑道:“我卻喜歡幺幺的膚色呢,跟蜜糖似的,而且咱家幺幺的眼睛又水又亮,燦若星辰,誰見了不讚你。這西京再找不出比咱家幺幺更標致的女君了。”
馮蓁知道馮華這是在安慰自己,她又噘噘嘴道:“胡說,阿姐才是人人口中的西京第一美人呢。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馮華噗嗤笑道:“咱們如此互吹互擂,若叫人聽了指不定怎麽笑話呢。”
馮蓁自己也忍不住笑起來,“阿姐,我最近又製了一盒香發膏,等下咱們一起試試。”說著她就抽掉了自己頭上的發簪,整個人往下一沉埋入了水中,歡快如小魚一般遊走了。
馮華看著天真活潑的幺妹,忍不住又展顏一笑。
馮蓁從水中再次冒出頭,一朵桃花恰好流到她的肩頭,順著肩頭落在了胸口。她淘氣地低頭吹了口氣,那桃花卻穩穩當當地停在她胸口,她便鼓起了腮幫子使勁兒地開始吹。
馮華在旁邊看了隻覺好笑,心裏但願自家幺妹能永遠這般無憂才好。
“幺幺,該起了,可不能在水裏泡太久。”馮華先起身走向岸邊。
少女柔軟的腰肢仿佛垂柳,在春風裏冶漾,馮蓁看著她阿姐的背影,臉上的天真瞬間消退,她輕輕歎息了一聲,她的阿姐長大了,即將嫁人,她是說什麽都舍不得的。
馮蓁眼波流轉,暗暗地籌謀,不知該用什麽法子蹭到將來的姐夫家去住,當然前提是還得知道馮華那位訂婚的夫婿是不是個坑。
心思被心事所占,馮蓁轉眼就忘記了胸口的桃花,直到晚上更衣入睡,侍女宜人才低唿道:“女君,怎的這兒多了一朵桃花?“
馮蓁低頭一看,才發現胸口那朵嫣粉的桃花竟然像長進了她皮膚裏似的,伸手摸去,光滑如緞,卻像像是天生帶來的一般。馮蓁用力地擦了擦,那嫣粉的桃花卻巋然不動,“咦,怎麽會這樣?!“
胸口平白無故地多了一朵桃花,豈非怪事?
夜裏無眠,馮蓁不停地用手去摳那桃花,直到指尖見血,眼前忽地鬥轉星移,頭暈目眩,再睜眼時卻置身於一片濃霧之中。
那霧氣好似一片無形的牆,讓人無從邁步,隻左側微微露出一角,冒出一個水潭來,名為水潭,但那潭內卻僅有小茶盞大小的水麵。
水呈乳白,仿佛玉酪瓊漿,泛著桃香。
馮蓁嘴饞了,她吞了吞口水,俯下身啜了一口那瓊漿。桃香怡人,芬芳沁甜,清醇冰冽,明明沒有酒香,馮蓁卻那麽醉倒了。
再醒來時,馮蓁盯著自己熟悉的帳頂,美美地抻了個懶腰,慵懶地坐起身,小衣的領口不知何時被蹭得滑開了,露出左片胸肩,那枚桃花半隱半露地藏在抹胸裏,昨夜摳出血的地方已經一片平滑,不見血痂。
馮蓁皺了皺眉,手指輕輕摸上那花瓣,她的眼睛便再次看到了那盞瓊漿,昨夜喝盡的水又重新積了一隻茶盞大小。
宜人聽得動靜,從外麵打起了簾子,“女君醒啦?咦,哪兒來的桃香啊?”宜人一邊說一邊吞咽了一口口水,卻不是她嘴饞,而是聞著這香甜沁人的桃香,就好似吃到了七八月的蜜桃,脆甜多汁,叫人口舌生津。
馮蓁聽了也覺詫異,她微微一動,卻覺得身上黏黏糊糊的好似一月未曾沐浴一般,她素來愛潔隻能道:“抬水來讓我沐浴,昨兒夜裏不知怎的那般熱,叫我出了一身的汗。”
穿著厚厚夾襖的宜人詫異了,“昨兒晚上又飄雪了呢,奴還擔心女君的被子不夠厚。”
“下雪了?”馮蓁走到窗邊推開一看,露台上可不已經積了薄薄一層雪麽?
馮蓁沐浴完後裹了厚厚的錦裘去到院外,才發現外麵的十裏桃林竟然一夕之間從繁花滿枝重新變成了枯綠一片,落紅無數。
“好生可惜啊,今年也真是怪哉,怎的這會兒還下雪。”宜人歎道,“可憐了咱們這一林的桃花。
馮蓁卻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幺幺,你在這兒啊,卻叫我好找。”馮華在背後喚道,“咱們該迴去了,翁媼還等著咱們啟程呢。”
馮蓁轉過身朝馮華走去,挽住馮華的手臂黯然道:“阿姐,咱們什麽時候才能再迴西京啊?我舍不得這兒。”究其根本,還是最舍不得這一溪桃花流紅的溫泉水。
馮華輕輕摸了摸馮蓁的頭,“聽說上京郊外也有溫泉呢。”
馮蓁噘噘嘴,“我不喜歡上京,阿姐,你不要嫁人好不好?”這次她們離開西京就要啟程去上京了,因為馮華的未婚夫家就在上京,馮家大伯一家也住在上京,馮華此去是為了從上京出嫁。那翁媼正是她們大伯母派來接這對姐妹的。
馮華愛憐地捏了捏馮蓁的手,“放心,阿姐永遠會照顧幺幺的。”
可馮蓁還是不高興,她知道女人一旦嫁了人就不一樣了,她們的心很小,婚後就隻裝得下她夫君、兒女的那一家子。而馮蓁呢,卻覺得自己的一輩子隻會有馮華,也隻想要馮華。
然則這世道哪有女子不嫁的道理,馮蓁倒是可以折騰得自己嫁不了人,卻不能折騰馮華,她知道馮華對成親嫁人是有期許的。盡管馮蓁很想用自己的切身經曆對馮華說教,讓她不要對任何男人抱有幻想,可又怕說了實話被人當成妖怪焚火祭天。
上京在西京的南邊兒,三月暮春,仕女們已經翻出了夏日的薄紗裙,搖曳生姿地走在寬闊的街道上。街道被灑掃得幹幹淨淨,有清道夫正拿著葫蘆瓢在潑水,潑得又細又密,行人走過去半點塵土不起,到底是上京的氣派。
“幺幺,把簾子放下來吧,若是叫人瞧見了,就得說外頭來的女君不懂規矩了。”馮華道。
馮蓁放下馬車的竹簾側頭朝馮華吐了吐舌頭,“阿姐,我從沒來過上京,你就讓我看看嘛。”
“以後有的是你看的呢。”馮華道。
馮蓁依偎到馮華身邊,“阿姐,想不到上京的街道這般寬敞,就是幾十輛馬車並行都行呢,路上也幹淨,我知道比西京好,可也沒想到會好這麽多。你瞧見街邊的樓閣沒有?真正是雕梁畫棟、翠瓦飛簷,連窗欞槅扇都雕得那般典雅古樸。”馮蓁跟個土包子似的隻覺眼睛都看不夠,後世的人本就沒見過這等華麗典雅的古建築,所能做的不過是一麵翻閱古籍一麵對窗暢想而已。
馮華聽了卻是心酸,想著若是爹娘未死,幺幺也不會一直養在西京,而對上京的繁華如此陌生如此羨豔了。
第2章 上京春
話雖如此,馮華卻更不能讓馮蓁表現得跟個土包子似的叫人笑話了,她挺直了脊背,“幺幺……”
一見馮華擺出一副要長時間說教的姿態,馮蓁趕緊擺擺手,嬌聲道:“知道了,知道了阿姐,待會兒到了大伯府上,我一定眼觀鼻,鼻觀心,絕不亂瞧,不會叫人說咱們是西京來的土包子。”
馮華歎息,她這幼妹,天真嬌憨得叫人想訓她都舍不得,隻能點點她額頭道:“你啊你,既然什麽都知道,卻怎麽……”
馮蓁抱著馮華的手臂搖了搖,“好阿姐,好阿姐。”眼裏滿是祈求。
馮華歎息一聲,也就懶得再管了,馮蓁這才笑嘻嘻地又坐迴了窗邊,掀起一條小縫繼續打量上京的繁華。
陽亭侯府位於洗月橋街尾,比馮蓁想象中的侯府要小多了,不過也不怪她不知道,這侯爵還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等,她家大伯的爵位正是最末一等的亭侯。
不過此刻馮蓁可顧不得看這侯府大小,她完全被眼前侍女的穿戴給驚呆了,這,這未免也太豪放了吧?
香肩若隱若現,半個胸脯都露外麵了,還勒得圓鼓鼓的,比現代人還來得火爆,叫人的眼睛想不往那險峰上擱都不行。
馮蓁再看看裹得嚴嚴實實的馮華和自己,感覺像是走錯了片場。
陽亭侯府是一座新建的三進宅子,院子裏也沒怎麽捯飭,孤立著幾株小樹,一切都彰顯著這是新貴之所。
並非褒義,而是說陽亭侯府真沒什麽底蘊,獲封爵位也沒多少年,所以才得一個新字。
馮華和馮蓁姐妹上前給陽亭侯夫婦拜了禮。
兩人的禮儀都是沒得挑剔的,尤其是馮華,一舉一動簡直堪稱典範,便是宮裏的女官來挑刺兒,那也挑不出任何錯兒來。
陽亭侯夫人黃氏麵帶微笑地點了點頭,再看小的那個,生得圓滾滾的,雖然有幾個動作,高度抬得不夠,但因為年紀小,又透著嬌憨,叫人看了也隻覺歡喜,哪兒還顧得上挑刺。
馮華和馮蓁雖然父母雙亡成了孤女,可陽亭侯夫人一點兒也沒瞧不起她們,反而更是喜愛。二房死絕,連個兒子都沒有,所有家產都歸了大房,這兩個女君出嫁,嫁妝也是她們先母留下的,費不著大房什麽事兒,沒有利益糾葛,也就沒有恩怨了。
陽亭侯夫人樂得待兩姐妹好些,不僅可以博個好名聲,將來她二人出嫁,也能幫扶一下娘家人,畢竟她們能依靠的還不是自己這幾個兒子麽?說來也是奇怪,馮家這兩房,大房光生兒子,三個嫡子、四個庶子,恁是沒一個女君,二房呢卻隻這兩姐妹。
黃氏對馮華和馮蓁極為和氣,問長問短的,滿臉憐惜。她拉著馮華的手,用手絹拭了拭眼睛,紅了眼圈道:“幾年不見,華兒都長成大姑娘了,跟你娘可生得真像啊,她當年可是上京出了名的美人。”
提起亡母彼此的關係似乎一下就拉近了,馮華也跟著哭了一場,馮蓁雖然沒有那麽豐沛的感情,可她事前就猜著定然要哭一場的,所以手帕上抹了薑汁兒,往眼睛上擦一擦眼淚也就來了。
晚上馮蓁自然是跟著馮華睡的,侯府屋子不多,兩姐妹隻能擠在一間屋子裏,正合馮蓁的意。她趴在床上,雙手托著下巴,小腳在空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踢著,“阿姐,上京的姑娘家都這麽穿衣服嗎?你看到了嗎?她們的胸……”
而且不止是姑娘家,像黃氏這樣生了孩子的婦人也是一般打扮,隻是胸口更挺拔而已。馮蓁心忖,這時代的男子還真是有眼福啊。
馮華笑道:“這有什麽好奇怪的?”
“那怎麽咱們西京的姑娘家都不那樣穿呢?”馮蓁嬌憨地問。
“因為西京冷啊。”
這個答案簡直叫馮蓁無語,不過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
“到了上京,咋們也要那樣穿嗎?”馮蓁略有些害羞地問,她低頭看了看自己胸口還沒怎麽發育的小籠包,覺得自己有可能穿不住那襦裙,必然得往下掉。不過馮華的身段玲瓏有致,穿起來肯定好看。
不得不說,馮華的身段,馮蓁也是有功勞的,在西京要不是她日常拉著馮華鍛煉,哪兒能養出這樣嫋娜的身材來。馮蓁每次看到馮華,都難免生出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得意來。
馮華歎息一聲,“入鄉隨俗吧。”其實她也不習慣,“伯母不是說明兒要給咱們量製新衣麽?”
新衣送來後,馮蓁又驚著了。裙下著的袴還真是涼快,儼然就是一雙長腿襪,還不是連襠的,不僅方便了如廁更衣,也方便了……
馮蓁可穿不慣,趕緊把穿舊的有襠褲找出來,這是她自個兒讓傅母給縫製的。馮華卻是很自然地“入鄉隨俗”了,原本最初在西京她也穿袴的,後來看馮蓁穿褲子,西京又實在太冷,這才改成了連襠褲。
有了新衣,馮華和馮蓁便往她外家去了。
說起來去了的馮二夫人出身十分顯赫,乃是城陽長公主的女兒。原本馮蓁的爹是沒有資格娶的,不過那時候馮家祖父剛立了大功,二兒子馮毅又是名聲傳四海的大儒董必的入室弟子,他做了一篇《遊子賦》在學子間廣為流傳,得了公主女兒的青眼,最後竟成了好事兒。
每次馮蓁聽這段佳話時,都覺得故事不完整,隻怕她爹有先上車後補票的可能,否則哪兒可能娶到公主的女兒。
這還不是馮蓁臆想的,西京那兒天高皇帝遠,其民風之開放,一點兒不遜色於天朝,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什麽扒灰、什麽聚麀,完全不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