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換作是上輩子隻有二十四歲的胤禎,可能還沒有這麽氣憤,因為那時候他經曆的事情少,很難對皇阿瑪和八哥做的這些事情有具體的估量。
但是現在,他知道這兩個人的做法,對朝廷有多大的損失,對於民間的百姓又有著多大的損失,想要好的名聲,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但花銀子,尤其是花國庫的銀子來買名聲,絕對不能算是什麽好方法。
四哥和弘暉也沒花國庫的銀子收買人心,不是照樣名聲也挺好的,殺貪官,可以大快人心,修路修橋,那也是能讓民心所向的事情,真正在做事情的人,總會有人看到的。
這樣的一封奏折遞上去,壓根就沒有拿到大朝會上去討論,胤禎直接被叫去了乾清宮。
五十九歲的皇阿瑪,看起來很是疲憊的樣子,胤禎一邊覺得老爺子很多做法不對,一邊也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太對,從為人子的角度來看,他如今可算不上是什麽孝子。
“五年前的時候,你還為了老八與朕爭執,刀!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還敢梗著脖子為老八據理力爭,朕可是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現在,朕都記得你當初說過的話。”
康熙許是覺得挺有意思的,奏折攤開來放在麵前,五年前怕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十四會上這麽一道折子,幾乎是要把老八釘死在恥辱柱上。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一鳴驚人。
“你當初說,老八沒有什麽私心,是個賢王,而且還能力超群,不應當被打壓。話裏話外,都覺得朕是因為老八有能力、有威脅,所以才會打壓老八。怎麽著,現在想明白了?”
當年是他讓老四和老八收繳戶部欠銀的,老四倒是聽話,為了收繳戶部欠銀,把自個的名聲弄成了一團黑。
老八就過於奸猾了,給那麽多官員開口子,拿著國庫的銀子給自己收買人心,而且是踩在他和老四身上,去刷名聲。
胤禎本來還以為皇阿瑪有可能興師問罪的,現在看來,皇阿瑪壓根就沒覺得被影射到,當下心裏邊兒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寫的時候義憤填膺,寫完之後,也還是有點害怕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可以跟十三哥一樣,被皇阿瑪閑嫌棄,但是在此之前,總得要拉些墊背的才行。
“迴皇阿瑪的話,當年是兒臣識人不清,如今想來,八哥並配不上‘賢’字,如果可以的話,兒臣寧可當年沒有替八哥說過話,眼下兒臣願意戴罪立功。”
“怎麽個戴罪立功法?”
康熙就像是在逗小孩子,胤禎在他眼裏確實是小孩子,五年前仗義執言,這事兒辦的就很沒腦子,五年後直接給他上了這麽一道折子,又說要戴罪立功,也挺幼稚的。
眼下這個時候,他不會去動老八的,若是動了老八,太子之位,能爭的人就隻剩下老四和十四了,若十四能扶得起來也就罷了,可看眼前這個情況,!這孩子大概是真沒這份野心。
為了朝堂上的平穩,他都不會去動老八的,所以十四別想著,他會為了曾經的事兒去處罰老八。
胤禎還沒有異想天開到這種程度,“追繳戶部欠銀一事,中道崩殂,此責任大都在於八哥,兒臣想要重新接過這件差事,向借了銀子還沒有還清的大臣們討債,還望皇阿瑪成全。”
討債這種事兒,他手熟的很,拉仇恨值的事,他也特別熟練,反正這一次的仇恨值,不光會被算在他身上,還會也被算在八哥身上。
這些大臣們的底,他上輩子就已經摸過了,哪些是貪官,哪些是庸官,哪些手裏頭黑,哪些攫取的不義之財多,甚至哪些人做過違法之事,他心裏邊大致上都有個數,若是有遺忘的,還可以去問一問四哥。
就從這些人身上先下手,能討迴來多少銀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值一定要拉夠,讓這些人丟足顏麵,甚至查出違法的證據來,直接交到禦史台去,連官帽甚至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除了八哥外,就還能再多些給他當墊背的人了,既然都已經決定要‘玩完’了,那倒不如多帶些人,波及範圍越廣,他就越有成就感。
胤禎都能想明白的事兒,康熙就更能想的明白了,如此才會糾結,他既想著讓十四把銀子追討迴來,但同時又不想讓老八連一爭之力都沒有,朝堂上是絕對不允許一方獨大的。
如今這樣就剛剛好,老八在朝堂上雖然有勢力,但跟五年前遠不能相比,還有老四在外邊牽製著,就算是一副富貴閑人的模樣,但是老四在那兒,老八就不會輕舉妄動。
第105章
康熙有生之年是真的不想再立太子了,所以才會盡力維持朝堂上的平衡,不讓一家獨大。
已經準備豁出去的胤禎,都沒想到老爺子會不答應這事兒,明明國庫的銀子已經所剩不多了,追繳欠銀一事應當是迫在眉睫才對。
可老爺子居然沒答應,當然也沒把話說死,隻說讓他等消息。
等就等唄,胤禎的這一道折子就沒打算瞞著眾人,所以他上的也不是密折,而是按照正常流程遞交上去的,在皇阿瑪之前,已經有很多官員看到過了。
至於他在乾清宮的言論,倒是還沒有被外傳出來,應該是皇阿瑪有囑咐底下人。
之前是胤禎怒氣衝衝的跑到酒樓去堵八哥,如今被堵的人變成了他,也不是在旁的地兒,就在乾清門的偏殿。
原本大家夥是在這兒,等待大朝會開始的,座位就那麽幾個,地位高些的還有的坐,地位不高的就隻能站在一邊等了。
胤禎雖然年紀不大,爵位也不過是區區的一個貝子,但作為皇上的兒子,這個特權還是有的。
隻不過他這邊剛剛坐下,那邊九哥就走過來了,怒氣衝衝,還沒張口,拳頭就已經過來了。
得虧胤禎正值年富力強之時,拳腳功夫從未放下過,上輩子那也是從少年時一直練到晚年,身體素質和經驗二者都不缺,才能險險的避過九哥的拳頭。
今時的確不同往日了,上輩子九哥什麽時候為了八哥衝著他動過手呀。
“九哥今兒火氣怎麽這麽大,乾清門就敢動手,我跟九哥可素來都沒什麽恩怨,九哥同八哥是兄弟,難道你我就不是兄弟了,弘時、弘明和弘春就不是九哥的侄子了嗎,八哥做了那麽過分的事情,難道還不許我這個當弟弟的說了,九哥未免偏心太過了些。”
胤禎什麽都不怕,他又沒做什麽虧心事兒,無論是上交的那一道折子,還是在乾清宮裏跟皇阿瑪的對話,大可以公之於眾,他坦坦蕩蕩沒什麽好隱瞞的。
就怕有些人,不得不藏著掖著。
九爺還想動手,但已經被十爺拉住了,被氣的幾乎要跳腳,不照常理出牌的十四,簡直都沒法猜測下一步要做什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也用得出來。
“都是誤會,九哥太衝動了,十四弟也是嘴上沒個把門的,平白無故讓旁人看了笑話去,都先消消氣,咱們兄弟有什麽事兒,等散了朝以後再說。”
十爺拽著自家九哥,心裏邊實在是苦。
以往八哥遇到了什麽事兒,都是九哥衝在前頭,當年皇阿瑪斥責八哥的時候,十四弟仗義執言不假,但最初是九哥去找了十四弟,商量好了要一塊為大哥講話的,隻不過當時九哥的言辭沒有十四弟那麽激烈。
如今這兩個最護著八哥的人,卻是相互起了矛盾。
再想想昨日八哥說的那些話,雖然不是句句都有深意,但確實把矛頭指向了十四弟。
事後他想了很久,真心覺得八哥是有意躥騰著九哥來出這個
頭。
剛剛九哥動手的時候,八哥可是沒攔著,一直到他這邊拽住了九哥,八哥這才站到兩人中間,一副要為兩個弟弟調停的模樣。
“十弟先把九弟帶到一邊去,馬上就是大朝會了,在這裏鬧像什麽樣子。”
八爺臉都黑了,九弟還是一如既往,十四弟這一段時間就跟中了邪一樣,臉麵和體麵通通都不要了,明明弘春和弘明也沒出什麽事兒,四哥都沒那麽生氣,十四弟卻跟瘋狗一樣亂咬人。
“十四弟還請慎言,沒有證據的事兒,就不要亂說話,你我之間鬧僵了,反倒讓他人得意。”
能得意的還有誰,八爺的言下之意,在場人人都能聽得懂。
自從二廢太子之後,這些皇子阿哥們就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三位皇子,一個直接躲到莊子上去了,不辦差事也不見人。
一個性情大變,做事情雜亂無章,一點講究都沒有。
還有一個雖然看著正常,但也不如往常能穩得住了,今兒這局麵,明眼人一眼就能瞧得出來,九爺是在為了八爺出頭,十四爺雖然性情大變,但剛剛說的那番話,未必就是憑空捏造的,空穴來風。
眼下的局麵讓人越來越看不懂了,想想廢太子的跟直郡王相爭的時候,那還是挺清楚明了的,總共就隻有兩個人相爭,優勢也都很明顯,想押哪一個就押哪一個。
哪裏像現在,四爺看上去有點不想爭了,十四爺更不像是有爭大位的意思,八爺倒是一直野心勃勃,隻不過被十四爺這麽搞,誰知道還能不能上位。
乾清門前腳發生的事情,後腳康熙就知道了,壓根兒就沒把這當迴事兒,在大朝會上連提都沒提。
他的這些兒子們,私底下的衝突那多了去了,動手算什麽,爭的最厲害的時候,連刺殺都能搞出來,眼下老四在莊子上不肯冒頭,有十四牽製一下老八也好。
老爺子的平衡之術玩了那麽久,甭管是群臣,還是他的這些兒子們,多多少少都咂摸出點味兒來了。
也包括一直以‘魯莽’著稱的老十,皇阿瑪的兒子多,而且個個挑出來都龍人中龍鳳,以至於他這個直性子又讀書不太好的人,在大多數人眼裏,應該是兄弟們當中最為‘蠢笨’的一個了。
當然老十自己不這麽覺得,大智若愚就應當是他這樣的,而不是像九哥,表麵上看聰明的不得了,實際上呢,九哥把八哥當兄弟待,九哥卻被八哥當成手裏的刀。
如今八哥尚且還用得著他們呢,就已經如此了,倘若有一天真的登了大位,他們兄弟也未必會有多好的待遇。
要說重情重義,九哥那是排在前頭的,說是九哥願意爭大位,那他傾家蕩產也要支持。
除了九哥以外,其他任何人做皇阿瑪的繼承人,那就都不如十四來做了。
十四重情重義,性子直爽,不是喜歡背地裏耍陰招的人,關鍵他們是打小的交情了。
十四弟若能上位,可能會比八哥上位更好一些,前
提是九哥不能再被八哥這麽當刀使了。
別看十爺這些年一直跟在九爺後頭,但也是主意相當正的人,一旦下定了決心,行動起來那也是迅速的不得了。
作為八爺一派的核心人物,大部分事情十爺都是知情的。
比如八哥一派最主要的官員是哪些,比如八哥私底下同哪些官員有所往來,比如八哥手裏捏著的那些把柄。
別看八哥是群臣稱讚的賢王,大清多少官員都有八哥的人情,但如果光靠人情的話,八哥也到不了現在這等地位,人情隻能賺來賢名,想要讓那麽多人死心塌地的支持,光靠人情還不夠,也需要一些手段。
掌握一些官員的把柄,這就是不錯的手段。
天底下的官員,真正品行上無所詬病的沒幾個,貪汙受賄者比比皆是,還有帷薄不休者,即便是本人沒有什麽可以詬病的地方,那還有家人、族人在呢,很少有能做到鐵板一塊的。
很多的人心,就是這樣收攏起來的,這給皇阿瑪或許還比不得八哥。
皇阿瑪隻知道用恩寵來收買人心,卻不知道,還能有比這更好的法子。
所以即便是皇阿瑪曾經訓斥過八哥,也曾經把八哥的爵位一擼到底,但八哥的支持者一直都沒斷過,這些人的確有一部分是八哥的死忠,但更多的不過是不敢罷了。
第106章
看起來莽撞的老十,在一些事情上還是很小心謹慎的,尤其是投誠這事兒,要是鬧不好,那就兩頭不是人,若是做得順利,那在算總賬之前,可能他兩頭就都是好人了。
十爺不著急去找十四弟,讓他著急的是九哥,總不能這麽被八哥騙得團團轉,他瞧了就是一肚子的火。
還有九哥那麽多白花花的銀兩,大半都被八哥拿去收買人心了,想想就讓人覺得心疼。
十爺幹脆叫上自家九哥,去古玩街轉悠,什麽唐朝的瓷瓶,什麽宋朝的扇子,什麽漢朝的美玉,看上了就買。
先花自個兒兜裏的銀子,不夠了就問九哥要,九哥身上也不夠了,那就記九哥的賬,讓九哥之後把這些賬全還了。
反正這些銀子他不花,就得花到八哥身上,還不如買些物件放府裏呢,等風頭過了,他再把這些東西贈予九哥,或是送去給幾個侄女兒當嫁妝也行。
半天的時間,花出去整整八萬兩,這要不是十弟,九爺必然就要擼袖子揍人了,當然這要不是十弟,這些錢他也是不會出的。
“你差不多行了,就算是心情不好,也不帶花這麽多銀子買東西的,再說了你以前隻喜歡兵器,什麽時候喜歡這些古董字畫了。”
九爺倒是不怕被人坑,他們兩個可是係著黃帶子出來的,後邊兒又跟著這麽多人,就算是不知道他們是皇阿哥,也不會有人敢坑他們的。
隻不過這麽多的古董字畫,擺老十家裏頭,可惜了點兒,素日裏又不愛這些東西,買迴家放府裏頭又能有什麽用,難不成還能拿來欣賞。
若是可以的話,他更想把這八萬兩白銀兌換成金子,給老十送過去,那玩意兒瞧著才讓人覺得爽氣。
十爺不懂古董,也不懂字畫,九哥說的對,他之前壓根就不喜歡這些,喜歡的都是兵器,但兵器才值幾個錢,而且也不那麽容易被淘換到。
每到一個店,他都是直接讓掌櫃拿出鎮店之寶,也就相當於是店裏最貴的物件,除了一些實在欣賞不了的,其餘的基本上都收了,不過眼下也就剛剛走完了半條街,還有半條街要走呢。
“現在的時勢已然很明了了,四哥當縮頭烏龜躲出去了,壓根就不敢爭,十四又是那麽個性子,不可能爭過八哥的,這是滿朝文武都看在眼裏的事兒,九哥的那些銀子是沒處花了,與其留著壓箱底兒,還不如給我花,咱哥倆誰跟誰。”
這話說的,九爺差點就信了。
但是現在,他知道這兩個人的做法,對朝廷有多大的損失,對於民間的百姓又有著多大的損失,想要好的名聲,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但花銀子,尤其是花國庫的銀子來買名聲,絕對不能算是什麽好方法。
四哥和弘暉也沒花國庫的銀子收買人心,不是照樣名聲也挺好的,殺貪官,可以大快人心,修路修橋,那也是能讓民心所向的事情,真正在做事情的人,總會有人看到的。
這樣的一封奏折遞上去,壓根就沒有拿到大朝會上去討論,胤禎直接被叫去了乾清宮。
五十九歲的皇阿瑪,看起來很是疲憊的樣子,胤禎一邊覺得老爺子很多做法不對,一邊也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太對,從為人子的角度來看,他如今可算不上是什麽孝子。
“五年前的時候,你還為了老八與朕爭執,刀!刀都快架到脖子上了,還敢梗著脖子為老八據理力爭,朕可是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現在,朕都記得你當初說過的話。”
康熙許是覺得挺有意思的,奏折攤開來放在麵前,五年前怕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十四會上這麽一道折子,幾乎是要把老八釘死在恥辱柱上。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一鳴驚人。
“你當初說,老八沒有什麽私心,是個賢王,而且還能力超群,不應當被打壓。話裏話外,都覺得朕是因為老八有能力、有威脅,所以才會打壓老八。怎麽著,現在想明白了?”
當年是他讓老四和老八收繳戶部欠銀的,老四倒是聽話,為了收繳戶部欠銀,把自個的名聲弄成了一團黑。
老八就過於奸猾了,給那麽多官員開口子,拿著國庫的銀子給自己收買人心,而且是踩在他和老四身上,去刷名聲。
胤禎本來還以為皇阿瑪有可能興師問罪的,現在看來,皇阿瑪壓根就沒覺得被影射到,當下心裏邊兒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寫的時候義憤填膺,寫完之後,也還是有點害怕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可以跟十三哥一樣,被皇阿瑪閑嫌棄,但是在此之前,總得要拉些墊背的才行。
“迴皇阿瑪的話,當年是兒臣識人不清,如今想來,八哥並配不上‘賢’字,如果可以的話,兒臣寧可當年沒有替八哥說過話,眼下兒臣願意戴罪立功。”
“怎麽個戴罪立功法?”
康熙就像是在逗小孩子,胤禎在他眼裏確實是小孩子,五年前仗義執言,這事兒辦的就很沒腦子,五年後直接給他上了這麽一道折子,又說要戴罪立功,也挺幼稚的。
眼下這個時候,他不會去動老八的,若是動了老八,太子之位,能爭的人就隻剩下老四和十四了,若十四能扶得起來也就罷了,可看眼前這個情況,!這孩子大概是真沒這份野心。
為了朝堂上的平穩,他都不會去動老八的,所以十四別想著,他會為了曾經的事兒去處罰老八。
胤禎還沒有異想天開到這種程度,“追繳戶部欠銀一事,中道崩殂,此責任大都在於八哥,兒臣想要重新接過這件差事,向借了銀子還沒有還清的大臣們討債,還望皇阿瑪成全。”
討債這種事兒,他手熟的很,拉仇恨值的事,他也特別熟練,反正這一次的仇恨值,不光會被算在他身上,還會也被算在八哥身上。
這些大臣們的底,他上輩子就已經摸過了,哪些是貪官,哪些是庸官,哪些手裏頭黑,哪些攫取的不義之財多,甚至哪些人做過違法之事,他心裏邊大致上都有個數,若是有遺忘的,還可以去問一問四哥。
就從這些人身上先下手,能討迴來多少銀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仇恨值一定要拉夠,讓這些人丟足顏麵,甚至查出違法的證據來,直接交到禦史台去,連官帽甚至性命也保不住。
如此,除了八哥外,就還能再多些給他當墊背的人了,既然都已經決定要‘玩完’了,那倒不如多帶些人,波及範圍越廣,他就越有成就感。
胤禎都能想明白的事兒,康熙就更能想的明白了,如此才會糾結,他既想著讓十四把銀子追討迴來,但同時又不想讓老八連一爭之力都沒有,朝堂上是絕對不允許一方獨大的。
如今這樣就剛剛好,老八在朝堂上雖然有勢力,但跟五年前遠不能相比,還有老四在外邊牽製著,就算是一副富貴閑人的模樣,但是老四在那兒,老八就不會輕舉妄動。
第105章
康熙有生之年是真的不想再立太子了,所以才會盡力維持朝堂上的平衡,不讓一家獨大。
已經準備豁出去的胤禎,都沒想到老爺子會不答應這事兒,明明國庫的銀子已經所剩不多了,追繳欠銀一事應當是迫在眉睫才對。
可老爺子居然沒答應,當然也沒把話說死,隻說讓他等消息。
等就等唄,胤禎的這一道折子就沒打算瞞著眾人,所以他上的也不是密折,而是按照正常流程遞交上去的,在皇阿瑪之前,已經有很多官員看到過了。
至於他在乾清宮的言論,倒是還沒有被外傳出來,應該是皇阿瑪有囑咐底下人。
之前是胤禎怒氣衝衝的跑到酒樓去堵八哥,如今被堵的人變成了他,也不是在旁的地兒,就在乾清門的偏殿。
原本大家夥是在這兒,等待大朝會開始的,座位就那麽幾個,地位高些的還有的坐,地位不高的就隻能站在一邊等了。
胤禎雖然年紀不大,爵位也不過是區區的一個貝子,但作為皇上的兒子,這個特權還是有的。
隻不過他這邊剛剛坐下,那邊九哥就走過來了,怒氣衝衝,還沒張口,拳頭就已經過來了。
得虧胤禎正值年富力強之時,拳腳功夫從未放下過,上輩子那也是從少年時一直練到晚年,身體素質和經驗二者都不缺,才能險險的避過九哥的拳頭。
今時的確不同往日了,上輩子九哥什麽時候為了八哥衝著他動過手呀。
“九哥今兒火氣怎麽這麽大,乾清門就敢動手,我跟九哥可素來都沒什麽恩怨,九哥同八哥是兄弟,難道你我就不是兄弟了,弘時、弘明和弘春就不是九哥的侄子了嗎,八哥做了那麽過分的事情,難道還不許我這個當弟弟的說了,九哥未免偏心太過了些。”
胤禎什麽都不怕,他又沒做什麽虧心事兒,無論是上交的那一道折子,還是在乾清宮裏跟皇阿瑪的對話,大可以公之於眾,他坦坦蕩蕩沒什麽好隱瞞的。
就怕有些人,不得不藏著掖著。
九爺還想動手,但已經被十爺拉住了,被氣的幾乎要跳腳,不照常理出牌的十四,簡直都沒法猜測下一步要做什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也用得出來。
“都是誤會,九哥太衝動了,十四弟也是嘴上沒個把門的,平白無故讓旁人看了笑話去,都先消消氣,咱們兄弟有什麽事兒,等散了朝以後再說。”
十爺拽著自家九哥,心裏邊實在是苦。
以往八哥遇到了什麽事兒,都是九哥衝在前頭,當年皇阿瑪斥責八哥的時候,十四弟仗義執言不假,但最初是九哥去找了十四弟,商量好了要一塊為大哥講話的,隻不過當時九哥的言辭沒有十四弟那麽激烈。
如今這兩個最護著八哥的人,卻是相互起了矛盾。
再想想昨日八哥說的那些話,雖然不是句句都有深意,但確實把矛頭指向了十四弟。
事後他想了很久,真心覺得八哥是有意躥騰著九哥來出這個
頭。
剛剛九哥動手的時候,八哥可是沒攔著,一直到他這邊拽住了九哥,八哥這才站到兩人中間,一副要為兩個弟弟調停的模樣。
“十弟先把九弟帶到一邊去,馬上就是大朝會了,在這裏鬧像什麽樣子。”
八爺臉都黑了,九弟還是一如既往,十四弟這一段時間就跟中了邪一樣,臉麵和體麵通通都不要了,明明弘春和弘明也沒出什麽事兒,四哥都沒那麽生氣,十四弟卻跟瘋狗一樣亂咬人。
“十四弟還請慎言,沒有證據的事兒,就不要亂說話,你我之間鬧僵了,反倒讓他人得意。”
能得意的還有誰,八爺的言下之意,在場人人都能聽得懂。
自從二廢太子之後,這些皇子阿哥們就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三位皇子,一個直接躲到莊子上去了,不辦差事也不見人。
一個性情大變,做事情雜亂無章,一點講究都沒有。
還有一個雖然看著正常,但也不如往常能穩得住了,今兒這局麵,明眼人一眼就能瞧得出來,九爺是在為了八爺出頭,十四爺雖然性情大變,但剛剛說的那番話,未必就是憑空捏造的,空穴來風。
眼下的局麵讓人越來越看不懂了,想想廢太子的跟直郡王相爭的時候,那還是挺清楚明了的,總共就隻有兩個人相爭,優勢也都很明顯,想押哪一個就押哪一個。
哪裏像現在,四爺看上去有點不想爭了,十四爺更不像是有爭大位的意思,八爺倒是一直野心勃勃,隻不過被十四爺這麽搞,誰知道還能不能上位。
乾清門前腳發生的事情,後腳康熙就知道了,壓根兒就沒把這當迴事兒,在大朝會上連提都沒提。
他的這些兒子們,私底下的衝突那多了去了,動手算什麽,爭的最厲害的時候,連刺殺都能搞出來,眼下老四在莊子上不肯冒頭,有十四牽製一下老八也好。
老爺子的平衡之術玩了那麽久,甭管是群臣,還是他的這些兒子們,多多少少都咂摸出點味兒來了。
也包括一直以‘魯莽’著稱的老十,皇阿瑪的兒子多,而且個個挑出來都龍人中龍鳳,以至於他這個直性子又讀書不太好的人,在大多數人眼裏,應該是兄弟們當中最為‘蠢笨’的一個了。
當然老十自己不這麽覺得,大智若愚就應當是他這樣的,而不是像九哥,表麵上看聰明的不得了,實際上呢,九哥把八哥當兄弟待,九哥卻被八哥當成手裏的刀。
如今八哥尚且還用得著他們呢,就已經如此了,倘若有一天真的登了大位,他們兄弟也未必會有多好的待遇。
要說重情重義,九哥那是排在前頭的,說是九哥願意爭大位,那他傾家蕩產也要支持。
除了九哥以外,其他任何人做皇阿瑪的繼承人,那就都不如十四來做了。
十四重情重義,性子直爽,不是喜歡背地裏耍陰招的人,關鍵他們是打小的交情了。
十四弟若能上位,可能會比八哥上位更好一些,前
提是九哥不能再被八哥這麽當刀使了。
別看十爺這些年一直跟在九爺後頭,但也是主意相當正的人,一旦下定了決心,行動起來那也是迅速的不得了。
作為八爺一派的核心人物,大部分事情十爺都是知情的。
比如八哥一派最主要的官員是哪些,比如八哥私底下同哪些官員有所往來,比如八哥手裏捏著的那些把柄。
別看八哥是群臣稱讚的賢王,大清多少官員都有八哥的人情,但如果光靠人情的話,八哥也到不了現在這等地位,人情隻能賺來賢名,想要讓那麽多人死心塌地的支持,光靠人情還不夠,也需要一些手段。
掌握一些官員的把柄,這就是不錯的手段。
天底下的官員,真正品行上無所詬病的沒幾個,貪汙受賄者比比皆是,還有帷薄不休者,即便是本人沒有什麽可以詬病的地方,那還有家人、族人在呢,很少有能做到鐵板一塊的。
很多的人心,就是這樣收攏起來的,這給皇阿瑪或許還比不得八哥。
皇阿瑪隻知道用恩寵來收買人心,卻不知道,還能有比這更好的法子。
所以即便是皇阿瑪曾經訓斥過八哥,也曾經把八哥的爵位一擼到底,但八哥的支持者一直都沒斷過,這些人的確有一部分是八哥的死忠,但更多的不過是不敢罷了。
第106章
看起來莽撞的老十,在一些事情上還是很小心謹慎的,尤其是投誠這事兒,要是鬧不好,那就兩頭不是人,若是做得順利,那在算總賬之前,可能他兩頭就都是好人了。
十爺不著急去找十四弟,讓他著急的是九哥,總不能這麽被八哥騙得團團轉,他瞧了就是一肚子的火。
還有九哥那麽多白花花的銀兩,大半都被八哥拿去收買人心了,想想就讓人覺得心疼。
十爺幹脆叫上自家九哥,去古玩街轉悠,什麽唐朝的瓷瓶,什麽宋朝的扇子,什麽漢朝的美玉,看上了就買。
先花自個兒兜裏的銀子,不夠了就問九哥要,九哥身上也不夠了,那就記九哥的賬,讓九哥之後把這些賬全還了。
反正這些銀子他不花,就得花到八哥身上,還不如買些物件放府裏呢,等風頭過了,他再把這些東西贈予九哥,或是送去給幾個侄女兒當嫁妝也行。
半天的時間,花出去整整八萬兩,這要不是十弟,九爺必然就要擼袖子揍人了,當然這要不是十弟,這些錢他也是不會出的。
“你差不多行了,就算是心情不好,也不帶花這麽多銀子買東西的,再說了你以前隻喜歡兵器,什麽時候喜歡這些古董字畫了。”
九爺倒是不怕被人坑,他們兩個可是係著黃帶子出來的,後邊兒又跟著這麽多人,就算是不知道他們是皇阿哥,也不會有人敢坑他們的。
隻不過這麽多的古董字畫,擺老十家裏頭,可惜了點兒,素日裏又不愛這些東西,買迴家放府裏頭又能有什麽用,難不成還能拿來欣賞。
若是可以的話,他更想把這八萬兩白銀兌換成金子,給老十送過去,那玩意兒瞧著才讓人覺得爽氣。
十爺不懂古董,也不懂字畫,九哥說的對,他之前壓根就不喜歡這些,喜歡的都是兵器,但兵器才值幾個錢,而且也不那麽容易被淘換到。
每到一個店,他都是直接讓掌櫃拿出鎮店之寶,也就相當於是店裏最貴的物件,除了一些實在欣賞不了的,其餘的基本上都收了,不過眼下也就剛剛走完了半條街,還有半條街要走呢。
“現在的時勢已然很明了了,四哥當縮頭烏龜躲出去了,壓根就不敢爭,十四又是那麽個性子,不可能爭過八哥的,這是滿朝文武都看在眼裏的事兒,九哥的那些銀子是沒處花了,與其留著壓箱底兒,還不如給我花,咱哥倆誰跟誰。”
這話說的,九爺差點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