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走的時候,好幾個侄子都還是單身呢,迴來以後,適齡的都已經定了親事,有婚期早的,過了年就可以大婚了。
比如弘昱,比如弘晳。
弘昱已經被立為世子了,是今年直郡王送過來的折子,不過這個世子立不立,也沒有多少區別,直郡王出海,直郡王府當家的就是弘昱。
弘晳卻是今年定了親事後才被放出來,包括廢太子的其他兒子,也一並被放出來了,到了可以辦差的年紀,那就給安排差事,有叔叔們幫著帶,位置雖不要緊,但也是曆練。
沒到可以辦差的年紀,就去上書房讀書,也沒什麽特別的待遇,四爺之所以把這些孩子都放出來,也不是為了施恩,而是他已經可以徹底掌控局麵了。
這些孩子放出來,不會再被人當做虎皮扯大旗,他也不是要做給天下人看,以圖什麽好名聲的,隻是不忍心讓二哥的孩子一輩子都跟著圈禁。
就連二哥,他也已經考慮著放出來了,要給二哥一個安排,無論是待在大清也好,還是出海也好,底下的弟弟們都已經封爵了,二哥也總不好一直是個光頭阿哥。
這些事兒四爺也就是能跟十四弟商量商量,與其說是商量,倒不如說是傾訴。
在直郡王和廢太子這兩個人上,說什麽都過於敏感,旁人不敢發表什麽意見,也就十四弟,還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氣,既不會誠惶誠恐,有了意見也會直接說出來。
從他和十四弟身上,他倒是一直希望弘暉也能有這麽個弟弟,隻可惜皇後跟齊妃的關係一直不太好,兩個小兒子又太小了,弘暉現在正是忙的時候,壓根兒就抽不出多少時間來跟弟弟相處。
更何況,還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像他跟十四弟這樣,感情更深厚些。
許是沒有緣分吧,他與皇後努力了多年,也沒能給弘暉添個一母同胞的弟弟。
在做阿瑪這件事情上,總是天真了幾分,明明他也是從康熙年那麽激烈的奪嫡當中走過來的,知道在皇室兄弟反目是多常見的一件事兒,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又不想著拿過往的經驗往上套。
總還是有例外的,比如他和十四弟,就一直沒紅過臉,當年追繳戶部欠銀的時候,可以說是十四!四弟一力扛下了所有的汙名。
這段經曆,四爺後來也就隻跟弘暉提起過,這是他心裏邊最為柔軟的地方,所以對於大哥二哥他們,對於餘下的那些兄弟們,他也盡可能的讓這些人活得自在些。
上書房的學生現在是越來越多,誰讓先帝的兒子多呢,孫子可不就得多,若是家中有嫡出的還好,隻嫡出的那個到上書房來讀書,若是沒有嫡出的,那一來就是好幾個,世子之位沒定下來,光論長可不太能說服人。
阿哥所如今都有些不夠住的了,四爺幹脆批了一塊地給工部,用來建皇家學院,到時候把皇室子弟都塞進去,嫡出的也好,庶出的也好,都別想著吃白飯,反正一塊學習,也不會影響到爵位的繼承。
弘暉跟弘時已經結業了,這不是還有弘曆跟弘晝,兩個小家夥都已經四周歲,過年就是五歲的人了,等皇家學院建成的時候,正好可以進去讀書。
建一處皇家學院對工部來說並不是難事,尤其是在勤親王的指揮下,走的是簡樸風,而不是奢華風。
跟上書房和阿哥所比起來,皇家學院讀書的地方,安排的院落倒是比較多,雖然並不奢華,但還是很大氣的,尤其是演武場,絕對是跟勤親王府一脈相承的風格。
就是這住宿的地方,跟阿哥所那是萬萬沒得比,每個人就隻能分得兩間房,一間住人,一間放東西,而且是五個人一處院子,連個獨門獨院都沒有。
要知道勤親王自己的兒子都還在讀書的年紀呢,等到建成之後,那也是要住進來的,有這麽坑自己兒子的嗎。
工部官員在心裏頭的碎碎念,胤禎能猜到幾分,不過讀書的時候本就不是為了享受的,跟豐台大營的住宿條件比起來,這已經很好了。
想當年他讀書的時候,別說一個人坐擁兩間宿舍了,連二分之一間房分不到,通常情況下都是六個人住一間房。
他的兒子和侄子們,能夠一個人擁有兩間房,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沒必要把住得地方弄得那麽闊氣。
真要是為他們好,還不如調整一下作息時間,每個月休息的時間再多增加上一兩天,也省得小小年紀睡不足覺,到時候再影響長個子。
讀書的地方都已經從宮裏搬到宮外了,想改一改作息就更不困難了,胤禎有把握四哥會同意。
之前皇阿瑪孝期未過,不能什麽東西都改,但如今看不順眼的東西,改也就改了。
雍正五年就是在一片祥和當中到來的,開年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封廢太子為理親王,工部又多了項差事,建理親王府。
第二道聖旨是封九貝勒為敏郡王。
這兩個封號意頭都極好,理,是衡量事物的標準;敏,有聰慧之意。
也就是說惠太妃可以去直郡王府養老,淳郡王雖然還不是親王,但也可以把成太嬪接迴府上了,還有十二貝子也可以把定太嬪接迴去了,就連十五貝子也把自家額娘接迴去了。
要胤禎來看,四哥不光是想把西六宮空出來,更重要的是,不可能所有的兄弟都被封為親王,這事兒打從一開始就不現實。
而且雖說都是兄弟吧,但兄弟多了,情分也就那樣,並不是每個人都親近,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才能。
四哥其實就有幾分看不上七哥,並非是因為腳疾,而是七哥這個人的性子,頗有幾分偏執,早在追繳戶部欠銀的時候,四哥對七哥就已經很看不上了。
七哥能夠被封為淳郡王,多多少少有些運氣的成分在,也有皇阿瑪的慈父之心在裏頭。
還有十二哥,他跟十三哥都已經是親王、郡王了,連十五今年年中都被封為貝勒了,十二哥還是貝子,這也不是沒理由的,十二哥向來不愛找什麽存在感,就算是重大場合,似乎也能把這個人忽略掉。
但他跟五哥的質樸和善還不一樣,五哥那真是老實人,平時不爭不搶,暗地裏也是如此。
但十二哥就有幾分取巧了,皇阿瑪還在的時候,老實的不得了。
皇阿瑪不在了,四哥才剛剛上台,十二哥便有幾分耐不住性子了,這幾年數次接觸弘時,雖然做的隱晦,但瞞不過四哥的粘杆處。
要說這人也是糊塗,早先皇阿瑪還在的時候,那教訓不夠慘烈嘛,十二哥就不能安安穩穩的辦差,非要做下一個索額圖嗎,就算是當索額圖,那也應當是選弘暉,選弘時是什麽緣故。
不是胤禎偏心眼,弘暉確實是他接觸最多的侄子,感情頗深,與弘時的來往就比較少了。
但兩個孩!孩子都已經上朝辦差了,不提身份,不看性格,光看辦差的能力,十個弘時也抵不過一個弘暉。
十二哥簡直就是腦子裏進水了,從以前他就不太能理解,敏太妃當初不過額娘宮裏的一個庶妃,十三哥就敢於一爭,十二哥的出身比十三哥差什麽,何至於要努力當一個隱形人。
到了如今就更可恨了,不光是當隱形人,還想在背地裏攪風攪雨,多大點能耐,就想著搞事情了。
四爺看不上的這兩個人,胤禎也照樣看不上,尤其是十二,就算這家夥幡然悔悟,怕是也不會有做到親王的那一天,宮裏總不能養定太嬪一輩子,還是早些接出去為好。
所以這事兒還得親自去找一趟二哥,他統領工部,派官員去不合適,還得是他親自去。
當年的恩怨,早就已經過去了,犯了事兒的德柱死相淒慘,二哥這些年並不好過,李卓也早就已經放下了,又或者說,早就沒精力糾結過往了。
平日裏的衣食起居,他已經習慣自己動手了,用不著李卓,衙門裏的差事,李卓可以充做他的助手,休沐日的時候,李卓要麽是跟著他,要麽就是去城外的育嬰院,而且攢了大半輩子的家底,基本上都投進去做慈善了。
雖然跟那些貴夫人、官家小姐比起來,李卓捐的這些欠銀,都不足以登上排行榜,但卻基本上算是傾其所有了。
不過,胤禎去莊子上找二哥的時候,還是沒有帶李卓,左右這兩個人並沒有見麵的必要。
胤禎雖然曾經跟理親王公開撕破臉皮,但兩個人並不相熟,撕破臉皮之前,互相也沒太接觸過,理親王的那些兒子們,他就更沒接觸過了,要說二哥的家眷裏,與他相熟的,那就是寧楚格這個侄女了。
也虧得是個侄女兒,寧楚格這幾年才可以不必跟著被圈禁,而是跟著五姐做慈善,早在二哥被封為理親王之前,寧楚格就已經被四哥封為郡主了。
這可是靠自己掙迴來的郡主爵位,整個大清都是頭一份兒的。
第80章 一更
二哥看起來精神頭很是不錯,至少是不像幾年前那麽頹廢了。
跟做太子的那些年比起來,現在雖然不能說是意氣風發,但整個人的狀態極為平和,像極了……看透紅塵的道士,若是換身衣服,再換個發型,那就更像了。
二嫂看上去比二哥要年輕個七八歲,不像往些年那樣端著了,行易近人了很多,似乎以前溫婉的氣質也稍稍減弱,整個給人的感覺很是通透。
行吧,這世間之事還真說不清楚,二哥二嫂看上去,並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麽苦,反而跟康熙年間的最後那幾年比起來,好多了。
尤其是二嫂,以前雖是女子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挑不出毛病來,可他光是瞧著就覺得這樣的活法累,哪裏像現在,表情和語氣裏都透著輕鬆。
胤禎道明來意,旁的也就不用他插手了,二哥二嫂雖然不是丹青高手,但畫技絕對是比他高的,兩口子一邊商量著,一邊親自畫設計圖。
還真別說,二嫂更喜歡返璞歸真的景致,二哥的審美則是像極了四哥,也不知這倆人是誰影響的誰,還是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了,總歸是與他的審美相差較大。
“親王府差不多要兩年的時間才能竣工,四哥的意思是,若二哥沒有出海的打算,那這兩年就可以出去走走,也可以在朝堂上謀個差事,若二哥有出海的打算,那便要再等幾年了,朝廷已經是在為出海做準備了。”
胤禎把話說得明明白白,理親王也聽得明白,他若是選擇出海,那在出海之前就必須被圈禁,不能接觸朝政和朝臣,但如果選擇不出海,那從現在起,就是自由之身了。
老四大氣,能做到這種程度,他之前都不敢想。
“我大半輩子都在做太子,如今好不容易清靜幾年,也就不去外邊瞎晃悠了,等親王府建成,就帶著一家人都搬進去,差事以後再說吧,現如今且先安穩幾年。”
理親王不打算出海了,就算皇上允他出海,可他這一大家子人都還在這兒呢。
而且他也不喜歡打打殺殺的,一輩子已經過去大半輩兒了,就算是為了這一家子人,他在京城做一個理親王又有什麽不好的。
至於還能不能辦差事,他雖然也樂意做些事情,但終究是拉不下這個臉麵來,就看老四的安排吧,朝廷裏邊那麽多個衙門,隻要把他安進去,旁人那就都是陪襯了。
胤禎帶走了二哥二嫂畫了一下午的設計圖,也把二哥的話捎給了四哥。
“二哥現在看上去跟以前可不太一樣了,也難怪他不想著出海了。”胤禎想著二哥以前的模樣,兩相對比,就已經忍俊不禁了。
“現在二哥看上去可不太像是一個皇家人,也不像參與朝政之人,若不是有一大家子的人在,可能都要出家做道士了。”
那股飄飄欲仙的勁兒,盡管是有那張臉在加成,但也少不了氣質的改變。
“理親王既然不打算出海,那也好,畢竟年歲已經不小了,大清還這麽多事兒呢,留下來幫忙也挺好。”四爺倒是淡定的很。
二哥既然沒拒絕辦差事,那他就敢用,廢太子已經是之前的身份了,現在是他親封的理親王。
“你覺得讓理親王去做皇家學院的學院長怎麽樣?”四爺很是認真的問道。
胤禎在議政殿從來都是有座位的,身體放輕鬆倚在靠背上,並不如何緊張,反正大殿之上就隻有他和四哥,還有一個端茶倒水的蘇培盛,並無外人,說起對二哥的安排,也更像是兄弟倆在嘮家常。
“二哥來做皇家學院的院長,那倒是極為合適,允文允武,管理一處學院對二哥來說易如反掌,而且他做院長,除非四哥,否則哪個家長敢找上門去,讓老師們網開一麵,更不敢走什麽後門。”
更重要的是,二哥身份特殊,如果真要上了朝堂,每三日一次朝會,就算四哥免了二哥的跪拜之禮,但長此以往,心裏邊未必沒有疙瘩。
倒不如做這個皇家學院的院長,身份足夠高也足夠重要,偏偏又不涉及朝堂上的事情,也不需要去參加朝會,還是很穩當的。
“朕可不是那樣的家長,不會為了兒子去找理親王,朕就是擔心你,到時候心疼弘易,再眼巴巴的去找理親王,人家可不一定買你的賬。”
弘易小的時候,十四弟還能拿出幾分嚴肅的樣子來,後來就不行了,論寵孩子,也!也就額娘還能跟十四弟比一比了,關鍵額娘那是隔輩親,十四弟可是做阿瑪的。
做阿瑪的胤禎,還是少不了要操幾份心,盡管他的操心隻是跟四哥提一提,具體如何規劃安排大都是四哥的事兒。
“皇家學院是給侄子們建的,侄女們是不是也該有處專門讀書的地方,之前為了安撫蒙古,嫁過去了那麽多的公主格格,所以安排的教育也是針對這方麵的,但眼下大清國力日漸增強,就算是安撫蒙古,也可以換用別的方式了,四哥這幾年就沒給蒙古那邊指婚,這要教給侄女們的東西,是不是也該換一換了。”
胤禎雖然沒有女兒,可能這輩子大概也不會有旁的兒女了,但這不妨礙他給侄女們謀福利,都是從小在他眼前晃悠過的孩子,有些不必吃的苦頭,又何必非要去吃。
就好像埋下一顆種子去,或許多少年後,就真的可以等到它發芽。
皇家學院都已經建了,再建一個皇家女子學院,也不過是順手的事兒。
四爺沒什麽意見,這事兒旁人不會提,他自己也想不起來,十四弟倒是一如既往,從前的時候是為姐妹著想,如今是為侄女們著想,若是有女兒的話,十四弟怕是要把女兒寵到天上去了。
不過很是可惜,十四弟的女兒緣比他還要淺薄,他好歹還有個女兒,十四弟這麽多年了,就隻得了一個弘易。
皇家學院初定的院長是理親王,皇家女子學院這邊,院長的身份也不能低了去,太皇太後和太後年紀都大了,不合適。
皇後也不合適,一則是後宮裏邊事兒太多,二則是怕皇後做女子學院的院長成為傳統。
四爺屬意弘暉,所以讓皇後做院長沒事兒,但誰知道到了弘暉當皇帝的時候會是什麽樣的情況,若是弘暉的嫡子不爭氣,那就不能把這樣的權柄送到弘暉的皇後手裏。
子孫後代的變!變數還多著呢。
所以想來想去,兄弟倆還是覺得,溫憲來做這個皇家女子學院的院長更合適。
年齡合適,身份合適,能力也足夠。
隻不過,溫憲可能又要忙起來了,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寧楚格做幫手,這才輕鬆了兩年,去年下江南玩得痛快。
麵對哥哥和弟弟給她安排的重任,溫憲義不容辭,隻是要了幾個幫手,也不能說是要幫手,應當說是請求允許她另外找幫手。
比如弘昱,比如弘晳。
弘昱已經被立為世子了,是今年直郡王送過來的折子,不過這個世子立不立,也沒有多少區別,直郡王出海,直郡王府當家的就是弘昱。
弘晳卻是今年定了親事後才被放出來,包括廢太子的其他兒子,也一並被放出來了,到了可以辦差的年紀,那就給安排差事,有叔叔們幫著帶,位置雖不要緊,但也是曆練。
沒到可以辦差的年紀,就去上書房讀書,也沒什麽特別的待遇,四爺之所以把這些孩子都放出來,也不是為了施恩,而是他已經可以徹底掌控局麵了。
這些孩子放出來,不會再被人當做虎皮扯大旗,他也不是要做給天下人看,以圖什麽好名聲的,隻是不忍心讓二哥的孩子一輩子都跟著圈禁。
就連二哥,他也已經考慮著放出來了,要給二哥一個安排,無論是待在大清也好,還是出海也好,底下的弟弟們都已經封爵了,二哥也總不好一直是個光頭阿哥。
這些事兒四爺也就是能跟十四弟商量商量,與其說是商量,倒不如說是傾訴。
在直郡王和廢太子這兩個人上,說什麽都過於敏感,旁人不敢發表什麽意見,也就十四弟,還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氣,既不會誠惶誠恐,有了意見也會直接說出來。
從他和十四弟身上,他倒是一直希望弘暉也能有這麽個弟弟,隻可惜皇後跟齊妃的關係一直不太好,兩個小兒子又太小了,弘暉現在正是忙的時候,壓根兒就抽不出多少時間來跟弟弟相處。
更何況,還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像他跟十四弟這樣,感情更深厚些。
許是沒有緣分吧,他與皇後努力了多年,也沒能給弘暉添個一母同胞的弟弟。
在做阿瑪這件事情上,總是天真了幾分,明明他也是從康熙年那麽激烈的奪嫡當中走過來的,知道在皇室兄弟反目是多常見的一件事兒,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又不想著拿過往的經驗往上套。
總還是有例外的,比如他和十四弟,就一直沒紅過臉,當年追繳戶部欠銀的時候,可以說是十四!四弟一力扛下了所有的汙名。
這段經曆,四爺後來也就隻跟弘暉提起過,這是他心裏邊最為柔軟的地方,所以對於大哥二哥他們,對於餘下的那些兄弟們,他也盡可能的讓這些人活得自在些。
上書房的學生現在是越來越多,誰讓先帝的兒子多呢,孫子可不就得多,若是家中有嫡出的還好,隻嫡出的那個到上書房來讀書,若是沒有嫡出的,那一來就是好幾個,世子之位沒定下來,光論長可不太能說服人。
阿哥所如今都有些不夠住的了,四爺幹脆批了一塊地給工部,用來建皇家學院,到時候把皇室子弟都塞進去,嫡出的也好,庶出的也好,都別想著吃白飯,反正一塊學習,也不會影響到爵位的繼承。
弘暉跟弘時已經結業了,這不是還有弘曆跟弘晝,兩個小家夥都已經四周歲,過年就是五歲的人了,等皇家學院建成的時候,正好可以進去讀書。
建一處皇家學院對工部來說並不是難事,尤其是在勤親王的指揮下,走的是簡樸風,而不是奢華風。
跟上書房和阿哥所比起來,皇家學院讀書的地方,安排的院落倒是比較多,雖然並不奢華,但還是很大氣的,尤其是演武場,絕對是跟勤親王府一脈相承的風格。
就是這住宿的地方,跟阿哥所那是萬萬沒得比,每個人就隻能分得兩間房,一間住人,一間放東西,而且是五個人一處院子,連個獨門獨院都沒有。
要知道勤親王自己的兒子都還在讀書的年紀呢,等到建成之後,那也是要住進來的,有這麽坑自己兒子的嗎。
工部官員在心裏頭的碎碎念,胤禎能猜到幾分,不過讀書的時候本就不是為了享受的,跟豐台大營的住宿條件比起來,這已經很好了。
想當年他讀書的時候,別說一個人坐擁兩間宿舍了,連二分之一間房分不到,通常情況下都是六個人住一間房。
他的兒子和侄子們,能夠一個人擁有兩間房,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沒必要把住得地方弄得那麽闊氣。
真要是為他們好,還不如調整一下作息時間,每個月休息的時間再多增加上一兩天,也省得小小年紀睡不足覺,到時候再影響長個子。
讀書的地方都已經從宮裏搬到宮外了,想改一改作息就更不困難了,胤禎有把握四哥會同意。
之前皇阿瑪孝期未過,不能什麽東西都改,但如今看不順眼的東西,改也就改了。
雍正五年就是在一片祥和當中到來的,開年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封廢太子為理親王,工部又多了項差事,建理親王府。
第二道聖旨是封九貝勒為敏郡王。
這兩個封號意頭都極好,理,是衡量事物的標準;敏,有聰慧之意。
也就是說惠太妃可以去直郡王府養老,淳郡王雖然還不是親王,但也可以把成太嬪接迴府上了,還有十二貝子也可以把定太嬪接迴去了,就連十五貝子也把自家額娘接迴去了。
要胤禎來看,四哥不光是想把西六宮空出來,更重要的是,不可能所有的兄弟都被封為親王,這事兒打從一開始就不現實。
而且雖說都是兄弟吧,但兄弟多了,情分也就那樣,並不是每個人都親近,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才能。
四哥其實就有幾分看不上七哥,並非是因為腳疾,而是七哥這個人的性子,頗有幾分偏執,早在追繳戶部欠銀的時候,四哥對七哥就已經很看不上了。
七哥能夠被封為淳郡王,多多少少有些運氣的成分在,也有皇阿瑪的慈父之心在裏頭。
還有十二哥,他跟十三哥都已經是親王、郡王了,連十五今年年中都被封為貝勒了,十二哥還是貝子,這也不是沒理由的,十二哥向來不愛找什麽存在感,就算是重大場合,似乎也能把這個人忽略掉。
但他跟五哥的質樸和善還不一樣,五哥那真是老實人,平時不爭不搶,暗地裏也是如此。
但十二哥就有幾分取巧了,皇阿瑪還在的時候,老實的不得了。
皇阿瑪不在了,四哥才剛剛上台,十二哥便有幾分耐不住性子了,這幾年數次接觸弘時,雖然做的隱晦,但瞞不過四哥的粘杆處。
要說這人也是糊塗,早先皇阿瑪還在的時候,那教訓不夠慘烈嘛,十二哥就不能安安穩穩的辦差,非要做下一個索額圖嗎,就算是當索額圖,那也應當是選弘暉,選弘時是什麽緣故。
不是胤禎偏心眼,弘暉確實是他接觸最多的侄子,感情頗深,與弘時的來往就比較少了。
但兩個孩!孩子都已經上朝辦差了,不提身份,不看性格,光看辦差的能力,十個弘時也抵不過一個弘暉。
十二哥簡直就是腦子裏進水了,從以前他就不太能理解,敏太妃當初不過額娘宮裏的一個庶妃,十三哥就敢於一爭,十二哥的出身比十三哥差什麽,何至於要努力當一個隱形人。
到了如今就更可恨了,不光是當隱形人,還想在背地裏攪風攪雨,多大點能耐,就想著搞事情了。
四爺看不上的這兩個人,胤禎也照樣看不上,尤其是十二,就算這家夥幡然悔悟,怕是也不會有做到親王的那一天,宮裏總不能養定太嬪一輩子,還是早些接出去為好。
所以這事兒還得親自去找一趟二哥,他統領工部,派官員去不合適,還得是他親自去。
當年的恩怨,早就已經過去了,犯了事兒的德柱死相淒慘,二哥這些年並不好過,李卓也早就已經放下了,又或者說,早就沒精力糾結過往了。
平日裏的衣食起居,他已經習慣自己動手了,用不著李卓,衙門裏的差事,李卓可以充做他的助手,休沐日的時候,李卓要麽是跟著他,要麽就是去城外的育嬰院,而且攢了大半輩子的家底,基本上都投進去做慈善了。
雖然跟那些貴夫人、官家小姐比起來,李卓捐的這些欠銀,都不足以登上排行榜,但卻基本上算是傾其所有了。
不過,胤禎去莊子上找二哥的時候,還是沒有帶李卓,左右這兩個人並沒有見麵的必要。
胤禎雖然曾經跟理親王公開撕破臉皮,但兩個人並不相熟,撕破臉皮之前,互相也沒太接觸過,理親王的那些兒子們,他就更沒接觸過了,要說二哥的家眷裏,與他相熟的,那就是寧楚格這個侄女了。
也虧得是個侄女兒,寧楚格這幾年才可以不必跟著被圈禁,而是跟著五姐做慈善,早在二哥被封為理親王之前,寧楚格就已經被四哥封為郡主了。
這可是靠自己掙迴來的郡主爵位,整個大清都是頭一份兒的。
第80章 一更
二哥看起來精神頭很是不錯,至少是不像幾年前那麽頹廢了。
跟做太子的那些年比起來,現在雖然不能說是意氣風發,但整個人的狀態極為平和,像極了……看透紅塵的道士,若是換身衣服,再換個發型,那就更像了。
二嫂看上去比二哥要年輕個七八歲,不像往些年那樣端著了,行易近人了很多,似乎以前溫婉的氣質也稍稍減弱,整個給人的感覺很是通透。
行吧,這世間之事還真說不清楚,二哥二嫂看上去,並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麽苦,反而跟康熙年間的最後那幾年比起來,好多了。
尤其是二嫂,以前雖是女子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挑不出毛病來,可他光是瞧著就覺得這樣的活法累,哪裏像現在,表情和語氣裏都透著輕鬆。
胤禎道明來意,旁的也就不用他插手了,二哥二嫂雖然不是丹青高手,但畫技絕對是比他高的,兩口子一邊商量著,一邊親自畫設計圖。
還真別說,二嫂更喜歡返璞歸真的景致,二哥的審美則是像極了四哥,也不知這倆人是誰影響的誰,還是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了,總歸是與他的審美相差較大。
“親王府差不多要兩年的時間才能竣工,四哥的意思是,若二哥沒有出海的打算,那這兩年就可以出去走走,也可以在朝堂上謀個差事,若二哥有出海的打算,那便要再等幾年了,朝廷已經是在為出海做準備了。”
胤禎把話說得明明白白,理親王也聽得明白,他若是選擇出海,那在出海之前就必須被圈禁,不能接觸朝政和朝臣,但如果選擇不出海,那從現在起,就是自由之身了。
老四大氣,能做到這種程度,他之前都不敢想。
“我大半輩子都在做太子,如今好不容易清靜幾年,也就不去外邊瞎晃悠了,等親王府建成,就帶著一家人都搬進去,差事以後再說吧,現如今且先安穩幾年。”
理親王不打算出海了,就算皇上允他出海,可他這一大家子人都還在這兒呢。
而且他也不喜歡打打殺殺的,一輩子已經過去大半輩兒了,就算是為了這一家子人,他在京城做一個理親王又有什麽不好的。
至於還能不能辦差事,他雖然也樂意做些事情,但終究是拉不下這個臉麵來,就看老四的安排吧,朝廷裏邊那麽多個衙門,隻要把他安進去,旁人那就都是陪襯了。
胤禎帶走了二哥二嫂畫了一下午的設計圖,也把二哥的話捎給了四哥。
“二哥現在看上去跟以前可不太一樣了,也難怪他不想著出海了。”胤禎想著二哥以前的模樣,兩相對比,就已經忍俊不禁了。
“現在二哥看上去可不太像是一個皇家人,也不像參與朝政之人,若不是有一大家子的人在,可能都要出家做道士了。”
那股飄飄欲仙的勁兒,盡管是有那張臉在加成,但也少不了氣質的改變。
“理親王既然不打算出海,那也好,畢竟年歲已經不小了,大清還這麽多事兒呢,留下來幫忙也挺好。”四爺倒是淡定的很。
二哥既然沒拒絕辦差事,那他就敢用,廢太子已經是之前的身份了,現在是他親封的理親王。
“你覺得讓理親王去做皇家學院的學院長怎麽樣?”四爺很是認真的問道。
胤禎在議政殿從來都是有座位的,身體放輕鬆倚在靠背上,並不如何緊張,反正大殿之上就隻有他和四哥,還有一個端茶倒水的蘇培盛,並無外人,說起對二哥的安排,也更像是兄弟倆在嘮家常。
“二哥來做皇家學院的院長,那倒是極為合適,允文允武,管理一處學院對二哥來說易如反掌,而且他做院長,除非四哥,否則哪個家長敢找上門去,讓老師們網開一麵,更不敢走什麽後門。”
更重要的是,二哥身份特殊,如果真要上了朝堂,每三日一次朝會,就算四哥免了二哥的跪拜之禮,但長此以往,心裏邊未必沒有疙瘩。
倒不如做這個皇家學院的院長,身份足夠高也足夠重要,偏偏又不涉及朝堂上的事情,也不需要去參加朝會,還是很穩當的。
“朕可不是那樣的家長,不會為了兒子去找理親王,朕就是擔心你,到時候心疼弘易,再眼巴巴的去找理親王,人家可不一定買你的賬。”
弘易小的時候,十四弟還能拿出幾分嚴肅的樣子來,後來就不行了,論寵孩子,也!也就額娘還能跟十四弟比一比了,關鍵額娘那是隔輩親,十四弟可是做阿瑪的。
做阿瑪的胤禎,還是少不了要操幾份心,盡管他的操心隻是跟四哥提一提,具體如何規劃安排大都是四哥的事兒。
“皇家學院是給侄子們建的,侄女們是不是也該有處專門讀書的地方,之前為了安撫蒙古,嫁過去了那麽多的公主格格,所以安排的教育也是針對這方麵的,但眼下大清國力日漸增強,就算是安撫蒙古,也可以換用別的方式了,四哥這幾年就沒給蒙古那邊指婚,這要教給侄女們的東西,是不是也該換一換了。”
胤禎雖然沒有女兒,可能這輩子大概也不會有旁的兒女了,但這不妨礙他給侄女們謀福利,都是從小在他眼前晃悠過的孩子,有些不必吃的苦頭,又何必非要去吃。
就好像埋下一顆種子去,或許多少年後,就真的可以等到它發芽。
皇家學院都已經建了,再建一個皇家女子學院,也不過是順手的事兒。
四爺沒什麽意見,這事兒旁人不會提,他自己也想不起來,十四弟倒是一如既往,從前的時候是為姐妹著想,如今是為侄女們著想,若是有女兒的話,十四弟怕是要把女兒寵到天上去了。
不過很是可惜,十四弟的女兒緣比他還要淺薄,他好歹還有個女兒,十四弟這麽多年了,就隻得了一個弘易。
皇家學院初定的院長是理親王,皇家女子學院這邊,院長的身份也不能低了去,太皇太後和太後年紀都大了,不合適。
皇後也不合適,一則是後宮裏邊事兒太多,二則是怕皇後做女子學院的院長成為傳統。
四爺屬意弘暉,所以讓皇後做院長沒事兒,但誰知道到了弘暉當皇帝的時候會是什麽樣的情況,若是弘暉的嫡子不爭氣,那就不能把這樣的權柄送到弘暉的皇後手裏。
子孫後代的變!變數還多著呢。
所以想來想去,兄弟倆還是覺得,溫憲來做這個皇家女子學院的院長更合適。
年齡合適,身份合適,能力也足夠。
隻不過,溫憲可能又要忙起來了,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寧楚格做幫手,這才輕鬆了兩年,去年下江南玩得痛快。
麵對哥哥和弟弟給她安排的重任,溫憲義不容辭,隻是要了幾個幫手,也不能說是要幫手,應當說是請求允許她另外找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