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一聽見動靜,李德全就已經衝進去了,沒能救了皇上,但是救了想要一頭撞死在柱子上的良妃。


    而現在此人就關押在宗人府的大牢裏,已經安排人過去審訊了,良妃供認不諱,隻求一死。


    廉郡王府也第一時間派出了人,府裏一切照舊,隻少了兩個人——八福晉和弘旺。


    八福晉的人緣素來就不好,自從廉郡王出海之後,就很少出門了,這麽多的妯娌們,也沒有上門去探望的,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見到八福晉,誰也不知道這人消失了多久。


    這母子二人離開京城多久了,到現在還都還沒審問出來,不過這其中必然有人幫忙,一個籬笆還三個樁呢,廉郡王曾經那麽多的追隨者,總會有幾個死忠。


    整個京城都已經戒嚴,該查的都已經派出人去查了,宗人府的看守比往日更多了。


    畢竟出了這麽大的事兒,八福晉和弘旺不知道跑了多久了,很有可能已經出海了,很難再尋迴來,良妃無論如何,絕不能逃脫了去。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吊著一口氣的老爺子,那把匕首,太醫院的人誰都不敢拔,就怕拔出來之後,這最後一口氣也沒了。


    可是不拔,也撐不了太久,各種各樣的方法已經用上了,從傷口處往外滲的血仍然止不住,而且老爺子至今沒有蘇醒的跡象。


    第65章


    以四爺為首的皇子,全都守在床榻前,房門外是聞訊趕來的官員們,看太醫們的反應,誰都知道老爺子是熬不過這一劫了。


    有人悲痛,也有人慶幸,還有的在默默流眼淚。


    一片沉默聲中,匕首始終沒有被拔出來,康熙直到咽氣的那一刻,也沒有清醒過來。


    這把匕首所插的位置很是刁鑽,沒有讓康熙一刀斃命,但也不存在能救治過來的可能,生生熬了大半個時辰才咽氣。


    老爺子生前,他是怎麽都不會想到自己是這個死法,也不會有人想到,怯懦了一輩子的良妃,唯一一次大膽,就結果了帝王的性命。


    四爺是早早就已經立好的太子,眼下這個局麵,四爺繼位,沒有人會反對,哪怕皇上沒有清醒過來,沒有立下遺詔,也不影響四爺繼位。


    事實上,在太醫宣布皇上駕崩的那天起,所有人就已經跪下來請求新皇主持大事兒了,包括皇子阿哥,包括跪在外麵的大臣,也包括跟了皇上一輩子的李德全。


    而四爺上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老爺子的謀殺案。


    良妃肯定是兇手,證據確鑿,而且她本人也已經承認了,但聯想到八福晉母子的出逃,這事兒就絕對不是良妃一個人謀劃的。


    查明真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封鎖消息,這對於皇室、對於朝廷來說,都是巨大的醜聞,一旦傳揚出去,對康熙的名聲不好,對朝廷的威信也有影響。


    上流社會是不可能堵住的,但這事兒絕不可以再外傳了,不能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經過一致的商討,康熙的死因並沒有對外公布,畢竟年歲已經大了,帝王能活到五十八歲,已經算是長壽了,想來普通百姓是不會糾結死因的。


    會糾結死因的,都是權貴人家。


    良妃身邊的宮女太監都已經帶到慎刑司拷問了,果不其然,這事跟八福晉應該脫不了關係。


    今年的十月初二,八福晉曾經來找過良妃,兩個人是關上門談的,而且據太監和宮女迴憶,差不多得有半個時辰。


    這婆媳倆的關係一直都不怎麽好,準確的說,是八福晉一直瞧不上良妃,瞧不上良妃的出身,也瞧不上良妃的性子,據說前幾年的時候,還衝著良妃發過脾氣,原因就是良妃的出身給老八拖了後腿。


    良妃的性子怯懦,不光是對著旁人,就算是對著自己!己的兒媳婦,也擺不出強硬的態度來,更說不出狠話,被欺負狠了,連流眼淚都是自個藏起來偷偷的哭。


    而在十月份見過麵之後,八福晉就再也沒有進過宮,良妃倒是一切如常,底下人誰也沒有在意。


    刺向康熙的那把匕首,最終查出來也是出自安郡王府,已逝的安郡王嶽樂是八福晉的外祖父,如今的安郡王是八福晉的舅舅。


    這把匕首必然是八福晉帶進宮的,雖然不允許帶武器進宮,但八福晉畢竟是郡王福晉,不會有人去搜她的身,也不會有人想到,良妃有這麽大的膽子。


    這事兒無論廉郡王知不知情,都必然是要受到懲罰的,畢竟殺人的是他額娘,遞刀的是他福晉,而且還帶著兒子潛逃了。


    八福晉是十月初二進宮找的良妃,而根據廉郡王府查出來的證據,這位初五的時候就已經帶著弘旺出逃了,至今已經兩個多月接近三個月了。


    找迴來的希望很是渺茫。


    大年初四,有關於這件事情的定論終於下來。


    良妃被貶為庶人,賞三尺白綾,死後不得葬入皇陵。


    廉郡王被貶為庶人,從此與大清皇室毫無關係。


    廉郡王福晉被貶為庶人,安郡王府被除名,三代不得為官。


    好吧,這件事兒損失最大的是安郡王府,老爺子活著的時候,就一直想把安郡王府給摁下去。


    原本人家是安親王府的,老爺子給貶為了安郡王府,原本的軍權也都沒了,這迴別說是軍權了,全都成庶人了,而且三代都不能為官。


    三代之後,再想起來,就不容易了。


    老八也成了庶人,跟大清朝這邊的生意必然是斷了,直郡王若是要打老八,那也是現成的理由。


    原本的八福晉郭絡羅氏,不出意外的話,現在已經在海外了,朝廷不能明麵通緝,但私底下肯定會安排人手的,一旦郭絡羅氏出現在大清境內,就別想再活著迴去了。


    更重要的是,郭絡羅氏相當於是把老八的父母都給害死了,就算是夫妻恩愛,就算是為了給老八出氣,也沒有人覺得郭絡羅氏將來會有好日子過,更別提她膝下無兒無女,連帶出去的兒子也不是她所生。


    廉郡王被貶為庶人,廉郡王府也就要被收迴來,他原本的格格和妾室,要麽被父母領迴去,要麽就去皇家寺院落發為尼,兩者都不想選擇,也可以去!去皇家的莊子上養老。


    能有這待遇,已經是胤禎幫著爭取的了,最可憐的就是這些人。


    也不知道郭絡羅氏想這法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萬一刺殺不成功,良妃和這些人會是什麽樣的下場,刺殺成功了,這些人又會不會被遷怒。


    廉郡王府和安郡王府都沒了,大清也迎來了它新的主人,雖說是國喪吧,但真正傷心的人沒幾個,包括他的兒子們。


    不過也就廢太子有這膽子了,旁的人還是得按部就班的來。


    胤禎跪在老爺子的靈前,隻有想想年少的那幾年,老爺子對他的優待,才能流得出眼淚來,還得是刻意不去想一些事情。


    跪在他斜前方的三哥更絕,隔著半米的距離,他都聞見了薑水味,若是聞不到這味道,三哥就是哭的最傷心、最動情的那個了,連眼皮都哭腫了。


    胤禎多多少少能體諒三哥幾分,如果說之前孝期剃頭,但是三哥做事不謹慎,自己往自己身上潑汙水。


    三哥對老爺子應該是又怕又恨,要借助外物才能落淚,也不是不能理解。


    安葬了皇阿瑪,四哥登基為帝,額娘成了太後,原來的太後成了太皇太後,四嫂成了皇後,小四嫂李氏成了齊妃,剩下的就沒有居於妃位的了。


    跟皇阿瑪熙熙攘攘的後宮比起來,四哥加起來總共才隻有這六七個,少得可憐,不光是宮妃少的可憐,兒女也一樣。


    女兒就隻有一個嫁出去的長女,兒子攏共都隻有四個,弘暉是嫡長子,齊妃生了三個兒子,活下來的就隻有弘時一個,還有兩個尚在吃奶的小娃娃,一個弘曆,一個弘晝。


    都還是孩子呢,四爺登基之後,並沒有封賞自己的幾個兒子,對兄弟們也算不上大方。


    親弟弟被封為親王,恆郡王被封為恆親王,十三貝子被封為怡郡王。


    就隻封了這三個人,旁的都沒動。


    十四和十三的封賞,在眾!眾人的預料之中,畢竟這兩個人是跟皇上最親的,早在皇上還是貝勒爺的時候,就跟這兩位最親了。


    但是老五恆郡王憑什麽,論文比不過老三,論武比不過老十,要說聽話老實,老七跟十二也不差,數來數去,都輪不到恆郡王升為親王。


    “我這是沾了弟弟你的光,你之前沒少幫著皇上辦了差事,隻是年紀尚輕,而且皇上也不好全都提拔跟自己親近的兄弟,像我這樣聽話老實的中立派,也得拔一個上來,得做給整個朝廷的人來看,哥哥我這是沾了你的光,你可千萬別氣餒,好日子還在後頭呢。”恆親王越說越是激動,連臉都紅了。


    老爺子活著的時候,他都沒想過自己能成為親王,現如今雖說是沾了九弟的光,可這更讓他覺得高興。


    五哥說的這事兒,九貝勒可以說是心知肚明,十四弟已經同他說過了,他之所以願意可不光是為了五哥,更是為了額娘。


    “皇上有意讓生了兒子的太妃出宮養老,過幾日就會下旨,咱們這些皇子阿哥到時候就可以上折子,皇上允許了,就能把太妃接迴府裏,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必須得是親王才行,額娘在宮裏住了大半輩子了,也該出來享享兒孫福了,弟弟爵位還不夠,這事兒就指望五哥了。”


    他現在還是個貝勒,若是皇上給他升爵位,而不是給五哥升爵位,那他們哥倆就都是郡王了,一個親王也沒有,怎麽把額娘接出來。


    額娘接到五哥府上,肯定要比在宮裏頭自在得多,而且他到五哥府上來,那還不跟來自己家一樣,想住這兒都行。


    皇上這條件也立得太高了,豈不是讓大多數人看得見吃不著。


    “太後住哪兒,那是人家兄弟倆的事,咱們隻要管好自家額娘就行,其他的兄弟要是也想把太妃接出宮,那就賣力給皇上幹活,一年兩年,三年四年,隻要肯下功夫,皇上不會吝嗇於一個親王爵位的。”


    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好事兒,依著他對自家額娘的了解,越是這種獨一份兒出風頭的事兒,額娘就越是高興,當兒子的,不也就圖額娘高興嗎。


    第66章 一更


    新皇上位,整個京城的天都跟著變了,不光是旁人跟著不適應,就連胤禎都有幾分不適應了。


    以往四哥還是太子的時候,規矩不規矩的,他也沒怎麽在意過,可現如今,他想不在意都不成,四哥身上的龍袍實在顯眼,而且養心殿也不同於毓慶宮,這莊重的氛圍讓人難以忽略。


    應當不隻是他,四哥看著也有些適應不良,最明顯的反應就是這位好不容易才調整好的作息,現如今又一團糟了。


    皇阿瑪走得突然,而且極不光彩,四哥繼位後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偏偏又是個愛較真兒的性子,什麽事兒都想著盡善盡美,早起晚睡,生物鍾又亂了。


    盡管四哥已經是皇帝了,可畢竟還是自己的親哥哥,胤禎實在看不下去了,趁著養心殿隻有他和蘇培盛兩個人陪著四哥的時候,才開口相勸。


    “事情是做不完的,四哥多保重身體,才能更好的做事。”


    活得久,做事的時間隻會更長。


    已經做了皇帝的四爺,從皇阿瑪逝世的時候起,到現在他登基一個月有餘,腦子裏的神經都一直繃著呢,不是不想放輕鬆,而是實在沒法控製自己緊張的情緒,越是想做好,就越是患得患失。


    而且手頭的事情繁多,就算是能安排旁人,可也要他親自瞧過了才能放心。


    “慢慢來吧,也就這一段時間,之後朕會好好調整的,太醫隔三差五就來請平安脈,朕的身體有他們調理著,十四弟就放心吧。”


    四爺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他們兄弟倆其實都不輕鬆,他最信得過的就是十四弟了,所以在登基之後,九門提督的位置就給了十四弟。


    如果說豐台大營是守衛京城的第一道防線,那九門提督所率領的皇室禁軍,就是守衛京城的第二道防線了,而且是最為重要的一道。


    所謂九門,包括了京城的九座城門,九門提督要負責這九個城門的守衛和門禁,不光如此,還要負責守夜,負責緝捕,負責救火……


    這麽重的擔子壓在十四弟身上,必然是不會輕鬆的,可他除了十四弟,也信不過旁人掌管禁軍。


    十四弟勸他保重身體,其實自個兒最近也很勞累,黑眼下的青黑就是熬出來的。


    盡管知道十四弟的性子,也知道十四弟現在的擔子已經很重了,但四爺還是要給十四弟安排個任務,這個任務交給旁人,他實在不放心。


    “弘暉在上書房也差不多該結業了,朕的意思是讓他先跟在你身邊多學學,等再過兩年,再獨當一麵。”


    弘暉是他最看重的兒子,輕不得,重不得,他雖然在心裏把弘暉當作是大清的太子了,但並不想這麽早就立太子,二哥的前車之鑒還明晃晃的擺著呢。


    他不能犯跟皇阿瑪同樣的錯誤,弘暉需要多曆練上幾年,而且不能被旁人移了性子,算來算去,十四弟都是最合適的那個人,也是他最放心的。


    大侄子,胤禎相當熟,打小的交情了,而且特別的懂事,從小就跟小大人一樣,不是那種讓人犯愁的熊孩子,胤禎立馬就答應了,不光是答應了,要求提得也特別利落。


    “四哥也知道,要做九門提督,那基本上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弘暉若是要跟著我辦差,住在宮裏頭怕是不太方便,四哥看看是不是給弘暉在宮外找個住處,或者直接讓他住到我府上也行,反正又不是沒住過。”


    相熟的人裏,除了四哥和五姐外,也就隻有額娘沒有在他府上住過了。


    四哥允許太妃出宮的聖旨已經寫好了,明日大朝會就會頒布,五哥到時候肯定把宜妃娘娘接迴家,同樣都是親王,他也想把自己額娘接到自己府上小住一段時間。


    不過眼下這事兒是不能提的,多事之秋,就不給四哥添麻煩了,等局勢穩定下來,如果額娘也同意的話,那再求四哥也不遲。


    胤禎已經跟福晉著手準備地方了,別看他誰都還沒問呢,但額娘肯定同意,四哥也肯定同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十四爺的躺贏人生[清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