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穿越之知青時代[空間] 作者:酥肉曲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看落款日期, 正是新年裏的頭幾天, 她將加急信寄出後的沒幾日。
如此一來,想來下一封陶家就會把自己想要的佐證資料給寄來, 算算日子應該不出五天。
陶湘這般想著總算放下了半顆心,就是奇怪大過年的火柴廠竟也加班加點,可能是過年廠子裏火柴的銷量好吧。
讀信久了,燭火晃得眼花, 陶湘怕傷到眼睛不敢再看,她細細地將信折疊起來與舊信一道安放好,略感幸福地翻身滾進了溫暖厚實的棉被窩中……
且說南方的冬夜比起北方的幹冷素來更潮冷些,濕冷的冰意仿佛能鑽進人骨頭縫裏。
沒有收到陶湘信件的陶家嬸嬸手傷稍好些以後為了省錢便出了醫院,她惦記被關在學習班裏的丈夫夜裏頭沒有棉被挨凍受苦,特地帶了鋪蓋卷和換洗衣服前去探望。
可沒想到那邊的人不光不給見麵,自個兒竟連門都進不了了。
“不讓見也就算了,連床被子也不讓捎,哪有你們這麽糟踐人的!”
陶家嬸嬸站在學習班院門前氣急敗壞地抹眼淚,身形憔悴佝僂,原本消瘦略顯刻薄的麵容如今更是完完全全瘦脫了相,皮包骨一般瘦弱不堪。
“說了不行就是不行,再吵就連你一道關進去!”那帶著紅衛徽章和紅袖帶的年輕紅/衛兵皺著眉,說話絲毫不留情麵,“壞分子家庭黑心鬼,挨點凍漲漲記性才叫好!”
被如此嘲諷對待,陶家嬸嬸氣得七竅出煙,也看出來這是在刻意為難她,聲嘶力竭道:“你一個人就能做主了?我倒要問問這是哪家的規矩?”
學習班又不是監獄,裏頭關著的也不是罪大惡極的犯人,不過是被紅衛/兵臨時搞出來的禁閉室,簡直拿著雞毛當令箭。
“跟你們這種壞分子不需要講規矩!”
原來看門的這人竟是陶蘭的同學,同為“鏟奸除惡”的紅小兵,忍不住替陶蘭打抱不平來著,“哼,不拿女兒當人看,你是親媽嗎?我看不像!怕正是流言那樣,陶蘭是你們偷換來的吧……”
萬萬沒想到話題一轉成這樣,陶家嬸嬸陡然心慌起來:“胡說!這些年家裏是短了她吃?還是短了她穿?還是沒給她學上?待她還不好……”
這些話不光是爭吵,更像是說給自己聽的,陶家嬸嬸愈漸意識到事情越發脫離控製,萬一……
她心裏頓時“咯噔”一揪,那可絕對不行。
未曾想對方卻並不吃她苦情這套,像是知道了什麽般輕瞟嗤笑了一聲:“現在還有誰不知道?等著吧,有你說實話的時候……”
碰一鼻子灰的陶家嬸嬸無功而返,膽戰心驚退迴到久未打掃的家中思索良久,還是硬著頭皮決定去關係寡淡的鄉下老家尋求丈夫兄弟們的幫助,現下隻能想辦法先把丈夫救出來再另做打算,其他的咬死不認。
然而事情並不會如她意,一切似乎已經來不及了。
許久沒有出現在人前的陶蘭帶著其他衛兵隊員此刻在一個鄰鄉的村鎮上,正神情振奮地望著麵前破舊的診所。
自從賣了從陶湘那套來的女士自行車,憑著幾百塊錢以及分外好用的紅兵小隊長身份,她用可憐的身世之疑換得眾人同情,大家開始自發幫助她一起尋找當年“真相”,個個積極得像是在做一件了不得的事。
因為時間太過久遠,進度堪稱緩慢,但好歹現在有了突破性進展,十幾年前陶家妯娌生產時所在的小醫療所被找著了……
物證有了,人證還會遠嗎?
激動的陶蘭眼底泛著不正常的紅,或者說執念,前世今生她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的身世,讓一切迴到正軌。
所以陶湘寄來的那封信她給扣著了,不僅如此,為了感謝對方和陶家這麽多年的“招待”,她還決意要迴送一份大禮!
---------------------
對一切毫無所知的陶湘不知道自己等待著的資料被換成了一封帶有惡意的匿名舉報信,不過眼下她有了更糟糕難纏的麻煩。
短短兩三天的時間,竟有人來給她說媒,還不止一個。
起因自然是陶湘被縣裏領導親臨旮遝屯特意公開嘉獎表揚的事眾所周知,而她身為烈士子女每月可得不菲津貼的事也經由那晚在四合院的婆婆嬸嬸們長舌宣揚了出去。
那幫人不光嘴饞,還甚是嘴碎,說得陶湘如同有潑天財富似的,這下就連外頭鎮屯上的人都知道了旮遝屯陶知青的名氣。
娶了她就像是娶一棵自帶榮光的搖錢樹,雖然沒有娘家,但對於他們北方鄉下人來說卻更好,不用怕南方城裏來的女知青反悔跑路。
因而有心人就想試試,萬一入了陶知青的眼走了運呢。
畢竟第一批知青上山下鄉已經快半年了,其中不乏聽說有男女知青入贅婚嫁鄉裏的例子,要真能討得陶知青當媳婦,那可是祖墳上冒青煙,難得一遇。
陶湘初聞時苦笑不得,也感覺新鮮,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成了香餑餑,擱誰都想咬上一口的那種。
但無厘頭的媒婆上門的多了,她就有些遭不住,甚至連風寒也被嚇好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陶知青過了年十九了吧,那擱俺們這片地方來說歲數可不小了。正好俺這手裏頭有個年輕小夥,隔壁王崗屯的,今年二十六了,家裏三輩貧農,那成分是頂好啊,正好與陶知青你相配配……”
一大早,媒婆說得舌燦蓮花,卻把陶湘聽得是頭暈眼花直犯惡心,連罕少嚐鮮的蕎麥仁早粥都要喝不下去了。
十九配二十六,祖上三輩貧農,這到底是讓她相人,還是扶貧?
“嬸,謝您跑一趟了啊,不過對於南方來說我這歲數還算小呢,真沒準備這麽早就看對象。”陶湘勉強笑著迴拒了麵前的媒婆。
許是陶湘太好說話,那媒人忍不住打蛇上棍道:“既然你喚了俺一聲嬸,那嬸子就得好好為你說道說道,你們知青落戶到俺們這片嘎達那也就算俺們自己人了,自然得依著北邊的規矩……”
這都什麽話,陶湘不耐煩繼續聽下去,連忙裝作有事推開碗筷,急急忙忙站起來對著陳阿婆說道:“阿婆,我想起個急事得去知青院一趟,找他們有點事……”
媒婆:“哎,話還沒說完,陶知青你怎麽就要走啊……”
“成,那你快去吧。”陳阿婆利索地點頭應了,又配合地拉住媒婆寒暄,好讓陶湘順利遁走。
這些天“遊擊戰”打得多了,兩人都打出默契了,也怪說媒的人一個賽一個的難纏,明確的拒絕像是說給聾子聽,陶湘惹不起隻得躲。
然而躲的次數一多,就又有人在外頭說陶知青性子太過高傲,看不上他們鄉下的人,當然大多都是被陶湘拒絕過的人家傳得,許多人也隻一聽而過,該打主意的時候還是打,但總歸惹人厭煩。
陶湘低著頭一門心思往知青宿舍走去,半道上見沒人便拐了個彎熟練地直往後山走,她知道顧同誌就在山上采藥等她。
這些天來一直是這樣,男人仿佛是最安靜可靠的存在,縱容任何撒嬌與訴苦。
陶湘的兜裏也早就預先裝滿了打發時間的花生瓜子,就算隻呆在顧同誌身邊看他忙活也比呆在四合院聽人絮絮叨叨強,能避開一刻半會也好,她實在是怕了那些上門說親的媒人。
遠遠地瞧見樹下彎腰做事的男人,陶湘忍不住嫣然一笑,先是輕踮腳步靠近,隨後撲倒在顧同誌寬闊的肩背上。
“對不起,來晚了……”陶湘伸出手臂環過顧同誌的脖頸,露出的星點手腕肌膚滑膩雪白。
“你猜猜,今天媒婆給我介紹的人幾歲?”她就湊在男人的耳根處問著,帶著微微低低跑過來時的喘音,帶著幾分猶不自覺的迤邐,“猜猜嘛,嗯?”
“二十六,竟然是二十六歲!我才十九,比我大了整整七歲……”見顧同誌不說話,陶湘先行把答案公布了,還覺得有些好笑,在男人的背上笑得花枝亂顫,像是時刻會掉下來一樣。
然而下一秒少女嬌嫩軟綿的身體便被穩穩一把托抱住,隨即一陣天旋地轉,陶湘被反抱進男人的懷裏。
“我跟你說過的吧?”顧同誌緊了緊抱著陶湘的手臂,聲音莫名低沉喑啞起來,“我今年也二十六了……”
剩下的聲音消失在少女的主動貼近的唇瓣裏,沒什麽比這一刻更讓人萌動。
第五十章
正月二十, 幾個被關在縣城教育的趙家孩子終於迴來了,是老支書去縣城取任命狀時順手接迴來的,現在該改叫老支書新大隊長了。
大隊長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就是將趙家和陶湘事給利索解決了。
鑒於趙家男人依舊音訊全無,那幾個孩子便沒有再迴四合院, 而是被老支書分給了屯裏幾家趙家親戚輪流管教照顧著,其中就有之前的舊大隊長家。
至於趙家的房子也如當初陶湘建議的那樣, 以大隊租用的名義包攬了下來, 其中的租金用來償還趙家的負債和充當孩子們的生活費。
“來,陶知青點點, 錢都在這裏了。”老支書守諾帶著錢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一臉的春風得意。
桌上一共五張熱騰騰的十元大團結,是生產隊會計剛從箱子裏拿出來的,鈔上還有壓箱的劃痕,一目了然。
錢財到手, 陶湘抬頭時眉眼都是笑。
她主動倒了杯水,還奢侈地抓了一小撮陶家嬸嬸給她下鄉準備的上好茶葉進去:“以後咱生產隊可都要靠大隊長您帶領了……”
盡管從迴屯起不是第一次聽這話, 老支書依舊十分高興。
不過他今天來還有其他的事要交給陶湘:“縣裏準備組織百來位表現好的知青們迴城探親, 俺們屯分到了三個名額,陶知青看看分給誰好……”
原來年前人販子那事傳得甚廣,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位女知青被糟蹋了,可具體是誰卻不清楚,縣裏頭這麽操作,就為了在迴城過程中掩飾那個女知青的身份, 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而旮遝屯除了三個迴城探親的知青名額,還有重傷恢複大半的黃自如被老支書幫忙做了特殊病退迴城,這次一同跟別人坐火車迴去,不用算在名額裏。
陶湘聞言微皺了皺眉:“縣裏怎麽不索性讓大夥都迴去?就幾個名額這要怎麽分呢?”
“這不馬上春種了,總要留些知青下來幫忙犁地……”老支書喝了口茶迴答道。
犁地是個真真正正的體力活,也最為要緊,被凍藏了一整個冬天的北方大地土質梆硬,將其采墾鬆軟可並不容易,還關乎著之後的播種灌溉,涉及到一整年農耕收獲,實在馬虎不得。
況且留下參與勞作是有非常可觀的工分可拿的,相反選擇迴去探親的自然不會有工分,因為工分涉及到生產隊年中年末分糧分錢,重要性對於吃過苦頭的知青們來說不言而喻,迴去與否端看個人怎麽選擇。
“原來是這樣,行,那我先跟其他知青商量商量……”為了工分,肯定會有人猶豫,那時名額就好分了,實在不行還能投票或抓鬮,陶湘心裏有了底。
她現在儼然成為了旮遝屯落戶知青們的頭,屯裏但凡有什麽涉及到知青的事都會先通知她。
老支書又交代了下關於探親的其他事宜,隨後一口喝完杯中餘茶,嚼著茶葉匆匆忙忙起身出門,剛上任他還多得是別的事要處理。
陶湘也跟著送了送,剛走到西廂門外,便看到隔壁趙家的正屋裏幾個小孩跟著屯裏親戚們在搬東西,這間屋子即將很長時間都不會再是他們的家。
許是知道自家的落魄與父親的失蹤跟陶湘有扯不開的關係,趙家小孩們個個目光陰沉地盯著她,那眼神瞧得人心口發涼。
陶湘隻站在門口略略看了幾眼,就有些待不下去,索性直接出了門去知青院裏。
好在從今日起,趙家人徹徹底底搬離四合院,無法再來打擾她的生活。
知青院裏眾知青們都在,自從黃自如能下地以後就從鎮上醫院迴來了,這段時日花了大隊不少錢,就算黃自如不提迴城的要求,老支書也早就急於把“多災多難”的她送走。
於是陶湘開門見山,對著大家說了探親名額與工分的事。
先說到能迴城探親,所有人都麵上一喜激動起來,但提及工分時,知青們臉上的狂喜又有所收斂。
“陶湘,那你迴不迴去?”有人遲疑地問。
被問到自己,陶湘其實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這次探親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後天縣裏的知青們集體坐火車出發,下個月十號前就得迴來,滿打滿算能待大半月之久。
可她有文藝團的事還沒定下,跟女團長約定好的時間就在下月初,即使迴陶家探望叔嬸,也隻能呆十天不到就得迴來,更別提那封至關重要的信仍在路上沒有到手……
想到這裏,陶湘搖了搖頭:“我應該就不迴去了,三個名額你們看看誰要,要是都想要,那就抓鬮吧……總之明天要把名單報給我交上去。”
黃自如不用算上,陶湘又明說了不去,四個人中選三個,屋子裏頓時一陣嘈雜的討論聲,估計知青們這一整天都騰不開空去做別的事情了。
最後決定迴去的是兩個女知青跟一個男知青,可盡管陶湘決定不迴去,但有些事發生得突然,由不得她。
---------------------
第二天上午,收到女團長托人帶來要求見麵的口信後的陶湘坐上牛車,滿腹疑論地往縣城文藝團趕。
這些日子她每天老老實實坐老漢的牛車往來於鎮上的郵局等待信件,可直到收到女團長的口信,陶湘才知道那封信似乎被直接寄到了文藝團?
陶湘很清楚肯定斷然不會是陶叔陶嬸寄的,他們要寄也隻會寄去阜新鎮旮遝屯,而不是繞過她寄到團裏。
既然不是陶家人又會是誰?原身的社會關係簡單,文藝團發生的事又是她來到北地之後……
一路上陶湘心裏想了許多,內心湧現出的不安逐漸彌漫加重,等到進入大劇院二樓女團長蘇尚香的辦公室,這份不安成了真。
蘇團長一上來倒也客氣,態度和煦地寒暄了幾句日常,之後才將話頭慢慢引到了正題上。
如此一來,想來下一封陶家就會把自己想要的佐證資料給寄來, 算算日子應該不出五天。
陶湘這般想著總算放下了半顆心,就是奇怪大過年的火柴廠竟也加班加點,可能是過年廠子裏火柴的銷量好吧。
讀信久了,燭火晃得眼花, 陶湘怕傷到眼睛不敢再看,她細細地將信折疊起來與舊信一道安放好,略感幸福地翻身滾進了溫暖厚實的棉被窩中……
且說南方的冬夜比起北方的幹冷素來更潮冷些,濕冷的冰意仿佛能鑽進人骨頭縫裏。
沒有收到陶湘信件的陶家嬸嬸手傷稍好些以後為了省錢便出了醫院,她惦記被關在學習班裏的丈夫夜裏頭沒有棉被挨凍受苦,特地帶了鋪蓋卷和換洗衣服前去探望。
可沒想到那邊的人不光不給見麵,自個兒竟連門都進不了了。
“不讓見也就算了,連床被子也不讓捎,哪有你們這麽糟踐人的!”
陶家嬸嬸站在學習班院門前氣急敗壞地抹眼淚,身形憔悴佝僂,原本消瘦略顯刻薄的麵容如今更是完完全全瘦脫了相,皮包骨一般瘦弱不堪。
“說了不行就是不行,再吵就連你一道關進去!”那帶著紅衛徽章和紅袖帶的年輕紅/衛兵皺著眉,說話絲毫不留情麵,“壞分子家庭黑心鬼,挨點凍漲漲記性才叫好!”
被如此嘲諷對待,陶家嬸嬸氣得七竅出煙,也看出來這是在刻意為難她,聲嘶力竭道:“你一個人就能做主了?我倒要問問這是哪家的規矩?”
學習班又不是監獄,裏頭關著的也不是罪大惡極的犯人,不過是被紅衛/兵臨時搞出來的禁閉室,簡直拿著雞毛當令箭。
“跟你們這種壞分子不需要講規矩!”
原來看門的這人竟是陶蘭的同學,同為“鏟奸除惡”的紅小兵,忍不住替陶蘭打抱不平來著,“哼,不拿女兒當人看,你是親媽嗎?我看不像!怕正是流言那樣,陶蘭是你們偷換來的吧……”
萬萬沒想到話題一轉成這樣,陶家嬸嬸陡然心慌起來:“胡說!這些年家裏是短了她吃?還是短了她穿?還是沒給她學上?待她還不好……”
這些話不光是爭吵,更像是說給自己聽的,陶家嬸嬸愈漸意識到事情越發脫離控製,萬一……
她心裏頓時“咯噔”一揪,那可絕對不行。
未曾想對方卻並不吃她苦情這套,像是知道了什麽般輕瞟嗤笑了一聲:“現在還有誰不知道?等著吧,有你說實話的時候……”
碰一鼻子灰的陶家嬸嬸無功而返,膽戰心驚退迴到久未打掃的家中思索良久,還是硬著頭皮決定去關係寡淡的鄉下老家尋求丈夫兄弟們的幫助,現下隻能想辦法先把丈夫救出來再另做打算,其他的咬死不認。
然而事情並不會如她意,一切似乎已經來不及了。
許久沒有出現在人前的陶蘭帶著其他衛兵隊員此刻在一個鄰鄉的村鎮上,正神情振奮地望著麵前破舊的診所。
自從賣了從陶湘那套來的女士自行車,憑著幾百塊錢以及分外好用的紅兵小隊長身份,她用可憐的身世之疑換得眾人同情,大家開始自發幫助她一起尋找當年“真相”,個個積極得像是在做一件了不得的事。
因為時間太過久遠,進度堪稱緩慢,但好歹現在有了突破性進展,十幾年前陶家妯娌生產時所在的小醫療所被找著了……
物證有了,人證還會遠嗎?
激動的陶蘭眼底泛著不正常的紅,或者說執念,前世今生她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的身世,讓一切迴到正軌。
所以陶湘寄來的那封信她給扣著了,不僅如此,為了感謝對方和陶家這麽多年的“招待”,她還決意要迴送一份大禮!
---------------------
對一切毫無所知的陶湘不知道自己等待著的資料被換成了一封帶有惡意的匿名舉報信,不過眼下她有了更糟糕難纏的麻煩。
短短兩三天的時間,竟有人來給她說媒,還不止一個。
起因自然是陶湘被縣裏領導親臨旮遝屯特意公開嘉獎表揚的事眾所周知,而她身為烈士子女每月可得不菲津貼的事也經由那晚在四合院的婆婆嬸嬸們長舌宣揚了出去。
那幫人不光嘴饞,還甚是嘴碎,說得陶湘如同有潑天財富似的,這下就連外頭鎮屯上的人都知道了旮遝屯陶知青的名氣。
娶了她就像是娶一棵自帶榮光的搖錢樹,雖然沒有娘家,但對於他們北方鄉下人來說卻更好,不用怕南方城裏來的女知青反悔跑路。
因而有心人就想試試,萬一入了陶知青的眼走了運呢。
畢竟第一批知青上山下鄉已經快半年了,其中不乏聽說有男女知青入贅婚嫁鄉裏的例子,要真能討得陶知青當媳婦,那可是祖墳上冒青煙,難得一遇。
陶湘初聞時苦笑不得,也感覺新鮮,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成了香餑餑,擱誰都想咬上一口的那種。
但無厘頭的媒婆上門的多了,她就有些遭不住,甚至連風寒也被嚇好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陶知青過了年十九了吧,那擱俺們這片地方來說歲數可不小了。正好俺這手裏頭有個年輕小夥,隔壁王崗屯的,今年二十六了,家裏三輩貧農,那成分是頂好啊,正好與陶知青你相配配……”
一大早,媒婆說得舌燦蓮花,卻把陶湘聽得是頭暈眼花直犯惡心,連罕少嚐鮮的蕎麥仁早粥都要喝不下去了。
十九配二十六,祖上三輩貧農,這到底是讓她相人,還是扶貧?
“嬸,謝您跑一趟了啊,不過對於南方來說我這歲數還算小呢,真沒準備這麽早就看對象。”陶湘勉強笑著迴拒了麵前的媒婆。
許是陶湘太好說話,那媒人忍不住打蛇上棍道:“既然你喚了俺一聲嬸,那嬸子就得好好為你說道說道,你們知青落戶到俺們這片嘎達那也就算俺們自己人了,自然得依著北邊的規矩……”
這都什麽話,陶湘不耐煩繼續聽下去,連忙裝作有事推開碗筷,急急忙忙站起來對著陳阿婆說道:“阿婆,我想起個急事得去知青院一趟,找他們有點事……”
媒婆:“哎,話還沒說完,陶知青你怎麽就要走啊……”
“成,那你快去吧。”陳阿婆利索地點頭應了,又配合地拉住媒婆寒暄,好讓陶湘順利遁走。
這些天“遊擊戰”打得多了,兩人都打出默契了,也怪說媒的人一個賽一個的難纏,明確的拒絕像是說給聾子聽,陶湘惹不起隻得躲。
然而躲的次數一多,就又有人在外頭說陶知青性子太過高傲,看不上他們鄉下的人,當然大多都是被陶湘拒絕過的人家傳得,許多人也隻一聽而過,該打主意的時候還是打,但總歸惹人厭煩。
陶湘低著頭一門心思往知青宿舍走去,半道上見沒人便拐了個彎熟練地直往後山走,她知道顧同誌就在山上采藥等她。
這些天來一直是這樣,男人仿佛是最安靜可靠的存在,縱容任何撒嬌與訴苦。
陶湘的兜裏也早就預先裝滿了打發時間的花生瓜子,就算隻呆在顧同誌身邊看他忙活也比呆在四合院聽人絮絮叨叨強,能避開一刻半會也好,她實在是怕了那些上門說親的媒人。
遠遠地瞧見樹下彎腰做事的男人,陶湘忍不住嫣然一笑,先是輕踮腳步靠近,隨後撲倒在顧同誌寬闊的肩背上。
“對不起,來晚了……”陶湘伸出手臂環過顧同誌的脖頸,露出的星點手腕肌膚滑膩雪白。
“你猜猜,今天媒婆給我介紹的人幾歲?”她就湊在男人的耳根處問著,帶著微微低低跑過來時的喘音,帶著幾分猶不自覺的迤邐,“猜猜嘛,嗯?”
“二十六,竟然是二十六歲!我才十九,比我大了整整七歲……”見顧同誌不說話,陶湘先行把答案公布了,還覺得有些好笑,在男人的背上笑得花枝亂顫,像是時刻會掉下來一樣。
然而下一秒少女嬌嫩軟綿的身體便被穩穩一把托抱住,隨即一陣天旋地轉,陶湘被反抱進男人的懷裏。
“我跟你說過的吧?”顧同誌緊了緊抱著陶湘的手臂,聲音莫名低沉喑啞起來,“我今年也二十六了……”
剩下的聲音消失在少女的主動貼近的唇瓣裏,沒什麽比這一刻更讓人萌動。
第五十章
正月二十, 幾個被關在縣城教育的趙家孩子終於迴來了,是老支書去縣城取任命狀時順手接迴來的,現在該改叫老支書新大隊長了。
大隊長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就是將趙家和陶湘事給利索解決了。
鑒於趙家男人依舊音訊全無,那幾個孩子便沒有再迴四合院, 而是被老支書分給了屯裏幾家趙家親戚輪流管教照顧著,其中就有之前的舊大隊長家。
至於趙家的房子也如當初陶湘建議的那樣, 以大隊租用的名義包攬了下來, 其中的租金用來償還趙家的負債和充當孩子們的生活費。
“來,陶知青點點, 錢都在這裏了。”老支書守諾帶著錢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一臉的春風得意。
桌上一共五張熱騰騰的十元大團結,是生產隊會計剛從箱子裏拿出來的,鈔上還有壓箱的劃痕,一目了然。
錢財到手, 陶湘抬頭時眉眼都是笑。
她主動倒了杯水,還奢侈地抓了一小撮陶家嬸嬸給她下鄉準備的上好茶葉進去:“以後咱生產隊可都要靠大隊長您帶領了……”
盡管從迴屯起不是第一次聽這話, 老支書依舊十分高興。
不過他今天來還有其他的事要交給陶湘:“縣裏準備組織百來位表現好的知青們迴城探親, 俺們屯分到了三個名額,陶知青看看分給誰好……”
原來年前人販子那事傳得甚廣,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位女知青被糟蹋了,可具體是誰卻不清楚,縣裏頭這麽操作,就為了在迴城過程中掩飾那個女知青的身份, 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而旮遝屯除了三個迴城探親的知青名額,還有重傷恢複大半的黃自如被老支書幫忙做了特殊病退迴城,這次一同跟別人坐火車迴去,不用算在名額裏。
陶湘聞言微皺了皺眉:“縣裏怎麽不索性讓大夥都迴去?就幾個名額這要怎麽分呢?”
“這不馬上春種了,總要留些知青下來幫忙犁地……”老支書喝了口茶迴答道。
犁地是個真真正正的體力活,也最為要緊,被凍藏了一整個冬天的北方大地土質梆硬,將其采墾鬆軟可並不容易,還關乎著之後的播種灌溉,涉及到一整年農耕收獲,實在馬虎不得。
況且留下參與勞作是有非常可觀的工分可拿的,相反選擇迴去探親的自然不會有工分,因為工分涉及到生產隊年中年末分糧分錢,重要性對於吃過苦頭的知青們來說不言而喻,迴去與否端看個人怎麽選擇。
“原來是這樣,行,那我先跟其他知青商量商量……”為了工分,肯定會有人猶豫,那時名額就好分了,實在不行還能投票或抓鬮,陶湘心裏有了底。
她現在儼然成為了旮遝屯落戶知青們的頭,屯裏但凡有什麽涉及到知青的事都會先通知她。
老支書又交代了下關於探親的其他事宜,隨後一口喝完杯中餘茶,嚼著茶葉匆匆忙忙起身出門,剛上任他還多得是別的事要處理。
陶湘也跟著送了送,剛走到西廂門外,便看到隔壁趙家的正屋裏幾個小孩跟著屯裏親戚們在搬東西,這間屋子即將很長時間都不會再是他們的家。
許是知道自家的落魄與父親的失蹤跟陶湘有扯不開的關係,趙家小孩們個個目光陰沉地盯著她,那眼神瞧得人心口發涼。
陶湘隻站在門口略略看了幾眼,就有些待不下去,索性直接出了門去知青院裏。
好在從今日起,趙家人徹徹底底搬離四合院,無法再來打擾她的生活。
知青院裏眾知青們都在,自從黃自如能下地以後就從鎮上醫院迴來了,這段時日花了大隊不少錢,就算黃自如不提迴城的要求,老支書也早就急於把“多災多難”的她送走。
於是陶湘開門見山,對著大家說了探親名額與工分的事。
先說到能迴城探親,所有人都麵上一喜激動起來,但提及工分時,知青們臉上的狂喜又有所收斂。
“陶湘,那你迴不迴去?”有人遲疑地問。
被問到自己,陶湘其實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這次探親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後天縣裏的知青們集體坐火車出發,下個月十號前就得迴來,滿打滿算能待大半月之久。
可她有文藝團的事還沒定下,跟女團長約定好的時間就在下月初,即使迴陶家探望叔嬸,也隻能呆十天不到就得迴來,更別提那封至關重要的信仍在路上沒有到手……
想到這裏,陶湘搖了搖頭:“我應該就不迴去了,三個名額你們看看誰要,要是都想要,那就抓鬮吧……總之明天要把名單報給我交上去。”
黃自如不用算上,陶湘又明說了不去,四個人中選三個,屋子裏頓時一陣嘈雜的討論聲,估計知青們這一整天都騰不開空去做別的事情了。
最後決定迴去的是兩個女知青跟一個男知青,可盡管陶湘決定不迴去,但有些事發生得突然,由不得她。
---------------------
第二天上午,收到女團長托人帶來要求見麵的口信後的陶湘坐上牛車,滿腹疑論地往縣城文藝團趕。
這些日子她每天老老實實坐老漢的牛車往來於鎮上的郵局等待信件,可直到收到女團長的口信,陶湘才知道那封信似乎被直接寄到了文藝團?
陶湘很清楚肯定斷然不會是陶叔陶嬸寄的,他們要寄也隻會寄去阜新鎮旮遝屯,而不是繞過她寄到團裏。
既然不是陶家人又會是誰?原身的社會關係簡單,文藝團發生的事又是她來到北地之後……
一路上陶湘心裏想了許多,內心湧現出的不安逐漸彌漫加重,等到進入大劇院二樓女團長蘇尚香的辦公室,這份不安成了真。
蘇團長一上來倒也客氣,態度和煦地寒暄了幾句日常,之後才將話頭慢慢引到了正題上。